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代替惩罚的教育技巧让孩子感受到规则是爱而不是恨

合集下载

代替惩罚的方法

代替惩罚的方法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影响孩子的反思。

当你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换句话说,惩罚孩子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很重要的。

一下是几个代替惩罚的技巧: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的立场
“我的新锯被扔在外面,被雨淋得生锈了,我很生气。


2、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的归还。


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修蹭掉。


4、提供选择
“你要么把我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

你来决定。


5、采取行动
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
爸爸: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还能在哪儿找到。

6、解决问题
“我们来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使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可以找到。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与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写下来或说出来。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能接受,哪些要付出行动。

取代惩罚的七个小技巧

取代惩罚的七个小技巧

取代惩罚的七个小技巧
1. 引导注意力:注意力引导是指引导孩子关注正确的行为,并从中获得积极反馈。

当孩子表现好时,可以用称赞、鼓励、肯定的语言来引导他们的关注力,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2. 设置目标:设定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规划好未来的行动方案。

同时,目标的设定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3. 提供选择:提供两个或者以上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同时也可以减少孩子因为被强制做某件事而产生的反感。

4. 建立规则和奖励:建立制定的规则,并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给予孩子奖励,可以让孩子明确该做什么和该怎样做。

5. 合理的讲解和沟通:通过讲解和沟通,让孩子了解相应的道理和规则,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6.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可以与他们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7. 建立正面的关系:积极地与孩子建立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积极关系,可以
增强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和情感力量,让他们愿意遵守规则和做好自己的事情。

教育加法法则

教育加法法则

教育加法法则:惩罚+规则=恨,爱+规则=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常常会让孩子萌生出对于家长的恨,而忽略了错误的本身。

父母需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并用正确的方法教会孩子规则。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您参考。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3、表明你的期望。

除了惩罚,我们还能怎么做?

除了惩罚,我们还能怎么做?

除了惩罚,我们还能怎么做?导语: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怎么办?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非规则。

怎样找到替代惩罚的方法?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告诉你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一、对于惩罚的认识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和改正错误;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导语: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怎么办?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非规则。

怎样找到替代惩罚的方法?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告诉你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一、对于惩罚的认识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和改正错误;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代替惩罚的七个教育孩子的技巧

代替惩罚的七个教育孩子的技巧

代替惩罚的七个教育孩子的技巧惩罚孩子的坏处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代替惩罚孩子的七个技巧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代替惩罚的方法

代替惩罚的方法

代替惩罚的方法⊙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惩罚剥夺了孩子对错识的内心反思在我们使用新的技巧和孩子沟通时,有没有发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控制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去。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

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

一些家长经常告诉我们,即使参加了这样的培训,他们仍然在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和孩子说话。

这让他们很沮丧。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事实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进步,它是改变的开始。

也有很多次,当我说他们做“对”的事情的时候,好像并不管用。

他们不当回事儿,甚至反抗我。

这时候,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惩罚。

问题1:是什么触发家长惩罚他们的孩子? 情景I 情景Ⅱ 问题2:你认为受罚的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情景I 情景Ⅱ 究竟惩罚还是不惩罚?惩罚会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然而,他们仍然担心: “如果我放弃惩罚,岂不是让孩子来掌控一切了?” “我担心没了管教他的最后一招,让我对他无能为力。

” 我理解他们的担忧,也问过吉诺特博士:“为什么会认为惩罚一个不听管教的孩子是应该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让他们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 他回答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我接着问:“如果孩子继续违抗你,这时候,可以惩罚吗?” 吉诺特博士说,问题在于,惩罚并不起作用。

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教育孩子-代替惩罚的几个小技巧

如何教育孩子-代替惩罚的几个小技巧

如何教育孩子-代替惩罚的几个小技巧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的时间或者追加他的痛苦。

承担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1、惩罚和承担自然后果有什么不同?只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吗?一位父亲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惩罚和承担自然后果的区别:儿子向我借毛衣搭配他的牛仔裤,我说:“可以借给你,但要好好爱护。

”一周以后,我在他房间里一堆脏衣服的下面发现了我的毛衣。

毛衣后面蹭的都是粉笔末,前面也溅上了肉酱。

我气疯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如果他当时在的话,我一定会告诉他,取消周日和我一起看棒球比赛,把票给别人。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我已经平静了一些,但还是很生他的气。

他向我道歉。

一周后,他又来找我借。

我说:“不行!”没有说教,没有长篇大论,他自己知道为什么。

一个月后,他又来向我借T恤血衫,参加学校的校外活动。

我告诉他:“我需要一份书面保证,保证我的T恤衫归还时完好无损。

”晚上,我收到了纸条,上面写着:如果你借给我T恤衫,我会想尽办法让它保持干净。

我不往黑板上靠。

我不把圆珠笔放在口袋里。

吃饭的时候,我用餐巾纸遮住。

这张纸条让我很满意。

我认为,如果他肯花时间写下来,那就应该也能做得到。

T恤衫第二天晚上就还给我了,干干净净地用衣架挂着。

这就是一个承担自然后果的事例。

其中一个自然后果是:借别人的东西损坏了,物主会生气;另一个自然后果是:物主不愿意再借给你任何东西了。

还有一种可能:物主改主意,可以借给你,但是需要你作出承诺,保证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物主不必对你采取什么行动,他的真实反应比起“为了你好”的惩罚方式,更容易让人从中吸取教训。

2、暑假里,儿子的表弟住在我家,两个孩子玩得很热闹。

一天,我发现沙发上有一堆桔子皮。

当我问他们“谁干的”的时候,他们都互相指对方。

我该不该找出是谁干的,然后惩罚他? 当家长问“谁干的”的时候,孩子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家长就会觉得“一定有人撒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个代替惩罚的教育技巧让孩子感受到规则是爱而不是

1.积极引导和激励
代替惩罚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积极引导和激励孩子。

通过给予孩子肯定
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自信心。

当他们遵守规则和完成任务时,及
时给予奖励和赞赏。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合作是被欣赏和
认可的,进而培养他们内在的动力和责任感。

2.合理设置规则和期望
为了让孩子理解规则和期望的重要性,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并确保规则是合理和公平的。

规则应该清晰明确,不过多也不过少。

确保
孩子能够理解规则的内容和原因,并与他们讨论规则的实施和后果。

这样
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良好沟通和倾听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是关键。

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
和开放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
父母应倾听他们的解释和理由,并通过理性的对话和解释,帮助他们认识
到错误的后果和改正的必要性。

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度。

4.提供替代行为选择
当孩子犯了错误或不按规则行事时,父母可以提供替代行为选择。

例如,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可以教导他们采取冷静的方式表达情绪,如通
过言语或写日记等来宣泄情绪。

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和寻找更合
适的表达方式,而不是采取不良行为。

5.设置限制和界限
尽管不是通过严厉的惩罚来执行,但适度的限制和界限对孩子的成长
和发展仍然至关重要。

父母需要教导孩子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和什么是
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父母需要设定边界,让孩子
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去改正和学习。

6.培养责任感和自主性
通过给孩子一些家务事和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父母可
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适合的任务,如整理房间、收拾桌子等。


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能力,提升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同
时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对规则的尊重。

7.正面引导和建设性反馈
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需要以正面的方式引导和纠正他们的行为。


母可以通过问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并一起思
考如何改正。

在孩子改正错误行为后,父母要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和认可,
让他们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这样可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和遵守规则,同时也减少对惩罚的依赖。

总结:
这七个代替惩罚的教育技巧旨在通过积极引导、激励和建设性沟通,
让孩子感受到规则是一种爱而不是恨的体现。

通过设置合理的规则和期望,提供替代行为选择,培养责任感和自主性,以及提供正面引导和建设性反馈,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和
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