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硅步 无以止千里——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2018年不积硅步 无以止千里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文档资料

不积硅步无以止千里——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
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深感头疼,我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
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
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
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
离开生活这个源泉,就如同没有原料的工厂生产不出产品一样。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就难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从学生的情况分析,他们之所以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
这样就形成大事没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去积累材料:一、观察事物,积累素材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
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观察目的的明确性学生的观察力还不是很强,对事物的观察很肤浅,不分主次。
所以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如为了写“打篮球”,我组织学生观察教职工篮球赛。
比赛前告诉学生:观察教师怎样传球、抢球、投篮……投中了,大家又是如何表现等。
2、观察对象的确定性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被观察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余的事物则成为背景。
一般规律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则观察的对象就越突出。
3、观察态度的积极性观察效果既受观察对象的直接约束,又受儿童观察态度的间接影响。
态度积极主动,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的效果就好;态度消极,观察被动,观察的效果就差。
4、观察材料的鲜明性学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具体的、鲜明的。
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大脑中对事物表象的建立,以及科学概念的形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的名言,准确地概括了艰苦的奋斗才能走向成功的道理。
积小流,积跬步,这是成功的基础,而每一步都恰到好处,不断前行,才能最终实现最终的目标。
就像是有一位步行者要从杭州去西安,他可不可以一次性走完?显然不可能,他必须实现一步一步来逐渐实现目标,他越是积极坚持,离西安越近。
当他终于到达西安,他会收获无比喜悦,因为他把杭州到西安这一段中间的每一个步伐都走完了,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他最终成功的一份积累。
正如这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之言甚至更加深刻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一步一步步步累积,最终实现了成功;而小流之汇,虽然每一波涛微不足道,但涓流累积,最后都会形成一片江海,贯通千里,这就是所谓无以成江海,“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的真谛。
只要我们懂得积累,不断前行,一定能够实现梦想,走向成功。
“无以成江海”的这句话,提醒着我们要把每一步走得更好,每一件事情做得更出色。
只要积极踏实的努力,总可以收获一份成功。
正如步行者,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这一步走好了,下一步才有可能走得更好,也就能够实现目标。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理解这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智慧,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推进,积累小小进步,最终达到梦想的力量。
只要坚持不懈,由小到大,从细节中发现能力的增长,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灵感的激发,最终实现最终的梦想,就像江海一样宏伟。
因此,任何时候,只要在大事小事上,都要把握这句话里的含义,把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把玩好,一步一步走完它,一蹴而就,无须费神,就能够享受到最终成功时带来的喜悦。
让我们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口号,勇往直前,走向成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
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深感头疼,我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
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
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
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
离开生活这个源泉,就如同没有原料的工厂生产不出产品一样。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就难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从学生的情况分析,他们之所以真的作文无话可说,一方面就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测。
这样就构成大事没、小事压下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展毛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出,需从如下方面回去累积材料:一、观察事物,积累素材观测就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观测得精细,就可以写下得具体内容。
观测能力的培育方法就是多种多样的。
1、观察目的的明确性学生的观察力还不是很强,对事物的观测很直白,不分后主次。
所以在观测前必须使学生明晰观测目的。
例如为了写下“打篮球”,我非政府学生观测教职工篮球赛。
比赛前说学生:观测教师怎样传球、接球、投篮……反败为胜了,大家又就是如何整体表现等。
2、观察对象的确定性观测事物的过程中,被观测的事物称作对象,其余的事物则沦为背景。
通常规律就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则观测的对象就越注重。
3、观察态度的积极性观测效果既受到观测对象的轻易约束,又受到儿童观测态度的间接影响。
态度积极主动,又存有浓郁的兴趣,观测的效果就不好;态度消极,观测被动,观测的效果就高。
4、观察材料的鲜明性学生观测的材料必须就是具体内容的、独特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探析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语文论坛Chinese forum2018年第15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探析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詹楚宇(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中心小学,广东 湛江 524054)【摘要】对写作而言,素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农村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存在缺乏丰富素材、没有话可写的问题。
为了将此问题有效解决,笔者借助细读文本、指导观察、课内外活动以及加强练笔四个途径,给予学生帮助,让其将作文素材的积累能力有效提高,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更为顺利地进行写作。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农村小学生因为受到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不知从何下笔,作文中满篇都是口水话,立意不够深刻,缺乏创新,这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内容。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从“本本”教学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书籍、走进大自然中,使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让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进而对作文素材得到积累。
一、细读文本,从课文阅读中积累素材当今社会已是信息化社会,学生可以阅读很多的书籍,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读好课本是尤为重要的,课本中的诸多优秀文章中就蕴藏着大量的作文资源。
例如在鲁迅的《少年闰土》中,对闰土外貌进行描绘的句子是十分值得学习的: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将闰土最具特点的形象牢牢抓住: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加深了人的印象。
然后笔者再因势利导,问学生:“你们可以模仿作者的描绘手法描写一下班里的同学吗?写完后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是谁。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将同学的特点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进行仿写和想象写话,还可以和课文相结合,要求学生改写课文、续写课文、写读后感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哲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哲理作文一:《跬步虽小,能至千里》咱老百姓都知道,干啥事儿都得一步一步来。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道理简单得就像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
比如说学骑自行车吧,一开始那是摇摇晃晃,东倒西歪。
可咱不能怕摔,一次一次地练,从只能蹬半圈,到能蹬一圈,再到能稳稳当当地骑上好几里路。
这每一次的尝试,每多蹬的那一点点距离,就是小小的跬步。
慢慢地,积累得多了,咱不就学会了,能自由自在地骑行了嘛!再讲讲减肥这事儿。
好多人都想着一下子瘦个几十斤,可这哪能行呢!得每天坚持少吃一点高热量的东西,多出去跑几步。
今天跑个五百米,明天跑个六百米,一点点增加。
别看这每天多跑的一点点好像没啥,时间长了,积累起来,那体重可不就慢慢降下来了嘛。
所以啊,别小瞧了这一点点的进步,只要坚持积累,再远的路咱也能走到!作文二:《积跬步,行千里》朋友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可太在理啦!我家隔壁有个大哥,一直想自己创业开个饭店。
一开始,他没钱也没经验。
但他不着急,先去饭店打工,从洗菜切菜学起,慢慢学会了配菜、炒菜。
后来又去学管理,怎么招呼客人,怎么安排人手。
就这么一步一步的,积累了好几年。
终于,他自己的饭店开起来了,生意还特别红火。
还有我表妹,她特别喜欢画画。
小时候画得也就那样,可她天天画,有空就画。
今天多学会一种线条的画法,明天多琢磨出一种色彩的搭配。
这么多年下来,她画得越来越好,还在比赛里拿了奖呢!这一个个例子都告诉我们,别嫌一开始的步子小,只要不停地走,总有一天能走出老远老远,到达咱想去的地方!作文三:《小步不停,千里可达》咱都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道理啊,在生活里到处都能看见。
就说我爷爷吧,他年轻的时候字写得可不好看。
但他每天都抽出半个小时来练字,哪怕就写那么几行。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他的字啊,写得那叫一个漂亮,过年的时候家里的春联都是爷爷写的。
还有我同学小李,英语成绩一开始差得很。
可他每天背几个单词,做几道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坚持有恒心的作文

不积跬步无以至,坚持有恒心的作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句话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到达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得一步一步地走。
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
一开始,我们可能会摔倒,会害怕,但是只要我们每天都练习一会儿,一次进步一点点,慢慢地就能骑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远。
还有我们背古诗,每天背一首或者几句,时间长了,就能积累好多好多的古诗。
又比如说跑步,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跑很远,而是每天多跑一点,坚持下去,就能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久。
所以呀,小朋友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一点一点地积累,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大大的梦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
比如说搭积木吧,我们不能一下子就搭出一座漂亮的大房子,得一块一块积木慢慢地往上搭。
每一块积木就像是一小步,搭得多了,房子就出现啦。
再想想画画,不可能一下子就画出一幅超级美的画。
我们要先学会画简单的线条,然后画图形,一点点地练习,才能画出好看的画。
学习也是这样哦,每天认真学会一个字,一道题,积累起来,我们就能学到好多好多的知识。
小朋友们,记住啦,一点点的小进步,积累起来就能变成大大的成功!《坚持有恒心》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做过一件很难很难,但一直坚持下来的事情呀?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特别喜欢跳绳。
一开始,他跳得可差啦,总是跳几个就断。
但是他没有放弃,每天都练习。
慢慢地,他能跳 50 个,100 个,现在他能一口气跳 200 多个呢!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还有我们班的小红,她想把字写得漂亮。
每天放学回家,她都会认真写一篇字帖。
经过好长好长时间的努力,她的字真的变得特别好看!所以,只要我们有恒心,坚持下去,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坚持有恒心》小朋友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有一只小乌龟,它想爬到山顶看风景。
兔子看到了,嘲笑它说:“你爬得这么慢,怎么可能爬到山顶!”小乌龟没有理会兔子,一步一步慢慢地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综合积累”,小学作文的核心素养

有感可发。这既提供了素材 , 又提升了写作的乐趣。
2 . 3 在实 际操 作中积累 如写采访作文 , 先让学生找好采访 的对象 , 预约好采访时 间 , 接着准备所要采访 的问题 , 然后带好笔和本子开始采访 。学生对 这样 的活动表现 出浓厚 的兴趣 , 通 过这样 的形 式 , 两者之 间真诚 的沟通和 了解 , 孩子们当然有话可说 , 有感可发 。除此 , 我们还可 以利用科学 、 美术 、 等学科让 学生把动手操作 的过程 、 特点记录下 来, 为写事写活动积累素材 。要知道 , 美术课上 的一 幅画、 科学课 上 的小制作 向来是 小学生的最爱 , 而这种 动手实践恰恰是作文 的 最好资料 。 3 积 累 写 作 方 法 3 . 1 积 累句子 的方法 我们可 以进行仿写拟 人句 、 排 比句 、 比喻句 的语 言感 染力训 练; 借鉴课 文 的表 达方式进行 人物 的动作 、 语言、 外貌、 神态 的描 写训 练 。如 : 在教 学《 燕 子》 一课时 , 让学 生体会积 累作 者在描 写 燕子 飞行 特点 , 妙用 “ 唧 的一声 ” 、 “ 沾” 字把燕 子飞行时的轻巧 、 活
1积累语言23在实际操作中积累11结合课堂在口语中积累语言如写采访作文先让学生找好采访的对象预约好采访时间从孩子们一年级入学笔者就开始着手进行口语的训练与积接着准备所要采访的问题然后带好笔和本子开始采访
堕
NO . 3
!
Ma r c h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作文教 学要从 积 累入 手。 关键词 : 小 学作文 核心素养 综合 积 累 中图分类 号 : G6 2 3 . 2 4 文献标识码 : C 、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0 6 . 1 3 7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文「篇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在学习生活中如果不积累那就不能考到好成绩,老话常说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在一步步的积累中更重要的是坚持,坚持一步步的累积才能成功。
日本的麦当劳藤田是如此,“波浪理论”的创始人威廉。
江恩也是如此。
在上个世纪初的几十年间里,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藤田和威廉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藤田坚持将自己的工资和奖金的三分之一存入银行,尽管这样做会让自己的手头拮据,但他仍存不误,一时宁愿借钱生活也不动银行的存款。
相对于藤田的生活,威廉的生活更加糟糕,他整天躲在在地下室研究数万根的K线,研究美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在这些东西中寻找规律。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六年,藤田拥有了5万美元的存款,最后成为了日本麦当劳的掌门人,威廉研究出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
而在他们的小故事中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和坚持了,一步步的积累中是艰辛的坚持,坚持才能胜利,才能成功。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背书了,一句句的诗词和政治道理让我背的头疼,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我的成绩低,背是积累也是坚持。
所以坚持一步步的积累才能成功才能考得好成绩。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文「篇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愿望,或大或小,小到一次游戏一场电影,大到拯救世界,而你又打算怎么实现自己的愿望呢?《五毛钱的愿望》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儿启示。
在巫师树村召开的教友联谊会上来了一个名叫泰德思・布林的奇怪的小矮人。
他声称只要花五毛钱从他那儿买一张带红点的卡片,就可以使你的一个愿望实现。
波莉是个说话没分寸的坏脾气女孩,为此她得罪了不少人,她的愿望是希望大家都喜欢她,希望它们班上最漂亮的女孩阿加莎请她到家里喝下午茶,阿加莎的确也请她到家里喝了下午茶,可她发现阿加莎只是想戏弄,羞辱她。
阿加莎认为自己是优雅高贵的女孩,只有她会享受下午茶和刺绣的乐趣,而粗俗的波莉不配和她做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积硅步无以止千里——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
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深感头疼,我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
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
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
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
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
离开生活这个源泉,就如同没有原料的工厂生产不出产品一样。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就难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从学生的情况分析,他们之所以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
这样就形成大事没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去积累材料:
一、观察事物,积累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
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观察目的的明确性
学生的观察力还不是很强,对事物的观察很肤浅,不分主次。
所以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如为了写“打篮球”,我组织学生观察教职工篮球赛。
比赛前告诉学生:观察教师怎样传球、抢球、投篮……投中了,大家又是如何表现等。
2、观察对象的确定性
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被观察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余的事物则成为背景。
一般规律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则观察的对象就越突出。
3、观察态度的积极性
观察效果既受观察对象的直接约束,又受儿童观察态度的间接影响。
态度积极主动,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的效果就好;态度消极,观察被动,观察的效果就差。
4、观察材料的鲜明性
学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具体的、鲜明的。
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大脑中对事物表象的建立,以及科学概念的形成。
所以给学生看、听、摸的实物或符号,都要求它们必须正确、科学、可靠。
观察时必须有具体要求:
(1)真实,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真实记录,不能主观臆测或凭空想象。
(2)细致,对事物的观察要仔细,除了用眼看,还需要辅以用耳听、鼻嗅、手摸,甚至用舌尝等。
(3)观察点,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点。
围绕重点观察,观察面不要太大太杂,要加强感知的完整性。
5、观察方法的细致性
(1)按照一定观察顺序对事物进行观察。
观察顺序应根据具体的观察对象来定,如观察景物要注意空间顺序:
a定点观察:按由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左到右等方位顺序观察事物。
B移位观察:即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行移位换景的观察。
(2)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
如果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情况进行比较,便会发现它们的异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
(3)运用多种感知,提高观察质量。
我国许多学者提出观察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知。
如:写秋天的橘子,学生除了用眼睛看:一只只橘子挂满了枝头,就象一盏盏橘黄色的小灯笼,还可用手剥开一只,观察月牙状的橘瓣,闻闻那诱人的香味,尝尝那甜中带酸的美味。
这样对橘子的观察就更细致,了解也更全面,写起来也就有内容了。
(4)观察后及时小结: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后,人人都有不同的收获,都想把自己的体验一吐为快。
这时可引导学生尽情表述。
既加深了对事物的印象,又能互相补充。
成功的口述为笔描打下扎实的基础,写出来的作文就更加具体生动。
6、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兴趣而愿意观察。
学生主动地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有利于实现三个转变。
(1)变无心为有心,这是开拓作文源泉的基本前提。
能够对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对有意义的或较复杂的事物要定点定向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变无序为有序,这是摄取源泉的基本保证。
观察事物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能开放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
(3)变“用眼”为“用心”,这是学生认识提高的重要标志。
观察事物必须从“眼”开始,逐步达到“用心”。
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能进行独立思考,亲自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牢固”。
可见,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内容具体生动、真情实感的前提。
二、广泛阅读、丰富积累
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积累词语、佳句,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的办法。
1、广泛阅读,大量积累——厚积薄发
有些人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作文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这都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来源于浓厚的文化底蕴。
由此可见,阅读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学中,我们要把它视为一个关键的环节来抓,力求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
(1)推荐好的读物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我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
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
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
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制定了阅读加分制,定期评选“读书之星”。
学生阅读一篇课外读物可加分0.5分,一月评比一次,分数高者,便为“读书之星”。
这样一来,为了争当“读书之星”,全班掀起了读书热潮。
(2)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
摘抄最终是达到积累的目的。
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可采取教师点名背、学生交换背等方式。
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第二种形式是写读书心得,指导学生从
多角度去写,可以从写作技巧方面谈感受,也可以从思想方面谈体会……学生的读书笔记天天批阅,并定期开展“讲、展、赛”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给学生充电,学生才会得心应手地薄发。
三、开展活动,拓展生活
首先是多看,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等。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
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四、启发思维,大胆想象
作文,离不开想象。
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
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
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
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发入手。
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
例如写《钓鱼》为题的文章,教师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
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钩后出现
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之有物。
五、坚持写日记,积累素材
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一一得到反映。
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
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
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积累了素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
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
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
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式就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