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大学《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2700kg/h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日期:指导教师:设计成绩:日期:目录1设计任务书 (1)2 概述 (2)2.1.流态化现象 (2)2.2 流化床干燥器的特性 (3)2.3 流化床干燥器的型式及干燥流程 (4)3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简介 (5)3.1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步骤 (5)3.2流化床干燥器干燥条件的确定 (5)4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简介 (18)4.1 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8)4.1.1 物料衡算 (8)4.1.2 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 (9)4.1.3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9)4.2 干燥器的设计 (10)4.2.1 流化速度的确定 (10)4.2.2 流化床底层面积的计算 (11)4.2.3 干燥器的宽度和长度 (12)4.2.4 干燥器的高度 (12)4.2.5 干燥器的结构设计 (12)4.2.6 干燥流程的确定 (13)5 干燥装置附属设备简介 (14)5.1 风机 (14)5.2 空气加热器 (15)5.3 供料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4 气固分离器 (17)6 干燥过程的计算 (25)6.1 主体设备的设计计算 (17)6.1.1 物料衡算 (17)6.1.2 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 (18)6.1.3 干燥器的热量恒算 (18)6.1.4 预热器的热负荷和加热蒸汽消耗量 (19)6.2 干燥器的设计 (19)6.2.1 流化速度的确定 (19)6.2.2 流化床层底面积的计算 (26)6.2.3 干燥器的宽度和长度 (21)6.2.4 干燥器高度 (21)6.2.5 干燥器结构设计 (22)6.3 附属设备的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化床干燥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日期:2012年5月18日流化床干燥实验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侧压降及干湿物料的质量,从而确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及流化床的干燥特性曲线。

通过实验,了解流化床的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关键词:干燥,干燥速率曲线,流化床床层压降一、目的及任务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细述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

二、基本原理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

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

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变。

1、流化曲线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的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图1:流化曲线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

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

D点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

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

C点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

mf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装置,我们测定了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实验过程中,我们计算了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和干燥速率,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此外,我们还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和空气流速,测定了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 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 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三、实验原理1. 流化曲线在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床阶段(CD段),床层内部颗粒形成流化状态,颗粒间碰撞频繁,气体与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干燥速率显著提高。

2. 干燥速率干燥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物料中水分被移除的量。

干燥速率与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气速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测定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计算出干燥速率。

四、实验装置与材料1. 沸腾流化床干燥器2. 空气压缩机3. 温度计4. 湿度计5. 粉末物料6. 计时器7. 计算器五、实验步骤1. 将粉末物料放入沸腾流化床干燥器中,启动空气压缩机,调节气速。

2. 记录初始床层温度、物料含水量和气速。

课程设计--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装置的设计

课程设计--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装置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装置的设计一.设计任务书 --------------------------------------- 2 二.设计内容概述 ------------------------------------- 22.1 设计目的 ----------------------------------------------------- 2 2.2 干燥流程简介及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意义简述 ---------------------- 3三.工艺计算 ----------------------------------------- 43.1 物料和热量衡算 ----------------------------------------------- 4 3.2 流化速度的确定 ----------------------------------------------- 5 3.3 流化床层底面积的计算 ----------------------------------------- 6 3.4 干燥器的长度和宽度 ------------------------------------------- 73.5 干燥器的高度 ------------------------------------------------- 7 3.6 干燥器的结构设计 --------------------------------------------- 8四.附属设备的选型 ----------------------------------- 94.1 送风机和排风机 ----------------------------------------------- 9 4.2 气固分离设备 ------------------------------------------------- 9 4.3供热设备------------------------------------------------------ 9 4.4供料设备------------------------------------------------------ 9五.数据汇总 ---------------------------------------- 10 六.认识与体会 -------------------------------------- 11 七.参考文献 ---------------------------------------- 11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装置的设计.设计任务书1. 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台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 用于干燥颗粒状化肥, 将其含水量从0.04 干燥至 0.004(干基),生产能力(以干燥产品计)干燥装置热损失为有效传热量的 15%。

流化床干燥设计任务书

流化床干燥设计任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流化床干燥器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7(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5,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⑴.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ρs 1700kg/m3 堆积密度ρ b 780 kg/m3干物料比热容C s 1.45KJ/(㎏.℃)颗粒平均直径d m 0.14mm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θ1 30℃干燥介质湿空气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8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

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

2.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6(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4,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⑴.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ρs 1400kg/m3 堆积密度ρ b 650 kg/m3干物料比热容C s 1.256KJ/(㎏.℃)颗粒平均直径d m 0.15mm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θ1 30℃干燥介质湿空气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

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

3.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5(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⑴.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ρs 1800kg/m3 堆积密度ρ b 750 kg/m3干物料比热容C s 1.256KJ/(㎏.℃)颗粒平均直径d m 0.13mm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θ1 30℃干燥介质湿空气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9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运算说明书(2020 ~2020 学年第一学期)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101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2020年12月 7日名目一、设计任务书 0二、干燥原理 (2)(一)干燥概述 (2)(二)干燥原理 (2)三、干燥流程的确定与说明 (4)(一)干燥器的选择方法 (4)(二)几种常见干燥器 (4)(三)干燥中要紧设备和机器的确定 (6)(四)干燥流程的说明 (7)四、流化床干燥器的工艺运算 (9)(一)干燥流程的确定 (9)(二)物料和热量衡算 (9)(三)干燥器的设计 (12)五、辅助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18)(一)送风机和排风机 (18)(二)气——固分离器 (20)(三)供料装置 (21)六、设计运算汇总结果 (21)七、认识与体会 (23)八、参考文献 (24)九、要紧符号及说明 (25)一、设计任务书二、干燥原理(一)干燥概述干燥通常是指将热量加于湿物料并排除挥发湿分(大多数情形下是水),而获得一定湿含量固体产品的过程。

湿分以松散的化学结合或以液态溶液存在于固体中,或积集在固体的毛细微结构中。

当湿物料作热力干燥时,以下两种过程相继发生:过程1.能量(大多数是热量)从周围环境传递至物料表面使湿分蒸发。

过程2.内部湿分传递到物料表面,随之由于上述过程而蒸发。

干燥速率由上述两个过程中较慢的一个速率操纵,从周围环境将热能传递到湿物料的方式有对流、传导或辐射。

在某些情形下可能是这些传热方式联合作用,工业干燥器在型式和设计上的差别与采纳的要紧传热方法有关。

在大多数情形下,热量先传到湿物料的表面热按后传入物料内部,然而,介电、射频或微波干燥时供应的能量在物料内部产生热量后传至外表面。

整个干燥过程中两个过程相继发生,并先后操纵干燥速率。

(二)干燥原理.外部条件操纵的干燥过程(过程 )在干燥过程中差不多的外部变量为温度、湿度、空气的流速和方向、物料的物理形状、搅动状况,以及在干燥操作时干燥器的持料方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学生姓名刘伟学号20113040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1-2班指导教师刘雪霆2014年6月23日至7月4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成绩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我们采用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将颗粒状PVC的干基含水量从42%减少至0.26%,生产能力为1400kg/h(以干燥产品计)。

经过对总费用包括设备折旧费、空气预热和风机运转费优化设计后,该流程可概括为:来自气流干燥器的颗粒状物料用星型加料器加入干燥器的第一室,再经过其余的四个室,在67.17℃下离开干燥器。

湿度为0.02的空气经翅片换热器(热载体为400kPa饱和水蒸气)加热至105℃后进入干燥器,经过与悬浮物料接触进行传质传热后,湿度增加到0.03,温度降至70.5℃。

尾气经过旋风分离器和布袋式除尘器,提高了产品的收率之后排放。

流程中采用前送后抽式供气系统,维持干燥器在略微负压下工作。

我主要进行Visio的做图工作。

为了后期画图的正常进行,前期我配合计算的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计算上面,中期我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流程图的绘制之中,幸好之前参加过数学建模对Visio比较熟悉,况且之前电脑上都不能装CAD,我便果断用这个软件进行画图。

刚开始我满怀热情,可是画着画着,自己的信心也渐渐消磨掉,好不容易画完了流程图,可是当让老师看过之后,各种错误还是会有,我原来愿相信做图需要仔细仔细再仔细,认真认真再认真。

特别是在画装备图的时候,当画完一个主视图后,便很不想画了,可是当我看到别人的进度后,便又拿出电脑继续画图。

后期完成写论文。

在这期间,我对各种软件又有了深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

指导教师评语签名:2014年月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11级2班姓名刘伟学号20113040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设计时间:2014.6.23—2014.7.4指导老师:刘雪霆设计任务:1400kg/h(以干燥产品计)操作条件:原料进干燥器的干基含水量:42%,温度:50℃,产品出干燥器的干基含水量:0.26%工艺参数:颗粒密度:1180kg/m³,堆积密度:510kg/m³,产品平均颗粒直径:0.62mm,干物料比热容:2.23kj/kg·℃,临界干基含水量:3.2%,平衡含水量:0.061%,新鲜空气温度:25℃,干燥器进口空气的温度:110℃,湿度:0.016kg水/kg干空气,物料静床层高度:0.15m,干燥器热损失为有效传热量的10%,年工作日:330天,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一份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3#图纸)1张主题设备装配图(1#图纸)1张目录前言 (2)一、流态化的定义 (2)二、流态化的分类 (3)三、流态化开发与应用实例 (4)四、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特点 (4)摘要 (5)Abstract (6)1干燥过程的工艺流程说明 (7)2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7)2.1物料衡算 (7)2.2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 (8)2.3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9)2.4预热器的热负荷和加热蒸汽消耗量 (10)3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10)3.1临界流化速度mf u 的计算 (10)3.2流化床层底面积的计算 (12)3.3干燥器的宽度和长度 (13)3.4干燥器高度 (14)3.5干燥器结构设计 (15)3.5.1.布气装置 (15)3.5.2分隔板 (16)3.5.3物料出口堰高h (16)4.附属设备的选型 (16)4.1送风机和排风机 (16)4.1.1送风机 (17)4.1.2排风机 (17)4.2供料装置 (17)4.3换热器选型 (19)4.4空气过滤器 (20)4.5管路计算及管道选择 (21)4.6气固分离器 (22)4.7干燥器主体材质的选择 (24)5.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装置的设计计算结果汇总 (24)6.主要参数说明 (25)7.参考文献 (28)8.总结 (28)前言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见需要把一种物体的湿分除去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101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2013年12月 7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0二、干燥原理 (2)(一)干燥概述 (2)(二)干燥原理 (2)三、干燥流程的确定与说明 (4)(一)干燥器的选择方法 (4)(二)几种常见干燥器 (4)(三)干燥中主要设备和机器的确定 (6)(四)干燥流程的说明 (7)四、流化床干燥器的工艺计算 (9)(一)干燥流程的确定 (9)(二)物料和热量衡算 (9)(三)干燥器的设计 (12)五、辅助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18)(一)送风机和排风机 (18)(二)气——固分离器 (20)(三)供料装置 (21)六、设计计算汇总结果 (21)七、认识与体会 (23)八、参考文献 (24)九、主要符号及说明 (25)一、设计任务书二、干燥原理(一)干燥概述干燥通常是指将热量加于湿物料并排除挥发湿分(大多数情况下是水),而获得一定湿含量固体产品的过程。

湿分以松散的化学结合或以液态溶液存在于固体中,或积集在固体的毛细微结构中。

当湿物料作热力干燥时,以下两种过程相继发生:过程1.能量(大多数是热量)从周围环境传递至物料表面使湿分蒸发。

过程2.内部湿分传递到物料表面,随之由于上述过程而蒸发。

干燥速率由上述两个过程中较慢的一个速率控制,从周围环境将热能传递到湿物料的方式有对流、传导或辐射。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这些传热方式联合作用,工业干燥器在型式和设计上的差别与采用的主要传热方法有关。

在大多数情况下,热量先传到湿物料的表面热按后传入物料内部,但是,介电、射频或微波干燥时供应的能量在物料内部产生热量后传至外表面。

整个干燥过程中两个过程相继发生,并先后控制干燥速率。

(二)干燥原理.外部条件控制的干燥过程(过程 )在干燥过程中基本的外部变量为温度、湿度、空气的流速和方向、物料的物理形态、搅动状况,以及在干燥操作时干燥器的持料方法。

外部干燥条件在干燥的初始阶段,因为物料表面的水分以蒸汽形式通过物料表面的气膜向周围扩散,这种传质过程伴随传热进行,故强化传热便可加速干燥。

但在某些情况下,应对干燥速率加以控制,采用相对湿度较高的空气,既保持较高的干燥速率又防止出现质量缺陷。

.内部条件控制的干燥过程(过程 )在物料表面没有充足的自由水分时,热量传至湿物料后,物料就开始升温并在其内部形成温度梯度,使热量从外部传入内部,而湿分从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这种过程的机理因物料结构特征而异。

主要为扩散、毛细管流和由于干燥过程的收缩而产生的内部压力。

在临界湿含量出现至物料干燥到很低的最终湿含量时,内部湿分迁移成为控制因素,了解湿分的这种内部迁移是很重要的。

一些外部可变量,如空气用量,通常回提高表面蒸发速率,此时则降低了重要性。

对内部条件控制的干燥过程,其强化手段是有限的,在允许的情况下,减小物料的尺寸,以降低湿分的扩散阻力很有效的。

.物料的干燥特性物料中的湿分可能是非结合水或结合水。

有两种排除非结合水的方法:蒸发和汽化。

当物料表面水分的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发生蒸发。

这种现象是在湿分的温度升高到沸点时发生的,物料中出现的即为此种现象。

如果被干燥的物料是热敏性的,那么出现蒸发的温度,即沸点,可由降低压力来降低(真空干燥)。

如果压力降至三相点以下,则无液相存在,物料中的湿分被冻结。

在汽化时,干燥是由对流进行的,即热空气掠过物料。

降热量传给物料而空气被物料冷却,湿分由物料传入空气,并被带走。

在这种情况下,物料表面上的湿分蒸汽压低于大气压,且低于物料中的湿分对应温度的饱和蒸汽压。

但大于空气中的蒸汽分压。

三、干燥流程的确定与说明(一)干燥器的选择方法干燥器选择的最好方法是利用过去的经验,选择干燥器的最初方式是以原理的性质为基础的,在处理液态物料时所选择的设备通常限于喷雾干燥器、转鼓干燥器、搅拌间歇真空干燥器。

最粘性不很大的液状物料、旋转闪蒸干燥器及惰性载体干燥也很使用。

对于膏状物和污泥的连续干燥,旋转闪蒸干燥器常是首选干燥设备。

由于无聊为细颗粒分散状态,尘埃问题是一种主要的考虑。

然而据此要求在间歇和连续操作间作选择是困难的。

通常采用间歇干燥器为常压或真空托盘干燥器、间歇常压或真空搅拌干燥器及常压或真空转筒干燥器。

在溶剂回收、起火、有致毒危险或当需要限制温度时真空操作更可取。

用于连续干燥的干燥器为:(a)喷雾此时雾化是关键,为应考虑的问题;(b)流化床但物料在深床层中分散均匀较困难;(c)连续带式循环干燥器适合于要求无尘的产品;(d)气流干燥有时要求原料和干产品混合以促使物料分散在进入干燥器的气体中;(e)连续迥转圆筒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在此设备中使湿物料与干无聊充分混合有利于操作。

同时,在干燥器的选择过程中还应该考虑能源价格、安全操作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对干燥器选择的影响。

(二)几种常见干燥器.气体干燥器 干燥速度快,气固并流操作,干燥时间短;另外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性能稳定,维修量小。

但其主要缺点是:⑴ 由于物料停留时间很短,气流干燥器只适合干燥非结合水,不适合于结合水分的干燥;⑵ 由于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器壁之间的碰撞与摩擦。

因此,气流干燥器不适合于干燥晶形不允许破坏的物料;⑶ 气固两相分离的任务很重,固体产品的放空损失较大,粉料排空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⑷ 气固两相接触时间短,两相间的传热不充分,气体放空时的温度较高,热效率较低;此外气体通过干燥系统的流动阻力较大,风机的动力消耗较高,因而气流干燥器的能量消耗较高。

2.转筒干燥器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能力较大,干燥介质通过转筒的阻力较小,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强,操作稳定,运行费用低。

但是,转筒干燥器装置比较笨重,金属耗材多,传动机构复杂,维修量较大,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

3.喷雾干燥器干燥速度快,干燥时间短,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但是它的体积传热系数很低,水分汽化强度小,因而干燥器体积庞大,热效率低,动力消耗较大。

4.厢式干燥器可以用于各种物料的干燥,但其热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不均匀,主要使用于小规模多品种、干燥条件变动大的场合5.流化床干燥器它最大的两个优点有两个:一是由于物料颗粒的剧烈运动和相互混合,床内各处温度均匀一致,从而避免了物料的局部过热;二是流化床的停留时间任意可调,特别适合于干燥结合水分,因此,工业上常将流化床干燥器与气流干燥器串联使用。

单层流化床的主要缺点是由于颗粒的完全混合,在连续操作时颗粒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不均匀,部分物料因在流化床中停留时间过短而位能得到充分干燥,另一部分在流化床中停留时间过长而过分干燥。

这种干燥器不实用于易结晶或结块的物料。

(三)干燥中主要设备和机器的确定根据我们此次设计的主要任务:将湿物料PVC的含湿量从0.1降至0.005。

从这里可以看出PVC的初始湿含量较低,其中存在的水应该都是结合水,而流化床干燥器的最大优点就是干燥结合水,故我们选择流化床干燥器。

此干燥器在干燥结合水的同时还为物料的优质干燥提供可能,但是,物料在干燥器中的停留时间不均匀,是单层流化床的主要缺点。

为解决停留时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可以采用多层流化床或者卧式多室流化床。

前者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定量地控制物料使其顺利的进入下一层,且不使气体沿溢流管短路跑掉;另外,其结构复杂,气体的流动阻力较大。

而后者的气体压降比前者低,操作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可动部件少,维修费用低。

故我们应该选择卧式多室流化床。

流化床在空气流速为零时,物料因受重力和浮力作用而静止于分布板上。

随着空气流速的提高,每个颗粒受到的空气推动力将不断增加,而当空气速度达到某一值时,重力、浮力和推动力将达到平衡,此时颗粒将离开分布板,悬浮于空气中。

如果空气速度过大,则会呈聚式流动。

(如图 所示)干燥中除使用干燥器以外,我们还需要两台鼓风机将空气输入干燥器,并把干燥后的气体输出整个流程,而该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杂质,我们需要过滤器将空气净化。

再者,大气的温度较此次设计要求的温度低,故在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需让它流过换热器,使它的温度升高到100℃。

另外,出干燥器的空气会带走少部分PVC,故应该在排空之前使用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

(四)干燥流程的说明如图 所示。

首先,利用鼓风机的旋转,在其内部产生负压,空气在压差的推动下进入管路。

进入管路后的空气经过滤器除去其中含有的颗粒物质,以免进入干燥器后对物料产生污染。

然后,净化后的常温、压力为9.7×104kPa的空气进入换热器,与压力为400kPa的饱和水蒸气进行热量交换,空气被加热,而饱和水蒸气冷却而被液化。

出口处的空气温度可达到100℃、9.7×104kPa。

换热器中出来的空气温度已达到生产所要求的温度,此时,热空气从干燥器下部进入塔内,经使空气流动均匀的分布板后与湿物料进行热量和质量传递,使物料得以干燥。

出干燥器的空气中含有少量物料,为减少浪费和对大气的污染,我们让空气进入旋风分离器,完成气固分离。

最后,我们再利用鼓风机将含有大量湿分的空气排往大气。

四、流化床干燥器的工艺计算(一)干燥流程的确定根据干燥任务,采用如上图2所示的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装置。

来自气流干燥器的颗粒状物料用星形供料器加到干燥器的第一室,依次经各室后,于44.2℃离开干燥器。

湿空气由送风机到翅片型空气加热器升温到108℃后进入干燥器,经过与悬浮物料接触进行传热传质后温度降到72.5℃。

废气经旋风分离器净化后由抽风机排至大气。

空气加热器以392.9kPa 的饱和水蒸汽作热载体。

流程中采用前送后抽式供气系统,维持干燥器在略负压下操作。

(二)物料和热量衡算1、物料衡算C G =1G (1-1W )=2000×(1-0.005)=1900kg/h1X =111ωω-=05.0105.0-=0.0526322X =221ωω-=005.01005.0-≈0.005W=C G (21X X -)=1900(0.052632-0.005)=90.5kg/h L=12H H W -=013.05.902-H 2、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空气的进口温度2t 应比出口处湿球温度高出20~50℃(这里取35℃),即2t =2w t +35由1t =108℃及1H =0.013查湿度图得1w t =37.5℃,近似取12w w t t ==37.5℃,于是2t =37.5+35=72.5℃物料离开干燥器的温度2θ由《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以下引用均出自此书)式 6-1计算 ,即)()())(()(22*)()(**222*22222211*22w s C t t t C X X r C w s t w t t c X X r X X XX t t c X X r t t t w w S C w t w --------=----θ由水蒸气表查得2w t r =2406.75kJ/k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