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导学案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docx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学习过程】预习案背景介绍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学习案第一课时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2.文体知识:表任务二:积累字词,诵读课文1.字词学习崩殂.cú疲弊.bì不懈.xiè恢弘.hónɡ妄自菲.fěi薄塞sè陟.zhì罚臧否..zānɡ pǐ郭攸.yōu之费祎.yī遗.wèi陛下行.hánɡ阵和睦桓.huán、灵长.zhǎnɡ史猥.wěi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矣夙.sù夜忧叹五月渡泸.lú庶.shù竭驽.nú钝斟酌..zhēnzhuó2.划分节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ji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yí诏。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3 出师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重点实词和虚词。
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因此,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希望刘禅使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2.作家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著有《诸葛亮集》。
3.文体常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可以叙事,抒发作者感情。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小石潭记》唐·柳宗元《醉翁亭记》宋·欧阳修《岳阳楼记》宋·范仲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用韵。
——《陋室铭》唐·刘禹锡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或称许之词。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马说》唐·韩愈《爱莲说》宋·周敦颐预习检测注意下边加横线字的读音。
崩殂()陟罚臧否()()()费祎()以遗陛下()裨补()桓帝()猥自()夙夜忧叹()驽钝()攘除()斟酌()()以彰其咎()咨诹()()【自学指导】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结合课后练习一),读出情感(恭敬恳切)【合作探究】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4-《出师表》导学案

《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
3.理解本文融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体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生他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学习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小组合作【导学流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资料链接: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背景简介: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检查预习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恢弘菲薄陟罚臧否裨补阙漏攸祎倾颓猥驽钝攘除咎咨诹陛下长史先帝遗德以遗陛下性行淑均行阵和睦②简介“表”三、初读指导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体会读出感情。
《出师表》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式。
2、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进步主张。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积累成语、名句。
4、了解“表”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5、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子。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学讨论法。
【学习时间】4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蓄电池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明确目标1、了解“表”这种文体。
2、熟读全文,积累生字词音义。
三、自学自测(一)课前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试背全文;初步翻译全文,记下疑惑处,积累生字词及重点文言字词。
教师预设:殂cú 弘hóng 菲fěi陟zhì否pǐ 裨bì 阙quē 苟gǒu 猥wěi夙sù 驽nǔ 攘rǎng 咎jiù 诹zōu 祎yī 咨zī 颓tuí先帝遗yí德性行xíng 淑均以塞sè 忠谏之路以遗wèi 陛下行háng阵和睦长zhǎng史(二)资料助读: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3、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含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重难点】1.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词多义】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进尽忠言()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古今异义】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义:引喻失义(古义:今义:)异同:不宜异同(古义:今义:)愚:愚以为宫中之事(古义:今义:)晓畅:晓畅军事(古义:今义:)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今义:)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感激:由是感激(古义:今义:)涕零:临表涕零(古义:今义:)【词类活用】广:有所广益()亲、远:亲贤臣,远小人()恢弘:恢弘志士之气()苟全:苟全性命于乱世()奸、忠善: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良实:此皆良实()优劣:优劣得所()奸凶:攘除奸凶()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北定中原()死: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特殊句式】判断句:此皆良实。
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导学案)

23 出师表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怎样评价文言文中人物的行为
1.知人物关系法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的人物是谁。
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
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弄清楚。
2.明事件性质法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对事件性质有较准确的把握。
3.辨事理意义法所谓辨事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素材积累:
刘备白帝城托孤
刘备被吴国火烧连营,大败后退兵到白帝城,一病不起。
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出师表复习教案

《出师表》中考复习导学案复习任务:1、复习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2、复习本文相关的重点字词及成语(重点)3、复习本文的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4、复习本文内容理解及拓展(难点)复习课时:2课时一.文学常识诸葛亮,字,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是《》二.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小组检查)崩殂()陛下()驽钝()陟()罚臧()否()以遗陛下()费祎()裨()补阙()漏猥()自咨诹()夙夜()恢弘()妄自菲()薄()以塞()攘除()长()史以彰其咎()斟()酌()损益行行阵()否陟罚臧否()性行淑均()是否()遗以遗陛下()遗失()三.背诵课文:请同学利用5分钟的时间,背诵全文(注意标注易错字形)1. ,不宜异同。
2.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3.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
四.同桌互查课下注释。
五.重点句:请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译出重点词,同时注意评议表述。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5、性行淑均。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0、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11、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2、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六.积累(会整句翻译)(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词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叹息痛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先帝知臣谨慎临表涕零臣本布衣(三)一词多义(5——6个)(四)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七.课外冲刺书谢御史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出师表》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八仙筒镇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方案第周第课时总编第课时课题《出师表》课型拓展课主备人备课时间指导者指导时间学习方法知识分类法理解记忆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及作品。
2、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3、总结文中一些典型句子。
4、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总结文中一些典型句子;熟悉课文内容。
难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导学步骤时间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设计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分类总结自主完成1ˊ15ˊ一、解题:1.“表”2.诸葛亮二、回顾背诵1、背诵《出师表》2、疏通文意(小组合作)3背诵课下注释:(积累重点实虚词)三、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四、古今异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词语的古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2、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3、由是感激4、诚宜开张圣听六、一词多义1、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2、效:恐讬付不效愿陛下讬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导学过程导学步骤时间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设计自主练习相互检测达标测试15ˊ14ˊ七、翻译句子(重点语句)八、阅读理解1、《出师表》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2、理解性默写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②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③《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即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④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⑤武侯祠前悬挂着一幅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你能在《出师表》一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吗?⑥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积累作者及“表”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明确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和本文的写作目的。
(复习重点)4、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品评人物及文章的写作特点(复习难点)5、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程序:1、根据学案完成自主复习内容2、根据学案的完成情况组内对疑点难点重点进行研讨3、教师结合考点对知识的梳理自主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人称“卧龙”。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感叹作者北伐未竟也在《蜀相》中写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是古代文体的名称,用于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在古代,臣子写给雇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舒心、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思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崩殂.( cú) 恢.弘( hóng) 妄自菲.(fěi)薄陟.(zhì)罚臧否..(zāngpǐ)以遗.(wè)陛下疲bì(弊) bì(陛)下bì(裨 )补quē(阙 )漏wěi(猥)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夙. (sù)夜行.( háng)阵驽.钝(nú) 其咎.(jiù) 咨诹.(zōu)(二)、重点字词解释1、中道崩殂..死;崩,古代皇帝死亡;殂,死亡2、危急存亡之秋.时3、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4、引.喻.失义.称引、譬喻;适宜,恰当5、陟罚臧否..善恶6、论其刑.赏罚7、以遗.陛下给予 8、悉以咨.之询问 9、性行淑均..淑,善;均,平10、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1、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2、驱驰..奔走效劳13、夙.夜忧叹早14、深入不毛..不长草15、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1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17、察纳雅言..正言18、以咨诹.善道19、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三)、重点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四)、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捡”,挑选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五)、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活用动词,“发扬光大2、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六)、一词多义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2、效恐托付不效(成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3、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4、道:咨诹善道(方法)中道崩殂(道路)得道多助(仁政)(七)、古今异义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下、恶劣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八)、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 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 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结构:第一部分(1~5段)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经历,忠刘氏,兴师北伐表心愿。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写作手法: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5题。
(14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小题)(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 (3)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 (4)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甲)亲贤臣,远小人。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 ①躬.耕于南阳 亲自,亲身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约.己爱民 克制 ④悉仰.于官 仰仗依靠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4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
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
④【诣】去拜访。
⑤【凡】总共。
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
⑦【倾颓】崩溃。
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特指皇帝死 ) 由是..先主遂诣亮( 因此 )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