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背景与英语习语的形成

合集下载

浅析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浅析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浅析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通讯业、交通业等广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英语习语的应用非常重要。

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单纯性传递信息,也不仅仅为文化交流。

实际上,传播文化比表达语言信息更重要。

所谓习语,主要指语言中具有固定的形式与意义的词组、句子等,因此若想准确翻译习语,必须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具有深入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保留文化特征和意象。

本文结合当前英语习语的应用状况,以生活应用实际为出发点,对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等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交流;翻译;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在人们研究语言过程中,文化交流的影响与作用不容忽视。

而习语作为语言中提炼的精华,如果忽略习语的重要性,语言就会失去活力;习语运用得当,将更好地表达语言。

因此,如何学好、翻译好英语习语,准确表达独特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习语应用的重点与难点。

一、英语习语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作用(一)生活环境以英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看,人们居住在四面被海包围的岛屿中,航海业非常发达,因此大多习语和航海有关,例如,to be all at sea(原指船舶行驶在海中,不知方向,语意为“不知所措”)[1];to keep one 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a big fish(大亨)、to rest on one s oars (暂时歇一歇)等。

(二)历史典故中国古语中强调“以史为鉴”。

同样,在英语中也将历史事件中总结的经验与习语融为一体。

例如,roman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meet one s waterloo(一败涂地)[2]。

(三)宗教信仰英国人的民族宗教观念非常强烈,常常通过各种渠道崇拜上帝,因此很多习语和上帝相关,例如: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助自助者)。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英语习语的文化历史渊源

英语习语的文化历史渊源

英语习语的文化历史渊源作者:韩占东詹欢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07期【摘要】研究英语口语的文化历史渊源,能加深对口语的理解,井且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习语语言文化历史习语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习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恰当地运用习语可以使语言精练。

同时,具有典型性的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研究英语习语可以考察英美文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发展轨迹。

一、英语习语体现的英语民族的生活模式为数众多的英语习语来源于英语民族的日常生活,因此它们体现了英语民族的生存环境,表现了英语民族的生活方式,表达出英语民族的色彩喜好、对动植物赋予的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

1.生活方式习语来源于生活,跟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些习语不难体验到英美人的生活,了解到英语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如,in a pickle(处境困难),to bring home bacon(养家糊口),as easy as pie(极容易)与食物及食物保存有关。

过冷、过热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如:to get in hot water(陷入困境),to throw cold water(泼冷水),hot potato(棘手的问题)。

此外,在人类语言的发展中,通过身体部位的名词来表达的习语屡见不鲜:pour out one's heart(倾吐衷肠),turn up one's nose(自高自大),to see eye to eye(看法一致),Stop pulling my leg.(不要开我的玩笑)。

2.色彩喜好习语可以通过颜色词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种种心理。

黑色往往给人以不好的联想,a black day“倒霉日”,black list“黑名单”。

绿色是自然界的一种重要颜色,它是青草、树和多数生长中植物的天然色。

英语习语的起源与特点

英语习语的起源与特点

学名 著 中产生 了许 多新 的词 汇。如“ Q精神 ” 。而在英 语 阿 等 中 , 士 比亚 的作 品 ,伊 索语 言》 , 都是 一些 习语 的发 源 莎 《 等 也
地 。如 :l oa dcl bo ht n d一句 , 为“ 冷又吹热 ” 引 申为 “ w o 意 吹 , 反
风俗等影响下产生的 ; 文对 习语 的起 源进行 了简单的总结 , 本 对其在 不断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 中形成的一些特点进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 英语 ; 习语 ; 源; 起 特点
中图 分 类 号 : 3 33 H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8 5 ( 0 0)1 0 2 — 2 17 — 63 2 1 0 —0 7 0
3 源于英 文文学名 著 、 同汉语 一样 , 多英语 习语起 源于 文学名 著 。中 国的文 许
构—— 短 语 、 词组 或 表达 , 意 义 通 常 不 可 由其 词 组 的 单 其
项 意义或字 面意义 推断 , 应通过 约定 俗成 的整体 方式加 以 而
理解 。
从广义 而言 , 英语 习语 是指 一种 民族语 言 中所有 的惯用 语法和特殊 表达方 法 ,其 范围包 括成语 (e p rss ,俗语 st hae ) (o o yn s , cmm ns ig )谚语 ( rvrs , 用语 ( i t hae ) a poeb )惯 i o ip rss , d ma c
文史博 览 ( 理论 )
21 0 0年 1 月
C l r n i oyV s n T er ) ut eA dH s r i o ( h o u t i y
Jn 2 1 a . 00
英 语 】 英语 中习语 的产生是根据社会 的需要 , 人们运 用其 内部规律去创造新词 、 新义、 用法。 新 是在社会 、 治、 政 经济 、 文化 、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常用于日常对话和写作中。

这些习语通常由固定的词汇和短语组成,有时候可能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

了解这些习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第一个例子是“Break a leg”。

在西方文化中,这是一句用于祝福演员或表演者的祝福语。

这个习语的字面意思是“折断一条腿”,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是“祝你好运”。

这个习语的起源并不确定,有几种理论。

一种理论是,这个习语起源于以前的剧院表演,观众会敲击他们的双腿以表示赞赏和鼓励。

另一种理论是,这个习语可能和黑魔法有关,人们认为如果“祝福”某人,那么反向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第二个例子是“A piece of cake”。

这个习语的字面意思是“一块蛋糕”,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是“非常容易”。

这个习语可能源自英国军队中的一个传统,士兵们在完成训练或任务后,会得到一块蛋糕作为奖励。

这个习语成为表示某件事情非常容易的方式。

第三个例子是“Bite the bullet”。

这个习语的字面意思是“咬子弹”,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或痛苦”。

这个习语可能源自旧时医疗实践,当没有麻醉药可用时,患者被要求咬住子弹以减轻疼痛。

这个习语成为以积极的方式表示面对困难的方式。

探析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探析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探析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摘要:英语习语向来被看作是英语词汇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贯穿于其中,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承载着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没有习语,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单调、干涩、无味,所以研究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之士以及英语翻译者至关重要。

关键词:英语习语习语起源文化差异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往往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

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只有注意英语习语字面意义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其形象的比喻、丰富的联想、生动的修辞效果以及特有的民族风格。

一、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语义特征1.英语习语的含义英语习语是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独特的、固定的短语和短句,是语言的精华。

广义的英语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俗语等。

2.英语习语的来源首先,大多数习语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用语。

劳动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习惯用语,比如水手发明了很多和海洋有关的生动的短语,运动员使用运动方面的习惯用语。

这些习惯用语产生于各行各业,它们不仅简洁、口头化而且生动形象,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不久就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下广泛使用,其中最生动最有用的习惯用语逐渐地由普遍的对话演变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最终被广为使用。

比如share happiness and woe (同甘共苦)指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strike whil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指利用有利条件首先采取行动;become reconciled (言归于好)指化敌为友。

Harmony brings wealth (和气生财)指人缘好生意自然就好。

其次,习语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寓言。

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英语有着深远影响,许多英语习语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它们在书面语中广泛使用。

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来源

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来源

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来源如皋中学高二〈9〉班吴雨逍学科:英语指导老师:胡晓燕一、引言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语言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习语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它来自普通百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经历,是语言的精华、语言的缩影;语言是一个任意的符号系统,习语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习语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语言是为人类各种活动服务的,而习语恰好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广义的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正如习语中的文化美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由此出发,本文接下来将探讨习语的各种文化来源及其背后的含义。

二、习语的来源英美国家是以基督教文化、希伯来文化为基础背景文化的国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条件下生成的习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富含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追其根源看它主要来源于:《圣经》故事、文学名著、社会历史、宗教哲学、思想观念等等。

习语之所以难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本身具有浓郁的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

透过习语的来源与出处来认识和学习习语是突破习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1、习语与《圣经》《圣经》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是英语国家文化源头之一,对西方人的思想和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圣经》中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形成了大量的习语,丰富了英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现略举几则较为常用的,展现《圣经》习语的通俗性和表现力。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化背景与英语习语的形成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等,其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数字习语作为英语习语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数字习语入手,对英语习语形成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探讨其所体现出来的英语文化底蕴及文化根源。

以期有助于深入了解英语语言和西方民族文化心理,进而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文化背景英语习语英语数字习语引言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传统,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经济生活和價值观念等。

习语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淀的固定的短语或短句,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语言的瑰宝,与该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密切相连。

因而了解习语形成的文化背景对深入透彻地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习语数量可观,而英语数字习语作为英语习语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代表性。

本文将以一些有代表性的英语数字习语为例,对英语习语形成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和探讨.一、地理环境与习语的形成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每种文化因地域、环境、气候特点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

由于英国四面环海,在长期航海生活中,英国人创造了“海的文化”,形成了许多与航海和渔业有关的习语。

例如:1.A1/A—one(优等的,头等的,第一流的)该习语源于航海用语。

总部设在伦敦,世界最大的海运及船舶保险行业劳埃德协会在给商船注册时,用A1标志吨位和船体及设备均属第一等的船只.后来A1成为口头俗语,表示“优秀的,第一流的”。

2.three sheets in the wind(酩酊大醉)该习语源于航海用语.当帆脚索绷紧时,帆船就会满帆前进,如果绳索松弛,随风摇晃,帆船就会随之摇晃。

用三条帆脚索都随风摇曳形容水手醉酒后东倒西歪的样子.该习语现进入大众语言,表示“醉酒的”意思。

二、历史和军事事件与习语的形成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时代变迁中,旧语言逐渐衰亡,新语言不断产生.英语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历史事件和军事事件的影响,产生了很多带有历史文化色彩的习语,在英语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例如: 1。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一边是六个,另一边是半打,指两边数量是一样的,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差不多)该习语源于公元九世纪,英国遭到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尤以丹麦人入侵为甚。

丹麦人在征服英国的过程中将12进位制引入英国,之后一直沿用至今。

2.the fifth column(第五纵队,现泛指内奸和间谍)该习语源于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叛军将领莫拉扬言他有四个纵队围攻马德里,还有第五纵队在城内等候接应。

现在泛指敌人安插的间谍或通敌的内奸。

3.Zero hour(发起进攻的准确时刻,重要决定或变化到来的时刻)该习语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用语,用以指发起进攻等军事行动的准确时刻。

现在泛指“关键时刻"。

三、社会风俗习惯与习语的形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风俗习惯是社会群体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创造的,是该群体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风俗习惯包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如社会礼仪、生活方式、民间传统、迷信禁忌等。

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民族文化,而习语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期使用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更是与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相连。

例如:1。

Baker's dozen(一打加一个,13个,13次)该习语源于15世纪的英国,当时对各种面包的重量做了规定,凡斤两不足就要受重罚。

面包师傅为避免受罚,售卖面包时就在规定的一打12个基础上多加一个,即以13个面包当一打。

加之英国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就用“Baker's dozen”代替13。

2.A cat 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富有生命力的人)在英国文化中,猫动作灵敏,天资聪明,在很多危险情况下,猫都能逃过劫难,因而人们通常用这个习语比喻“生命力极强”.3.four-leaf clover (幸运草)“clover”是一种低矮苜蓿科植物,也叫红花草,每一叶柄上通常只有三片叶子,如果一个人见到有四片叶子的,则被认为是幸运的,将交好运.四、宗教信仰与习语的形成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反映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文化背景.宗教贯穿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同时体现在语言中。

在欧洲社会,基督教占有重要地位,而基督教的经典史书《圣经》,更是对英国社会思想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几乎家喻户晓。

因此,《圣经》中不少短语和句子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进而成为英语习语的主要来源。

例如:1.at the eleventh hour (第十一个钟头,在最后时刻刚刚赶上)《圣经新约·马太福音》2.the ten commandments (摩西十诫,十指抓痕)《圣经·出埃及记》3。

the second death (第二次死亡,死亡的命运)《圣经·启示录》4.seven long years (漫长的七年,学徒期)《圣经·创世纪》5。

seventy times seven (七十个七次,形容很大的数目)《圣经·马太福音》6.three score(years)and ten (人生七十年,古稀之年)《圣经·诗篇》7。

thirty pieces of silver(犹大出卖耶稣所得到的三十块钱,现在指因做不光彩事或出卖别人而得到的赏金、贿金)《圣经·马太福音》五、英美文学作品与习语的形成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

人们通过文学描写生活,表达思想和情感。

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开阔人们的视野,而且丰富了语言,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文学巨匠们锤词炼句,笔下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含义深刻的哲理、词句更是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凝练为语言的精华—-习语。

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学巨匠等的著作,对英语语言的丰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英语习语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例如:1。

one too many(多余,礙手碍脚)W。

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2。

sweet and twenty(双十佳人,妙龄美女)W。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3。

Catch 22(第22条军规,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该习语源于美国小说家海勒同名小说《第22条军规》,根据该部队的第22条军规,只有神智正常的军人才允许执行飞行任务。

如果谁神经不正常,就可以不参加战斗,遣返回国,但是如果谁请求回国,就说明他神智正常,就必须参加战斗。

因而这是一条令人左右为难的规定,现在常用来表示“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的含义。

4.fair,fat and forty(丰满,漂亮,四十岁。

喻指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有戏谑意)W。

司各特《圣罗娜的井》5。

a nine day’s wonder(轰动一时即被遗忘的事物,昙花一现的新鲜事)乔叟在他的传奇诗《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中写道:“For wonder last but nine nights never in toune"(只持续九个夜晚的新鲜事再也没有出现了。

)六、体育娱乐活动与习语的形成体育娱乐活动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生活环境和所处文化氛围的不同,各民族的体育运动也有所不同。

板球、高尔夫球都是起源于英美国家的球类运动,具有很广的普及性。

由于参与的人多,一些体育运动的术语便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衍生出新的含义。

例如:1。

the nineteenth hole(赛后喝酒聊天的场所,工人下班回家吃饭)该习语源于高尔夫球运动。

标准6000码的高尔夫球场上共有18个球穴,球员们打完18个球穴后一般都去吃东西,因此高尔夫球手们戏称高尔夫球俱乐部酒吧间是第19个球穴。

现常常比喻(工人下班后)回家吃饭。

2.behind the eight ball(受到挫折,岌岌可危)该习语源于美国台球戏,标出8字的球系黑球,比赛中途若把这球先打进袋里就全盘算输。

现比喻“受到挫折,情况岌岌可危”。

3.get one's second wind(喘过第二口气)该习语源于赛跑体育运动.参赛者起跑一会儿后,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但过了这段时间后,就会喘过气来,继续跑到终点。

现比喻“经过一段低潮后,又恢复精力和技能”。

七、趣闻逸事等与习语的形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趣闻逸事往往能成为习语的来源.例如:1。

twopence coloured(带色的两便士,华丽而不值钱的,花花绿绿庸俗的) 该习语源于伦敦东区一家售卖玩具剧场的商店,该店把人物和布景印在厚纸上,供儿童剪玩,黑白的一便士,彩色的售价两便士,实际上两者差不多.2.Four Hundred /four hundred(社会上的知名人士,社会名流)1892年,当时的纽约名流William Astor夫人把参加她私人舞会的客人人数减少至四百人,之后该习语便成了“上流人士,名流”的代名词。

3.five o’clock shadow(清晨刮过脸,但在傍晚又长出的短胡子)该习语来源于当时美国的一家剃刀公司,他们宣称,如果不使用他们厂家生产的剃须刀,那么从早晨至下班这段时间内,脸上就会长满如阴影般(shadow)的胡须。

4.Sixty-four-thousand-dollar/Sixty-four—dollar question(最重要的问题,最难解答的问题,关键(根本)问题)该习语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广播电视中的问答节目。

电台在此节目中对选定的儿童提出一系列问题,答案正确者的奖金数依几何级数递增。

例如,答对第一题得1美元,答对第二题得2美元,答对第三题得4美元…….至第七道题得64美元。

5.take the Fifth(拒绝作危害自己的证词;拒绝回答,无可奉告)该习语源于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不得强迫刑事犯罪者自证其罪,因此任何证人均可据此拒绝回答可以导致证明自己有罪的问题.后遂用“take the Fifth"表示“拒绝作于己有害的证词,不予回答”的意思。

结语通过对习语形成来源的探究,可以看到习语的产生与形成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文化是习语产生的温床。

通过研究习语形成的文化背景,我们不但可以深入了解习语,还可以了解英美文化.英语习语中,数字习语是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动、精炼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以数字习语为例探讨英语习语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英语语言的精粹和西方民族文化心理,同时对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