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无答案)-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学习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一、清朝加强君主专制1.表现:(1)政治上: 时设立了南书房;雍正设立了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思想文化上:①大兴 ;影响: 。

②实行 政策。

目的: 。

表现:一方面,大力提倡 ,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的活动。

另一方面,对 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列为 ,收缴并销毁。

2.结果:社会矛盾尖锐:①官吏、②军队、③财政、④贫富分化。

二、清朝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1.原因:①②根本原因: 。

2.含义: 。

3.表现:①②③4.影响:① 。

② 。

成功第二步:共同探究,让思考成为习惯闭关锁国的启示:开放导致繁荣,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

于极致的标志是( ) A .废除宰相制度 B .设立锦衣卫 C .设立廷杖制度 D .设立军机处 2.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C .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 .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3. 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4.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严格限制对外贸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5.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 ①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②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③不利于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 ④贻误了发展机遇,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
环节三:合作探究
史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ɡ,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朱元璋《皇明祖训》
史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皇宫)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选内阁中书中谨慎周密的人入内值班并担任抄写工作)。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发出政令都在这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
明朝
改革行政机构,设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清朝
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知识延伸2】: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社会安定。
(2)消极方面:不利于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只是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救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走向瓦解。
A.¢Ù¢Ú¢ÛB.②③④C.¢Ù¢Ú¢Ü D.¢Ù¢Û¢Ü
10.清政府闭关锁国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C)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11.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了隐患。根据所学知识,探现
评价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________。
严格限
制对外贸易
(1)顺治时期,颁布¡°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导学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2.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学习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学习过程:一.强化君主专制(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设立军机处(1)背景:清初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会议,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2)康熙时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

(3)雍正时设立(),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乾隆时撤销了()。

2.实行文化专制(1)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的发展进步。

(2)大力提倡(),组织人力进行大规模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3)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实行()政策。

(二)探究思考:1.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2.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二.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的趋势。

2.军队中()日益败坏。

3.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国力虚弱,()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

4.清中期以后()和()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二)合作交流: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和影响?三.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

②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③统治者惧怕()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含义:严格()对外贸易。

3.概况:①顺治时颁布(“”),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强迫沿海居民内迁,不许商船出海。

②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只开放()、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③1757年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明延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1 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七年级初一 历史 第三单元 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

七年级初一 历史 第三单元 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2.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重要史实和造成的恶劣影响。

3.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统治下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4.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设立军机处、制造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危害。

【自主学习】1、政治上:时加强君主专制,设立,议政王大臣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思想上:清朝实行,造成,摧残,禁锢,严重。

3、文化上: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政策。

提倡,开展活动。

4、清朝君主专制统治下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表现为:①,②,③,④。

5、外交上:①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政策,严格。

②表现:顺治时期,颁布“”,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1757年,只开放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③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对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

【问题思考】1.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yán]曝[pù]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shàn]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想一想,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主专制?2、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3、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政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它对中国有何影响?【检测训练】1.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决策权被皇帝控制。

该机构是()A. 锦衣卫B. 军机处C. 中书省D. 六部2.“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3.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3.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2. 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

教法:先学后导,激趣质疑。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熟悉学案。

二、导入新课,走进教材。

三、自主学习,收获新知。

1.清朝前期的中央权利机构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2.军机处处于怎样的地位、影响怎样?3.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的严重后果是是什么?4.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有哪两方面?5.清朝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具体表现有哪些(从官吏、军队、官僚机构、土地四方面思考)?6.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影响是什么?四、史料研读,合作探究。

1.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上文是什么意思?军机大臣有实权吗?(2)军机处是谁设立的?有什么意义?2.相关史事: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①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

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向,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入也受到牵连。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现象?3.你对清朝的对外政策有怎样的认识?五、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六、达标检测,能力提升。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南书房记注》,系为数极少的南书房档案,设立这个机构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帝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2.清朝某行政机构,清朝时规定,其他人员不得靠近此地,皇帝与军机大臣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

在此工作的大臣主要任务是( )A.裁决军国大事 B.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C.领导地方官吏 D.掌管六部3.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案(无答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2.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3.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学习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学习难点“闭关锁国”政策学法提示合作探究、归纳法。

一、导入示标:清朝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目的),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君主专制在清朝时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清朝统治者是怎样实行文化专制统治的?清朝走向衰败又有哪些表现?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1.清朝前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

2.年间,设置,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三朝,大兴“文字狱”。

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朽的趋势。

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政府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5.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6.1757年,下令只开放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强化君权巩固统治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上文是什么意思?军机大臣有实权吗?(2)军机处是谁设立的?有什么意义?步骤二:思想控制,万马齐喑材料二:“翰林院庶进士徐骏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

雍正知晓后认为他这些诗句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将他斩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君主专制制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以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理解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是清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

2.难点:君主专制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的象征——皇帝的龙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皇帝要有这样的装束?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如皇帝的权力、科举制度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历史事件,如“文字狱”,分析这个事件是如何体现君主专制制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清朝统治者为何要大兴文字狱?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探究三:什么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联系现实,谈谈闭关锁国政策对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只会让自己隔绝于外界的联系,失去与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历史已经证明,封闭必然导致落后,而落后必然导致挨打。

启示: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达标测试】
1.清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内阁
2.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
A、专制政策
B、大棒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文字狱
3. 清朝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是在()
A、康熙以后
B、雍正以后
C、嘉庆以后
D、光绪以后
4.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只许五口通商B.排斥一切洋务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5.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清朝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B.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C.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不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

材料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

材料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会馆中,并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它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4)你认为当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才能发展?
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