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第三只眼》歌词 郑钧

第三只眼
郑钧-第三只眼专辑:第三只眼
(music)
终于见面但你让我不知所以然如果你能带来些安慰我愿忏悔你愿意不愿意让我进入你心里我多想能变成你请你不要着急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在向上飞耳边传来的声音似乎非常美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在向上飞耳边传来的声音似乎非常美
我没想到我是在往下坠
(music)
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在向上飞耳边传来的声音似乎非常美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在向上飞耳边传来的声音似乎非常美我没想到我是在往下坠往下坠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在向上飞耳边传来的声音似乎非常美
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在向上飞
耳边传来的声音似乎非常美
我没想到我是在往下坠往下坠
(music)
以上就是关于第三只眼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开天眼最简单的方法

开天眼最简单的方法开天眼,又称第三只眼,是指人体额上部的第六感器官。
在古代,许多宗教和哲学系统都提到了开发第三只眼的潜力,认为这是一种超自然的能力,可以让人们看到隐藏的真相和能量。
虽然现代科学并没有证实第三只眼的存在,但是许多人仍然相信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可以开发这种潜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来尝试开发第三只眼。
首先,要开发第三只眼,我们需要学会放松身心。
压力和焦虑会阻碍我们的感知能力,所以要想打开第三只眼,首先要学会放松自己。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或者深呼吸来达到放松的状态。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双眼,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地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直到感觉到整个身体都变得轻松和舒适。
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
第三只眼被认为是直觉的源泉,所以要想开发第三只眼,就需要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
可以通过练习直觉游戏来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比如猜测未来事件的结果、感知他人的情绪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多倾听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第六感,慢慢地就能够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
最后,要保持身心的清洁和平衡。
身心的清洁和平衡对于开发第三只眼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情绪管理来保持身心的清洁和平衡。
尤其是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总之,开发第三只眼并不是一件神秘和难以实现的事情,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尝试开发自己的第三只眼。
放松身心、提高直觉能力、保持身心清洁和平衡,这些都是开发第三只眼的关键。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尝试开发自己的第三只眼,感受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刻的感知能力。
第三只眼_精品文档

第三只眼引言人类一直以来都对于超能力和灵异现象充满了好奇和追求。
在各种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第三只眼的各种描述和传说。
第三只眼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可以让人们获得超越常人的能力。
然而,第三只眼到底是什么?它是否真实存在?本文将对第三只眼进行深入探讨,并从科学和文化两个角度探索其神秘之处。
第一章:第三只眼的起源和定义1.1 第三只眼的起源第三只眼的概念存在于许多古老的文化中。
印度教中的“阿金尼心”(Ajna)被视为人类身体中的第六个脉轮,也被称为“额顶脉轮”或“前额穹窿”。
在佛教中,第三只眼则是佛陀的象征,代表着智慧和洞察力。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文化和灵修传统中都存在关于第三只眼的描述和象征。
1.2 第三只眼的定义在现代科学中,第三只眼被定义为一种超感知的能力,可以让人们感知到超出常人认知范围的信息。
这种能力通常被描述为一种内在的洞察力,可以让人看到超越物质世界的事物。
一些人相信,第三只眼可以通过冥想和灵性实践来开启。
第二章:科学与第三只眼2.1 第三只眼的生理机制科学家们对第三只眼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的松果体可能扮演着第三只眼的角色。
松果体是一个位于脑部中央的小腺体,被认为可以产生和释放一种称为“褪黑激素”的物质。
褪黑激素被认为与时间感知、梦境和灵性相关。
有些人认为,通过激活松果体,我们可以开启第三只眼的潜能。
2.2 第三只眼的实证研究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来支持第三只眼的存在和功能,但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冥想和其他形式的灵性实践可能会改变大脑的活动模式,并提高洞察力和感知能力。
一项于2015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经过长期冥想训练的人们在感知任务上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虽然这些研究并不能直接证明第三只眼的存在,但它们提供了一些证据支持这个概念。
第三章:文化对第三只眼的解读3.1 第三只眼在宗教和哲学中的象征在宗教和哲学中,第三只眼经常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着超越物质世界的洞察力和智慧。
第三只眼作文800字

第三只眼作文800字
猫头鹰蹲在树枝上,双眼紧闭,仿佛在偷听世界的秘密。
都说猫头鹰有第三只眼,能看到黑夜中的一切,其实那不就是猫头鹰对生活的独门理解嘛。
城市里的少年坐在电脑前,一边敲键盘一边想,这文字咋就这么难写呢?但当他看到屏幕上逐渐成型的句子,他突然笑了。
原来他的第三只眼就是这些文字,它们帮他表达情感,记录生活。
渔夫在海边撒网,海风吹得他的帽子都快飞了。
他看着海面,心想这海咋就这么美呢?他的第三只眼其实就是这片海,这些鱼,还有那些陪伴他日日夜夜的海浪声。
山顶上的画家,正在用画笔勾勒云彩。
他说,这云彩就像棉花糖一样软。
他的第三只眼,就是这画笔,让他把对生活的热爱都画在纸上。
其实吧,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第三只眼。
它可能就是你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也可能是你对生活的热爱。
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世界真的很精彩。
第三只眼(七首)

第三只眼(七首)第三只眼是人体上的一种传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超自然的能力,给予拥有者将来的预见和洞察力。
这个概念在古代文化和各种传统中都有所提及。
下面将以七首诗歌为结构,来聚焦第三只眼的神秘和力量。
第一首诗:迷雾中的眼睛当我们的视线被迷雾所遮挡,那第三只眼便开始显露,穿透混沌和暗影,寻找真相和智慧之光。
这首诗意味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迷惑和困惑的时刻,而第三只眼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穿透这些困难,找到真实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第二首诗:梦境中的目光在梦的世界里,第三只眼敞开心扉,触摸未知的边界,预见未来的种种。
这首诗表达了梦境中第三只眼的神秘力量,它可以让人们窥见并理解未来的可能性,带来智慧和指引。
第三首诗:心灵的印记心中的第三只眼,是灵魂的传承,记录着每一个生命的印记,指引我们走向命运的轨迹。
这首诗强调了第三只眼与灵魂之间的关联,它承载着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经历和教训,是把握命运的重要工具。
第四首诗:思维的启示第三只眼的视线,超越肉眼的局限,拓展思维的边界,点亮心灵的智慧。
这首诗呼应了第三只眼的洞察力和智慧,它能够让人超越常规的思维,拓展认知的边界,引导我们走向更高的智慧与境界。
第三只眼,心灵的通途,连接内在和外在的世界,洞察世间的奥秘,释放心灵的力量。
第六首诗:能量的振动第三只眼的能量,振动着灵魂的频率,引领我们向着真相,接纳世界的宇宙。
第七首诗:寻找内心的平衡当第三只眼觉醒,内心的平衡才得以实现,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重拾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以上七首诗歌表达了关于第三只眼的不同层面的神秘和力量,它超越了常规的认知和理解,是一种能够指引我们走向更高层次智慧的神秘力量。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和智慧。
第三只眼(七首)

第三只眼(七首)第三只眼(七首)是李贺的一组诗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组诗作以其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而著称于世。
下面我们将对这组诗作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期更好地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第一首:眼“三王堂口去,俱是白雪山。
”这首诗以“三王堂”、“白雪山”两个地名为题材,表面上看是在叙述一段旅程。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失望及对超俗之境的向往。
在唐代,三王堂是北京郊外的一处胜地,而白雪山则有可能指的是唐代时的西域地区。
作者可能是在这段旅程中,通过风景的变化和周围的人文风情,感慨自己对现实世界的麻木和对理想的向往。
第二首:三王堂亭遇胡敬“敬皋亭酣酒,相忆江南亭。
”这首诗中,作者再次提及“三王堂”,但表现的情感却完全不同于首首诗歌。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述了与胡敬的一次饮酒经历。
在酒宴中,越发显现出作者对江南风景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惜。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纯真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也可以看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第三首:僧舍有怀欧阳公“西去人何在?风烟动处闻。
”这首诗是作者寄托了对欧阳公的思念之情。
笔墨淡淡落,意境深深浸润之,虽写风雨欺,但数语间,却表现出一种兴味荡然超出。
欧阳公即欧阳修,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贺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对欧阳公怀有极高的敬佩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朴素深切的语言表达了对偶像的景仰之情。
第四首:望湘中龟枕病眼无令字因寄杨维业“龟眠无已伴,骨肤伤,药繻红,菊花春能送。
一人土青松。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眼疾缠身,生活痛苦,寄情于心。
在此情景下,他通过给杨维业的信函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诗中凝重的语言,折射出作者在身体疾病的折磨下的孤独和求助的心情。
同时也表现了对友情的珍惜和怀念,以及对于身体健康的渴望。
第五首:送友人入蜀令狐宝员外“夜泊巴渝巴蜀门,水流利作远,孤帆行复停。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令狐宝员外入蜀的场景。
诗中的风景和场景虽然平淡无奇,但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依恋和对别离的惆怅之情。
第三只眼睛,可洞悉一切

第三只眼睛,可洞悉一切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还是科学,都认为人有第三只眼,沟通可天地,洞悉一切。
人的第三只眼睛,传统称天目(天眼),现代科学则认为是松果体。
1 天眼神通历来道、佛两家均有“天眼”的说法,大概在每个人的头部两眉中心,二郎神的第三只眼处。
也就是《西游记》中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当然是对“心”的另一种说法。
天眼即“五眼”之一,所谓五眼,即肉眼、慧眼、法眼、佛眼、天眼,是指从凡夫至佛位,对于事物现象终始本末的考察功能。
有人称眼睛为“智慧之门”、“灵魂之窗”,眼睛能够明辨物象、增长知识。
修行的层次越高,心眼作用的范围越广。
凡夫经由父母所生的肉眼,能见的距离、范围相当有限,太小、太大、太远、太近,均非肉眼所能见,或太过黑暗或强烈的光度,也非肉眼所能适应。
如果能得天眼,便能于物质世界中自在地观察,而不受距离、体积、光度的限制。
天眼有修得和报得的不同。
一般的鬼神都有深浅程度不等的天眼,称为报得。
因为没有肉体束缚的鬼神,只有灵力活动,减少了物体障碍。
一般的灵媒,也就是为鬼神所寄托、依附的人,这就是藉鬼神报得的天眼,而能见人所不能见的事物。
对人类而言,修禅定或可得天眼;但禅定的目的却不在于修得天眼,虽另有专修神通的方法,但若修得了天眼,也未必表示已入禅定。
天眼的功能除了如上所说的以外,尚有能见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现象。
那是由于任何现象的发生,已经有它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造下一定的业力,便会造成一定的果报,往往现象尚未发生,而发生那种现象的力量早已形成,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加入,那就成了必将发生的事实。
所以,具有天眼的人,能够预知未来。
天眼的能力越强,能见的未来越久远,精确度也越高。
所谓精确度,就是说明天眼并不可靠,只要一加入其他的因素,未来的事态未必就会产生他的预期结果。
这好比两位围棋的棋士对弈,段数越高,所见棋目越多;段数越低,所见越少。
但还没有任何两位棋力相当的棋士可以一上棋盘就已经知道胜负的结果。
第三只眼游戏作文

第三只眼游戏作文“你想拥有第三只眼吗?”阿毛神秘兮兮地问我。
我白了他一眼,说:“你当我是二郎神啊?”阿毛却笑个不停,拉着我就往他家跑。
一进他家门,就看到客厅里被布置得像个神秘的魔法阵。
地上用彩色的粉笔歪歪扭扭地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中间放着一个大大的眼罩。
阿毛得意地指着眼罩说:“这就是我们今天玩第三只眼游戏的关键道具。
”我将信将疑地拿起眼罩,这眼罩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就是上面画了一个有点搞笑的眼睛图案。
阿毛开始解释游戏规则:“我们轮流戴上这个眼罩,然后凭借着自己想象中的第三只眼去找到藏在房间里的小物件。
谁找得快,谁就是拥有最厉害第三只眼的人。
”我先戴上了眼罩。
哇,眼前一片黑暗,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迷失在黑暗洞穴里的小老鼠。
我努力地集中注意力,想象着自己的额头中间真的有一只眼睛,能发射出神奇的光线,穿透墙壁看到那些隐藏的东西。
我开始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双手像触角一样在前面挥舞着。
突然,我撞到了一个小桌子,疼得我“哎哟”一声。
阿毛在旁边笑得直不起腰来,还打趣说:“你的第三只眼可真不咋地,连桌子都看不见。
”我不理他,继续摸索着。
凭着记忆,我朝着书架的方向走去。
我想象着我的第三只眼能看到那些书后面藏着的宝贝。
我在书架前停了下来,伸手在书架的缝隙里摸索着。
还真被我摸到了一个小小的塑料恐龙。
我兴奋地扯下眼罩,举着小恐龙大喊:“看,我的第三只眼还是很厉害的!”轮到阿毛了。
他戴上眼罩后,那模样就像个超级英雄,还故意做出一些很夸张的动作。
只见他大摇大摆地走着,结果一脚踩在了他弟弟扔在地上的玩具车上,差点摔个狗啃泥。
我在一旁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阿毛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他的寻找之旅。
他在沙发周围转了好几圈,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
他居然在沙发垫下面找到了一个弹珠。
我们就这样玩了好几轮,房间里被我们搞得乱七八糟的。
阿毛的妈妈回来看到这场景,瞪大了眼睛,指着我们说:“你们两个小捣蛋,又在玩什么奇怪的游戏啦?”阿毛笑着说:“妈妈,我们在玩第三只眼游戏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集中注意力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你无法如此轻易地将你的注意 力集中于你身体的其他任何一个部位。这种腺可以像别的东西一样吸 引你的注意力。如果你去注意它,你的双眼就会被这第三只眼吸引住。 它们就会被固定在那里:它们无法移开。如果你企图去注意身体的其 他任何一个部位,那将会是非常困难的。这第三只眼会吸引你的注意 力、集中你的注意力。它对注意力有一种魔力。所以全世界所有的技 巧都要运用到它。这最容易锻炼你的注意力,因为不只是你在设法集 中注意力:这种腺本身也会帮助你;它极富磁性。你的注意力会不由 自主地集中到它那里。它会变得专心致志。
古代谭崔经文中说注意力是第三只眼的食粮。它饿极了,它已经饿了 几生儿附。如果你去注意它,它就会恢复活力。它会充满活力!它得 到了食粮。一旦你领悟到注意力是食粮,一旦你感觉到你的注意力被 松果腺如磁石般牵引,吸引,牵拉,那麽要集中注意力便不是一件困 难的事。人们一定要正确感悟那个部位。所以要闭上你的双眼,让你 的两眼集中到正中间,然后去感觉那一部位。当你接近那个部位的时 候,你的双眼会突然被钉在那里。当它们很难再移开的时候,你便能 知道你找到了正确的部位。
为什麽?——因为一枚针可以做一支剑做不到的事。如果你挤压, 性质就改变了——你就带有攻击性。而流过你双眼的能量是极为敏感 的:有一点点压力,它就会开始抵触,就会产生抗阻。如果你挤压, 那麽流过你双眼的能量就会开始抵触,开始抗阻。接着便会有一番争 斗。所以不要挤压;即使只有一丝的压力,眼睛的能量也能够判断出 来。
其次,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只眼,你便 能成为一个观照者。这两件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第一件事 是:把注意力聚集到第三只眼,观照便会自然发生。此刻你便可以照 会你的意念。这是第一件事。而第二件事是你此刻可以感觉到奇妙的 轻微的呼吸颤动。此刻你可以感觉到呼吸的形式,呼吸的实质。
即使你没有进入深层的静心,这也会对你的身体有所帮助。一天中 任何一个时候,坐在椅子上放鬆——抑或你没有椅子,而只是坐在一 辆列车里——闭上你双眼,感觉你的全身是一个放鬆的生命,然后把
你的两隻手掌放在你的眼睛上。不要用力压迫——这是至关重要的。 只是如一羽鸿毛轻轻触摸。
当你轻触而不施任何压力的时候,你的思想会即刻停止。在一个 放鬆的头脑中,意念无法运行;它们被封冻了。它们需要激奋和狂热, 它们需要压力才能运行。它们是借助压力而存在的。当眼睛静止的时 候,放鬆的时候,能量便回涌,思想便停止。你将会感觉到某种异常 欣快的特质,而这种感觉会每天有所加深。
是关闭的;只要大门一关闭,能量便回涌。而在能量回涌的那一瞬间, 你会感觉到有一阵轻鬆传遍你的脸面,你的头部。这种能量的回涌使 你变得轻飘。
就在你的两眼之间存在着第三只眼,这是智慧之眼,这是般若查 克苏(Prajna-Chakshu)。这第三只眼就在你的两眼之间。从你的双 眼回涌的能量正好落在这第三只眼上。所以你会感觉到轻飘,感觉到 升浮,彷佛地心引力不再存在。然后能量从第三只眼流到你的心房。 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滴又一滴,它只是不停地下滴,而你则会感觉 到一丝非常轻盈的感觉进入你的心房。你的心跳会慢下来,你的呼吸 会慢下来,你的全身会感觉到轻鬆。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来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 浮……」如果注意力是在双眉之间,你会初次经历一种奇妙的现象。 你会初次感觉意念在你面前飞奔而过;而你则成了一名观赏者。这就 如同一幅电影萤幕:意念闪过,而你只是一名观众。一旦你的注意力 集中到了第三只眼这个中心,你便即刻成了意念的观众。
平时你并不是观众:你和意念是一体的。如果有愤怒,你就会很 愤怒。如果一个意念闪过了,可你并不是观者——你与意念是一体的, 一致的,你随着它一起移动。你成了意念。在有性欲的时候你渴望性; 在有愤怒的时候你会愤怒;在意念中夹杂贪婪的时候你会变得很贪 婪。任何一种意念闪过的时候都会与你合为一体。在你与意念之间没 有任何空隙。
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只眼,你会突然体察到呼吸的实质—— 不是呼吸,而是呼吸的实质,普拉那。一旦你能体察到呼吸的实质, 普拉那,你便登上了一个高度,从那里你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你可 以有一个突破。
如羽毛般「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隻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 轻飘的感觉涌人你的内心,并在那里融人宇宙。」
首先要努力去领悟到底什麽是「形式」,什麽是「呼吸的实质」。 当你呼吸的时候,你并不仅仅是在呼吸空气。科学认为你只是在呼吸 空气——氧气、氢气以及其他气体的溷合体。他们说你在呼吸「空气!」 但坦屈拉说空气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实质。你在呼吸普拉那(Prana) ——呼吸生命。空气只是仲介;普拉那才是实质。你在呼吸普拉那, 并不仅仅是空气。
涌入你的内心。在你的内心,只有轻飘能够进得去;任何沉重的东西 都无法进入。只有非常轻盈的东西可以进到你的内心。
两眼之间的这种轻飘的感觉会开始滴入你的心房,而你的心扉则 会打开来接受它——「并在那里融入宇宙」。当回落的能量变成了一 川小溪,继而是一条小河,然后再变成滔滔的洪水,你会被彻底地冲 蚀,你会被冲走。你将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你将会感觉到只有宇宙的 存在。吸入呼出,你会感觉到你成了整个宇宙。宇宙进入複出。而你 一直所呆的实体,你的自我,则将不复存在
它是非常敏感的,它是极为灵敏的。不要去挤压——要如一羽轻 鸿,只是用手掌去轻拂,似触未触。似触而未触,不要有任何压力; 只是轻轻的一触,只是手掌触碰眼球的一丝细微的感觉,仅此而已。
接着将会怎麽样呢?当你不施任何一点压力,只是去轻触的时 候,能量便会在你内在移动。如果你挤压,它就会抵触你的手,你的 手掌,并向外流失。只是轻轻一触,能量便开始在你内在移动。大门
不要用力挤压。四十分钟内,要始终觉知你的手是没有重量的;它 们只是在轻触,要始终觉知你没有在用力压迫,只是轻轻触碰。这会 成为一种深层的觉知,就如同呼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如佛所说要完全觉知地去呼 吸,你也要同样觉知地去触摸,因为你需要时时注意不要去用力压迫。 你的手应该只是一羽轻鸿,没有任何重量,只是轻轻触碰。你的注意 力会全部集中在那里,保持着警觉,在两眼周围,能量便会不断地流 淌。起初它只是点点滴滴地下落。几个月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变得如 同一条河流,一年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成了滔滔的洪水。而当它发生 的时候——「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隻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 轻飘的感觉」——当你轻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丝轻飘。你即刻就 能感觉到它。你触摸的一刹那,立即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产生。而「在 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涌入你的内心」,这种轻飘会渗入你的内心,
所以每天要做几次。即使只有一会儿的轻触也是有益的。每当你 眼睛感觉到累了,干了,用久了——如在阅读以后,看完电影或电视 之后——无论何时你有这样的感觉,只要闭上眼睛,然后轻触,便会 立刻见效。但如果你想做静心测至少需做四十分钟。整个过程都不要 去挤压。在短时间内如羽毛轻拂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坚持四十分钟 则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你常常会忘记,你会去挤压。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达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 让你的形体充满,把你的本质移到头顶,然后从那儿如光一般倾泻而 下。」
这种技巧是毕达哥拉斯之作。毕达拉斯带着这种技巧去希腊。事实上, 他成了西方所有神秘主义的本源和出处。他是西方神秘主义之父。
这种技巧是深层静心的一种。你要试着去领悟:「将注意力集中 到双眉之间……」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表明,双眉之间存在着一种 腺,这是人体中最神秘的部位。这种腺被称之为松果腺,是西藏人的 第三只眼——湿婆奈特拉(Shivanetra):湿婆的第三只 眼,坦屈拉的第三只眼。在两眼之间还有第三只眼存在,但通常情况 下它是没有功能的。你必须设法让它睁开,它并没有失明。它只是闭 着。这个技巧就是要使这第三只眼睁开。
然而一旦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第三只眼,你会突然之间成为一个观 者。通过第三只眼,你变成了观照者。通过第三只眼,你可以看见你 的意念闪过如同看见云朵在空中飘浮,看见人群在街上移动。
试着去做一个观照者。无论发生什麽,都要努力做一个观照者。 你病了,你的身体在疼痛,你在受苦受难,无论怎麽样:只需。去观 照它。无论发生什麽事,不要让你自己与它成为一体。要做观照者—— 观察员。而如果你有可能做到观照,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第三只眼。
用你的两隻手掌,把它们轻放在你闭着的双眼上,让手掌轻触你 的眼球——但只是如一羽鸿毛,不要施加任何一点压力。如果你用力 压迫,你就错过其中的意义,你就会错过这种方法的全部作用。所以 不要用力挤压:只是如一羽鸿毛般轻拂。你需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 因为在开始之初你会用力。一点一点减轻这种压力,直到你的触摸完 全不存在压力,只是你的手掌在轻触你的眼球。只是轻触。只是没有 任何压力的触碰,因为如果有压力产生,那麽这种技巧就不起作用。 因此——要轻如一羽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