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苏联的关系

合集下载

美俄关系_精品文档

美俄关系_精品文档

美俄关系美俄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且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局势。

然而,美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许多挑战和争议。

本文将对美俄关系的历史背景、关键问题以及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俄关系的历史背景。

美俄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美国正处于崛起阶段,俄罗斯则是一个庞大而强大的帝国。

两国在追求国家利益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例如扩张主义和地缘政治的考虑。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美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紧张时期,尤其是在冷战期间。

冷战期间,美俄关系达到了顶点。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在古巴导弹危机时达到了顶峰,差点引发全面核战争。

尽管在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有所缓解,但是双方之间的争议和竞争并未完全消除。

目前,美俄关系面临着许多关键问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是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政局的动荡给美俄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俄罗斯支持分离主义运动并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这引发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强烈反对。

乌克兰冲突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引发了一系列的制裁和外交冲突,使得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叙利亚内战。

美国和俄罗斯就叙利亚问题存在分歧,两国在叙利亚的利益和立场上存在冲突。

美国支持反对派力量,而俄罗斯则支持叙利亚政府。

这导致了美俄之间的紧张局势和冲突。

不仅如此,美俄关系还受到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战略武器的控制、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间谍活动和网络安全等。

这些问题使得美俄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争议,使得两国之间难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然而,尽管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美俄关系仍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和前景。

首先,双方仍然有一些共同的利益和合作领域,如反恐、朝鲜半岛问题和核裁军等。

通过在这些问题上寻求合作,美俄关系有可能走向更为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此外,普京总统连任后,俄罗斯政府表达了改善美俄关系的意愿。

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一、美苏关系背景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是两个超级大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

两国之间的竞争和对抗经常引发全球性的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然而,在1985年至1991年之间,美苏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戈尔巴乔夫上台1985年3月11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新思维”、“开放政策”等。

他认为苏联必须进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并且要与西方国家建立更好的关系。

三、军备竞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和苏联一直在进行军备竞赛。

两国都不断增加其核武器库存,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军事存在。

这场竞赛不仅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也使整个世界处于不稳定状态。

四、经济问题苏联在1980年代面临着许多经济问题。

它的经济体系不再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而且其领导层也无法有效地管理经济。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它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

五、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理念,这是一种新的外交政策。

它强调合作、和平和互信,并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国际争端。

这种新思维得到了美国总统里根的认可和支持。

六、里根政府里根政府在1980年代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反苏政策,包括加强核武器库存、扩大军事存在等。

但是,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里根政府开始重新考虑其对苏联的态度。

七、媒体影响1980年代末期,媒体开始报道苏联内部的变化以及戈尔巴乔夫所进行的改革。

这些报道引起了公众对苏联的关注,并促使政治领导人重新评估其对苏联的看法。

八、结论以上是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些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和他所进行的改革是这场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同时,里根政府和媒体的态度也对美苏关系发生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这场变化为两国之间建立了更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美苏(俄)关系

美苏(俄)关系

战后国际关系史美苏(俄)关系第一节战后初期,美国对苏“冷战”(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一.背景(一)总体形势随着法西斯力量的崩溃,战时美苏同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美苏在战后世界安排和欧洲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化和表面化。

德国投降之后,美苏关系日益恶化。

美国已无意同苏联继续进行合作,并竭力阻止苏联在东欧和中欧扩大影响。

杜鲁门坚决反共,他认为苏联是美国战后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和主要对手。

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美苏关系由战时的合作走向战后的分裂和对抗。

(二)苏联成为与美国抗衡的世界大国1.苏联成为政治大国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2.苏联维持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3.苏联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苏联坚持意识形态斗争,在国际舞台上高举反帝、维护和平的旗帜(三)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战后初期,苏联根据变化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提出了两大阵营、两大体系和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并以此为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保证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发展同人民民主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社会主义阵营;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政策;实行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

从整体而言,战后初期的苏联执行了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和平、反对侵略战争政策是苏联外交的主导方面。

苏联在联合国的活动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并符合国际进步力量和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要求。

1.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政策2.帮助东欧国家加速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3.苏联为裁军开展了广泛的斗争4.按民主原则解决战后遗留问题5.承认中国革命的胜利(四)美国的对外政策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是罗斯福在二战期间设计和确立的。

该计划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建立联合国组织,二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1947年10月建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企图通过这些国际性组织,实现美国领导的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二战期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战期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战期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二战期间,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抵抗法西斯势力,各个国家之间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迎接挑战。

本文将探讨二战期间部分国家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分析其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一、苏联和美国的盟友关系苏联和美国成为二战期间最主要的盟友之一,尽管两国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存在巨大差异。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美国向苏联提供援助,形成了强大的合作关系。

苏联从美国获得了物质支持和技术援助,这对于苏联抵抗德国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的抗击力量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也标志着盟军胜利的转折点。

二、英国和美国的跨大西洋关系英国和美国这两个讲英语的国家在二战期间建立了坚实的战略伙伴关系。

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后,英国成为了最后的抵抗势力。

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战略计划,并争取美国的支持。

美国向英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共同参与了北非、西欧和南太平洋等多个战区的战斗,最终促成了盟军的胜利。

三、中国和苏联的抗日关系中国和苏联在二战期间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亚洲最主要的反法西斯力量。

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与物资支持,支持中国游击战争的开展。

苏联还积极组织国际援华运动,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并提供政治上的支持。

中国和苏联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日本在亚洲的侵略势头。

四、法国和英国的盟友关系虽然法国在二战初期迅速被德国占领,但法国仍然与英国保持了盟友关系。

法国被迫流亡到英国的政府与英国政府合作,在1940年创立了自由法国。

自由法国继续参与抵抗纳粹德国的战斗,与英国共同作战,并参与了诸如诺曼底登陆等决定性战役。

法国的参战对于盟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二战期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美国、英国、中国和法国等国家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抵御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最终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70年代的美苏关系

70年代的美苏关系

70年代的美苏关系⑶ 70年代的美苏关系战后苏联军事⼒量迅速向美国逼近,对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发出挑战。

苏联从赫鲁晓夫开始有了与美国争霸的欲望,但迫于实⼒不济,只得采取迂回战术,在不触及美国重⼤利益的前提下插⾜到不属于西⽅势⼒范围的新独⽴国家,进⾏和平渗透。

⽽到了70年代,苏联的⼒量上升到⾜以和美国⼀争⾼低的程度,美苏争霸的态势形成。

①美国的战略收缩冷战以及两场局部性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美国元⽓⼤伤,美国的⼯业总产值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重由1948年的54.6%下降到1970年的37.8%,黄⾦外汇储备由1950年的49.6%降为1970年的15.5%。

随着⽇本和西欧经济的迅速上升,美国失去了“⾦元帝国”的地位,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发⽣了10次美元危机,迫使美国不得不停⽌美元与黄⾦的固定汇率,以美元为中⼼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宣告解体。

不仅如此,美国还饱受逐年加剧的通货膨胀之苦。

⾯对不利形势,1969年初上台的理查德?尼克松不得不实⾏战略收缩。

1969年7⽉25⽇,尼克松在关岛宣布了美国对亚洲的新政策。

他说:“我们正在拟订⼀项使美国能在太平洋地区继续成为⼀个强国⽽⼜不搞家长关系的政策。

”这就是美国决⼼从亚洲收缩的新政策,⼈们称之为尼克松主义。

1969年11⽉3⽇,尼克松在全国电视⼴播讲话中明确阐述了“尼克松主义”三原则,即:㈠美国将恪守其⼀切条约义务;㈡如果某⼀核⼤国威胁美国某盟国的⾃由,或威胁某⼀美国认为其存在对美国以及整个地区的安全都⾄关重要的国家的⾃由,美国将提供援助;㈢如果涉及的是其他类型的侵略,美国将在接到请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不派出⼈⼒。

“尼克松主义”的中⼼⽬标是对付苏联。

根据基⾟格的解释,美国的对苏政策是⼀个“连环套”,即同苏联扩⼤经济和⽂化交往,在政治关系⽅⾯搞“缓和”,通过谈判签订⼀系列的条约和协定,形成⼀个“⼴泛的建设性关系⽹”套住苏联。

“⽔门事件”后,福特出任美国总统。

专题五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

专题五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

裁军谈判成果
经过艰苦谈判,美苏双方达成了 一系列裁军协议,为后来冷战的 结束奠定了基础。
冷战结束标志事件及影响分析
冷战结束标志事件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结束。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和 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对美苏两国的影响
冷战的结束对美苏两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 级大国,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则面临着重重困难。
双方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逐渐从对抗走向缓和与合作,为后 来的国际关系格局奠定了基础。
缓和期间重要事件回顾和影响分析
重要事件
缓和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美苏首脑互访、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建立热线电话等。
影响分析
这些事件对于推动美苏关系的缓和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降低了 双方的紧张程度,为后来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外,这些事件也增强了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期望,推动了全 球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角色
美国试图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推动民主化进程等手段,扩大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以遏制苏联的 扩张。
苏联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角色
苏联则通过提供军事援助、支持左翼政权等方式,试图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扩大势力范围,与美国争夺 影响力。
缓和进程中断原因及后果探讨
缓和进程中断原因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苏之间的缓和进程中断,主要原因包 括双方在意识形态、军备竞赛、地区争夺等方面的矛盾不断 激化。
器生产和部署体系。
苏联也不甘示弱,加大了对核武 器研发的投入和力度,逐渐缩小 了与美国在核武器技术方面的差
距。
缓和迹象出现前双方紧张关系总结

知识拓展:美苏冷战的原因

知识拓展:美苏冷战的原因

知识拓展:美苏冷战的原因二次世界大战时,尽管美苏两国对战时利益和战后安排各有打算,但它们仍服从打败和消灭法西斯这一共同的首要的战略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盟友关系。

战争的结束,使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意义的根本冲突。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

二战尚未结束时,罗斯福就曾构想战后世界蓝图,其主要的战略构想是大国合作,特别是美苏合作,同时安排战后世界,共同维持战后世界秩序,但是必须由美国充当老大,主宰世界。

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

苏联是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杜鲁门政府的对苏联政策日趋强硬。

它的战略构想是屏弃美苏合作,一边搞导弹威胁,一边搞金元外交,使用霸权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手段,控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亚非拉,施压东欧,东亚社会主义国家,遏制苏联,独霸世界。

美国的战略目标的战略构想是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的。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要求确保美国的“世界第一,越多越好”的经济利益,这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利益。

战后初期,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美国需要为其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大量产品和大量资金,去最大限度地拓占海外市场和投资市场。

美国需要依靠其经济实和军事力量来保持其头号大国地位,力图称霸世界。

而苏联在战后初期的战略总目标也是确保头等大国地位和势力范围,并且发展壮大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推进世界革命。

其主要战略构想是,维持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包括东欧在内的保障苏联安全的屏障,增强苏联的国力,扩大苏联的影响,推进并领导世界革命。

确保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争取意识形态的胜利等是它的战略利益,但最重要的是苏联安全利益。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另一种则认为:对于冷战的产生,美苏都应承担责任。

美苏相关知识点总结

美苏相关知识点总结

美苏相关知识点总结此篇文章将总结美苏关系的历史、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两国关系的实质及其影响,并对今天美俄关系的发展做一初步的展望。

一、美苏关系的历史美苏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俄国帝国时期。

美国在19世纪对俄国的扩张和西部边境的边缘地带起到了重要作用。

1867年,美国从俄国购买了阿拉斯加领地,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双方之间建立关系的开端。

然而,在俄国革命之后,双方关系出现了负面影响。

美国对苏联不承认政策,使双方陷入对抗。

在二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同盟国,彼此合作打败了纳粹德国。

但是,战后两国的利益分歧在短时间内就凸显了出来。

1945年,联合国成立,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两国关系逐渐紧张,并最终演变成了冷战。

二、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冷战期间,美苏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其中一些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朝鲜战争:在朝鲜半岛事态升级之后,美国和苏联卷入了这场冲突。

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的一个缩影,双方在朝鲜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朝鲜战争以停战协定结束。

2.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危机引发了美苏关系的最严重危机。

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作为对美国在土耳其的核导弹基地的回应。

这一事件使双方临近核战争的边缘,最终在美苏之间进行了外交斡旋后,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化解。

3.柏林围墙:1961年,苏联在柏林建立了一道围墙,以阻止东柏林市民向西柏林逃跑。

这一事件加剧了东西柏林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促使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升级。

4.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导弹和各类常规军备的扩张。

这一竞赛在很大程度上耗尽了双方的财政资源,也对国际安全形势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5.萨尔瓦多内战和阿富汗战争:冷战期间,美苏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的代理人战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萨尔瓦多内战和阿富汗战争。

美国支持萨尔瓦多政府军,苏联则援助阿富汗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d 1950s-early 1960s
cooperation peac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and powerful strengh (四五成就) 四五成就) The strengh of the US was weakenwd relatively Relaxation and intension coexisted, but main relationship was intension. advantage: the US 1.1957 Space Race 2.Build "the Berlin wall" 3.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1960s-------1970s
active attacking strategy Nixon Doctrine 尼克松主义 the economic gap with the US became much shorter.the military compitition caught up with the US. the economics was growing slowly. it was frustrated in Vietnam war. USSR US USSR 苏处于攻势,美转攻为守( 苏处于攻势,美转攻为守(苏攻美 )。advantage: 守)。advantage: USSR 1. the Soviet union presence in Afghanistan. 2.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3. U.S. forces from Vietnam
three stages of US-Soviet hegemony
mid-1950s --early 1960s
1960s------------1970s
1980s---early 1990s
US
US
US
USSR
USSR
USSRΒιβλιοθήκη ennedyKhrushchev
Time the foreign policies USSR US
America's relationship with USSR 1950S-----1960S 1950S-----1960S -----
the formation of US-Soviet hegemony 目录CONTENTS
1、Strategic Vision
• the Soviet Union Khrushchev : • on an equal footing • cooperation • the United States (Eisenhower/ Kennedy: • Peace policy • Admitted the Soviet union status, , restrain
the reason USSR of the change in the foreign US policies situation
(feature)
important event
赫鲁晓夫
肯尼迪
反映美苏争 霸的态势,优 势在美方
2
2、特点: 、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争霸优势在美国方面。 争霸优势在美国方面。 3、重大事件 : 、 缓 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 年 签订对奥和约; 和 1956年,与联邦德国建交; 年 与联邦德国建交;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年 赫鲁晓夫访美; 紧 张 1961年,修筑“柏林墙”, 年 修筑“柏林墙”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年 古巴导弹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