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四则 2

合集下载

《论语》四则(其二)

《论语》四则(其二)

《论语》四则(其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患(huàn)己(jǐ)
3、请你写出下面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子曰不患人之(忧虑,担心)
(2)知之乎(智慧)
(3)见贤思齐焉见(有德行的人)
4、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创新和发展需要借鉴,学习借鉴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只有学习别人才能丰富自己,超越别人。

译文
孔子说:“不能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了解别人。


或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论语》四则

《论语》四则

【搜集语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学而》
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 huàn
shèng xián
忧 患
wēn gù zhī xīn
圣 贤
zì xǐng
温 故 知 新
自 省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温”共有( )画 ,音节是( ),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谈谈 你对句子的理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参考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就是智慧。在学习上,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 一种诚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在生活中, 我们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不要不懂装懂,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温”在字典中有以下解释:①不冷不热,冷 热合适;②温度;③把东西稍微加热;④性情 平和柔顺;⑤复习。“温水”中的“温”应选
择第(
第( 应选第(
)种解释;“温柔”中的“温”应选
)种解释;“温故而知新”中的“温” )种解释。
三、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 ) A.得(病) B.灾祸 C.忧虑,担心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孔子为人治学的态度的? 本文是从“为人处世”“学习态度”“学习方
法”“修身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孔子为人治学的态 度的。
串珠问题: 1.一思:本文中哪些是为人方面的?哪些是治学方面的?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为人方面的。“知之为知之,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 ) A.自我反省 B.自己醒来 C.自己节省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 A.老朋友 B.学过的知识 C.原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论语四则PPT课件2湘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论语四则PPT课件2湘教版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
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世界第一文化伟人。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中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春秋时期,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 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 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 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 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 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 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 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 “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两小儿辩日》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论语四则其二

论语四则其二

论语四则其二孔子曰:“君子不器。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一个真正的君子并不是一个“器具”,而是一个有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人。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什么是“器”?在古代社会,器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工具。

而“君子”一词在古代指的是有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在这句话中告诫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只是一个工具或者器物,而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不会盲从于他人,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原则来行事。

他会思考问题,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个君子应该是一个有思想和智慧的人,而不是一个机械地执行他人命令的工具。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应该有正直、诚实、谦虚、宽容、勇敢等美德。

他应该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他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不做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

他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品格,以身作则,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他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

他应该有自律的能力,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他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大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句话中获取启示和借鉴。

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仅是指古代的统治者或者高官,也可以是指一个有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

无论我们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中,都可以成为一个君子。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顾自己的快乐,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样的人往往只是追求自己的物质财富和享受,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他们可能会在表面上看起来很成功,但内心却空虚和孤独。

相反,一个真正的君子会注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关心他人的福祉,乐于助人。

他们以真诚和善意对待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湘教版语文课件六上论语四则 (2).ppt

湘教版语文课件六上论语四则 (2).ppt
诚实求知
学习方法一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敏以求学
学习方法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温故知新
2.从《论语》四则中你明白了什么?
从中我明白了要虚心请教,博采众长, 态度要诚实。要温故知新,善于思考不 能一味模仿。
论语
课件PPT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是孔 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 谈论。
1.《论语》四则都讲了些什么? 2.从《论语》四则中你明白了什么?
我会读
yān huì rǔ zhì 焉 诲女知
多音字
为 wéi 行为 作为 wèi 因为 为什么
好 hǎo 好事 好人 hào 爱好 喜好
我会识
课件PPT
诲=海-氵+ 讠 焉:下面是“与”字的下面一横变成 四点。
重点词语 女:同‘汝”,你; 知:同’智”,智慧; 其:他们、他们的; 曰:说;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湘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22 《论语》四则
课件PPT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 以及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 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Leabharlann 课件PPT课件PPT
3.解释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智慧。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复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 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四则其二文言文停顿划分

论语四则其二文言文停顿划分

论语四则其二文言文停顿划分(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介绍《论语》及本文所选的四则内容二、第一则: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翻译与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三、第二则:仁德与择善而行1.仁者实行仁德便心安,有智慧的人认识到仁的真义,懂得择善而行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四、第三则:对待学习的态度1.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2.罔,作蒙蔽,欺骗解;殆,书指危险五、第四则:交友与环境选择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2.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六、结论: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与价值观正文《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从《论语》中选取了四则较为典型的内容,分别从学习、仁德、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交友与环境选择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这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精髓。

接下来,第二则内容讲述了仁德与择善而行。

仁者实行仁德便心安,有智慧的人认识到仁的真义,懂得择善而行。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一则告诉我们,要立志于实行仁德,择善而行,与有仁德的人为伍,才能真正成为明智之人。

第三则内容则是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

孔子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严谨,不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最后一则内容是关于交友与环境选择。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这一则告诉我们,要善于选择朋友和环境,与有仁德的人交往,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
一、《论语》四则原文与译文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翻译: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识讲,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为真知.此须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方能发出.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说:“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敏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他的谥号)叫做‘文’.”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翻译: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二、《论语》简介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仲弓,子夏,子贡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关:译字词通句意
1通假字 2一词多意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指学到的知识
知而 不 愠,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恼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通“悦” 愉快
不亦君子乎?”
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 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 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 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第一关 1读准字音
e) 不亦说乎( yù 人知而不愠( yù n) wǎng) 学而不思则罔( i) 思而不学则殆 (dà 诲女知之乎(rǔ )
2读好节奏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可以 / 为师矣。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课文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 弟子七十二人,孔子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 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订《诗》、《书》, 定《礼》《乐》。序 《周易》,作《春 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 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时,朱熹把它列“四书”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
1《论语》里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论述,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聆听先哲的教诲, 身心受益; 牢记圣贤的思想, 照亮人生。
4子曰:“由, 诲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教导 教诲 就是
通“汝” 你

知 ,是

对待知与不知道正确态度

也 .”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 知啊”
第三关:
品内涵、明思想
合作探究
今天所学各则有的谈学习方法,有 的谈学习态度, 有的已经成为成 语,试分别举例说明。2、以“聆 听孔子的教诲,我懂了——”谈谈 你的学习收获。3你觉得今天学习 的《论语》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把它选做你的座右铭。
2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领悟 旧的(知识)
可以
以 (之)
凭 借


矣。”

(这一点) 做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 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 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 了。”
3பைடு நூலகம்子曰:“学
死 读 书
而 不 思则罔,
迷惑而无所得
思考

空想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不 学
指认真学习
则 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 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 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 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言必行,行必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前551~前 479),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誉为“万 世师表”、“千古 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