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读书报告
钢筋混凝土读书报告

钢筋混凝土读书报告一、引言钢筋混凝土,一种看似寻常的建筑材料,实则是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
它的特性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对于了解建筑结构和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的深入学习,理解其组成、特性以及应用,以期对建筑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钢筋混凝土的组成钢筋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钢筋四种材料组成。
其中,水泥起到了粘结和硬化的作用,砂和石构成了混凝土的骨料,而钢筋则提供了抗拉强度,共同构成了这种强大的建筑材料。
三、钢筋混凝土的特性钢筋混凝土具有多种优良特性,使其在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
它的抗压强度高,能够在大量压力下保持稳定。
它的耐久性好,能够抵抗各种自然因素的侵蚀。
钢筋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环保性,使其成为现代建筑的理想选择。
四、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在建筑领域,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中。
例如,桥梁、大楼、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
它能够承受大量的载荷,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结构在地震、风等自然灾害中的破坏。
五、结论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种强大的建筑材料的重要性。
它的组成简单,但特性优良,应用广泛。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钢筋混凝土报告一、引言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材料,其独特的强度和耐久性使其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
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和结构复杂性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和质量保证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本报告旨在探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强度分析、耐久性评估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模板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步骤。
在模板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模板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作工艺。
钢筋绑扎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钢筋的位置、间距和数量符合规范。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读书报告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读书报告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摘要: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与高工作性的混凝土,HPC的W/C≤0.38,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只有凝胶孔无毛细孔,具有高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在传统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些掺和料、外加剂,来改善其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提高其耐久性的目的。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矿物掺合料,高效减水剂,配合比设计1、高性能混凝土简介高强度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过分强调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对混凝土的其他性能是不利的,因为要求了早期强度,则势必大幅度增加水泥用量,并还要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加速水泥的水化。
这样,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反应过快,水化物来不及迁移,造成局部应力,大孔隙问题,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下降。
它还有可能造成后期(28天或56天)强度大大超过设计强度。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钢筋混凝土理论中,强度过高,与配筋不协调,成为少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结构在破坏以前没有任何先兆,为脆性破坏。
所以,在此条件下,不能称为高性能混凝土。
高弹性模量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混凝土的高弹性模量,在进行预应力施工时,可能会减少预应力的损失,从而混凝土结构在受力方而更为有利。
这往往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若混凝土结构处于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全天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时,由于高弹性模量,造成的温度应力也更大。
同理,在其他环境中因混凝土体积变化造成的应力也越大。
因为混凝土早期的化学收缩、塑性收缩及失水收缩等,均会形成混凝土的拉应力,而此时弹性模量增长过快,弹性模量越高,拉应力相应也越大,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还很低,极易造成混凝土开裂。
所以,这也不能叫高性能混凝土。
大流动度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过大的流动性,甚至自密实性混凝土,可能过多地使用胶凝材料,这会使混凝土的长期性及耐久性性能降低。
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施工场合下,才用高流动度或自密实混凝土。
比如,钻孔灌注桩,由于桩孔中有泥奖护壁或深桩孔等等。
混凝土结构读后感

混凝土结构读后感读完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内容,我就像被混凝土狠狠砸了一下脑袋,满脑子都是那些密密麻麻的钢筋和灰扑扑的混凝土块,但又觉得特别有趣,就像发现了建筑世界里的一个大宝藏。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混凝土结构就像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大迷宫。
那些柱子、梁、板的设计,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就好比你看着一群建筑构件在那开大会,每个构件都有自己的任务,柱子像大力士一样要撑起整个天空,梁就像是桥梁一样,把力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板呢,就像一个大盾牌,保护着下面的一切。
它们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那可真是讲究得不得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混凝土里的钢筋,这钢筋就像是混凝土的骨架一样。
没有钢筋的混凝土,就像一个软趴趴的大面团,啥都撑不起来。
但是有了钢筋就不一样了,感觉它们就像超级英雄和他的得力助手,一起并肩作战。
钢筋在混凝土里的布置方式,间距啦,保护层厚度啦,这些小细节都是大学问。
要是弄错了一点,那这个混凝土结构可能就像个病歪歪的小老头,随时可能出问题。
再说这混凝土,别看它就是一堆沙子、石子和水泥搅和在一起,但是它的配比那可是精确到让人头疼的程度。
多一点水泥不行,少一点水也不行,就像做饭一样,调料的分量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混凝土也是,配比合适了才能变成坚固无比的建筑材料。
而且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也很神奇,就像看着一个小生命慢慢成长一样,从软乎乎的状态一点点变得坚硬如石。
在实际的建筑里,混凝土结构无处不在。
从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居民楼,都离不开它。
每一个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都是工程师们智慧的结晶。
他们得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像风的力量、地震的摇晃,还有建筑物本身的重量,然后巧妙地设计混凝土结构来抵抗这些外力。
这就像一场和大自然的较量,混凝土结构就是人类的武器。
不过呢,混凝土结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有时候会出现裂缝,就像人脸上长皱纹一样。
一旦出现裂缝,可就麻烦了,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
读混凝土设计原理读后感

读混凝土设计原理读后感以前吧,我瞅着那些混凝土建筑,就觉得不就是一堆水泥沙子啥的堆起来的嘛,能有多复杂?但是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那可真是太天真啦。
这混凝土设计啊,就像是在精心打造一个超级精密的大玩具,只不过这个玩具要是没设计好,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喽。
混凝土可不是简单的混合材料,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
就说那混凝土的配比吧,感觉就像在调配魔法药水似的。
水泥、砂、石、水,还有可能添加的外加剂,每个成分的量都得拿捏得死死的。
多一点少一点,那混凝土的性能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你想啊,要是水泥放多了,可能混凝土就干得太快,容易裂;水要是多了呢,那强度就不够了,就像人太胖了跑不动一样。
这可真是个精细活,设计师就像个大厨,要把各种材料的比例调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一道美味又结实的“混凝土大餐”。
书里讲的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也特别有趣。
我感觉就像是在研究一个武林高手的内力运行路线似的。
那些柱子、梁啊,在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力,压力、拉力、剪力啥的。
我就想啊,这些混凝土构件就像一个个坚强的小战士,在默默地抵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有时候我看着那些受力图,就像在看一幅神秘的藏宝图,只不过这个宝藏就是让建筑稳稳当当矗立起来的秘密。
比如说梁的受力吧,它在承受楼板传来的重量时,就像是在挑着一副重担子,而设计师呢,就得给它设计好足够的钢筋来增强它的“肌肉”,让它能够稳稳地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说到钢筋,这钢筋和混凝土就像是一对超级好的搭档。
混凝土抗压能力强,但是抗拉能力弱;钢筋呢,正好相反,抗拉能力杠杠的。
它们俩组合在一起,那就是取长补短,无敌了。
就像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组合起来就能干大事。
我看这钢筋在混凝土里的布置也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摆乱放,就像排兵布阵一样。
得按照结构的受力情况,把钢筋放在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混凝土读后感

混凝土读后感《混凝土读后感》我最初接触关于混凝土的知识时,是带着一种既好奇又有些许敬畏的心情的。
混凝土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从高楼大厦到桥梁道路,它是构建我们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的基石。
读到混凝土的成分这部分内容时,感觉像是在揭开一个神秘物体的面纱。
水泥、砂、石和水,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却能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真的很神奇。
我想起小时候看到建筑工人在路边搅拌混凝土,当时只觉得是一团灰扑扑的东西,完全想不到它里面有着如此严谨的科学比例关系。
我意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任何伟大的事物可能都是由这些简单平凡的元素一步步构建起来的,就如同我们的社会,也是由无数看似普通的个体,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比例组合而成,发挥着巨大的力量。
当了解到混凝土浇筑这个过程时,特别触动我的是它所需要的工序繁琐性和精确性。
从模板的搭建,到混凝土的倒入,再到振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做蛋糕的经历,看起来简单的把各种原料混合放入烤箱,但其中每一个配料的比例、搅拌的程度以及烤制的火候和时间,都会影响最终蛋糕的成型。
在建筑中,混凝土浇筑的一点小失误就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仿佛能看到那些工人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次的浇筑,他们承载着对工程质量的责任感。
还学到混凝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材料,按照不同的工程需求,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改良,比如加入纤维或化学添加剂。
这就像是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不同的情况要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一样。
对于需要抗裂性强的建筑,就加入抗裂纤维,像是人们面临压力的情况下,需要加入一些自我调节的“添加剂”,来让自己更加坚韧。
这种类比很有趣也很实用,从这个角度理解工程上的混凝土,让我更能体会到它作为一种材料充满弹性和可变性的魅力。
然而,阅读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疑惑。
比如说对于一些新兴的混凝土技术,像智能混凝土,其中的原理理解起来有些吃力。
后来我明白,毕竟这是一个专业度较高且在不断发展的领域,就像我们面对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样,刚开始都会觉得深奥难懂,但随着不断学习和了解,会逐渐拨开云雾的。
读混凝土设计原理读后感

读混凝土设计原理读后感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书名听起来就特别的专业、特别的“硬”。
就像面对一个超级严肃的老师,感觉自己要开启一场艰难的“战斗”了。
可是呢,当我真正开始读进去的时候,发现这里面还真有不少有趣的事儿。
混凝土,这东西在我们生活里那可太常见了。
走在路上,看到的那些大楼大厦,基本都是混凝土的“功劳”。
我就想啊,以前看那些高楼,就觉得是个庞然大物,可从来没仔细想过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书里讲混凝土的组成部分的时候,就像在介绍一个超级战队。
水泥、砂、石子还有水,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水泥就像是战队里的黏合剂,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砂和石子呢,就像是坚实的护卫,撑起了整个结构的骨架;水呢,就像是神奇的魔法药水,让这一切融合起来发挥力量。
再说到混凝土的设计原理,那可真是像在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
你得考虑这个建筑的用途,是用来住人的居民楼,还是放很多机器设备的工厂。
不同的用途,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要求可就大不一样了。
我就想象自己是一个建筑设计师,在那拿着小本本计算,这个地方要承受多大的压力,那个地方要抵御多少年的风吹雨打。
有时候算着算着,脑子就像一团乱麻,那些公式在脑袋里转来转去。
不过呢,当我好不容易算出一个结果,又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就像自己亲手打造了一个秘密武器一样。
书里还提到了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这也特别有意思。
在干燥的环境里,混凝土可能就像个悠闲的老人,稳稳当当的;可是到了潮湿或者有化学腐蚀的环境里,它就像是个脆弱的小宝宝,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得根据实际的环境给混凝土穿上不同的“防护衣”,可能是一层防水涂层,也可能是特殊的外加剂。
我还想到那些修建在海边的建筑,海浪不断地冲刷,海风不停地吹。
那里的混凝土肯定就像坚强的战士,要在恶劣的环境里坚守岗位。
这时候,混凝土的设计就更加关键了,要考虑到海水里的盐分对它的侵蚀,要保证它能经得住长时间的考验。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过镇海)》读书报告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基本理论-—读书笔记一、概述《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主要介绍了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受力性能.钢材与混凝土在材料本质和力学性能上存在巨大差别,但是正是两者的差别,形成了性能上的互补,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
二、钢筋的力学性能钢材是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承受拉力的材料.建筑结构中,主要使用的有低碳钢以及低合金钢.钢材根据使用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钢筋、高强钢丝、型钢和钢丝网水泥等。
钢筋的截面一般为圆形,表面形状可根据结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主要有光面、螺纹、人字纹、月牙纹、竹节形和扭转形。
混凝土结构钢筋种类根据其轧制工艺、表面形状和强度等级进行分类,设计规范建议采取的钢种有:HPB235、HRB335、HRB400、RRB400、HRB400.这些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都有铭心啊的屈服台阶,因此属于“软钢”.碳素钢丝经过冷拔和热处理可以达到很高的抗拉强度,但是无明显屈服台阶,属于“硬钢”,主要应用于预应力结构。
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板、钢管等钢构件统称为型钢,都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形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丝网水泥主要用细钢丝编制成的网片作为配筋,浇筑水泥砂浆后成为薄板状.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一般采用原钢筋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加以测定。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上有无明显屈服台阶,可以将钢材分为软钢和硬钢。
软钢的典型拉伸曲线如下所示:软钢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大致划分为弹性阶段、屈服台阶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
其计算模型又可分为以下几类,数学复杂性和拟真度各有不同。
硬钢的拉伸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对这类钢材定义一个名义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值,这一值通常取残余应变为0.2×10—2时的应力作为屈服点,经过折算得出。
混凝土结构在承受重复荷载或反复荷载的多次作用时,其中所配设的钢筋相应地产生应力的多次加卸过程.钢筋在屈服点以前卸载和再加载,完全卸载后不会产生残余应变;在进入屈服阶段后,完全卸载时会产生残余应变.钢材的冷加工强化性能主要有冷拉和冷拔。
混凝土结构读后感

混凝土结构读后感读完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知识后,我就像打开了一个神秘建筑世界的大门,那感觉就像是突然闯进了一个由混凝土构建的超级迷宫。
你想啊,混凝土这东西,看着就是灰扑扑的一大坨,感觉笨笨的。
可实际上呢,它简直就是建筑界的超级英雄。
它和钢筋搭配在一起,就像是蝙蝠侠和罗宾,一个强硬无比负责抗压,一个灵活坚韧负责抗拉,组合起来那力量简直无敌。
那些高楼大厦、大桥大坝,要是没有混凝土结构在那撑着,估计早就被风雨或者人的重量给压垮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
就像是在给一个超级庞大且复杂的巨人量身定制衣服,你得考虑各种因素。
要计算这个结构能承受多大的力,就像在猜这个巨人到底有多大力气一样。
而且不同的建筑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也千奇百怪。
在地震多发区,混凝土结构得像个灵活的武术高手,能够在摇晃中保持不倒;在海边呢,又得像个耐腐蚀的战士,对抗着海风和海水的侵蚀。
不过呢,混凝土结构也有它的小脾气。
比如说吧,它要是没养护好,就像一个没照顾好的小宠物,容易生病。
可能会出现裂缝之类的毛病,这裂缝一出现,就像是给建筑的铠甲划了一道口子,让建筑变得脆弱起来。
而且啊,现在的混凝土结构发展得越来越高级了。
就像从普通的汽车升级成了超级跑车一样。
有各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被研发出来,什么高性能混凝土啊,就像给混凝土加了特效一样,性能更强大。
这让我觉得建筑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说不定以后混凝土结构能让我们的房子都像变形金刚一样,又酷又实用。
混凝土结构这个东西,看起来是个硬邦邦的大块头,但深入了解之后,就发现它充满了智慧和魅力。
它不仅仅是建筑的骨架,更是建筑艺术背后的无名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读书报告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学号:012416144
姓名:张子诚
目录
隧道衬砌结构钢筋锈蚀及耐久性读书报告 (3)
1 收集资料 (3)
2 衬砌结构 (3)
3 影响衬砌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3)
3.1钢筋的锈蚀 (3)
3.2混凝土碱 - 骨料的反应 (4)
3.3混凝土的碳化 (4)
3.4氯离子的侵蚀 (4)
4 提高衬砌结构耐久性措施 (4)
4.1 养护上提高耐久性 (5)
4.2 设计上提高耐久性 (5)
4.3 选材上提高耐久性 (5)
4.4 施工上提高耐久性 (5)
5 案例分析 (6)
6 总结 (6)
7 参考文献 (6)
隧道衬砌结构钢筋锈蚀及耐久性读书报告1收集资料
关于了解衬砌结构钢筋锈蚀及耐久性,我主要从中国知网上收集大量文献再结合学习通软件内地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损伤劣化与耐久性等资料对相关知识有大致认知。
隧道衬砌结构作为隧道永久性支护结构,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我学习到了针对隧道衬砌结构防治锈蚀提高耐久性的一些措施。
通过实际施工示例更加清晰地清楚相关知识的实用性。
本文采用的案例是新城子隧道衬砌结构的研究分析。
2衬砌结构
什么是衬砌结构?这是我看到这个主题的第一个问题。
后来查阅资料知道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
衬砌简单说来就是内衬,常见的就是用砌块衬砌,可以是预应力高压灌浆素混凝土衬砌。
目前,衬砌结构通常出现在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
特别是地下车站建设,隧道建设等工程。
对于常见的衬砌结构通常分为:砖石或混凝土预制块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片石混凝土衬砌;整体灌筑混凝土衬砌。
3 影响衬砌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已学习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建筑材料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中我自己有思考一些影响衬砌结构会被哪些因素所影响。
首先我从衬砌结构组成上分析。
根据不同的组成成分衬砌结构也分为砖石衬砌、片石混凝土衬砌、钢筋混凝土、整体灌筑的混凝土衬砌。
其中会影响结构成分变化直接影响结构性质和会产生相应作用间接影响衬砌结构耐久性变化。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文献,有下列几种因素影响衬砌结构耐久性。
3.1钢筋的锈蚀
由于混凝土受大气湿度影响,可导致钢筋表面钝化膜破坏,使钢筋处于活化状态。
当钢筋表面有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水和溶解氧时,钢筋表面就会存在电位差,从而构成腐蚀电池。
(1)混凝土不密实或有裂缝存在,造成钢筋的腐蚀。
(2)混凝土碳化和侵蚀性气体、介质的侵入,造成钢筋的腐蚀。
(3)混凝土内掺入氯盐,造成钢筋的腐蚀。
(4)电流腐蚀。
3.2混凝土碱- 骨料的反应
当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 80%或直接与水接触,且配制混凝土时,由水泥、集料、外加剂和拌合水中带入一定数量的碱,混凝土中的碱性成分能与集料中的硅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是硅胶体。
硅胶体遇水膨胀,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导致混凝土开裂,膨胀压力的大小取决于集料中活性二氧化硅的含量。
该破坏不同于其他混凝土病害,其开裂破坏是整体性的。
3.3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碳化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其它酸性气体与暴露在空气中的混凝土表面接触,并不断的向混凝土内部扩散,与其中碱性水化物进行反应。
混凝土碳化会加剧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出现微裂纹,降低混凝土抗拉、抗折强度及抗渗能力。
此外,碳化作用还将降低混凝土的 pH 值,从而破坏混凝土中的钢筋钝化膜,造成钢筋锈蚀。
而钢筋锈蚀,又将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破坏、结构耐久性降低等不良后果。
3.4氯离子的侵蚀
氯离子对衬砌结构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其对钢筋的侵蚀。
水泥水化的高碱性,使混凝土内钢筋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钝化膜。
该钝化膜中含有 Si-O 键,在高碱环境中,它对钢筋有很强的保护能力。
而氯离子进入混凝土,到达钢筋表面吸附于局部钝化膜处时,迅速使该处的pH 值降低到 4 以下,从而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
另外,若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破坏发生在局部,而这些部分露出了铁基体,与尚好的钝化膜区域出现单位差而形成腐蚀电池。
其作用的结果是,在钢筋表面产生蚀坑。
由于大阴极对应小阳极,蚀坑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除上述主要因素外,混凝土的渗透性、冻融循环、混凝土的裂缝、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水灰比和密实度、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和用量、外加剂用量等,以及结构材料的自身缺陷因素,都会对隧道衬砌结构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氯离子的侵蚀,均是直接或间接地对钢筋进行破坏而影响隧道衬砌整体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碱 -骨料的反应、混凝土的渗透性、混凝土的裂缝等,则是通过改变水泥混凝土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影响隧道衬砌整体结构的耐久性。
4提高衬砌结构耐久性措施
了解影响衬砌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后,我便从降低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来写提高衬砌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基于衬砌结构组成主要有混凝土和钢筋,那可以直接从加强成分强度提高耐久性。
衬砌结构所处环境也是影响耐久性一个大的因素。
我认为环境中的某些成分会与结构发生物理作用或者化学作用,从而间接影响结构耐久性。
4.1 养护上提高耐久性
遵循“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及时维护,对症下药”的原则,对己经存在的劣化现象,要进行维护、处理和防治,将其对结构寿命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预防维护管理是最好的维修管理方法,在劣化发生之前,进行详细检查,采取相应对策不让劣化发生。
制定隧道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计划,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对检查中存在问题,要及时做出相应对策进行处理,不留隐患,防治劣化现象随时间加剧。
针对不同的劣化想象,采用有效的处理和维护措施,确保处理效果。
4.2 设计上提高耐久性
衬砌结构钢筋锈蚀是由于混凝土碳化和氯离子侵蚀所致,由于钢筋钝化膜被破坏,使钢筋开始锈蚀的时间与混凝土的保护层的厚度有密切关系。
所以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40mm,并设表面防护涂层,形成有害粒子隔离屏障。
此外,钢筋宜选用相同的材质,以降低钢材的电化学锈蚀速度。
注重在防、排水和密封等构造采取措施。
同时在伸缩缝部位及附近混凝土,采用附加的防腐措施。
一般来说,在结构设计上,采用纤维混凝土。
经精确地配合比设计,其耐久性可以大大提高。
4.3选材上提高耐久性
优先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低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高强水泥。
水泥宜与矿物掺和料一起使用,且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得超过 350m2/kg。
混凝土骨料宜选用高强、耐磨、耐腐蚀、级配合格、粒型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骨料。
减水剂、旱强剂、缓凝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应选用对混凝土和钢筋不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不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得使用氯化物类外加剂。
混合使用几种外加剂、阻锈剂及防腐剂时,应先考虑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容性,以免对衬砌结构产生损害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4 施工上提高耐久性
隧道衬砌结构施工中,需要对表层混混凝土的密实性、均匀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混凝土的裂缝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施工缝位置合理规划,保证接缝质量,避免接缝位置使用期大量漏水。
确保衬砌结构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存在表面凹凸、空洞、麻面、错台以及骨料架空等混凝土缺陷。
衬砌结构钢筋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连接,形成一个导电整体,避免产生杂散电流。
正确选择喷射机械和工艺流程,使喷射混凝土作为围岩开挖后的主要支护构件,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需从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等各个环节入手,确保施工质量。
5 案例分析
新城子隧道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境内,全长9 164 m,最大埋深749 m。
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先行施工的左线隧道二次衬砌段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剥落、掉块现象,部分区段衬砌严重裂损,保护层大面积剥落,衬砌钢筋完全扭曲。
经统计,二次衬砌开裂主要分布在480 m范围,严重开裂地段总长度221 m,其中双线隧道开裂地段150 m、单线隧道开裂地段71 m。
开裂地段二次衬砌前约50%段落的变形速率超过控制标准,且未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围岩尚未稳定时施作二次衬砌导致衬砌过早承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二次衬砌开裂。
6总结
本次我在小组所参与的工作是收集相关资料,整理Word和最后PPT的演讲展示。
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这次自我学习的一个最大的收获。
与其他组员的工作对接也完成的十分的好,组内成员各自都很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通过对隧道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学习,大致了解了影响衬砌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及如何去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隧道衬砌结构作为隧道永久支护结构,对隧道结构的安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再清隧道衬砌结构钢筋锈蚀的因素及机理基础上,研究其耐久性,是对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
7参考文献
[1]TB 10003--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2]王建强.地铁隧道衬砌结构钢筋锈蚀及耐久性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3]王磊,闻宝联,高国辉.提高地铁隧道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措施研究[J].隧道建
设,2006,26(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