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

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

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会经历以下阶段:

1. 出生至6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的生长迅速。正常婴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体重应该能够翻倍,身高也会增长一些。头部逐渐变得稳定,能够抬头、翻身和随着声音转动。

2. 6个月至1岁:婴儿在这个阶段会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并开

始迈出第一步。他们的体重增长会放缓,但身高仍会持续增长。他们可以自己坐立、抓取物体和开始尝试用手指捏东西。

3. 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可以自己行走、跑步和爬上下楼梯。他们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思,并展示出更强的社交能力。

4. 3岁至5岁: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逐

渐改善。他们可以跳跃、踩踏脚踏车和站立在一只脚上。他们开始发展更复杂的语言技能,可以参与更多的社交互动。

除此之外,正常的幼儿还会有良好的食欲、适当的体重增长和睡眠,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好奇心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生长速度和发育阶段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家长应该关注自己孩子的个体差异,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同时,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儿童医生的咨询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幼儿的生长发育处于正常范围内。

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一、身高体重指标 身高体重是评价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使用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来评估幼儿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和身高体重数据,可以确定其身高体重百分位,并判断是否存在生长迟缓或超重等问题。 二、头围 头围是评价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幼儿头部的周长,可以了解其大脑发育情况。头围值应与年龄相适应,过大或过小都可能意味着大脑发育异常。 三、牙齿生长 牙齿的生长情况也是评价幼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幼儿一岁时会长出6-8颗乳牙,两岁时会长出20颗乳牙。如果牙齿生长迟缓或异常,可能与幼儿的生长发育问题相关。 四、运动发展 幼儿的运动发展也是评价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方面。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可以评估其运动能力和发展水平。例如,一岁时幼儿能够爬行、站立;两岁时能够走路、跑步;三岁时能够跳跃、踢球等。如果幼儿在某个年龄段的运动发展明显滞后,可能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问题。

五、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也是评价幼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评估其语言发展情况。例如,一岁时幼儿能够发出简单的语音和单词;两岁时能够说出简单的句子;三岁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果幼儿的语言能力明显滞后,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干预和辅导。 六、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评价幼儿发育的重要方面之一。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表现,可以评估其认知发展水平。例如,一岁时幼儿能够通过触摸和感官认知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两岁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三岁时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如果幼儿的认知能力明显滞后,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认知培养和训练。 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包括身高体重指标、头围、牙齿生长、运动发展、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家长和教育者应密切关注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与医生或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咨询,以确保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1~3岁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1~3岁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1~3岁幼儿的体格发育速度较1岁前慢,但较其他时期块。由于孩子学会了独立行走,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消极、被动地生活变为积极、主动、有目的地去活动,活动范围扩大,认识事物增多。 一、身体发育 1.身高与体重 1~2岁幼儿的身高约增长10厘米,满2岁时身高约为85~90厘米;体重约增长2.5~3.5千克,满2岁时体重约为11~12千克。2~3岁幼儿身高约增长7~8厘米,满3岁时身高约为95~96厘米;体重约增长2千克,满3岁时体重约为13~14千克。不同幼儿的体重差异较大。身高与体重关系密切,可根据身高来判断孩子的胖瘦。孩子的高矮胖瘦受遗传、营养、锻炼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2.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标志,满1岁时头围约为45~48厘米,满3岁时头围约为49厘米。 3.硇门 前门虽小却能反映宝宝发育与健康状况。发育好的孩

子通常在1~1.5岁时闭合。闭合过早多见于头围过小,小头畸形,多数有智力低下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闭合过迟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患儿。若1岁半以上的孩子前门尚未闭合,应提醒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治。 4.乳牙 2~3岁时幼儿的20颗乳牙全部出齐。乳牙的萌出顺序是门牙→犬牙→磨牙。乳牙的萌出迟早、数目的多少、出牙的顺序以及牙齿的外观都能反映乳牙的发育状况。乳牙出得早晚与骨骼发育有一定的关系,不一定都是由缺钙造成的,也可能与某些疾病或营养不良有关。 孩子的身体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护理员应做到每3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体重和头围,并检查一下门的闭合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提醒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二、神经和心理发育 1~3岁孩子虽然体格发育的速度比婴儿期慢,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却在加速发育、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良好的培养教育又可促进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早期的培养教育对促进孩子的直立发育和心理发育至关重要。 1.动作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于占4/8弱,下肢占3/8)。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青春期足的生长突增最早开始,也最早停止生长;足突增后小腿开始突增,然后是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躯于高,最后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愈合也由远及近,顺序表现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桡骨、尺骨近端。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l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身长在胎儿4~6月增长约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体重在胎儿7~9月增长约2.3kg,占正常新生儿体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生后第一年中身长增长20~25cm,约为出生时的40%~50%;体重增长6~7kg,约为出生时的2倍,都是出生后生长最快的一年。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约l0cm,体重增长约2~3kg.2岁后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身高增长4~5cm,体重增长1.5~2.0kg,直到青春期开始。青春期开始后生长速度再次加快,身高一般每年增长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时一年可达l0~12cm;男孩增幅大于女孩。体重一般每年增长约4~5kg,高峰时一年可达8~l0kg.青春期突增后生长速度再次减慢,约在女17~18岁,男19~20岁左右身高停止增长。男孩突增期增幅较大,生长持续时问较长,故进入成年时其大多数形态指标的值高于女孩。 (三)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 根据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生长发育时间进程,可将全身各系统归纳为四类不同的生长模式。 1.一般型: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流量等,生长模式和身高、体重基本相同,先后出现胎婴儿期和青春期两次生长突增,其余时间稳步增长。青春发育中、后期增长幅度减慢,直到成熟。 2.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和反映头颅大小的头围、头径等,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其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出现在胎儿期至6岁前。由于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出生时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25%,而此时体重仅为成人的5%左右;6周岁时脑重约l200g,达成人脑重的90%。头围测量在评价学前儿童(尤其3岁前)神经系统发育方面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淋巴系统型:胸腺、淋巴结、间质性淋巴组织等在出生后的前10年生长非常迅速,l2岁左

儿科必备知识之生长发育

儿科必备知识之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 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 体格发育是快慢快; 淋巴系统发育在儿童期较迅速,青春期达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 生殖系统早期发展缓慢,于青春期达高峰;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趋势总体与体格生长相符。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一、体重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2.5kg。 一般在3~4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 1岁时达3倍 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 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长2kg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儿童体重: 3~12月龄: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体重(kg)=年龄(岁)x2+8}} 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 二、身高(长)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7cm,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加6~7cm,青春期身高加速增长。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推算儿童平均身高: 2~6岁:身高(cm)=年龄(岁)×7+75 7~10岁:身高(cm)=年龄(岁)×6+80 三、头围 出生时头围约34cm,在生后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约6cm,故1岁时达46cm,2岁时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54~58cm,头围的测量在2岁内儿童最有临床意义。 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头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全。 四、胸围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胸围≈头围+年龄-1cm)。 五、上臂围 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为上 臂围,反映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可用测量左上臂围来筛查1~5岁儿童的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13.5cm为营养良好,12.5 ~13.5cm为营养中等,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 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 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 上 ●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 的发 ●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 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 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 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 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 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 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 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 (2013-07-10 12:38:58) 转载▼ 分类:《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整理 一、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体重约9000克。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在胎儿时期.头颅最先发育。出生时,头围已达成人头围的65%。出生以后,头颅继续快速发育,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四肢。这种从头部到下肢的发育规律称为头尾律。从“二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动作发育程序来看,也能发现这一规律。所谓正侧律是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婴儿开始拿东西时是满把抓,然后是几 个指头拿东西,后来可以用两个指头拿,最后能用指尖拿东西。这就是发育的正侧律。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体各部的增长具有这样的规律:头颅增长一倍,去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经过这样的增长,新生儿从一个巨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的不均衡体型发育成为一个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较长的四肢,体型较为均衡的成人。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四种模式,一般称为四种生长模式。由于是全身各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这是生长模式之一。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细胞的功能较差,淋巴系统通过自己的迅速发育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细胞.弥补免疫细胞功能的不足,保护机体。随着身体器官的成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淋巴系统在10岁以后又逐渐退缩到较低水平。因此,淋巴系统的发育趋势是最初几年发育较快,后又逐渐萎缩至成人水平.这是生长模式之二。一般系统的发育,包括身体外形以及内脏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等)的发育,存在两个发育的高峰期,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就是这些系统的发育趋势。这是生长模式之三。由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没有意义。所以,在幼儿时期.这一系统基本没有发育.这是生长模式之四。可见,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这种不均衡恰恰是机体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尽管每一个儿童在发育过程中,都存在上述的发育规律,但由于遗传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在发育的过程中或发育结束时,都存在着胖瘦、高矮、智愚、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没有两个人的发育是完全一样的。 (二)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 婴幼儿包括婴儿和幼儿,从时间上的划分是:出生1-12个月为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断脐至出生后28天);1—3岁为幼儿期。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婴儿完成从子宫内生活到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期,而幼儿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完成从以母乳为营养到以其他食物为营养的过渡期。婴幼儿时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一、婴儿 (一)婴儿发育特点 1、体格发育婴儿在婴儿期生长发育极其迅速,这个时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即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婴儿的体格发育包括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 (1)体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kg,出生后,随后,婴儿就会沿着其遗传因素预先决定的生长曲线生长。 (2)身长可以反映婴儿骨骼系统的生长状况. (3)头围和胸围可以反映婴儿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 2、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婴儿的脑和神经传导纤维迅速增长,但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于泛化. 3、消化系统发育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消化功能还不健全。 (二)婴儿的营养需求 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时期,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在这个阶段,如果儿童的营养长期供给不足,其生长发育就会受限,甚至停止发育,结果不仅会影响婴儿健康,还因此可能失去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段. 婴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最初阶段主要依靠出生前在母体内储备的营养,但这个储备很快就会被消耗掉,因此母乳与饮食是婴儿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婴儿在婴儿期所需营养主要有: 1、能量

婴儿的能量需要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能量储存、排泄耗能以及生长发育所需。婴儿对于能量的需要量因年龄、体重及发育速度的不同而异,一般95kcal/d。 2、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婴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按每单位体重大于成人,而且需要更多优质蛋白质、更大比例的必需氨基酸。除了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还要从食物中摄取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牛磺酸。人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若摄入不足,婴儿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虚胖和水肿。人乳哺喂的婴儿每日需要蛋白质2g/kg (体重),牛乳喂养者为3。5g/kg(体重),大豆或谷类蛋白供应时为4g/kg(体重)。 脂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推荐量规定:婴儿摄入的脂肪供能要占每日总能量的45—50%.n-6系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γ-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ARA)、n-3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物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脂肪酸对婴儿神经、智力及认知功能发育有促进作用,需要适量摄取。 碳水化合物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所提供能量应占总能量的30-60%.4个月以后的婴儿可以较好地消化淀粉食品.但是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话,会导致产酸产气并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 3、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婴儿必须而又容易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有钙、铁、锌。 钙是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只有摄取足够的钙,才能保证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和坚硬。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前为每天300mg,6个月后为每天400mg.6个月龄后的婴儿在添加辅助食物时,可以选大豆制品、蛋类、虾皮、绿叶菜、牛乳粉等富含钙的食物。 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婴儿阶段身体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铁的需求量很大,由于胎儿在出生前的最后一个月里,会在母体内利用母体的供养在自己的肝内储入较多的铁,但这部分的储备仅够出生后3、4个月的需要.4个月龄以后的婴儿在喂养时应补充含铁食物,如蛋黄、猪肝、猪肉、牛肉和豆类等。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为10mg. 锌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缺锌将导致婴儿身体发育不良,例如出现食欲减退,停止生长等症状.人乳的含锌量高于牛乳及其它乳品,所以让婴儿吃上初乳格外重要。婴儿4个月龄后,应添加西红柿、鱼、虾、肉泥等富含锌的食物。我国推荐0—6个月龄婴儿锌的摄入量为每天1.5mg,6个月后为每天8mg. 维生素婴儿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对各类维生素的摄取.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 从儿童到成年人其生长发育不是等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上升,阶段性规律很强。一般有两个突增时期,第一次突增时期在两岁以前,第二次突增时期在青春发育期,其年龄在10~11至14~15岁。突增期过去以后渐渐缓慢下来,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 1. 身体发育的比例: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人由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在第一次突增期过程中,初生儿的头占身长的l/4,2岁时占l/5,6岁时占1/6,12岁时占l/7,到成人时仅占l/8(见图2-1).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第二次突增期的过程恰好与第一次相反,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从出生算起,如以增长值数计,头增长一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见图2—1)。身体各部位发育结束的时期是:足长约在16岁,下肢长约在20岁,手长约15岁,上肢长约在20岁,躯干长约在21岁。 图2—1 (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出生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5~6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并迅速接近成人水平。此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6~20岁之间脑的重量仅增加10%,但是随着大脑细胞不断地进行复杂的分化,机能也随之提高。(见图2—2)中的总体发育是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它们与形态指标的发育曲线基本一致,呈波浪式上升。淋巴系统的发育在10岁左右已达高峰,12岁已达成人的200%,以后逐渐降低。因此要特别注意10岁前儿童的疾病防治工作。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10岁以前几乎不发育,当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以后才迅速地发育。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某一系统的发育可能为另一系统的发育打下基础。因此,任何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图2-2 (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 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是指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 在青春期前(7~9岁),多数形态指标,男生都大于女生.10岁以后,女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许多形态指标超过男生。到13岁时,男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女生的增长速度减慢下来,致使男生各项形态指标又超过女生。因此男女生大部分形态指标在青春期形成两次交叉。(见图2—3) 图2-3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 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 从儿童到成年人其生长发育不是等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上升,阶段性规律很强。一般 有两个突增时期,第一次突增时期在两岁以前,第二次突增时期在青春发育期,其年龄在10〜11至14〜15岁。突增期过去以后渐渐缓慢下来,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 1. 身体发育的比例: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人由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在第一次突增期过程中,初生儿的头占身长的I / 4,2岁时占I / 5, 6岁时占1 / 6,12岁时占I / 7,到成 人时仅占I/ 8(见图2-1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第二次突增期的过程恰好与第一次相反,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从岀生算起,如以增长值数计,头增长一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见图2 - 1 )。身体各部位发育结束的时期是:足长约在16岁,下肢长约在20岁,手长约15岁, 上肢长约在20岁,躯干长约在21岁。 图2-1 (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岀生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5〜6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并迅速接近成人水平。此 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6〜20岁之间脑的重量仅增加10%,但是随着大脑细胞不 断地进行复杂的分化,机能也随之提高。(见图2-2)中的总体发育是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它们与形态指标的发育曲线基本一致,呈波浪式上升。淋巴系统的发育在 10岁左右已达高峰,12岁已达成人的200%,以后逐渐降低。因此要特别注意10岁前儿童的疾 病防治工作。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10岁以前几乎不发育,当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以后才 迅速地发育。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某一系统的发育可能为另一系统的发育打下基础。因此,任何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图2-2 (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是指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岀现的身 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 在青春期前(7〜9岁),多数形态指标,男生都大于女生。10岁以后,女生进入青春期,身 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许多形态指标超过男生。到13岁时,男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 女生的增长速度减慢下来,致使男生各项形态指标又超过女生。因此男女生大部分形态指标在青 春期形成两次交叉。(见图2-3) 图2-3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 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 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 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 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 600克;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 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 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 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 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上公式推算 了..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010-08-13 16:16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指群体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般现象。虽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个体差异,但一般的规律还是存在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因此,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必须了解、研究和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共同规律,结合各年龄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促进、增强和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由不明显的细小的量变到突然的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全身各个器官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量变和质变通常是同时进行的,但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例如,消化系统由新生儿到达成人时,各器官在不断长大、长重的同时,结构和机能也逐渐复杂和完善起来。如:小儿的胃容积小,胃腺数目少分泌液的量少,胃酸的浓度和胃蛋白酶的效能低,随年龄增长,变大增多增加,质也发生了变化,效能也提高了(新生儿只能接受少量流质食物,随着消化器官的发育,结构和机能的加强,逐渐能消化固体食物) 由此可见,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不仅身体比成人小,而且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机体。幼儿动作粗大,情感简单,是一个没有成熟,缺少经验的机体,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身的保护,以及各种知识及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加强。因此在进行卫生保健、教养工作时,必须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来安排具体措施,绝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以成人的标准来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教育。 (二)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各有独有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下一阶段的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例如,出生时只能吃流质,只会躺卧和啼哭,到1岁时便能吃多种普通食物,会走路和说单词,这是很明显的变化,但在这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如在说单词之间,必须先学会发音,同时,要学会听懂单词;能吃固体食物之前必先能吃半流质食物;会走路之前必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站立等发育步骤。其中任何一上环节产生障碍,都会影响整个婴儿期的发育,并使幼儿前期的发育延迟。 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身心健康

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身心健康 一、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是指机体细胞繁殖与增大,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发育是指机体(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的构造和机能在功能上的分化与完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当机体的生长与发育达到完备状态时便意味着成熟。生长发育包含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幼儿的心理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也保证和促进了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呈现一般现象,即存在一定的规律,熟悉和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幼儿的身心发展。 1.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譬如婴儿期、托儿所年龄期、幼儿园年龄期。虽然幼儿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各个阶段不可逾越,譬如在会说单词之前必先学会听懂单词,会走路之前必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站立等发育步骤。前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但若前一阶段的发展出现障碍,那么会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身体扦部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程序性,譬如,胎儿期的形态发育以及婴儿期的动作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即自上面下发展的规律;上肢动作发育遵循“正侧发展律”,即粗大动作先发育,精细动作后发育,由正面向侧面、先近端后远端的发展规律;而童年期的身体各部形态发育则遵循“向心律”,即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的发展规律。 2.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也不均等 个体生长发育的速度曲线呈波浪式,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生长突增在胎儿中后期至l岁以内,第二次生长突增是在青春发育初期,其间身高和体重有着最为明显的变化。 在出生至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的增长幅度不均等,譬如,头颅增l倍,躯于增2 倍、上肢增3倍、下肢增4倍,因而身体形态从出生时的头颅特大、躯于较长和四肢短小,发育到成人时的头颅较小、躯于较短和四肢较长。 3.各系统生长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 一般来说,全身的肌肉、骨骼、心脏、血管、肾、脾、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等,其生长与身高、体重呈同样的模式,即分别在出生后第一年及青春期出现两次生长突增,而脑,脊髓、视觉器官以及反映脑大小的头围等,只有一次生长突增,淋巴系统较早发育并于少年期达到成熟的颠峰,而生殖系统发育较迟,可见,机体各个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然而,各个系统的发育又是协调的,譬如淋巴系统达到发育的高峰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后,免疫系统的发育渐趋成熟。另外,任何一种环境因素都可以对多个系统同时产生影响,譬如,科学的营养不仅有利于运动系境的发育生长,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及其他各个系统的发育。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1) 幼儿, 生长发育, 婴儿, 规律, 特点 第一节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生长是指整个身体或某些器官的增长。婴幼儿发育则表示身体机能成熟的程度。二者 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 表现虽然不一样,但有共同的规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不同阶段的连 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直 到停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内速度变慢,以后速度 再逐渐慢下来,到青春发育期,速度又开始加快。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 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 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

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 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二、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 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 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 当于身长的1/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 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 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 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 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 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三、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儿童每月生长发育特征及变化

目录 0-1个月 (2) 2个月 (3) 3个月 (4) 4个月 (4) 5个月 (5) 6个月 (6) 7个月 (6) 8个月 (7) 9个月 (8) 10个月 (8) 11个月 (9) 12个月 (9) 13个月 (10) 14个月 (10) 15个月 (11) 16个月 (12) 17个月 (12) 18个月 (13) 19-20个月 (14) 21-22个月 (14) 23-24个月 (15) 25-27个月 (16) 28-30个月 (17) 31-33个月 (18) 34-36个月 (19) 3岁-3岁4个月 (19) 3岁4个月-3岁8个月 (20) 3岁8个月-满4岁 (21) 4岁-4岁半 (21) 4岁半-5岁 (22) 5岁-5岁半 (23) 5岁半-6岁 (23) 6岁-6岁半 (24)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吠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出生时体重约为3—3.5千克,不足2.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出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口乎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6—1.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口乎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出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手 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 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