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规划 码头及码头平面设计
码头及码头平面设计

景观与绿化设计
景观与绿化设计是提升码头形象和改善环境的重 要手段。
设计时应考虑码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合理 规划景观节点、绿化带和公共空间。
通过景观与绿化设计,营造舒适、美观、环保的 码头环境,提高码头的整体品质。
04 码头平面设计的实践案例
04
码头长度与岸线
根据货物流量和船舶大小确定 码头长度和岸线规模,以满足
装卸作业需求。
码头宽度
根据货种和装卸机械数量确定 码头宽度,以满足多货种同时
作业的需求。
堆场与仓库
根据货物种类和数量确定堆场 和仓库的规模和布局,以满足
仓储和装卸作业的需求。
辅助设施
根据作业需求配备相应的辅助 设施,如变电所、给排水设施
某港口码头平面设计案例
总结词
功能齐全、高效运作
详细描述
该港口码头平面设计案例中,充分考虑了港口码头的高效运作需求,设计了宽敞的货物堆放区和装卸作业区,同 时配备了先进的装卸设备,确保了货物的高效装卸。此外,还设置了船舶停靠区、油品装卸区和危险品装卸区, 满足了不同货物的装卸需求。
某内河码头平面设计案例
03 码头平面设计的具体内容
码头前沿作业区设计
码头前沿作业区是码头的核心区 域,用于停靠船舶、装卸货物和
车辆等作业。
设计时应考虑船舶大小、装卸设 备、货物类型等因素,合理安排 泊位、装卸平台、货物堆场等位
置。
确保前沿作业区的交通流畅,避 免交叉和拥堵,提高作业效率。
码头后方作业区设计
码头后方作业区是连接码头前 沿和内陆的区域,用于货物的 转运、仓储和加工等作业。
总结词
(整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

1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99)1.0.3 海港总平面设计应贯彻节约岸线、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方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
3.1.1 港址选择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并应满足港口合理布局的要求。
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腹地经济、客货流量及集疏运条件确定。
3.1.2 选址应根据港口性质、规模及船型,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岸资源,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3.2.11* 选址应充分考虑港口工程与泥沙运动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导致港口严重淤积和海岸或河口的剧烈演变。
4.1.1 平面布置应以港口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并应留有综合开发的余地。
各类码头的布置既应避免相互干扰,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
4.2.3* 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进出港口或方便船舶靠离码头的地点。
其尺度应考虑当地风、浪、水流等条件和港作拖船配备、定位标志等因素,可按表4.2.3确定。
回旋水域的设计水深可取航道设计水深。
船舶回旋水域尺度表4.2.3使用范围回旋圆直径(m)有掩护的水域,港作拖船条件较好,可借岸标定位2.0L无掩护的开敞水域或缺乏港作拖船的港口 2.5L允许借码头或转头墩协助转头的水域 1.5L受水流影响较大的港口,垂直水流方向的回旋水域宽度为(1.5~2.0)L;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2.5~3.0)L注:①回旋水域可占用航行水域,当船舶进出频繁时,经论证可单独设置;②L为设计船长(m)4.2.9* 港池和航道间的连接水域,应满足船舶进出港池的操作要求,其尺度可根据港池与航道间的夹角和船舶转弯半径确定。
船舶转弯半径,自航为3倍设计船长;拖船协助作业为2倍设计船长。
4.3.3 有掩护港口的码头前沿高程为计算水位与超高值之和,应按表4.3.3中的基本标准和复核标准分别计算,并取大值。
码头前沿高程表4.3.3基本标准复核标准计算水位超高值(m)计算水位超高值(m)设计高水位(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1.0~1.5极端高水位(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0~0.5注:①计算水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②位于陆沉地区的港口,码头前沿高程应适当留有沉降富裕量;③当码头附近陆域过高时,为便于同铁路、道路在高程上的合理衔接,码头前沿高程经论证后可作适当调整。
第四章港口规划设计§§

二、港口的分类
1.按功能用途分
商港(贸易港)、渔业港、工业港、军港、 旅游港;
2.按地理位置分 ? 海港—位于有掩护的海湾内或位于开敞的海岸上;
? 河口港—位于河流入海口或河流下游潮区界内;
? 河港—位于河流沿岸,多以内贸为主,停泊河船;
? 运河港—位于运河上。
三、港口营运概要
1.货物在港内的作业
作业环节:装卸作业、储存、短途运输;
2. 港口吞吐量及通过能力 ? 吞吐量: P118
? 通过能力: P118
3. 船舶技术性能指标
? 船舶尺度:船长、船宽、型深、吃水; ? 船舶吨位:容积吨位、重量吨位;
? 船舶的种类:集装箱船、杂货船、散货船、油船
第二节 港口调查与分析
一、 港口腹地与吞吐量预测 二、气象条件对港口建设的影响分析
为了具体反映靠泊能力的大小,通常按靠泊船舶的最
大吨级分类,供万吨级以上船舶停靠的泊位通常称为 深水 泊位 。
港口拥有的泊位数量,特别是深水泊位的数量,是衡
量港口规模大小和测算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依据。
港口码头的分类
按用途 可分为:客运码头、货运码头、军用码头、轮渡
码头、工作船码头、修造船码头等。
货运码头 又可分为:件杂货码头、散货码头、油码头、
充分考虑交通、能源、城市、国防、环境等多方面的需 要,既要节省工程投资,又要减少营运管理费用。通过 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综合论证比较后确定。
二、不同地区港址选择的特点
1.海港港址选择的特点
海岸的类型 按地质条件分为岩石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 按形态条件分为折,岸坡较陡。有的水域可能有
(2)开敞海岸
特点: 开敞海岸多为砂质或淤泥质海岸,岸线较
东海锦港某X吨级泊位散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及结构设计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1)港口应根据客运量、货运量、货种、流向、集疏运方式、自然条件、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划分港区。
(2)在布置港区时,应考虑风向及水流流向的影响。
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大的港区宜布置在港口全年常风向的下风侧;对水环境污染较大的港区或危险品港区宜布置在港口的下游,并与其它港区或码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港区总平面设计,应在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港区性质、规模、装卸工艺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合理布置港区的水域、陆域。
(4)顺岸式码头的前沿线位置,宜利用天然水深沿水流方向及自然地形等高线布置,并应考虑扩建时经济合理地连成顺直岸线的可能。
码头前应有可供船舶运转或回旋的水域。
同时应考虑码头建成后对防洪、水流改变、河床冲淤变化、岸坡稳定及相临泊位等的影响;(5)港区陆域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应根据装卸工艺,港区自然条件、安全、卫生、环保、防洪、拆迁、土石方工程量和合理利用土地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与城市规划和建港的外部条件相协调。
要节约用地,少拆迁。
陆域前方应布置生产性建、构筑物及必要的生产辅助建筑物。
其后布置生产辅助建筑物。
生活区的布置应符合城镇规划的要求并宜接近作业区;(6)作业区内部,应根据装卸工艺流程和所需的码头、库场、铁路、道路及其他建、构筑物的数量与布置上的要求,按照以近期为主、并考虑到发展的可能性合理布置;(7)作业区中建、构筑物的布置应力求紧凑,但其相互间的距离必须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有关的专业规范的要求。
二、高程及水深的确定(一)码头前沿设计水深1. 码头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115.87m设计低水位:114.40m2.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应保证设计船型安全通过、靠离和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 )第3.4.4条其水深按下式确定:D m T Z Z (3-1)式中:Dm-—码头前沿设计水深(n);T――船舶吃水(m,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要求可取船舶设计吃水或枯水期减载时的吃水。
码头和码头平面设计说明

件杂贷码头机械设备组合表
序 项目
号
叉车
卸船作业线种类
牵引平板车 牵引平板车
--轮胎吊
--叉车
汽车 --轮胎吊
装卸船 1 机械 门机+船吊 门机+船吊
门机+船吊 门机+船吊
操作 船
船
2 过程 前方库场 后方库场
船 后方库场
船 后方库场
水平运 3 输距离 <150m
>150m
>150m
>350m
机械配备 4 及台数 叉车:2台
天,根据计算: TW =3.844天,与Tb 接近,这是船方难以 接受的,也是不合理的。为改善这种状态,提出以下两方 案比选。
①增建2个泊位,装卸能力不变(泊位数增加一倍)
②改进装卸工艺,装卸能力提高一倍, Tb =2天 用M/M/S模型计算:
增建泊位: = 0.35,S = 4, Tb = 4, (D,0)S = /μS=0.35, TW =0.092 → T在港 =4.092天
⑤泊位利用率: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大, (D,O)s应适当降低,S =1 ≤0.3为宜,S =2时也 不宜超过0.5。
营口
2.平面布置 ①前方作业区≥40m (70~80m) ②堆场的最小面积为: S min=n min·S
nm in
Q N
.
t
h
拆装箱库
③拆装箱库 仓库面积由拆装箱量确定,一般每个泊位应有 5000~10000m2 仓库形状一般为矩形长条,布置时应注意:
Kr
td c
K BK
Hmax H
其中:
第四章 码头及码头平面设计——码头规模确定
Q ——年货运量(t)
码头平面布局图(卸船作业)

03 平面布局图详解Leabharlann 总体布局规划码头前沿线
确定码头前沿线的位置, 根据船舶吨位、吃水深度 和航道条件等因素进行合 理规划。
堆场与道路
规划堆场和道路的位置, 确保堆场容量满足需求, 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符合 规范要求。
辅助设施
合理安排辅助设施的位置, 如办公楼、候工楼、变电 所、泵房等,以便于管理 和维护。
对码头装卸工人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和安全意识,确保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
码头平面布局图(卸船作业)
目录
• 码头概述 • 卸船作业流程 • 平面布局图详解 • 卸船作业优化措施 • 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码头概述
码头位置与规模
码头地理位置
位于港口区域,靠近航道,方便 船舶进出。
码头规模
根据港口吞吐量和船舶大小确定 ,包括泊位数量、长度、宽度等 。
供电与照明
合理规划供电系统和照明设施,确保 码头各区域用电需求得到满足,同时 提高夜间作业效率。
给排水与消防
设置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和消防设施, 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室内外消 火栓等,确保码头消防安全。
通风与空调
根据码头气候条件和环境要求,设置 通风和空调设施,改善作业环境。
环保与绿化
加强环保措施和绿化建设,减少码头 作业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码头整体环 境质量。
装卸区域布局
装卸设备
安全防护设施
根据装卸工艺和船舶类型选择合适的 装卸设备,如门座式起重机、桥式抓 斗卸船机等,并确定其位置和数量。
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警戒线、 安全标识、防护网等,保障装卸作业 安全。
装卸工艺流程
规划装卸工艺流程,包括卸船、水平 运输、堆场作业等环节,确保流程顺 畅高效。
【精品】港口总平面设计规定汇总

第一章海港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海港港址一、海港港址选择的一般规定《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3。
1。
1港址选择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并应满足港口合理布局的要求。
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腹地经济、客货流量及集疏运条件确定。
3。
1.2选址应根据港口性质、规模及船型,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岸资源,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3.1。
3选址应统筹兼顾和正确处理商港、渔港、军港、临海工业、旅游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与城市及交通运输规划互相协调。
3。
1。
4选址时宜利用荒地、劣地,原则上不占或少占良田,避免大量拆迁,确有困难时应进行论证。
有条件时可充分利用疏浚土方或就近取土造陆。
3。
1.5港址选择应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对环境影响大的项目,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经论证后确定。
二、海港选址的原则《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3.2.1所选港址应满足建港任务要求,并应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
3.2。
2选址阶段应对拟选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地震等自然条件和城市依托、供电、供水、通信、施工条件以及社会、人文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和必要的勘测。
3。
2.3对拟选港址的铁路、公路、水运现状和发展规划、集疏运方式和能力以及引接条件等,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比较,因地制宜地选择集疏远方式,优先考虑水运及原有集疏远设施,有条件时,可采用多种集疏运方式。
3.2。
4老港改建、扩建时,应妥善处理同一地区新港与老港之间的关系以及综合性港区与各种专业性港区或码头之间的关系;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并避免重复建设和互相之间的干扰。
3.2.5港址的夭然水深应适当,不宜在地形、地质变化大和水深过深以及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建造港工建筑物,也不宜在水深太浅而使疏浚和维护挖泥量过大的场所选址。
3。
2.6港址宜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对岩石海岸,应查明岩层分布和岩面起伏状况,应避开活动性断裂带、软弱夹层和炸礁工程量较大的地区;对软土地区,应避免在软土层较厚的地区选址。
港口平面规划

British Standard, BS6349-1:2000.
Email address: lishaowu@ 微信:lsw756465473
Main Contents
Ch. 1 Introduction(绪论) Ch. 2 Port capacity and ships(港口通过能力和船)
Cargo transfer(货物转运)
Refuge(避风) Supplies (淡水和食物补给)
Refueling (bunkering)(加油)
Repairs and maintenance(船舶维修和保养) Tianjin Port Tianjin Port
Ch. 1 Introduction(绪论)
investment (投资)
representative type of vessel (代表船型)
Arrangement of berth layout, water area, breakwater, channels, land area, onland facilities and cargo handling system (码头岸线、水域,防波堤、航道、陆域范围、陆域设施以及货物装卸 工艺) Selection of a proper berth location (Port planning) (选择合适泊位地点,即港口规划) Environment impact (环境影响) All knowledge, theory, method related with the above contents
1.1 Harbor and port
• A harbor is a water area partially enclosed and so protected fro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G N R RN
在排队模型中,将船流密度a定义为:
a Q
(4)
RN
N期间,S个泊位的港口吞吐量Q:
Q R S Ns
(5)
则
Q RN
S
s
nbs
(6)
根据式(4)和(6) a nbs
(7)
说明船流密度a在数值上等于日平均在泊位装卸船数 nbs
1.符号意义 2.N期间发生的泊位总费用:
Cb cb NS
3.N期间船舶在港发生的总费用:
Cs cs NnS
4.港口和船舶发生的总费用:
CST Cb Cs cb NS cs NnS
5.确定最优泊位数的公式推倒:
若最优泊位数为S,即:
CCSSTT
(S
a S 1 1)!(S
a) P0S 平均待Leabharlann 时间 Tw :Tw
(S
aS 1)!(S
a)2
1
P0S
(10)
(11)
平均在港船数 nS : aS1
nS nwS nbS (S 1)!(S a)2 PoS a
二.按码头平面布置型式分类
1.顺岸式布置(如图) 小洋山港
适用条件:
2.突堤式布置(如图)
适用条件:
3.挖入式布置(如图)图4-5,图 4-6 适用条件:
4.沿防波堤内侧布置
5.岛式布置(如图)
6.栈桥布置(如图)
第二节 码头规模的确定
1.码头规模的两个指标:
泊位停船吨级 泊位数量
2.经济营运船型(表4-1)
3.在规划阶段泊位数
码头年作业量
Pt参考取值 S 一个泊位年通过能力
Q Pt
Pt较精确的计算
泊位年通过能力 Pt:
Pt
Ty G
tz
tf
24 t 24
G tz P
Ty:泊位年营运天数;
t
:装卸一艘设计船型所
z
需时间( h);
p:设计的船时效率( t / h);
s — 泊位数为 S时的泊位利用率;
— 码头平均到船率(艘/日),即1天内平均到船数; —一个泊位平均装卸船率(艘/日),即1天内装卸的船数;
G — 船舶在本港的平均装卸量(t / 艘); Tw — 船舶平均待泊时间(日 ); Tb — 船舶平均靠泊时间(日 );
cb — 泊位日平均营运费(元/日.泊位),可认为与S无关,见表4-4; cs — 船舶在港日均费用(元/日.艘),见表2-10; M船数:每年到港船数M船数=Q / G;
G:设计船型在本港的装卸量; t f:船舶进出港、辅助作业等非装卸作业时间之和;
t:昼夜非生产时间之和(h),根据本港情况而定;
:泊位利用率,按规范或表4 -12选取。
第三节 码头最优泊位数
一.最优泊位数的表达式 二.排队论模型的应用 三.模型选择 四.总结
一.最优泊位数的表达式
ns
ns1
(c)
(b) cb N (S 1) cs Nns1 cb NS cs Nns
cb NS cb N cs Nns1 cb NS cs Nns
cb csns1 csns
cb cs (ns1 ns )
cb cs
则平均每天到港船数(即码头平均每天到船率)=M船数 / N Q /(GN)
二.排队论模型的应用
排队过程:如图4-9
平均到船率: Q / N
(1)
G
平均每艘船的装卸时间是平均装卸率μ的倒数:
1 G
(2)
R
由(1)*(2)得:
1 Q G Q
(S个泊位,N期间)
1.M/M/S模型 2.M/Ek/S模型 3.E2/E2/S模型
1.M/M/S模型
当船舶随机到港的规律(指每天到港船 数分布)符合伯松分布,船舶靠泊作业 占用泊位时间符合负指数分布时,泊位 数为S,该模型记为M/M/S模型。
按此模型可推倒如下结论
n艘船在港的概率 PnS :
CST1 CST1
(a) (b)
(a) cb NS cs Nns cb N (S 1) cs Nns1
cb NS cs Nns cb NS cb N cs Nns1
cs ns cb cs ns1
ns
cb cs
ns1
cb cs
ns1 ns
(d )
(c)、(d )可综合为:
nS 1 nS
cb cs
nS
nS 1
(e)
1.符号意义
S — 码头泊位数; N — 港口营运期,通常N 365天; Q — N期间港口吞吐量( t); R — 一个泊位的日平均装卸效率(t /日.泊位),即船天量; nbs — 泊位数为 S时,N期间内在泊位装卸的平 均船数(艘 /日); nws — 泊位数为 S时,N期间内等待泊位的平均 船数(艘 /日); ns — 泊位数为 S时,N期间内平均在港的船数 (艘 /日);
第一节 码头分类
一.按码头功能分类 二.按码头平面布置型式分类
一.按码头功能分类
1.从货物种类和包装型式上分类:
杂货码头、集装箱码头、多用途码头、 专用码头。
2.从贸易或商务上分类:
外贸码头 内贸码头。
3.从隶属关系上分类:货主码头 公用码头
通 用码头
4.从客货上分类:货运码头 客运码头
第四章 码头及码头平面设计
(如图4-1)
第一节 码头分类 第二节 码头规模的确定 第三节 码头最优泊位数 第四节 泊位组、提高装卸效率、新增
能力时机选择 第五节 码头泊位尺度的确定 第六节 多用途杂货码头、件杂货码头
第七节 集装箱码头 第八节 滚装码头 第九节 油码头 第十节 液化石油气(LPG)专用码头 第十一节 港池、突堤式码头平面尺度 第十二节 码头前沿高程
an
PnS
n! PoS
an
S!S nS
PoS
(0 n S) (8)
(n S)
S 1 an
aS
1
P0S
n0
n!
(S
1) !( S
a)
(9)
P0S ——无船在港时的概率
平均待泊船数 nwS:
n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