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化学发光底物检测试剂盒

目 录 号:CW0049

产品规格:25ml 产品简介:增强型化学发光底物检测试剂盒是免疫印迹实验中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配套使用的的高灵敏增强型检测试剂盒。该产品基于新一代增强型化学发光底物研制而成,在HRP 的催化下发生化学反应

而发光,可用于检测固定在膜上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其高灵敏

度能够检测pg 级别的抗原,发光信号强烈持久,可以使用照相技术(X-光胶片曝光)或者其他成像方法检测。 产品组成: 产品 名称 规格 试剂A 增强型发光剂 12.5ml

试剂B 稳定剂 12.5ml 保存条件: 室温避光保存,保质期一年 增强型化学发光底物检测试剂盒

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增强型化学发光底物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 目录号CW0049 ? 供实验室研究使用

Cobase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户操作手册

cobas e411(Disk)操作手册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第一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二章 一. 二. 1. 2. 3. 三. 1. 2. 3. 四. 第三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四章 一. A:操作开关 置)

C :测试区 D :消耗品区 E :显示及控制单元 位于仪器右侧面 位于仪器左侧面 A :主电源开关 B :电源线 A :USB 接口 C :HOST 接口 二. 控制单元 三. 样品/试剂区 A :取样区 B :样品盘保护盖 A :磁珠搅拌针 B :冲洗站 C :样本/试剂针 四. 测试区 A :孵育池(共32个孵育位) B :吸样位 B A :触摸屏 B :虚拟键盘(触摸屏幕 上需输入内容区域 时,自动在屏幕下方 跳出) C :数字键盘 A :定标/质控条形码阅读口 B :带开关盖装置的试剂仓 (18个位置) C B

A :系统试剂保护门 B :Sipple 针 C :CleanCell (黑盖) D :ProCell (白盖) 五. 消耗品区 废吸头/反应杯盒 A :蒸馏水桶 B :废液桶 第二章 基本操作 一. 开机 a . 检查蒸馏水桶,将SysWash 浓缩液配置 为1:100的系统用水 b . 清空废液桶 c . 打开ProCell 和CleanCell 盖子,关好系统试剂保护门。 注意:运行过程中不能打开系统试剂保护门,否则仪器将停止运行。 d . 打开仪器右面主电源开关,再打开仪器前面操作开关,等界面出现后,录入用户名和 密码,仪器自动初始化后进入待机状态 注意:仪器分不同级别及权限使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添加用户名后,第 一次输入的密码即为以后的密码。 e. 待仪器进入待机后清空废吸头/反应杯盒。 二. 准备工作 仪器进入待机后,进行每日工作前准备。 1. 清除前日标本记录 B B D C A :吸头位1-2 B :反应杯位3-5 C :吸头丢弃位 D :反应杯丢弃位 A B A :抓手 B :抓手移动时的横纵轴 C :吸头/反应杯区1(120个吸头,60个反应杯) D :吸头/反应杯区2(120个吸头,60个反应杯) E :吸头/反应杯区3(120个吸头,60个反应杯)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与敏感性的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一)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属于标记抗体技术的一种,它以化学发光剂、催化发光酶或产物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当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发光底物受发光剂、催化酶或参与产物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释放可见光或者该反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最后用发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二)特点 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离简便、快速、试剂无毒、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三)分类 1、从反应原理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1.1直接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 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1.1.1 吖啶酯 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发出波长为470的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激发态产物甲基吖啶酮是该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体。 这类化合物的发光为闪光型,加入发光启动试剂后0. 4s 左右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0.9s左右。 特点: ①发光反应中在形成电子激发态中间体之前,联结于吖啶环上的不发光的取代基部分从吖啶环上脱离开来,即未发光部分与发光部分分离,因而其发光效率基本不受取代基结构的影响。 ②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不需要催化剂,在有H2O2 的稀碱性溶液中即能发光。因此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许多优越性。

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术审评要求规范(2017版)1204

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17版) 本规范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规范是对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规范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规范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的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包括以微孔板、管、磁颗粒、微珠和塑料珠等为载体的酶促及非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

〔2013〕242号)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临床意义、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主要原材料(例如各种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激素类等生物原科,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标记用酶、磁微粒及其他主要原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实验验证研究资料;校准品、质控品的原料选择、制备、赋值过程及试验资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包括工作液的配制、分装和冻干,固相载体的包被和组装,发光系统等的描述及确定依据等,可以图表方式表示; 2.反应原理介绍; 3.确定反应所需物质及其用量(校准品、样本、试剂等)的研究资料; 4.确定反应最适条件研究(反应条件、校准方法、质控

化学发光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附参考数值) IVD第一资讯平台IVD资讯2月13日 整理、来源:体外诊断网 本文整理化学发光临床常见的检测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甲状腺功能◆◆ 1、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 T3)临床意义: Tot T3是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首选指标之一,对甲状腺功能紊乱进行确诊。 增高:Grave 病,大多数是由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特发性T3型甲亢、新生儿一过性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TBG、白蛋白增高时、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服用外源性T3等)。 降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低(如呆小症、Hashimoto 甲状腺炎、先天性甲状腺形成异常、新生儿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特发性粘液性水肿等);继

发性甲状腺机能减低(如垂体功能低下、TSH单独缺乏症等);下丘脑功能障碍、重症消耗性疾病;先天性TBG减少症;65岁以上。 参考范围~nmol/L (– ng/mL) 2、总甲状腺素(Tot T4 )临床意义: 增高:甲亢;妊娠、新生儿;服用雌激素和避孕药;高TBG血症;急性肝炎;服用碘时;亚急性甲状腺炎;TSH分泌性肿瘤;甲状腺激素过度使用。 降低:甲减;TSH不应症;甲状腺形成异常;母体抗甲状腺制剂的应用;TBG低下症;某些严重肝病、禁食、高热病、肾病综合症。 参考范围~nmol/L (~ug/dL) 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临床意义: 甲亢增高,甲减降低,与病理生理相一致,不受TBG等的影响,故可诊断妊娠性甲亢,并是诊断甲亢的最佳指标。 参考范围~pmol/L (~pg/mL) 4、游离甲状腺素(FRT4)临床意义: 甲亢、T4中毒症、恶性肿瘤等增高,甲减降低,与病理生理相一致,不受TBG等影响,是诊断甲减的最佳指标。 参考范围~pmol/L (~pg/mL) 5、促甲状腺素(超敏)(hTSH)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测定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产品技术要求ja

肌红蛋白测定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 组成: 适用范围:本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中的肌红蛋白(MYO)的含量。

批特异性:每批校准品的值、质控品的质控范围具有特异性,详见瓶签。 以上校准品(选配1)、校准品(选配2)须选择一项获取校准信息。 2.1 物理性状 2.1.1外观 本试剂盒中的组分齐全、完整,液体试剂澄清,无异物、沉淀物、絮状物和无渗漏。各组分标签字迹清晰、无破损。质控品、校准品为淡黄色冻干品,用蒸馏水复溶后应为淡黄色液体。 2.1.2 装量 液体装量不少于标示值。 2.2线性 在[2,3000]ng/mL范围内,用线性拟合公式拟合,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0。 2.3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肌红蛋白(MYO)加入到低值样本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 2.4空白限

本试剂盒的空白限不大于2ng/mL。 2.5重复性 分别用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各重复检测10次,其变异系数(CV)不大于8.0%。 2.6 批间差 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则3个批号试剂盒之间的批间变异系数(CV)不大于15%。 2.7 质控品、校准品批内瓶间差 质控品、校准品批内瓶间差CV(%)应不高于10%。 2.8特异性 检测表2中相应浓度的交叉反应物,检测结果应小于2ng/mL。 表2 被测物常见的交叉反应物 2.9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质控品测定结果应在本试剂盒规定的范围内。 2.10 校准品溯源性 应根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提供所用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校准信息可溯源至本公司工作校准品,工作校准品与已上市肌红蛋白检测系统比对赋值。 2.11 稳定性 2.11.1效期稳定性 将试剂盒在2℃~8℃的环境中放置12个月后,分别检测2.1、2.2、2.3、2.4、2.5、2.9项,结果应符合各项目的要求。 2.11.2复溶稳定性 质控品复溶后在2℃~8℃条件下储存28天后,产品性能应符合2.7、2.9规定的要求。校准品复溶后在2℃~8℃条件下储存28天后,产品性能应符合2.7规定的要求。

Cobase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户操作手册

cobas e411(Disk)操作手册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第一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二章 一. 二. 1. 2. 3. 三. 1. 2. 3. 四. 第三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四章 一. A:操作开关 B) C:测试区 D 位于仪器右侧面 A:主电源开关 B:电源线 A:USB接口 C:HOST接口 二.控制单元

三. 样品/试剂区 A :取样区 B :样品盘保护盖 A :磁珠搅拌针 B :冲洗站 C :样本/试剂针 四. 测试区 A :孵育池(共32个孵育位) B :吸样位 A :系统试剂保护门 B :Sipple 针 C :CleanCell (黑盖) D :ProCell (白盖) B A :触摸屏 B :虚拟键盘(触摸屏幕 上需输入内容区域 时,自动在屏幕下方 跳出) C :数字键盘 A :定标/质控条形码阅读口 B :带开关盖装置的试剂仓 (18个位置) C B

五. 消耗品区 废吸头/反应杯盒 A :蒸馏水桶 B :废液桶 第二章 基本操作 一. 开机 a . 检查蒸馏水桶,将SysWash 浓缩液配置为1:100的系统 用水 b . 清空废液桶 c . 打开ProCell 和CleanCell 盖子,关好系统试剂保护门。 注意:运行过程中不能打开系统试剂保护门,否则仪器将停止运行。 d . 打开仪器右面主电源开关,再打开仪器前面操作开关,等界面出现后,录入用户名和密码,仪器自动初始 化后进入待机状态 注意:仪器分不同级别及权限使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添加用户名后,第 一次输入的密码即为以后的密码。 e. 待仪器进入待机后清空废吸头/反应杯盒。 二. 准备工作 仪器进入待机后,进行每日工作前准备。 1. 清除前日标本记录 定标: 1.录入定标物参数(扫描定标物BC 卡): 将BC 卡插入扫描位2.分配定标品位置 a :使用定标瓶上条形码 直接将定标瓶放上标本盘,并将定标瓶上的条码对准读码器即可。 b .手工安排定标品位置 B A :吸头位1-2 B :反应杯位3-5 C :吸头丢弃位 D :反应杯丢弃位 A B A :抓手 B :抓手移动时的横纵轴 C :吸头/反应杯区1(120个吸头,60个反应杯) D :吸头/反应杯区2(120个吸头,60个反应杯) E :吸头/反应杯区3(120个吸头,60个反应杯)

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17版)1204

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 术审评规范(2017版) 本规范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规范是对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规范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规范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的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包括以微孔板、管、磁颗粒、微珠和塑料珠等为载体的酶促及非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

242号)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临床意义、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主要原材料(例如各种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激素类等生物原科,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标记用酶、磁微粒及其他主要原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实验验证研究资料;校准品、质控品的原料选择、制备、赋值过程及试验资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包括工作液的配制、分装和冻干,固相载体的包被和组装,发光系统等的描述及确定依据等,可以图表方式表示; 2.反应原理介绍; 3.确定反应所需物质及其用量(校准品、样本、试剂等)的研究资料; 4.确定反应最适条件研究(反应条件、校准方法、质控方法);

电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和临床应用

电化学发光(Elecsys)检测项目及其临床应用 一、甲状腺功能 甲腺原氨酸(T3, triiodothyronine) 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T3(3、5、3’-三碘酪氨酸)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尤其是在肝脏由T4经酶解脱碘生成。因此,血清T3浓度反映出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甚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4转变成T3的减少会导致T3浓度的下降。见于药物的影响,如丙醇、糖皮质类固醇、胺碘酮等以及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 TI),称为“T3低下综合征”。与T4一样,99%以上的T3与运输蛋白质结合,但T3的亲和力要低10倍左右。T3测定可用于T3-甲亢的诊断,早期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检测范围:0.300─10.00nmol/l或O.195-6.51ng/ml 正常参考值:1.3-3.1nmol/l或0.8-2.0ng/ml 甲状腺素(T4, thyroxine)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对合成代谢有影响作用。T4由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DIT)在甲状腺内偶联生成。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血清中99%以上的T4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血清中运输蛋白质的浓度易受外源性和内源性作用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血清T4浓度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如果忽略这一点,结合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如怀孕期、服用雌激素或者患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反映甲状腺代谢状况检测的错误结果。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检测范围:5.40─320.0nmol/l或O.420-24.86μg/dl 正常参考值: I. 66-181nmol/l或5.1-14.1μg/dl(标本取自德国和日本) II. 59-154nmol/l或4.6-12.0μg/dl, FT4指数57-147nmol/l或4.4-11.4ug/dl (标本取至美国) 游离T3(FT3- free triiodothyronine) 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之一,起调节代谢作用。测定该激素的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T3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T3是T3的生理活性形式。fT3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另加测定结合参数(T -uptake,TBG)。 检测范围:0.400─50.00pmol/l或O.260-32.55pg/ml 正常参考值:2.8-7.1pmol/l或1.8-4.6pg/ml 游离T4(FT4- free thyroxine)

化学发光检测

第一章化学发光技术 一、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我国免疫学的检测基本历经了以下几个过程,如图1.1所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90年代时间 图1.1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 尽管免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我国临床免疫诊断现状来看,无论是临床应用方面,还是产业化角度,都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亟待改进。下表1.1就此做一比较: 表1.1 中国免疫诊断现状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是大势所趋;而取代进口,发展我国的化学发光检测事业,

正是临床检验界着手发展的方向。由此,我公司自1998年立项至今,致利于化学发光检测方案设计,自行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化学发光底物,与国外知名检测仪器生产商联合开发了化学发光全自动、半自动检测仪,并自行设计开发了化学发光管理软件,而今形成了仪器、试剂、软件全面配套,为我国的临床检验界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概述】 本世纪70年代中期Arakawe首次报道用发光信号进行酶免疫分析,利用发光的化学反应分析超微量物质,特别是用于临床免疫分析中检验超微量活性物质。目前,这一技术已从实验室的稀有技术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常规检测手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体系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放射免疫(RIA)和酶免疫(EIA)相似,不同这处是以发光物质代替放射性核素或酶作为标记物,并藉助其自身的发光强度直接进行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既具有放射免疫的高灵敏度,又具有酶联免疫的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易于标准化操作。且测试中不使用有害的试剂,试剂保持期长,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诊断工作,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法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原理】 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包含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其基本原理同酶联免疫技术(ELISA),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间接法等反应模式,如图1.2,1.3,1.4所示。 如图1.2双抗体夹心法反应原理示意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北京联众泰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 1.1包装规格:50人份/盒、100人份/盒。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ACTH-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注:1、定标品靶值批特异,详见靶值单。 2、试剂盒条码卡内含主校准曲线。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1.0pg/mL。 2.3 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ACTH标准溶液加入到血清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2.4 线性 在[3.00,2000.0]p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重复性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差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7 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定标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定标品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常用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参考区间

常用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参考区间 甲状腺激素 项目分类数值分类数值分类数值 T3 正常0.9 - 2.3 nmol/l 亢进> 3 nmol/l 低下< 0.9 nmol/l T4 正常60 - 120 nmol/l 亢进> 140 nmol/l 低下< 50 pmol/l FT3 正常4 - 8.3 pmol/l 亢进> 8.5 pmol/l 低下< 3.8 pmol/l FT4 正常9 - 20 pmol/l 亢进> 24 pmol/l 低下< 8 pmol/l TSH 正常0.25 - 5 μlU/ml 亢进< 0.15 μlU/ml 低下> 7.5 μlU/ml 肿瘤标记物 AFP 正常< 20 μg/L 怀疑原发性肝癌> 300 μg/L(除外妊娠期妇女) CEA 正常< 5 μg/L 明显异常高于正常值,怀疑为恶性肿瘤 CA125 正常< 35 U/mL 动态倍数增长,疑卵巢癌可能性大 CA153 正常< 30 U/mL 数倍增长,疑(转移性)乳腺癌可能性大PSA 正常< 4 ng/mL > 4 ng/mL时,建议行前列腺组织活检 CA199 正常< 37 U/mL 明显异常高于正常值,怀疑胰腺癌、胆囊癌可能大 生殖激素 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女性月经周期: < 5 mIU/ml,经绝期: < 10 mIU/ml 男性< 3 mIU/ml LH(促黄体生成激素) 女性

排卵期(D 0): 9.6 - 80.0 mIU/ml 卵泡期: D -15~-9: 1.5 - 8.0 mIU/ml D -8~-2: 2.0 - 8.0 mIU/ml 黄体期: D +3 - +15: 0.2 - 6.5 mIU/ml 经绝期: 8 - 33.0 mIU/ml 男性1.1 - 7.0 mIU/ml FSH(促卵泡成熟激素) 女性 排卵期(D 0): 6.3 - 24.0 mIU/ml 卵泡期: D -15~-9: 3.9 - 12.0 D -8~-2: 2.9 - 9.0mIU/ml 黄体期: D +3 - +15: 1.5 - 7.0 mIU/ml 经绝期: 17 - 95.0 mIU/ml 男性1.7 - 12.0 mIU/ml PRG(孕酮) 女性 排卵期(D 0): 0.12 - 6.22 ng/ml 卵泡期: 0.10 - 0.54 ng/ml 黄体期: 1.5 - 20 ng/ml 绝经期: <0.41 ng/ml 男性0.11 - 0.56 ng/ml 检测正常值指南

引进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可行性报告书

引进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可行性报告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随着检验技术快速的发展,在免疫检测项目方面也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全球临床的实践验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由于其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性能好、操作简单、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全球最经典最先进的检测技术。 随着未来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考虑到医院的长期效益,我科需求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更好的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一、引进理由 1、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并且周边医院都有同类似的仪器(大英、河边镇中心卫生院、安居区人民医院)。 2、根据多数医院的了解,该设备都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引进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的必需条件。 3、据统计,医院临床科室许多诊断依据来自检验科,现在医学非常强调循证医学,作为窗口科室,先进的检验仪器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提升医院在本地区的档次和地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医院整体发展的需要

检验科是个含金量极高的科室。据统计分析,检验科收入普遍占医院总收入的8-12%,如引进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后,据了解,纯利可达45%左右。增大了临床要求和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 5、为临床快速提供检验结果的需要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试速度高达100---180测试/小时,回报及时准确,并且对急诊项目设有急诊功能。 6、为临床提供全面检测项目的需要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可提供全面的检测项目,项目包涵:肿瘤、激素、甲状腺功能、心肌梗塞等多项。可灵活方便地分系统设置项目组合,大大方便临床诊断。 7、检验质量质控的需要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由仪器自动采样、加样并自动检测,采用独立试剂包,最大限度减少手工加样、试剂线性、交叉污染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精密度、准确度都非常高。 二、经济效益分析 简单测算如下: 在收费价格方面,了解本地的情况是:我院每年住院病人是3000多人,每人只做两对半,年收入达30多万元,成本预计55%,年纯收入:150000元左右通过上述测算估计,引进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效益可观。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lianzhongtaike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组成: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0.01μIU/mL。 2.3 准确度 用TSH国家标准品(150530)进行检测,其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4 线性 在[0.01,100.0]μIU/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分析内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浓度为(5.0±1.0μIU/mL)和(30.0±6.0μIU/m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浓度为(5.0±1.0μIU/mL)和(30.0±6.0μIU/m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2.6 特异性 2.6.1 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 浓度不低于200mIU/mL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样品,在本试剂盒测定结果应不大于0.01μIU/mL; 2.6.2 与促黄体生成素(LH) 浓度不低于200mIU/mL促黄体生成素(LH)样品,在本试剂盒测定结果应不大于0.01μIU/mL; 2.6.3 与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 浓度不低于1000mIU/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样品,在本试剂盒测定结果应不大于0.01μIU/mL。 2.7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8 溯源性 依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校准品溯源至TSH国家标准品(编号150530)。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是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与敏感性的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一)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属于标记抗体技术的一种,它以化学发光剂、催化发光酶或产物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当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发光底物受发光剂、催化酶或参与产物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释放可见光或者该反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最后用发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二)特点 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离简便、快速、试剂无毒、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三)分类 1、从反应原理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直接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 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吖啶酯 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发出波长为470nm的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激发态产物N-甲基吖啶酮是该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体。 这类化合物的发光为闪光型,加入发光启动试剂后0. 4s 左右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左右。 特点: ①发光反应中在形成电子激发态中间体之前,联结于吖啶环上的不发光的取代基部分从吖啶环上脱离开来,即未发光部分与发光部分分离,因而其发光效率基本不受取代基结构的影响。 ②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不需要催化剂,在有H2O2 的稀碱性溶液中即能发光。因此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许多优越性。 优点主要有: ①背景发光低,信噪比高; ②发光反应干扰因素少;

UltraECL底物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UltraECL底物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目录号1924 ◆使用手册 ◆实验室使用,仅用于体外

UltraECL底物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目录号:1924 目录编号包装单位 192401 50ml (A液B液各25ml) 192402 100ml (A液B液各50ml) 192403 500ml (A液B液各250ml) 试剂盒组成、储存、稳定性: 试剂盒组成保存50ml 100ml 500ml 溶液A 4℃避光25 ml 50 ml 250 ml 溶液B 4℃避光25 ml 50 ml 250 ml 本产品收到后按照上面指示温度存放,至少6个月内有效。

产品介绍: Western blot底物发光检测试剂可由标记于二抗上的辣根过氧化酶催化,产生化学发光反应,可以灵敏地检测出目的蛋白的存在。UltraECL底物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基于新一代增强型化学发光底物研制而成,并对成份做了优化。产品背景低,稳定性好,比普通ECL试剂敏感度高数十倍。它由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发生化学反应,发出荧光,可对X光胶片曝光,也可直接进行luminometer检测或者荧光CCD扫描。 操作步骤: 1.按常规Western blot操作,二抗孵育后,进行最后一次洗涤时,根据膜的大小,按 每10cm2膜混合0.5ml溶液A和0.5ml溶液B,混匀,配制成发光检测工作液。 2.用平头镊子将膜取出,膜的下缘轻轻接触吸水纸,以去除膜上多余的液体。膜的 蛋白面朝上,置于洁净保鲜膜(某些市售保鲜膜包裹印迹膜时可能会淬灭荧光,应选择高质量保鲜膜)上。用吸管将配制的发光检测液转移到蛋白膜上,使其均匀覆盖,室温孵育1-2分钟。 3.用平头镊夹持蛋白膜,膜的下缘轻轻接触吸水纸,以去除膜上多余的液体。膜的 蛋白面朝上,包裹于洁净保鲜膜内。轻轻赶出其间的气泡,固定在X片暗盒内。 4.在暗室中取一张X片置于包裹的膜上,合上暗盒,曝光30秒至1分钟。立即显影定 影,根据其曝光强度,缩短或延长下一张X片的曝光时间(对微弱信号,曝光时间可延长至数小时),或者曝光0.5,1,2,4,6分钟一系列后再显影定影挑选一张满意的。也可用合适的照相器材直接记录蛋白膜的化学发光图像。 注意:如果储存使用时间过长,溶液B中过氧化氢可能随时间分解降低曝光敏感度,可取普通纯水按照每10ml纯水加入40μl 30%H202(商品化的H202一般为30%)比例配成新鲜H202溶液替代溶液B使用,可以完全恢复发光工作液最大发光敏感度,效果和新鲜的溶液B完全一样。

化学发光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甲状腺激素检测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传导信息实现调节功能,内分泌通过血液和组织液运输激素,作用于某些靶细胞而达到调节功能,二者关系密切。所有的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影响,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功能,如甲状激素能明显影响脑的发育和正常功能。 甲状腺是一个内分泌腺体,它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等具有重要作用;甲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或减少均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失调,内分泌代谢紊乱。因此,正确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对于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甲状腺基本知识 甲状腺分泌有生理活性的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及无生理活性的反T3等。血浆中T4来自甲状腺,而80-90%的T3和反T3是T4在外周组织经脱碘作用,脱去一个碘原子而生成的。血液中的T3和T4,以结合和游离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甲状腺激素(T4 99.97%,T3 99.7%)可逆性的结合于血浆蛋白上;游离的甲状腺激素在血中含量甚微,与蛋白结合的激素和微量游离激素处于动态平衡中,然而正是这些微量的游离激素才能进入靶组织细胞,与细胞中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它还在垂体部分反馈地调节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结合型的甲状腺激素是没有生物学作用的,它对稳定血中游离激素含量起着贮存与缓冲作用。 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的另一激素为垂体所分泌的TSH。TSH是由垂体前叶嗜碱细胞所分泌,它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25000-28000,糖类分子占总分子量的15%,包括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氨基葡萄糖和氨基半乳糖等。 TSH的分子是由两条肽链组成,一条是α链,由89个氨基酸组成;另一条是β链,由112个氨基酸组成,两条肽链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激素的生物学活性由肽链决定。两个亚基必须结合才具生物活性,分开则无活性。 TSH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包括:①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素(TRH)的促进与靶腺激素(T3、T4)反馈抑制的影响,二者互相拮抗,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②神经系统对TSH分泌控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生长介素可降低TSH分泌,多巴胺可抑TSH释放,雌激素可升高TSH基础分泌,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TSH的释放,使垂体分泌TSH减少;③TSH分泌受机体反应调节;④TSH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变化,高峰于午夜23:00-24:00,上午11:00时最低;⑤冷刺激TSH分泌增加,再促进T3、T4分泌以适应冷环境。 (一)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生理情况下,甲状腺功能有两种调节方式。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反馈性调节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第一种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见图3.1)

化学发光简介

化学发光和金纳米簇简介 化学发光概述 化学发光现象是在某些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系中的反应物、生成物或中间体吸收了反应产生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在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光子。依据发光体的不同,化学发光通常分为两种: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直接吸收能量被激发然后跃迁回基态,释放光子,这是直接发光;而在间接发光中,反应产生激发态的中间体,中间体跃迁回基态的同时将能量传递给另一种物质(能量接受体)使其被激发,最后当其回到基态的时候放出光子产生发光。 化学发光分析是基于化学发光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借助体系中某一种物质含量不同时化学发光强度的大小不同来确定这种物质的含量。上个世纪20年代末,Albrecht发现,鲁米诺在碱性介质中存在明显的化学发光行为,成为了化学发光作为一种高效分析方法被广泛研究的里程碑。化学发光分析与荧光分析最大的区别是,化学发光分析并不需要光源,因此不受到背景光和杂散光的干扰,线性范围大,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现在化学发光分析正被广泛研究,尤其是将化学发光与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传感技术等结合,可以建立许多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的精密分析方法。其中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建立极大地增加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和其精密度。目前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析、材料分析、环境检测、食品

检验等各个方面。 在化学发光中,对于400-750nm可见光区域的发光,反应能需要达到168~295kJ/mol,而一般情况下具备这种能量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目前化学发光研究领域最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例如目前最普遍的化学发光体系:过氧草酸酯类,钌(II)-联吡啶配合物,鲁米诺,铈(IV),光泽精以及高锰酸钾反应体系,这些发光体系均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以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能量作为化学发光反应的能量来源。而这些化学发光体系通常由于选择性不好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如何提高这些化学发光方法的选择性成为了化学发光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合成新的纳米材料来催化增强化学发光信号,开发寻找新的高效的化学发光体系、发光试剂。 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 鲁米诺(5-氨基邻苯二甲酰肼)是一种酰肼类物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结构简单,性质稳定,无毒,且易于合成。是目前化学发光研究领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物质。鲁米诺具有还原性,在强碱性溶液中,在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盐、氧气、铁氰化钾、高锰酸钾的存在下被氧化,氧化产物吸收能量被激发,发射蓝光,并且回到基态。同时,许多物质对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存在增强或抑制作用,因此,鲁米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学发光反应中。而根据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作用对象和原理的不同,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通常被分为直接测定

化学发光项目检测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项目临床意义 定量测定对乙肝疫苗免疫力的评价和高危人群预防免疫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少年儿童预防乙肝方面。2、定量分析HBsAg和抗-HBs的浓度变化,可以预见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3、定量分析HBeAg和抗-HBe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4、抗-HBc 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病毒感染的状态。高浓度的抗-HBc提示乙肝急性或现行感染,常与HBsAg并存,恢复期浓度降低。慢性乙肝呈抗-HBc持续高浓度。而低浓度的抗-HBc一般为恢复期或既往感染,常于抗-HBs并存,无肝损害或肝损害早已静息。5、急性乙肝一般会在六个内病情缓解,甚至自愈。病情超过六个月仍未缓解者,多转为慢性化,通过五项联合定量分析,可以对病情的发展做出预测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即若表现为HBeAg下降、抗-HBe 出现或渐升,HBsAg和HBV DNA血清水平降低,这是病变恢复的时相,可望在1-2年病毒被清除而疾病痊愈;若HBeAg和HBV DNA 血清水平持续很高的病人,预期可能保留慢性无症状携带(AsC)或慢性乙型肝炎。 产品特点:化学发光定量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05-0.1ng/ml,而酶免(ELISA)检测HBsAg灵敏度是0.5-1.0ng/ml,胶体金(POCT)检测HBsAg灵敏度是1-5ng/ml,也就是说只有血清中的HBsAg达到0.5-5ng/ml酶标或胶体金才会呈阳性反应。使用化学发光法提高了灵敏度,大大缩短了窗口期。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应答就是针对前S1抗原的。由于前S1抗原的出现在HBV感染的最早期,因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前S1抗原(Pre-S1Ag)检测是对乙肝“两对半”尤其是e抗原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 产品特点:支持28天定标功能及急诊功能,可以敏感的反映乙肝病毒复制,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较好指标,前S1蛋白与HBV的复制指标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与HBV-DNA相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试验要求不高。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英音:[,kemi,lju:mi'nes?ns] [,imju:n?u?'sei] 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v)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1.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标记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两种: (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 (2)酶标记、以化学发光底物作信号试剂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1.2.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于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iumester (AE) , 是有效的发光标记物,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NaOH-H2O2) 作用而发光, 强烈的直接发光在一秒钟内完成, 为快速的闪烁发光。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 其化学反应简单、快速、无须催化剂; 检测小分子抗原采用竞争法, 大分子抗原则采用夹心法, 非特异性结合少, 本底低; 与大分子的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的光量, 从而增加灵敏度。 1.2.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 ) , 应属酶免疫分析, 只是酶反应的底物是发光剂, 操作步骤与酶免分析完全相同: 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进行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 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 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和碱性磷酸酶(AL P) , 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 12.2.1HRP 标记的CLE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