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失眠症
中医经方治疗(不寐)无法入睡

王女士,47岁,广州人
病者自述:病一年有余,心烦不寐,近两月病情加重,彻夜不眠,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眠,服用过安神镇静之剂未有效果。
症状:面色不容,精神萎靡,舌红少津无苔,脉弦数。
诊断:心火上亢,肾阴不济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
方组(潜阳宁神汤)加减
夜交藤,枣仁,远志,柏子仁,茯苓,,生地黄,玄参,牡蛎,代赭石,穿心莲,龙骨加减。
病情恢复:初服6剂,心神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5小时,但仍大便便秘,原方加大黄,继续服7剂。
复诊便畅症减,又服14剂,睡眠6--7小时,症状消失而愈。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瘿,故目不瞑。
临床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
本方用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用龙骨、牡蛎、代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阴。
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达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附加: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百合、五味子;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柴胡、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大黄连的量,。
治疗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

治疗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本文案例摘自《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经方家。
临床善用经方论治诸疾。
相关著作:《经方传真》《伤寒论传真》《金匮要略传真》《经方理论与实践》等。
胡希恕酸枣仁汤方解《酸枣仁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病篇》,能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症见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细弦等。
全方药物由酸枣仁、川芎、炙甘草、茯苓、知母组成。
酸枣仁为收敛性的强壮药,尤其有强壮神经安神作用。
本方(酸枣仁汤,下同)用为主要药,取其补虚敛神以安眠,复以川芎、甘草和血缓急,知母、茯苓解烦安悸,故治虚烦不得眠而心悸者。
本方证的虚烦不得眠,与栀子豉汤证形似而实非。
本方证的虚烦,虽烦而无热或少热,而栀子豉汤证的虚烦,则烦而多热。
又本方证确属虚证,而栀子豉汤证只是胃中不实,而其人并非真虚也,临证时须细辨之。
酸枣仁汤的现代应用酸枣仁汤现代临床应用广泛,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肝豆状核变性并发精神障碍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频发性顽固性室早、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房性或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更年期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胆碱能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以及男性血精症等,证属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精选案例】案1张某,女,65岁,1965年12月13日初诊。
多年失眠,久治无效。
现症:头晕,口干,心悸,心烦,汗出,轻时虽能短暂入睡,但梦扰连绵;重时则连续1、2天不得暂时入眠,苔白,舌质红而少津,脉象虚数,左手为甚。
证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
治以养血益阴,敛阳入阴,予酸枣仁汤加减。
生枣仁30g,知母12g,茯苓15g,川芎10g,炙甘草6g,生牡蛎24g,生龙骨12g。
《金匮要略》治疗不寐方总结

《金匮要略》治疗不寐方总结起首,依据《金匮要略》的记载,治疗不寐的方剂可以分为各种病情的治疗。
对于心烦不宁、神经紧张引起的失眠,方剂中常用的是牛膝煎加味、五味子煎加味、抱龙煎加味等方剂,这些方剂都具有冷静安神的作用。
此外,针对血虚引起的失眠,可以使用黄连阿胶汤、党参党参玉屏风等方剂,这些方剂具有滋补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其次,《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单味药物对不寐的治疗。
例如,罗布麻、龙胆草、五味子、珍珠粉等药物在《金匮要略》中被推举用于治疗失眠。
这些药物具有安神冷静、滋养心肾的功效。
此外,《金匮要略》还强调了调整作息和养生的重要性。
依据《金匮要略》的观点,合理的作息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调整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防止熬夜和过度劳累,可以有助于治疗失眠。
同时,《金匮要略》还提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例如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多摄取温柔的食物,例如温热的粥、小米、鸡肉等,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中关于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分外丰富,从调理心气、滋养心肾、养血安神等多个方面入手,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标。
在临床实践中,可依据患者的详尽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结合调整作息和饮食养生,综合治疗。
此外,鉴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失眠也需要个体化,因此在使用《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金匮要略》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援助我们缓解失眠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调整阴阳平衡和养生,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治疗失眠需要综合思量个体差异和详尽病情,遵循医生的指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综合思量《金匮要略》中关于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以及调整作息和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可以得出结论:《金匮要略》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法,通过调理心气、滋养心肾、养血安神等多个方面入手,能够援助缓解失眠症状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 5两1、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2、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制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3、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坚紧。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敏感。
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
食欲受情绪影响,多睡眠障碍及恶梦。
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
)4、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
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5、方中大黄的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
6、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①加甘草,即是合用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
②加桃仁、芒硝、甘草,即是合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秘者。
③加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即是合用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
④加黄连,即是合用三黄解毒汤。
主治烦躁而心下痞。
方二、酸枣仁汤经方:酸枣仁2升甘草1两茯苓2两知母2两川芎2两黄煌方:酸枣仁15-30g 甘草3-6g 茯苓10-20g 知母6-12g 川芎6-12g1、本方是古代之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2、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
体质: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
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③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经方治疗失眠医案2则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 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
209.
(收稿日期:2008—03—21)
o◆00●00●oO●oO●oO●00●00●00●oO●oo●00●00●Oo●00●oO●00●Oo●00●oO●00●Oo●OO●OO●Oo●oc●Oo●OO●oo◆oo●oo●00●oo●oo●00●0
12 20 30
l温胆汤治疗痰火内阻型失眠 张某,男,70岁。2006—05—09就诊。2(X)4—01患脑 出血,左半身活动不利2年。平索急躁易怒,彻夜不寐。 刻诊:头晕目眩,胸闷心烦,面赤,口苦且臭,舌质紫,苔白 腻,脉弦滑。血压21.28/11.97 kPa(160/90
mill
Hg)。为肝
气郁结,疏泄失常,久而化火,肝病及脾,脾湿生痰,痰热 内阻。上扰心神,故心烦不寐;气滞则血瘀,故舌质紫。 证属痰火内阻。治宜清火化痰,佐以泻肝化瘀。温胆汤 加减:清半夏10 g,陈皮10 g,炒枳实10 g,竹茹12 g,龙胆 草12 g,黄芩10 g,生牡蛎(先煎)30 g,生龙骨(先煎)3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bzy200809028.aspx
明显改善,4剂后即能正常入眠,后又因与家人争吵,复又 失眠如故,嘱服原方药,又进3剂而愈。平素注意饮食,情 绪舒畅,适当运动,随诊1年如常。 按: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云:“盖寐本乎阴,
服。2剂后潮热明显减轻,未再盗汗,夜睡2 h余,继服4 剂,夜睡5 h余,又进3剂而愈。随诊6个月,未见复发。 按:本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此为卵巢 功能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中医学认 为,其发病主要责之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 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 子也。”肾居下焦,内寄相火。一旦阴精亏损,阴不制阳, 则相火妄动,阴阳失衡,水火失济,遂成阴虚火旺之证。 鳖甲、地骨皮、生地黄、牡丹皮滋阴清虚热;秦艽、柴胡解 肌退热;当归、知母滋阴养血;炒酸枣仁、夜交藤养血安 神;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镇惊安神;炒枣仁、生龙骨、生 牡蛎敛汗滋阴;女贞子、墨旱莲平补肝肾以治本,使阴虚
于春雷副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举隅

于春雷副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举隅失眠,古代称为“不寐”。
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疾病。
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
于春雷副教授擅长运用经方辩证论治失眠,灵活辩证,药简力专,积累了丰富经验。
标签:1失眠2经方3辩证于春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民间疗法研究会特种针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尤其对失眠的辩证和经方运用有着独特经验和心得。
遣药精专,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现将于老师运用经方辩证治疗失眠经验总结如下:一、对失眠的认识失眠,中医称为“不寐”。
《灵枢?邪客》记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认为造成失眠的原因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阳气不相顺接。
《伤寒论》称失眠为“不得卧,不得眠”。
记述为“虚烦不得眠;胃中干燥,烦躁不得眠;烦躁不得卧寐,下利厥逆,心烦不得眠”。
认为外感,失治,误治均是造成失眠的关键因素,和痰浊,虚热,水饮等致病因素密切相关。
于春雷老师认为失眠可归属于《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证,也可因疾病的演变和转归而归属于《金匮要略》中的痰饮病,淤血病,虚劳病等范畴。
认为病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患者脏腑娇嫩,禀赋不足,气血失养而致阴阳失衡。
其二,患者受七情内伤,饮食肥腻,医生失治误治等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气滞,血瘀,痰饮等病理产物相互夹杂而发病。
二、治则与治法于春雷老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复杂,症状也是复杂多样,虚实夹杂。
治则应标本兼顾,分清主次。
对于以气血亏虚,阴阳两亏表现为主的病人往往以扶正固本,健脾固肾为主,以理气化痰为辅:对于以肝郁气滞,痰瘀表现为主的病人则以疏肝理气,祛痰化浊为主,以养阴生津为辅。
三、辩证论治1、肝郁火旺证患者往往长期愤怒或忧虑,造成肝气瘀滞,肝火上炎。
表现为失眠多梦,忧愁焦虑,心烦急躁,口干口苦,两目干涩,舌红苔黄,大便干结,小便黄,脉弦数。
治疗失眠的6个高效古方

治疗失眠的6个高效古方失眠的治疗有时很棘手,有时又可覆杯而愈,常常是由于对失眠病机认识不清,辨证不够准确造成的。
本文选择了关于失眠的几个高效古方,或可一探奥义。
一、酸枣仁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汤证的前提为“虚劳”,是由心肝阴虚血燥而引起的,表现为“虚烦不得眠”。
“虚烦”是指心中郁郁而烦,特别是夜间,心中常因烦乱而不宁。
故仲景用酸枣仁养血而补心肝之体;川芎调畅气血而顺心肝之用,二者一收一散,阴阳合一。
其他药养阴清热,宁心安神,使水足而神自宁,火清而魂自安。
刘惠民医话其中说道:“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名老中医医话》)。
刘老认为,用药之巧在于量,一般成人每次多在30g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75~90g,用量5~6倍于常量。
正由于刘老善用枣仁,友人将其与善用生石膏的张锡纯相提并论。
二、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第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者,心肾也。
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交于心火;水火既济,心肾交通,何患之有!今邪入少阴二三日以上,化热之时也。
热邪伤及肾阴,使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形成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故而心中烦不得卧。
张仲景取阿胶、鸡子黄、白芍养血救阴;黄连、黄芩旨在泻火,使阴复火降,水火既济,心肾交泰,烦除而卧安。
应用此方的关键在于阴虚火旺证,即伴有口燥咽干、舌红绛、脉细数。
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指出:“此证每晚当阳入于阴之时,则烦甚而不能卧寐”(《伤寒论诠释》)。
患者越不能寐越心烦,而越心烦则越不得入睡。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
三、栀子豉汤《伤寒论》第29条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本条乃实邪虽去,而余热扰于胸中所致的失眠证。
虚烦之“虚”是对有形之邪而言,非正气之虚。
经方:酸枣仁汤(肝虚失眠)

经方:酸枣仁汤(肝虚失眠)酸枣仁汤【原文】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藭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组成】甘草茯苓酸枣仁知母川芎【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时机】1、用在老人家失眠、大病初愈的失眠;2、黄连阿胶汤也是治疗失眠,但是心血不足。
【现代剂量】酸枣仁15克,炒酸枣仁15克,甘草5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川穹10克【方解】1、酸枣仁可以让血回到肝脏里面;2、知母除烦。
因为知母能入肺,能够除烦。
那手足躁扰,晚上烦得不能睡觉,都可以加知母进去,好像抗忧郁药一样;3、茯苓能够把三焦系统的水排出来;4、川芎活血化淤、行血。
【应用】1、肝血不足,见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晕眩,咽干口燥,心肾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仲恍惚,夜卧不安,或惊不眠,脉弦或细数,及神经衰弱有上述症者。
【说明】1、睡不着常常是血没有办法完全归肝所导致。
到了晚上人体很大部分血液要进入肝脏,肝血会充满,最多可达一公斤,人的交感神经就会亢奋,人就会很放松,就会睡着。
2、如果肝脏没有办法收集大量的血(剩下的血得要维持身体其他部位的运作),人就睡不着。
中医认为,失眠是肝血不足造成的,所以要把血补足。
酸枣仁汤还有一点凉性,可以清热除烦。
3、补肝血就是补肝阴虚。
酸枣仁汤就是一个治疗精神衰弱、失眠的方剂。
4、方剂中酸枣仁补肝血;川穹是活血药;甘草补虚;茯苓去水、防止心悸;知母是凉润的药。
此方中的药性温、热、寒、凉药都有,补性较强,要滋补肝血、滋补肝阴。
5、在药物动力学上,升、降、收、散都有,可以让气机活泼,但整体是偏降性药为主,是要把阳往下带。
任何让人能够安眠的药都不能往上升。
6、整体方性以润、补、降、收、凉为主;偏凉一点,补性特强,以补肝血;收降性大,心神才能够收,才能够降;润性相当的大,要补肝阴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治疗失眠症《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组织严谨,义理精深。
笔者(本文观点只代表原作者意见,此帖为转来,鄙人不懂。
有什么问题和本版版主探讨。
)常用这些方治疗失眠症,获得良效。
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
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一般用炒酸枣仁,用量为6~15克。
根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
茯苓宁心安神,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
知母清虚热。
川芎开郁调肝,用量不宜太大,一般以6克为宜。
甘草调理诸药,共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之不寐。
临床中可随症加减,偏于阴虚肝旺者,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辗转不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
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虽味腥难咽,但效果明显,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
若阴虚明显,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四肢不温,胸痛气急,怔忡不适,脉细或迟。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
甘草要重用,《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与牡蛎、龙骨同分量,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临床上笔者用到15~20克。
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苔腻,脉沉或濡。
半夏“治腹胀,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名医别录》)。
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伴脘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肠中咕咕作响,夜间不寐,情绪不宁,嗳气,纳差。
方中半夏既可蠲痰化饮,治心下痞闷。
此方是治疗胃肠病引起的夜寐不安的有效方剂。
六、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下后,胸闷烦惊,至夜兴奋不寐,精神惊怍不宁,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苔黄腻,脉滑。
七、邪在半表半里失眠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不寐,胸胁苔满,苔薄,脉弦。
笔者曾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妇女经期感受外邪,低热反复不愈,眠差心烦,口苦耳鸣,胃胀纳差,取得较好效果。
方中可加入黄连、牡蛎、珍珠母等宁心安神之品。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此方一定要以有少阳证为准,无少阳证者不可用。
此方对于妇女产后发热及疟疾、黄疸、急慢性肝炎等时期的失眠症均有较。
好疗效。
八、水热互结伴失眠用猪苓汤猪苓汤出自《伤寒论》,治疗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见发热口渴,心烦不寐,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舌红、脉细数。
临床上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心烦的病人,每每取效,可加用远志、夜交藤、珍珠母、黄连、龙骨、牡蛎等宁心安神之品。
九、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选用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治重病后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虚羸少气,心悸失眠,虚烦不寐,大便干结,舌淡少苔,脉细或结代。
方中炙甘草重用,甘温益脾,补子而实母,以养心复脉;生地黄、麦门冬益阴养心以利脉;佐以人参益气生阳,阳中求阴;桂枝助心阳而通脉。
诸药合用,对心律失常伴失眠者往往有效。
十、邪去正未复之失眠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病后邪已去,正气未复,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辨证要点为低热心烦,眠差,口干唇燥,纳少,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可配合酸枣仁、五味子、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安神之品。
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
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可以有很好的疗效。
但需提出的是,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药量也应因人因证而异,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
而且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经方还可配合时方、土方,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失眠症的治疗是复杂而且持久的过程,不能偏执于方药的作用,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前提是“虚劳”,是由心肝阴虚血燥而引起。
表现为“虚烦不得眠”。
“虚烦”,心中郁郁而烦,特别是夜间,心中常因烦乱而不宁。
故仲景用酸枣仁养血而补心肝之体。
川芎调畅气血而顺心肝之用,一散一收,阴阳合一。
他药养阴清热,宁心安神,使水足而神自宁,火清而魂自安。
但笔者初试此方,往往效不如期。
后读刘惠民医话,言“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名老中医医话》)。
并认为,用药之巧在于量,一般成人一次多在30g 以上,甚至可达到75~90g,用量5~6倍于他人。
正由于刘氏善用枣仁,友人将其与善用生石膏的张锡纯相提并论。
余受启发,后每用枣仁量至30~60g。
其疗效果然不同。
曾治石女士,年32岁。
患病毒性心肌炎愈后失眠年余。
每至入眠必用安定方有睡意,白日精神疲惫,如此数月,痛苦异常。
望其舌嫩暗,苔薄润,脉弦而细。
拟酸枣仁汤滋阴养血,润燥清热。
服用10余剂,不见效果。
后将酸枣仁加至60g,当夜入眠4小时,甚为惬意。
继服10剂,睡眠可达6小时之多,精神也转而开朗,病痛基本消失。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者,心肾也。
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交于心火;水火既济,心肾交通,何患之有!今邪入少阴二三日以上,化热之时也。
热邪伤及肾阴,使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形成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故而心中烦不得卧。
张仲景取阿胶、鸡子黄、白芍养血救阴;黄连、黄芩旨在泻火,使阴复火降,水火既济,心肾交泰,烦除而卧安。
应用此方,关键在于掌握阴虚火旺证,即伴有口燥咽干,舌红绛,脉细数。
刘渡舟氏指出:“此证每晚当阳入于阴之时,则烦甚而不能卧寐。
”(《伤寒论诠释》)即入睡困难,心烦不宁。
越不能寐越心烦,而越心烦则越不得入睡。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
余曾治一银行职员,因业务原因而致失眠3个月。
每至夜晚,心烦不宁,难于入眠,甚则彻夜不寐。
并见口干少津,手心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拟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取黄连6g,黄芩6g,生白芍12g,阿胶12g(另炖冲服),鸡子黄2枚(后入药汁内服)。
服药3剂,即可入睡5个小时,但时有尿热感,加入知母10g,黄柏5g。
继服10剂,每晚可睡6个小时;上方续服12剂,睡眠可达7个小时,兼症亦见减轻。
栀子豉汤《伤寒论》29条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
”本条乃系实邪虽去而余热扰于胸中所致的失眠证。
虚烦之“虚”是对有形之邪而言,非正气之虚。
其轻者,虚烦不得眠;其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反复颠倒”形容心烦之甚,身不宁也。
“懊忄农”二字,刘河间在《伤寒直格》中比喻为“似中巴豆、草乌头之毒药之状也。
”这种感受绝大多数人不曾经历过。
若推而言之,患热性病而又食辛辣食物的难受感多数人则有过。
因热在上焦,故取苦寒之栀子导热下行;豆豉轻浮上达,宣透解郁,并能调和胃气。
使用本方,要先煮栀子以取其味,后纳豆豉以取其气。
《名医类案》载江应宿治验:蕲相庄患伤寒十余日,身热无汗,怫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
投以栀子豉汤一剂,十减二三。
再以大柴胡汤下燥屎。
怫郁除而安卧,调理数日而起。
笔者每用栀子豉汤时,多与《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合用,治疗热病后肺胃阴伤,虚火上炎所致的失眠症,取其清养肺胃,收敛虚火之功。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云:“妇人脏躁,善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脏躁属神志病变,意谓心肝血虚,神不安宁,以致神志躁扰不宁。
临床见证多为发作性,情绪容易冲动,知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心烦失眠,时而哭泣,时而郁闷不语,大便燥结等。
有人指出,本方对于严重的神经衰弱、癔病、舞蹈病、癫、狂、痫、小儿多动症等,凡呈现阴虚阳亢,而表现为口干、心烦急迫难忍之状者,多服此方,自然取效。
笔者曾治疗一女青年,因失恋而情绪异常,时而默然少言,时而哭泣不止,夜难入寐,病发月余,仅作针灸治疗。
脉弦细数,舌质红赤,苔少。
属脏躁病。
拟生甘草30g,小麦10g,大枣15枚(切),炒枣仁30g,竹叶10g,灯心5g。
煎服3剂,未再哭泣,夜能入寐4~5个小时。
仍郁郁而闷,表情淡漠。
上方加石菖蒲10g,麦冬30g。
继服10余剂,夜寐安然,诸症告失。
是方小麦养心气,护心阴;甘草、大枣甘润缓急。
正合《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旨。
此方亦治男子。
岳美中先生在青年时期,曾治一男子,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如“巫婆拟神灵”,投甘麦大枣汤,药尽7剂而愈百合知母汤及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有治疗百合病的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等类方。
虽然原文并未言及治疗失眠症,但历代医家用于治疗失眠症者不乏其例。
其因有二,一是百合病的一种症状就有“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躁不得卧”症(成无己语);二是百合味甘性平,本是一味清心润肺,益气安神良药。
这样,药证合拍,用于失眠症的治疗,自然顺理成章。
何任先生认为“余遇患热性病之后阶段,有口苦,尿黄或赤,并有某些神经系统见证者,往往先考虑分析其是否符合本病。
”(《湛园医话》)笔者曾治一产妇,32岁,由于出血过多,产后体质虚弱,低热半月,热退后,遗患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入夜难眠,并有手足汗出。
舌质嫩红,舌尖赤,苔少,脉细数。
脉证合参,显系心肺阴虚,热伏阴分所致。
拟方:生百合30g,知母10g,生地15g,青蒿30g,地骨皮30g。
初投3剂,汗出已止;又服1周,夜眠5~6小时,且口苦咽干已无,舌上布津。
恐其药物过凉伤气,遂去青蒿、地骨皮,加入生山药30g,继服10剂而安。
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篇记载了一首治疗失眠的名方,即半夏秫米汤。
其形成是因是由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分,形成阴虚,故夜间不能合目而失眠。
并说此方对于新发之病,有“覆杯而卧”的效果。
卫气不得入于阴分,何以用半夏秫米汤?伯高仅用交通阴阳几字概括之。
后世医家虽多论及,但切中要害者莫如清代吴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