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朗诵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课文背景•课文内容解析•课文主题拓展•课文艺术价值•课文社会意义•相关资源推荐01CATALOGUE 课文背景姓名:滕毓旭经历:滕毓旭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任教,曾担任《少年大世界》主编作者介绍创作背景时间:20世纪80年代地点:中国文学价值《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诗,充分体现了儿童诗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
社会影响这首诗通过蝈蝈的声音和形象,表达了盲婆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弱者的关爱和同情心。
作品影响02CATALOGUE课文内容解析诗歌通过描述“我”送给盲婆婆蝈蝈的故事,传达了关爱他人的主题。
这种关爱表现为对盲婆婆的孤独和寂寞的关注,以及通过赠送蝈蝈来帮助她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关爱他人诗歌中的“我”把自己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分享精神。
这种友谊和分享不仅给盲婆婆带来了快乐和安慰,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友谊与分享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我”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有爱心、善良、懂得分享的孩子。
他/她把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表现出了童真、童趣和善良的品质。
盲婆婆盲婆婆是诗歌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她因为失明而孤独、寂寞,但她也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诗歌中通过描写盲婆婆听到蝈蝈的叫声时的喜悦和开心,展现了她内心的善良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歌中通过对盲婆婆的孤独、寂寞的状态以及听到蝈蝈叫声时的喜悦和开心进行具象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内心感受。
意象运用诗歌中通过蝈蝈这个意象,传达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蝈蝈作为一种活泼的小动物,它的叫声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安慰,从而表现了关爱他人、友谊与分享的主题。
具象描写文学手法VS03CATALOGUE课文主题拓展环保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通过描写蝈蝈的歌声和自然的美景,诗歌呼吁人们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024年《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2024年《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2024年《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还没上过第一课时的公开课,很想尝试。
以此来改变自己一贯懒散的教学思路。
于是“一人一课”,选择了上第一课时。
开始还抱着偷懒的心理,第一课时嘛,思路比较清晰,备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可真正坐下来,才发现,原来,仔细思来,第一课时还真不简单。
一、体验,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前一天晚上,便布置学生闭着眼睛做几件事,看自己碰到什么困难了,心里又有哪些感受呢?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慢慢地理解了盲人生活的艰难,简单地交流后,板书了“盲婆婆”这个词,立刻问道:“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盲是么意思吗?”学生的回答很是真实可爱。
“就是眼睛看不见了。
”“是说看不见光明了。
”“是说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了。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理解了这个字,同样也记住了这个字。
再读“盲婆婆”这个词时,一双双小眼睛里满是同情接着,这一瞬间,又何尝不被他们感动呢?“婆”这个字的学习,让他们想想还有哪些字是女子旁的,为什么呢?学生一下报出了好多,有学过的,也有没有学过的,接着,他们发现,原来“姐、妹、姨、妈、奶、姑、娘”这些不都是女的吗?快乐在小眼睛里荡漾。
再次观察,女作偏旁和作底的时候,书写一样吗?得出结论,“横”的变化最大了。
书空的时候,小手画得可起劲了,还用最响亮最长的声音喊出那一笔“横——”呵,提醒我这个字怎么写呢!二、插图,给课堂增添生机灵感也许就在一瞬间。
上课前一天晚上,琢磨着有些环节生硬了些。
突然,就注意到课文中那一幅插图,一般都放在讲解课文的时用的图这时好象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第一次,用图中盲婆婆的笑容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范读课文,思考盲婆婆的笑容从何而来。
第二次,出示整幅图,让学生想象练说: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干什么呢?从而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的回答使整个课堂“动”着。
三、倾听,使课堂更加和谐喜欢看他们闪动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学生发言的样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
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
“我”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让寂寞的她听到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液”“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真是一首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的好诗!【设计理念】以课文内容与要求为依托,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与学的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识字效率。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认音、形、义集中在一起解决,难度大,效果差,因此,我们对怎样既落实识字,又不忽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
【设计思路】全文围绕:在读课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如“盲婆婆”“蝈蝈”“送”,再依次展开。
我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呢?理解时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想象蝈蝈的叫声让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欢乐的往事?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渗透学生善良美的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
教学重点: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教学难点:通过自身体验,课文诵读,感受诗中的那份童真,激起学生的爱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已经预习)一、谈话导入1.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呢?那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2.小朋友只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有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文学_小学生二年级诗歌朗诵

小学生二年级诗歌朗诵小学生二年级诗歌朗诵(一)《窗前,一株紫丁香》路已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作伴。
您听,您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解除一天疲倦。
您看,您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放下教案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小学生二年级诗歌朗诵(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乐颠颠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婆婆,婆婆,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时,好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听到百鸟齐呜的欢歌。
婆婆,婆婆,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蝈蝈,蝈蝈,蝈蝈蝈……小学生二年级诗歌朗诵(三) 《时间雕刻刀》时间是什么?是一把雕刻刀,雕刻着分分秒秒,给每一个人留下记号。
给小宝宝两腿,雕出两只风轮,让他一天天长高,踩着笑声飞跑。
给小学生两眼,雕出小耳朵般的问号,让他粗粗的眉毛,拧成求知的思考。
给大哥哥下巴,雕出一茬黑韭菜,让他粗犷的喉咙,唱出青春的骄傲。
给老爷爷老奶奶的脸上,雕出美丽的五线谱,让他们在红红的晚霞下,弹奏甜甜的歌谣。
啊,这把看不见的雕刻刀,工作得兢兢业业,不差分毫,它对谁都不偏不依,永远是那样公道。
它给不珍惜时间的孩子,雕一只笨乌龟,驮着沉甸甸的叹息,在后面爬得十分苦恼。
它给勤奋的孩子,雕一匹大红马,每天总是四蹄飞扬,在别人前头奔跑。
它给贡献大的人,雕一张万能的护照,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见到春天般的微笑。
它给一事无成的人,雕一张人生不合格证,尽管他还十分年轻,却已经老得不能再老。
这把时间雕刻刀,就是这样铁面无私。
它检验每人对时间的态度,不管你是年老还是年少。
但愿每一个人,都用时间的雕刻刀,为自己雕刻一个人生的自豪。
祝福孩子成长的诗歌

祝福孩子成长的诗歌篇一:儿童现代诗歌要论100首儿童现代诗歌大全100首如果说童年是生命中的五线谱,那么儿童应该就是上为这五线谱之上最活泼可爱的音符了。
如果说亚洲是一个大花园,那么儿童就是这花园里最有生命力农庄的花骨朵了。
有时候,越长大,你就会越羡慕儿童的简单简单和快乐,会越怀念他们单纯的思想,会想要用孩童们的眼光去适时看待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
——写在前面1、《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2、《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象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么想像松树一样成长。
3、《石榴》石榴花开了是夏姑姑扎上了鲜艳的蝴蝶结石榴果熟了是秋妈妈在摇着收获的红铃4、《十四岁,蓝色的港湾》人生是一条长河,十三岁是蓝色的港湾,那里有冲动掀起的巨浪,也有思考泛起的波澜。
有爱,却朦朦胧胧,说不懂却又懂得一点,就像晨雾下让的小河,看得见,却又难以分辨。
满肚子心事全挂在脸上,有话,不会在舌尖上为打转,温柔得像浪儿又蹦又跳,从不知什么叫忧愁不安。
要说男孩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
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有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环境问题常让老师为难。
你谈理想他谈理想,理想像潮汐不断地变换,你想当英雄他想当英雄,为当英雄常常去冒险。
啊,十四岁,蓝色的港湾,十四岁,理想的乐园,从这里重新启动人生的航船,朝霞为他们编织奇妙的花环。
5、《芽苞》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快点出来吧小芽苞别只露出个小头树皮外面多美快点出来吧太阳会给你穿上绿衣春风会送给你甜甜的露滴6、《渔火》夜静悄悄的河水是一个乖孩子听月亮妈妈的话睡觉了渔夫点亮了渔火河水就像睁开了眼睛在说着梦话7、《笋》悄悄地拱出大地想来打听春天里树绿的秘密花开的消息8、《童年的相册》爸爸有一本童年的相册里面珍藏他童年时期的照片,哈,这些照片真逗,想不到爸爸也淘气好玩。
2024年适合8岁儿童朗诵的诗歌

积在上层的雪
你冷吧
冰冷的月光照着你
积在下边的雪
你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你
积在当中的雪
你寂寞吧
你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7、《河流》谷川俊太郎
妈妈,河流为什么在笑
因为太阳在逗它呀
妈妈,河流为什么在歌唱
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
妈妈,河水为什么冰凉
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妈妈,河流多少岁了
总是和年轻的春天同岁
妈妈说:长大是从蹒跚学步到展翅高飞!
爸爸说:长大是从丫丫学语到出口成章!
老师说:“长大是从一张白纸到色彩斑斓”
哦!我明白了!长大是经历!长大是体验!长大是蜕变!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今天,我们长大了!
感谢爸爸、妈妈,赐予我们生命。
感谢老师,传授我们知识。
感谢伙伴,让我们学会了分享、承担。
咿咿呀呀地细诉着,
满树都是鲜艳的故事,
天空湛蓝如水。
是谁用润湿的红手帕,
捂住自己激动的眼睛。
3、《我长大了》
在众多人的关爱下我们丫丫学语,蹒跚学步
在众多人的呵护下我们开始尝试着,学习独立。
关注我们的眼睛永远有那么多!那么多!
呵护我们的双手永远有那么多!那么多!
我想长大!我要长大!
可是,什么才叫做长大呢?
一对雪白的天鹅;
湖心里飘着
两片美丽的云朵。
云朵驮着天鹅,
天鹅衔着云朵,
轻轻地,轻轻地在湖滩上降落。
14、《寻觅》
天鹅踏着乐点翩翩起舞,
摇动起苗条美丽的长脖,
圆亮的眼睛一闪一闪,
四处寻觅着什么?
护鸟的孩子格格地笑了,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相关影片推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这是一部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为灵感创作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盲婆婆的故事。
《昆虫世界》
这是一部介绍昆虫的纪录片,其中也包括蝈蝈。
相关网站推荐
维基百科
在维基百科上可以找到关于蝈蝈的各种 信息,包括它们的习性、分布和保护等 。
VS
昆虫爱好者网站
这是一个专门为昆虫爱好者提供的网站, 上面有很多关于蝈蝈的知识和图片。
05
教学策略与建议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
通过语言、图片和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关于蝈蝈的情境 ,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盲婆婆和蝈蝈,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示,深入理解课文 中的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 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蝈蝈对盲婆婆的意 义,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思 想。
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生 字、词语和基本语法,同时提高 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学习方法建议
课前预习
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 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为
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笔记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学习心 得,便于课后复习和巩固。
04
课文艺术价值
诗意表达
描绘自然之美
诗歌用蝈蝈作为象征,描绘了自 然界的生机与美丽,表现了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面。
细腻情感
诗歌通过蝈蝈这一形象,寄托了 作者对盲婆婆的关爱和孝敬之情 ,展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和美好
。
音乐美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在教室里我们做了个小游戏,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扮盲人,把语文书从书包里拿出来,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感受。
2、指名说说感受。
3、是啊,盲人因为看不见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不方便,很孤单、很寂寞,多么需要关心啊。
今天教室里就来了一位盲人,她就是?(出示盲婆婆图片)指名读准字音,这位婆婆姓盲吗?(不是,是眼睛失明了)对,这是一位盲人老婆婆,这位老婆婆一生很辛苦,到老了眼睛又看不见了,孤苦伶仃,她非常希望有人陪她人说说话,聊聊天。
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吧?指导读准字音“盲婆婆您好!”读准“您”,你们真有礼貌,接着你会做什么呢?4、盲婆婆此时一点也不寂寞了,心理暖和和的。
可是你们都要上学了,她一个人又要孤零零地坐在院子里。
(播放蝈蝈叫声)听,这是什么的叫声?5、(再播放叫声)蝈蝈的叫声清脆悦耳,就像在唱歌,给人享受。
这只会唱歌的蝈蝈可不是普通的蝈蝈,它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示课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1.如果你有这样会唱歌的蝈蝈愿意送给盲婆婆吗?(愿意)2.你会怎样送呢?我们还是跟书中的小朋友学一学吧!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3.播放课文录音。
三、学习第一小节1.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的蝈蝈2、(出示蝈蝈的图片)它活泼轻盈,浑身嫩绿,真是美丽动人。
齐读:绿色的蝈蝈3、小朋友们,谁给婆婆送蝈蝈啊?你们看,(出示明明捉蝈蝈的图片,师描述)那天明明在草地里玩,听见咯咯咯咯的叫声,他轻手轻脚走过去一看,是一只绿蝈蝈,他用手一扑。
啊,抓住了!抓住了!诗歌中哪个词就写出了明明快乐的心情。
(明明高兴地都笑出声来了)读词并板书:乐呵呵4歌中的第一句话就写出了明明捉到蝈蝈时高兴的样子。
谁来读:乐呵呵地捉回一只绿色的蝈蝈。
5.引读(蝈蝈在明明手里跳啊,蹦啊,明明的手痒痒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读出明明的高兴)(这只蝈蝈翠绿翠绿的,就象玉雕出来似的,可漂亮了。
读出它的美)6、小结:如果老师捉到了这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我会用金黄的竹蔑编一只小巧的笼子,让这只油绿油绿的蝈蝈住进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