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之李约瑟难题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之李约瑟难题

自然辩证法之李约瑟难题

简析“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及给予的启示摘要:李约瑟难题是指自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之间,中国在自然科学及技术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地落在了西方后面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作出了大量的探索。

通过解读“李约瑟难题”,去寻求与科学特性相吻合的民主制度和开放的思想观念,以及科学创新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科学发展的规律。

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促进我国科技的飞跃式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科学发展李约瑟难题的由来:英国胚胎生物化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15、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 李约瑟产生的疑问, 在其后的论著中以不同方式反复出现,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李约瑟难题”。

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产生的由来,它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中国古代在自然科学及技术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

它们分别促进了西方的文艺复兴与科技发展(印刷术、火药)、宗教改革(印刷术)、地理大发现(指南针);为近代科学技术在西方的产生奠定了条件;而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没有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

同时,更深一层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处境:中国长期处于经验科学阶段, 没有发展到近代意义上的理论科学;中国缺乏理论(形式逻辑)和几何学, 但产生了有机自然观。

中国没有产生欧洲伽利略式的近代科学;中国科学一直在稳缓地前进, 只是相对于16 世纪后的伽利略式的科学落后了。

有人说: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没有答案!我想也是。

这里不是说没有答案,而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对李约瑟难题有所理解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见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益发展昌盛的中国文化环境中 ,中国科学学界对“李约瑟难题”萌生浓厚了很大的兴趣。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李约瑟问题(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比西方遥遥领先,为何近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出现呢? )的实质是: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它与西方古代的科学传统,及其哲学、文化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约瑟问题就不仅是个科技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乎中西哲学和文化之间比较的问题了。

一、李约瑟问题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李约瑟(Joseph Needham)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史家,原名约瑟夫尼达姆,是个生物化学专家,李约瑟是他的中文姓名。

他以毕生的精力,和他的合作者一起,终于完成了七大卷二十多分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China,直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李约瑟问题(the Needham question)正是他在研究、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史时提出的一个问题。

他在该书英文著作第一卷(1954 年)中,正式表述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 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末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中国人又怎样成功地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 并在 3 到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准? 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中国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特别是在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欧洲在16 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中国科技长期优胜的认定,既是李约瑟问题的基本前提,也是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和创作的巨大原动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4-1(李约瑟难题)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4-1(李约瑟难题)总结
程颢和程颐承认对立面的普遍性。
朱熹的系统的理气论和心性论。
陆九渊(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 、陈 亮(务实)
辽国兴衰中的技术 金的盛衰与科学技术 西北方的西夏
世界同期透视
成吉思汗
阿拉伯帝国四分五裂
土耳其人扩张
欧洲中期向后期过渡 P162
十字军东征(116441840)
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和人口 思想统治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对落后 传教士与西方的知识 乾嘉学派 在海洋的挑战面前
第九章 大清帝国和近代世界
强暴与落后的较量 师夷长技以制夷 武器和军队 西学东渐的节奏 西方的技术和东方的观念 巨龙转身难 铁路最初在中国
王祯农书、农政全书 天文学 东汉张衡:浑天说 、浑天仪、测定地震的地动仪、
解释了月食的成因 汉代:已有了关于太阳黑子、新星、超新星的明
确记录,对日食、慧星、北极光均有细致形 象的描述
历法
汉武帝:招募天下历法专家20余人,制定 了《太初历》
南北朝:东晋的虞喜发现了岁差现象(冬 至点的每年西移现象)
陵园 政治远航与海外贸易P188 经济技术的进步和困境 思想的两极P195 :程朱理学和八股文----王守仁 李贽 旧知识与新知识P199:《天工开物》(1637)李时珍、徐霞客 中西合流的科学趋势:耶稣会到中国,徐光启,
宋应星所处时代与欧洲的手工技术比较
技术水平相近
《烟火术》(意大利 毕林古奇)(1540)
测定冬至和夏至 战国时代:使用了四分历 战国末期:产生了二十四节气的见解
天文学 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天文观测,并且有了关于日食、
月食、彗星、流星等世界上最早的观测记录。 公元前360-前350年间:楚国人甘德写了《天文

自然辩证法--李约瑟难题

自然辩证法--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1 “李约瑟难题”之问及研究意义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技史》中提出注明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朋友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牛顿这样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呢······为什么中世纪中国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着了先机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关于中国文明中是否曾出现过作用巨大的“科学技术”,又或者中国是否曾在某一阶段在科学技术上领先于欧洲,这在学界有着很大争论。

这些争论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不在于是否能够提出此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而在与提示我们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

李约瑟难题其实包含两个问题:1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2 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发展进程中会整体落后与西方?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求解李约瑟难题过程的实质是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逻辑规律与启示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内外影响因素的问题。

2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科学技术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而这与社会制度也有很大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发展历程都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形态。

我们潜意识里都会认为东西方的封建社会的“社会建制”是相同的。

2.1 经济制度旧社会中国的农民是自由农民,他们从皇帝那里领到土地维持家用,同时对以皇帝为首的政府提供赋税,并受统一的法律制约和保护;中央政府从农民那里取得赋税来维持军队,而军队的士兵也来自农民。

这样中央政府有很大的权利、很大的力量建立强大军队,可以随时铲除任何挑战中央集权的豪强,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局势,是高度中央集权形式。

在这样的土地制度下,小农经济使得人们能够自给自足,拥有土地便可维持生活所需,所以贵族阶级甚至全社会都对土地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占有欲,从而便产生了强烈的重农轻商,对经商致富以鄙夷的态度,于是,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受到了限制,生产力上也没有对科学有进一步的要求。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1.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亚里士多德所说科学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请结合科学研究在今天的社会条件谈谈自己的认识3.以托勒密的天文学为例。

论述“科学一定是正确的吗”这一问题4.论述中世纪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5.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怎样进行的?试围绕这段历史谈谈你对科学本质的理解6.怎样评价伽利略的工作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历史的角度,谈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在古和近代初期,主要由技术充当主角,有"生产-->技术-->科学"的序列;近代中期以后科学地位升级,开始有"科学-->技术-->生产"序列;现代则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形成互动,有"科学<――>技术<――>序列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2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而且分化反成为综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因而就越加发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综合研究的必要,同时也推动了边缘科学和综合科学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为了把握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某些共同属性及其普通联系,迫使科学家从横的方向上对自然界进行研究,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横断科学,横断科学从某一特定的视角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不仅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还沟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使整个科学有了共同的概念、语言和方法。

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和环境问题,都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全球性。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社会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方向,也关系到科学发展和应用的人文价值取向,必须组织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部门进行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去研究解决。

自然辩证法论文---李约瑟问题之我见

自然辩证法论文---李约瑟问题之我见

李约瑟问题之我见摘要:李约瑟难题是学界一直关注并且讨论不断的问题。

本文提出李约瑟难题本身存在科学与技术两者概念混淆的问题,对科学和技术的概念、联系及区别进行了说明,并对纠正后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阐述了该难题在新时代下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科学,技术。

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意是:中国在大约l6世纪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却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呢[1]?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该难题一经提出,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不少学者都对之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答案。

现在看来,这些见解和答案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推敲起来似乎又都存在漏洞。

其实,由于李约瑟在提出该难题时混淆了科学和技术这两个重要概念,所以使得该难题本身就存在内在矛盾,不可能在其原来的意义上得到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是科学共同体采取经验理性的方法而获得的有关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性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一种由特殊的社会共同体组织进行的特殊的社会活动。

不过技术这种知识体系指的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体系[2]。

有时人们将各种人工的制品也列入技术的范畴,那是因为,这些人工制品如生产的设备和科学的仪器被看作是物化了的知识或知识的物质表达。

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目的在于改造和利用自然,而当改造和利用自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以认识自然为基础。

所以说,科学和技术的各自性质决定了它们是一对天生的“伙伴”。

正因为如此,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现象日益明显,这大大地促进了所谓的科学技术一体化进程。

就实际情况看,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并在科学和技术之间陆续诞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自然辩证法讨论题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自然辩证法讨论题

自然辩证法讨论题10
1)李约瑟难题:为何中国近代没有科学革命?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2)科学是否需要信念?
肖广岭:“西方一些科学家为何信神?——科学与宗教的新对话”;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6
肖广岭:“论科学中的信念”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4期
布鲁克:《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科学警察”是否有利于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是否需要科技之外的东西来规范和限制?
4)生存权是否应从人类扩展到生物界?
5)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否能交融、如何交融?
龚育之:科学与人文——从分隔走向交融
江晓原:当代“两种文化”冲突的意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范岱年: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批判
6)你的学位论文选题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优先序怎样?
7)计算机仿真是否属于实验?
8)归纳法和演绎法,哪种方法更适合你的研究?
9)学术成果的定量化要求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
10)把科学和技术称为“科技”是否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
11)你是否赞成“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中医是否属于科学?
课程论文要求:
(1)从思考题中选1个题目;
(2)写明题目、姓名、学号、系别、摘要、关键词;
(3)正文字数为4000至5000字;
(4)必须有参考文献,并标明页脚注或尾注;
(5)考试时交(大约在15周末)。

(6)不得抄袭!!。

自然辩证法—李约瑟难题之问

自然辩证法—李约瑟难题之问

李约瑟难题之问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问题,在我看来中国人民从不缺乏智慧,却缺乏有智慧的君主和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也导致中国的科技散布于历史长河中如星辰却没有启迪近来中国的科技进步,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虽然时代在变思想在进步,但我认为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仍受诸多禁锢。

一是统治者求稳思想作祟。

一种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必然会带来诸多颠覆性的变革,尤其是在军事、农业生产方面的变革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故中国的诸多科技发明都以统治者为主导或被统治者牢牢掌控,普通民众的创新精神更多的是被禁锢于狭小的领域。

二是见不得别人好思想蔓延。

中国人有一种病态的思想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尤其是身边熟悉的人如果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必有人站出来反驳甚至深挖其“黑历史”,而黑历史更容易吸引人导致优秀的科技在黑暗“人设”面前崩塌,反而是舶来品不能够去深入了解其其余方面,只能看见其优秀的地方更容易被国人接受,如此辛苦的创新反受众人的“妒忌”,这也导致国人创新动力不足。

三是“追星”思想扭曲国人价值观。

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统治者身边的异性必是“群星云集”,古时是歌舞乐者,到了现在就是明星、网红,当一大群小学生、中学生都在呐喊着“我要当明星”、“我要成网红”时,试问谁来搞发明、谁来搞创新,且现实问题更是残酷,“星”者更受统治者的青睐,“星”者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当凤毛麟角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只有800万元时,这一切都回应了从事科技创新回报太低,还是当“星”、搞“红”来的更舒坦。

四是冒险与共享精神缺失。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始终认为不冒险就不会出事,不冒险就绝对安全,不冒险就不会有风险,这种思想导致了我国的法律成为了一部国家和国民的“安全”法,我想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国家的子民都是国家的财产,如果国民去冒险就会导致国家财富的损失,大家安稳的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最好,一颗不按常规运行的“彗星”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及给予的启示
摘要:李约瑟难题是指自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之间,中国在自然科学及技术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地落在了西方后面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作出了大量的探索。

通过解读“李约瑟难题”,去寻求与科学特性相吻合的民主制度和开放的思想观念,以及科学创新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科学发展的规律。

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促进我国科技的飞跃式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科学发展
李约瑟难题的由来:英国胚胎生物化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15、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 李约瑟产生的疑问, 在其后的论著中以不同方式反复出现,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李约瑟难题”。

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产生的由来,它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中国古代在自然科学及技术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

它们分别促进了西方的文艺复兴与科技发展(印刷术、火药)、宗教改革(印刷术)、地理大发现(指南针);为近代科学技术在西方的产生奠定了条件;而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没有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

同时,更深一层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处境:中国长期处于经验科学阶段, 没有发展到近代意义上的理论科学;中国缺乏理论(形式逻辑)和几何学, 但产生了有机自然观。

中国没有产生欧洲伽利略式的近代科学;中国科学一直在稳缓地前进, 只是相对于16 世纪后的伽利略式的科学落后了。

有人说: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没有答案!我想也是。

这里不是说没有答案,而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对李约瑟难题有所理解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见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益发展昌盛的中国文化环境中 ,中国科学学界对“李约瑟难题”萌生浓厚了很大的兴趣。

分别在不同方面进行探讨:从科技、经济、制度,到研究方法、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教育制度等,但初探时并未注重李约瑟本人如何表述这个问题,而是试图抓住问题的主旨——“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或者说一直梗在中国学者心头的一棵刺一样的问题:“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

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产生直接针对“李约瑟难题”的学术探索。

并在随后,开始回头细究“李约瑟难题”的原本表述及其价值和意义。

这个过程中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李约瑟难题”是否有学术价值?应该放弃难题还是应该探讨?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这些探索和讨论,展现了多方位的视角和观点,加深了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历史文化意蕴的认识,也加深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可以说“李约瑟难题”在这里是一块任人敲击的燧石 ,它反射的火星在启发敲击者和旁观者, 甚至给人类文明史的探索投来亮光。

虽然李约瑟难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历史却是不容改变的!回顾“李约瑟难题”产生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或许我们能距离“李约瑟难题真正的答案”更近一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

在15世纪以前,中国古代在人民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祭祀礼仪等各方面都有着远高于西方的技术,这也促使中国古代天文地理、算术几何等的发展。

古代农学成就:贾思勰《齐民要术》是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医学成就:《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学经典,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古代天文学成就浑象仪、地动仪,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世界上最先进),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更是有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

甚至被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但问题是,四大发明在中国却没有产生这样的
效应。

正如外国学者戴维·博达尼斯写道:“当欧洲还笼罩在黑暗年代的阴霾之中,中国的官员就已经精神抖擞,乘着装有指南针的轻便马车,到各地去参观装置着固体燃料的探空火箭的一些天文研究中心。

一千年以后,欧洲科学家在发动工业革命时,中国官僚却还在迈着固定的方步。

相形之下,他们已经不那么精力充沛了。

”我想这可能就是中国古代即使有着四大发明,这样能为近代科学诞生奠定基础的重要发明,但是却未能诞生出近代科学的原因之一吧。

近代西方科技的加速发展。

不得不说的是自15世纪以来,西方科技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着,而背后的推动因素很值得我们细细讨论!这其中应该就暗含着“李约瑟难题”的部分答案。

确实如很多人条件人认为的那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不可缺一的社会历史条件。

文艺复兴运动始于意大利,最后扩散到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地,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推崇个性自由,注重现世生活,讲求“仁慈”、“博爱”。

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的解放:中世纪科学是教会的奴隶,文艺复兴使科学翻身解放,宗教的精神禁锢被粉碎了,自由谈论学术的风气空前高涨,造就了一批时代的巨人!路德改革之后,瑞士的加尔文和英国的亨利八世都进行了宗教改革,成立了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

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新教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地理大发现给欧洲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航海探险还具有直接的科学价值,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学科的发展(为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材料,直接推动着许多学科的建立!更为重要的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使人们认识到了人的智慧和才能所具有的无穷的力量。

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以及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吸收,科学的种子找到了适合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而反观自然科学在古代中国发展夭折的过程,不无透露着社会、经济、制度限制于扼杀!如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种子在古代中国被扭曲催生的结果:被宗教用于迷信信仰的傀儡,被统治者用于享乐和彰显奢华的生活。

而在探索“李约瑟难题”的过程中我们又获得了那些启示?这将会是我们在对李约瑟难题探索过程中最终的收获,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基础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土壤。

“李约瑟难题”告诉我们:国家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要发展经济,保持领先,就必须要重视科技。

发展科技,需要在尊重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疏志芳,汪志国.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J].池州师专学报,2005(02). [2]刘钝.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02).
[3]潘吉星.李约瑟的生平及其贡献[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3).200.
[4]王鸿生.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20.
[5]童鹰.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218 -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