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及其意义
简述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简述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系统中。
它们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参与调节免疫应答、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以及维持免疫的平衡。
因此,淋巴细胞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反映了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的数量通常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的细胞计数进行测定。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周围血液白细胞总数的20-40%。
当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时,淋巴细胞数量会增加。
例如,在感染或炎症反应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都可能增加。
相反,一些免疫缺陷疾病或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可能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因此,淋巴细胞的数量可以用于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以及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其次,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可以提供有关免疫功能和病理过程的进一步信息。
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亚群。
这些亚群各自具有不同的免疫机制和功能。
通过测量不同亚群的比例或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特点,并确定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分类。
例如,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可以帮助鉴别各种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B淋巴细胞在抗体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NK细胞则在抗肿瘤和抗病毒免疫中发挥作用。
因此,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机体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特定免疫应答。
此外,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表型也与一些重要的临床指标相关。
例如,淋巴细胞凋亡和增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在一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中,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而在肿瘤和移植排斥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加,反映了免疫应答的激活。
此外,淋巴细胞表型的分析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并指导治疗选择。
最后,淋巴细胞还可以用于免疫治疗的评估和监测。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一些疾病。
淋巴细胞在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使用自身免疫细胞疗法(例如CAR-T细胞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淋巴细胞各项免疫表型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各项免疫表型的临床意义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对于了解淋巴细胞的分化、功能,鉴别新的淋巴细胞亚群有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大多数疾病的特异性淋巴细胞亚群或某些细胞表面标志的存在、缺乏、过度表达等,对一些疾病,如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诊断、治疗、免疫功能重建和器官移植监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T细胞1.总淋巴细胞数(1)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2)减少: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和细胞免疫缺陷等。
2.总T细胞(CD3+细胞)(1)增高:提示体内的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见于临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重症肌无力、慢性活动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T细胞性白血病等。
(2)降低:提示体内的T细胞免疫功能减弱,见于某些白血病、应用免疫抑制药、放疗过程中、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艾滋病、多发性骨髓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过劳等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处于相对较低的其他一些情况。
3.T4细胞(CD3+CD4+细胞)(1)增高:提示体内存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主要见于临床各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2)降低:提示体内存在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主要见于临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以HIV感染时减少最为明显。
T4细胞减少也见于γ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胸腺发育不良、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严重创伤、大手术等。
4.T8细胞(CD3+CD8+细胞)(1)增高:提示体内存在病毒或胞内寄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主要见于HBV、CMV、EB等病毒及结核杆菌感染等。
(2)降低:T8细胞减少见于γ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胸腺发育不良、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糖尿病等。
5.T4/ T8细胞比值(1)增高:可以是T4淋巴细胞增高或T8淋巴细胞减少所致,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多发性硬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2)降低:可以是T4淋巴细胞减少或T8淋巴细胞增加所致,见于艾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缺陷综合征、某些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结核病等。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分化抗原含量的比较

胞) 、 N K 细胞 ( C D 1 6 C D 5 6 细 胞 ) 的含 量 均 明显 高于 脐 血 (P < 0 . 0 1 ) , 而 B淋 巴细 胞 ( C D 1 9 细胞 ) 的 含 量 明显 低 于
脐 血( P< n 0 0 1 ) 。辅助性 T淋 巴细胞 ( C D 3 、 C I M 细胞 ) 、 C I M / C D 8 细胞比值脐血与外周血相 比, 两者比较 差异
【 关键词】 淋巴细胞分化抗原 ; 脐血 ; 成人外周血
C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b o u t e x p r e s s i o n a b i l i t y o f CD a n t i g e n o f l y mp h o c y t e b e t we e n u mb i l i c a l c o r d
中国实用 医刊 2 0 1 3年 1月第 4 0卷第 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J a n . 2 0 1 3, V o 1 . 4 0 , N o . 2
・
7・
脐 血 与成 人 外 周 血 中淋 巴细胞 分 化 抗 原 含 量 的 比较
0 . 0 5 ) , 代表记忆性 T细胞重要表 型 C D 4 5 R O 淋 巴细胞 的含量成Z -  ̄ l " 周血 明显 多于脐血 ( P <0 . 0 1 ) 。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韩华;薛改;张俊勤;闫萍;李艳丽【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冻存、复苏的方法。
方法收集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细胞冻存3个月后复苏,鉴定复苏后细胞的特性。
结果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率高;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型CD34、CD45等;冻存后再复苏细胞活性高达80%~90%。
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可以从人脐带华通胶中较好的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移植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Objective To exploreisolating,culturing,identifying,freezing and thaw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approach from Wharton j elly of human umbilical cord.Methods The MSCs were isolated from neonate umbilical cord,cultured by tissue explants adherent method.The surface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Passage cells,frozen 6 months, were thawed,then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dentified.Results MSCs were easily obtained from Wharton j elly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via the proposed approach of tissue adherence.The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MSCs expressed CD29,CD44,CD90 and CD105 positively,but negatively for CD34,CD45.The living cells of MSCs were 80%-90% after having been frozen and the thawed cells ha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revious.Conclusion MSCs can be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Wharton j elly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y this method. The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Wharton j elly of humanumbilical cord may be a novel alternative source of human MSCs for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胎血【作者】韩华;薛改;张俊勤;闫萍;李艳丽【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药剂科,河北石家庄 050082;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医院病理科,河北石家庄 0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根据发育状态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免疫表型——精选推荐

免疫表型——精选推荐免疫系统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防御工具之一,扮演着抵御疾病侵袭的关键角色。
免疫表型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免疫表型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免疫状态,包括免疫细胞的活性、功能和数量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对免疫表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为疾病治疗和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免疫表型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
一些免疫细胞的表型标记已经成为临床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例如,对于免疫细胞CD4+和CD8+的表型进行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免疫状态,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免疫细胞和表型标记,这些标记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潜力。
一种常见的免疫表型研究方法是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通过使用流式细胞仪,将细胞在发光物质激发下,测量其发射的荧光信号来分析免疫细胞的特征。
这种方法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的优点,并且可以同时测定多种细胞表型标记。
流式细胞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免疫表型的研究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免疫表型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肿瘤免疫疗法中,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的免疫表型,可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些肿瘤患者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能力,而另一些患者的免疫细胞则对肿瘤细胞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通过分析这些患者的免疫表型,可以选择适合的免疫疗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中,免疫表型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感染者的免疫表型,可以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病毒感染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个体的免疫表型对于感染病毒后的临床表现有显著影响。
通过测定感染者的免疫表型,可以预测其感染后的病情,便于医生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除了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免疫表型的研究也在基础免疫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免疫细胞的表型变化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了解免疫细胞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

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背景知识即使在早期通过形态学特征来区分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的检测中,对直接识别和计数方法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吸附方法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个方法首次假设了通过一些新的分子探针来检测膜上的受体或配体来识别细胞。
单克隆抗体被证明是检测这种表面分子极其有效的探针;此后CD 命名协会统一命名了与这些表面分子结合的种类繁多的抗体。
将单克隆抗体进行荧光标记后与白细胞反应,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这个基本步骤使流式细胞仪在临床实验室中应用被大大拓宽。
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在诊断和分型免疫缺陷性疾病中意义重大。
如检测与X染色体相关丙球蛋白贫乏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20和CD21时,会发现在疾病状态中的患者不存在成熟B淋巴细胞(CD19+,CD20+,CD21)。
另一个例子是分析CD43的表达,它在Wiskott-Aldrich 综合症患者的淋巴细胞的表达降低。
区分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症病例,是通过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3、CD4、CD8和CD38的表达来将新诊断病例来进行的。
进一步的有关淋巴细胞分型在免疫缺陷症在临床中的应用请参阅其他文献资料(Keren et al., 1994)。
HIV病毒感和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是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外周血淋巴细胞运用最为广泛的适用病种。
CD4阳性T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分子,通过几种机制它们被催毁,并且其数量随着疾病的进程而下降。
根据一些学术机构的报告,临床上对潜在的感染危协而进行的抗病毒或预防治疗决定,是依据对CD4+T细胞的计数而做出的;因此对这些病人的淋巴细胞亚群的精确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毫无疑问,全球数量不断增加的HIV/AIDS病人和对CD4+T细胞快速而精确检测的需要使得流式细胞仪使用在临床实验室中日益广泛。
这一点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为这个单一应用发展了相关的试剂和仪器,和一些针对CD4+T细胞检测的标准化程序。
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被证明在诊断患有某些慢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患者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类样本中可以通过B 细胞表面κ 和λ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异常表达而识别出肿瘤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完全没有排斥反应!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完全没有排斥反应!
作者:陈金山生物医疗\生物评论
排斥反应又称,免疫排斥反应,就是当一种带有免疫功能的细胞或器官,被移植到另一种器官或人体内,会产生一种与被移植的器官与人体不融合的现象,会对此器官与人体进行破坏性的攻击。
但是如果所移植的细胞与器官与被移植的器官型号相同就不会有排斥反应,或者,所移植的细胞与器官内,不具有免疫功能,也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也就是说只要移植的细胞与器官没有免疫功能,就可以被移植到任何不同的个体内,都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目前临床为了避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前,都要想办法先把T淋巴免疫细
胞剔除,避免或减少排斥反应的几率。
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目前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已经基本控制,大大提高了异体移植成功的概率。
脐带血中的免疫细胞较为幼稚,免疫功能不成熟,处于一种缄默状态,或者免疫功能还没有开始发育,免疫原性较骨髓来源的干细胞更低,作为一类免疫豁免细胞,不须经过严格配对使用,异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适宜于不同个体之间的移植,且不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也就是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
同时脐带血刚脱离母体,相对纯净,脐带血潜伏性病毒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传播几率非常低,所以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性较高。
而其他成体干细胞。
特别是乙肝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其本身的增殖能力存在缺陷。
所以说脐带血干细胞的移植,不仅没有异体的排斥反应,更安全可靠。
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比较分析

[ 参考文献]
[ ]Yug , nde HlnA t 1 eao eies e 1 on K us N, i ,e a dtni t t i c n t o .S i n h n nv
C e n [] CiC r M d 2 0 , ( ) 8486 a i J . r a e , 00 2 3 : - . ru t t e 8 5 5
9 8例 , 童 ( 儿 5个 月 ~l 4岁 ) —L 4 BA L20例 、 —L TA L
次, 加入 05l 生理盐水 , . l I l 上流式细胞仪检测。采 用 F CCn A S a 型流 式 细胞 仪 ( 国 BD公 司) 4 8 美 — ,8 n m激发光源。测定前 以标准校正荧光微球校正仪
2 l室 温闭光 反 应 2 3 i, 加入 2m 红 细 0 , 0~ 0mn 再 l 胞 溶解 液 , 荡后置 室温 1 i, 生理 盐水 洗 涤 3 震 0mn 用
AL L 长期无病生存率 ( E ) D F 仍相 当低, 仅为 3% ~ 0 4%…。广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正致力于缩小这种 0 存在于儿童 和 成人 舭 治疗 结 果之 间 的差 距 , 白血
器, 应用 C L —U S E LQ E T软件 , 每管获取并分析 1 0 0 0 0
了广 阔前 景 。
盐酸哌替啶是阿片受体激动剂 , 镇痛剂量 时可选择 性地减轻或缓解疼痛 , 呼吸有抑制作用。本研究 对
结果显示 , 两组插镜后及检查结束时 SO 均下降但 p 无统计学差异 ; 另通过实验还可看 出两组插镜后及
检查结束时 H 、 A R M P均较检查前下降, 对照组较观 察组下降明显 , 考虑观察组联合用药后减少了咪达 唑仑的用药量 , 使生命体征稳定性增强。联合用药 同时使镜检时间延长 , 有利于镜下仔 细观察并行使 定难 度 活检 , 时 较 长 的镜 下 治 疗 具 有 可 行 、 需 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及其意义郭 荣,邹 萍,邹典斌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武汉430022;1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郑州450052)摘要 为比较脐血和骨髓淋巴细胞及祖细胞分化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双标法对38份脐血及10份骨髓免疫细胞表型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发现:①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中均测到幼稚淋巴细胞(CD3-CD4+),且前者中含量较多,但脐血细胞毒T细胞含量(CTL,CD3+CD16+56+)低于骨髓;②脐血中N K细胞(CD3-CD16+56+)比例高于骨髓;③脐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的比值接近于骨髓,但脐血CD34+细胞中髓系祖细胞(CD34+ CD13+,CD34+HLA2DR+)及淋巴系祖细胞(CD34+CD19+)含量均低于骨髓。
结论:①脐血免疫细胞具有不成熟性,这估计是脐血移植后GVHD程度轻的主要原因;②脐血淋巴细胞中N K细胞含量较高,推测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并不会降低;③脐血CD34+细胞中髓系祖细胞及淋巴系祖细胞比例均低于骨髓,可能是脐血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速度较慢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脐血;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中图分类号 R33111;R331.2A Comparison bet w een Immunophenotypes of Lymphoid Cells from H 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Bone Marrow and Its Signif icanceGUO Rong,ZOU Ping,ZOU Dian2Bin1(Instit ute of Hematology,The A f f iliated U 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 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 niversity, W uhan430022,Chi na;1Depart ment of Hematology,The Fi rst A f f 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Zhenz hou U niversity, Zhenz hou450052,Chi na)Abstract To compare the expression of CD antigens on immune cells from umbilical cord blood(UCB)and bone marrow(BM)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the phenotypes of lymphoid cells and nucleated cells from38UCB and 10BM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low cytometry with double label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ature lymphocytes(CD3-CD4+)were detedcted in UCB and higher than those in BM;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D3+CD16+CD56+)in UC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BM.N K cells(CD3-CD16+CD56+)in UC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M.The ratio of CD34+cells in nucleated cells of UCB was similar to that of BM,however,both the contents of myeloid(CD34+CD13+and CD34+HLA2DR+)and lymphoid(CD34+CD19+)progenitor cells in UC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BM.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mune cells in UCBpossess immaturity,which might lead to mild GVHD after UCB trans plantation.It is infered from the higher ratio of N K cells in UCB,GVL will not decrease after UCB transplantation.The lower contents of myeloid and lymphoid progenitor cells in UCB probably accounted for the slow hematopoiesis and immune reconstitution following UCB transplantation.K ey w ords umbilical cord blood;bone marrow;lymphoid cell;immunophenotype 脐血具有经济、来源广、采集方便、无采集并发症,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2 ease,GV HD)程度轻,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sus leukemia,GVL)效应不降低等优点。
但是脐血也存在造血重建速度慢,易合并感染的问题。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脐血和骨髓免疫细胞分化抗原进行检测,比较二者在淋系祖细胞、髓系祖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及N K细胞含量方面有无差别,旨在分析二者免疫表型差异,探讨其在扩大脐血应用范围中的作用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标本采集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足月分娩新生儿脐血38份。
母亲年龄24-35岁,平均(29.3±3.3)岁。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不超过30秒)用止血钳在距脐轮2-3cm处夹住脐带,在两钳间剪断脐带,用含少许肝素的注射器抽取脐血,加入离心管中混匀。
骨髓 通讯作者:郭荣 电话:(027)85730575.E2mail:gh7311@yahoo. ・915・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 perimental Hem atology2002;10(6):519-522取自10名健康志愿献髓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32.7±9.1)岁。
采集用肝素抗凝的髂骨骨髓2-3ml,注入试管中混匀。
脐血有核细胞计数常规计数2次,取其平均值。
脐血及骨髓细胞单克隆抗体标记取新鲜抗凝的脐血及骨髓50μl。
在4只离心管均先加入CD342FITC单抗,再分别加入CD382 PE,HLA2DR2PE,CD192PE或CD132PE鼠抗人单抗各20μl;另取2只离心管先加入CD32PE,再分别加入CD42CY或CD16+562CY鼠抗人单抗各20μl。
室温避光孵育30分钟后加入1ml红细胞裂解液(01155mol/L N H4Cl,0101mol/L KHCO3,0101 mmol/L ED TA,Becton Dickinson,USA),混匀后孵育9分钟,PBS21%BSA洗2次,最后加入0.5ml 0.1%多聚甲醛固定液混匀。
阴性对照管加入20μl PBS,同型对照管加入鼠抗Ig G12FITC/Ig G22PE各20μl,操作同上。
所用荧光标记单抗均由美国PharMingen公司提供。
FACScan Cell Q uest测定及Stas数据分析以FCM测定CD34+细胞及其亚群中各表面抗原表达率。
流式细胞仪为FACScan型(Becton Dickinson,USA)。
具体操作参照文献[1]。
采用对数获取,每个样品测定200000个细胞。
第1荧光探测器(FL1),第2荧光探测器(FL2)及第3荧光探测器(FL3),分别反映FITC,PE及CY的荧光强度。
测前以Autocomp软件结合Calibrite Beads调正校对器,计算其变异系数(CV),使其稳定在2%以内,再以过滤的无颗粒PBS高速运行2分钟,以去除Flow中可能存在的气泡。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应用SPSS8.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
结 果脐血及骨髓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及其各亚群的含量38份脐血平均容积为(115.7±22.4)ml。
有核细胞计数为(10.4±2.9)×109/L,平均每份脐血有核细胞含量为1.2×109,CD34+细胞含量为4.7×106。
脐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的比值接近于骨髓,但脐血CD34+细胞中髓系祖细胞(CD34+ CD13+和CD34+HLA2DR+)含量及淋巴系祖细胞(CD34+CD19+)含量均低于骨髓(见附表及附图)。
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中各亚群含量脐血中细胞毒T细胞含量(CTL,CD3+CD16+ 56+)低于骨髓,但其中N K细胞(CD3-CD16+56+)比例高于骨髓,P值均小于0.01(附表及附图)。
T able Comparison of subsets of CD34+cells and lymphocytes in cord blood and bone marrow( x±s)Subset of CD34+celland lymphoid cellCord blood(%)(n=38)Bone marrow(%)(n=10)CD34+ 0.39±0.173 0.35±0.19CD34+CD38+82.76±9.51388.54±5.79CD34+CD13+58.66±4.823373.98±5.92CD34+CD19+ 1.49±0.503319.89±3.65CD34+HLA2DR+66.27±9.563382.41±8.47CD3-CD16+CD56+18.10±4.163310.44±3.14CD3+CD16+CD56+0.83±0.4533 2.09±0.46CD3+CD4+11.05±3.45311.45±1.69CD3-CD4+9.18±3.0733 2.98±2.61 3P>0.05and33P<0.01,compared with that of bone marrow讨 论本研究检测了脐血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并将其与骨髓中细胞的相应标志进行比较,以探讨脐血与骨髓移植相比有那些优势及不足之处,为脐血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