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发布时间:2022-01-21T08:20:42.591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5期作者:张棋源[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教师们也在逐渐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变化张棋源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教师们也在逐渐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变化。

我们作为科学教师,分析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当前没有表现出巨大破坏力,却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教学问题;科学课实践;科学教学活动引言:小学开设科学课是为了启蒙小学生科学素养,一直以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却毫不关心知识是如何获取的,对知识的获取方法置若罔闻。

这是开设科学课的初衷,也是开设科学课后需要继续面对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科学课中存在的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忽略问题梳理尤其在低年级段,因为学生年龄小,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其提问题意识。

但往往在引导学生回答后,对问题缺乏必要的整理。

诚然,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但学生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探究活动的切入就无法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普遍提高,经常在引导学生时,采用诸如“通过××,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等话术,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课程。

教师能够想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但对这些提出的问题置之一旁,不引导孩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也是不对的。

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提问题,思路跑偏,在课堂上“瞎问”。

老师也经常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甚至几乎都偏离预设的知识框架。

2.过度追求动手能力课堂增加了更多的互动活动,因为新课标的提醒,许多教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即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反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充分开动小脑筋。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但我们的不少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科学探究”的理念和要求还不能很快适应和接受、理解和实践。

于是一方面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令教师们困惑不解的、有碍于科学探究活动健康开展的问题。

为此,笔者结合我们的课改实践,谈谈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一:在教学实践中机械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

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

新课程教材不再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

教材成为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

1、教师首先要真正钻研教材,并且不断的创新。

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一切现存事物都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比如三上年级第二单元《蜗牛和蝗虫》的教学时,在我们这里很难找到蝗虫,教师运用蚱蜢来代替,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蚱蜢的观察也很感兴趣。

一会儿观察蚱蜢的触角、一会而观察翅膀、一会儿观察蚱蜢的运动,很多的学生说: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些。

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的氛围也比较好。

又如三下年级《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中,教材的设计者以典型的《动物蚕的一生》作为教学对象,要知道蚕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比较高,相对城市而言很难找到桑叶,教学中就出现教材无法实施的困难,作为科学教师应先吃透教材设计的意图,领会教材内部的思想,寻找一种新的动物来代替蚕,比如养殖对环境要求非常底的面包虫、菜青虫等动物,这种代替物的出现又没有影响教材设计者的深层思考和违背教育理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我见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我见
,学生 提 出 的这几 个 问题 都属 于 同一 是使 课堂 教学 成 了一种 “ 放 羊 ” 。我们 教师 需要 明确 的是 ,以学生
类 ,如果 教师 对 学生 提 出的 问题不 置 可否 ,不 注意 引导 学生 加 以分 为主体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和创 析整 理 的话 ,那 么让 学生 继续 再提 ,学 生 也只 有 “ 乱提 瞎 问” 了 。 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排斥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 的时候 其实 ,教 师组 织 学生 对 问题进 行 分析 整理 ,这 不仅 有利 于让 学 生提 教师 完 全可 以给 予必要 的帮助 ,但 是我 们一 定要 注 意把握好 指 导 的 出更 多有 价值 的问题 ,同时也 是对 学 生乐 于提 问这 一行 为 的肯定 和 时机 和程 度 。如果 在指 导 的时候 介 入过 早 ,引导 过多 ,就 可能 阻碍 鼓 励 ,从 而也 能 进一 步激 发学 生 提问题 的积极 性 ,一举 三得 ,我们 教师 何乐 而不 为 。 了学 生本 可 以 自主发 现 的机会 ,而 教师 不敢 指导 或过 晚 的指导 则可
课多 卜 阅读 教 育 教 学 探 讨
小学科 学课 教学 中 需要注 意 的 问题之 我见
訾 晓 华
( 辽宁省北票市第一小 学,辽宁 北票 2 j 0 )
[ 摘 要 ] 小 学科 学教 材 已经走进 了我 们 的课 堂 ,我们 对现 在 的科 学课教 学现状 进行 仔 细观察 和冷 静地 分析 后会 发现 ,在 小学科 学教 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 关键 词 ]小 学科 学课 探究 课 程教 学
小学 科 学教 材 已经走 进 了我 们 的课 堂 ,我们 能 明显地 感 受到 教 课 堂 上到 处呈 现 出一派 热热 闹 闹的 忙碌 景象 ,但是 在看 似热 热 闹闹 师们 的观 念在 逐渐 更新 ,角色 在悄 悄变 化 ,学生 的主体地 位 在慢 慢 的科 学课课 后 学生 的头 脑却 依然 一 片空 白 ,并 没有 对学 生 的探究 能 地 凸现 ,但 如 果 我 们对 现 在 的科 学课 教学 现 状 进 行 仔 细观 察 和 冷 力有 太多 实质 性 的培养 和提 高 。其 实我们 教 师需要 注 意 的是 ,在探 静 地 分析 后会 发 现 ,在小 学科 学教 学 中仍存 在着 一些 不容 忽 视 的问 究 学 习过 程 中 ,动 脑和 动手 都是 非 常重要 的 ,不能 厚此 薄彼 ,如 在 题 ,归纳起 来 ,主要存 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准备 材料 和具 体 的实验 操作 中 ,需要 学 生动 手 ,而在让 学生 提 出问

小学科学实验中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中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中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操作,他们可以亲自观察、探究和验证科学原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然而,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要特别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帮助学生和教师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首先,实验前要充分了解实验内容和步骤。

学生和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实验的目标、原理和过程,明确实验的要求和所需材料。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选择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的实验。

未经充分了解和准备的实验很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学生和教师在实验中都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眼镜、手套、口罩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保护实验者的身体免受化学物质或其他材料的伤害。

尤其是在涉及化学实验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选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接触皮肤、眼睛或吸入有害气体。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他们不应随意增减实验步骤,更不能随意改变实验条件。

这样做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严重时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小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卫生。

实验器材和材料应该保持干净整洁,不得与食品接触。

学生应定时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化学品后。

学生还应学会正确处理和储存实验废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不同的实验可能需要不同的仪器和器材,学生和教师在选择和使用器材时要特别谨慎。

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避免使用损坏或老化的设备。

在使用器材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姿势,避免因不当使用而造成伤害。

在实验室中,防火和电气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必须明白实验室是一个具有特殊危险性的场所,禁止随意玩火、使用电源或插头。

学生应该知道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学会如何正确在火灾发生时逃生。

最后,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应密切监督学生的实验过程,并进行及时指导。

教师应教育学生有意识地遵守实验室规定,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垒 !
! 垒
墼垦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袁 家红
摘 ( 阳市城 西小学 贵 州贵 阳 5 00 ) 贵 500 要 : 学科 学教 材 已经走 进 了我们 的课 堂 , 们对 现在 的科 学课 教 学现 状进 行仔 细观 察 和冷 静地 分析 后 会发 现 , 小 小 我 在


直 接会 导致 学生 提 出的 问题 中可能有 相 当一 部分 探究 价值 不 大 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如果在指导的时候介入 引导 就可能 阻碍 了学生 本可 以 自主 发现 的机 会 , 教 而 的 问题 。例 如有位 教 师在执 教《 沉在 水 中 的物体 浮起 来 》 使 这节 过 早 , 过 多, 课 时 .教 师出示 了一段 潜水 艇在 水 中沉 浮 的录像 ,然 后对 学生 师不敢指 导或过 晚的指 导则 可能使 学生过 久地 处于无助 的状 态 . 比如 : 对于低 年 说 :对于 水 中的潜水艇 , 。 你都 有什 么问题? ” 音 刚落 , 话 学生 们纷 以致 于削 弱了学生继续深入 研究的兴 趣和积极性 。 级 的学生来说 . 他们 自主探 究的能 力相对 来说较 差 . 由于 教师指导 纷 举手要 求发 言。 的作 用应该 多一 些 ,对一些基本 的实验操作 技能教 师有必要给 予 生 1潜 水艇在 水 中为什 么能沉 下去? : 指导 , 学生提 出猜 测 , 实验现 象 以及 得 出结论 的时候 。 但在 分析 教 生 2潜 水艇在 水 中为什 么会浮起 来? : 师的指导应该 少一些 。 学生能说 的尽量让 学生去说 , 能做 的尽 学生 生 3水 中的潜 水艇 为什 么能浮起 来 , 能沉下 去? : 也 量让 学生去做 。 9绝不 能越俎 代疱 , 办代 替。 教币 包 师 : 节课我 们就 来研究 这些 问题。 这 从上 面这 个例 子可 以看 出 .学生 提 出的这 几个 问题 都 属于 四、 在教 学过 程中 , 教师 只注重 自己的教学预 设 。 同一类 , 如果 教 师对学 生提 出的 问题不 置 可否 , 不注 意 引导 学生 而忽视了教 学过程 中的动态 生成 加 以分 析 整理 的话 , 么让 学 生继 续再 提 , 生也 只 有 “ 提 瞎 那 学 乱 在现 实 的课堂 教学 中 ,教 师指导 学生 进 行每 一次 探究 活动 问” 了。其实 , 师组 织学 生对 问题进 行分析 整理 , 不仅有 利于 之前。 教 这 总是 习惯于将 自己引导的方法、 思路 、 过程等作一细致周 让 学生提 出更 多有 价值 的 问题 。同时也 是 对学 生 乐于提 问 这一 密 的部署 安排 ,每 一步 教 师该 干什 么 .学生 可能 会 出现什 么 情 行 为的 肯定 和鼓励 。 而也 能进一 步激 发学 生提 问题 的 积极 性 , 况 。 生什 么 问题 。 从 产 都会 在 头脑 中计 划 一 下 , 以便 使 自己做 到胸 举三得 , 我们教 师何 乐而不 为。 中有数 。但是课 堂 教学是 师生互 动 、 互 作用 的过 程 . 相 在这 个过 二、 在探 究活动 中 , 教师过分 强调让学 生动手 。 而 程 中 , 可能会 出现 许 多令 教 师预料不 到 的事情 。如 果在教 学过程 忽视了让 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中出现 了突发 事件 , 教 师不外 乎 采用 以下 两种 教 学策 略 : 我们 一 在现 在的科 学课 堂上 ,教 师们 非 常重视 让 学生 亲 自动 手活 是 无视课 堂 中产 生的 “ 音 ”继续 朝 着预 设的 方 向前 进 ; 是 改 杂 . 二 动 , 历科 学探 究 过 程 , 经 这本 来 是无 可厚 非 的 , 但现 在 有些 教 师 变预 设的教 学思 路和策 略 。 向生成 的方面 前进 。在 科学课 教学 转 对于“ 动手 做 ” 的方式 来 学 习科 学在 理解 上 过 于片 面 , 为只 要 中, 确 定 的因素很 多 , 堂 上 出现预 测和 生 成不 一致 这种 现 象 认 不 课 是科 学学 习都 要动 手 ,因而在 课 堂教 学 中设 计 了许 多动 手 的活 是很 正 常的 。 关键是 教 师在遇 到这 种情 况 时 , 该采取 什 么样 的策 动, 以致于 课 堂上到 处 呈现 出一派 热热 闹 闹的忙 碌景 象 , 但是 在 略 , 认 为可 以从 以下几 个 方面 有 针对 性地 加 以解决 : 、 果 我 一 如 看似 热热 闹 闹的科 学课课 后学 生 的头 脑却 依然 一 片空 白 .并没 这种 “ 外现 象” 本节课 教 学有价 值 . 利于 本课 教 学的 主题 。 意 对 有 有对 学生 的探 究能 力有太 多实质 性的 培养 和提 高 。其实我 们 教 则 教 师可 以放 弃预 设 , 向 生成 的方 向 前 进 ; 、 果 这 种 “ 转 二 如 意 师需 要注 意 的是 , 探究 学 习过程 中 , 脑 和动 手都 是 非常重 要 外 ” 确是 “ 音 ” 话 , 在 动 的 杂 的 在保 护 学 生积 极 性的 前提 下 , 设法 巧 要 的 , 能厚 此薄 彼 , 在准 备 材料 和 具体 的 实验 操 作 中 , 要 学 妙地 回到 预设 的轨 道上 继续 向前 ; 、 不 如 需 三 如果 “ 音” 本 节课探 究 杂 对 生动 手 , 在让 学生提 出问题 、 而 进行 猜想 、 设计 实 验方 案 、 析 实 主题 价 值 不大 , 有 探究 的 价值 。 可 以采 取 冷处 理 的方 法 , 分 但 则 让 验现 象 、 出科学结 论 以及进行 反思 时都要 让学 生动脑 。在该 动 学生 课下 再去 研究 , 时候再 引导 学 生汇 报探 究 的结 果。 当然 。 得 到 脑 的时候 一定 要启发 学生 的思 维 , 动他 们 的脑 筋 , 能 让动 手 意外 毕竟 是意 外 , 遇到 确实 无法 探究 的情 况 时 , 开 不 在 那只 有把 其 中 占据 动脑 的时 间。所 以在 让学 生利 用有 结构 的材 料进 行探 究 的 的道 理告诉 学生 了。 过程 中 , 仅要让 他们 动 手操 作 , 要组 织学 生在 动手 操 作前 先 不 更 总之 , 在小 学科 学教 学过 程 中 , 我们 科 学教 师 只有 更新 教学 动脑 进 行猜 想 、 测 , 实验 后 进行 研讨 解释 , 预 在 这样 才 能体 现 出 观念 , 变传 统教学 方式 , 能把 新的 教学 理念 融入 到 科学课 程 转 才 探究 的本质 , 才能更 加有效 地培 养学 生的科 学素养 。 的 改革实 ��

浅析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析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 角色在悄悄变化 ,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 地 凸 现 , 如 果 我 们 对 现 在 的 科 学 课 教 学 现 但 状 进行仔 细观 察和冷静 地分析 后会发 现 , 在 小 学科 学教学 中仍存 在着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 题 , 纳起来 , 要存 在以下几个 方面 : 归 主 在探究起 始 阶段 , 教师特 别注重培
会 , 教 师 不 敢 指 导 或 过 晚 的 指 导 则 可能 使 而 学生过 久地处于无 助的状态 , 致于 削弱 了 以 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 比如 : 对 于低年级 的学生来 说 , 由于 他 们 自主 探 究 的 能 力 相 对 来 说 较 差 , 师 指 导 的 作 用 应该 多 教
浅析小学科 学徽
着 一些不容忽 视的问 题。 关键词 : 小学科学 课 探究 课程教学
学中几个需要 注意的问题
内 蒙古呼 伦 贝 尔市 扎 兰 屯市 文化 小 学 王金山
摘要 : 小学科 学教材 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 们对现在的科 学课 教学现状 进行仔 细观 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 , 小学科 学教学中仍存在 我 在
材料和具体 的实验操作 中, 要学生 动手, 需 而 在 让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 行 猜 想 、 计 实 验 方 进 设 案 、 析 实 验 现 象 、 出科 学 结 论 以及 进 行 反 分 得
探 究活动 。 在当前 的课 堂教学 中, 我们教师 启 发、 引导 学生提 出问题 的意识明显增强 , 如在 引导学生 进入探 究活动 之前 , 教师最 常说的 话 就 是 “ 于 这 个 现 象 , 都 有 什 么 问 题 ” 对 你 、

教 学中设计 了许 多动手 的活动 , 以致于课 堂 上 到处呈现 出一派 热热 闹闹的忙 碌景象 , 但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陈立文(抚宁县茶棚学区茹各庄小学,河北抚宁066300)【摘要】近几年,随着小学科学教材进入课堂,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也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变化。

我们作为科学教师,如果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片面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实践;活动近几年,随着小学科学教材进入课堂,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也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变化。

我们作为科学教师,如果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片面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低年级段,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

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话,那么让学生继续再提,学生也只有“乱提瞎问”了。

其实,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2)在互动活动中,手脑应有机结合,教师要注意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小学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教师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更新教材内容和方法,结合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参加科学竞赛等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推进,才能使小学科学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问题、解决对策、引言、重要性、现状、缺乏系统性、缺乏深度、缺乏实践性、缺乏趣味性、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多样化评价方式、结论、加强教师培训、选拔、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课外拓展。

1. 引言1.1 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孩子们提供了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方法论。

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世界的变化。

科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和勇气。

小学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创新者的重要基石。

通过科学教育,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拓展自己的视野,追求科学真理,达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科学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1.2 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小学科学教育在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许多学校的科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只是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缺乏对科学探究和实验方法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无法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摘要: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探究;课程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探究起始阶段,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

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了一段潜水艇
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生1: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能沉下去?
生2: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
生3:水中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属于同一类,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话,那么让学生继续再提,学生也只有“乱提瞎问”了。

其实,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

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

其实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学
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

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

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研讨解释,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甚至是无足轻重。

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进行指导,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课堂上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学生就是上帝,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其结果常常是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种“放羊”。

我们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指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排斥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

如果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而教师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以致于削弱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差,教师指导的作用应该多一些,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师有必要给予指导,但在学生提出猜测,分析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应该少一些,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绝不能越俎代疱,包办代替。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预设,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引导的方法、思路、过程等作一细致周密的部署安排,每一步教师该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什么问题,都会在头脑中计划一下,以便使自己做到胸中有数。

但是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令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件,我们教师不外乎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一是无视课堂中产生的“杂音”,继续朝着预设的方向前进;二是改变预设的教学思路和
策略,转向生成的方面前进。

在科学课教学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课堂上出现预测和生成不一致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一、如果这种“意外现象”对本节课教学有价值,有利于本课教学的主题,则教师可以放弃预设,转向生成的方向前进;二、如果这种“意外”的确是“杂音”的话,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要设法巧妙地回到预设的轨道上继续向前;
三、如果“杂音”对本节课探究主题价值不大,但有探究的价值,则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学生课下再去研究,到时候再引导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

当然,意外毕竟是意外,在遇到确实无法探究的情况时,那只有把其中的道理告诉学生了。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科学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