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1.身体生长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身体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在出生后的最初3个月,婴幼儿的

体重每天增加约20g,体长每天增长1厘米。到一岁时,体重将增加3倍,身高增长50%。婴幼儿的头部和躯干先发育,肌肉和骨骼也在不断发育,

促使婴幼儿在爬行、坐立、站立、行走等方面逐渐变得更加灵活和具有控

制能力。

2.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在这一时期特别活跃。大脑的发育主要

是通过神经元连接的建立和突触的形成。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开

始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觉和运动能力,他们逐渐能够注视、追踪物体,并通

过运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3.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他们与父母和其他

照顾者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哭泣、微笑和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

与他人进行交流。他们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情绪,并开始通过模仿和互动

来学习语言和社会技能。

4.发展规律: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例如,他们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曲线

通常呈S型,即最初增长较慢,然后在两岁前迅速增长,之后增速逐渐降低。此外,婴幼儿的发育速度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出生后的

几个月内,婴幼儿的生长速度最快,而在1岁左右的时候,生长速度开始放缓。

1~36个月婴幼儿每个阶段的成长发育特点及引导方法

1~36个月婴幼儿每个阶段的成长发育特点及引导方法 11~3个月宝宝一、大动作 俯卧抬头 妈妈可以用一些彩色的带响声的玩具在前逗引,让宝宝练习自己抬头。 头竖直 妈妈每天竖立起抱宝宝几次,让宝宝练习将头竖起来。 翻身 宝宝大约在3个月的时候就要开始练习翻身,当宝宝俯卧的时候,妈妈可以用玩具在宝贝的两侧逗引宝贝,训练宝贝翻身。 二、认知能力 视觉 宝宝平躺的时候,可以在宝宝的头顶上方二三十厘米的高度挂一些彩色的球、铃、环,或一些能发声的玩具。2个多月的宝宝,眼球会追随活动的物体转动,因此,妈妈可以用两个玩具来训练宝宝视觉转移,让宝宝先注视一个玩具,然后再拿出另一个玩具,让宝宝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也可以拿一个玩具在宝宝的眼睛上方慢慢转动,让宝宝的视线追随玩具移动。

听觉 宝宝躺着的时候,妈妈可以在宝宝左右两侧说话,或者放一些柔和的音乐,让宝宝来寻找声源,训练宝宝的听觉。 触觉 妈妈在宝宝醒着的时候,掰开宝宝紧握的小拳头,用大拇指轻柔为宝宝的小手做抚触,以掌心为中央向四周轻推,并且要经常性地把宝宝的大拇指从紧握的小拳头中抽出来。宝宝到了两三个月的时候,妈妈要把毛线球、塑料玩具等不同材质的玩具放到宝宝的手中,让宝宝接触不同的物体,训练宝宝的触觉。 三、语言能力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妈妈就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宝宝讲话,为宝宝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宝宝语言的发展。 当宝宝发出一些“唔”“啊”“哦”的音的时候,妈妈要及时鼓励宝宝,抱抱宝宝,或者亲亲宝宝。 宝宝在3个月的时候会逗笑,妈妈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多逗宝宝发笑,使宝宝感受多种声音、语调,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而且,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种观点:笑的越多的宝宝智商越高。所以,妈妈们,要常逗宝宝笑啊。 四、社会行为能力 妈妈要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养成宝宝按时吃喝拉睡的习惯。此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与成人的根本不同在于小儿是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这一生理特点就决定了儿童和成人在营养素需要量方面的差别。因此,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合理喂养婴幼儿的关键。 1 体格发育婴幼儿的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但发育速度并不均衡,一般体格的生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在婴儿期,尤其是头6个月生长最快,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加速期。 体重: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3.3公斤,6个月内平均每月增长0.6公斤,至半岁时约为初生体重的2倍。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公斤,至1岁时增至9公斤以上,约是出生时体重的3倍。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每月增长0.25公斤,至2岁时体重约12公斤,为出生时的4倍。2岁以后的体重增长更慢,每年保持增长在2.3公斤左右,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身长:婴儿出生时身长约50厘米,生后头半年内共增长约16厘米,后半年内共增长不足9厘米,全年增长约25厘米。1岁时身长平均增至75厘米。在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岁全年增加约10厘米,2~3岁平均增加约5厘米,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厘米,因此,3岁时身长约为100厘米,为出生时身长的2倍。 头围、胸围、上臂围: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1岁时增至46厘米,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厘米,5岁时达50厘米。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并开始超过头围,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1年内由11厘米增至16厘米,随后维持到5岁左右。由此可见婴幼儿体格变迁的速度很大,而营养素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基础,每个细胞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是指在婴幼儿期,孩子的身体各个方面都会经历一定的发育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父母和保育者需要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身高和体重 婴幼儿期是身高和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从出生到一岁,身高增长速度约为10厘米,体重增长速度约为3倍。从一岁到三岁,身高增长速度约为7厘米,体重增长速度约为2倍。从三岁到六岁,身高增长速度约为5厘米,体重增长速度约为1.5倍。 二、头围和胸围 头围和胸围的增长速度比身高和体重慢。从出生到一岁,头围增长速度约为12厘米,胸围增长速度约为10厘米。从一岁到三岁,头围增长速度约为4厘米,胸围增长速度约为6厘米。从三岁到六岁,头围增长速度约为3厘米,胸围增长速度约为4厘米。 三、牙齿 婴幼儿的牙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6个月左右会长出第一颗牙齿,一岁时会有4颗牙齿,两岁时会有20颗牙齿。从三岁开始,孩子的牙齿会逐渐脱落,换成永久牙齿。 四、运动和认知能力 从出生到一岁,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可以学会抬头、翻身、坐起来、爬行、站立、行走等基本运动技能。从一岁到三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发展,可以学会说话、理解简单的指令、认识一些物品等。

从三岁到六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学习读写、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认识更多的人和事物等。 五、饮食和睡眠 婴幼儿的饮食和睡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出生到一岁,孩子每天需要喝奶或配方奶粉,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6-20小时。从一岁到三岁,孩子逐渐开始吃固体食物,每天需要三餐加上2-3次小吃,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2-14小时。从三岁到六岁,孩子可以吃和成人相同的食物,每天需要三餐加上2次小吃,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0-12小时。 总之,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是一个复杂但有规律可循的过程。父母和保育者需要了解这些规律,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父母和保育者也应该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照顾。

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 (2013-07-10 12:38:58) 转载▼ 分类:《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整理 一、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体重约9000克。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在胎儿时期.头颅最先发育。出生时,头围已达成人头围的65%。出生以后,头颅继续快速发育,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四肢。这种从头部到下肢的发育规律称为头尾律。从“二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动作发育程序来看,也能发现这一规律。所谓正侧律是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婴儿开始拿东西时是满把抓,然后是几 个指头拿东西,后来可以用两个指头拿,最后能用指尖拿东西。这就是发育的正侧律。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体各部的增长具有这样的规律:头颅增长一倍,去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经过这样的增长,新生儿从一个巨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的不均衡体型发育成为一个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较长的四肢,体型较为均衡的成人。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四种模式,一般称为四种生长模式。由于是全身各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这是生长模式之一。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细胞的功能较差,淋巴系统通过自己的迅速发育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细胞.弥补免疫细胞功能的不足,保护机体。随着身体器官的成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淋巴系统在10岁以后又逐渐退缩到较低水平。因此,淋巴系统的发育趋势是最初几年发育较快,后又逐渐萎缩至成人水平.这是生长模式之二。一般系统的发育,包括身体外形以及内脏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等)的发育,存在两个发育的高峰期,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就是这些系统的发育趋势。这是生长模式之三。由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没有意义。所以,在幼儿时期.这一系统基本没有发育.这是生长模式之四。可见,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这种不均衡恰恰是机体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尽管每一个儿童在发育过程中,都存在上述的发育规律,但由于遗传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在发育的过程中或发育结束时,都存在着胖瘦、高矮、智愚、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没有两个人的发育是完全一样的。 (二)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胎儿后期(7〜1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体重约9000克。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1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在胎儿时期.头颅最先发育。出生时,头围已达成人头围的65%。出生以后,头颅继续快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 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 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 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 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 600克;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 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 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 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 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上公式推算 了..

婴幼儿保健——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婴幼儿保健——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婴幼儿 婴幼儿期(婴儿期与幼儿期的合称)是儿童体格生长最快,机体各组织器官继续发育趋于成熟的阶段。此期对营养的需求量高,逐渐由流质食物转变为半固体、固体食物,并逐渐减少母乳摄入的过渡时间。因此,辅食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素,预防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腹泻病的发生。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展迅速,与年长儿和成人的接触增多,在正确的教养下,可以培养坚强的性格、意志和养成卫生、劳动习惯。此期儿童机体的抵抗力不强,仍要进行传染病的预防。 (一)体格生长迅速 婴幼儿期是人生中体格生长最快的时期,体重、身高(长)、头围和胸围迅速增长。出生后最初3个月生长最为迅速,相比于出生时体重增加一倍,达到6kg左右;随后9个月再增加一倍,即12个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到达10kg左右;3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达到13kg。身高(长)也有相似的增长规律,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 11 12cm;随后9个月再增长11-12cm,1岁时身长比出生时增加50%,达到75cm;3岁时增加1倍,达到100cm。

(二)营养需要与消化功能不匹配 婴幼儿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然而体重和进食量小,所以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的密度比成人高,其食物种类和性质应该丰富多样。另一方面,婴幼儿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尚未成熟,如喂养不当,易患消化功能紊乱、腹泻,出现营养性疾病,XX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 铁是婴儿期最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缺铁性贫血率高与其他年龄儿童。足月健康儿童出生时从母体获得的铁储备和通过母乳喂养摄入的铁可以满足出生后6个月的需要,6个月后铁储备耗竭,必须从辅食获得必须的铁。铁营养状态不良不仅影响婴儿大脑发育,还影响发育阶段的认知能力,如易激惹或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并影响注意及记忆调节过程,同时还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反复感染。 (三)认知功能快速发展 婴幼儿期是神经精神发育的“黄金时期”,其动作、语言、感知觉、认知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非常迅速。这一阶段心理行为的系列变化,将奠定人一生的基础。 全身动作发育,特别是学会独立行走后,手的精细动作以及咀嚼动作发育完善对扩大儿童的认知范围、协调感知和动作的关系、以及发展语言和思维具有重大意义。

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身心健康

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身心健康 一、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是指机体细胞繁殖与增大,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发育是指机体(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的构造和机能在功能上的分化与完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当机体的生长与发育达到完备状态时便意味着成熟。生长发育包含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幼儿的心理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也保证和促进了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呈现一般现象,即存在一定的规律,熟悉和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幼儿的身心发展。 1.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譬如婴儿期、托儿所年龄期、幼儿园年龄期。虽然幼儿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各个阶段不可逾越,譬如在会说单词之前必先学会听懂单词,会走路之前必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站立等发育步骤。前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但若前一阶段的发展出现障碍,那么会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身体扦部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程序性,譬如,胎儿期的形态发育以及婴儿期的动作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即自上面下发展的规律;上肢动作发育遵循“正侧发展律”,即粗大动作先发育,精细动作后发育,由正面向侧面、先近端后远端的发展规律;而童年期的身体各部形态发育则遵循“向心律”,即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的发展规律。 2.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也不均等 个体生长发育的速度曲线呈波浪式,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生长突增在胎儿中后期至l岁以内,第二次生长突增是在青春发育初期,其间身高和体重有着最为明显的变化。 在出生至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的增长幅度不均等,譬如,头颅增l倍,躯于增2 倍、上肢增3倍、下肢增4倍,因而身体形态从出生时的头颅特大、躯于较长和四肢短小,发育到成人时的头颅较小、躯于较短和四肢较长。 3.各系统生长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 一般来说,全身的肌肉、骨骼、心脏、血管、肾、脾、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等,其生长与身高、体重呈同样的模式,即分别在出生后第一年及青春期出现两次生长突增,而脑,脊髓、视觉器官以及反映脑大小的头围等,只有一次生长突增,淋巴系统较早发育并于少年期达到成熟的颠峰,而生殖系统发育较迟,可见,机体各个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然而,各个系统的发育又是协调的,譬如淋巴系统达到发育的高峰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后,免疫系统的发育渐趋成熟。另外,任何一种环境因素都可以对多个系统同时产生影响,譬如,科学的营养不仅有利于运动系境的发育生长,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及其他各个系统的发育。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 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 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 上 ●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 的发 ●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 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 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 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 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 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 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 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同时也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 阶段性变化:儿童的生长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婴幼儿期到学龄前期,儿童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而到了青春期则会再次加速。 2. 不均匀性:儿童的身体各个部位的生长速度不一致。例如,在婴幼儿期,头部和躯干的生长速度较快,而四肢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这种不均匀性逐渐减小,到了青春期则趋于平衡。 3. 性别差异:男女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孩在生长速度和骨骼发育方面稍优于女孩,而女孩的生长期相对较早。 4. 生长曲线: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呈现出典型的生长曲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然后逐渐减缓。到了青春期,儿童的生长速度再次加快,直到达到成人身高。 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的身高、体型等遗传特征会对子女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身高较高,子女的身高也有较高的概率。 2. 环境因素: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健康的生活环境、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不良的环境则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3. 营养因素:适当的营养摄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儿童期间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支持其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4. 运动因素:适量的运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积极的影响。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 5. 心理因素:心理状态也可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儿童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可以获得更好的生长发育效果。相反,精神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总结起来,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受到遗传、环境、营养、运动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保证儿童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家长和社会应该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养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支持。只有全面关注儿童

儿童各阶段发育特点

儿童各阶段发育特点 儿童的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出生到成年,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育特点。本文将依次介绍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儿童的发育特点。 一、婴儿期(0-2岁) 婴儿期是一个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阶段。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会迅速增长体重和身高。在这个时期,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肌肉发育不完全,活动能力较低。婴儿的感官发育也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能够辨别声音、触摸和味道。他们开始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更多的好奇心,并通过触摸、抓握和舌头的动作来探索周围的事物。二、幼儿期(2-6岁)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他们开始学会走路、跑步和跳跃,并逐渐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刷牙和洗手等。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并开始学习识字和说故事。同时,幼儿的社交能力也开始发展,他们能够与其他儿童进行合作和交流,并逐渐形成友谊关系。 三、学龄前期(6-12岁) 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进入正式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进一步完善,肌肉强度和耐力得到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也进一步发展,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运动和体力

活动。此外,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并开始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学龄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发展,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逐渐独立地处理情绪和冲突。 四、青春期(12-18岁) 青春期是儿童发展中最复杂和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青春期儿童的身体发育迅速,男性开始发育性征,女性开始月经。青春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同时,青春期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要发展,他们开始建立更为深入的友谊关系,并面临情感和社会压力的挑战。 总结起来,儿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快速生长和感官发育;幼儿期主要表现为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青春期主要表现为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这些发育特点反映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同方面的需求和能力发展,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特点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到3岁期间身体和智力的逐步发展。 在这个关键的生长发育阶段,父母和照顾者应该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 的规律,以便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在生长发育 方面的规律,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父母和照顾者更好地照顾他们 的孩子。 1. 身体生长发育规律 婴幼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迅速生长。通常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 的头两个月内会失去一些体重,但之后会开始逐渐增长。以下是婴幼 儿身体发育的一般规律: a) 体重增长: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通常会增重约600-800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婴儿每个月会增加大约500克,到一岁时体重通 常会增加两倍左右。 b) 身高增长: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年头中,身高的增长速度比重 量的增长速度要快。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身高会增长约2.5厘米。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婴儿每个月平均增长1-2厘米。到一岁时,婴儿的身高通常会增加约25厘米。 c) 头围增长:婴儿的头围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内迅速增长。在出生 后的第一个月内,头围通常会增加约1.5厘米。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 月里,头围每个月平均增加0.5-1厘米。到一岁时,婴儿的头围通常会 增加约10厘米。

2. 运动和发展规律 婴幼儿的运动和发展能力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逐渐增强。以下是婴幼儿在运动和发展方面的一般规律: a) 扶立和坐立:通常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内开始扶立,并在6个月到9个月的时间内能够坐立。 b) 翻身和爬行:婴儿在大约6个月到10个月的时间内能够翻身,并在10个月到12个月的时间内能够爬行。 c) 站立和行走:婴儿在大约9个月到12个月的时间内能够站立,并在12个月到18个月的时间内能够行走。 3. 认知和语言发展规律 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以下是婴幼儿在认知和语言发展方面的一般规律: a) 视觉和听力: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开始对周围的声音和视觉刺激有反应。到3个月时,他们能够注视并追踪移动的物体。到6个月时,他们能够辨认人脸并对声音有更强的反应。 b) 社交和情感互动:婴幼儿在头几个月内与父母和照顾者建立情感联系。他们会通过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c) 语言发展: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哭泣、笑声等。到6个月时,他们开始发出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并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生理生长规律、体格发 育规律、认知发育规律和社会情感发育规律。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行 详细的讨论。 1. 生理生长规律:儿童生理生长规律描述了儿童在身高、体重、头 围和牙齿等方面的增长。在婴幼儿阶段,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然后,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身高和体 重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在青春期,儿童会经历身高急剧增长、体重 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发展。 2. 体格发育规律:体格发育规律描述了儿童各个器官和系统的逐渐 发育和成熟过程。例如,大脑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迅速发育,而在儿 童和青少年时期继续发展。儿童的骨骼系统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成熟,从而使他们能够进行更高水平的活动和运动。 3. 认知发育规律:认知发育规律描述了儿童在思维、语言和学习方 面的发展。在婴幼儿期,儿童开始发展感觉和运动技能,并逐渐获得 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 和语言能力,并开始学习字母和数字。在青少年时期,儿童的思维变 得更加抽象和成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4. 社会情感发育规律:社会情感发育规律描述了儿童在情感、社交 和道德发展方面的变化。在婴幼儿期,儿童与主要照顾者建立了牢固 的情感联系,并开始表达情感和兴趣。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与同龄 人互动,并逐渐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在青春期,儿童开始

建立独立的身份和价值观,并开始在社交和情感方面面对更复杂的挑战。 总而言之,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包括生理生长规律、体格发育规律、认知发育规律和社会情感发育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父母、教育者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婴幼儿发育阶段了解婴儿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婴幼儿发育阶段了解婴儿各个发育阶段的特 点 婴幼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持续的阶段,经历了多个特定的发育时期。了解婴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的特点和需求,对父母和照顾者来说至 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婴儿发育的各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中的特点和 发展需要进行详细讨论。 1. 孕期以及新生儿期(0-1个月) 在孕期,胎儿通过各种发育过程逐渐成熟。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 婴儿处于新生儿期。这个阶段婴儿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需要的主要 是温暖、安全和保护。他们对声音、触觉和视觉的感知能力开始发展,但还很脆弱,需要频繁的喂养和身体接触来建立亲子关系。 2. 婴儿期(1-12个月) 从出生后一个月到一岁之间,是婴儿期。婴儿在此期间经历了许多 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学会抬头、翻身、坐立、 爬行和站立。他们的感官及认知发展迅速,开始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浓 厚的兴趣。婴儿期也是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学习模 仿音调和面部表情,并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 3. 幼儿期(1-3岁) 幼儿期是婴儿发育的下一个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儿童的发展速度非 常快。他们逐渐学会行走、跑跳,并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 社交技巧。幼儿期的儿童对于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他们开始

展示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父母和照顾者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适 当的照顾,同时鼓励他们探索和学习。 4. 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前期是儿童从幼儿期过渡到学龄期的关键阶段。这时,儿童开 始进入学前教育,并开始发展更多的认知和专注能力。他们开始学习 基本的语言和数学概念,发展图画和手写技能,同时也开始建立社交 关系和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游戏。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好奇心十分旺盛,需要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挑战。 5. 学龄期(6-12岁) 学龄期是孩子正式进入学校教育的阶段,他们开始进行更加系统和 深入的学习。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得到了显著提高,开始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学科知识。同时,儿童的社交技巧和情 绪管理能力也在进一步发展。在这个阶段,家人和教育者的支持和引 导非常重要,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了解婴儿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父母和照顾者可以更好 地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从提供温馨的关怀、合适的刺激到适时的教育,都是促进婴儿全面发育的关键。因此,持续的学习和了解是非常 重要的,以便为婴儿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引导。同时,尊重每个婴儿的 独特发展轨迹,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和有才华的个体。

婴幼儿成长发育的规律

婴幼儿成长发育的规律 一、婴幼儿成长发育的阶段 婴幼儿成长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1. 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 在新生儿期,婴儿的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尚不完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新环境、保持体温平衡、发展吸吮反射和睡眠觉醒周期等。此时,婴儿的大脑和感觉器官正在迅速发育,需要接受外界刺激来促进感觉和认知的发展。 2. 婴儿期(1个月至2岁) 婴儿期是婴幼儿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身体迅速增长,肌肉和骨骼发育逐渐健全。他们学会了控制头部、翻身、坐立和爬行等基本动作。同时,婴儿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并能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来探索世界。 3. 幼儿期(2岁至6岁) 幼儿期是婴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独立行走、奔跑、跳跃和

使用各种工具。此外,幼儿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学习说话,并逐渐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认知方面,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并开始培养社交技能。 4. 学龄前期(6岁至入学) 学龄前期是儿童进入学校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基本完成,开始进入稳定期。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提高,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和运动。同时,学龄前期也是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学习阅读、写字和进行抽象思维。此外,儿童在社交方面也开始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婴幼儿成长发育的规律 1. 个体差异 每个婴幼儿的成长发育速度和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男婴的生长速度比女婴更快,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具体情况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同时,婴幼儿的成长发育也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遗传背景和成长环境会导致差异。 2. 连续性和阶段性 婴幼儿的成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也具有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任务,而这些特征和任务的完成程度会影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在出生3个月内。 2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各系统发育快慢与不同年龄生理功能有关。(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 、婴幼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有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运动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站和走;先抬臂和伸臂,后控制双手的活动;先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等。) 4、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应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生长发育的任务: 1、学会走路 2、学习食用固体食物 3、学习说话 4、学习控制排泄技能。 5、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6、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7、学习判断是非 8、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9、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2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婴儿期:01岁 幼儿前期:13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612岁 青春发育期;1020岁(男孩晚两年) 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各阶段顺序衔接,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曲线呈波浪式 人的一生有两次突增高峰,第一次是胎儿期,第二次是青春发育期,出生后,生长最快的是婴儿期,01岁身高增长25厘米,23岁增长10厘米,以后逐渐放缓,每年约增长57.5厘米.直到青春发育早期, 每年可增长810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发育中期,性器官发育,生长速度减慢,女孩1718岁,男孩22岁身高基本停止生长。 三、生长轨迹现象和赶上生长

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

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

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

9~12个月幼儿发展特点 第9个月 男婴体重达7.2~11.3千克,身长67.0~77.6厘米;女婴体重达6.6~10.5千克,身长65.0~75.9厘米。此时宝宝长出牙齿2~4颗。 运动 扶立时背、髋、腿能伸直,搀扶着能站立片刻,能抓住栏杆从坐位站起,能够扶物站立,双脚横向跨步。也能从坐立主动的躺下变为卧位,而不再被动地倒下。 手和手指头的技能 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此时的孩子会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就是伸出食指,表现为喜欢用食指抠东西,例如抠桌面,抠墙壁。这些动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表示孩子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动作。婴儿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认识到一些物体之间最最简单的联系,比如敲击东西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地去敲,这是孩子最初的一些“思维”活动,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大进步。家长应提供机会让孩子做一些探索性的活动,而不应该去阻止他或限制他。 语言发育

现在他能够理解更多的语言,你的交流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他不能说出很多词汇或者任何单词以前,他可以理解的单词可能比你想象的多。尽可能与孩子说话,可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告诉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要让你的语言简单而特别。无论你给他翻阅还是与他交谈,都要给孩子充足的参与时间。提问并等待孩子的反应,或者让孩子自己引导。此时他也许已经能用简单语言回答问题;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当听到“不”或“不动”的声音时能暂时停止手中的活动,知道自己的名字,听到妈妈说自己名字时就停止活动,并能连续模仿发声。听到熟悉的声音时,能跟着哼唱,说一个字并表示以动作,如说“不”时摆手,“这、那”时用手指着东西。 认知发育 此时的宝宝也许已经学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能够认识五官。能够认识一些图片上的物品,例如他可以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几张。有意识地模仿一些动作,如:喝水、拿勺子在水中搅等。可能他已经知道大人在谈论自己,懂得害羞;会配合穿衣。会与大人一起做游戏,如大人将自己的脸藏在纸后面,然后露出脸让孩子看见,孩子会高兴,而且主动参与游戏,在大人上次露面的地方等待着大人再次露面。 情感发育 之前一段时期,宝宝是坦率、可爱的,而且和你相处的非常好;到这个时候,她也许会变得紧张执著,而且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容易害怕。

0_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0—36个月宝宝年龄特征 1、在7周时胎儿有了自发的运动:抬腿、伸手、翻跟头、游泳 2、12——16周左右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开始胎动。 3、16—19个周胎儿听力形成,母亲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和身体中各种声音成为他们的听力 练习,然而这个时候孩子最喜欢的还是母语和她的歌声。 4、胎儿逐渐长大,具有记忆和与外界沟通能力。 5、当胎儿要剥离出母体时,其向母体发出一种激素,促使母亲宫缩,最后降生。 1、初生的婴儿就会游泳:他们在水中,通过鼻子呼吸,肺关闭。 2、初生时具有的行为都属于反射:如抓握、行走〔6天、呼吸等 3、出生10分钟时爸爸做鬼脸她也做,但不叫模仿只是找寻类似行为。 4、用啼哭来学习,和引起关注 5、3周时:视觉仍在1米以内〔两侧的视网膜不能将物体合而为一,因此看到的物体是双影喜欢 对比强烈和移动的物体;在看人脸时较清晰,因为大脑自动设计成看人脸学习的模式:能看到母亲的头发和嘴巴。 6、听觉能力很强,和成人相似。喜欢有规律,重复的声音。如同胎儿时母亲的心跳等声音。喜欢 成人的声音,并能记忆长串的词语。婴儿出生4天后就能区别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差别。 1、做任何事都要哭,哭声代表不同的需求,除了基本以外的需要产生。 2、喂奶空闲时母子之间的交谈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语言的规则。 3、6周时婴儿的喉咙放松,可以在吃饭时呼吸。 4、2个月会笑,但刚开始的微笑不代表友好,只是一种面部表情的练习。但很快成为一种情绪的 代表。 5、2个月时大脑由皮层接管,代表婴儿的"思维"开始发展。 6、视网膜形成三维画面,宝宝看世界时更清晰了。终于看清了母亲的细部特征。 1、腿部力量练习:学习爬行和走之前要练习肌肉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