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五《可爱的动物》计划
幼儿中班主题教案详案《可爱的动物》

幼儿中班主题教案详案《可爱的动物》《可爱的动物》主题教案一、教案背景及目标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幼儿中班。
通过“可爱的动物”主题,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爱心。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案内容:1. 主题:可爱的动物2. 目标:a. 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
b. 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基本特征。
c. 培养幼儿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爱心。
d.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案详情:教学活动一:认识不同的动物(时间:1天)1. 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熟悉的动物名称,并提问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如:动物有几条腿?动物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动物住在哪里?等等。
2. 教师播放一些关于不同动物的视频,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动物。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一些蝴蝶、昆虫等小动物,鼓励幼儿触摸和感受动物的触感和颜色。
4. 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根据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认识,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画。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帮助幼儿加强对动物外貌的观察和表达。
教学活动二:认识动物的特点(时间:2天)1. 教师给幼儿展示不同种类动物的图片,通过图片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狗有四条腿,兔子有长耳朵,鸟会飞翔等等。
2.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如:模仿猫咪悠闲的步态,模仿鸟的飞翔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模仿的动物,并鼓励幼儿真实地表达不同动物的特点。
3. 幼儿进行拼图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拼图进行拼装,在拼装过程中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特点。
教学活动三:动物保护与爱心(时间:2天)1.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传达动物保护的重要性,让幼儿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并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行为。
2. 幼儿制作“守护动物”的小卡片,让幼儿用彩纸、颜料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并写上守护动物的座右铭。
3. 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如:模拟动物医院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兽医,照料动物的健康,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活动教案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活动教案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对动物的兴趣。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享,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题活动内容1. 认识动物: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绘画动物:学习描绘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绘画技能。
3. 制作动物手工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动物故事分享:通过故事,培养同情心,学会关爱动物。
5. 环保教育:学习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知识和方法。
三、主题教学活动安排第一周:认识动物1. 教学活动一:动物的外形特征2. 教学活动二:动物的生活习性第二周:绘画动物1. 教学活动三:画出心中的动物2. 教学活动四:动物的外形特征描绘第三周:制作动物手工作品1. 教学活动五:制作动物手工作品2. 教学活动六:展示和分享动物手工作品第四周:动物故事分享1. 教学活动七:听动物故事,培养同情心2. 教学活动八:分享自己的动物故事第五周:环保教育1. 教学活动九:保护动物,从身边做起2. 教学活动十:爱护环境,关爱动物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对动物的认识和关爱程度。
2. 评价学生在绘画、制作手工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生分享动物故事,了解其同情心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绘画、制作手工材料。
3. 动物故事书籍、视频等资源。
4. 环保教育相关资料。
六、主题活动教学活动详细计划第六周:认识动物(续)1. 教学活动十一:动物的栖息环境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其对动物生活的兴趣。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动物的栖息环境。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问答。
2. 教学活动十二:动物的家园教学目标:让幼儿知道动物需要一个安全、适宜的家。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动物对家园的需求。
教学方法:讲述、游戏、角色扮演。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及反思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主题:可爱的动物2.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学会关爱动物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物作品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2.基本环节(1)观察动物图片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讲解动物知识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动物的习性、生活环境和保护措施。
(3)手工制作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模型。
(4)绘画创作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物作品。
(5)展示和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3.结束环节(2)教师播放一首关于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手工制作和绘画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可爱的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创作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
2.教学亮点(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2)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手工制作和绘画创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在手工制作环节,对材料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手工制作技能的指导。
(2)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展示一张猴子的图片,问:“谁知道猴子最爱吃什么呀?”小明举手回答:“老师,猴子爱吃香蕉!”教师微笑确认:“对了,小明真聪明。
中班教案:可爱的动物(12篇)

中班教案:可爱的动物(12篇)中班教案:可爱的动物篇一活动设计背景幼儿园对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着十分浓厚的探索兴趣,尤其是对于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小动物,在幼儿服从中是有生命,有情感的是他们天真世界中的一部分。
该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孩子们去探究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和习惯,初步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其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1,学习常见动物(猫、狗、鸡-、鸭等)等名称,并了解它们的突出特征。
2,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常见动物的名称,形态及生活性。
难点: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1,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羊等毛绒玩具。
2,儿歌《可爱的。
小动物》录音磁带及挂图。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播放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教师:刚才的儿歌星都有那些小动物?!.快思。
礁网!(请幼儿自由表述)。
教师:今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到我们班来了,你们欢迎吗?(二)展开部分1,教师出示毛绒动物玩具,接受小动物的名字。
2,教师逐一出示毛绒玩具,引导幼儿观察表述小动物的特征。
例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狗,哪位小朋友能像老师一样给家介绍一下小狗呢?鼓励幼儿胆表述:3,游戏“看谁说得好”当教师出示小动物玩具时,幼儿能够准确地说出动物的名字叫声。
例如:教师出示小羊玩具时,幼儿能说出,小羊咩咩咩。
(最好让所有幼儿有机会参与游戏讲述)。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跟这么多的小动物做游戏,你们喜欢他们吗?你们会怎么样关心爱护动物朋友呢?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
附:儿歌可爱的小动物小小鸡。
尖嘴巴,捉到虫子,叽叽叽。
小鸭子,扁嘴巴,水里游,呷呷呷。
小花猫,睡觉,醒来喵喵喵。
小黄狗,尾巴摇,看见骨头汪汪汪。
小羊小羊咩咩咩,头上小角弯弯翘。
教学反思这节课小朋友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的练习课部分小朋友们把自己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都运用到了课堂中,课堂中的气氛很好,每一位小朋友们都很积极的发言了,这让课堂的气氛跟活跃起来,这让我很开心。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熟悉故事内容,学习用乐器演奏动物走及笑声的节奏。
2、通过探索,认识动物走路声音特征与乐器声音性质的关系,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3、能较专注地倾听老师的指令演奏乐器。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鼓、铃鼓、摇铃、串铃、小铃、单响筒、圆舞板,及相应的汉字卡片。
2、有相关汉字指示的节奏卡三张,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看,谁来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熊?(胖胖的,所以叫胖胖熊),胖胖熊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生么事呢?二、讲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愉悦情绪。
1老师提出问题:(1)故事讲了什么事情?(2)在故事里,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分别出示节奏卡)2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动物走路及笑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怎样的?你能模仿出来吗?三、认识三种节奏型1、根据节奏卡集体用象声词表现相关节奏。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动作来把这些节奏表现出来吗?四、学习为动物走路及笑声配乐器。
1、讨论:如果让你用乐器来表现这些不同的声音和节奏,你会选择哪些乐器,怎么配?为什么?(1)幼儿商量后回答。
(2)老师出示一些乐器,幼儿自由的选择并且根据相应的节奏型演奏。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演奏,一起评价。
2、老师总结并确定配器方法,并在黑板上以节奏谱的形式显示。
3、幼儿根据节奏谱重新座位,听故事做相应的演奏。
(1)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取代老师讲述故事,指挥演奏。
(2)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延伸活动:1、提出思考:(1)如何演奏才能区分同类动物的不同特点?比如,怎样把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哥哥在相同的声音上区分出来?(2)还可以把哪些乐器也配到故事中来2、在音乐角中提供乐器,引导幼儿继续表演和探索。
教学反思: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班主题“可爱的动物”,主要涉及第三章“动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重点介绍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几种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动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可爱的动物,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原因。
4. 例题讲解:以熊猫为例,讲解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模仿熊猫的动作,加深对熊猫特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动物》2. 内容:动物名称:熊猫、小鸟、小鱼、小狗外形特征:黑白相间、翅膀、鱼鳞、毛发生活习性:吃竹子、飞翔、游泳、看家与人类的关系:国宝、朋友、食物、宠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狗。
它有棕色的毛发,四条腿,长长的尾巴。
小狗喜欢吃骨头,会帮人们看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实物,让幼儿对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引导幼儿观察、表达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各种动物,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关爱。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分组讨论和模仿动物动作的环节。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
2. 能用朗诵、绘画等表现方式来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
3. 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兔子等。
2. 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欣赏关于小动物的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4.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图书、绘画材料等。
2. 环境: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动物家园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小动物回家》引导幼儿进入主题,激发他们对小动物的兴趣。
2. 认识小动物: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兔子等,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欣赏文学作品:朗诵诗歌《小猫捉迷藏》、讲述故事《小狗多多》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动物的有趣生活。
4.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喜欢的小动物,并分享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
5.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小动物手工作品,如小猫、小狗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6. 结束活动:通过歌曲《小动物之歌》总结本次教学内容,让幼儿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并提醒他们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中对小动物的兴趣和表现。
2. 关注幼儿在课堂讨论中对小动物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幼儿在课堂活动中对保护小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体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动物园或宠物店参观,亲身体验小动物的生活。
2.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拍摄家中宠物的生活照片,并在课堂上分享。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介绍小动物特点时,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通用

《可爱的动物》中班主题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可爱的动物》,我们选择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进行教学。
教材选自《幼儿启蒙阅读》第四章,主要内容有:认识各种动物及其特征,学习动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卡片、动物模型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动物的魅力,引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2. 动物认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简要介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动物分类:教师给孩子们发放卡片,让他们将卡片上的动物按照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培养孩子们的表达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手工制作:教师教孩子们制作动物模型,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环保教育: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可爱的动物动物名称动物特征动物习性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写上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答案:略2. 请孩子们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与爸爸妈妈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动物知识竞赛、动物故事分享等活动,让孩子们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拓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难点则是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上学期主题五:可爱的动物
(2016年11月21日——2016年12月9日)
徐侃钱晶晶
一、主题背景:
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千奇百怪、活泼可爱的动物,给了孩子们极高的兴趣。
在孩子们的心中,世界有趣又神秘。
每当与孩子们谈起小动物,他们异常的兴奋,总是你一言我一句地讲着自己所知道的动物。
而如何让幼儿真正地了解动物,走近动物世界则是我们教师所应考虑的问题。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我们开展了《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以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引领他们走进动物世界、结识各种动物、了解动物的有趣之处、探索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惯,知道动物与人类的依存关系,激发幼儿用一颗真挚的童心,去关注、体验动物的生活、聆听动物的声音,探索动物的秘密,从而融入动物世界,成为动物的好朋友。
二、主题总目标:
表一
三、主题活动:
表二
四、主题实施路径
1、路径一:活动安排
2、路径二:区域游戏:
3、路径三:环境创设
1.创设“我们的动物朋友”的墙饰,张贴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的“动物”调查表。
2.动物的图片资料张贴在外走廊,供幼儿欣赏。
3.将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布置在外走廊上。
4.让幼儿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示、动物图片和动物头饰等,布置环境。
4、路径四:家园联系
1.配合帮助幼儿携带制作五彩蛋的蛋壳。
2.帮助幼儿带小动物来幼儿园饲养,如:小鱼、乌龟等。
4.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做好家园合作。
5.在周末的时候带幼儿去参观一下动物园,了解动物,喜爱动物。
6.能督促、提醒幼儿早睡早起。
7.给幼儿勤剪指甲,勤换内衣内裤。
8.作为幼儿的榜样,不说脏话。
9.提醒幼儿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10.指导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养成独立的性格。
五、主题课程资源
1.发动家长参与,请家长带着孩子去动物园参观,一起观察家里或附近的动物。
2.协助孩子收集关于动物的图片、照片、碟片等。
向孩子介绍相关的知识,能区分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培养孩子对动物的正确态度,使孩子从小懂得爱护动物。
3.关于本主题的一些VCD、录象等资料。
4.在本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孩子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对动物的兴趣。
教师可调查、了解班内孩子对哪些动物感兴趣,他们养过哪些动物,对动物的了解程度等,然后选择内容,设计实施方案。
饲养一些乌龟、金鱼等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
5.注重增进孩子的情感体验,强调在充分感知的过程中使他们萌发对动物的喜爱和关爱之情,真切的感受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