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处理器LPC2210在脑血氧监测仪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ARM 嵌入式处理器在智能仪器中的应用

ARM 嵌入式处理器在智能仪器中的应用

目录一、设计要求 (1)二、设计的作用和目的 (1)三、设计所用设备及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ARM简介 (2)3.2 AD9850芯片简介 (3)3.3 µClinux 操作系统简介 (4)四、系统设计方案 (5)4.1 系统总体设计 (5)4.2 系统工作原理 (5)五、系统硬件设计 (6)5.1 系统核心组成介绍 (6)5.2 数据采集部分设计 (6)5.3 信号发生器部分设计 (7)六、系统软件设计 (8)6.1 系统层 (8)6.2 应用层 (9)6.2.1 任务设计 (9)6.2.2 信号发生器任务 (10)七、系统调试与总结 (11)八、心得体会 (12)九、参考文献 (12)ARM 嵌入式处理器在智能仪器中的应用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作为微型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16位和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逐渐成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主流。

传统的程序是基于单任务机制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整体,当作为一个任务在实际应用中运行时,这种程序的安全性差、效率低。

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可移植、内核小型化、可裁剪四大特点却使软件开发更容易、效率更高。

所以广泛应用于智能仪器中。

一、设计要求设计一种基于ARM 嵌入式处理器系统的智能仪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并结合uc/o s2II或者Linu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给出一套完整的任务调度和管理的方法, 最后用实例说明。

二、设计的作用和目的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数字示波器等电子仪器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及试验的重要工具。

考虑到科研人员在室外、尤其是野外,测量分析条件的不便,设计了一台低功耗、多用途的便携式智能仪器,它具有产生正弦和方波信号、最大4通道信号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图形显示和频谱分析,以及可通过USB 接口与PC机进行通讯的功能。

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仪表人机接口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仪表人机接口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仪表人机接口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便携式仪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大型测试设备,成为了现代检测与测试的首选设备。

而人机接口作为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仪器的使用体验和操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人机接口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仪器越来越普及,ARM处理器具有能耗低、性能高等优点,适用于便携式高性能仪器的开发。

因此,本课题将基于ARM处理器设计便携式仪器的人机接口。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将设计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仪器人机接口,旨在提高仪器的使用体验和操作效率,提高仪器的智能化水平,并有望在检测、测试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硬件设计基于ARM处理器设计仪器的硬件平台,包括处理器、显示屏、按键、触摸屏等组件,以及相应的电路设计;2. 软件设计基于Linux系统开发仪器的软件系统,并进行图形化界面设计,实现用户友好的操作;3. 通信协议设计设计适合仪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和通信,提高仪器的可扩展性和协作性;4. 测试与验证利用多种测试手段测试仪器的使用效果和性能表现,保证设计的正确性和产品质量。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调研和需求分析(1周)。

第二阶段:硬件设计原理图绘制和PCB设计(2周)。

第三阶段:软件开发,包括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2周)。

第四阶段:图形化界面设计(1周)。

第五阶段:通信协议设计和测试(2周)。

第六阶段:系统测试和完善(1周)。

五、预期成果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仪器人机接口,具备良好的使用体验和操作效率,并能够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和通信,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协作性。

在实现功能的同时,还需注意仪器的外观美观和易用性。

六、参考文献[1] 何凯明.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检测仪器设计[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8(5): 129-131.[2] 郝方磊, 刘向东, 谭少军. 基于嵌入式Linux的人机交互系统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8, 39(2): 561-564.[3] 王斌.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检测仪器硬件设计[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7(1): 188-189.。

基于ARM7的某机氧气调节系统压力检测仪设计

基于ARM7的某机氧气调节系统压力检测仪设计

Deino rsu eMee f ln y e j sigS se b s f es r tro P a eSOx g nAdu t ytm yARM7 g P A n
J Xi - a ,WANG L n ,WANG Do g F n I a F1 n i 2 n - e
Ke r s x g naj sn ytm;p esr et g R. ywo d :oy e dut gsse i rs etsn ;A M7;A/ t nfr n ;h n l gsre u i D r s mig a di en a o n c
0 引 言
由于飞 机在 高空 飞 行 时氧 气不 足 ,因而 不仅 不 能满 足 飞行 员维 持正 常生 理 活动 ,而且 飞机 发 动 机 的燃料 燃
sg l ta so m i ic t PC21 1 c i t D r n f r i g mod l n a l c e n di l y i na r n f r ng c r ui ,L 3 h p wih A/ ta so m n u e a d h ndi ng s r e s a .M e n h l ,t y t m lng g p aw i e he s se S C a ua e
烧 也 需 要 氧 气 助 燃 , 尤 其 是 在 高 空 飞 行 发 生 空 中 停 车 时 ,需 要 在 空 中开 车 启 动 ,更 需 要 有 充 足 的力 大 于进 氧 活 门弹簧
的 弹力 。所 以调压 弹 簧通 过 推杆 压 缩进 氧 活 门 弹簧 ,使
d iig p oga . e sse Sp o e ssm uain rs l s owe ha, h of aea d had r srg ta h y tm o k e a y rvn r r m Th y tm r t u i lto eut h d t t t e s t r n r wa ewa ih ndt e sse w r srh bl. w

基于ARM7的某机氧气调节系统压力检测仪设计

基于ARM7的某机氧气调节系统压力检测仪设计

基于ARM7的某机氧气调节系统压力检测仪设计姬宪法;王琳;王东锋【摘要】基于ARM7内核的LPC2131芯片设计了莱机氧气调节系统压力检测仪.其硬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信号变换电路、内置A/D转换模块的LPC2131芯片和触摸屏显示器.同时还设计了系统的C语言驱动程序.系统的Proteus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正确,运行可靠.【期刊名称】《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年(卷),期】2010(023)004【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氧气调节系统;压力检测;ARM7;A/D转换;触摸屏【作者】姬宪法;王琳;王东锋【作者单位】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中国人民解放军5311工厂,江苏,南京,211100;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6.1由于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氧气不足,因而不仅不能满足飞行员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而且飞机发动机的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助燃,尤其是在高空飞行发生空中停车时,需要在空中开车启动,更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助燃才能成功。

为此,在现代飞机上都装备有飞机供氧系统。

而氧气调机器又是供氧系统的核心,主要用来根据高度自动调节有关活门的开、关,或者开度大小,进而自动调节氧气的压力、流量和含氧百分比的大小,以便根据相应的供氧规律向飞行员和发动机供氧。

由于传统氧气调节系统所用的压力表为机械仪表,存在反应速度慢、读数不便且易于磨损、震动而损坏,本文基于ARM7内核的LPC2131设计了该系统的电子型压力表,以期为从事该系统定检和维护的人员带来便利。

氧气调节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在高压氧气未进入减压室内时,由于调压弹簧的弹力大于进氧活门弹簧的弹力,所以调压弹簧通过推杆压缩进氧活门弹簧,使进氧活门处于打开状态。

在打开供氧开关后,高压氧气由进氧活门流入减压室,减压室内的压力将逐渐增大,膜片便在氧气压力作用下逐渐压缩调压弹簧,进氧活门就在其弹簧弹力作用下,将开度逐渐减小。

《基于ARM的便携式人体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RM的便携式人体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RM的便携式人体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体监护设备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一款基于ARM 的便携式人体监护仪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这款监护仪不仅能实时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还能方便地携带,为人们的健康管理提供便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ARM的便携式人体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硬件部分主要采用ARM处理器为核心,配合各类传感器、显示屏、电池等模块,实现人体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显示。

具体设计包括:(1) 主控制器:选用高性能的ARM处理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2) 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等,用于采集人体的生理参数。

(3) 显示屏模块:采用触控屏,方便用户查看数据和操作设备。

(4) 电源模块:使用可充电电池,确保设备的便携性和长时间使用。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数据处理和应用软件等。

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易用性。

具体设计包括:(1) 操作系统:选用适用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Linux或Android。

(2) 驱动程序:开发各类传感器和模块的驱动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健康数据。

(4) 应用软件:开发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查看和操作设备。

三、实现过程1. 硬件实现硬件实现过程中,需根据设计要求选购合适的元器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制作。

具体包括:(1) 选购ARM处理器、传感器、显示屏、电池等元器件。

(2) 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板图,制作电路板。

(3) 对元器件进行焊接和组装,完成硬件制作。

2. 软件实现软件实现过程中,需编写驱动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和应用软件。

具体包括:(1) 编写各类传感器和模块的驱动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2) 对采集到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健康数据。

ARM处理器LPC2210在脑血氧监测仪中的应用

ARM处理器LPC2210在脑血氧监测仪中的应用

ARM处理器LPC2210在脑血氧监测仪中的应用
田展;李凯扬
【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应用》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低功耗的ARM微处理器LPC2210及其在嵌入式脑血氧监测仪中的应用,设计和分析了嵌入式脑血氧监测仪中的脉冲驱动电路、滤波放大电路、LPC2210系统及以太网接口电路.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田展;李凯扬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7
【相关文献】
1.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早期诊断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J], 姚国杰;马廉亭;吴佐泉;秦尚振
2.近红外双波长反射式脑血氧监测仪的研究 [J], 韩素敏;王裕清
3.基于ARM9的便携脑血氧监测仪及其以太接口设计 [J], 杨倩;吴旭超;李凯扬
4.基于ARM的脑血氧监测仪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J], 吴旭超;杨倩;李凯扬
5.近红外无损伤脑血氧监测仪的研制——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 [J], 秦钊;李凯扬;杨宣东;刘利军;谢则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RM的便携式血液流变测试仪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便携式血液流变测试仪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便携式血液流变测试仪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血液流变学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对于研究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很大的意义。

因此,血液流变测试仪的研制和开发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血液流变测试仪大都使用复杂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设备,并且体积较大,难以便携使用。

基于ARM的控制系统则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和灵活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小设备体积,方便携带。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基于ARM的便携式血液流变测试仪控制系统,解决现有系统复杂、体积大等问题,提高测试精度和可靠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和开发基于ARM的便携式血液流变测试仪控制系统,并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1. 系统设计:通过分析现有血液流变测试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并实现基于ARM的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传感器接口等。

2. 软件开发:编写应用程序控制血液流变测试仪的所有功能,包括测量、分析和显示测试结果等。

3. 性能测试:进行测试仪的性能测试,并优化系统以提高测试精度、减小误差等。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设计和开发出基于ARM的便携式血液流变测试仪控制系统,并完成软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2. 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使测试结果更加精确和可靠。

3. 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血液流变测试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 解决现有血液流变测试仪复杂、体积大等问题,设计和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的测试仪,方便使用和携带。

2. 提高测试精度和可靠性,对进一步研究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推广和应用ARM技术在血液流变测试领域的应用,为血液流变测试的实现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ARM的便携式臭氧浓度检测仪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便携式臭氧浓度检测仪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便携式臭氧浓度检测仪的研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臭氧作为一种常见的污染物质,已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之一。

目前,广泛采用的臭氧浓度检测仪主要有静态式和移动式两种。

静态式臭氧浓度检测仪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但不便携,无法满足野外检测和现场监测的需求。

移动式臭氧浓度检测仪则具有携带方便,实时监测等特点,但价格较高,无法普及使用。

因此,开发一款基于ARM架构的便携式臭氧浓度检测仪,具有便携、实时监测、价格合理等特点,可满足农村、城市、企业等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

二、研究目标本次研究主要目标是开发一款基于ARM架构的便携式臭氧浓度检测仪。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设计硬件电路及相应的模块,包括测量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等。

2. 运用C语言和其他相关工具,编写执行代码及界面设计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功能。

3. 利用基于ARM架构的微处理器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特点,设计相应的电源管理模块,尽可能降低功耗,优化设备性能。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1. 硬件设计设计硬件电路及相应的模块,包括测量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等。

在硬件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试和优化。

2. 软件设计运用C语言和其他相关工具,编写执行代码及界面设计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功能。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考虑代码的效率和可维护性,设计合理的架构和算法,利用外部库和API库进行优化。

3. 电源管理设计利用基于ARM架构的微处理器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特点,设计相应的电源管理模块,尽可能降低功耗,优化设备性能。

在电源管理设计中,需要考虑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充电效率,选择合适的电源管理芯片和电池模块,确定充电模式和充电保护措施。

四、研究意义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臭氧浓度检测仪已成为环境监测和健康管理的必备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M处理器LPC2210在脑血氧监测仪中
的应用
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宽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带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

关键词:Butte
ARM处理器LPC2210在脑血氧监测仪中的应用
氧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脑组织新陈代谢率高,耗氧量占全身总量的20%左右。

在心脑血管疾病及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抢救与治疗中,如果缺乏对脑组织供氧的监护手段,就有可能造成脑组织神经功能的丧失或损害。

因此,提供一种连续监测大脑供氧状况的临床设备,对提高心脑血管和脑外伤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在健康监护和临床诊断中,对脑组织血氧参数的监测是不可缺少的。

本文即应用ARM微处理器开发了一种带有网络通信功能的嵌入式脑组织血氧参数监测设备。

系统硬件设计
整个硬件系统由脑血氧检测探头脉冲驱动电路、滤波放大电路、
LPC2210系统及接口电路组成。

由LPC2210产生PWM脉宽调制信号,经探头脉冲驱动电路放大,用于驱动探头的光源发光,并产生周期性的光信号。

探头中的光电传感器采集含有脑组织血氧信息的光信号,经光电转换产生电信号。

滤波放大电路将得到的电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信号放大。

LPC2210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A /D转换,并进行数字处理,同时通过接口电路扩展键盘、LCM图形液晶显示、RS232串口和以太网接口,用于整个系统的控制、显示、与上位机(PC机)的通讯以及网络通信。

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LPC2210系统及接口电路
LPC2210是飞利浦公司基于一个16/32位ARM7内核的微控制器。

它具有极低的功耗,16KB片内SRAM,多个32位定时器、8路10位ADC、PWM输出以及多达9个外部中断,特别适合用于工业控制、医疗系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