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辅导7-教学设计(二)(1)

教学辅导7-教学设计(二)(1)
教学辅导7-教学设计(二)(1)

教学辅导7-教学设计(二)(1)

第七章教学设计(二)------------辅导七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确认学习目标、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和编写评价学习目标的材料。 1. 学习目标的分类理论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5类学习结果分类方法,被公认为最有权威的学习目标理论之一。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特点,提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1)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包括辨别事物差异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能力,运用规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以较低一级的智慧技能为先决条件。可将智慧技能理解为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技能。(2)认知策略,指学习者控制与调节自身的学习、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是学习者指导自己学习能力,它对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起定向作用。认知策略水平的提高,需要学习者有机会和有意识地练习、运用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指学习者陈述观念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地陈述事实、名称、概念、规则的能力。(4)动作技能,指学习者进行身体操作性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肌肉的协调性。动作技能又可分为运动型和职业型。运动技能的学习,在掌握动作技能的基本程序后,需要反复练习和不断强化。(5)态度,指个体获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影响个体对事物或行为的选择,表现为一种行为的取向。有时,可将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考虑。加涅把态度作为个体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一种能力,因为态度能影响人的操作。加涅在对学习进行分类的同时,指出了不同类型的学习需要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要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态度;外部条件则由教学提供。例如,言语信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已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记忆中能呈现相关的信息,学习者还需具备言语编码的策略(指组织言语内容的能力),以便能够进行陈述。言语信息学习的外部条件是:信息应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使之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选择;信息应在一种有意义的背景中呈现;对信息进行有意义的编码(指与原有知识的连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同时考虑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学习者的内部条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被公认为最有权威的教育目标理论之一。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1)知识(knowledge)。“知识”学习的特征是记忆,包括再现和再也认,这两个过程都涉及到对储存在大脑中的有关信息或事实的回忆。知识水平的目标注重的是对有关信息的储存和回忆。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先要发现问题中适当的线索,以便回忆有关的信息。在回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只需要回忆信息,不需要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2)领会(comprehension)。“领会”注重的是对有关信息的转化,使信息变成更好理解的形式。在回答领会层次的问题时,要求学习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加工或变换,以证明对知识的理解。领会有三种行为∶①转化,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某一问题;②解释,学习者在头脑中对储存的信息进行了重新的整理、排列,并理解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③推理,学习者能根据某一陈述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或预测变化的趋势。(3)运用(application)。“运用”涉及到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问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是“运用”的特征。如果问题是学习者以前遇见过的,那只是回忆。学习者在回答运用水平的问题时,分两个步骤∶第一步,确认以前是否遇到过相似的问题;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并解决问题。(4)分析(analysis)。“分析”是比领会和运用更高水平的学习。“分析”注重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并清楚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分析”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5)综合(synthesis)。“综合”是指创造性地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独特整体的过程。综合包括进行独特的交流、诗歌的创作或论文的撰写、制定计划或操作程序、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6)评价(evaluation)。“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准则,对有关的信息(观点、作品、方法、程序等)做出合理的判断。正如创造性是综合的特征,价值判断是评价的特征。解答评价问题首先要建立一套合适的标准或价值体系;然后,要评价观点、思想或事件是否符合判断标准。评价是对前面五种水平行为的组合,评价区分为依据内在证据的评价和依据外在准则的评价。 2. 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为了克服教学目标陈述的含糊性,心理学家提出了三种新的理论和技术:行为目标、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行为目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指采用描述内在心理状态与外显行为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目标。既陈述如记忆、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又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若干。表现性目标要求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表现性目标易于作为的教学目标的补充。加涅的5要素目标运用两个动词,一个定义能力,另一个定义可观察的行为,来对学习者的内在能力与外部行为表现进行界定。5个要素是:代表学习结果类型的“习得的能力动词”、代表外部行为变化的“行为动词”、指明学习者行为操作内容的“对象”、规定执行行为所处环境的“情境”以及行为需要的“工具、限制和特殊条件”。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要求:①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如能力提高、态度改善、正确自我观建立等,而不应陈述教师的行为。②陈述得好的教育目标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如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等。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应学生掌握的水平,如智力技能学习的教学目标应反映辨别、概念、规则、高级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学情分析 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教学时间一(3)、一(4)、6/13-6/16 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自己最喜爱的水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激发兴趣。欣赏水果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直观了解水果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新授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小学美术教案 板书 17、好吃的水果 形状 颜色 味道

七年级下17课教案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教学设计 课题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 会风貌 课型探究 活动目标通过《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 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与分析探究能力 体会历史信息的传递有多种载体和方式,培养信息转换能力,通过图象 获取有效信息,感知历史,并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通览前几课课文的有关内容 查找与《清明上河图》及宋代社会发展相关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仔细观察各部分图卷 重点培养观察与分析探究能力 难点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 动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时 间

1、放电视剧《水 浒传》第1集开 始的场面。 2、请大家介绍 宋代都城人们的 生活 3、我们要利用 本图对宋代的社 会生活进行更深 层的探究(1)、本图表现的是什么时节的情况?从图中找出证据来说明你的见解(2)、展示评书《杨家将》当中的一段:---说集市上有:买 使用 多媒体, 介绍导 演的取 材来源 于《清明 上河图》 鼓励交 流、引入 前几课 学习的 知识 利用书 中问题, 指导探 究方向 评书演 讲 观看、 与图卷 进行对 比 大胆想 象发言、 利用所 学 观察、分 析、 交流 找出相 关的行 当 激发兴趣 了解学生的观 察能力、让学 生体会获取历 史知识可通过 多种途径 分析“清明” 的命名根据, 培养分析、探 究能力 培养观察能 力,了解宋代 的社会生活 5 10 15

碗的、买线的------ (3)图中的建筑是 商肆、酒店、还是民居?说出原因 4、学生自由探究时间 问题A、略 B、 C、 D、 4、请介绍本课 你的收获 5、读课后活动 说明,播放电视 剧《水浒传》开 篇鼓励、设 疑、误 导、争辩 鼓励交 流 归纳 创境 观察、交 流 提出问 题,师生 共同探 究 交流 感受 激发探究欲望 鼓励创造性思 维 体会探究的乐 趣 体会宋代生活 15 5 10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精品教案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创设情境:师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森林里面有哪些动物吗?谁来说一说?(指名说,教师相机点评补充)出示动物图片,师小结过渡,引入新课——是呀,森林里的各种动物组成了动物王国。一天,百兽之王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们来开会,呆头呆脑的狗熊通知了一遍又一遍也没把事情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让我们翻开课文一探究竟吧! 启发思考: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自然段序号,圈注不会读的生字词;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出示问题,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发学生合作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谁在发布通知,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 自主(或小组)探究:分段落品读课文,通过自主探究或同伴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弄

懂狗熊发布的通知问题出在哪里,掌握拟写通知的基本要求。 协作交流: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分角色合作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动物的语气,感受故事的趣味性。3.请代替班主任拟写一份通知,通知全班同学明天下午4:30到学校操场集合参加校园大扫除。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点评,指导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布置课后作业。 教材分析 《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狗熊四次通知小动物参加会议,反复多次才把通知说明白的经过。故事以动物为描写对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学生在接受与理解上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朗读、品读、合作探究、协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故事主线,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了解拟写通知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识读“物”、“虎”、“熊”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要”、“连”、“百”等6个生字; 2.准确、生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狗熊发布的通知问题出在哪里,了解通知的基本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识读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6个汉字。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通知的基本要求; 2.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语言习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纸质词卡;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新实用汉语17课教案复习进程

新实用汉语17课教 案

第十七课这件旗袍比那件漂亮 一、复习巩固 简单趋向补语、“把”字句1、时量补语1 二、导入新课 中国式的衣服你知道的都有什么?(图片演示)你喜欢旗袍吗? 三、讲解新课 1.学习生词 旗袍:中国妇女穿的传统长衫。这件旗袍,中国的旗袍。 比:能够相比。比那件漂亮,比他好 卖:卖衣服,卖苹果,卖光盘 中式:中国固有的格式。中式衣服,中式房子 已经:业已经过。已经来了,已经买旗袍了 极(了):副词,表示达到最高度:极重要|极少数。注意:‘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 了’。多极了,慢极了,漂亮极了 颜色:什么颜色,衣服的颜色 便宜:花费很少,尤指与现行价格或实际价值相比较时 一套便宜的衣服,便宜货 公园:去公园玩儿,一个公园 走:走得很快,去公园走走 过去:从前。三天过去了 样子:式样;标准。旗袍的样子,衬衫的样子 试:尝试。试试这件,试一试那件 觉得:认为。觉得很漂亮,觉得很短,觉得便宜极了 麻烦:烦杂琐碎;费事。很麻烦,不麻烦。即打扰,导致不便。常指做某事所引起的。麻烦你把门关上 合适: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适的人选

打折:打九折,不打折 2.学习句子 ①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俄语解释,正确理解句子的涵义。 ②板书动态展示后,示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 ③结合句子的生词练习 3.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显示:课文框架,让学生在课文框架的提示下复练。 ③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本课的语法 ①动词“来、去、到”等带时量补语 我来北京已经一年多了 他去图书馆已经两个小时了 他到中国半年了 ②极了and 多了 A/V + 极了/ 多了 这件旗袍漂亮极了 他高兴极了 这本书比那本书贵多了 他哥哥比他年轻多了 ③的字短语 Pr / N / A + 的丝绸的很贵,我没有丝绸的 我的我喜欢绿的,他喜欢红的 老师的 丝绸的 ④用介词“比”表示比较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 ①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书空练习。 ②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5)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 ①(课件出示:蜿蜒)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②师: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2014.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 课题第17课科学技术 的成就(一) 课时 1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重难点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新中国国防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了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科技成就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2、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 3、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四下第五单元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事,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来到双龙洞,按照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外洞、孔隙和内洞,以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二课,既可作精读课文品读,也可当习作例文学习写作。本课条理清晰,按照游览顺序把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写得清楚明了,且景物之间过渡自然贴切,是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好载体。课文对于“孔隙”的特点描写,匠心独具,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窄小有了清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让人对孔隙的危险有了身临其境般的切身体会。而“内洞”的描写,突出了“大”和“奇”,既点明了“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又展现了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奇景,却又言犹未尽,适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实施语言实践。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写。 课文22个生字,7个要求会读、15个要求会写,其中,“浙、臀”两字,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2.品味语言。 课文是一篇游记,是学习游览顺序行文的典范文本。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同时关注景物之间的自然过渡。抓住重点语段,探究作者通过多种手段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重点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内洞”的“奇”与“大”。 3.习作策略。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是这个习作主题单元教学重点。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学习按游览顺序习作的范文,围绕习作主题,需要开展三个层次的习作学习:(1)“游览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2)“交流平台”,梳理归纳习作方法与策略;(3)“初试身手”,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并尝试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特点写出来。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3.聚焦重点语段,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和“内洞”的“奇”与“大”,学习把景物特点写出来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附学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及“八王之乱”.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用在西晋时期正确吗? 自主预习 一.西晋的建立 西晋建立和统一: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20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二.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晋惠帝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合作探究】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巩固练习】 1.建立西晋的是( D ) A.司马懿 B.司马睿 C.司马昭 D.司马炎 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 A.匈奴 B.鲜卑 C.羌 D.氐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 A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匈奴、蒙古、羯、氐、羌 D.蒙古、鲜卑、羯、氐、羌 4.阅读下图,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三个迁入中原的少数民 族。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选三个);西晋后期。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这次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教案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全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课文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去发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通过狗熊四次播报通知,让学生明白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根据低年龄儿童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让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情境朗读来读懂这篇童话。同时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借助文中的插图和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品读童话、讲演童话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了解表达的要领,明确发布通知要说清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等要素。教学目标: 1、会写带走之的“连”“还”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4、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要素说清楚。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时要讲清楚内容。教

学难点: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课前准备:老师准备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图片。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就知道动物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谁来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呀? 2、点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故事概述。 预设:动物王国准备开大会,()让()发布通知。经过()、()、()的提醒,狗熊终于通知大家来开大会了。 3、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字词,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一、品读童话。 1、谈话:孩子们,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这篇童话,找一找狗熊发布 的四次通知是怎样的?2、学生汇报,PPT出示。 (1)出示第一次通知的内容:“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指名学生读) 老师:哦!原来叫大家开大会。(出示:人物事情)来,大家开大会去。走吧“狐狸”。 (老师走到一学生面前)导出学生读出文中狐狸的话:“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

新实用汉语17课教案

第十七课这件旗袍比那件漂亮 一、复习巩固 简单趋向补语、“把”字句1、时量补语1 二、导入新课 中国式的衣服你知道的都有什么?(图片演示)你喜欢旗袍吗? 三、讲解新课 1.学习生词 旗袍:中国妇女穿的传统长衫。这件旗袍,中国的旗袍。 比:能够相比。比那件漂亮,比他好 卖:卖衣服,卖苹果,卖光盘 中式:中国固有的格式。中式衣服,中式房子 已经:业已经过。已经来了,已经买旗袍了 极(了):副词,表示达到最高度:极重要|极少数。注意:‘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了’。 多极了,慢极了,漂亮极了 颜色:什么颜色,衣服的颜色 便宜:花费很少,尤指与现行价格或实际价值相比较时 一套便宜的衣服,便宜货 公园:去公园玩儿,一个公园 走:走得很快,去公园走走 过去:从前。三天过去了 样子:式样;标准。旗袍的样子,衬衫的样子 试:尝试。试试这件,试一试那件 觉得:认为。觉得很漂亮,觉得很短,觉得便宜极了 麻烦:烦杂琐碎;费事。很麻烦,不麻烦。即打扰,导致不便。常指做某事所引起的。麻烦你把门关上 合适: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适的人选 打折:打九折,不打折 2.学习句子 ①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俄语解释,正确理解句子的涵义。

②板书动态展示后,示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 ③结合句子的生词练习 3.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显示:课文框架,让学生在课文框架的提示下复练。 ③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本课的语法 ①动词“来、去、到”等带时量补语 我来北京已经一年多了 他去图书馆已经两个小时了 他到中国半年了 ②极了and 多了 A/V + 极了/ 多了 这件旗袍漂亮极了 他高兴极了 这本书比那本书贵多了 他哥哥比他年轻多了 ③的字短语 Pr / N / A + 的丝绸的很贵,我没有丝绸的 我的我喜欢绿的,他喜欢红的 老师的 丝绸的 ④用介词“比”表示比较1 你比我知道得多 他们比我翻译得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教学本课时,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图片。(例如:西湖、庐山瀑布、黄山、洞庭湖等。) 3.看图交流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相机介绍关于溶洞、石钟乳、石笋等知识。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就让我们快速跟随叶老的文字一起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每个人都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2019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17.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 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本科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 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诗句(设计意图:以音乐烘托情感,创设情境。) 2、背景音乐中,老师深情诵读(设计意图:教师语言激情,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地叮嘱你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觉得很烦 却也觉得很窝心 缺钱的时候 她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 边教训 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叫作—— 过渡:这种人叫作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 怀。 3、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 1、出示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 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 能力,这一环节以填空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自在地读出初步感受来, 为学习慈母情深做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体会“失魂落魄”:哪些语句说明我想的“失魂落魄”?(设计意图:感知买书愿望的强烈,为后文埋 下伏笔。) 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作者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 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2、感知家贫(设计意图:家庭的贫困就为我要钱时的内疚,母亲给钱时的伟大做了铺垫。) 3、感知母亲形象 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 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 ⑴找出体现妈妈工作环境差的语句。(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 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⑵根据“提示”要求,自悟母亲形象。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的母亲。(设计意图:抓住关键 词句体会母亲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 造句之妙。)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

好吃的水果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教学时间 6/6 三(4)三(3)三(1) 6/7三(2)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自己最喜爱的水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激发兴趣。欣赏水果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直观了解水果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新授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 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

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尝试绘画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引导学生抓住特征。展示评价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呢?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17、好吃的水果 形状 颜色 味道 变形教学后记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许多学生都能表现水果的画面,但缺少趣味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针对性的引导。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学情分析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17课(平铺式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15-17课教案) 15.生物与非生物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生物的特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事件发生的探究兴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 《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并发现了动物和植物分别具有某些特征。通过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植物的生长,并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依赖周围环境的各种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动学生已经的知识和经验,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然后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概念。第二部分,观察相关图

片,判断石笋和青苔等,它们的特征是否符合生物的概念;再出示地衣、松萝、水绵等图片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进行交流后出示资料进行判断。第三部分,观察大自然中的画面,识别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考并表达出生物和周围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会有所了解,也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但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是什么,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总结,比较模糊不清。对于这个物体是不是的生物的判断,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对于生物与周围环境中非生物的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没有有意识的去发现过。但学生对于动物和植物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有所了解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建立生物的概念,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密切的关系。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确生物的共同特征,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自然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乐于去交流,对于如何交流也有一定的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生物。 2.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3.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 在活动中乐于交流,分享出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学习活动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7:动物王国开大会-【省一等奖】优质教案.docx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执教: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余彩云指导: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张秋月钟素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材解析:《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课文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通过狗熊四次播报通知,让学生明白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文中出现了较多的疑问句和祈使句,主要体现在狗熊和老虎说的话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体会角色当时的心理,读出祈使句和疑问句的语气。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长文。学生第一次接触篇幅这么长的课文,但是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一定乐于读它。因为之前识字都扎实开展,课外阅读习惯也得到较好的培养,所以学生识字能力较强。学生在之前已练习过分角色朗读,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要、百、舌”等生字。 2.能力目标:读通、读懂长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教学准备:《动物王国开大会》课件PPT,动物图片,动物头饰,点赞大拇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1.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昨天预习的是哪一篇课文?生:《动物王国开大会》。对,(板贴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