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减
四物汤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黄药方,方用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组成。
【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
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 当归: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调经,此外还有泽颜润肤的功效,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熟地: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良方,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
白芍:《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 四物汤有如下功效:. 调经止痛、养血疏筋不少女性因月经来潮而无法正常工作,四物汤可帮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并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
此外,四物汤更可补充铁剂,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出的状况。
. 滋润肌肤、防止老化四物汤的方中组成多为温补的行血剂,若养成从年轻就服用的习惯,有助於气血通顺,不易手脚冰冷,并使脸色红润及肌肤光滑,减缓生理机能老化,看起来更为年轻。
.1.月经失调用本方加减:生地、川芎各10克,白芍12克,当归、香附各15克,茯苓18克,甘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有显著疗效。
2.痛经用本方加白芷、木香、香附各10克为主,随证加减。
水煎服,每日1剂。
有较显著的疗效。
3.黄体功能不全用本方加味:当归12克,川芎9克,赤白芍各15克,生熟地各15克。
水煎,每日 1剂,早晚分服,以每个月经周期(20士 2日)为 1个疗程,经期及妊娠后停服。
有较显著的疗效。
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用本方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熟地15克,杭白芍、当归、三七(另冲)各10克,黄芪、贯众炭各30克,益母草各15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
四物汤加减

四物汤加减四物汤加减吴正伦明代医家(1529-1568年)。
字子叔,号春岩子。
安徽歙县人。
幼年丧父,家贫而刻苦攻读。
后游医至山东、北京等地,名噪一时。
明神宗幼年病、穆宗贵妃病,均由其治愈。
曾获穆宗嘉奖,后因太医院御医妒其术,被骗用毒酒药致死。
著有《医验录》、《虚车录》、《养生类要》、《脉证治方》、《治人心鉴》。
方多切用,示人以方证模式,依症加减,灵活不乱,方药加减变化中贯穿六气四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痰毒湿瘀及脏腑辨证用药经验,今将吴氏得意之作四物汤的134种加减方,含盖了内妇儿外各科整理出给大家参考。
四物汤血主方。
生血去热。
补虚益精。
主女人用。
男子血虚。
亦宜用之.川芎(清阳、和血行血、肝经药、春天倍用、女人加此味,去芦八分)。
川归(润中、和血养血、肾经药、冬月倍用,去芦酒浸晒干、一钱五分)。
芍药(白缓中、赤破血、心脾、经药、夏月倍用、酒炒一钱二分)。
地黄(凉血用生、补血用熟、滋阴生血、肺经药、秋月倍用、姜汁浸晒干、一钱、男子加此味)。
上为咀。
每服姜一片。
水煎食远服。
随有他症。
根据后加减。
此方春宜加防风。
夏宜加黄芩。
秋宜加天门冬。
冬宜加桂枝。
此常服顺四时之气。
而加减未有不中者也。
一。
内科1 血虚腹痛。
微汗恶风。
加官桂(七分)、倍芍药、2 嗽痰。
加桑白皮、杏仁、麻黄、贝母(各等分)。
3 大便秘。
加桃仁、大黄、麻仁、枳壳(减半余各等分)。
4 血虚头眩。
加天麻、防风、荆芥穗(各一钱)。
5 虚寒脉微。
气难布息。
不渴。
便清。
加干姜附子(各一钱)。
6 中湿。
身重无力。
身冷微汗。
加苍术、白术、白茯苓(各一钱二分)。
7 筋惕肉瞤。
属血虚也。
加天麻、人参(各一钱伤寒筋惕肉自有本条)8 转筋属热。
加酒芩、红花、木瓜、苍术(各等分)。
9 两胁胀满。
加枳实、半夏(各八分)、白术(一钱)、去地黄、10 身上虚痒。
加黄芩、防风、煎调浮萍末(一钱)。
11 小便秘涩。
属血虚。
加茯苓、泽泻(各八分)、牛膝(一钱)、甘草梢(五分)。
12 盗汗属阴虚者。
加减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加减四物汤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加减四物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加减四物汤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加减四物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白芍(酒炒)各2.4克黄芩陈皮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各18克熟地黄3克白芷玄胡索小茴(酒炒)白术(去芦,炒)青皮(去瓤)砂仁肉桂甘草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养血通经。
治室女十五六岁,因误食生冷,经脉不通。
日夜寒热,手足麻痹,饮食少进,头疼,恶心呕吐,腹中忽然结一块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热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处方】生地30克,白芍12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牛膝15克,杜仲7.5克,黄柏6克,酸枣仁6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肝,泻热软坚。
主肾虚肝暴,阳旺阴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钞类编》卷八
【处方】归尾、赤芍、川芎、生地、陈皮、半夏、人参、茯苓、干姜、香附、白芷、柴胡、丹皮、红花、益母草。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败血滞于经络所致之乍寒乍热,日夜无度,周身骨节疼痛。
【各家论述】是方四物补血,丹皮、柴胡、益母以退寒热;参、芩、生活常识分享。
四物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疼

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头即不疼了。今求进一步巩固治疗,期望根治此病。 诊其舌脉,舌红苔薄,脉细弱。“治病求本”患者头疼已除,当以补肾养肝,益 气生血为治,使其肝血旺而肝阳平,除其病本。 方药:炒蔓荆子8g、白芷8g、炙甘草8g、白芍24g、当归12g、川芎12g、熟 地24g、黄芪24g、天麻12g、酒黄精16g、枸杞子16g、淫羊藿20g、补骨脂 16g、黄芩8g、栀子4g。七剂
四物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疼
☆☆中医诊断 头疼 肝血亏虚 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 神经性头疼
医案提要: 患者刘某,女,47岁,2020年8月来诊。患者以两侧头疼半年余为主 诉来诊,曾到几家医院就诊,做CT、颅内血管多普勒等检查均未查出病因,西医 诊断为神经性头疼,经常服用止痛药:布洛芬、扑热息痛、头疼粉等。服后疼止, 停药又疼,反复缠绵。本人根据其头疼情绪激动时疼痛加重,月经三个月未至, 舌红苔薄,脉细弦等典型症状诊断其为肝阳头疼,以四物汤加疏风解痉,养血平 肝之品治疗,七剂药头疼消失,疗效显著,现与同道分享治疗经验。
按语:本病例症状单一、典型,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上西医就是给予止疼药物治疗,重者 可给予手术治疗。中医将此病分为:肝阳型、痰湿型、瘀血型、郁火型、气血虚型、肾虚 型等六型。但临床中因为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所以病人往往以一型为主,兼具 他型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应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综合病人的年龄、性别、体 质等因素进行辩证调治。本病例年近七七肾水将竭,无力化生肝血,致使肝血亏虚,肝阳 上亢,扰动清窍而成头疼。肝肾亏虚是其病本。 本病例前后两方均重用白芍、熟地 。熟 地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敛阴养血,二药合用以达已癸同源,肝肾双补之效,使肝 血生肝阳平。一诊头疼为重,急则治其标,故加入熄风解痉、平肝止疼之品;二诊头疼解 除,缓则治其本,故减去解痉止疼之品,加入益气养阴,补助肾阳之品,使阴得阳升,而 泉源不竭。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此次分享能给诸位同道以启发。
四物汤加减方治疗内妇科疾病

四物汤加减方治疗内妇科疾病四物汤来源于《和剂局方》。
其药物组成是当归10克,地黄(生地或熟地)12克,白芍10 克,川芎6克。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地黄补血滋阴,2味药重在补血,为本方君药;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臣药,川芎行血中之气,为行气活血药,并使全方补而不腻,为佐使药。
本方组成少而精,配合恰当,既是补血剂的主方,又是活血的基础方剂。
余在45年临床中常以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眩晕、胸痹、胃痛、腹痛、单纯性肥胖症、低热症、神经衰弱、汗症等多种内科病及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不定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闭经、痛经、阴道炎、盆腔炎、不孕症等多种妇科病,收效满意,灵活运用到出神入化之程度,具体加减经验方如下。
1.丹栀四物汤【经验方组成】牡丹皮10克,焦山栀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炒黄苓10克,荆芥炭10克,侧柏炭10克,甘草3克。
【适应范围】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衄血及经期超前,经量过多,色鲜红或紫红以及经期出现周期性鼻出血或吐血(倒经),伴有面色红赤,心烦口渴,喜冷恶热,苔黄舌边红、脉数而有力。
辨证属于血热证,治以清热凉血。
2.姜桂四物汤【经验方组成】官桂6克,干姜6克,当归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吴茱萸5克,延胡索15克,牛膝12克,丹参 15克,炙甘草3克。
【适应范围】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腹痛、脉管炎及闭经,经期延后,量少色暗红,质稠有血块,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苔白或质紫,脉沉紧或迟。
辨证属于血寒证,治宜温经散寒。
3.桃红四物汤【经验方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 克,生地黄12克,川芎10克,牛膝15克,香附10克,延胡索15 克,丹参15克。
【适应范围】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脉管炎及闭经,经期延后,量过少或过多,延久淋漓不尽,色紫暗,质稠、血块多且大,经期小腹疼痛剧烈,按之更甚,或见下大血块后痛减,舌质青紫或见小瘀点,脉弦涩。
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在四物汤(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基础上加入:桃仁12克红花9克功能:养血活血。
主治妇女经期不稳定,有血块,经色紫且稠粘,腹痛等。
一般体质整体调养不管男女要用四物汤调养,可以同时补气、滋阴、补阳、补血,在传统四物汤的药方中,再加入白扁豆、党参、茯苓、玉竹、黄精等一起调养,若是女生服用也是在月经结束后开始服用3到5天,也可改善经痛。
月经不顺加益母草月经不顺的人,则不要用传统四物汤,只要留下当归,再加上益母草、红糖冲泡成茶饮饮用,可温经散寒、促进经血排出,月经将到的前3到5天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后无不适即可。
医师说男生也可以喝庄雅惠表示,以前的人都认为四物汤是女生专属的补品,其实四物汤男性也可以喝,四物汤主要是补气血,并不会对荷尔蒙分泌造成影响,如果男性有脸色苍白、容易疲倦、气血不足、贫血等问题,一样可以利用四物汤来进补,但还是需要看过中医师视体质调配药物。
四物汤的正确喝法:四物汤的正确喝法应该是在月经彻底结束之后再喝。
喝的时候可以单纯熬汤,要加鸡肉、排骨或是鱼肉看个人喜好。
记住四物汤不能在经期时喝,那反而会有反效果,一定要在月经干净之后才喝。
除了四物之外,我知道很多女生也会喝八珍汤,其实八珍汤就是四物(当归、熟地、川芎、炒芍)加四君子(党参、茯苓、白朮、炙甘草),也是补血益气、月经过后的调养良方。
医师建议,女性最好养成从年轻时就开始服用四物汤的习惯,每次在经期干净后,就连续服用六天份的四物汤;不但可以减少经痛、经血不出、腹胀等症候群,到老年时生理机能及皮肤也较不易老化,通体顺畅自然能远离癌症入侵。
关于服用四物汤的疑问:1,四物汤会不会上火?本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填精,白芍补血敛阴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川芎活血行气开郁。
四物相配,补中有通,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使营血恢复。
所以,可以明白本方不会上火.2,四物汤一般怎么喝?四物汤的正确喝法必须在月经结束之后才能开始喝,经期喝有反作用!喝的时候可以单纯熬汤,要加鸡肉、排骨或是鱼肉看个人喜好。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地黄15g(血热用生地,虚寒用熟地) 川芎l0g 当归30g 芍药(养血用白芍,化瘀用赤芍) 桃仁l0g 红花l0g 桂枝6g 僵蚕l0g 制剂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4—6个疗程可获效。
适应病证黄褐斑,血虚血瘀证。
病案举隅患女,36岁。
月经错后、四五十天一至,经前乳胀,经量少,色紫有块,常感头晕眼花,面颊部有对称状褐色斑二片,舌淡有瘀点,脉弦细涩。
讻檠抠斡糁卵狯麑m及面络。
治当养血疏肝、化瘀软坚。
处方:当归
30g、白芍12g、川芎l0g、柴胡12g、薄荷6g、熟地15g、桃仁l0g、红花l0g、三棱12g、鸡血藤30g、香附l0g、桂枝6g、僵蚕l0g、牛膝15g。
经前去三棱、牛膝等。
共服40剂。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面部褐斑基本退尽。
资料来源刘忠恕,等.天津中医,1995,12(2):17--18 评按本病是由于血气不和,致血虚血瘀,血泣络凝,上不能荣于面,下不能充盈血海,临床所见面发褐斑,同时月经不调。
桃红四物汤中地、芍、归具有补精血、调冲任之功;桃仁、红,花擅活血化瘀,为祛瘀之润剂;桂枝、川芎辛散温通,活血通络上行于面。
全方补血为本,祛瘀为用,行气活血善化头面之斑,且又可使血海充盈,月经调畅。
临证加减:月经先期去桃仁,加丹皮、黄芩;后期加肉桂、炮姜;先后不定期加柴胡、香附、菟丝子、枸杞子;痛经加元胡、乌药、川楝;闭经或肌瘤者加三棱、莪术、丹参、益母草、昆布、海藻等;带下多者加二术、茯苓、椿皮。
肝郁、肾虚、脾虚可随证加减。
经验加减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经验加减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量
导语:相信听说过经验加减四物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经验加减四物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经验加减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
相信听说过经验加减四物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经验加减四物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经验加减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处方】当归(酒浸1宿)1两,熟干地黄1两,白芍药1两,川芎1两。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诸虚不足。
【用法用量】随病证加减后药煎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九引徐同知方
经验加减四物汤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药物,并且这种药物没有多少副作用。
只要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帮助我们治好身体上的顽疾的。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 经水色如黄浆水者。此胃中湿痰也。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细辛、苍术(各等分)
94 经水下如屋尘水者。加续断、蔓荆子、赤石脂(各等分)。
95 经水感寒。本方。去地黄,加白芷、柴胡、干葛、紫苏(各等分)。
100 妇人性急。血下如注。倦甚。加香附、侧柏叶、童便煎、
101 妊娠调理。加黄芩、白术(各一钱五分)、枳壳(七分)、砂仁(五分)。
102 胎损不安。或胎漏。加白术、黄芩、地榆、阿胶、艾叶、香附、续断、枳壳(各等分)
103 胎痛。加香附、紫苏梗、砂仁、枳壳(各一钱) 倍熟地黄。
104 妊妇寒热。加小柴胡汤,去半夏、气虚。再加参术(各一钱五分)。
72 经水欲行。脐腹绞痛。加玄胡索、 牡丹皮、槟榔(各八分)、木香、吴茱萸、红花(各五分)。
73 经水過多。别无他症。加黄芩、白术、荆芥穗(各等分)。
74 经水如黑豆汁色。加黄芩、黄连、荆芥穗(各等分)。
75 经水少而色红和。加红花(五分)、倍当归、熟地黄。
76 癥瘕血积。加三棱、莪术、官桂、干漆、瓦楞子( 粉各等分)。
105 临月服催生。加大腹皮、陈皮、白术、黄芩、紫苏梗叶香附、白芷、甘草(少余各等分)、或用益母丸。
106 瘦妇血少。胎弱难产。加枳壳、乳香、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益母草(一钱)、血余灰 (一钱)或用兔脑丸。
107 产后补虚。加参术、陈皮(各一钱)、甘草(炙四分)、干姜(五分)、去芍药、如发热。 再加茯苓、柴胡(各八分)。
96妇人血虚。往来潮热。加柴胡、白茯苓、地骨皮(各八分)、荆芥、薄荷(各六分)、甘草(三分)。
97 胎痛。皆由血少。加砂仁、香附、紫苏叶(各八分)。
98 半产。多在三个月。或五个月者。加人参、白术、陈皮、阿胶、艾叶、条芩、甘草(少余各等分)。
99 瘦弱妇人。子宫干涩。加阿胶、香附、黄芩、红花(少余各等分)。
16 发热。烦渴不能坐卧。加麦门冬、山栀、黄柏、知母(各一钱)。
17 潮热。加柴胡、知母、黄芩、地骨皮(各一钱)。
18 半身不遂。左边。加桃仁、红花(各八分)、姜汁(半盏)、竹沥(一盏)。
19 血痢。加黄连、荆芥穗、地榆(各一钱)、木香(五分)、枳壳(七分)。
20 风虚眩运。加天麻、秦艽、羌活(各一钱)。
59 血虚两胁肋痛。加木香、玄胡索(各七分)、官桂、青皮(各四分)、枳壳(六分)、香附 (一钱)。
60 小腹遶疞痛。加官桂、木香、玄胡索、没药(各等分)
61 瘀血结块作痛者。加桃仁(一钱五分)、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 下尽黑血。痛即止。
62 妇人血滞。同此加用。
63 男妇虚劳气弱。加人参、白术、陈皮、黄 (各一钱二分)、甘草(三分)。
50 下焦无血。小便涩数。加黄柏、知母、牛膝、甘草梢(各等分)。
51 疟疾。若间一日连发二日。或日夜各发。加人参、白术、黄 、知母、柴胡、青皮(各等分)。
52 老人气短。小便不通。加人参、黄 芪(各一钱) 煎吞滋肾丸。
53 性急人味浓。常服燥热之药 。左胁红点痛。必有脓在内。加桔梗、生甘草(少)、香附(多) 生姜煎服、十余帖。痛处肿。针出脓。再用本方十余帖调理。
112 产后痢。加黄芩、桂枝、枳壳、木香、槟榔(各七分)、去地黄。
113 产后多汗。加黄 (一钱)、桂枝(五分)。
114 产后血风。四肢螈 。加天麻、荆芥穗(各一钱)。
12 盗汗属者。加麦门冬、知母、黄 、浮麦、麻黄根(各等分)。
13 自汗。加人参、黄 、麻黄根(各一钱)、桂枝(五分)。
14 劳瘵火动。加白茯苓、贝母、陈皮、款冬、杏仁、黄柏、知母(各一钱)、甘草( 三分)有热。再加秦艽、地骨皮(各一钱)。
15 喘嗽。或吐红者。加知母、贝母、黄柏、五味子(十二粒)、人参、麦门冬、桑白皮、 地骨皮、牡丹皮、款冬花、紫菀(各等分如肺火盛者去人参换沙参)。
21 香港脚冲心。加炒黄柏(一钱)。
22 口干烦渴。加麦门冬、乌梅(各一钱)。
23 四肢冷气痛。加良姜、玄胡索、木香、吴茱萸(各等分)。
24 血气虚弱。起则无力而倒。加白术、陈皮、人参(各一钱)。
25 血虚刺痛。五心热。加山栀、香附、乌药(各一钱)、官桂、青皮(各五分)。
26 血虚甚者。加人参、附子(各一钱)、暑月。再加麦门冬(八分)、五味子(十粒)。
87 经水将行作痛者。血实兼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玄胡索、黄连、香附(各等分)。
88 经水行后作痛。加参术各一钱,红花三分
89 经水不调。而血色淡白者。亦虚也。加参术、阿胶(各等分)。
9 0躯脂生满经闭者。加南星、半夏、香附、黄连(各等分),去地黄。
91 临经时遇烦恼。作心腹腰胁痛。不可忍者。加桃仁、红花、玄胡索香附、青皮(各等分)
64 喘嗽胸满。昼轻夜重。加枳、麻黄、杏仁、半夏(各一钱二分)
65 烦躁加人参、知母(各八分)、石膏(一钱五分)、竹叶(二十片)。
66 心血虚。不得眠。去川芎,加人参、黄 、酸枣仁、圆眼肉、麦门冬、石菖蒲(各等分)煎服。仍服朱砂安神丸。或补心丹。
妇科
67 妇人下元虚冷。无子息。加附子(制)、肉苁蓉、蕲艾、香附(各等分以下并妇人症)。
四物汤血主方。
生血去热。补虚益精。主女人用。男子血虚。亦宜用之.川芎(清阳、和血行血、肝经药、春天倍用、女人加此味,去芦八分)。 川归(润中、和血养血、肾经药、冬月倍用,去芦酒浸晒干、一钱五分)。 芍药(白缓中、赤破血、心脾、经药、夏月倍用、酒炒一钱二分)。 地黄(凉血用生、补血用熟、滋阴生血、肺经药、秋月倍用、姜汁浸晒干、一钱、男子加此 味)。 上为 咀。每服姜一片。水煎食远服。随有他症。根据后加减。此方春宜加防风。夏宜加黄芩 。秋宜加天门冬。冬宜加桂枝。此常服顺四时之气。而加减未有不中者也。
46 血虚眼暗。或肾水虚不能远视。加甘菊花、枸杞子(各一钱五分)。
47 风热赤肿。火眼。加防风、甘菊花、黄连、黄芩、龙胆草(各分)。
48 痔漏。加人参、白术、黄连、生地黄槐实(制)、条芩(各一钱)、荆芥穗、枳壳(各七分)、升麻、甘草(生各三分) 肠风脏毒加同。
49 脱肛血虚。加阿胶、枳壳(各八分)、升麻(三分)。
68 血气上冲心腹。肋下满闷。经水闭。加木香、槟榔、青皮、乌药、红花(各五七分)。
69 赤白带。腰腿疼痛。加防风、白芷、赤石脂、黄柏、苍术、乌药(各等分)。
70 脐下冷。腹痛。腰脊痛。加木香(五分)、玄胡索、吴茱萸(各八分)、官桂(五分)、苦楝(七分)、香附(一钱)。
71 气冲经脉。月事频并。脐下痛。加官桂、香附、倍芍药、
41 大便下血。即肠风下血也。热者。本方加炒山栀、牛胆、槐实、黄连、枳壳、阿胶、荆芥穗、升麻(少余各等分)虚者。加人参、白术(各一钱五分)、黑干姜、升麻(各五分)、陈皮(八分)、甘草(三分)。
42 小便溺血。加山栀、木通、小蓟琥珀(各等分)或本方煎调下牛膝膏亦妙。(按小便血痛者为血淋。自有本条。不痛者。为溺血也。)。
一。内科
1 血虚腹痛。微汗恶风。加官桂(七分)、倍芍药、
2 嗽痰。加桑白皮、杏仁、麻黄、贝母( 各等分)。
3 大。加桃仁、大黄、麻仁、枳壳(减半余各等分)。
4 血虚头眩。加天麻、防风、荆芥穗(各一钱)。
5 虚寒脉微。气难布息。不渴。便清。加干姜附子(各一钱)。
6 中湿。身重无力。身冷微汗。加苍术、白术、白茯苓(各一钱二分)。
34 衄血。加黑山栀仁、黄芩麦门冬、牡丹皮、扁柏叶(各一钱)、入童便(半钟)。
35 又法、本方加麻黄(三钱)、葱白三根一服汗即止、
36 吐血。加牡丹皮、黑山栀仁、童便浸香附、犀角、藕节、京墨(各等分)入童便半钟煎、又法以患人吐出血。取起烙干。研为细末。以当归煎汤调下。此吴球子血导血归之法也。
37 咯血。加麦门冬(一钱五分)、童便(二盏)、姜汁(半盏)、青黛(一钱)、山栀仁(炒黑一钱)
7 筋惕肉瞤 。属血虚也。加天麻、人参(各一钱筋惕肉 自有本条)
8 转筋属热。加酒芩、 红花、木瓜、苍术(各等分)。
9 两胁胀满。加枳实、半夏(各八分)、白术(一钱)、去地黄、
10 身上虚痒。加黄芩、防风、 煎调浮萍末(一钱)。
11 小涩。属血虚。加茯苓、泽泻(各八分)、牛膝(一钱)、甘草梢(五分)。
27 腹中积血气块。加木香(五分)、三棱、莪术、干漆(各八分)。
28 乍寒乍热。加人参、白茯苓、柴胡(各一钱)。
29 血虚成痿。加苍术、黄柏、下补阴丸。
30 老人性急作劳。两腿痛。加桃仁、陈皮、牛膝(各一钱)、甘草(生五分)、入姜汁(半 盏)服三四剂而安。
31 少年患痢。用湿药大过。致痛叫号。此恶血入经络也。加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 (各八分)、生甘草(五分)入姜汁半盏。水酒煎服三四帖。或十数帖而安。
82 经水或前或后。加牛膝、泽兰叶、益母草(各等分)
83 赤白带。日久不止。加人参、白术、 本、牡丹皮、川续断(各等分)。
84 经水过期者。血虚也。加参、 、白术、陈皮(各一钱)、升麻(四分)。
85经水不及期者。血热。加芩连之类。肥人兼痰治。加半夏、茯苓、贝母、陈皮、山栀、香附之类。
86 经水紫黑有块者。加芩连、香附(各等分)。
77经水适来适断。往来寒热者。加小柴胡汤。
78 胎动。加艾叶、香附子、紫苏、大腹皮、白术、黄芩、枳壳(各等分)。
79血枯经闭。加桃仁、红花、鹿角屑(各一钱)、倍当归、熟地黄、
80 下血过多。肌肉黄瘦。加人参、黄 芪、白术、茯苓、甘草(少)、官桂(五分)、陈皮(各等分)。
81妇人损伤血气。或忧郁所伤。致五心烦热。加麦门冬、黄芩、柴胡、百合、地骨皮、山栀、香附(各等分)。
54 老人因疝多服乌附热药。发疽淋痛。叫号困惫。加牛膝浓煎大剂。服五七帖。
55 中风血虚。加姜汁(半盏)、竹沥(一盏) 能食。去竹沥,加荆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