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验方』恶性胸腔积液中医“悬饮”治方
中医医案——胸腔积液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葶苈下水丸加减治愈悬饮病案:邹某,男,40岁。
初诊:1970年12月10日。
主诉及病史:自诉病起数月,左胸部痞闷不舒,右胁前后亦疼痛,头亦微痛、微晕,呕吐不纳食,水液入口即吐出。
X线胸透见右胸积液,液平面在第2肋间。
诊断为右胸积液。
每周须抽胸内积液1次,呕吐才止,方能进饮食。
若不抽积液,呕吐又复发。
乃停服西药,改用中医诊治。
诊查:其脉弦细而滑,舌与苔的形色如常。
辨证、治法:此属悬饮。
拟用葶苈下水丸加减。
处方:葶苈子9g 黑丑牛9g 川椒目9g(去皮)桑白皮15g 肉桂心0.9g(焗服)甘遂0.9g(研末冲服)水煎,用药汁焗肉桂,候稍温送服甘遂末0.9g。
共配3剂。
服1剂后如无吐泻可继续服用;如有吐泻待停止后再继续服用(若吐泻不止,可用冷水浸十手指,即能止其吐泻)。
如服药后不吐不泻,病难即除,可啜热粥助其吐泻。
吐泻不止者,可进冷粥止之,亦可服苓桂术甘汤(桂枝15g,茯苓24g,白术15g,炙甘草9g,煎服)。
- 1 -服葶苈下水丸1剂后,即吐出水饮,胸积液平面降至第5肋间,能进饮食,胃纳好转,惟胁肋之痛未止。
停药10天,再服第2剂,又泻出积水,积液平面降至第7肋间,胁痛减半,惟形神疲倦,头晕比前略甚,予苓桂术甘汤3剂。
药后头晕减轻,精神好转。
再过10天,又服葶苈下水丸之第3剂,随即吐泻并作,急用冷水浸十手指,吐泻渐止,右胸积液亦基本消失。
再予苓桂术甘汤3剂,头晕及其他症状均好转,精神恢复,体重增加,调养1个月,病无复发,痊愈出院。
按语患者之水饮积结于右侧胸胁,且觉疼痛,符合《金匮要略·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之论述。
故本例诊为“悬饮”。
该书且指出:“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但因该方攻下峻猛,病者得病已久,恐不能胜任,故选《外台秘要》之葶苈下水丸治之较为合适。
方中葶苈子、桑白皮泻肺以行高原之水;黑丑牛、川椒目逐水消饮;甘遂专于逐水,对胸腹之水疗效最速,《药性本草》谓本品“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肉桂通经活血、化气利水,引导水饮从膀胱气化而出。
肺癌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

肺癌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文章目录*一、肺癌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二、胸腔积液的危害*三、胸腔积液的偏方肺癌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1、肺癌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西医在治疗上主要是靠抽取胸腔积液为主,但往往抽后又会出现,不容易彻底消除,在抽取胸腔积液的同时向胸腔注入抗癌药、免疫调节药、硬化剂等成瘾性的药物,其机制是直接杀伤癌细胞,延缓肺癌胸腔积液产生。
但同时可造成胸膜粘连,效果差,使病人身体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害。
中医认为肺癌胸腔积液为“悬饮”范畴是邪毒痰瘀结聚于肺,肺失宣肃,水停为饮。
人体水液的正常运行,主要是依靠肺气肃降、通调,脾气的运化、转输,肾气的温化、蒸动等生理功能协调而完成的,除非胸腔积液无法控制,再考虑其它治疗方法。
2、胸腔积液的症状胸闷和呼吸困难积液较少(少于300ml)时症状多不明显,但急性胸膜炎早期积液量少时,可有明显的胸痛,于吸气时加重,患者喜患侧,当积液增多时胸膜脏层和壁层分开,胸痛可减轻或消失。
中、大量胸腔积液(大于500ml)时,可出现气短、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并伴有发绀。
原发病症状如结核病所致胸腔积液者可有低热、乏力、消耗等结核中毒症状;心力衰竭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肺炎相关性胸腔积液和脓血常有发热和咳嗽咳痰;肝脓肿者有肝区疼痛。
3、胸腔积液的体征纤维素性胸膜炎的患者可听到胸膜摩擦音或触及胸膜摩擦感。
中、大量积液时,可见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呼吸浅快,肋间隙丰满,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积液区上方呼吸音增强,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胸腔积液的危害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胸腔积液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出现的几率一般在80%左右,一般是发生在肺漏气情节比较严重的患者身上,肺部被压缩的几率一般大于30%。
这是因为:在胸腔积液后会挤压肺部组织,使得呼吸功能降低从而导致了缺氧,一般的情况下,老年人的胸闷症状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要重一些。
2、危及生命有一些胸腔积液的患者,他是由于自发性的气胸造成的。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胸液量保持衡定。
任何病理因素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出现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可为胸膜原发或由其它疾患继发而引起,主要有炎症所致的渗出液(渗出性胸膜炎)和非炎症病因所产生的漏出液两大类。
胸腔积液中渗出性胸膜炎最为多见。
中老年胸腔积液(尤其血性胸液)要慎重考虑恶性因素,积极检查与治疗。
[发病原因]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脉压增高。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等。
2.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如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肿瘤(癌肿转移、间皮瘤)、肺梗塞、膈下炎症(膈下脓肿、急性胰腺炎)等。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粘液性水肿等。
4.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如癌性淋巴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
5.外伤等所致胸腔内出血。
主动脉瘤破裂、食道破裂等。
中医认为,本病属“悬饮”范畴。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
”本病外因主要有感受湿邪、饮水过量等,内因主要有劳倦过度、房劳伤肾等。
这些因素往往互为影响,致使肺脾肾的功能失调,三焦不利,气道闭塞,津液停聚胸腔而成本病。
[临床表现]常有干咳及胸部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0.3升以下积液症状多不明显,0.5升以上时,方渐感胸闷,查出积液体征。
积液量增多时,两层胸膜隔开,不再随呼吸磨擦,胸痛逐渐缓解,但气促反而加重。
大量积液则纵膈脏器受压,心悸、气促更为明显。
部分患者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患者多喜卧于患侧,患侧胸廓、肋间饱满,呼吸运动明显减弱。
[预防措施]1.积极防治原发病。
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恶性胸腔积液中药治疗偏方

恶性胸腔积液中药治疗偏方
恶性胸腔积液中医治疗偏方
1)葶苈子、大枣、桃仁各l0g,桑白皮、白术各15g,茯苓、龙葵各20g,猪苓、半枝莲各30g,桂枝3g等。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随症加减。
每日1剂,水煎服。
并用抗瘤消炎丸(含牛黄、麝香、乳香、没药、薏苡仁、海马等)。
化疗30例,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选用化疗药物;放疗2例,酌用蛋白、血浆、抗生素、利尿药、解热镇痛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行胸腔或心包腔穿刺抽尽积液后,用丝裂霉素6~l0mg或顺铂40~80mg,加生理盐水20~40ml,个别用噻替哌30mg腔内注入,然后注入地塞米松l0mg,令患者平卧,根据胸水量决定注药间隔时间,有效后停止抽液。
2)葶苈子、太子参各15g,大枣6~10枚,黑丑、白丑、白术各l0g,桑白皮、黄芪各12g,仙鹤草20g,田三七3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第2周开始,在B超或电透下定位抽胸水后,用卡铂l00mg,地塞米松20mg,加生理盐水20ml,胸腔内注射,隔周1次。
3)葶苈子、白芥子、紫苏子、杏仁各12g,五味子3g,地龙15g。
[加减] 邪热犯肺者,加柴胡、黄芩、全瓜蒌;肺肾阴亏者,加沙参、麦冬、天花粉;气虚阳微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附子、桂枝、杜仲等。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
与对照组20例,均用多柔比星20mg/m2,加生理盐水20ml,胸腔内缓注。
注射后2~4小时内,嘱患者反复变换体位,使药液和胸膜广泛接触。
积液>中等量先抽液(酌情每10日抽液1~2次,每次<800ml),后注药;积液少不抽液。
均10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焦树德:治悬饮方2首】

【焦树德:治悬饮方2首】椒目瓜蒌汤处方:川椒目9g,全瓜蒌30g,桑白皮12g,葶苈子9g,橘红9g,泽泻12g,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布包)12g,杏仁9g,枳壳9g。
5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消水逐饮。
主治悬饮,气短而喘,咳唾引胸胁痛,胸闷胀痛,咳逆倚息。
时见西医之渗出性胸膜炎等。
处方分析:《金匮要略》痰饮篇中有“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中也有“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府,结而成痰”的说法。
本例水饮结积于左侧胸胁,是为"悬饮"无疑。
《金匮要略》中虽有治悬饮的十枣汤,但药有毒性,攻力猛峻,不适于常服及体弱者。
参考历代医家治疗经验,一般认为痰饮源于肾、动于脾、贮于肺,治疗痰饮要从肺、脾、肾入手。
治肺是“导水必自告源”,治脾是“筑以防堤”,治肾是“使水归其壑”。
因此要顺气、化湿、利水。
对于水饮结积久者,还要兼用消饮颇痰之剂攻之。
前人有"治饮之法,顺气为先,分导次之,气顺则津液流通,痰饮运下,自小便而出"的主张,又有"及其结而成坚癖,则兼以消痰破饮之剂以攻之"的主张。
本例水饮积于左胸胁,虽未成坚癖,但积有大量的水饮,故应在顺气、分导的基础上,以消除水饮为当务之急。
又考虑本患者气短而喘,声低气怯、脉细数,不宜用十枣汤加减。
方中用川椒目、瓜蒌、葶苈子、桑白皮逐水消饮;以杏仁、枳壳顺气降逆;茯苓、冬瓜皮利湿健脾;又以泽泻、猪苓、车前子导水下行自小便而出。
《金匮要略》谓治疗痰饮“当以温和之”,故又加桂枝助阳化气以导利水饮从膀胱气化而出。
加减法:有阳气不足水饮内停者加桂枝;水饮而皮表面肿者加冬瓜皮;治验举例:曹某某,男,18岁,农民。
1970年6月10日就诊。
患者10多天来咳嗽、气短,咳嗽时牵引胸胁疼痛,尤以左胁明显,躺卧时只能向左侧卧,稍一行动即感到气短而喘,口干但不多饮,食欲不振,舌苔薄浅黄,脉细数。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想要有效的治疗胸腔积液,更多人会觉得抽液治疗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根据病情状况决定,中医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而且能够减少不良的影响,但是要注意正确的配方选择。
★1、主方:凉膈散用法:加减:常加百部、丹参、桃仁杀痨虫;胁痛甚,加柴胡、丝瓜络、郁金、延胡索等。
饮停胸胁证证候: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喘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胸廓隆起,舌苔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治法:泻肺逐饮。
★2、主方:十枣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用法:加减:一般可加前仁、椒目、茯苓、桑皮等;食少、腹胀,加白术、薏苡仁、山药;小便短少,加桂枝、泽泻。
痰热结胸证证候:发热,胸胁痞痛,按之痛甚,咳痰黄稠,呕恶不食,口苦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
★3、主方:柴胡陷胸汤用法:加减:胸痛,加郁金、桃仁、白芥子;咳甚,加百部、杏仁。
★其他疗法: 注意休息和营养,在胸腔积液未消失并有发热时,应卧床休息。
单方验方:★甘遂、大戟、白芥子各9g,研末,姜汁煮糊为丸,每次1g,每日1-2次,口服,宜于胸腔积液较多者。
★橘络6g,白芍10g,水煎代茶饮,宜于积液量较少、渐吸收者。
体针疗法:取支沟、阳陵泉、肺俞、阴陵泉、水分期门等,每日1次,每次2-3穴,用泻法。
饮食疗法:★黄芪银耳粥:生黄芪20g,银耳15g,百合15g,桃仁10g,红枣10枚,同煎去渣取汁,入粳米100g煮粥,常食此粥能补气养阴,祛瘀止痛。
适用于疲乏无力,气短汗出,胸胁胀痛者。
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有什么

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有什么
胸腔积液属于中医“饮证”中的“悬饮”范畴,可使用柴枳半夏汤、椒目瓜蒌汤、香附旋覆花汤和沙参麦冬汤治疗。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
悬饮指的是水液停留在两胁部位,引起的疾病。
可分为饮犯胸肺证、饮停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证、络气不和证和阴虚内热证等证型。
不同证型的症状和用药,有所不同。
1.饮犯胸肺证:邪气侵犯胸肺,导致肺失宣降。
患者可出现寒热往来(身体一会热一会冷),身热起伏,咳嗽,痰少,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
可使用柴枳半夏汤加减治疗。
2.饮停胸胁证:饮停胸胁,会导致脉络受阻,也会引起肺气郁滞,患者可出现胸胁疼痛,呼吸困难的时候疼痛加重,息促不能平卧,病侧肋间胀痛。
可使用椒目瓜蒌汤加减治疗。
3.络气不和证:饮邪长久停留在胸部,导致气机不利,络脉痹阻。
患者可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或有闷咳,可见病侧胸廓变形。
可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治疗。
4.阴虚内热证:饮阻气郁,会导致化热伤阴,阴虚会出现肺燥,患者可出现咳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颧红,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形体消瘦等症状。
可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恶性胸水的中医与特色治疗

恶性胸水的中医与特色治疗1中医分期论治早期:痰饮内停胸胁,治以化痰利水,用椒目瓜蒌汤加减;中期:痰饮壅盛,治以攻逐痰饮,用十枣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晚期: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
2中医病因论治肺癌所致胸水:治以扶正抗癌,泻肺逐饮,属肺脾两虚者用党参、黄芪、茯苓各12g,白术、山药各9g;气阴两虚者用太子参、北沙参各15g,麦冬、黄芪、百合各12g,均加龙葵、瓜蒌、白花蛇舌草各15g,胆星9g,守宫3g等抗癌药和甜葶苈、白芥子各9g,十枣丸3g(吞服)等逐水药。
治疗5例,平均服药3周后,胸水吸收3例,减少2例。
乳腺癌和淋巴瘤所致胸水:治以化痰散结、疏凿蠲饮。
使用逐胸水方:胆南星、姜半夏、王不留行各9g,全瓜蒌12g、炙山甲、枳实、椒目各6g,槟榔、商陆、茯苓、泽泻各9g,控涎丹3g(吞服)。
治疗4例并配合全身化疗,平均服药2周后,胸水基本吸收。
肿瘤开胸术后胸水:治以益气健脾、利湿化饮。
用党参、黄芪各15g,苍白术、山药、防己、猪茯苓、泽泻各9g,炙甘草、川朴、姜半夏、桂枝、椒目各6g,治疗2例,其中1例服药3周后,胸水基本吸收。
3中医定方论治用基本方川象贝、鱼腥草、蒲公英、七叶一枝花、徐长卿、蜀羊泉、铁树叶、石见穿、石打穿、王不留行、丹皮、白花蛇舌草、泽泻、猪茯苓,随症加减。
治疗31例肺癌胸水,结果胸水消失3例,减少1例,稳定9例。
用牡蛎泽泻散治疗肺癌胸水1例,连续服药2月,患者胸水消失,左肺块影缩小30%。
4中西医结合治疗宣肺利水、健脾化湿、解毒抗癌、行气通络为主组方,用葶苈子、大枣、桃仁各10g,桑白皮、白术各15g,茯苓、龙葵各20g,猪苓、半枝莲各30g,桂枝3g,随症加减,合用中成药抗瘤消炎丸治疗32例恶性胸水,其中配合化疗28例、放疗2例,结果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2%。
用加味葶苈大枣汤配合胸穿抽液及局部顺铂化疗,使1例胸膜间皮瘤伴胸水患者胸水消失,随访3月未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癌验方』恶性胸腔积液中医“悬饮”治方
中期
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中期,人体正气渐虚,癌毒日渐壮大。
此期患者精神状态较差,胸腔积液反复出现,常感到病变部位涨闷、疼痛不适,有刺激性呛咳,气短,乏力,消瘦,纳差,眠可。
胸腔积液反复发作,要考虑到瘀血内停的因素,“血不利则为水”。
这个阶段的病机是癌毒内蕴,气阴两伤,水液内停。
治疗原则是气阴双补,利水,解毒,佐以活血。
可以用生脉散、猪苓汤化裁,药用柴胡、枳实、芍药、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猪苓、茯苓、泽泻、泽兰、益母草、川牛膝、鳖甲、白术、蛇舌草、半枝莲、干蟾皮等。
晚期
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晚期,人体气血阴阳大虚,癌毒炽盛。
患者精神极差、面色黧黑、恶病质,胸腔积液反复发作,呈血性胸腔积液,刺激性呛咳,气喘、气短、极度消瘦,纳差,腹胀,乏力,眠差。
这个阶段的病机是元气大衰、癌毒内蕴、水瘀互结。
治疗以补助元气、活血利水为法,可以仿血府逐瘀汤之意施治,药用如紫河车、人参、虫草、阿胶、柴胡、枳壳、白芍、桃仁、红花、土鳖虫、水蛭、川牛膝、三七、半枝莲、干蟾皮、蛇舌草、猪苓等。
注意事项
辨胸腔积液的分布部位
恶性胸腔积液多分布在胸胁部位,一般与少阳气机不利有关。
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柴胡、黄芩、枳实、芍药等;涉及到督脉阳气的不足,可以加用鹿角片、肉桂、熟地等。
辨在气在血
人体的水液代谢与三焦气化有关。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胸腔积液与三焦气化失司密切相关,其中涉及到五脏六腑,而不仅仅只涉及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液、肾主水等功能。
恶性胸腔积液多浑浊质重,“诸液浑浊,皆属于热”,一般慎用热药如附子、干姜。
可以渗湿与燥湿、胜湿相结合,渗湿之品如猪茯苓、
猪苓、泽泻、土茯苓、萆薢、晚蚕沙、薏苡仁、通草等;燥湿之品如苍白术、厚朴、黄芩;胜湿之品如羌、独活、防己、川牛膝等。
“血不利则为水”。
恶性胸腔积液反复发作,或呈血色时,要考虑到病入血分,宜活血化瘀、利水法,可以选用丹参、泽兰、益母草、水蛭、土鳖虫等。
由于活血利水之品多耗伤正气,所以活血化瘀药需和补益药配伍使用。
重视养脾胃之阴
恶性胸腔积液表现为水液在胸胁的大量停留,患者常常出现腹胀、纳差的症状,这是脾阴受伤的表现,常需要用濡养胃阴、脾阴之品如山药、石斛、扁豆、麦冬、沙参、桑叶、百合、玉竹、生谷芽、木瓜等,如果仅用党参、白术、厚朴、甘草等补益脾胃之品,非但不能建运脾胃,反而会加重阴伤;如果一味利小便也会加重阴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