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药师方剂学大纲

中药师方剂学大纲
1
十四、治风剂
(一)概述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1
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疏散外风
1.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
1
2.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
1
3.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
1
4.消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防风通圣散的鉴别应用
1
(三)平息内风
1.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
1
2.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
1
3.天麻钩藤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镇肝熄风汤的鉴别应用
1
6.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方原理
1
7.芍药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头翁汤的鉴别应用
1
(六)清虚热
1.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
1
2.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原理
1
六、祛暑剂
(一)概述
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1
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祛暑解表
香薷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祛暑利湿
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清暑益气
1
3.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
1
(四)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五、清热剂
(一)概述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1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清气分热
1.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
1
(三)清营凉血
1.清营汤的组方原理
1
2.犀角地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营汤的鉴别应用
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七、温里剂
(一)概述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方剂学教学大纲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医药学教学中,方剂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方剂学教学大纲进行探讨。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剂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方剂学教学的基础,它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教学目标应明确学生在学完方剂学课程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例如,学生应了解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正确辨析方剂的组成和配伍,掌握方剂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其次,教学内容应涵盖方剂学的基础知识、经典方剂、现代方剂以及方剂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剂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

方剂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方剂的定义、分类、命名规则等,学生应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来掌握这些知识。

其次,要注重经典方剂的学习。

经典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宝贵遗产,学生应通过学习经典方剂,了解方剂的起源、演变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要注重现代方剂的学习。

现代方剂是指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研制的新型方剂。

学生应通过学习现代方剂,了解方剂的研发过程和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方剂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首先,要注重理论讲授。

方剂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应通过理论讲授来了解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要注重案例分析。

方剂学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实践操作。

方剂学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方剂的配伍方法和应用技巧,学生应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方剂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方药学大纲(方剂部分)

方药学大纲(方剂部分)
掌握:大承气汤
熟悉:温脾汤、麻子仁丸、十枣汤
1
3
和解剂
掌握: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3
0
清热剂
掌握:白虎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
熟悉: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导赤散、芍药汤
3
4
祛暑剂
熟悉:香薷散、清暑益气汤
0
2
温里剂
掌握:理中丸
熟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1
2
表里双解剂
熟悉:大柴胡汤
0
1
补益剂
掌握: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熟悉:生化汤、小蓟饮子、黄土汤
3
3
治风剂
掌握:川芎茶调散
熟悉:镇肝熄风汤
1
1
治燥剂
熟悉:杏苏散
0
1
祛湿剂
掌握:平胃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五苓散
熟悉:藿香正气散、三仁汤、独活寄生汤
4
3
祛痰剂
掌握:二陈汤
1
0
消食剂
掌握:保和丸
熟悉:健脾丸
1
1
驱虫剂
掌握:乌梅丸
1
0
涌吐剂
0
0
合计
30
36
说明:1教学要求:
(1)掌握,包括组成、用法、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用方要点、使用注意、背诵方歌;
(2)熟悉,包括主要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特点等;
2.教学方法:掌握方剂为课堂重点分析讲授内容,熟悉方剂以学生自修为主。
2013年2月
《方药学·方剂学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


教 学 内容 与 要 求
掌握
熟悉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言(1/2学时)【掌握】方剂学、方剂的概念。

【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历代医家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了解】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剂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方剂与辩证论治(1/2学时)【掌握】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熟悉】常用治法—“八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等)。

【了解】治法与病证、治法与中药的关系。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1/2学时)【熟悉】“七方”、“十剂”的涵义。

【了解】历代有关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2学时)【掌握】组成方剂的目的;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药的涵义及其基本理论。

【熟悉】配伍的概念、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

【了解】常见药物配伍形式。

第五章方剂的使用方法(1/2学时)【熟悉】剂型的概念;常用剂型的特点和应用。

【了解】汤剂的常规煎法和特殊煎法;药剂的服用时间和服药方法。

第六章解表剂(6学时)【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熟悉】1. 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 桑菊饮。

【了解】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再造散、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第七章泻下剂(4学时)【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

【熟悉】1. 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 济川煎、黄龙汤。

【了解】大陷胸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五仁丸、舟车丸、增液承气汤。

第八章和解剂(4学时)【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熟悉】1. 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2. 痛泻要方。

【了解】达原饮、当归芍药散。

第九章清热剂(6学时)【掌握】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熟悉】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第 1 理血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 4 十 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二 2 活血祛瘀、止血及其代表方。 理 血 剂
2
2 2 4 26
讲 1 掌握固涩剂的分类、功用、适 授 应证,以及牡蛎散、四神丸、固
冲汤、固经丸等方剂。 2 熟悉下列方剂:九仙散、金锁 固精丸、易黄汤。 3 了解下列方剂:桑螵
2 22 48
讲 1 掌握祛暑剂的分类、功用、适 授 应证,以及香薷散、六一散、清
暑益气汤等方剂。 2 了解下列方剂:清络饮、桂苓 甘露饮。
讲 1 掌握温里剂的分类、功用、适 授 应证,以及理中丸、小建中汤、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剂。 2 熟悉下列方剂:吴茱萸汤、回 阳救急汤。 3 了解下列方剂:阳和汤。
配伍目的。
8 掌握汤、散、丸、膏、酒等常
用剂
9 熟悉方剂的服药时间和服药
方法。 型的制剂与应用。
讲 1 掌握解表剂的分类、功用、适
授 应证,以及麻黄汤、桂枝汤、九
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
实 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
验 方剂。
2 熟悉下列方剂:止嗽散、升麻
葛根汤、败毒散。
3 了解下列方剂:香苏散、正柴
习方法。 了解方剂学的发展概
况及其有代表性的著作。
3 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认识
理解“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
意义。4 熟悉常用治法(八法)
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5 掌握方剂“君、臣、佐、使”
的基本结构,以及“君、臣、佐、
使”的具体含义。6 熟悉方剂的
三种变化形式,以及与方剂功
效、主治的关系。7 了解方剂的
讲 1 掌握安神剂的分类、功用、适 授 应证,以及朱砂安神丸、天王补
心丹等方剂。 2 熟悉下列方剂:酸枣仁汤。

方剂学 教学大纲

方剂学 教学大纲

《方剂学》(105040004)供中药学专业使用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方剂学是研究方剂基本理论和功效应用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组成和变化,介绍200多首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和临床应用。

2、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及60余首方剂的组成和功效应用。

课堂教学突出重点、难点,部分内容留作自学。

3、学时安排34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教材选用邓中甲主编《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1学时)[基本内容]方剂的形成与方剂学的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方剂学发展历史和几部代表性著作。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1学时)[基本内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基本要求]1、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了解常用治法的含义。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2学时) [基本内容]1、方剂的分类。

2、组方原则。

3、组成变化。

[基本要求]1、了解方剂的分类方法。

2、重点掌握方剂的基本结构。

3、掌握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形式。

第四章剂型第五章方剂的服法(1学时) [基本内容]方剂的剂型和煎药、服药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常用剂型和煎服法。

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2学时) [基本内容]1、解表剂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注意。

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剂及其代表方。

[基本要求]1、理解解表剂的概念和使用注意。

2、掌握解表剂的分类。

3、重点掌握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第二章泻下剂(2学时) [基本内容]1、泻下剂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注意。

2、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剂及其代表方。

[基本要求]1、理解泻下剂的概念和使用注意。

2、掌握泻下剂的分类。

3、重点掌握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十枣汤的组成、功用和主治。

第三章和解剂(1学时) [基本内容]1、和解剂的概念、分类的使用注意。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21世纪教材)2024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21世纪教材)2024

引言: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21世纪中医方剂学教学的大纲,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中医方剂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概述:中医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专业学科之一,是中医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涉及中药的组方、方剂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21世纪的中医方剂学教学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趋势,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

正文内容:一、中医方剂学基本概念1.中医方剂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2.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中医方剂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关系二、中医方剂学的理论基础1.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体系2.中医药的药性与药理3.方剂的组成原则和经验总结4.方剂的性味归经与应用原则5.中医方剂学与现代药学的关系与结合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与方剂的制备技术1.中药材的挑选、鉴定和质量控制2.方剂制备的常用技术和方法3.方剂制备的标准化与规范化4.现代技术在方剂制备中的应用与发展四、方剂应用与临床研究1.方剂的应用范围与临床疗效评价2.方剂的临床研究方法与实践3.方剂在疾病预防和保健中的应用4.方剂与西医药的结合应用五、中医方剂学教学与实践1.中医方剂学教学的目标与要求2.中医方剂学教材与教具的选择与编写3.中医方剂学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4.中医方剂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5.中医方剂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总结: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在21世纪的教育环境下,中医方剂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

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具有扎实中医方剂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同时,更好地发展和应用中医方剂学,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做出积极贡献。

方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方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方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医学专业、四年制中药学专业、制剂专业使用)
一、前言
本实验根据《方剂学》七版教材制订。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研究思维,掌握实验研究思路,锻炼实验技能,为日后方剂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基本任务:
1.动物称重
2.测量基础体温
3.注射内毒素
4.灌胃Βιβλιοθήκη 5.体温观察6.处死动物7.填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分组人数
实验一
白虎汤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影响的实验
4
综合性实验
6-7
三、实验课时
4学时。
四、说明:
本实验使用于本科中药、制剂专业、中医七年制专业,实验报告成绩占方剂总评成绩的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Formula-ology)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32(理论32学时)周学时:2 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药学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中医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中药专业开设《方剂学》课程,目的是通过《方剂学》的讲授,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

本大纲根据国家对高等医学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的教学要求,同时结合温州医学院教务处学分制教学计划,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的编写内容而制定,主要供四年制本科中药专业使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方剂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各门课程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必修课程。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参考书目:《医方集解》《古今名医方论》《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大纲将《方剂学》教学内容拟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中,除方剂相关基础知识外,要求掌握的方剂,要理解记忆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等,并要求背诵方歌;要求熟悉的方剂,要理解记忆其组成、功用、主治等;要求了解的方剂,要理解并基本记忆其组成、功用、主治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明确认识方剂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方剂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与中医临床各科的关系,掌握临床各类方剂的配伍规律和临床意义,并能记忆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在方剂学发展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

(二)了解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普剂方》、《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章方剂与治法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二)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三)了解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二)一般介绍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历代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代表著作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七方、十剂;按病证分类;按功用(治法)分类;综合分类等分类法的产生及其意义。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以及“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

(二)熟悉方剂的三种变化形式,以及与方剂功效、主治的关系。

(三)了解方剂的配伍目的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以及“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

方剂的三种变化形式,即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以及与方剂功效、主治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方剂的配伍目的。

第五章剂型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掌握汤、散、丸、膏、酒等常用剂型的制剂与应用。

(三)了解其他剂型的制剂与应用。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等剂型。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方剂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方剂的服法:服药时间,服药方法。

下篇各论第一章第一章解表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解表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止嗽散、升麻葛根汤、败毒散。

(三)了解下列方剂:香苏散、正柴胡饮、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解表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及其主要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二)一般介绍止嗽散、升麻葛根汤、败毒散、香苏散、正柴胡饮、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二章泻下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泻下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等方剂。

(二)熟悉熟悉下列方剂:温脾汤、十枣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济川煎、黄龙汤。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泻下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及其主要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温脾汤、十枣汤。

(二)一般介绍济川煎、黄龙汤。

第三章和解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和解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二)熟悉熟悉下列方剂:蒿芩清胆汤(三)了解下列方剂:大柴胡汤、痛泻要方。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功用、应用注意事项。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及其主要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蒿芩清胆汤。

(二)一般介绍大柴胡汤、痛泻要方。

第四章清热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清热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白头翁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清胃散、芍药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青蒿鳖甲汤。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清热剂的定义、分类、功用及适应证等。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及其主要代表方剂: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白头翁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清胃散、芍药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一般介绍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青蒿鳖甲汤。

第五章祛暑剂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祛暑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香薷散、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等方剂。

(二)了解下列方剂:清络饮、桂苓甘露饮。

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祛暑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等。

祛暑剂及其主要代表方剂。

第六章温里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温里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吴茱萸汤、回阳救急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阳和汤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温里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及其主要代表方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回阳救急汤。

(二)一般介绍阳和汤。

第七章补益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补益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肾气丸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一贯煎。

(三)了解下列方剂:八珍汤、左归丸、右归丸。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补益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及其代表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肾气丸、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一贯煎。

(二)一般介绍八珍汤、左归丸、右归丸。

第八章固涩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固涩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固经丸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九仙散、金锁固精丸、易黄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桑螵蛸散。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固涩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及其代表方:牡蛎散、九仙散、四神丸、金锁固精丸、固冲汤。

(二)一般介绍桑螵蛸散、固经丸、易黄汤。

第九章安神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安神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方剂。

(二)熟悉熟悉下列方剂:酸枣仁汤。

(三)了解其他方剂。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安神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重镇安神、滋养安神及其代表方: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第十章开窍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开窍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方剂。

(二)了解下列方剂:紫雪、至宝丹。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开窍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凉开、温开及其代表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二)一般介绍紫雪、至宝丹。

第十一章理气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理气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橘皮竹茹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金铃子散。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理气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行气、降气及其代表方: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

(二)一般介绍天台乌药散、橘皮竹茹汤、金铃子散。

第十二章理血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理血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小蓟饮子、黄土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复元活血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十灰散、咳血方。

(三)了解下列方剂:失笑散、鳖甲煎丸、槐花散。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理血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活血祛瘀、止血及其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十灰散、黄土汤等方剂。

(二)一般介绍复元活血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小蓟饮子、咳血方。

失笑散、鳖甲煎丸、槐花散。

第十三章治风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治风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小活络丹、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

(三)了解下列方剂:牵正散、消风散、玉真散。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治风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疏散外风、平熄内风及其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二)一般介绍小活络丹、大定风珠、牵正散、消风散、玉真散。

第十四章治燥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治燥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杏苏散、桑杏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等方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