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合集下载

普通外科常见手术记录的模板

普通外科常见手术记录的模板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1.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5.左肝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6.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7.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9.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10.胰十二指肠除术乳腺腺瘤切除术左侧腹股沟斜疝左侧腹股沟斜疝并嵌顿急性阑尾炎左甲状腺瘤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手术名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名称:乙状结肠造瘘术(双管)手术名称:全胃切除术手术名称:胸腹联合全胃切除空场Roux-en-y吻合术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甲亢手术右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乳房区段切除术腺瘤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whipple手术+部分横结肠切除+D3根治术/R0全胃+脾+胆囊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全胃+脾+胰体尾+D2+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全胃切除+D3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R0右半结肠切除+淋巴清扫术右半结肠切除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剖腹探查+小网膜囊肿块切除+右膈下肿块切除术疝修补术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胃穿孔修补术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部分回肠切除+回肠、乙状结肠造瘘术阑尾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活检术血管瘤切除术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乳切除术左乳癌改良根治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断流术、脾切除术脾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手术记录: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记录: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记录: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右乳腺癌,类别:恶性;分期:(待进一步确定)。

术后诊断:右乳腺癌,类别:恶性;分期:(待进一步确定)。

手术方式:
改良根治术。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经过:
1.患者入手术室,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

2.手术开始,切口选择为胸壁横行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皮瓣,清晰暴露
乳腺病变区域。

3.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进行根治性切除。

4.切除范围包括:乳腺肿块及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5.切除后,对创面进行冲洗,缝合胸大肌、胸小肌及皮下组织,最后缝合皮肤。

6.术中出血量约XXXml,输血XXXml。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换药,预防感染;
2.对症治疗,预防电解质紊乱;
3.根据患者病理情况及免疫组化结果,制定下一步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方案;
4.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胸片、CT、B超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5.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计划,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5
乳房触诊
• 乳房上界为第2肋间,乳 头平第4肋间,下界为第 6肋间,内界为胸骨缘, 外界为腋前线。 • 先健侧后患侧 • 左乳由外上象限开始顺 时针方向,最后触诊乳 头 • 右乳由外上象限开始逆 时针方向,最后触诊乳 头
6
病理类型
• • • • • 非浸润性癌 早期浸润性癌 浸润性特殊癌(分化程度高,预后好) 浸润性非特殊癌(最常见,占80%,预后差) 其他罕见癌
12
手术步骤
• 手术用物准备:中敷包、中方单、手术衣、乳冰包、 乳器包、1#慕丝线、4#慕丝线、必要时备7#慕丝线、 乳器针2包、23号刀片2个、电刀、吸引器、纱布3包、 10ml注射器、负压球、灯把。 • 备4-0可吸收、组织胶水
13
体位:平卧位,患侧垫一小方垫
14
切口
上方画锁骨, 下方画肋弓 背阔肌前缘、 腋窝中分,肋 弓下5厘米
3
乳腺淋巴回流
• 乳腺淋巴输出:75%淋 巴液---锁 淋巴结(1、2、3肋间) • 腋区淋巴结以胸小肌为 界限,分为腋下组(胸 小肌外侧组)、腋中组 (胸小肌后组)、腋上 组(锁骨下组)
4
疾病概述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 病因未明,可能有关的病因包括:雌酮、雌二醇、月经初潮年龄 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初次足月产的年龄、乳腺良性病因(乳 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营养过剩、肥胖、脂肪饮 食、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25
切除乳腺组织
切除乳腺自下内开始向上外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大 肌筋膜一并分离,直至胸大肌外缘下。
26
清扫胸肌淋巴结
将翻起的乳腺向外 拉紧,将胸大、 小肌向内牵拉, 沿胸大肌外缘与 乳腺组织分界处 纵向切开,显露 胸大、小肌间的 脂肪及淋巴组织, 将其全部清除。

手术记录: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手术记录: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手术记录: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乳腺肿块进行性增大,无痛性乳头溢液,并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于XXXX年XX月XX日入院。

入院后诊断为:乳腺癌,TNM 分期为T2N3M0。

手术方式:
患者于XXXX年XX月XX日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麻醉方式: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麻醉诱导阶段,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术中维持麻醉状态,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并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度。

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在乳房表面做切口,沿乳腺边缘切开皮肤,将乳腺组织与胸大肌筋膜分离。

在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以及腋窝处进行淋巴结清扫。

清扫完成后,对创面进行冲洗并电凝止血。

然后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并将整个乳腺组织和淋巴结标本送病理检查。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入住ICU病房,监测生命体征和麻醉苏醒状况。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在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并协助患者进行排痰和早期活动。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定期进行乳腺X线摄影复查,以及时发现是否有复发或转移。

手术记录:乳腺单切+术中冰冻+改良根治切除术

手术记录:乳腺单切+术中冰冻+改良根治切除术

手术记录:乳腺单切+术中冰冻+改良根治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乳腺肿块就诊。

术前诊断为乳腺癌。

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手术方式:本例采用乳腺单切+术中冰冻+改良根治切除术。

在全身麻醉下,先进行乳腺单切,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认切缘阴性后,进行改良根治切除术,包括乳腺、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结清扫。

麻醉方式:本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术中患者无痛觉,肌肉松弛,呼吸平稳,血压稳定,未出现麻醉并发症。

手术经过:1.乳腺单切:在肿物周正常乳腺组织作切口,以锐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脂肪层,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少许正常乳腺组织,尽量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切除的组织送冰冻病理检查。

2.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将切除的组织冰冻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认肿瘤是否完全切除以及切缘是否阴性。

检查结果证实切缘阴性。

3.改良根治切除术:根据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确认肿瘤已完整切除,继续进行改良根治切除术。

首先将胸大肌和胸小肌分离并切断,然后清扫腋窝淋巴结。

在清扫过程中,注意保护胸壁血管、胸膜和肋间神经等重要结构。

4.术后处理:彻底止血,冲洗伤口,逐层缝合肌肉和皮肤。

放置引流管,记录引流量及颜色。

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部位出血情况。

如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出血性休克表现,需立即进行处理。

2.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防止胸壁积血、积液等并发症。

3.定期检查术侧乳腺区域的皮肤情况,如出现水肿、感染等应及时处理。

4.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能导致胸壁神经受损,因此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患侧上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症状。

如有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给予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

5.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适的化疗和放疗方案,并注意观察化疗和放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6.乳腺癌有一定的复发可能,因此需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医 院姓名 ×× 外科 手术记录 住院号 ×× 床号:×× 第 1 页 手术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全程时间:××术前诊断:右乳房肿块术中诊断:右乳房恶性肿瘤手术名称: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者:×× Ⅱ助:×× 护士:××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 麻醉医师:××手术经过:体位:平卧位 消毒:强力碘伏 切口:右侧胸部梭形横切口25cm引流材料:橡胶引流管 数目:两根 放置部位:右胸壁及胸骨旁各一根送检标本名称:右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组织术中用药(麻醉药品除外):—— 输血:——1.患者取平卧位,围绕肿块边缘,碘伏消毒术野皮肤,局部麻醉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先于右乳将肿块完全切除,送快速病理,冰冻切片报告示:右乳房恶性肿瘤。

诊断明确,与病家沟通后,确定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遂改为硬膜外麻醉。

2.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

常规消毒铺巾。

距肿瘤边缘约5厘米做横梭形切口,切口长径约25厘米。

切开皮肤,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皮瓣下保留少量皮下脂肪,上至锁骨下、下达腹直肌第一腱划,内至胸骨中线,外至背阔肌前缘。

切除右乳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包括胸大肌筋膜,自内下方向上掀至腋窝,拉开胸大肌,保留胸小肌。

清扫大小肌间间Rotter 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打开胸锁筋膜,显露腋窝血管。

自腋静脉下缘水平解剖,处理结扎垂直腋动静脉的小血管及淋巴管,清扫腋窝脂肪淋巴结组织,解剖显露胸长、胸背神经,予以保护,将右乳连同腋窝脂肪、淋巴组织一并切除。

冲洗创腔,结扎出血小血管及电凝止血。

右腋窝及右胸骨旁分别放置一枚橡胶管,引出皮外接负压引流。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手术时间】:X年月日【手术医生】:【手术】:【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手术过程】:⒈术前准备⑴患者体位:患者采取俯卧位,双臂自然垂放⑵手术区域准备:对乳腺癌病灶及周围进行消毒,覆盖无菌巾⑶导尿:患者导尿,将膀胱排空⑷手术场布置:准备手术器械和物资,组织好手术室环境⒉切口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常见切口有:乳晕切口、锁骨下切口等。

⒊术中步骤⑴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局部麻醉后,在选定的切口处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揭示手术区域。

⑵渐进切开乳房筋膜:分层渐进切开乳房筋膜,暴露出乳腺病灶。

⑶行乳腺病灶切除: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乳腺癌病灶的范围,进行肿瘤切除。

⑷突破淋巴结区域: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应的淋巴结清扫。

⑸闭合切口:将切口进行层级闭合,确保切口愈合。

⒋术后处理⑴应用引流管:在术后会放置引流管,以减少术后渗液和血肿的形成。

⑵敷药及包扎:术后包扎切口,进行敷药,保持切口干净。

⑶患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术后评估】:根据手术情况和术后观察,对术后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术后病理报告、术后并发症等。

【术后护理】:针对患者的术后情况,提供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休息、饮食、切口护理、术后复查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相关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影像学检查报告、病理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法,通过切除乳腺癌病灶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来达到根治的效果。

⒉病理报告:通过对手术标本的组织学检查,获取有关病变性质、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信息的报告。

⒊并发症:指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或不良效应。

乳腺癌病程记录

乳腺癌病程记录

乳腺癌病程记录***XXX***HOSPITAL病案记录姓名:***住院号:***2020-01-31 10:06首次病程记录病例特点:1、中年女性。

2、查体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周。

入院诊断:1.乳腺癌(左侧)2.高血压诊断依据:1、查体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周。

2、查体:两侧乳房对称,未见明显肿块隆起。

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未见局限性凹陷。

两侧等同水平,未见内陷及偏移,未见溢液溢血。

左乳外上象限分别触及一约 2.0x2.0cm、2×1cm大小肿物,质韧,不硬,边界不清,表面无结节状,轻微压痛,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差。

左乳未触及明显异常。

双侧腋窝及双锁骨上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1、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妇女,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一般在3cm以内。

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界清楚,无粘连,触之有滑动感。

肿块无痛,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时增大较快。

2、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的功能性紊乱引起,其本质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正常结构的错乱。

绝经前女性常见,时有疼痛,与经期关系密切,腺***病院***HOSPITAL病案记录姓名:***住院号:***体呈片状或条索状增厚,质地韧,不形成明显肿物。

而硬化性腺病常在乳腺内有界限不清的硬结,体积较小,临床上常难以与乳癌相区别,应通过多种物理检查来鉴别。

3、乳管内状瘤:病变部位位于乳腺大导管内,80~90%为自发性、间歇性血性溢液,为鲜血、陈旧性或浆液血性,常触不到肿块,压迫区某处可见血性溢液,少数可有乳腺小肿块,按压肿块时可有溢液,肿块随之缩小,B超可以发现乳管内状瘤,乳管镜检查可发现病变多为凸向乳管的孤立瘤体,周围乳管壁基本正常。

4、乳腺导管状瘤病: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首要病征之一,多有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腺痛、乳腺实质增厚表现,少数有溢液,多为无色透亮或淡黄色,罕有血性溢液。

乳管镜检查见多个病变发生在中小导管和终末导管,是在乳腺增生根蒂根基上的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周围管壁光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全程时间:××
术前诊断:右乳房肿块
术中诊断:右乳房恶性肿瘤
手术名称: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者:××Ⅱ助:××护士:××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麻醉医师:××
手术经过:
体位:平卧位消毒:强力碘伏切口:右侧胸部梭形横切口25cm
引流材料:橡胶引流管数目:两根放置部位:右胸壁及胸骨旁各一根
送检标本名称:右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组织
术中用药(麻醉药品除外):——输血:——
1.患者取平卧位,围绕肿块边缘,碘伏消毒术野皮肤,局部麻醉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先于右乳将肿块完全切除,送快速病理,冰冻切片报告示:右乳房恶性肿瘤。

诊断明确,与病家沟通后,确定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遂改为硬膜外麻醉。

2.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

常规消毒铺巾。

距肿瘤边缘约5厘米做横梭形切口,切口长径约25厘米。

切开皮肤,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皮瓣下保留少量皮下脂肪,上至锁骨下、下达腹直肌第一腱划,内至胸骨中线,外至背阔肌前缘。

切除右乳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包括胸大肌筋膜,自内下方向上掀至腋窝,拉开胸大肌,保留胸小肌。

清扫大小肌间间Rotter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打开胸锁筋膜,显露腋窝血管。

自腋静脉下缘水平解剖,处理结扎垂直腋动静脉的小血管及淋巴管,清扫腋窝脂肪淋巴结组织,解剖显露胸长、胸背神经,予以保护,将右乳连同腋窝脂肪、淋巴组织一并切除。

冲洗创腔,结扎出血小血管及电凝止血。

右腋窝及右胸骨旁分别放置一枚橡胶管,引出皮外接负压引流。

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线间断缝合切口。

检查切口无明显张力,皮瓣血运良好。

术毕腋窝大纱布垫加压,予以胸带包扎。

3.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失血少,麻醉效果满意,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
安全返回病房,标本送病人家人验看后进一步术后常规病理检验。

××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