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精)

合集下载

下列关于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下列关于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下列关于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职工薪酬是企业为了支付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而发生的费用,其会计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提薪酬费用:根据员工的工资、奖金等情况,企业需要在当期计提相应的薪酬费用。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薪酬费用应当匹配到相应的收入产生时期。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员工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和分配薪酬费用。

2. 记账处理:当企业支付薪酬给员工时,需要通过借记薪酬费用账户来记录企业发生的费用,并通过贷记现金账户来记录支付的现金。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应地进行记账处理,比如对于支付的税费、保险费和福利费等,也需要分别记账。

3. 报告和披露: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员工薪酬的信息,以便用户了解和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效益。

通常,在利润表上列示员工薪酬的总额,同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员工薪酬的详细信息,包括薪酬构成、福利计划、职工人数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会计处理的事项,比如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年终奖金的计提与支付等。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分二步,第一步是工资和单位负担社保和公积金的计提,第二步是工资的发放及社保、个税的缴纳。

应发工资是指员工因任职而取得的工薪、奖金、津贴、补贴以及其他与任职有关的收入合计;实发工资是指在应发工资的基础上扣除个人应负担的社会保险费、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发放给职工的工资数。

一、职工薪酬中工资和社保的计提:1、根据工资表金额计提工资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工资(应发数,针对管理人员工资)销售费用-工资(应发数,针对销售人员工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费-工资(应发数,针对生产人员工资)制造费用—工资(应发数,针对生产管理人员工资)在建工程-待摊支出-工资(应发数,针对在建工程人员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2、计提公司负担部分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金额,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生育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生育保险(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针对管理人员公司负担部分)提示:其他属于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的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与管理费用一样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是指导企业在出具财务报表时,对职工薪酬进行会计处理的准则。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报酬,包括薪金、津贴、补贴、奖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各种形式的支付。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披露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按照准则的要求,合理、公正地结算和披露相关信息。

一、职工薪酬的确认时间企业收到劳务后应尽快确认职工薪酬,并按照劳务提供的服务期间进行计算。

职工薪酬应当在确认时按照预计支付金额计入相关费用,如果存在与预计略有不同的实际支付金额,则应在实际支付时将相应差额予以调整。

二、职工薪酬的成本分类职工薪酬的成本应当按照服务期间和费用性质分别进行分类处理。

其中,服务期间主要包括:1.短期服务期间:一般为一年以内,如月薪、日薪等;2.中长期服务期间:服务期限较长,但不涉及任何资产建造,如年薪、第13或14个月薪金等;3.长期服务期间:与资产建造相关,如土地、工厂房屋等在建工程期间的管理人员薪金、奖金等。

其中,费用性质主要包括:1.薪酬类:例如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2.福利类:例如医疗保险、退休金、住房公积金等;3.其他类:例如年终奖、节日福利等。

三、提前支付的职工薪酬处理企业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对下一期应支付的职工薪酬进行支付时,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对应增加预付账款。

如果企业已经确认了对应的服务期间,但是实际支付时间更早,也应当按照实际支付时间将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对应减少预付账款金额。

四、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这类福利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两种方式:1.资产负债表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应该将职工福利的现值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用于反映企业的职工福利负债;2.成本费用法:如果企业无法判断福利是否是一个长期负债,也可以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相关费用性质计入当期费用中。

企业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探讨

企业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探讨

企业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探讨作者:黄德祥易慧芳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2期一、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及范围企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服务,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之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

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和提供给职工的配偶、子女及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

这里的职工,包括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监事会人员;与企业未订立劳动合同、未被企业任命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的人员等。

按照《企业职工薪酬准则》的规定,职工薪酬内容从时间范围上看,包括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产生的所有义务;从项目内容上看,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各种保险费,含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及各种商业性保险费等;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其他与职工提供服务的相关支出等。

企业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但该内容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加以规范。

二、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一)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企业职工薪酬应按货币性职工薪酬与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区分国家有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和国家无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分别予以确认。

(1)对国家有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应按国家规定的计提基础和比例按期计提,如应向社会保险机构缴付的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应向总工会缴付的工会经费;另外还有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2)对国家未规定计提基础和比例的职工薪酬,企业应根据历史资料,考虑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确认,并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职工薪酬的实际发生金额对预计金额进行调整。

(3)对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企业应以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的形式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用企业自产产品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产品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确认为职工薪酬;用外购商品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外购商品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确认为职工薪酬;用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确认为职工薪酬;用企业租赁资产(如租赁的房屋)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实际支付的租金数额确认为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账务处理

职工薪酬账务处理

职工薪酬账务处理为了核算应付给职工的薪酬,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总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

在总账户下分别设置“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一)货币性职工薪酬1.工资、福利费、保险费。

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生产部门人员)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研发支出(研发人员)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2. 发放职工薪酬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

(1)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医药费、代扣水电费、个(2)人所得税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其他应收款(内部)其他应付款(外部)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3)企业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二)非货币性福利1.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 (1)企业以自产的产品发作为非货币福利发给职工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人员)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研发支出(研发人员)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给职工。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同时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2. 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固定资产使用,按每期应提折旧: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人员)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研发支出(研发人员)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同时: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累计折旧3.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按每期应付租金: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人员)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研发支出(研发人员)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4. 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

有关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精)

有关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精)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一确认应付职工薪酬1、货币性职工薪酬(1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2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3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4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应向工会部门缴存的工会经费等,国家(或企业年金计划统一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

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1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

(2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并且同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和相关规定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和相关规定

职⼯薪酬的会计处理和相关规定职⼯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提供的服务⽽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出。

那么你知道企业发⽣应付职⼯薪酬时是怎么进⾏账务处理的吗?下⾯由店铺⼩编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是职⼯范围明确的新规定准则对职⼯的范围做了较宽泛的定义,不仅包括正式订⽴劳动合同的⼈员,如全职、兼职和临事⼯;还包括未正式订⽴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准则对职⼯范围的明确规定,有利于保护职⼯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明确企业与职⼯双⽅的权利与义务。

准则明确了职⼯薪酬的概念及范围包括:职⼯⼯资、奖⾦、津贴和补贴;职⼯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伤保险费和⽣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会经费和职职⼯教育育经费;⾮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提供的服务相关的⽀出;以现⾦结算的股份⽀付、职⼯⼦⼥赡养福利。

⼆是职⼯薪酬的会计处理⼀⽅⾯是与原准则相⽐会计科⽬与会计处理的变化。

准则取消了原会计科⽬“应付⼯资”、“应付福利费”,取⽽代之的是“应付职⼯薪酬”。

新增加了原会计准则未涉及到的辞退福利和以现⾦结算的股份⽀付。

对于货币性薪酬和⾮货币性职⼯薪酬,⼀般借⽅根据职⼯服务对象分别记⼈“管理费⽤”、“⽣产成本”等相关科⽬,贷⽅记⼈“应付职⼯薪酬”。

对于企业以⾃⼰⽣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的会计处理⽐较特殊,具体处理如下:公司决定以⾃产产品作为⾮货币福利发放时,借记“⽣产成本”、“管理费⽤”,贷记“应付职⼯薪酬”;实际发放该⾮货币性福利刚,借记“应付职⼯薪酬”,贷记“主营业务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货币性福利包括:以⾃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偿提供给职⼯使⽤、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偿使⽤等。

其中住房折旧和租房租⾦根据受益对象借记相关资产或费⽤,贷记“应付职⼯薪酬”。

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每个月一律以核定的工资额度计提工资,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贷方。

1、如果当月利润只能承担部分工资额度,超出部分计入其他应付款作为未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工资结余。

计提工资时:
借:成本、费用
其他应付款
贷:应付职工薪酬
实际使用结余时再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借:成本、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贷款
2、如果当月利润足以承担核定的工资额度。

但由于缺乏现金流,不能全额发放,也应按照核定的额度,全额计提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实际发放数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差额留在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作为已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结余。

计提工资时:
借:成本、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实际使用结余时直接冲减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借:应付职工薪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及范围
企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服务,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之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

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和提供给职工的配偶、子女及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

这里的职工,包括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监事会人员;与企业未订立劳动合同、未被企业任命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的人员等。

按照《企业职工薪酬准则》的规定,职工薪酬内容从时间范围上看,包括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产生的所有义务;从项目内容上看,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各种保险费,含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及各种商业性保险费等;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其他与职工提供服务的相关支出等。

企业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但该内容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一股份支付》加以规范。

二、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一)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
企业职工薪酬应按货币性职工薪酬与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区分国家有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和国家无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分别予以确认。

(1)对国家有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应按国家规定的计提基础和比例按期计提,如应向社会保险机构缴付的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应向总工会缴付的工会经费;另外还有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2)对国家未规定计提基础和比例的职工薪酬,企业应根据历史资料,考虑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确认,并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职工薪酬的实际发生金额对预计金额进行调整。

(3)对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企业应以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的形式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用企业自产产品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产品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确认为职工薪酬;用外购商品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外购商品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确认为职工薪酬;用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确认为职
工薪酬;用企业租赁资产
(如租赁的房屋)无偿提
供给职工使用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实际支付的租金数额确认为职工薪酬。

(二)企业职工薪酬的计量
企业职工薪酬的计量方法有一般计量方法和特殊计量方法两种。

(1)一般计量方法。

一般计量方法是指职工薪酬按应付金额或实付金额进行计量的方法,如职工工资、奖金、津补贴等按职工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劳动工时和工资标准计算的应付金额;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各种社会保险费,应按职工工资和一定比例计算的应付金额;非货币性福利,按提供商品或资产的成本加相关税费计量,或按实际支付的租金金额计量。

(2)特殊计量方法。

即对特殊的职工薪酬采用例外的计量方法,如辞退福利的计量。

对于职工无选择权的辞退福利,应根据辞退计划的辞退职工人数和每个职位的辞退补偿额计算确定;对于职工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辞退福利,应按预计接受裁减建议职工人数和每个职位辞退补偿金额计算确定;部分款项推迟到1年以后支付的辞退福利,应按辞退福利的现值计量。

三、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一)应设置的会计科目首先应设置总账科目。

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非货币性福利,外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

本科目借方记录实际已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贷方记录应支付给职工的薪酬,期末金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应付未付给职工各种薪酬的累计实际余额。

其次应设置明细科目。

应在应付职工薪酬”总账科目下设置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
(二)主要账务处理第一,企业按规定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1)支付职工工资、奖金、津补贴及福利费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一工资
—职工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其他应付款一一各种代扣款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
(2)支付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缴付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借:应付职工薪酬一一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3)支付职工非货币性福利
将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一一非货币性福利(产品公允价值+增值税税额)贷:主营业务收入一一商品销售收入(产品公允价值,即售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
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产品制造成本)
贷:库存商品
将外购材料或商品发放给职工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一一非货币性福利(材料公允价值+增值税额)贷:其他业务收入一一材料转让售收入(材料公允价值,即售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同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一一材料成本
贷:原材料
将租赁资产无偿供职工使用的,在支付租金时
借:应付职工薪金一一非货币性福利
贷:银行存款等
将自有固定资产无偿供给职工使用的,在期末计提折旧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一一非货币性福利
贷:累计折旧
(4)在行权日,以现金与职工结算股份支付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5)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支付职工补偿
借:应付职工薪酬一一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第二,企业职工薪酬分配的账务处理。

企业职工薪酬分配应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对象和用途进行:
(1)生产、管理和销售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应分别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期末分配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一一有关明细账户
(2)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在期末分配时
借: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一一有关明细账户
(3)以非货币性资产支付的职工薪酬,包括以自产产品、外购材料、固定资产、租赁资产等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按规定计算的价值。

期末分配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一一非货币性福利
(4)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期末分配时
借:管理费用一一辞退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一一辞退福利
(5)以现金与职工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分配
在等待期内的各资产负债表日,按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在行权日之后,按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或借应付职工薪酬一一股份支付”。

(6)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一一职工奖励的福利基金
贷:应付职工薪酬一一工资
――职工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