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管圈在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
医院品管圈成果汇报QCC降低住院病人血糖的监测缺失率护理课件

效果确认的过程和方法,为其他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
参考和借鉴。
04 品管圈成果汇报
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值
通过品管圈活动,将住院 病人血糖监测缺失率降低 至20%。
实际达成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住 院病人血糖监测缺失率降 低至15%,成功达成目标 。
达成率计算
达成率 =(实际值-目标值
)/ 目标值 × 100% =(
15%-20%)/20%
×
100% = 25%。
无形成果汇报
团队协作
品质意识
通过品管圈活动,团队成员之间的沟 通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工 作氛围。
通过品管圈活动,团队成员对品质管 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形成追求卓越品 质的意识。
解决问题能力
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 问题、制定对策和执行能力得到锻炼 和提高。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次品管圈活动针对住院病人血糖监 测缺失率高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 ,有效降低了血糖监测的缺失率,提 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护理 团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提升了护士对病人血糖监测的重视 程度。
在活动中,我们运用了多种品管工具 和方法,如鱼骨图、柏拉图等,对问 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取了针对性 的改进措施。
03 品管圈实施效果
标准化流程
制定并完善了住院病人血糖监测的标准化流程,确保了血糖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
通过标准化流程的实施,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中的遗漏和失误 。
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和实施,为其他医疗护理工作的标准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有效把握
通过品管圈的实施,有效把握 了住院病人血糖监测缺失的主 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浅谈品管圈在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

浅谈品管圈在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共10人参与,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定“降低糖尿病换招惹低血糖的发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针对品管圈活动前找出影响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并进行实施。
结果:通过进行品管圈活动,活动前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1.9%,活动后低血糖发生率为6.8%,低于活动前5.1%。
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使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科室人员在运用品管圈的能力及合作精神上有所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也得到增强。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应用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1]医疗领域品管圈在2008年后逐步在我国的上海、浙江、海南等地逐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就我们科室于2014年6月~2015年4月开展的以“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成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活动主要以科室护士长为小组,科室成员8人为圈员,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品管圈主题为“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活动开始时间为2014年6月~2015年4月.1.2现况把握通过查检表收集到2014年9月18日~2014年10月1日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为57名,年龄在14岁~ 90岁,平均年龄为65.5岁,低血糖发生数为6.8,发生率为11.9%。
1.3原因分析活动小组人员主要从人,机,物,制4方面分别分析了科室低血糖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鱼骨图表示。
1.3.1机器因素胰岛素笔的使用不规范,导致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多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利用品管圈管理手法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中血糖管理的应用体会

利用品管圈管理手法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中血糖管理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围术期患者应用品管圈管理守法在血糖管理中的体会。
方法:收集糖尿病病例的时间为2022.11-2023.1,共42例,通过双盲法分组,甲组21例,围手术期实施品管圈管理,乙组21例,围手术期实施常规管理,评比两组血糖水平、管理达标率。
结果:甲组高于乙组的为管理达标率,低于乙组的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两组的统计学差异表达为P<0.05。
结论:通过品管圈管理手法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血糖管理效果,适宜积极推广普及。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管理;围手术期;品管圈糖尿病(DM)是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以慢性高血糖为典型的临床特点,其病情发生、发展同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改变等具有直接性关系[1]。
对手术合并他尿病患者而言,围术期如果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则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事件、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病情康复。
正因为如此,对糖尿病围术期加强血糖监测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42例糖尿病患者确定为研究样本,详见以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11-2023.1期间抽取糖尿病病例,病例样本数量42例,分组时以双盲法为依据,21例设定为甲组,男患者/女患者=13/8;27-86岁为患者年龄跨度,中位年龄(52.6±4.5)岁;5个月-18年为病程跨度,中位病程(10.6±2.5)年。
21例设定为乙组,男患者/女患者=12/9;28-85岁为患者年龄跨度,中位年龄(52.7±4.6)岁;6个月-17年为病程跨度,中位病程(10.4±2.6)年。
临床资料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围手术期实施品管圈管理为甲组患者:(1)组建QCC小组:将护糖圈确定为圈名,辅导员任命的为科室主任,圈长则由护士长担任,圈员包括主治医生、主管护士各3名;(2)确定主题:对QCC活动计划进行讨论,同时对既往临床糖尿病病例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回顾,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后探寻相应的策略,将目标制定出来,通过PDCA循环、鱼骨图对护理对策进行改进,再对资料进行总结,最后对具有标准化特点的糖尿病手术流程进行制定;(3)QCC改进流程:①术前需要评估血糖,由内分泌医生进行会诊,对血糖进行调整;②做好术前准备:若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则在术前1d继续用药;若患者需按时进行胰岛素注射,则在术前可遵医嘱于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适量胰岛素,手术当日早晨停用;若患者是急诊手术合并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则先对酸中毒进行纠正,并对血容量进行扩冲,最后对低钾血症进行纠正。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缺失率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缺失率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缺失率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内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来接受治疗的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是在内二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12月1日到2014年4月3日)入院治疗,并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内二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5月9日到2014年10月11日)入院治疗,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QC小组的建立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务。
分别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风险防范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指标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品管圈的成立和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实现集思广益和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缺失率,对于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糖尿病;健康教育;作用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于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度和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做好血糖的自我监测与自我护理,改善用药依从性,延缓糖尿病的病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我院内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缺失率的作用。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1]。
按照来接受治疗的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5例,女45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3.3)岁。
患者的病程在5个月到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1.1)年。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探讨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探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糖尿病临床护理人员50名,将50名护理人员划分为4个品管圈主题活动小组,分别选取如何进一步提升医院病房的胰岛素保管合格率,如何能够促使临床护理人员准确地掌握胰岛素注射方式,如何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末梢血糖的合格率,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的小组主题,制定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并进行实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医院胰岛素保管合格率为98.0%,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85.0%。
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临床护理人员测定末梢血糖操作合格率为99.0%,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90.0%。
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临床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疾病知识考核优秀率为93.0%,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74.0%。
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糖尿病临床护理缺陷事件2起,显著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6起。
结论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医院胰岛素保管合格率、护理人员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显著降低了糖尿病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
标签:品管圈活动;糖尿病;护理风险;应用效果Observ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diabete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YANG Ai-minEndocrine and bloo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Daz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azhou,Sichuan Province,635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diabetes nursing. Methods Selected 50 cases of our hospital diabetes clinical nursing staff,50 cases of nursing staff is divided for four QCC subject group,were selecte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hospital ward insulin keeping qualified rate,how to promote the clinical nursing staff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insulin injection,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 in peripheral blood glucose,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group theme,clinical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formulation.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the qualified rate of insulin storage in hospital was 98%,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85%.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the qualified rate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 was 99%,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90%.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the excellent rate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s knowledge of diabetes disease assessment was 9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74%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diabetes clinical nursing defects 2 cases,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6 ca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ies. Conclusion In diabete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i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hospital insulin keeping qualified rate and nursing staff in peripheral blood glucose determination of operation qualification rate,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es care defect events.[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Diabetes mellitus;Nursing risk;Application effect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
降低血糖漏测率品管圈

现状把握
对象:根据医嘱105人次需要测血糖420次 时间:2018年10月21日—11月4日 方法:数据收集
现状把握
改善前 柏拉图
05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设定降低患者血糖漏测率的目标值 目标值=35.7-(35.7×80%×65%)=17.1%
目标
06
2.3
33 3.67 1.37
↑
责任心
27
3
35 3.89 0.89
↑
沟通协调
17 1.89 37
4.1
2.2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信心
18
2
37
4.1
2.1
↑
团队凝聚力
20 2.22 41 4.56 2.34
↑
积极性
21 2.23 38 4.22 1.99
↑
品管手法
9
1
36
4
3
↑
和谐度
20 2.22 39 4.33 2.11
︱目标值-改进前︱
︱改进前-改进后︱
进步率 =
改进前
×100% =
︱35.7-11.2︱×100% = 132%
︱17.1-35.7︱
×100% = ︱35.7-11.2︱×100% = 69%
35.7
达标率
132%
效果确认—无形效果
项目
改善前 总分 平均
改善后 总分 平均
活动成 长
正/负向
解决问题能力 21
1医生开具监测血糖医嘱
2、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根据医嘱112人次需要监测血糖448次,其中漏测50次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15]徐立,王群,张笑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 2017,17(02):257-260.(本文编辑:王 萍 谭哲煜)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32.016工作单位:677000 临沧 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通信作者:赵红艳收稿日期:2019-12-19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赵红艳 杨 艳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设计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进行现状调查,选出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对改进前后患者的知晓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活动实施后,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负荷饮食的知晓率由52.6%上升到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沟通能力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现已成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目前,临床多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其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1]。
而目前关于饮食的研究主要围绕低血糖负荷的饮食理念,低血糖负荷饮食将碳水化物的“质”和“量”结合,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糖和生化指标水平,减小患者腰围和体质指数,以此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科学、合理的饮食教育方法[2]。
为了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掌握低血糖负荷饮食,2019年6月—2019年11月,本科开展“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护理缺陷的作用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护理缺陷的作用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护理缺陷的作用。
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品管圈实施步骤来调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现状,对研究主题进行确认,对糖尿病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计划和措施,然后认真落到实处。
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的合理饮食、按时用药、规范轮换注射部位、更换胰岛素笔用针头率显著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让糖尿病护理缺陷有效降低,让品管圈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品管圈活动;糖尿病;护理缺陷;作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QC circle activities to reduce the role of diabetes nursing defects. Methods set up QC circle activities group,according to the QCC implementation step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to study the subject to confirm,on diabetes nursing defect analysis,and put forward improved method,plans and measures,and earnestly implement. Result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mplementation,patients with a reasonable diet and medication on time,standard rotation at the injection site,replacing insulin pen need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quality circle activitie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ube,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fects of diabetes care,so that the ability to find problems and analyze the problem,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Diabetes;Nursing defects;Effect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糖尿病的发病趋势也越来越年轻化,糖尿病会让社会、国家和个人的负担加重,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品管圈在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14T15:49:54.1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郝晔晔
[导读] 西安一四一医院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西安一四一医院 710089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共10人参与,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定“降低糖尿病换招惹低血糖的发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针对品管圈活动前找出影响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并进行实施。
结果:通过进行品管圈活动,活动前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1.9%,活动后低血糖发生率为6.8%,低于活动前
5.1%。
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使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科室人员在运用品管圈的能力及合作精神上有所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也得到增强。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应用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1]医疗领域品管圈在2008年后逐步在我国的上海、浙江、海南等地逐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就我们科室于2014年6月~2015年4月开展的以“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成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活动主要以科室护士长为小组,科室成员8人为圈员,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品管圈主题为“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活动开始时间为2014年6月~2015年4月.
1.2现况把握
通过查检表收集到2014年9月18日~2014年10月1日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为57名,年龄在14岁~ 90岁,平均年龄为65.5岁,低血糖发生数为6.8,发生率为11.9%。
1.3原因分析
活动小组人员主要从人,机,物,制4方面分别分析了科室低血糖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鱼骨图表示。
1.3.1机器因素胰岛素笔的使用不规范,导致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多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们为职工医院,地处郊区,周边紧邻农村,住院患者除职工外其余大多数是周边农民群众,患者相关的医疗知识缺乏,不清楚或者对胰岛素的使用不够规范,认为多注射会降低血糖,思想上对低血糖的危害认识不够。
同时患者对自身的血糖监测不及时,自我管理较松懈。
另外患者多数为年纪较大者,患有糖尿病且多视力不佳,视物模糊不清楚,导致胰岛素注射过多。
1.3.2饮食运动因素患者的饮食控制不佳,缺乏饮食相关的知识,导致饮食不规律,未按时进食,同时患者在未进食的情况下空腹运动,甚或运动量过大都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1.3.3医护人员及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对糖尿病的并发症-低血糖的认识不足,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到位。
医护人员对患者评估过高,认为患者已掌握了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未予以重视。
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认识不够,认为糖尿病为慢性病,一时半会不会对自身造成多大的伤害,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1.4措施与指导
1.4.1胰岛素笔的使用指导: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胰岛素笔,嘱患者每次在行注射前做好准备。
在注射前应了解自己使用的胰岛素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优先考虑腹部注射,其次是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臀部上外侧;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周进行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每次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避开出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瘀斑、感染的部位;每次注射完成后应更换针头,以免针头阻塞导致注射剂量不准确。
1.4.2血糖监测相关指导:嘱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对没有血糖仪的患者应嘱其在离家较近的诊所或社区进行血糖监测,以方便了解近期的血糖控制情况;对使用血糖仪的患者除应定期监测之外,还应嘱患者对血糖仪定期进行校对,以提高血糖监测的准确性。
1.4.3患者饮食运动健康指导:嘱患者在控制血糖期间一日三餐,少吃多餐,不吃过甜的食物,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可过量,同时避免随意的增减食量,保证一天的身体需要即可,同时注意粗细搭配,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的习惯。
餐后半小时可开始运动,但不宜过量,每次锻炼30分钟,如骑自行车、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运动后不感到贫劳为宜。
2结果
通过所收集到的资料显示2014年12月8日~2015年1月4日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为 68名,年龄在20岁~ 87岁,平均年龄为53.5岁,低血糖发生例数为4.6例,发生率为6.8 %。
将实施QCC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3讨论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品管圈实施前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1.9%,实施后发生率为6.8%。
针对于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因素(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对于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及医护人员和患者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所降低,患者和家属的相关疾病知识得以了解,对科室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对于科室人员的品管手法及所采取的品管工具,也相应的得到锻炼和学习,特别是品管圈活动能发掘出具有领导才能和执行能力的人员,以方便在以后的科室管理中各取所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幸国,王临润,刘勇。
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