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中山大学 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山大学2017年12月中山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强调学业与就业相结合,倡导“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校风,要求学生夯实学业基础、树立远大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去。
2017年,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及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向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积极促进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断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学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1%,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1.0%,有6.8%的本科生因准备考研或申请出国而暂不就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6.6%,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5.8%。
报告中基本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5日,其中第三方数据调研时间段为2017年11月07日到11月24日。
目录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4)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 (4)(一)毕业生总数 (4)(二)毕业生就业率 (4)(三)未就业分析 (4)(四)毕业生流向分析 (5)(五)毕业生升学情况 (6)二就业流向分析 (10)三用人单位评价 (13)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5)一以学业促就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5)二鼓励基层就业,做好定向选调生推荐工作 (15)三积极推送学生去往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15)四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构建保障体系 (16)五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确保就业服务质量 (16)六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16)附表 (18)附表1中山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18)附表2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研究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21)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一)毕业生总数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11514人,其中本科生6910人(占比60.0%),硕士研究生3666人(占比31.8%),博士研究生938人(占比8.2%)。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7 届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 8555 人,占 92.66%。本科毕业生中汉族 7384 人,其他 603 人。研究生中汉族 1171 人,其他 75 人
3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毕业生就业率 (一)全校就业率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 1 日,2017 届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的 7366 人,就 业率为 79.78%;本科生落实就业去向的 6537 人,就业率为 81.85%;研究 生落实就业去向的 829 人,就业率为 66.53%。
本科毕业生中,师范类毕业生 3865 人,占本科毕业生 48.39%。非师范毕业生 4122 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51.61%。
表 1-1-1 2017 届本科生毕业生人数
毕业研究生中,硕士研究生 1173 人,博士研究生 73 人。
(二)毕业生结构 1、学院分布
1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一篇 毕业生基本情况
第一章 毕业生生源结构
(一)毕业生人数 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共计 9233 人, 其中本科生 7987 人,占全体毕业生的 86.5%;毕 业研究生 1246 人,占全体毕业生的 13.5%。
表 1-1 2017 届本科生毕业生人数
5、国内就业区域分布
6、省内就业区域分布
7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二章 就业变化趋势分
一、就业率变化
1、近五年本科毕业生、本科中师范类毕 业生、本科中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变化
2、近四年,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
二、就业结构变化
1、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变化
2017届毕业生就业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报告

2017届毕业生就业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报告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毕业生的规模天津师范大学2017届毕业生共7753人。
其中女生599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7.36%;男生17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2.64%,男女比例为1:3.42,女生比例较高;市外生源为主,共4566人,占比为58.91%。
(图一)2017届毕业生男女比例(图二)2017届毕业生市内外生源比例(二)就业总体情况1.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2017年我校共有毕业生7753人,其中研究生1232人,本科生6034人,高职生487人,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18%,比2016年同期提高2.22%;总体签约率为29.90%,比2016年同期降低1.78%。
根据《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实施细则》(试行)中对毕业生就业类型的划分,我校毕业生就业分布流向分为签约(含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升学、出国、其他形式就业(含打工、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
2017年各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研究生就业率为81.66%,其中签约率为56.25%,升学率为3.25%,出国比例为0.65%,其他形式就业率为21.51%;本科生就业率为93.72%,其中签约率为24.53%,升学率为12.35%,出国比例为1.76%,其他形式就业率为55.09%;高职生就业率为99.79%,其中签约率为29.77%,升学率为2.26%,其他形式就业率为67.76%。
(表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学历层次就业类型本科生(6034人)研究生(1232人)高职生(487人)全体毕业生(7753人)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签约148024.53%69356.25%14529.77%231829.90%升学74512.35%40 3.25%11 2.26%79610.27%出国106 1.76%80.65%00.00%114 1.47%其他形式就业332455.09%26521.51%33067.76%391950.55%合计就业565593.72%100681.66%48699.79%714792.18%注:“其他形式就业”包括:打工、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就业形式。
(二) 毕业生就业率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2017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报告目录前言 (1)一、学院概况 (1)(一)学院简介 (1)(二)办学定位 (1)(三)办学理念 (1)(四)办学特色 (2)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概况 (2)(一)毕业生规模 (3)(二)毕业生就业率 (4)(三)毕业生就业结构 (5)三、就业及创新创业工作保障及措施 (7)(一)学院从制度和组织保障上重视就业及创新创业工作 (7)(二)以生为本,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 (8)(三)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落实就业创业保障体系 (9)(四)建立就业帮扶资源库,确保就业创业工作精准扶贫 (10)(五)加强毕业生教育工作,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11)四、2016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通报 (12)(一)毕业半年后就业去向分析 (12)(二)收入分析 (12)(三)专业相关度 (14)(四)职业吻合度 (14)(五)就业现状满意度 (15)(六)区域贡献度 (16)前言为全面反映我院2017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29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2017年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布我院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情况。
一、研究对象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2017届毕业生及毕业半年后2016届毕业生。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学院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提供的截止到毕业年份的8月31日的2017届毕业生毕业统计数据。
该数据用于分析本报告中的毕业生规模和结构、就业率与毕业去向、就业特色等内容。
(二)第三方调研机构调查数据。
面向我院2016届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工作于2016年12月启动,该数据用于分析本报告中2016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创业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对人才培养的反馈等内容。
浙江省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浙江省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浙江省教育厅二○一七年十二月目录引言........................................................... - 2 -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 - 4 -一、毕业生规模................................................ - 4 -(一)毕业生总人数.......................................... - 4 -(二)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 - 4 -(三)毕业生学科分布........................................ - 5 -二、毕业生就业率.............................................. - 7 -(一)毕业生总就业率........................................ - 7 -(二)研究生就业率.......................................... - 7 -1、分学科研究生就业率....................................... - 7 -2、分专业研究生就业率....................................... - 8 -(三)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 10 -1、一级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 10 -2、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 11 -(四)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 14 -1、一级学科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 14 -2、分专业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 15 -第二章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特点 ......................... - 18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 .......................................... - 22 -一、毕业生就业流向单位性质分析............................... - 22 -二、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分析................................... - 22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行业分析................................... - 23 -四、毕业生升学出国状况分析................................... - 24 -五、毕业生自主创业状况分析................................... - 25 -六、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 25 - 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 - 27 -一、就业率趋势分析........................................... - 27 -二、月收入变化趋势分析....................................... - 27 -三、专业就业相关度变化趋势分析............................... - 29 -四、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趋势分析............................... - 30 -五、离职率变化趋势分析....................................... - 32 -六、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趋势分析............................... - 34 -引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反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序言 (2)一、就业基本状况与特色工作 (4)1.1就业基本状况 (4)1.2就业特色工作 (5)学生为本,全方位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创新 (5)整合资源,系统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 (7)搭建平台,协同推进专业化就业理论研究 (8)厚植土壤,科学营造体系化创新创业环境 (9)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0)2.1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及趋势 (10)2.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11)2.3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12)2.4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及趋势 (13)2.5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情况 (15)2.6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 (15)2.7未就业毕业生原因分析 (17)2.8招聘会组织情况 (17)三、就业状况调研反馈 (18)3.1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 (18)3.1.1 就业满意度 (18)3.1.2 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 (19)3.1.3 年薪 (20)3.1.4 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收到录用通知的情况 (21)3.1.5 毕业生求职过程时间长度 (21)3.1.6 求职渠道 (22)3.2用人单位反馈 (23)3.2.1 用人单位满意度 (23)3.2.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评价 (24)3.2.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 (25)3.3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反馈 (25)3.3.1 工作适应情况 (26)3.3.2 工作满意度 (26)3.3.3 工作胜任情况 (27)附表——各学历层次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 (28)2作为一所肩负神圣使命、承载宏伟愿景的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理想抱负、传承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紧密相系。
建校65年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2016年学校确立了以“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远景目标。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始终坚持学术至上,形成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的科研基础和创新力。
衡水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衡水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7)二○一七年十二月目录衡水学院概况 (5)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及分析 (7)一、毕业生规模 (7)(一)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 (7)(二)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分布 (8)(三)毕业生分学历层次专业分布 (9)(四)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 (10)(五)毕业生省外生源分布 (11)(六)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生源分布 (12)(七)毕业生分专业生源分布 (13)(八)特殊身份(学生党员、少数民族学生)毕业生分布 (15)(九)毕业生按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及性别分布 (16)(十)毕业生按专业、性别分布 (17)二、毕业生毕业去向 (18)(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分布 (18)(二)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去向分布 (18)(三)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分布 (19)(四)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升学率统计表 (21)(五)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统计表 (21)(六)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就业率统计表 (23)(七)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23)三、毕业生就业流向 (25)(一)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布 (25)(二)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域流向分布 (26)(三)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就业地域流向 (27)(四)毕业生分专业就业地域流向 (28)(五)毕业生省内各地市就业专业集中情况 (30)(六)毕业生分性别就业行业分布 (32)(七)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33)(八)特殊身份毕业生就业情况 (33)第二部分就业主要工作 (35)一、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 (35)(一)完善工作体制,健全管理制度 (35)(二)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指导体系 (35)(三)搭建服务平台,强化服务意识 (36)(四)适应市场需求,创新培养模式 (36)(五)夯实就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37)(六)以创业带动就业 (37)(七)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37)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38)(一)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38)(二)毕业生对各学院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39)(三)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 (40)第三部分就业相关分析 (41)一、月收入分析 (41)二、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析 (41)三、毕业生工作所在地分析 (42)(一)毕业生工作所在地分布 (42)(二)各院系毕业生工作所在地分布 (42)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43)(一)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满意度 (43)(二)主要性质类别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满意度 (44)第四部分发展趋势分析 (45)一、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45)(一)就业率总体变化趋势 (45)(二)各院系就业率变化趋势 (45)(三)各专业就业率变化趋势 (46)二、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分析 (48)第五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9)一、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与反馈 (49)(一)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49)(二)学校教育教学改进举措 (49)二、毕业生对职业发展要素的反馈 (52)(一)毕业生对职业发展要素重要性的反馈 (52)(二)学校加强职业教育的措施 (52)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养、能力、知识培养反馈 (53)(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的反馈 (53)(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反馈 (54)(三)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54)四、专业预警及调控措施 (55)衡水学院概况衡水学院坐落在美丽的衡水湖畔,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里。
中国美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一、学院简介
作为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院校,创立于 1928 年的中国美术学院历经初创期的艰辛、成熟期的丰硕和拓展期的跃进,始终站在 时代艺术的前沿,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与世界艺术积 极对话的理性精神,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艺术的创新和拓展形成重要的影响。如 今的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更新,理念传承,院系重组,学科拓展,实现了学校历史 上的跨越式发展。
同创新中心、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中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我院 2017 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 2404 人,其中博士生 14 人,硕士生 323
人,本科生 1767 人,专科生(高职)300 人。其中,男生 703 人,女生 1701 人。
1
设计学
4
4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
74 0
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出版与展示设
计)
50 0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
2
0
艺术设计
3
3
产品设计
3
0
产品设计
99 0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
49 0
服装与服饰设计(染织设计)
23 0
设计学
29 29
设计学
2
2
视觉传达设计
2
0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
124 0
艺术设计
47 0
72 0
1
0
1
0
18 0
72 0
1
0
0
0
0
0
74 0
5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桂林旅游学院就业指导中心2017年12月学校简介桂林旅游学院创办于1985年,原名桂林旅游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升格为桂林旅游学院,是我国最早独立建制的全日制公办旅游本科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骖鸾、雁山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1885亩),全日制在校生10300多人。
学校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重点支持单位及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亚太旅游协会教育类会员单位、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发起院校。
在业内享有盛名的杂志《酒店人》开展的“十大最受酒店业欢迎的国内旅游院校”评选中高居榜首。
办学紧贴行业学校组建了由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共同组成的理事会,社会行业广泛参与学校的办学,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设有10院3部,设有9个本科专业,36个高职高专专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及新常态等旅游业主要领域。
与“希尔顿全球”等国内外业界16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
教改成果丰硕现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国际旅游质量教育认证专业8个;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及自治区精品专业各1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2个;拥有“旅游管理”和“设计学”两个广西重点学科;拥有“休闲养生旅游研究中心”和“民族特色旅游工艺品研究中心”两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等共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西教学成果奖13项。
师资队伍优质现有专任教师548人,高级职称教师198人(其中正高职称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13%。
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广西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傅雷翻译奖获得者等多名。
长期聘请外籍专家、著名学者、行业精英到校任教、讲学。
47.2%以上教师有境外留学、访学或培训经历,50.12%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培养质量可靠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同类高校前列,连续11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相当数量学生赴美国、阿联酋、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家实习、就业。
学生在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奖数量和级次居行业院校前列。
在业内享有盛名的杂志《酒店人》开展的“十大最受酒店业欢迎的国内旅游院校”评选中高居榜首。
服务能力突出学校是广西旅游产业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设有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桂旅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广西旅游产业服务平台等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及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35项。
为区内外20多个市、县制定规划项目、地方行业标准35项。
学报《旅游论坛》是国内重要的旅游学术研究平台,连年被评为“广西高校十佳学报”,入选“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国际交流广泛学校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21所境外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合作。
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两任秘书长到学校考察、演讲。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瑞法依评价说:“与桂林旅专合作已作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开展各相关领域合作工作的典范,值得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
”行业培训喜人学校依托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合作院校、国家旅游局在西南地区设立的第一家旅游饭店及旅行社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岗位职务考试定点单位、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职业资格鉴定等培训平台,为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举办了21期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班,为全国各省市进行旅游人才培训5万多人次。
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将旅游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文化育人模式,打造了“外文戏剧节”、“导游风采大赛、“旅游礼仪风采大赛”、“旅专讲坛”、“七玄乐府”等文化活动品牌。
棒垒球队已获得12项全国赛事的冠军,并代表广西参加第12届全国运动会。
目前,学校正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部署,秉承“创特色名校、育旅游能人”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刘延东副总理到学校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一流,世界前列的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向世界旅游教育的制高点迈进。
《桂林旅游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由2017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流向、精准帮扶情况统计、用人单位评价调查问卷分析、毕业生意向调查问卷分析、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和经验法、做打造校园氛围、创新创业工作开新篇以及各学院特色做法七部分组成,望予以指正,更进一步。
目录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总述 1(二)初次就业率统计具体情况 1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结构、流向、精准帮扶统计 (3)(一)初次毕业生就业结构 3(二)毕业生就业流向 4(三)精准帮扶毕业生就业情况进展 6三、用人单位评价调查问卷分析 (7)(一)问卷综述及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7)(二)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9(三)对我校教学总体评价及建议12四、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分析 (14)(一)问卷综述及用人单位基本情况15(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16(三)毕业生求职薪酬及心态调查18(四)毕业生实习心态分析19(五)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指导教育效果及建议调查 20五、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22(一)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多渠道开展精准帮扶毕业生工作,确保百分百就业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平台多元化帮助毕业生就业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鼓励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取得成效26(五)境外国外就业硕果累累26(六)就业工作不放松,2017届毕业生离校前召开就业工作推进大会27六、打造校园氛围,创新创业工作开新篇27(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题讲座并重27(二)我校4项项目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道杯”广西选拔赛中获银奖、铜奖28(三)我校获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8七、各学院特色做法28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总述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期盼和希望。
学生就业情况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状况上。
桂林学院一直狠抓落实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秉承“创特色名校、育旅游能人”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刘延东副总理到学校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一流,世界前列的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向世界旅游教育的制高点迈进。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厅有关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会议精神,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校2017届毕业生1971人,共分为8学院,45个专业(含方向),截止7月27日统计,就业人数1888人,暂未就业人数83人,全校就业率为95.79 %;截止9月5统计,就业人数1886人,暂未就业人数85人,全校就业率为95.69 %。
精准帮扶毕业生就业情况,截止7月15统计,我校精准帮扶困难对象实现了100%就业。
应征入伍方面,9名毕业生应征入伍。
自主创业情况,我校2017届毕业生共有12名同学成功创业,涉及婚礼策划、淘宝、俱乐部、餐饮、音乐、科技等多项领域,并带动在校25名学生参与创业。
学校荣获了2017年度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的称号。
(二)初次就业率统计具体情况我校2017届毕业生1971人,共分为8个学院,45个专业(含方向),截止7月27日统计,就业人数1888人,暂未就业人数83人,全校就业率为95.79 %;截止9月5统计,就业人数1886人,暂未就业人数85人,全校就业率为95.69 %。
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结构、流向、精准帮扶统计(一)初次毕业生就业结构1.毕业生就业结构表格2.毕业生就业结构图表(二)毕业生就业流向1.行业流向2.地域流向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分布表(1)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分布表(2)(三)精准帮扶毕业生就业情况进展三、用人单位评价调查问卷分析(一)问卷综述及用人单位基本情况1.综述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充分了解和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建议,我校设计了《用人单位评价调查问卷》,利用2017年10月28日开展的“第五届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巡回招聘会(桂林站)暨第二届旅游专场招聘会”,投放到参会的各用人单位。
这些用人单位大多都是友好合作多年的单位,此次创新采用问卷星微信扫码统计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份,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
以下也将从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用人单位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三大方面来论述本次调查的结果。
这些数据都为我校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改革教学起到重要的帮助。
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1)单位地区分布图本次用人单位共计来自全国18个省和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分布全国各地,侧面反映我校学生的就业选择地区分布全国,以下是用人单省级分布图表分布图:(2)单位数分布雷达图(3)本次单位行业类型单位:家,总计244家,具体行业类型如下图(二)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1.用人单位对以往录用毕业生的评价2.我校毕业生与其它旅游院校毕业生在综合素质上相比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平均40%——60%的用人单位都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予以“很好”及“较好”的评价,即40分到70分。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突出特点的评价用人单位总体反馈得出毕业生突出特点为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有服务意识、礼貌,形象气质好。
(三)对我校教学总体评价及建议1.问卷统计分析2.用人单位建议用人单位建议我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哪些改革,用人单位集中是希望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加强,以及毕业生实习环节上进行改革。
总上统计,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教高、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也非常高。
四、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分析(一)问卷综述及用人单位基本情况1.综述我校为更全面的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使得我们能为以后的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向全校2018届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综合调查问卷,主要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意向单位、意向薪酬、个人就业意识等就业因素,同时还有毕业生对母校有关就业指导教育,实习的建议和反馈,问卷比较全面,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问卷星微信扫码统计功能,回收有效问卷总数1839份,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58.54%,包含了学校的八大学院,覆盖全校100%的专业,其中区外的同学占总数37.25%,样本具有随机性,比例契合学校情况,问卷有效且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