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集体备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一环目标导学(2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激情导入:1、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2、激情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第二环自学质疑:(用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农业的成就: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三、商业繁荣: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第三环互助研讨(10分钟):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2.P72页动脑筋3.P75页活动与探究第四环展示评点(10分钟)小组展示互助研讨结果第五环达标巩固(6分钟)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B.汉景帝汉文帝C.汉武帝D.汉武帝光武帝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杜诗B.张衡C.王景D.郦道元3.水排是一种()A.纺织工具B.冶铁工具C.灌溉工具D.耕种工具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A.西周B、春秋C.秦朝D.汉朝5.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五铢钱④奖励工商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6.发明水排的是()A.杜诗B.张衡C.王景D.郦道元7.小红家中收藏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枚钱最早铸于()A.战国时期B.秦始皇时期C.汉武帝时期D.春秋时期8.东汉时,著名科学家张衡著有《两京赋》,其中的“两京”指的是()A.咸阳和洛阳B.长安和洛阳C.长安和镐京D.咸阳和长安9.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A.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C.城市人口多D.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二、识读下面两幅图片11.上面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汉代在农业方面的什么成就?这说明了什么?第六环归结反思(4分钟)课堂小结:1.一项治理黄河的工程:2.一种耕作方式:3.一个新型播种工具:4、一项重要发明: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一环目标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课时) 导学案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课时)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 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 2 课时)备课时间:4.13【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及清政府的妥善安置,清朝疆域。

2.能力:清政府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土尔扈特的重返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培养学生的整体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1.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

它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2.利用实物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思考在清初巩固国家统一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有哪几位皇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历程艰辛而又矢志不悔,这是为什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编自演短剧、相声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达成: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对新疆的管辖、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和疆域。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决心收复台湾。

1661年,他率领将士从出发,抵达台湾西海岸。

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

3、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的沙俄侵略军。

4、年,中俄双方代表在进行谈判。

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和流域包括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创境激趣】利用课前导入框导入新课【自学导航】1、清入关后,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的封号。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编写人: 审核人时间姓名班级第小组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科举制度的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大运河的关系三、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1)年,北周大将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隋朝统一全国。

(2)开通了一条纵横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到,南达,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由等四段渠道组成。

它连接了等五大水系。

(4)科举制度在时,正式形成。

(5)隋朝在公元年灭亡。

2、探究学习: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何意思?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了吗?五、学习反思1、隋朝是谁建立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涿郡C、余杭D、长安4、科举制度在谁在位时正式创立()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4、分析:“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中的渠是指哪条河?它是谁在位时修建的?(2)、修建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为什么能修建此河?(3)、此河修建后有何作用?教学后记: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编写人审核人时间姓名班级第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三:学习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四:、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1)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共23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当时隋朝为什么修筑运河?当时具备哪些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 隋朝大运河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隋朝大运河简图2. 隋文帝.了解他统治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 体会我国封建社会的治世评价标准.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和历史地位。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投影魏晋南北朝简表(二).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

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引导学生学与交流:(我的课堂,自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北年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在今陕西西安);年,隋灭掉,统一南北。

2、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名叫)(1)措施:改革,发展,注重,减轻;(2)表现:国家,繁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1)开凿目的:加强,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6、统一的意义
7、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
2、皇帝
3、条件
4、时间
5、南北端点
6、沟通水系
7、长度
8、地位
9、历史意义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原因
2、隋文帝时期情况
3、隋炀帝时期情况
4、影响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2、结果
3、时间
三、当堂达标
1.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右图)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A.陈胜B.张角
C.黄巢D.朱温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刘裕建立刘宋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D.王莽建立新朝
5.“安史之乱”是一场()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
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6.(日照市中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王莽B.杨坚
C.杨广D.李渊
2.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A.秦朝统一全国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隋军南下灭陈D.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3.隋朝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不包括
A.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B.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2015年海南省)在2014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大运河开凿于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备注(教师个性备课、学生笔记)

模式1_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模式1_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导学案(1-10页)1.导学目标:了解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导学内容:(1)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

(2)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考古研究等。

3.导学步骤:(1)学习小组讨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学习小组讨论: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全班交流:总结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4.导学案中的问题:(1)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5.导学案的解答:(1)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

(2)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考古研究等。

导学案(11-20页)1.导学目标: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

2.导学内容:(1)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打猎、采集、渔猎、农耕等。

(2)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游牧生活、农耕生活、渔猎生活等。

3.导学步骤:(1)学习小组讨论:古代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有哪些?(2)学习小组讨论:古代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有哪些?(3)全班交流:总结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

4.导学案中的问题:(1)古代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有哪些?(2)古代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有哪些?5.导学案的解答:(1)古代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有打猎、采集、渔猎、农耕等。

(2)古代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有游牧生活、农耕生活、渔猎生活等。

导学案(21-30页)1.导学目标: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变。

2.导学内容:(1)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开始。

(2)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石器时代的结束、金属时代的开始。

3.导学步骤:(1)学习小组讨论:古代人类社会起源于哪个时代?为什么?(2)学习小组讨论:古代人类社会是如何演变的?(3)全班交流:总结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变。

4.导学案中的问题:(1)古代人类社会起源于哪个时代?为什么?(2)古代人类社会是如何演变的?5.导学案的解答:(1)古代人类社会起源于石器时代,因为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使用工具的时代。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成套) 人教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成套)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成套)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一、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

2.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1.(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开国帝王是(隋文)帝。

(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2.隋朝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交通),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3.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

(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二)合作探究1.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点?提示:(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都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2.隋运河经过了今天的哪些省(市)?提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三)展示交流(四)课堂小结1.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2.隋运河的流经区域和意义。

3.科举制的产生与意义。

(五)达标训练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B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B )①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日期 2月10日主备人授课人序号 1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之一。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展示提升】(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合作探究的成果)
【快乐元素】(让落后组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一个节目)
【测评反馈】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2.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A.赵州桥 B.长城 C.丝绸之路 D.大运河
3.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当你看到“及第”“进土”“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5.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
(右图)。

这一伟大工程()
A.中心是①——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6.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赵秉忠状元卷。

“状元”这一称号源于()
A.百家争鸣 B.商鞅变法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7.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
8.589年,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这个重新统一的朝代是杨坚建立()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总结提高:
班级姓名日期 2月10日主备人授课人序号 2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知道唐朝建立者、玄武门之变;会分析贞观之治形成原因;列举“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能评价唐太宗与唐玄宗;深刻体会关注民生、重用人才、完善制度,国家得以长治久安;能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班级姓名日期 2月10日主备人授课人序号 3
第3课盛唐气象
学习目标:
1.概括唐朝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4.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知道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及他们诗作的特点。

学习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班级姓名日期 2月11日主备人授课人序号 4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班级姓名日期 2月11日主备人授课人序号 5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的概况及历史影响。

2.了解唐末农民起义、唐朝灭亡等基本史实。

3.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历史局面。

学习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口埠学校初中部七年级历史学科集备备课
第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