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复习材料1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①缓解城市缺水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⑤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调节地表径流 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 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读图,回答3~5题.甲图乙图3.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哪些环节引起的①a 增加②b 减少③c 增加④d 减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4.上述水循环环节的改变还让城市容易发生内涝,据统计2012年我国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有关城市内涝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读图,完成6~7题.6.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图a B.图b C.图c D.图d7.“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8~9题.8.根据表中的数据显示,上述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土壤盐渍化B.海水入侵C.出现地下漏斗区D.水循环遭到破坏9.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④跨流域调水⑤“海绵城市”建设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综合题10.2015年10月5日,广州市白云区环洲五路上,一辆轿车淹在水里.当日,受台风“彩虹”外围环流影响,广州大部地区出现持续暴雨,部分街道出现“水浸街”.材料一:雨后街道积水景观图图〔1〕材料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2〕材料三:鹿特丹水广场图图〔3〕该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水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洪系统.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小水池.雨水不仅能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从热岛效应的角度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2〕、根据图〔2〕,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1〕、图〔2〕,并结合实际分析北京出现内涝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鹿特丹水广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材料二:传统模式“快排”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对比”(1)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2〕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不大,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的.2.答案:A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减少了地表径流.3.答案:A解析:乙图中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时间提前,主要是自然状态下容易下渗,且地表植被具有含蓄水源,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所以,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的地表径流〔a〕增加和下渗〔b〕减少引起得.4.答案:B解析:城市内涝与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无关,且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的蒸发比自然状态更旺盛. 5.答案:A解析: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所以绿地的位置应该较低,为下凹绿地.6.答案:A解析:a图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7.答案:C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内涝.8.答案:C解析:超采地下水容易出现地下漏斗区.9.答案:D解析: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节流和开源两种措施.节流措施: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规划地下水禁采区;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开源措施:跨流域调水和“海绵城市”建设.10.答案:〔1〕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2〕7~8倍该季节北京降水过于集中;北京地势低平,三面环山的地形和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气流抬升运动.城市建筑使绿地〔裸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集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地下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3〕该水广场能遵循水循环原理,降低对洪水的滞洪和泄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发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措施;加强政府在灾害面前的管理和应急能力;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11.答案:〔1〕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了地表径流.〔2〕“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解析:〔1〕主要从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方面分析.〔2〕从缓解城市内涝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两个方向分析即可.。
海绵城市知识点总结

海绵城市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超有意思的海绵城市知识点,保证让你眼界大开!
你想想看啊,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海绵,这可不是开玩笑哦!比如说下雨的时候,普通的城市可能就会出现积水啦、内涝啦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但海绵城市可不一样!它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吸水小能手。
咱就拿公园来说吧,那一片片的绿地不就像海绵城市里的小海绵嘛。
雨水落下来,它们“咕咚咕咚”就把水给吸进去了,然后储存起来。
等需要用水的时候呢,又能把水给释放出来,多神奇呀!而且啊,那些透水的路面不也是这样嘛。
海绵城市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它能减少洪水灾害呀,这多重要呀,不然一场大雨城市就成汪洋大海了,那可咋整?它还能补充地下水资源呢,让我们的水资源能循环利用起来,这可不是一举两得嘛!那为啥我们不赶紧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呢?
还有哦,建设海绵城市也不难呀,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就像我们自己家里,如果想节约用水,还可以用个桶把洗澡水存起来冲厕所呢,这也是一种
小海绵行为呀!政府可以多规划一些绿地呀,我们普通人也可以从自己做起呀,比如爱护那些能吸水的设施。
总之,海绵城市真的是太棒啦!它就像城市的保护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舒适。
我们大家都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呀,让我们的城市都变成“海绵宝宝”,哈哈!。
高考专题之海绵城市

▲铺设透水砖
▲屋顶绿化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改变了原有 自然生态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 的渗透。其好处在于:通过土壤渗透雨 水,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 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涵养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 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 料,改造屋顶绿化,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海绵城市--排
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 不了,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内 涝。这就需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 排掉。利用城市竖井与工程设施相结 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 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 合的方式,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 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海绵城市建成后能够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海绵城市--净
不同的土层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土壤的渗透、植被和绿 地系统等,都能对水质产生 净化作用。现在城市里的初 雨,就是第一次下的雨,是 非常脏的,应该蓄起来,经 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我 们城市中。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
海绵城市--用
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 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尽可 能利用雨水。例如停车场下的雨, 我们传统的方式是快排,其实可以 收集净化后,直接用于洗车。我们 现在浇花浇树要用自来水,既消耗 能源、又消耗水资源。我们应该通 过渗透涵养,通过蓄 把 水 留在原 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也 可用于景观喷灌中。
“滞”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 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 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城 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 跟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时强降雨,对 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 来就导致内涝。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 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 园、生态滞留池或渗透池、人工湿地。
海绵城市考试题及答案大学

海绵城市考试题及答案大学一、选择题1.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日本答案:B2.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B.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C. 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D. 提高城市建筑密度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A. 透水铺装B. 雨水花园C. 深林覆盖D. 绿色屋顶答案:C4. 海绵城市在雨水管理中通常采用的“渗、滞、蓄、净、用、排”中的“净”指的是什么?A. 净化雨水B. 减少雨水径流量C. 增加雨水渗透量D. 储存雨水答案:A5.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B.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C. 增强生物多样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6. 海绵城市建设只关注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答案:错误。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关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还包括对城市雨水的综合管理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7. 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
答案:错误。
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都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8. 海绵城市建设会增加城市居民的经济负担。
答案:错误。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城市维护成本,对居民经济负担的影响是积极的。
三、简答题9. 简述海绵城市在城市防洪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海绵城市通过增加城市地表的渗透能力,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措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量,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同时,通过蓄水设施的建设,可以在暴雨期间暂时储存雨水,减少即时排水压力,从而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10. 阐述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的具体含义。
答案:渗指的是增加城市地表的渗透性,让雨水能够渗入地下;滞是指通过设计使雨水在地表滞留一段时间,减缓径流速度;蓄是指建设蓄水设施,如蓄水池、湿地等,储存雨水;净是指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方式净化雨水;用是指将收集和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冲厕等非饮用目的;排是指在必要时将多余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
(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一级建造师——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知识点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定义: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干预功能;科学合理的选择技术设施时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将源头低影响开发、传统雨水管渠、超标雨水径流蓄排设施相结合,统筹应用滞、蓄、渗、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同时具备适用性、目标性、生态性、效益性及组合性原则;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主要有渗透设施、存蓄与调节设施、转输设施、截污净化设施;二、渗透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唐;1、渗透设施的选择透水铺装适用:人行道、人行广场、建筑小区人行道路宜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小型停车场宜采用植草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园林绿地场所可采用鹅卵石、碎石、碎拼、踏步石铺地;下沉式绿地适用:道路、广场、其他硬化铺装区及周边绿地优先采用;应低于铺砌地面或道路,下沉深度根据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渗透塘:汇水面积>1公顷、地势较低的低洼地带等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2、渗透技术(1)透水铺装:可采用透水砖铺装、透水混凝土铺装、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还包括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一般要求:宜首选材料本身透水的透水砖进行铺装;透水找平层和基层渗透系数应大于面层;施工要求:面层孔隙率≥20%,透水基层孔隙率≥30%,横坡宜1%-1.5%;冬季冻融风险的城市应慎重选择;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装;透水铺装与不透水铺装之间应采用防渗措施;透水铺装位于地下室顶板上时,覆土厚度≥600mm,应设置排水层,及时排除雨水;(2)下沉式绿地: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绿地高程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200mm以内;一般要求:雨水口设在绿地内且低于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尽量采用本地的、耐淹、耐旱、耐污染种类的植物,宜采用草本植物;宜低于硬化地面100-200mm,进水口拦污设施应正确设置;绿地内溢流口(雨水口)顶面应高于绿地50-100mm;内表层土壤渗透能力不足时,应通过措施改良土壤渗透能力,也可设置渗透设施;道路红线内外绿地的高程一般低于路面并与道路景观相结合;施工要求:对于渗透性较差的地区,可适当缩小雨水溢流口与绿地高程的差值,使下沉式绿地集蓄的雨水能够在24h内完全下渗;(3)生物滞留带: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蓄水层构成;分为简易型和复杂型;一般要求: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物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并减缓流速,按设计要求设置弃流措施防止石油类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地面溢流设施顶部应低于汇水面100mm;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为5%-10%;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外层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复杂型施工要求:换土层底部应铺设透水土工布隔离层或厚度≥100mm的砂层,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4)渗透塘:一种用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净化雨水和消减峰值流量效果;一般要求:适用于汇水面积较大(>1公顷)且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对场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对后期维护管理要求较高;入渗池(塘)前应设置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措施,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施工要求:边坡坡度≤1:3,塘底至溢流水位≥600mm;渗透塘底部构造一般为200-300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500mm的过滤介质层;排空时间≤24h,放空管距池底≥100mm;三、存储与调节设施主要有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调节塘、调节池;1、存储与调节的选择:建筑小区、城市绿地、广场等区域的低洼水塘或其他具有空间条件的场底宜设置湿塘;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区域内的地势较低的地带或水体宜设置雨水湿地;由绿化、道路喷洒、景观补充水等雨水回用需求的小区、城市绿地等宜设置蓄水池;建筑小区、城市绿地等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宜设置调节塘;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较难改造时可采用调节池;2、存储与调节技术主要由湿塘、雨水湿地、渗透塘、调节塘、蓄水池、蓄水模块;(1)湿塘、雨水湿地: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构成;湿塘一般要求:前置塘为湿塘的预处理设置,作用为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池底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积和储存容积,永久容积水深为0.8-2.5m,储存容积根据规划部门提出的“单位质量控制面积”确定;雨水湿地一般要求: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是雨水湿地主要的净化区;浅沼泽区水深范围0-0.3m,深沼泽区水深0.3-0.5m;调节容积应在24h内排空;出水池作用为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和降低温度的作用,水深0.8-1.2m,容积为总容积(不含调节池容积)的10%;(2)蓄水池: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置和消减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地下封闭式蓄水池;一般要求: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满水试验;(3)调节塘:也称干塘,以消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4)调节池:主要用于消减下游雨水管渠峰值流量,减少下游雨水管渠断面;常用于雨水管渠中游,主要包括塑料块调节池、管组式调节池、钢筋混凝土调节池;一般要求:调节水池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排水管的排水方向、高程与下游市政管道或排水设施相协调;池壁施工缝设置符合要求,强度≥2.5MPa 时可进行凿毛处理;四、转输设施主要有植草沟、渗透管渠;1、转输设施的选择植草沟: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渗管或管渠:建筑与小区及公共绿地内转输量较小且土壤渗透情况良好的区域;2、转输技术雨水转输技术主要是对雨水径流的排/蓄管理及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有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i排放系统共同构建;雨水管渠系统主要以地下管渠系统为主,转输和处置低于系统设计排水能力的降雨/融雪径流;(1)植草沟:一般分为传输型、干式、湿式植草沟;总高度≤600mm,上顶宽度应根据汇水面积确定,一般为600-2400mm,底部宽度宜为300-1500mm;断面边坡坡度宜≤1:3;采取措施保证雨水能以较低流速通过植草沟,防止边坡侵蚀;不宜作为泄洪通道;纵坡宜为1%-4%,纵坡较大时应设置为阶梯型或中途设置消能台坎,纵坡较小时应选用干式植草沟;考虑雨水下渗时可设置透水土工布,下部土壤渗透系数>5*106m/s,不考虑雨水下渗时可设置防水土工布;(2)渗透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开孔率控制在1%-3%之间,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应>20%;应设置植草沟、沉淀(砂)池等预处理措施;敷设坡度应满足排水要求,宜为1%-2%;渗透管四周填充砾石或其他多孔材料,砾石层外包透水土工布,土工布搭接宽度≥200mm;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700mm;浅沟沟底表面的土壤厚度一般≥100mm;渗渠中砂(砾石)层厚度一般≥100mm;五、截污净化设施主要有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透设施;1、截污净化设施的选择植被缓冲带:道路等不透水地面周边绿地、公园绿地、城市水系统的滨水绿化带等区域;可作为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和城市水系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人工土壤渗滤设施:具有一定场地空间的建筑与小区及城市绿地;2、截污净化技术主要针对屋顶雨水及地面雨水径流,是在污染源头采取措施截流污染物,防止扩散;城市道路、广场未设置雨水口时,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通过植草沟内的初期雨水弃流井,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后期雨水排入雨水花园,进入景观水体,经自然截流、渗滤、净化处理排入河道;(1)植草缓冲带:应设置碎石消能,坡度一般为2%-6%,宽度≥2m,当坡度>6%时另设置消能设施;适用于道路等不透水地面四周;(2)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一般有自控弃流、渗透弃流、弃流池、雨水管弃流等形式;施工要求:雨水弃流排入污水时应设置确保污水不倒灌回弃流装置内的设施;初期径流弃流池、雨水进水口应设置格栅;流量控制式雨水弃流装置的流量计应安装再管径最小的管道;自动控制弃流装置的电动阀、计量装置宜设在室外,控制箱宜集中设置且设在室内;(3)人工土壤渗滤:属于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一般要求:一般由畜水层、渗滤体、防渗膜、溢流井、渗管、排水管组成;渗滤体由石英砂、少量矿石和活性炭及营养物质等材料组成,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矿石泥沙量≤3%,材料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生物填料的原料、材料密度、有效堆积生物膜表面面积、堆积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主要作为蓄水池等雨水储存设施的配套雨水收集设施;施工要求:防渗膜铺贴应贴紧基坑底和基坑壁,适度张紧,不应有皱折;防渗膜接缝应采用焊接或专用胶粘剂粘合;渗滤体铺装填料时应均匀轻撒填料。
1海绵城市知识点总结

海绵城市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和作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主要通过构建综合性“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来实现。
海绵城市建设有三大突出作用,一是,保护水资源,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吸纳尽可能多的水资源。
为城市所利用。
二是,防治水污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减少雨洪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三是,减轻洪涝灾害影响,通过减少径流系数的方式,使较大降雨量得到就地吸纳,降低城市内涝的影响。
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无论是李克强总理,还是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出了“让城市有面子,更要有里子”的建设宗旨,现在到了注重里子的时候。
树立三段论观念:包括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排涝除险设施。
达到四大目标:城市排水工作一定要有系统的理念,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达到系列综合目标,即: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河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协调五大专业: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建筑、绿地、道路、水务等专业共同协调。
海绵城市不仅是给排水行业的事情,但我们没有跨界的条件,无法指挥道路怎么设计、绿地怎么做。
只有各个专业相互协同、相互配合,才能够把海绵城市的系统理念建立起来。
牢记六字箴言:分别为渗、滞、蓄、净、用、排。
其中,构建系统的理念,更要牢记后四字。
三、建设途径1. 保护修复城市原有生态系统。
对地表和地上水体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运用生态方法对已受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其中地表水包括湿地、河流、坑塘、湖泊、沟渠等。
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可以吸纳较大降水的生态单元,如湿地、湖泊、林地、草地等。
2. 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
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tdevelopment),是城市建设中,运用各种工程及非工程手段,尽量使开发前后的水文特性保持不变,增加透水面积,减轻径流污染、径流总量等对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1试题单元活动建设海绵城市_1

单元活动建设海绵城市一、单选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利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A.增加地表径流B.减少植物蒸腾C.减少地下径流D.增加下渗2.建设“海绵城市”可以()A.增强城市降雨能力B.缓解城市内涝问题C.减轻城市交通压力D.加剧城市炎热程度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哪个环节影响最明显()A.下渗B.地表径流C.降水D.水汽输送4.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①缓解热岛效应①减轻城市内涝①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①提供工业用水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最主要功能是()A.美化城市环境B.增加下渗量C.调节小气候D.保护生物多样性针对近年来不少城市出现的“内涝”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利用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活动不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A.扩大城市绿地B.铺设透水路面C.建设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D.扩建下水管道7.我国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青藏地区8.不属于造成城市“内涝”的人为原因是()A.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B.城市发展减少生物的种类C.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D.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2015年4月,从130多个申请城市中选出试点城市(D)座。
A.13.0B.14.0C.15.0D.16.02. 最早提出LID理念与绿色基础建设,要求在源头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强调还原开发前水文循环的国家是(B)。
A.英国B.美国C.澳大利亚D.日本3. 由于水多,强调排水,并利用源头管理方法对径流和污染物进行控制,“排”的过程中体现可持续性的国家是( A)。
A.英国B.美国C.澳大利亚D.日本4.由于水少,采用水敏感城市设计,通过雨水源头控制,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也增加供水的国家是(C)。
A.英国B.美国C.澳大利亚D.日本5. 城市发展带来许多城市水问题,下面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BDE)。
A.水环境污染B.水生态破坏C.大面积地面硬化D.水资源短缺E.水安全风险6.由降雨径流给城市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AC)。
A.初期径流污染B.大面积地面硬化C.合流制溢流污染D.河道硬质化E.水资源短缺7.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A.正确B.错误8. 国家提出“以水定城”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容易给城市带来内涝等灾害,从而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A.正确B.错误9. 海绵城市建设应因城因地而异,科学规划、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不会一蹴而就。
()A.正确B.错误10.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够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A.正确B.错误11.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C )。
A.净化和处理雨水B.提高雨水下渗速度C.降低地表径流量D.修建大量蓄水池12.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要求将多少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B )。
A.0.65B.0.7C.0.75D.0.813.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一般采用什么指标作为控制目标( D)。
A.雨水下渗减排总量B.设计降雨量C.雨水调蓄总量D.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4.径流污染问题较严重的城市或地区,其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可结合当地水环境容量及径流污染控制要求,确定什么指标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目标(A)。
A.年SS 总量去除率B.年总氮去除率C.年总磷去除率D.年BOD去除率15.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执行道法自然,低影响开发理念,具体体现在(ABCD )。
A.对地形地势的尊重B.对水的尊重C.对表土的尊重D.对植被的尊重E.对低影响规划的尊重16.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以及(BCE )。
A.低影响开发B.统筹建设C.因地制宜D.雨水源头控制E.安全为重17. 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A.正确B.错误18. 鉴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大多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各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可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首要的规划控制目标。
A.正确B.错误19.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主要通过控制合流制溢流的频次或污染物总量来实现。
()A.正确B.错误20.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各地应根据当地降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径流污染状况、内涝风险控制要求和雨水资源化利用需求等,并结合当地水环境突出问题、经济合理性等因素,有所侧重地确定低影响开发径流控制目标。
()A.正确B.错误2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B )。
A.下渗量增大B.汛期洪峰流量加大C.蒸发量增加D.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22. 城市化后对地下水影响正确的是( C)。
A.地下水位升高B.地下水质变好C.地下水补给量减小D.地下径流量增大23. 城市化后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城市化后径流汇流历时增大B.城市化后径流系数增大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径流峰现滞后24. 关于城市降雨径流水质特性,不正确的是(C )。
A.复杂性B.随机性C.确定性D.间歇性25.城市化后,雨水径流以排为主的后果(ACDE)。
A.雨水混入污水排放B.管网建设成本降低C.水文循环通道破坏D.难以摆脱恶性循环E.管网建设成本提高26.城市化对水分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CE )。
A.降雨量B.渗透量C.径流量D.补给量E.蒸发量27.雨水汇水区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雨水径流管理,高质量的雨水汇水区划将直接影响不同海绵体的(蓄、滞、渗、净、用、排)功效。
()A.正确B.错误28. 汇水区划分应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避免将地势较高、易于排水的地段与低洼地区划分在同一排水分区。
()A.正确B.错误29. 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使其流量增加,洪峰增高,峰现滞后。
()A.正确B.错误30.城市雨水汇水区的划分应遵循“自小向大,逐步递进”的原则。
()A.正确B.错误31. 道路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A )。
A.10-20cmB.15-25cmC.5-15cmD.20-25cm32. 道路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雨水口担负的汇水面积不应超过其集水能力,且最大间距不宜超过,(B )。
A.30mB.40mC.35mD.45m33. 下列雨水斗属于半有压式的是(C )。
A.65重力式B.79重力式C.87重力式D.虹吸式34. 一个立管所承接的多个雨水斗,其安装高度宜在同一标高层。
当立管的设计流量小于其排水能力时,可将不同高度的雨水斗接入该立管,但最低雨水斗应在立管底端与最高斗高差的(C )以上。
A.1/ 3B.1/ 2C.2/ 3D.1/ 435.雨水收集利用的适用条件(AC )。
A.有雨水回用需求B.屋面材质采用沥青油毡C.汇水面径流水质较好D.径流水质污染严重E.径流量较大36.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与半有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ACDE )。
A.悬吊管无需坡度敷设,节省安装空间B.需要较大的管径C.管道具有自洁能力D.使用寿命更长E.需要较小的管径37.城市雨水利用的选择次序遵循“低质低用”原则。
()A.正确B.错误38.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与建筑污、废水排水连接,严禁在室内设置敞开式检查口或检查井。
()A.正确B.错误39.虹吸式雨水斗设计流量可以超过产品的最大泄流量,雨水斗应水平安装。
()A.正确B.错误40.下凹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低于绿地50-100 mm。
()• A.正确B.错误41.污染物生物净化的效果与入渗水在地下的停留时间有关,停留时间越长则净化效果越好。
地下水位距渗透面大于(B )比较适合雨水下渗。
A.50cmB.100cmC.75cmD.80cm42.防洪调蓄的塑料雨水模块,其外围铺设透水性土工布,土工布外侧应有不少于(C )碎石。
A.25cmB.40cmC.30cmD.45cm43.雨水渗透设施距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A )。
A.3.0-5.0mB.2.0-2.5mC.1.0-2.5mD.1.5-3.0m44.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的养生期间,行车速度限制在(D )下,但禁止重型车辆和机械通行。
A.35 km/hB.40 km/hC.20 km/hD.30km/h45.径流峰值流量调节适用条件(BC )。
A.区域排水标准较高B.管网上下游排水标准不衔接C.管渠提标改造难度较大D.当入渗设施作为调蓄设施时,其容积应满足入渗时间大于12h的要求E.管渠提标改造难度较小46.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控制要点(AC )。
A.严格控制配合比B.施工气温低于3 ℃并有浓雾或降雨时,不进行基层施工C.基层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表面不允许积水D.基层碾压完成后,进行养护,养生期不小于 5天E.基层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表面允许积水47.透水砖砂石垫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是:砂石主要注重砂、石都不得有含泥的成分。
()A.正确B.错误48.透水性土工布铺设应满足保土、透水和防堵的要求,土工布外侧应有不少于20cm碎石。
()A.正确B.错误49.使用频率较高的商业停车场、汽车回收及维修点、加油站及码头等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A.正确B.错误50.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A.正确B.错误51.渗透管道之间应设置检查井,检查井之间的管道敷设坡度宜采用(C)。
A.0.02-0.03B.0.01-0.03C.0.01-0.02D.0.02-0.0352.渗透管不宜设在行车路面下,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B )。
A.100cmB.70cmC.80cmD.90cm53.竖直渗透面的有效渗透面积按有效水位高度的(D )计算。
B.1/ 4C.2/ 3D.1/ 254.关于克拉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水力条件好B.柔韧性较差C.耐腐蚀、抗老化性能好D.生产的管径范围广55.渗透管沟的设置要求正确的是(AD )。
A.地面雨水进入渗透管前宜设渗透检查井B.渗透检查井的间距应不大于渗透管管径的100倍C.渗透检查井应设0.4米的沉砂室D.渗透管沟应能进行疏通,渗透管的管径不应小于200mmE.渗透管沟应能进行疏通,渗透管的管径不应小于100mm56.塑料检查井具有如下特点(ACDE )。
A.重量轻,安装速度快B.连接密封性较差C.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适应性能好,抗震性能好D.耐腐蚀,使用寿命长E.连接密封性较好57.塑料管的开孔率不应小于15%,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不应小于20%。
()A.正确B.错误58.斜渗透面的有效渗透面积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3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B.错误59.线性排水沟以线状进水方式取代传统雨水口点式进水方式,减小汇水找坡长度。
()A.正确B.错误60.立体涡轮球墨铸铁雨水箅子具有二层立体排水结构,并有防盗、防坠落、防积水、防沉降、防弹跳等功能。
()A.正确B.错误61.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