碾压混凝土试验

合集下载

碾压混凝土性能检测

碾压混凝土性能检测

的 测
压混凝土轴拉强度比本体降低15%,历时24h,降低45%,见
定 图12.5-2。

















图12.5-2 轴拉强度与历时关系试验结果
碾 压
(三)与抗剪强度关系

碾压混凝土抗剪强度可通过库伦方程计算


(12.5-1)
坝 层
式中 τ—剪应力,MPa;

—粘聚力,MPa;
对 面型核子水分密度计,在已碾压完毕20min的碾压混凝
压 实
土层面,实测结果作为现场压实表观密度。按《水工混
度 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7.11“现场碾压混凝土
检 表观密度测定”进行。

碾 压
测得的两种表观密度主要用于计算相对压实度。
混 相对压实度是评价碾压混凝土压实质量的参数。
凝 试验研究表明,碾压混凝土的压实表观密度必须


现 场
K Dc 100 Dm
(12.4-1)


压 式中 K——相对压实度,%;


Dc——现场压实表现密度,kg/m³。

Dm——配合比设计理论表观密度,kg/m³。

碾 压 混 凝 土 现 场 相 对 压 实 度 检 测
图12.4-1 碾压混凝土芯样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
碾压混凝土从拌和到碾压完毕最长时间不宜超过2h。每


层面粘附力由粘附膜作用和骨料嵌入浆体摩阻力
时 间
组成。研究碾压混凝土层面质量就是寻找一种判断层面

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

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

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摘要:随着水库大坝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耐久性和强度要求的增高促使了石粉掺量的提高。

本研究通过对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分析,旨在探究其性能特点和适用性。

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的基本原理与构成要素,以及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优势。

随后详细阐述了配合比设计的原理、参数选择与方法步骤。

接着进行了针对性试验,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渗性能,但在冻融环境下需要进一步改进。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和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向。

关键词: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耐久性引言水库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结构,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的混凝土材料在大体积施工中存在成本高、热收缩裂缝等问题。

因此,利用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作为大坝建设材料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对于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性能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试验分析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评估其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抗渗透性能,为该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概述1.1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经过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硬化胶凝体,将砂和骨料包覆其中,形成固态结构。

混凝土的构成要素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水。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通过水化反应固化;砂用于填充水泥和骨料之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颗粒材料,提供强度和体积稳定性;水则用于使混凝土材料流动性,并参与水泥水化反应。

这些构成要素通过合理的比例及搅拌方式进行混合,相互协同作用,形成了结实耐久的混凝土材料。

1.2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势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高掺石粉能有效地填充和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试验施工技术应用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试验施工技术应用

仓操作做 到浅推少刮 ,快提刀,边缘死角辅以人工铺料 ,平仓
施 工 配合 比
序号
设 计标 号
wc / F CF % + W
7 6 25 7 90

6 0

17 9
减 水剂% S %
12 . 31
v c值 ( 坍落 )
1皿 I
各注

碾压 砼 9 d I W 、 0 0 C O2
场 ), 高程 2 3 ,试 验 场 地 尺 寸 3 m ×2 m .m ( X宽 1m 0 0 X1 2 长 ×高 )。 分 7 条 带 ,分 别 浇 筑 碾 压 砼 , 四 周 分 别 浇 筑 常 态 个 砼 、 变态 砼 。 由 于 场 地 都 是 回 填 地 ,先 将 场 地 挖 深24 ,每 .米 5c 0 m层 采 用 石 碴 回 填 , 用 压 路 机 碾 压 密 实 , 最 后 一 层 铺
为3 c ,粉 煤 灰 代 5 ,粉 砂 代 3 % ,第 二 层 各条 带 各层 厚 均 0m % 0 为3 c ,粉 煤灰 代 5 ,粉 砂 代 2 % ,第 三层 各条 带 各层 厚 均 0m % 5 为3 c 0 m,粉 煤 灰 代 1 % ,粉 砂 代 2 % ,第 四层 各 条 带 各 层 厚 O 5 均 为 3 c ,代 砂 料 比例 粉 煤灰 5 ,粉砂 代 3 % 。 0m % 0 3 试验 施 工 配合 比 ( 表 2) . 3 如
抗 冻、抗渗 以及9 d u 8 d 0 g 10 龄期 的层 间接触面抗剪断强度 、抗
拉 强度 。
3试 验 工 艺 . 31 压 试 验 场地 碾
4 以上 检 测 ;抗 压 强 度 :相 当于 机 口取样 数 量 的 1 个 O~

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碾压砼浇筑部分)

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碾压砼浇筑部分)

碾压混凝土现场试验施工作业指导书(碾压砼浇筑部分)编号:作业指导书【2011】001号1 碾压试验分仓和入仓碾压试验只做为一个浇筑仓,即一个浇筑试验块。

试验块尺寸为长×宽为20×20m,上、下游设置50cm变态混凝土。

试验块(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分成四个区,分别为BH-C15(C15三级配碾压混凝土,10m宽)和BH-C20(C20二级配碾压混凝土,9m宽)自然入仓区,BT-C20(二级配变态砼,0.5m宽)、BT-C15(三级配变态砼,0.5m宽)。

其中,为保证入仓前施工作业人员和自卸车进行脱水,在施工试验区域(模板内和模板外施工区域)、至拌合楼运输道路范围及冲洗平台位置铺设30cm厚碎石垫层。

碾压试验混凝土入仓采用汽车直接入仓的方式,整个实验仓入仓一侧不立模板,自卸汽车端退法入仓卸料,满足各个条带的入仓需求。

随着碾压砼一层一层向上浇筑,入仓路面随之采用碎石垫高。

入仓口则选用清洁块石进行封仓。

2 碾压混凝土卸料与摊铺(1)混凝土卸在将要摊铺的部位。

控制卸料高差不大于1.5m,卸料点离模板不小于1.2m。

卸料尽可能均匀,料堆旁出现的分离骨料,采用人工将其均匀地摊铺到未碾压的混凝土面上。

(2)碾压混凝土试验采用通面薄层连续多层短间歇浇筑,铺筑方式采用平层通仓法。

铺筑强度与碾压混凝土连续升层的允许层间间隔时间相适应。

(3)碾压混凝土铺筑层以固定方向逐条带铺筑,平仓和碾压方向与试验块轴线方向平行。

(4)铺料厚度和压实层厚度根据试验要求相应调整,以得出最好的试验参数。

自卸汽车卸料时,采用退铺法两点叠压式卸料,按梅花形依次推卸。

以减少料堆高度和并控制骨料分离。

摊铺则一般采用串链摊铺作业法,自卸车将混凝土卸料于摊铺前沿的台阶上,再由平仓机将混凝土从台阶上推到台阶下进行移位式平仓。

为控制平仓厚度,平仓机在料层上连续进行推扒作业,每处往返不少于2遍。

(5)按浇筑要领逐层逐条带的铺筑顺序进行卸料,卸料尽可能均匀,料堆旁边出现的分离大骨料,应由人工将其均匀的摊铺到未碾压的混凝土面上。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朱昌河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1 总则1.1 工程概况朱昌河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顶高程1461.4m,河床开挖高程1360.5m,最大坝高为100.9m;坝轴线长264.9m;共分10个坝段,坝体混凝土总量约62.5万m3(其中RCC约为51.5万m3)。

根据坝体结构要求,除基础垫层、坝顶部位、溢流面、导墙及闸墩等部位为常态混凝土外,其余均为碾压混凝土。

坝体防渗结构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内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15。

为便于承包人进行试验安排,特提出本试验技术要求。

承包人应根据本本试验技术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现场试验大纲报监理人审批。

1.2 本技术要求系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2-2009、《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2009的有关条款规定,结合现场碾压混凝土试验的具体要求编写而成。

因此,在混凝土试验中,除应遵守本技术要求外,凡技术要求未提及或不够详尽之处,仍应遵守上述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1.3 在试验过程中,如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必须预先向监理人申报原因、对策措施等有关事宜,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2 试验目的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在常温季节进行,其目的为:验证室内选定配合比的可碾性和合理性;选择和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包括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变态混凝土的加浆量和加浆方式等;研究不同层面的处理方式和不同间歇时间对层面粘结度的影响;雨天施工标准及措施;实测碾压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评定其强度、抗渗、抗冻、抗剪断强度等特性,验证和确定常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第二次现场碾压试验是在第一次现场试验基础上于高温季节进行,试验目的为:针对高气温条件,研究改善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的措施,包括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VC值控制;缓凝高效减水剂的选用,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措施;温控措施(如预冻措施、运输线的防晒、仓面喷雾及其它)等,实测碾压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评定其强度、抗渗、抗冻、抗剪断强度等特性,验证和确定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1.试验设备的选用:应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试验设备和仪器。

试验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试验能够准确进行。

2.试验样品制备:应根据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试验样品的制备。

试验样品的制备过程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规定,并通过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试验样品的质量可靠。

3.试验过程的控制:试验应在施工现场进行,以真实模拟实际施工条件。

试验过程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碾压速度、碾压次数、碾压力等的控制。

4.试验测量与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测量、观测和数据记录,包括混凝土的变形、应力、变形性能等指标的测定。

测量设备和仪器应准确可靠,数据记录应规范、准确。

5.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根据试验数据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判断试验样品的抗压性能。

对试验结果应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6.试验报告的撰写与整理:试验过程中应撰写试验报告,详细记录试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试验报告应具备规范性、科学性和可读性,便于后期的查阅和评估。

以上是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的技术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试验设备、制备试验样品、控制试验过程、测量与数据记录、结果分析与评价以及撰写试验报告等措施,可以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大坝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现场工艺试验方案

现场工艺试验方案

现场工艺试验方案1、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1.1、试验目的及要求(1)摸拟大坝实际施工条件进行生产工艺试验;(2)主要施工机械和原材料与主体混凝土施工时一致;(3)确定碾压混凝土拌和工艺参数;(4)确定碾压施工工艺参数,包括平仓方式、碾压层厚度、碾压遍数和振动行进速度等;(5)碾压混凝土配合比以及稠度与振动碾的适应性,骨料分离和控制措施,层面处理技术等。

1.2、试验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合比(1)常态混凝土:C15(找平混凝土);(2)碾压混凝土:C15(二级配)、C15(三级配)、C20(三级配)和C20(二级配);(3)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4)碾压混凝土性能:满足大坝常温及高温季节施工。

1.3、试验场地试验场地大小为100×8.5米,现场试验时先浇筑C15找平混凝土,在10天后铺填砂浆,然后再浇筑C15、C20(三级配)和C15、C20(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铺筑分四个条带,由于BW202AD 的轮宽为1.2米,条带之间的搭接0.2米,为便于碾压,确定每个条带宽2米,其中A条带宽2米浇筑C15(三级配)碾压混凝土,B条带宽2米浇筑C15(二级配)碾压混凝土,C条带宽2米浇筑C20(三级配)碾压混凝土,D条带宽2.5米浇筑C20(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靠模板边缘0.5米宽的C20二级配为变态混凝土,共浇筑五层,总高度约为150cm。

1.4、工艺试验内容1、碾压混凝土拌和工艺参数的试验确定在现场试验前35天,在混凝土拌和楼进行碾压混凝土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试验;投料试验选择C15(三级配)、C20(二级配)碾压混凝土进行,其中C15(三级配)碾压混凝土选择三种投料顺序,C20(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选择二种投料顺序,拌和时间选择120s、150s 和180s进行试验。

各强度等级碾压混凝土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均需进行罐头和罐尾的VC值、含气量、7d、28d抗压强度以及砂浆密度试验。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朱昌河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1 总则1.1 工程概况朱昌河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顶高程1461.4m,河床开挖高程1360.5m,最大坝高为100.9m;坝轴线长264.9m;共分10个坝段,坝体混凝土总量约62.5万m3(其中RCC约为51.5万m3)。

根据坝体结构要求,除基础垫层、坝顶部位、溢流面、导墙及闸墩等部位为常态混凝土外,其余均为碾压混凝土。

坝体防渗结构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内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15。

为便于承包人进行试验安排,特提出本试验技术要求。

承包人应根据本本试验技术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现场试验大纲报监理人审批。

1.2 本技术要求系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2-2009、《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2009的有关条款规定,结合现场碾压混凝土试验的具体要求编写而成。

因此,在混凝土试验中,除应遵守本技术要求外,凡技术要求未提及或不够详尽之处,仍应遵守上述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1.3 在试验过程中,如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必须预先向监理人申报原因、对策措施等有关事宜,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2 试验目的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在常温季节进行,其目的为:验证室内选定配合比的可碾性和合理性;选择和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包括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变态混凝土的加浆量和加浆方式等;研究不同层面的处理方式和不同间歇时间对层面粘结度的影响;雨天施工标准及措施;实测碾压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评定其强度、抗渗、抗冻、抗剪断强度等特性,验证和确定常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第二次现场碾压试验是在第一次现场试验基础上于高温季节进行,试验目的为:针对高气温条件,研究改善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的措施,包括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VC值控制;缓凝高效减水剂的选用,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措施;温控措施(如预冻措施、运输线的防晒、仓面喷雾及其它)等,实测碾压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评定其强度、抗渗、抗冻、抗剪断强度等特性,验证和确定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亭子口电站碾压混凝土施工试验技术成果【摘要】:为给大坝主体碾压混凝土施工提供各项技术资料和施工参数,按照设计要求要进行碾压混凝土试验块施工试验,因此对碾压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测、筛选、配合比设计、试验、施工及取芯试验,选择出最优单位用水量、水胶比、砂率及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的优化配合比,此优化配合比具有用水量小、胶凝材料用量少、耐久性良好等特点。

同时,在原材料检测过程中,首次检测出假冒的I级粉煤灰,对于在水利工程中如何打假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亭子口碾压混凝土施工试验技术成果1、概述亭子口水利枢纽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境内,是嘉陵江干流开发中唯一的控制性工程,是以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并具有拦沙减淤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

工程坝轴线全长995.4m,坝顶高程465m,最大坝高115m;工程等别为Ⅰ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水库总库容40.67亿m3,电站装机1100MW,通航建筑物为2×500t级;大坝Ⅱ标混凝土约102万m3,其中常态混凝土约25 m3,碾压及变态混凝土约77 m3。

试验采用甲供的水泥、粉煤灰,左岸砂石系统生产的砂石骨料,碾压混凝土专用特殊配方的江苏博特JM-Ⅱ(C)缓凝高效减水剂、JM2000引气剂,进行其品质和适应性检测,通过室内试拌、调整,获取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极限拉伸、弹模、抗冻及抗渗性能等试验成果,确定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现场施工要求和确保工程质量的碾压混凝土最优施工配合比。

碾压混凝土强的等级及主要设计指标见表1。

表1 碾压混凝土主要强度等级及设计指标2.1水泥试验水泥采用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蓥峰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蓥峰42.5中热硅酸盐水泥,水泥物理力学性能及水化热的试验结果见表2.1。

表2.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蓥峰42.5中热硅酸盐水泥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标准的技术要求。

2.2粉煤灰2.2.1粉煤灰玻璃微珠球体检验粉煤灰玻璃微珠球体的作用是减少混凝土用水量、改善和易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粉煤灰与水泥混合加水得到的扩散水泥颗粒和致密水泥浆体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粉煤灰在胶凝材料与水的二次反应和水化过程中提升了混凝土的性能。

Ⅰ级粉煤灰烧失量低、颗粒细、球形颗粒含量高,10um左右的玻璃微珠球体含量在90%左右。

使形态效应、微集料效应和火山灰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具有1+1>2的效果。

重庆珞璜Ⅰ级粉煤灰玻璃微珠球体成分比例分析见图1、图2。

图1 图2某厂家生产的粉煤灰玻璃微珠球体成分分析见图3、图4。

图3 图42.2.2Ⅰ级粉煤灰减水效果试验Ⅰ级粉煤灰减水作用是由形态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决定的。

粉煤灰中的玻璃微珠能使水泥砂浆粘度和颗粒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使水泥颗粒均匀分散,在相同稠度条件下降低用水量;另外Ⅰ级粉煤灰颗粒较细,可改善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使填充胶凝材料这部分空隙的用水量减少,因而也降低用水量。

由表2.2.2可见,采用江苏博特JM-Ⅱ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0.6%)、JM2000引气剂(掺量万分之0.7)、华珞Ⅰ级粉煤灰,混凝土用水量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粉煤灰掺量30%时减水率约13%,掺量为50%减水率约18%,可见良好的Ⅰ级粉煤灰有显著的减水效果。

表2.2.2 Ⅰ级粉煤灰掺量与混凝土用水量关系粉煤灰掺量(%)基准混凝土(W/C=0.50)JM20002.2.3粉煤灰品质检验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粉煤灰品质检测,排除了劣质Ⅰ级粉煤灰,选择了重庆华珞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华珞Ⅰ级粉煤灰,粉煤灰品质检验结果见表2.2.3。

表2.2.3 粉煤灰品质检验结果检测结果表明:重庆珞璜粉煤灰所检测的各项指标符合DL/T5055-2007《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Ⅰ级粉煤灰的标准。

2.3 不同掺量粉煤灰胶砂强度试验水泥与不同掺量粉煤灰的胶砂强度与水化热试验结果见表2.3。

结果表明:水泥胶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水化热均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降低,且对抗折强度的影响要大于抗压强度。

表2.3不同粉煤灰掺量水泥胶砂强度和水化热试验结果本次试验采用的减水剂为JM-Ⅱ(C)缓凝高效减水剂,是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碾压砼专用配方减水剂,属于萘系类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剂采用JM-2000,属于改性松香酸盐类,主要成分为非离子型树脂表面活性剂。

2.4.1外加剂品质检验检验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及《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4.1。

表2.4.1 外加剂品质检验项目表外加剂净浆流动度试验主要检测外加剂对水泥的分散效果。

试验采用表2.4.2所列试验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胶比不变,单掺减水剂和联掺减水剂、引气剂、粉煤灰的情况下,减水剂在掺量为0.6~0.7%时,净浆流动度最大。

表2.4.2 不同外加剂掺量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主要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粉煤灰以及两种外加剂相互之间的相容性,避免现场施工中出现不正常现象。

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组合之间的相容性良好。

具体试验结果列于表2.4.3。

表2.4.3 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蓥峰42.5中热硅酸盐水泥与JM-Ⅱ(C)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和20%重庆珞璜Ⅰ级粉煤灰联合掺用,均具有较高的减水效果,且与JM-2000引气剂之间有良好的适应性。

2.5骨料2.5.1细骨料试验细骨料主要采用亭子口砂石系统生产的人工混合砂。

试验用砂品质检验结果及砂颗粒级配筛分试验结果见表2.5.1-1、2.5.1-2,砂颗粒级配分布曲线见图3。

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生产的天然砂,颗粒级配良好,符合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对细骨料的技术要求。

表2.5.1-1 砂品质检验结果表2.5.1-2 砂筛分试验结果在碾压混凝土中,砂中适当的石粉含量(d≤0.16mm的颗粒),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可碾性及抗分离性,同时由于砂中细颗粒的增加,进一步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微小空隙,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了碾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渗、抗冻等耐久性能。

但砂中石粉含量过高时,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变差,VC值增大,不利于碾压混凝土施工,使混凝土的干缩增大,对于碾压混凝土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砂中掺入一定量的石粉(0.16mm以下颗粒占85.7%),检测结果满足石粉含量14%~20%的范围内。

掺石粉砂子品质检测结果及筛分结果见表2.5.1-3、2.5.1-4及图4。

表2.5.1-3掺石粉砂品质检测结果表2.5.1-4掺石粉砂筛分试验结果2.5.2粗骨料试验用粗骨料为左岸葛洲坝砂石料系统生产的卵石,粗骨料品质检测结果见表2.5.2-1。

试验结果表明:葛洲坝砂石料系统生产的天然粗骨料符合SL 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要求对粗骨料的技术要求。

表2.5.2-1粗骨料品质检测结果通过不同规格粗骨料组合容重试验,选择最佳的粗骨料级配组合,以利于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提高混凝土拌和物施工性能,本次试验在经验范围内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5.2-2。

表2.5.2-2粗骨料组合容重试验结果骨料级配以振实容重最大、振实空隙率最小为选择优原则。

根据表12的试验结果,结合其它工程的现场施工经验,为避免碾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骨料分离现象,故混凝土中大粒径骨料不宜过多,因此选择混凝土骨料级配为:碾压混凝土三级配比例为30:40:30(大石:中石:小石)碾压混凝土二级配比例为55:45(中石:小石)2.5.3骨料的碱活性试验本次试验用骨料为左岸砂石料系统生产的人工混合骨料,按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骨料碱活性检验(化学法)”对骨料进行试验。

本试验方法通过测定溶液中溶出的二氧化硅浓度(Sc)和碱度减低值(Rc)来评定骨料的碱活性,骨料活性评定标准:当试验出现Rc>70,而Sc>Rc或Rc<70,而Sc>35+Rc/2中的任何一种,该试样就被评定为具有潜在有害反应。

其结果见表2.5.3。

表2.5.3混合骨料试验结果保证工程的永久质量,又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限制每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超过2.5kg/m3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在水泥中掺适量Ⅰ级粉煤灰取代相应量的水泥,而Ⅰ级粉煤灰可以有效的抑制碱-骨料反应膨胀,这就做到了多重有效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1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选择试验3.1.1外加剂掺量选择由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加而递减,对碾压混凝土而言,减水剂掺量过高,胶凝材料用量过少使混凝土可碾性变差,极限拉伸值也难以达到设计技术要求。

因而根据前期工程的应用经验,选择本工程碾压混凝土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为0.6%,引气剂掺量按控制混凝土含气量3~4%确定。

3.1.2单位用水量与VC值的关系在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单位用浆量(胶材和水)的增大,拌和物中骨料颗粒周围浆层增厚,游离浆体增多,故而导致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减小。

试验条件:二、三级配混凝土采用水胶比0.50、粉煤灰掺量为50%,JM-Ⅱ(C)掺0.60%、JM-2000掺6/万,混凝土Vc值控制在3~5s,含气量控制3~5%,石粉掺量控制在14%~20%范围。

通过试拌二、三级配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及与VC 值的关系见表3.1.2。

表3.1.2碾压混凝土用水量与VC值的关系试验结果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建立用水量与VC值关系曲线,如下附图所示:3.1.3最优砂率的选择碾压混凝土的砂率直接关系到单位用水量的高低、拌合物工作性以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因此必须通过试验选择在设定条件下工作性能好且单位用水量较小的最优砂率。

本次试验采用二、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按石子最佳比例,固定一个水胶比和用水量,分别对三个不同砂率进行试验,最终选择以拌合物用水量较低、工作性能较好、拌合物密度较大的砂率为最优砂率,试验成果见表3.1.3。

表3.1.3不同砂率混凝土性能试验成果由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在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随着砂率的变化,其拌合物VC 值随之变化。

根据本次试验成果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二级配最优砂率为33%,三级配最优砂率为30%。

3.1.4碾压混凝土拌和物VC 值、含气量经时损失试验为了解碾压混凝土在掺用缓凝效果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时在施工时的工作性,以及含气量随时间延长的损失情况,以便于现场混凝土拌和机口控制,确保入仓混凝土具有合适的VC 值和满足设计要求的耐久性。

试验条件:二级配混凝土、水胶比0.50、粉煤灰掺量为50% ,JM-Ⅱ(C)掺0.6%、JM-2000掺6/万、混凝土Vc 值控制在3~5s ,石粉掺量控制在14%~20%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