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地一、二、四辩稿子

合集下载

一辩稿:民族危机感更重要

一辩稿:民族危机感更重要

一辩稿: 民族危机感更重要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请让我为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习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说: 中国梦, 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 灿烂的现实为素材的民族期许, 而民族危机感则是建立在深入剖析民族走过的弯路, 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的基础上的忧虑意识。

两者都是出于对国家的爱而产生的民族情感。

我们不能偏废其一, 但立足于当下, 用比较的眼光去看待, 民族危机感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面,我将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 民族危机感能加强国人的忧患意识, 使国人客观而正确的认识目前中国繁荣阴影下的隐患和问题, 做到见微知著, 防微杜渐。

就目前中国的经济趋势来看, 国民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 但是人均GDP 却排名第90位, 在如今经济繁荣未平等分享, 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化的现实下, 人民的利益如若没有得到保障, 这将使我们离中国梦的宗旨越来越远。

因而, 我们必须要对目前社会的各类问题保持一种忧虑的态度, 看到并重视其暴露出的危险与威胁, 及时的纠正并解决其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次, 民族危机感对历史的批判能使我们避免重犯错误, 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

中华民族确实拥有辉煌的历史, 取得过骄人的成绩, 但我们的民族也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走过许多弯路, 甚至犯过许多错误。

而民族危机感正能使我们审视过去的错误, 寻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

毛主席进京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正是这样一种危机意识, 使得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更加的顺畅, 更加的快速。

实现中国梦, 任重而道远, 这就要求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冷静、清醒的面对问题, 使中国梦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方向上去。

最后, 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国家建立一个能长远发展的社会。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国情教育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辩稿定义:(这个不说,只是⼤家确认下)⾃豪感:对民族既有成就的赞美,对民族未来的信⼼危机感:对民族现有危机的发现,希望解决危机的态度谢谢主席。

⾸先纠正对⽅辩友⽴论中的⼏点误区(看定义有⽆不同,或者论点中是否有太多反常识的东西)。

开宗明义,国情教育是以教化为⽬的,了解国情为⼿段,激励国民更好的建设祖国的教育。

更注重培养⾃豪感和危机感有不同的表现,前者更多的宣传我们国家已有的成果,引发我们的肯定;⽽后者更多的分析已有或潜在的问题,引导我们去解决。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必定要⽴⾜现状,放眼未来。

今天的中国,是⼀头正在苏醒的雄狮,然⽽,深化改⾰寻求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盾复杂,⽂化传承挑战严峻,公民对于⼤多数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处于不了解或认识有偏差的状态。

因⽽,正确理解国情,增强民族认同感,进⽽众志成城为中国稳步向前奋⽃,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下⾯,我⽅将从三个⽅⾯来论述为何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1. 从正确全⾯认识国情来看,危机感教育缺失更为严重。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国历史的悠久、⽂化的璀璨、科技的进步,都被⼀次⼜⼀次的提及。

⽽对于我们当前的不⾜却难以得到官⽅确凿的资料。

国民对现状的不满,与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产⽣了严重的⽭盾,⼀些⽹络上为搏⼈眼球的虚假⾔论或者外媒居⼼叵测的挑拨就极易被⼈们认为是事实。

⾯对“南海已完全被菲律宾占领”的谣⾔,我们固然要宣传⾃古以来就是中国领⼟的观点,但更加清晰的引导国民认识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现状与困境,培养民众的危机意识,才能让我们抵御谣⾔,有真正清醒的认识。

(类似例⼦,⽹络上55%的谣⾔是关于贪腐的)2.从国情教育过程来看,危机感教育更需要深度和时间,需要更加注重。

如前所述,⾃豪感⽣发于已有成果,危机感体现于隐忧与未知。

长城的雄壮我们⽿闻⽬睹可以领会,但是⼋达岭之外断壁残垣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关注。

⽽这种关切之⼼与忧思之情需要长时间培养,需要启发出我们深刻的思考。

国情教育更应该培养名族自豪感还是名族危机感

国情教育更应该培养名族自豪感还是名族危机感

谢谢主席,各位观众、评委大家晚上好。

开宗明义,国情教育是使人们正确了解国家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教育。

民族自豪感是指个人为其所属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

可以激发起整个民族的爱国情怀,激励和鼓舞民族向上发展的作用。

民族危机感是指个人在时态上感到整个民族处于危机之中。

可以起到激发整个民族的危机意识和长远发展意识,勉励和鞭策使整个民族谨慎地向上发展。

二者都建立在国民对于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之上。

当下的现状是中国国民,由于教育和媒体宣传的问题,没有真正正确,深刻的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没有达到国情教育的目的。

所以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当下何者更能让国民正确,深刻地了解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就更应该注重何者。

我方理由如下:第一、当下国民危机意识淡薄,正面的主旋律教育和媒体宣传培养并没有使国民充分的了解我国国情,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辉煌背后,中国内部的道德沦丧,人口老龄化,严峻的均是局面等等情况已经愈演愈烈,然而据香港中文大学调查,只有30%的国人感到中国实际处于危机之中,国民只看到了辉煌的光环,却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国家背后的隐患,并没有正确了解国情。

所以更应该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才有助于国民正确了解中国国情,从而是国家社会良性发展。

第二、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中国快速从一个弱国发展为世界强国,然而国家的过快发展,导致中国浮躁风盛行,由于社会竞争,房价生活成本高的种种社会压力,中国在这样的竞争社会中,国人越来越以成功为目的,过分注重自身,缺乏对于整个民族的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当下更应该通过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让国民警醒,以冷静的态度对待当下国家的快速发展,才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地持续发展。

第三、民族自豪感通过生活中的变化,国民高素质的展现,和过去辉煌历史的演绎等培养,更为直观,容易接受。

而民族危机感往往脱离人生活的经验社会,所以民族危机感的培养相较民族自豪感更为深刻,然而当为何只有汶川地震爆发时,中国人才体现出的空间团结,只是感到欣慰,却没有深思。

【7A文】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

【7A文】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
请问对方辩友您认为成就更容易配培养民族自信还是问题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呢?
显然是成就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心,当今中国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些国内外的民族危机,可是,光有危机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危机,而要解决这些危机我们就必须要对民族的未来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正式建立在我们民族在自豪感的基础上的。
我再请问对方辩友,当今中国面临房价高涨,道德和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民族自豪感的所带来的民族自信心,您认为我们可能战胜这些问题么?
显然是不能的,我们看到生活中正是由于许多人失去了民族自豪感与民自信心,当国家面临一些问题时,他们只知道发泄,不满却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变成了所谓的愤青,您认为这样的是我们丧失民族自信心的国情教育是合适的么?
谢谢主席,从刚才的一轮盘问中,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情教育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更注重于告诉我们的青少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而培养民族危机感则更侧重于告诉青少年我们的国家被侵略奴役的历史,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徐特立先生说过:“教育的核心应当是培养自信心。”而国情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正是培养我们对于国家的自信心。那么显然国家成就,也就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对国家的自信心。如果在国情教育中注重于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很容易让人们失去战胜这些危机的信心与勇气,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方一辩稿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辩论手册》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豪感危机感

《辩论手册》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豪感危机感

山东省第二届(济南)辩论赛郓城一中辩论队辩论手册正方: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豪感反方: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危机感2019年8月正方:当代青年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豪感正方一辩稿:(一)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先明义,所谓民族自豪感指一个民族由于本民族的存在,以及个人作为该民族的成员而表现出的一种荣誉感。

这种荣誉感的产生,是基于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军事方面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的伟大成就,基于该民族对人类文明已经作出或将要作出的贡献。

而民族危机感,是指一种当本民族受到外界威胁或发现本民族劣势时而产生的时刻警醒的感受。

我方认为:当代社会中国人更应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一、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个民族是极其重要的,而当今社会正缺乏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助于培养民族自信心。

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对民族的信心,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吃得营养了、穿得洋气了、住得也相对宽敞了,却似乎很难找着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和感觉。

相反,我们总是潜意识的放大民族的问题,舆论媒体过多的批判性导向,让国民对民族感到失望,对民族的未来失去信心,超敏感与低自信并存,这样怎么能够去建设美好明天呢?同时,由于民族自豪感的缺失,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的归属感,认同感也日益渐微。

我们不在以中国文化为荣,而是在各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动摇了立场。

民族的精神需要传递,民族的历史不能忘记,民族的文化不能随意,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基础,就像陈寅恪先生所指出的,一个民族的确立不在血统、人种,而是文化的认同。

丢弃了传统,也就丢弃了我们的民族性,我们那什么来确认自己?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和匮乏来看,当今社会中国人更需要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二、“我以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而自豪,我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不是说对所有的传统都要毫无选择地保留、保护,消亡实际是文化的一种常态,但是,民族的精神需要传递,民族的历史不能忘记,民族的文化不能随意,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基础,就像陈寅恪先生所指出的,一个民族的确立不在血统、人种,而是文化的认同。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一辩稿谢谢评委,各位观众、评委大家上午好。

我方认为在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首先,我为大家明确一下几个定义:国情教育是教人正确的认识本民族国家,并树立正确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观念,达到爱国、报国的目的。

民族自豪感是国民客观认识当今国家国情,对民族成就真正认可并对其传达的精神给予继承,是主观判断得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

民族危机感是本民族在同外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劣势,或者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而产生的紧迫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今天只有合理的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才能让国家和民众良性发展,所以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当下何者更缺乏并且何者更能达到国情教育目的,促进国家发展,就更应该侧重培养。

我方将立足国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1.民族自豪感是解决国家危机和问题之道。

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都是在知国层面上产生的,心存民族自豪感的人即使在危机面前也会毅然决然的与国家共存亡,而那些存在危机感的芸芸众生,面对国家危机,破釜沉舟不仅需要的对危机的清醒认识,更需要一腔热血。

只有代代不忘民族自豪感,才不会临阵退缩。

2.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个民族是极其重要的,而当今国人正缺乏民族自豪感。

反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人人都为之感到自豪,而有多少人能真正列举出五千年中的民族辉煌,并继承其精神;再者纵观我国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人人都知道地大物博,可是又有多少人具体了解我国国土资源概况、动植物资源概况;最后聚焦中国政治体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国家决定背后的真正意图。

3.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不仅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还能在平时一如既往的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民族,并为之奉献自己。

李四光先生说过“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正是李四光先生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国家,奉献给中国的地质事业。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修订稿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修订稿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正方一辩稿一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

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

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

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

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

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

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

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

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二辩盘问稿1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二辩盘问稿1

对方辩友您好:国情教育的主体是谁?我们知道,青少年是国情教育的主要接受着,(成年人极少收到系统正规的国情教育,而青少年,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才是国情教育的主要接受着)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更愿意在国情教育中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还是消极的引导呢?很显然,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知道,积极乐观的态度更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而消极忧虑的态度更容易使人们对危机感同身受。

(那么我再请问对方辩友,您所谓的民族危机感应当如何在国情教育中培养呢?)举个例子,汶川地震后,您认为自国情教育中应当更多的告诉青少年地震中死了多少人,遭受了多少损失,还是应该告诉他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好呢?青少年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思想的引导,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应当更侧重于事物更积极的一面汶川地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人物感人事迹,您为何非要把一些鲜血淋漓的东西摆在青少年面前呢?。

反过来说把,如果您不断的告诉青少年祖国这也,这有问题那有问题,您说青少年还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么?而没有了这种归属感,当国家面对危机的时候还会有人挺身而出么?显然不会。

国情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更注重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点燃满腔的激情、从而激发出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奉献生命, 为国家实力的增强添砖加瓦;在自然国情方面,祖国有泰山、庐山、峨眉山、珠穆朗玛峰等名山奇峰,有长江、黄河等大河;有云南石林、川西黄龙的“石灰华”、九寨沟等名胜景观;有桂林山水、三峡壮丽景色。

在人文国情方面,我国近年经济总量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远高于同期全球2.9%和新兴经济体5.5%的增速。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还有许多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一辩稿一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

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

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

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

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

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

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

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

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

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谢谢主席,在座各位,晚上好!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此时就需要国情教育来调整国民心态,使得人民更能知国、爱国,最终报效祖国。

基于现状考虑,我方认为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所谓国情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和按照国家发展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情况的教育。

而民族危机感则是指基于国情现状,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危机感受。

当下的社会,媒体行业极其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我们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及时的新闻和广泛的消息。

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国家和地方的喜忧。

也许各方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方向不同、内容不同,但是甄别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

如此一来,我们对于危机的感受更加直接全面,进而产生的民族危机感,正可以达到知国的目的。

而反观民族自豪感,这种基于民族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自豪感受似乎很容易培养,但是,我们从当下国民的表现中却正可以察觉到个人内心真实的自豪感尚有不足。

首先,国家成就对民族自豪感无法起到推动作用。

例举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神九升天。

这本是一件足以令全国人民再次为国家自豪的事件,但事实情况是,各方的宣传已经到位,民众的关注程度却没有提高,甚至更多的人表现十分淡定,与自己毫无关系。

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显然难以提升民族自豪感。

其次,面对国际事件时民族自尊心没有得到体现。

当我们面临菲律宾对我国南海群岛造成威胁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真正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只是简单的表达情绪,大家表现的或是激愤地大骂菲律宾的挑衅,抑或消沉地抱怨政府软弱的态度,此时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又体现在哪里呢?从以上的种种现实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表面上所存在的自豪感,实际中却是脆弱渺小。

当这种现象日益明显的时候,我们就更应该采取冷静的态度面对,以民族自豪感来支持我们的心灵,凝聚每个人的爱国情怀和改变现状的力量。

我们为何不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又为何不能为国家科技的振兴感到骄傲?抛开冷漠和自卑,保持爱国的热情,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使命与责任!正方二辩一首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所谓国情教育中注重的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就是告诉大众我们国家更多成就),您所谓的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就是告诉大众我们国家面临的众多危机,是这样么?很好,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自信”,国情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否也承担着培养民族自信这一重要使命呢?(对方辩友,我只是想告诉您民族国情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民族自信心)请问对方辩友您认为成就更容易配培养民族自信还是问题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呢?显然是成就更容易培养民族自信心,当今中国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些国内外的民族危机,可是,光有危机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危机,而要解决这些危机我们就必须要对民族的未来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正式建立在我们民族在自豪感的基础上的。

我再请问对方辩友,当今中国面临房价高涨,道德和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民族自豪感的所带来的民族自信心,您认为我们可能战胜这些问题么?显然是不能的,我们看到生活中正是由于许多人失去了民族自豪感与民自信心,当国家面临一些问题时,他们只知道发泄,不满却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变成了所谓的愤青,您认为这样的是我们丧失民族自信心的国情教育是合适的么?谢谢主席,从刚才的一轮盘问中,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情教育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更注重于告诉我们的青少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

而培养民族危机感则更侧重于告诉青少年我们的国家被侵略奴役的历史,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危机。

徐特立先生说过:“教育的核心应当是培养自信心。

”而国情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正是培养我们对于国家的自信心。

那么显然国家成就,也就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对国家的自信心。

如果在国情教育中注重于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很容易让人们失去战胜这些危机的信心与勇气,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青少年而言,当我们在国情教育自豪感的培养中看到祖国发展的重大成就时,会油然而生对祖国未来命运强烈自信与期盼,会以更饱满的精神和斗志去为祖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自信能使人平添三分力量”这样的青年不是更有希望么?当旧中国面临帝国主义日本的入侵时,广大青少年正是怀抱着对祖国未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自信才奔赴战场最终取得了胜利,反之,许多人虽然认识到了危机感却对中国的未来失去了信心,这才有了汪精卫的所谓曲线救国。

危机固然可以激起责任意识,但危机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却可能使许多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因压力而失去对国家民族的自信,从而变成只知抱怨国家却不能真正为祖国建设认真反思一群所谓的愤青,您真的认为这样教育方式是好的吗?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也能铸造无数辉煌一路走到今天不仅仅是靠着危机意识更多的是依赖于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在国情教育中我们注重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不是更符合教育的目的么?二我们知是的态度更容易使人们对危机感同身受。

育中应当更多的告诉青成积。

归显然不会。

国情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更注重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点燃满腔的激情、从而激发出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奉献生命, 为国家实力的增强添砖加瓦;在自然国水、三峡壮丽景色。

在人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高于同期全球2.9%和新兴经济体5.5%20%还有许多科技文正方四辩国情教育民族自豪感为主民族危机感为辅就好比一个男生打球很帅,因此我深深的喜欢,然后就开始关注他,了解他的各种信息,即使我的力量很微小,我也会尽可能做一些事情来关心他,保护他。

但如果让我侧重了解这个男生的毛病缺点,我想不会有女孩因为缺点和毛病而喜欢这个男孩,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和保护呢。

同理,民族自豪感的生成,可能仅仅就是国家的一个成就,因为为之自豪,为作为中国人而自豪,所以我们会更尽心去了解,关心,这个我引以为豪的国家,然后为之付出自己的力量,让国家更加强大。

而民族危机感不是我们爱国的原因,因为并非祖国处于水深火热,民族空前危机,我们才更加热爱祖国。

我们热爱祖国,是因为我们有种为祖国灿烂文化、美好未来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由此可知民族自豪感,更能激发爱国情怀,让人们主动了解国家,报效国家,从而达到国情教育爱国知国报国的目的。

诚然,一个民族缺乏民族危机感,就缺少一种手持长矛时刻警惕的精神,而纵观屈辱的近代历史,我们知道必须要用危机之棒打醒中华民族这个沉睡的雄狮,但从当今国情教育的目的出发,以民族自豪感为主民族危机感为辅的培养才是国情教育的主流。

在中国发展飞速,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今天,我仍然记得03年,当我在小学带着红领巾,听到老师大人新闻里讲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时候,仿佛也被周围的气氛感染,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继而中国的一系列瞩目成就,都深深让我身为中国人而自豪,而正是这种民族自豪,无论是汶川玉树等天灾面前,还是面对国家的外忧内患,我们中国人都血脉相承,团结一心,因为为之自豪,所以为之努力,哪怕前途遍地荆棘,也为心中之爱奋勇前行反方一辩(一)谢主席,各位观众、评委大家晚上好。

开宗明义,国情教育是使人们正确了解国家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教育。

民族自豪感是指个人为其所属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

可以激发起整个民族的爱国情怀,激励和鼓舞民族向上发展的作用。

民族危机感是指个人在时态上感到整个民族处于危机之中。

可以起到激发整个民族的危机意识和长远发展意识,勉励和鞭策使整个民族谨慎地向上发展。

二者都建立在国民对于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之上。

当下的现状是中国国民,由于教育和媒体宣传的问题,没有真正正确,深刻的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没有达到国情教育的目的。

所以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当下何者更能让国民正确,深刻地了解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就更应该注重何者。

我方理由如下:第一、当下国民危机意识淡薄,正面的主旋律教育和媒体宣传培养并没有使国民充分的了解我国国情,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辉煌背后,中国内部的道德沦丧,人口老龄化,严峻的均是局面等等情况已经愈演愈烈,然而据香港中文大学调查,只有 30%的国人感到中国实际处于危机之中,国民只看到了辉煌的光环,却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国家背后的隐患,并没有正确了解国情。

所以更应该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才有助于国民正确了解中国国情,从而是国家社会良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