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与成人的根本不同在于小儿是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这一生理特点就决定了儿童和成人在营养素需要量方面的差别。因此,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合理喂养婴幼儿的关键。

1 体格发育婴幼儿的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但发育速度并不均衡,一般体格的生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在婴儿期,尤其是头6个月生长最快,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加速期。

体重: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3.3公斤,6个月内平均每月增长0.6公斤,至半岁时约为初生体重的2倍。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公斤,至1岁时增至9公斤以上,约是出生时体重的3倍。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每月增长0.25公斤,至2岁时体重约12公斤,为出生时的4倍。2岁以后的体重增长更慢,每年保持增长在2.3公斤左右,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身长:婴儿出生时身长约50厘米,生后头半年内共增长约16厘米,后半年内共增长不足9厘米,全年增长约25厘米。1岁时身长平均增至75厘米。在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岁全年增加约10厘米,2~3岁平均增加约5厘米,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厘米,因此,3岁时身长约为100厘米,为出生时身长的2倍。

头围、胸围、上臂围: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1岁时增至46厘米,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厘米,5岁时达50厘米。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并开始超过头围,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1年内由11厘米增至16厘米,随后维持到5岁左右。由此可见婴幼儿体格变迁的速度很大,而营养素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基础,每个细胞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矿物质、水等作为细胞构成的最基本成分。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摄入的营养物质不仅要供给能量及细胞组织更新的原料,而且要供给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婴幼儿的营养需要量不同于成人,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其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人要多,而且质量要好。婴儿期,尤其是出生后头6个月生长更快,这个时期营养素的需要量更大,要特别注意婴儿的合理喂养,预防营养不良。

2 脑发育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完成的。而大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起着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机能活动的作用。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脑重量约370克,占体重的1/8左右,而成人脑重约1500克,占体重1/40。6个月时脑重约600~700克,2岁时达900~1000克,7岁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大脑的发育,尤其是大脑皮层细胞的增长、长大和分化主要是在妊娠后期和生后的第1年内,尤其孕25周至头6个月时为激增期。6个月后增殖速度减慢,而细胞体积增大。可见怀孕后期3个月至出生后头6个月(主要是哺乳期)是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脑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各种营养素,营养缺乏将对正常的脑发育过程,尤其是脑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网络形成的关键时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脑细胞的增殖、分化特点是“一次性完成”,故妊娠后期及产后头6个月期间的营养就显得特别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也无法补偿,从而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至终身

3 消化系统发育

口腔:婴幼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损伤,故应特别注意婴儿口腔清洁,不宜吃过烫或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婴儿双颊部有发育良好的脂肪垫,有助于吮吸活动,出生时小儿已具有良好的吮吸能力;新生儿的吞咽功能已十分成熟。新生儿舌短而宽,齿槽发育较差,但咀嚼肌发育较好,有各种食物反射,到7

~9个月,有的婴儿虽仍未有牙齿萌出,但已能做有节奏的咀嚼运动,咀嚼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6岁时达到成人的40%,10岁时达75%。

出生时的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量少;唾液中消化酶至少到半岁才开始丰富,淀粉酶量更低,至3~4个月时才达到成人量的1/3,故3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宜喂谷物等富含淀粉的食物。

牙齿:牙齿的生长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与咀嚼功能相互作用的一种消化功能,它有一个发育过程。乳牙在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胎儿5个月时就已经开始,到2~3岁时乳牙已全部出齐。恒牙在6岁左右开始萌生,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以逐次与乳牙替换,13岁左右恒牙全部萌出。

食管、胃:婴儿的食管较成人细而短,食管、胃壁粘膜和肌层都较薄嫩,弹力组织发育较差,易受损伤。婴儿胃呈水平位,到会走路时呈垂直位。由于婴儿时期胃幽门扩约肌良好,而喷门扩约肌控制能力差,加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差,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出现溢乳和呕吐。初生儿胃纳量小,约30~35毫升,3个月时约100毫升,6个月时约200毫升,1岁时约300毫升。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如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水为1~2小时。

基础胃酸分泌在出生后的几分钟内已经产生,随后几小时内逐渐增高到接近较大儿童的水平。随着胃酸分泌量的增加,胃蛋白酶的分泌也增高,到18个月时已达到成人水平。与成人相比,婴儿的胃分泌功能明显不全,但其胃功能完全适宜于消化母乳

肠:婴幼儿的肠壁粘膜细嫩,发育良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结,透过性强,吸收能力好,易于把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并运送至全身被机体利用。婴儿肠壁肌肉较薄弱,并且肠蠕动比成人差,故食物在肠腔内通过时间较长,有利于消化吸收,但是婴幼儿的肠液分泌和肠蠕动易发生功能性紊乱。

胰酶:出生时胰腺重3~4克,1岁时12克,5岁时25克,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增重,至成人时达80克。在出生时及随后的四周内,十二指肠液中胰淀粉酶很低,故很少能检出,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和脂酶的活性约相当于成人的10%。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些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迅速达到成人的水平,并维持恒定不变。胰淀粉酶活性在6个月以下的小儿较低,以后增多,1岁后才接近成人水平,故不宜过早地给婴儿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因胰腺酶的活性比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也尚不够完善。

肝脏:年龄越小,肝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越大,新生儿肝重约为体重的5.5%,婴儿为3%~5%,而成人为2.5%。小儿肝脏血管丰富,但肝细胞分化不全,肝功能较差。婴儿时期由于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尤其是婴儿期生长旺盛,但是消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容量小,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也较低,其消化功能与成人相比明显不全,对乳汁以外的食品不易耐受,如果喂养不当,容易发生腹泻而导致营养素丢失,发生营养不良。因此,6个月以内应纯母乳喂养,6个月至1岁应以乳类为主要食物,及时科学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胃容量的增大和消化能力的增强,对各种食物的耐受性提高,应及时合理给予更丰富的食物,这样既能保证小儿摄入足够并能被充分消化利用的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致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总之,婴幼儿处于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与成人相比,婴幼儿需要相对

更多的营养素和能量,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长期营养素供给不足,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止,还可能由于失去发育的最佳时期,而影响到今后的健康成长。故婴幼儿时期的营养对人体一生的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根据其生理发育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每日饮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能力发育特点及心理发育特点

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能力发育特点及心理发育特点 一、生长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婴幼儿在出生后迅速增长体重和身高,首先头部的增长较快,随后是四肢和躯干的增长。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器官逐步完善,例如听力、视力、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发育。 2.睡眠和饮食:婴幼儿需要大量的睡眠和适量的饮食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发育。他们通常需要多次喂养,并在夜间需要频繁的喂奶。 3.头部抬起和坐立: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逐渐学会抬起头部,然后可以坐立。这一过程需要强壮的颈肌和核心肌群的发展。 4.爬行和走路:婴幼儿在7-12个月之间学会爬行,之后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这一阶段需要手眼协调和肌肉力量的发展。 5.牙齿的生长:婴幼儿的乳牙开始在出生后几个月内生长。大多数婴幼儿在3岁时拥有完整的乳牙。 二、能力发育特点: 1.大脑发育:婴幼儿脑部的神经元迅速增长,建立和加强神经连接。这一阶段是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 2.运动能力: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出能够控制身体的运动能力,如握住物品、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等。 3.认知能力:婴幼儿开始注意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学会使用感官来认知世界。他们开始发展对象永恒性的概念,明白即使看不见的物体仍然存在。

4.语言能力:婴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模仿发声,并逐渐产生有意义的声音。他们开始学会理解和使用简单的言语。 5.社交能力:婴幼儿开始对周围的人物和环境产生兴趣,喜欢和家人互动,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开始学会笑、哭和与人眼神交流。 三、心理发育特点: 1.依恋:婴幼儿与主要的照顾者建立深厚的依恋关系。他们开始形成对照顾者的依赖,并表现出对照顾者的情感需求。 2.自我意识:婴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和环境。他们开始发展自我意识,例如意识到自己的手和脚是自己的。 3.情绪表达:婴幼儿开始表达各种情绪,包括快乐、不悦和愤怒等。他们经历了情绪调节的过程,并逐渐学会应对和表达情绪。 4.游戏和想象:婴幼儿开始探索各种玩具和游戏,并进行基本的角色扮演。他们开始使用想象力来模仿和创造。 5.独立性:婴幼儿逐渐表现出独立性的迹象,例如表现出自主性和自我决断的倾向。他们开始学会独立吃饭,穿衣和清洁。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与成人的根本不同在于小儿是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这一生理特点就决定了儿童和成人在营养素需要量方面的差别。因此,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合理喂养婴幼儿的关键。 1 体格发育婴幼儿的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但发育速度并不均衡,一般体格的生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在婴儿期,尤其是头6个月生长最快,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加速期。 体重: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3.3公斤,6个月内平均每月增长0.6公斤,至半岁时约为初生体重的2倍。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公斤,至1岁时增至9公斤以上,约是出生时体重的3倍。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每月增长0.25公斤,至2岁时体重约12公斤,为出生时的4倍。2岁以后的体重增长更慢,每年保持增长在2.3公斤左右,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身长:婴儿出生时身长约50厘米,生后头半年内共增长约16厘米,后半年内共增长不足9厘米,全年增长约25厘米。1岁时身长平均增至75厘米。在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岁全年增加约10厘米,2~3岁平均增加约5厘米,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厘米,因此,3岁时身长约为100厘米,为出生时身长的2倍。 头围、胸围、上臂围: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1岁时增至46厘米,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厘米,5岁时达50厘米。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并开始超过头围,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1年内由11厘米增至16厘米,随后维持到5岁左右。由此可见婴幼儿体格变迁的速度很大,而营养素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基础,每个细胞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 ⑴大小的变化: 生理方面: 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 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 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 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 8。" 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 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

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上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 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

周为单位计算;4~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 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及算莠耍_面夏面聂否_蘸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鼻: 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抗晚乳。 泪管和咽鼓管:

2018【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2018【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1.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部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部;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之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时的指距约48厘米。 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2.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当于身长的1/2,婴儿出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头长仅为身长的1/8,这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3.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其神经系统最先发育成熟;而生殖系统到儿童期末才加快发育。当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也就是性成熟的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到孩子一下子长大并进入青春期了。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五六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心脏大小基本维持原状;2~3岁时,它的重量迅速增加到初生时的3倍,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激增到出生时的10倍。 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营养需求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营养需求 婴幼儿是指出生后到3岁之间的宝宝。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大脑发育迅速,对营养的需求也非常高。以下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营养需求的详细解释。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1.快速生长: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体重和身高都会迅速增加。 2.运动发展:婴幼儿会逐渐学会抬头、翻身、坐立、爬行和行走等运动能力。 3.大脑发育:婴幼儿期是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2.脂肪:脂肪对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和能量供应非常重要。母乳和优质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适量的脂肪。 4.维生素:维生素对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和骨骼生长非常重要。维生素A、C、D和铁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维生素和矿物质。 5.矿物质:钙、镁、锌和铁等矿物质对于骨骼发育、心脏功能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婴幼儿的饮食建议:

1.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母乳是最适合婴幼儿的食物,对宝宝的免疫系统和大脑发育有很大的益处。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与母乳相似的配方奶粉。 2.固体食物的引入:通常在宝宝6个月左右可以逐渐引入辅食,并慢慢增加固体食物的种类和质量。最初的辅食可以是米粉或谷类,之后逐渐引入水果、蔬菜、面粉和蛋类等食物。 3.饮食的多样性:鼓励给婴幼儿提供多样的食物,以确保他们能摄取到丰富的营养物质。 4.避免添加糖和盐:婴幼儿的食物应尽量避免添加糖和盐,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5.适当的饮水:除了母乳或奶粉外,婴幼儿也需要适量的清水来满足日常的水分需求。 总结一下,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的需求非常高。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是最好的食物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引入辅食,并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帮助宝宝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要避免添加糖和盐,并确保宝宝有足够的水分摄入。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 婴幼儿包括婴儿和幼儿,从时间上的划分是:出生1-12个月为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断脐至出生后28天);1—3岁为幼儿期。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婴儿完成从子宫内生活到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期,而幼儿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完成从以母乳为营养到以其他食物为营养的过渡期。婴幼儿时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一、婴儿 (一)婴儿发育特点 1、体格发育婴儿在婴儿期生长发育极其迅速,这个时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即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婴儿的体格发育包括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 (1)体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kg,出生后,随后,婴儿就会沿着其遗传因素预先决定的生长曲线生长。 (2)身长可以反映婴儿骨骼系统的生长状况. (3)头围和胸围可以反映婴儿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 2、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婴儿的脑和神经传导纤维迅速增长,但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于泛化. 3、消化系统发育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消化功能还不健全。 (二)婴儿的营养需求 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时期,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在这个阶段,如果儿童的营养长期供给不足,其生长发育就会受限,甚至停止发育,结果不仅会影响婴儿健康,还因此可能失去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段. 婴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最初阶段主要依靠出生前在母体内储备的营养,但这个储备很快就会被消耗掉,因此母乳与饮食是婴儿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婴儿在婴儿期所需营养主要有: 1、能量

婴儿的能量需要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能量储存、排泄耗能以及生长发育所需。婴儿对于能量的需要量因年龄、体重及发育速度的不同而异,一般95kcal/d。 2、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婴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按每单位体重大于成人,而且需要更多优质蛋白质、更大比例的必需氨基酸。除了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还要从食物中摄取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牛磺酸。人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若摄入不足,婴儿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虚胖和水肿。人乳哺喂的婴儿每日需要蛋白质2g/kg (体重),牛乳喂养者为3。5g/kg(体重),大豆或谷类蛋白供应时为4g/kg(体重)。 脂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推荐量规定:婴儿摄入的脂肪供能要占每日总能量的45—50%.n-6系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γ-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ARA)、n-3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物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脂肪酸对婴儿神经、智力及认知功能发育有促进作用,需要适量摄取。 碳水化合物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所提供能量应占总能量的30-60%.4个月以后的婴儿可以较好地消化淀粉食品.但是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话,会导致产酸产气并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 3、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婴儿必须而又容易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有钙、铁、锌。 钙是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只有摄取足够的钙,才能保证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和坚硬。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前为每天300mg,6个月后为每天400mg.6个月龄后的婴儿在添加辅助食物时,可以选大豆制品、蛋类、虾皮、绿叶菜、牛乳粉等富含钙的食物。 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婴儿阶段身体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铁的需求量很大,由于胎儿在出生前的最后一个月里,会在母体内利用母体的供养在自己的肝内储入较多的铁,但这部分的储备仅够出生后3、4个月的需要.4个月龄以后的婴儿在喂养时应补充含铁食物,如蛋黄、猪肝、猪肉、牛肉和豆类等。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为10mg. 锌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缺锌将导致婴儿身体发育不良,例如出现食欲减退,停止生长等症状.人乳的含锌量高于牛乳及其它乳品,所以让婴儿吃上初乳格外重要。婴儿4个月龄后,应添加西红柿、鱼、虾、肉泥等富含锌的食物。我国推荐0—6个月龄婴儿锌的摄入量为每天1.5mg,6个月后为每天8mg. 维生素婴儿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对各类维生素的摄取.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 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 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 上 ●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 的发 ●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 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 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 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 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 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 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 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婴幼儿生长发育与营养

婴幼儿生长发育与营养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命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适当 的营养摄入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生长 发育的特点以及营养对于其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影响。 一、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婴幼儿时期是人体生长最迅速的阶段,其生长速度远超过其他任何 阶段。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年头,婴儿体重将以每月增加约750克的速 度快速增长。到了1岁,体重可能会增加三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 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身体发育:婴幼儿的骨骼逐渐变得牢固,肌肉发展迅速。脑部发 育也非常迅速,婴幼儿的头围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有显著增长。 2. 脑部发育:婴幼儿脑部的神经元连接迅速增加,形成大脑皮层的 基本结构。这一时期的脑部发育对于后期智力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 免疫系统发育: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较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病原 体的感染。正确的营养摄入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供足够的抵 抗能力。 二、婴幼儿营养需求 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是其他任何阶段都无法比拟的。以下是婴幼儿所 需的主要营养成分。

1.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造婴幼儿身体组织所必需的。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可以满足婴幼儿的需求。蛋白质的摄入有利于婴幼儿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2. 脂肪:脂肪是婴幼儿大脑发育所必需的能量来源。母乳中富含丰富的脂肪,能够提供适宜的脂肪含量。婴儿配方奶粉也会添加适量的脂肪。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婴幼儿的主要能量来源。婴儿需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婴幼儿需要摄入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身体的正常运作。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5. 水:婴幼儿对水的需求相对较高。水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特别是对于婴幼儿的肾功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三、营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适当的营养摄入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下是营养对婴幼儿的几个方面的影响。 1. 身体发育: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有助于婴幼儿的骨骼和肌肉发育。脂肪的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能量平衡。 2. 脑部发育:适当的脂肪酸摄入对于婴幼儿脑部发育至关重要。Omega-3脂肪酸是脑部发育所需的重要成分,母乳中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

婴幼儿各系统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各系统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阶段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此时人体各系 统的发育处于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 各个系统也开始展现出独特的特点。本文将从神经系统、肌肉系统、 骨骼系统和消化系统四个方面来探讨婴幼儿各系统发育的特点。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在婴幼儿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新生儿时, 婴儿的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尚未充分发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器官逐渐完善。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大脑皮层发育:婴幼儿的大脑皮层是学习和思考的主要区域,它 负责知觉、运动和语言等高级功能。在婴幼儿阶段,大脑皮层的神经 元逐渐增加,并建立起更多的突触连接,这促进了神经细胞之间信息 的传递。 2. 运动发育: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逐渐学会控制头部、翻身、坐起、爬行和行走等运动技能。这是因为婴儿的运动系统和神经 系统在这个阶段发育迅速,不断建立起肌肉与神经之间的联系,使得 婴幼儿能够掌握和运用各种动作。 3. 理性思维的缺乏: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对于理性抽象思维的发展还 相对较弱。他们主要依靠感觉和简单的联想来理解世界。这也是为什 么婴幼儿更容易受到刺激和感知的原因之一。 二、肌肉系统的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肌肉系统也呈现出独特的发育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1. 肌肉和骨骼发育:婴幼儿的肌肉和骨骼系统在出生后迅速发育。初生婴儿的肌肉和骨骼比例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逐渐增长并变得更加结实。这使得婴儿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如抓取物品、蹒跚学步等。 2. 体力和耐力:婴幼儿的肌肉系统发育不完善,体力和耐力相对较低。婴幼儿进行运动和活动时常常感到疲劳,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然而,通过持续的运动和锻炼,肌肉系统逐渐变得更强壮,婴幼儿的体力和耐力也得到改善。 三、骨骼系统的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骨骼系统同样经历了重要的发育过程,有以下特点: 1. 骨骼发育:婴幼儿的骨骼系统相对柔软和易弯曲。这是因为骨头中的胶原纤维含量较高,骨骼密度较低。然而,随着婴幼儿的成长,骨骼逐渐变得坚硬和坚固。这有助于婴儿在日常活动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并提供足够的支撑。 2. 婴幼儿关节:婴儿出生时的关节较为灵活,柔韧度高。这使得婴幼儿可以做出更多灵活的动作,如将手指弯曲成拳头等。然而,随着骨骼的不断成长和发育,婴儿的关节逐渐变得更加稳定和固定。 四、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也在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是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在出生3个月内。 2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各系统发育快慢与不同年龄生理功能有关。(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 、婴幼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有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运动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站和走;先抬臂和伸臂,后控制双手的活动;先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等。) 4、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应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生长发育的任务: 1、学会走路 2、学习食用固体食物 3、学习说话 4、学习控制排泄技能。 5、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6、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7、学习判断是非 8、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9、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2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婴儿期:01岁 幼儿前期:13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612岁 青春发育期;1020岁(男孩晚两年) 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各阶段顺序衔接,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曲线呈波浪式 人的一生有两次突增高峰,第一次是胎儿期,第二次是青春发育期,出生后,生长最快的是婴儿期,01岁身高增长25厘米,23岁增长10厘米,以后逐渐放缓,每年约增长57.5厘米.直到青春发育早期, 每年可增长810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发育中期,性器官发育,生长速度减慢,女孩1718岁,男孩22岁身高基本停止生长。 三、生长轨迹现象和赶上生长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 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 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 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 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 600克;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 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 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 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 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上公式推算 了..

儿童早期发育的特点

儿童早期发育的特点 一、身体发展: 1.快速生长:婴儿快速增长体重和身高,幼儿时期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2.运动能力:婴儿期开始学会翻身、爬行,幼儿时期逐渐能够站立、 行走、奔跑等。 二、认知发展: 1.感知能力:婴儿期开始通过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积极探索周围环境。 2.记忆能力:婴儿期和幼儿时期均具备短期记忆,通过重复性经验建 立记忆能力。 3.知觉能力:婴儿期开始对物体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分辨能力,幼儿时期进一步发展为概念化思维。 三、语言发展: 1.明哺乳期:婴幼儿期通过听觉和嗓音来识别和模仿声音,学习词汇 和语音的基本构成。 2.尝试语言:婴幼儿期通过挽留、指指点点等方式尝试与他人交流, 幼儿时期逐渐学会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3.发展词汇:幼儿时期逐渐扩大词汇量,能够组织简单的故事和对话。 四、社交发展:

2.沟通能力:幼儿时期学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3.合作能力:幼儿时期逐渐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五、情绪发展: 1.情感表达:婴幼儿期开始对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物表达情感,例如通过大笑、哭泣等方式。 2.情感调节:幼儿时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从过度激动到缓慢平静。 3.独立性:幼儿时期开始独立意识的建立,逐渐表现出自主性和自恃能力。 六、游戏发展: 1.情节构建:儿童逐渐开始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构建游戏情节。 2.想象力发展:儿童的幻想和创造力逐渐蓬勃发展,能够进行想象和抽象思维。 总结起来,儿童早期发育的特点包括身体、认知、语言、社交和情绪等多个方面。这个阶段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并促进儿童在早期发育阶段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婴幼儿期是一个最关键的生长发育阶段,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 重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脑部发展迅猛,需要得到充分的 营养和关爱。本文将从生理、心理和社交等方面,探讨婴幼儿的生长 发育。 一、生理发育 1. 身体生长: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身体会经历快速的生 长过程。他们的身高和体重都会迅速增加,肌肉和骨骼也会逐渐强壮。在这一阶段,婴幼儿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 持他们的生长。 2. 器官发育:除了身体的生长,婴幼儿的器官也在这段时间里得到 了完善。他们的心脏、肺部、消化系统等器官会逐渐成熟,开始正常 工作。婴幼儿也会逐步掌握吸吮、咀嚼和吞咽等基本的生理动作。 3. 运动发展:在婴幼儿期,他们的运动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从一开 始的抬头、翻身到爬行、坐立、站立和行走,婴幼儿的运动技能将逐 渐得到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运动发展,增强 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二、心理发育 1. 感知和认知:婴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也会在这个阶段发展。他 们能够辨别声音、触摸和味道等感官刺激,并开始关注和感知周围的

事物。逐渐,婴幼儿能够认识和记忆一些简单的物体和人脸,对于颜色、形状等概念也有初步的认知。 2. 语言和沟通: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婴幼儿会通过模仿 和听觉刺激来学习语言,开始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和单词。随着时间 的推移,他们会逐渐掌握语言规则和表达能力,开始组成简单的句子 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3. 情绪和社会性:婴幼儿也会在这个阶段经历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学会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婴幼儿也会开始注意到其他人的存在,并表现出对人际关 系的兴趣和需求。 三、社交发育 1. 家庭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婴幼儿会和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建 立亲密的关系。他们会与家人互动并建立情感联系,这对于婴幼儿的 情感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父母应提供温暖、关爱和安全的环境,以 促进婴幼儿的社交能力的培养。 2. 幼儿园和社交活动:随着婴幼儿的年龄增长,他们会开始接触更 多的人和社交环境。入园后,婴幼儿可以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学习 和分享,这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独立性的培养。与其他家庭一 起参加社交活动也能使婴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 视频和电子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婴幼儿也会接触到各种视频和 电子媒体的内容。虽然这些媒体可以提供一些教育和娱乐价值,但过

婴幼儿体格生长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婴幼儿体格生长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婴幼儿体格生长特点是指在出生后到3岁期间,婴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尺寸、重量以及体态发生变化的特点。这个阶段是婴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决定其后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体格生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婴幼儿体重增长较快。在0-6个月的时期,婴儿的体重平均每月增加150-200克,而在6-12个月的时期,体重增长速度则减缓至每月约100克左右。由于婴幼儿体重主要由脂肪和肌肉组成,所以体重的增加是骨骼、器官和肌肉等发育的结果。 其次,身高的增长也非常迅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婴儿的身高平均增长25-30厘米,而在第二年时,增长速度减缓至10-12厘米左右。婴幼儿身高的增长主要是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的,特别是长管骨的延长,在这个过程中,骨骼会不断增加新的骨细胞,使得身高得以增加。 此外,婴幼儿的头围也会逐渐增大。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的头

围会不断扩大,这是因为大脑逐渐发育壮大的结果。头围的增加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也是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 最后,婴幼儿的身体比例会发生改变。出生时,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占据了身体的比例较大部分。而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其他部位会逐渐追赶头部的发育速度,使得身体比例逐渐趋于均衡。 婴幼儿体格生长特点的认识对于了解婴幼儿健康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了解婴幼儿的体格生长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婴幼儿的营养摄入、生活环境和健康管理,为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可以简要说明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次,说明引言的作用和内容。引言可包括对婴幼儿体格生长特点的背景介绍、当前研究的重要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通过引言,读者可以了解到全文研究的主题和论点,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 然后,简要描述正文的主要内容。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婴幼儿体格生长的特点,可以根据相关研究和理论,从不同方面进行探讨,例如婴幼儿

婴幼儿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

婴幼儿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 新生儿(0-28天)发展的标志、目标与要求 大运动:俯卧抬头、拉腕坐起头竖直2秒 精细动作:伸手放到口中、触碰手紧握拳 语言发展:自发细小喉音而不是哭 认知能力:眼跟红球过中线,听声音有反应 社会行为:眼睛跟随走动的人,被抱起时能安静下来 标志: 1、新生儿的活动都是全身的 2、触觉比较发达,最敏感的部位是唇、手掌、脚掌、眼帘,对光、温度、声音有反应,味觉灵敏 3、开始有集中的视觉 4、看到成人面孔活动减少 5、可自发微笑,哭无眼泪 目标: 1、能短暂注视眼前人或玩具的移动 2、15天左右抱起时有找乳头吸吮动作反应 3、2-3周后听力集中 要求: 1、动作技能: 喂奶时将婴儿的手掰开,然后放手,用食指或笔杆触动婴儿手心,让其紧握。更换尿布时,用手轻拍婴儿的小腿和屁股并抚触四肢 2、语言发育: 成人要用温和的语调哄婴儿,经常呼唤新生儿的名字,给婴儿以适当的声音刺激 3、认知能力: 用色彩鲜艳或会发声玩具,给婴儿视线内摇晃。20天后可将婴儿竖抱片刻,让婴儿看房间和周围的景物,发展婴儿视、听觉 4、社会行为: 眼对眼跟父母对视,逗引会微笑。用手掌慢慢逼近婴儿眼前,会眨眼 2个月乳儿发展的标志、目标与要求 大运动:拉腕坐起头竖直5秒,俯卧头抬离床面 精细动作:拨浪鼓或小木棍留握2-3秒 语言发展:自发a、o、e等母音而不是哭 认知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社会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标志: 1、稍能抬头

2、眼随物转动 3、头转向有声音的方向 4、手能握住物体片刻 5、会发出咿呀喉音 目标: 1、能竖起抱 2、被逗引时能注视移动的玩具或人脸 3、会微笑或发出喉音 4、听到声音有寻找反应 要求—动作技能: 1、俯卧时会头会左右转动 2、俯卧时能抬头45度,并持续片刻 3、可以开始给婴儿做被动操至六个月 要求—语言发展: 1、成人经常和婴儿说话 2、给婴儿唱歌或听音乐 3、逗引婴儿微笑 4、引发出回答性声音 要求—认知能力: 1、眼能随物移动 2、注视成人的脸及鲜艳的玩具和吸引他的动作 3、逗引时距婴儿胸上方40-60厘米处,引导婴儿的视线 4、满足婴儿基本要求,使婴儿情绪愉快 要求—社会行为: 1、经常用表情、玩具和语言引逗,使婴儿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微笑、发声、挥手、蹬腿 2、用玩具和语言引逗,能笑出声 3个月乳儿发展的标志、目标与要求 大运动:俯卧抬头45度,抱直头稳10秒钟 精细动作:两手握一起3-4秒,拨浪鼓留握30秒 语言发展:笑出声 认知能力:眼跟红球180度 社会行为:灵敏模样,见人会笑 标志: 1、俯卧或垂直位能抬头 2、有目的地抓物 3、能玩弄手及手指,视物协调 4、逗引时能笑出声音 5、看见母亲的脸会笑 目标: 1、能找到声源 2、开始注意新鲜事物 3、见人会笑发出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