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

合集下载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决策分析.ppt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决策分析.ppt
TC Px X Py Y
Y
Y Px X TC0
PyPy0X Nhomakorabea等成本曲线的性质:
u 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由要素的价格决定; u 等成本曲线的位置与总成本大小有关
三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u 最佳组合的含义: u 产量一定时成本最低; 或 u 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 u 分析工具: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
u (上式成立前提: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皆为常 数)
PQ

Px MPx
一个数量例子:
• 巨浪公司生产袖珍计算器,设备的数量在短期内不
会改变,但可以改变工人的数量。每天产量与工人的数
量之间的关系为:
u
Q 98L 3L2
u 计算器的价格为每只50元,工人每天的工资为30元。该 公司使用多少工人可以使利润达到最大?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
u 专业化分工。规模是专业化分工深度的 决定因素之一。
u 要素的不可任意分割性; u 几何因素的影响; u 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 u 管理上的原因
规模收益类型的判断
u 对于齐次生产函数,可以根据生产函数的幂指数次数 来判断。
u
f (kx,ky,kz) k n f (x, y, z)
u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技术水平下,一定 数量的投入要素所可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即 理论上的产量) 生产函数的本质是一种技术关 系。当发生技术进步时,生产函数将会发生改 变。
第二节 一种变动要素的生产系统
u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u 总产量:一定数量投入要素所获得的全部产量
TP
u 平均产量:每单位投入要素所获得的产量
第三节 多种变动投入要素的 生产系统需要
• 回答的问题: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分析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分析
K
短期生产扩展曲线:红线 长期生产扩展曲线:兰线
B
B A
C
生产的三个阶段
11
长期生产分析:等产量曲线
Q
K
K B A
A B
C
B A
K0
C
K
Q
A
Q0
0
C
0
L0
L
L
12
L
等产量曲线
Q增加
Q1 Q2
13
长期生产分析:等产量曲线类型
完全不能替代(互补)
完全替代
不完全替代
14
边际技术替代率
含义:在技术水平和产量不变下,一种 要素增加与另一种要素减少的数量之比 。衡量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程度。 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等 产量曲线斜率绝对值相等)

5
生产函数举例
K\L 1 2 3 4 5 6 1 5 15 35 47 55 62 2 12 31 49 58 66 72 3 35 48 59 68 75 82 4 48 59 68 77 84 91 5 56 67 76 85 92 99 6 55 72 83 91 99 107 7 53 73 89 97 104 111 8 50 72 91 100 107 114 9 46 70 90 102 109 116 10 40 67 89 103 110 117
2
生产面
Q
K
B
K0
Q
A
A
A
C
B
C
K1
0
L1
L0
L
3
2 常见的生产函数形式
– 经验生产函数
Q=a0+a1K+a2K2-a3K3+b1L+b2L2-b3L3 – 线性生产函数 Q=aK+bL – 定比生产函数 Q=Min {aK,bL} –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Q=AKaLb

管理经济学-第四讲-生产决策与成本分析资料讲解

管理经济学-第四讲-生产决策与成本分析资料讲解
可变要素(Variable Input)或可变投 入(Variable Input):生产者在短期 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生产要素。
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是有无固定投入要素,而非 具体时间的长短。
一定时期内固定要素变动的难易跟企业 所属行业的性质紧密相关,因而短期或 长期的时间跨度一般取决于企业所属的 行业。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1、平均产量曲线上的任一点的值, 是总产量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连线 的斜率;因此,在APL曲线在C点达 到最大值。
2、边际产量曲线上的任一点的值,是总 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如果边际 产量为正,总产量是增加的;如果边际 产量为负,总产量是减少的;当边际产 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D点)。 边际产量在L1时为最大,它对应于总产 量曲线上的拐点B。在拐点,总产量函数 从按递增的速度增加改变为按递减的速 度增加。
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 才能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的技术水 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 大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生产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 假定X1, X2, … X 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
一般情况下,固定要素的数量越多,单 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也越多, 因而其生产率会更高,表现为边际产量 更大。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Labor Average product
a
0
-
b
1
4.00
c
2
5.00
d
3
4.33
e

Dcqfhu第4章管理经济学

Dcqfhu第4章管理经济学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第1节什么是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反映生产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反映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Q=f (x1,x2,…,xn)。

(选择题、名词解释)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短期生产函数——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长期生产函数——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选择题)04年4月4.生产函数表示( )。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以上都对07年4月5. 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A. 最大的产品数量B. 最小的产品数量C. 适中的产品数量D. 平均产品数量04年7月11.管理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的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06年4月5.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A.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B.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C. 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D. 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第2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劳动力)的最优利用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选择题,计算题)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TP 总产量:一定数量投入要素所获得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每单位投入要素所获得的产量=Q/X= Q/L边际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TP MP ∆∆= =Q Δ/L Δ= • 边际产量= =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MP>0,TP 上升;MP<0,TP 下降;MP=0,TP 最大)• 平均产量= Q/L =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连接线的斜率。

•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上升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最大,两者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举例说明) 04年4月、06年4月、08年4月5.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 )相交。

管理经济学第四_20生产决策_ppt

管理经济学第四_20生产决策_ppt
1
第4章 生产决策分析
•第1节 什么是生产函数 •第2节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第3节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4节 规模与收益的关系 •第5节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6节 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
2
第1节 什么是生产函数
3
生产函数的概念
• 生产函数反映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投入要素组 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其数学表达式 为: Q f ( x1 , x2 , xn ) 。 • 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 短期生产函数——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 是固定的;长期生产函数——所有投入要素的投 入量都是可变的。
MPL K L 1 假定在这一期间,该单位增加的全部产量为ΔQ。
Q MPK . K MPL . L Q
MP 式中, K K MPL L 为因增加投入而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ΔQ ′为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两边均除以Q ,得:
Q MPK K K MPL L L Q Q Q K Q L Q
GA GQ GK GL
52
[例4—7]
Q 假定某企业期初的生产函数为: 5K 0.4 L0.4。在这期间,该 企业资本投入增加了10 %,劳动力投入增加了15%,到期末总 产量增加了20%。(1)在此期间该企业因技术进步引起的产量 增长率是多少? (2)在此期间,技术进步在全部产量增长中做 出的贡献是多大? 解:(1)因技术进步引起的产量增长率为:GA=GQ-αGK -βGL=20 %-0.4×10%-0.6×15% =7% 即在全部产量增长率 20%中,因技术进步引起的产量增长率为7%。 (2)技术进步在全部产量增长中所做的贡献为:GA/GQ× 100%=7%/20%×100%=35% 即在全部产量增长中,有35%是 由技术进步引起的。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应用
生产者行为分析
01
通过分析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理解生产者如何选择最优
的生产要素组合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02
生产要素价格变动会导致等成本线移动,进而影响生产要素最
优组合的选择。
生产决策与市场结构
03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面临的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形状
和位置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选择。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
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 排放。
循环经济
通过循环使用和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降低对原材料的需求, 减少环境污染。
绿色供应链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回收,整个供应链都应遵循绿色原则,确保环 境友好。
企业社会责任与生产决策
员工福利
企业应关注员工的福利待遇,提 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 员工的权益。
社区参与
企业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当 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培训 和教育支持。
道德与法律
企业应遵守道德和法律规定,避 免任何形式的非法活动,维护企 业声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环境因素与生产决策
环境因素对生产决策的影响
资源利用
企业在制定生产决策时,必须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资源, 避免浪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法规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企业必 须遵守这些法规,否则可能面临罚款、声誉损失等风险。
消费者需求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企业需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 生产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管理经济学 第四章

管理经济学 第四章

x2
条等产量曲线永不相交。 • 2、位于较高位置(离原点较远)的等产 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较高。
(三)等产量曲线的种类
• 1、完全替代型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 直线。 • 2、完全不能替代型等产量曲线是一条直 角折线。 • 3、不完全替代型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 原点的曲线。
四、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Y
1、图解法:
要素投入的最佳组 合比例是等产量曲 线与等成本曲线切 点处的组合比例。 O
A
D
B
Q
C1
C2 C3
X
四、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2、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
• 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处两条曲线 的斜率相等。即: MQx \ MQy = Px \ Py • 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投入所增加的产 量都相等时的组合是最优组合。即:
• MRTS = △Y/ △X = MQx / MQy
三、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 等成本曲线——是将各种不同组合比例的生产 要素相结合,使其总成本不变 的所有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 等成本曲线的特点: 1、等成本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数的直线。 2、任何两条等成本曲线都相互平行。 3、离原点越远的等成本曲线所代表的成本越高。 4、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投入要素价格之比。
六、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Y
A B C1 O X Q C2
七、生产扩大路线
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技 术水平都不变,随着生产 规模的扩大(即产量的增 加),投入要素的最优组 合比例也会发生改变。这 种变化的轨迹称为生产扩 大路线。 Y Q3 Q4
Q2 Q1
0
x1
x2
C2 C1
C3
C4 X

生产决策分析

生产决策分析

• 这就需要制定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代理人自利行为的实际结果与 委托人设定的目标相一致。这成为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企业组织设计的 中心问题。
2018/12
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利润的最大 化。那么管理者的目标函数是怎样构成的呢?
销售收益的最大化。追求销售收益最大化的企业,与追求利润最大
2018/12/20
管理经济学
1
管理经济学
第4章 生产决策分析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第 5节 企业的目标与决策 生产理论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形
第1节 企业的目标与决策
• 有目标,才会有决策。
企业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在两个或者更多的方案中做出选择的问题。比如 企业在哪里进行生产,进入什么样的市场,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 服务。对需求进行分析和估计,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什么和生产 多少的问题。 • 怎样组织生产才能使生产效率最高的问题,即研究如何用最少的投入 生产出同样多的产出,或用同样多的投入生产出最大的产出。 • 首先要介绍对企业目标认识的不同理论。
化的企业在经营目标上迥然相异。追求销售收益最大化的企业试图通 过降低价格来提高销售数量,为了提高销售数量,这些企业倾向于做 更多的广告。
2018/12/20
管理经济学
11
管理效用最大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里弗·威廉姆森认为,企业的管理
者享有特权,可以推行满足个人目标的政策。假设利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 了效用水平,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管理人员的经营目标是一系列个人目标和福 利的效用函数。 (1)高工资(包括各种形式的货币收入,如现金、奖金和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 等。高工资会满足管理者的高生活水平的要求。) (2)管理员工的数量(管理者所管辖的员工越多,管理者的效用水平越高) (3)投资额的大小(管理者往往倾向于超过最优投资数额。而且管理人员会对 自己喜欢的投资项目更为青睐,比如,汽油公司赞助一级议程式汽车比赛) (4)福利待遇。管理者会从福利待遇中获得满足。比如建立豪华办公室、享受 公司提供的汽车等。 他认为,只要满足了最低利润的要求,管理人员就会尽力增加自己的效用,即 使管理人员会追求更高的利润,那么也是从自己的效用函数的角度出发来通 过实现利润获得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全国各省市兴起汽车投资热,是在原有汽车厂增加规模
生产多种型号的汽车呢?还是投资另建厂?不同型号的汽车
在不同的长生产?
是不是所有企业增加投资,增加劳动力投入,增加原材料投
入都会使产量增加?
是不是所有企业增加规模,都会使收益增加?
这些问题都将在我们的生产决策分析理论中得到解答。本章
其数学表达式为: Q f ( x , x , 1 2
xn )
Q=f ( L, K , N , E )
Q表示最大产量,假设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资源浪费
技术的改进会使产量增加(杂交水稻)
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11
生产函数
生产决策分析就是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分析,寻找最优的
投入产出关系,以确定最优的投入要素的数量组合,使
生产的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 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 定的;
长期生产函数——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问题:每一个行业的短期与长期的具体时间是一样的?
12
第2节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假定其他投入要素量不变,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 可变的(劳动力),研究这种投入要素的最优使用量,就 是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短期生产函数:Q=f(L)
马尔萨斯依据劳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曾预言由于全球 人口膨胀,在有限的耕地上,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必 定会出现粮食产量的减少,从而发生全球性的饥荒。 1994年美国民间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 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指出未来中国的粮食供 求会陷入严重违纪,并将从国际粮食市场进口大量粮食, 从而引起国际粮食市场的混乱。 然而世界没有像马尔萨斯预测的那样发展。从1994年2003年,中国也没有像布朗说的那样出现粮食危机,相 反,我国人口虽然在增加,但人均粮食产量并没有减少。
19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定义: 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 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 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 递减。 原因
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在数量上,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开始:可变要素小于最佳配合比例。随着投入量渐增,越来 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达到最佳配合 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
总产量曲线先递增的速度上升,然后递减的速度上升,达到最大值后,总 产量曲线开始下降。 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是低效率的—固定要素(资本)太多了。当劳动的投 入量从0开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要比劳动的增加快,即随着劳动和资本 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得到改善,劳动的边际产量呈增加趋势。
当劳动的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边际产量呈减少趋势。此时,增加的劳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技术水平不变; 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可变技术系数);
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 才会出现;
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入的没有区别, 只是量的变化。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案例
农业生产:如果仅靠持续地增加化肥、农药、灌溉等投 入来增产,必然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
第二个阶段 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速 放慢;
L不足
B


管理经济学· 第4章 26
企业资产重组和生产三阶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1992年之前主要是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市场调节范围,尚未涉及改革企业制 度的问题。这时国企计划经济的人事分配制度遗留下来的企业 人员“臃肿”现象十分突出,设备老化,人浮于事,劳动效率 十分低下,非常类似于生产函数的第三个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改革目标,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 到2000年底,全国520家国有重点企业中有430家进行了公司制 改革,其中282家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 限公司。大量国企剥离非优质资产,成功上市,一些大型企业 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资产重组后,还在国际市场成功上市。
14
15
图4—1
16
边际产量= dQ / dL =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为正值,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
为负值,总产量曲线呈下降趋势
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曲线以递增的趋势上升 递减,总产量曲线以递减的趋势上升 最大值对应总产量曲线中斜率最大的一点。
对总产量曲线的解释
案例:人口增长与粮食危机

年份 数量
中国人均粮食生产量的变化(单位:公斤)
1978 318 1984 392 1990 393 1994 373 1995 387 1996 414 1997 401 1998 412 1999 405 2015 452 2016 44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未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重要原因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 起减产。(精耕细作、广种薄收)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多力量大”
三个和尚没水吃 工业生产:在机器设备、厂房固定的情况下,如果持续 的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也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
案例:人口增长与粮食危机
13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TP(total product) :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
出来的全部产量。TP=f(L)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
产出来的产量。 (如劳动力L) AP = TP/L
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
Q K
L
1
2
3
4
5
1
2 3 4
20
40 55 65
40
60 75 85
55
75 90 100
65
85 100 110
75
90 105 115
5
75
90
105
115
120
等产量曲线
K
5 4 H A D E
B
线上任何一点,L、K组 合不同,但产量却相同。
G
C
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
3 2 1
I
F Q1 = 55
管理经济学
Managerial Economics
第四章 生产函数分析
企业生产类型
生产是人们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或增加 社会使用价值的过程,根据劳动作用的对象不同,生产可 以分成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人利用工具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利用自然资 源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农林牧渔等 第二产业是指人利用工具作用于初级产品,对初级产品进 行再加工,以成为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对物质资料需要的 产业。工业:采矿、制造、建筑等 第三产业是指满足人们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各种劳务 部门。即一产和二产之外的的行业:文、娱、体、卫等
生产的三要素
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不是指劳动者本 身,而是指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劳动的价格是工资。
土地。西方经济学所讲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 包括土地,还包括河山、森林、能源、矿藏、原料等一 切自然资源。土地的价格是地租。 资本。指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如机器、厂房、工具、仓 库等,并不专指货币。资本的价格是利息。 后来,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又增加了一 种企业家才能。
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 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生产问题。
Q = f(L、K)
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 以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或使用一定成本时的产 量最大?
31
等产量曲线的性质和类型
由于投入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所以,同一个产量可以 通过不同比例的投入要素来生产。
之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我国的单位面积小麦产量、水稻产量和玉米产量都明
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4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AP上升,达到最大。 第二阶段: AP下降,MP为零。 第三阶段: MP为负。
25
第一个阶段不合理,因为固定要素投入过多,其固定要
素的边际产量为负值。
第三个阶段不合理,因为可变要素投入过多,其可变要
第3节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产品需要有多种投入要素。在实际生活中,在多 种投入要素之间往往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如,一个织布厂, 需要织布设备和工人,可以采用先进、现代设备和少量劳 动力(现代企业);也可以采用便宜设备和较多的劳动力 (作坊)。此时生产决策的目标就是选择最优的要素投入 量组合。
对于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Q3 = 90
Q2 = 75
仍能导致总产量的增加,但增加的量越来越小。当劳动的投入量达到一定
量时,总产量达到最大。超过该量,劳动的数量变得过多,总产量下降。
18
平均产量= Q / L =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连接线 的斜率。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最大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曲线的点与原点的连线以及 过该点的切向重合。
素的边际产量为负值。
第二个阶段是合理的,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边际产量
均为正值。
单一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有点区别:MP和AP最高点
合 G 理 区 域 Ⅱ A E F AP O L1 L2 L3 MP L 第三个阶段 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 下降。
Q
K不足
TP
第一个段 平均产出递增,生 产规模效益的表现;
加的产量。(如劳动力L) MP = TP/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