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评述

合集下载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常丽娟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作者简介:常丽娟,女,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

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

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

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

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

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

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

结论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例如,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在实践应用中,还需要结 合具体语境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之,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极具前景的 研究领域,值得我们继评性话语分析
3、意识形态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 的价值观和观念,而这些又通过语言体现出来。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 传播意识形态,以及这种传播如何影响社会现实。例如,在商业广告中,商家常 常利用意识形态来推销产品,通过塑造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和态度来达到销售目 的。广告中的语言手段,如比喻、暗示和形象等,都是为了将商品与积极的意识 形态起来,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权力关系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2、权力关系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权力关系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权 力关系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果。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 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影响。例如,在政治演讲中,权力关系的 体现尤为明显。演讲者通过语言手段,如选词、语气和修辞等,将自己的观点强 加给听众,从而巩固或改变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4、话语权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4、话语权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话语权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社会语境中,特定个体 或群体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权力就是话语权。批评性话语分析如何通过话 语权的争取和行使,来改变不合理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例如,在媒体报道中, 和编辑往往通过行使话语权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提高公众意识。他们可以通 过客观报道、揭露真相和批判不公现象等手段,争取公众的支持和改变社会的权 力关系。

也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

也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

也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摘要]话语分析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的语言学分支,而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强调了“批评性”,即提示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本文就“批语性”的产生、目的、定义,及其发展、应用,以及实现“批语性”最初目的的理论框架进行综述,也提出了其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话语分析批评性目的理论框架一、引言话语分析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理论框架上受到诸如语用学、应用语言学各语言学分支的影响,同时从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许多学科上吸收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

1979年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出版了《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第一次提出“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的语篇分析方法。

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揭开了批评语篇分析研究的序幕。

从批评的视角对话语进行研究,是话语分析的新的探索,在近30年的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理论框架。

为什么提出“批评性”视角,其目的、定义、发展,以及由些建立的理论框架能否达到批评目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二、“批评性”的提出批评语言学家最初提出批评性是在70年代末受到文学批评学家们将语篇被评为一种话语方式,考察语言如何在社会环境下运作的思潮下引导下开始的,认为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忽视了语篇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语篇生成和解释过程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批评话语分析从“批判”、“揭露”、“否定”的立场揭示话语和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的联系,目的在于消除不平等现象,解构现有的社会体制。

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解构主义,因而其后果含消极成分。

如果从哲学基础上来考察,可以从Habermas和Faucoult找到批评话语分析中批评性的来源。

Habermas在1973年发表了《理论与实践》一书,主张话语分析应该拿起批评的武器,把语言研究与人类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平等而奋斗。

这就使一般的话语分析增加了“批评”的内涵。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
CDA特别强调在分析中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 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 在具体分析中,其通常的做法 是: 首先,分析语篇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与某些生成技巧或过 程相联系; 例如,分析者可以把某语篇对动作名词和被动结 构的大量使用看作是名物化( nominalization) 和被动化( passivization) 这两种言语生成过程在该语篇中的具体体现。 然后,分析者可以论证,这些技巧或过程在具体语境中或许 表达了某种意识形态意义。 最后,还可以进一步论证,这种语言结构和过程背后隐藏的 意识形态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某种社会过程起着介 入或干预作用,例如帮助获得或维护或颠覆某种权力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的原则 Fairclough和Wodak以1985年12月17日BBC第3台播出的 卡尔登对撒切尔夫人的采访为例,阐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 在理论和方法上应遵循的八条原则。 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矛盾在 语言和其他符号中的表现进行剖析,而不是为了纯语言研 究而分析语言的运用。 2. 话语反映权力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强调权力关系在话 语中的体现。 3. 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话语与社会文化实际是一 种辩证的同构关系,即互相包含、互相影响。
意识形态
Fairclough则认为意识形态指”那些能够用来建立、保持和 改变社会权力、控制和剥削关系的世界某方面的呈现 ”(Fairclough2003: 9)。 vanDijk也从呈现、社会认知角度界定意识形态。他认为,意 识形态是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呈现的基础, 是为该群体提供社会 态度和信仰基本原则和原理的心理结构( vanDijk2004: xvii)。因 此, 从批评角度看, 意识形态表现为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权力和 控制关系在话语中的呈现。这种呈现观点为消除话语的神秘特 征,进而完成其教化和解放功能以及对文本中具体意识形态的解 读奠定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作者:李珂王凡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0期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的对象主要是针对非文学语篇,旨在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和权利之间的关系。

尽管该学科只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其研究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话语、媒体话语等等。

本文主要整理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方法;问题作者简介:李珂(1989.9-),女,陕西铜川,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新闻英语方向。

王凡(1989.4-),女,陕西安康,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21.引言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批评语言学,旨在关注社会现实中不平等的和不公正的现象以及话语呈现权利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同时致力于发现改进这种不平等的方法。

一方面批评话语分析已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且取得丰硕成果,另一方面,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也备受语言学界的争议。

本文主要梳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该理论进一步地发展。

2.CDA起源及研究范围CDA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旨在探索社会中的不平等现在话语中的反映,以及文本用来呈现权利和意识形态的方法。

CDA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吸收语言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理论,逐渐形成了分析模式和理论基础多样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

20世纪八十年末,CDA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关注语言在机构语境中使用问题,CDA分析的历史分析角度也开始进入批评话语分析的视野。

CDA关注任何种类的话语,但其特别关注大众语篇、官方话语以及个人的正式或非正式话语。

由于大众媒体在影响人们意识形态当面具有重要作用,大众传播话语成为CDA分析的重点对象。

3. CDA的主要研究方法CDA自二十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虽只有短短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关于话语分析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介绍最具影响力的四种研究方法,即Roger Fowler的批评语言学、Norman Fairclough的社会文化分析法、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法、Ruth wodak的语篇-历史法。

文学批评的特点范文

文学批评的特点范文

文学批评的特点范文文学批评是一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的学科,它通过批评家对文学作品内涵、结构、风格等进行详细论述,旨在提供对作品的评价和理解。

文学批评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文学批评追求客观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尽可能避免主观偏见。

批评家应该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精准的论述能力,以保证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2.综合性:文学批评需要兼顾作品的多重要素,如情节、人物塑造、主题、风格等。

批评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形成对作品的全面分析和评价。

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批评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启发性:文学批评需要对读者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

批评家应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该领域的重要职责之一是通过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对作品的共鸣。

4.艺术性:文学批评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艺特点。

批评家需要熟悉文学的理论和技巧,具备优秀的文笔和表达能力,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和感性的相结合的分析,批评家能够为读者带来艺术和审美的享受。

5.历史性:文学批评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批评方法和观点会有所不同。

文学批评需要考虑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寻找出作品创作的动因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通过考察不同文学流派和时期的批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6.批判性:文学批评需要对作品进行批判和评价。

批评家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发现作品的不足之处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局限性。

批判性思维可以使作品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准确,为读者提供更加客观的判断标准。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具有客观性、综合性、启发性、艺术性、历史性和批判性等特点。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文学批评不仅可以增加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思考。

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
识 形 态及 语 言 、权 力和 意识 形 态之 间 的 关 系 。 关 键 词 :批 评 性 话 语 ;语 言 ;话 语


介 绍
自从 2 O世纪 以来学者转到语 言研究在 各种社 会领域 和语言 已经 吸 收了这个关注作为研究社会 的切人点 ,它 已经成为一个显 著的趋势 。有 些 核 心 期 刊论 文 是 关 于 批 评 性 话 语 分 析 应 用 到 特 殊 的话 语 ,但 是 这 是 个 新 的发 展 趋 势 在 国际 语 言学 领 域 。批 评 性 话 语 已经 坚 持 把 话 语 看 做 成社会 实践 的有机组成部分 ,强调社会研究更好 的通过话语 分析 。批评 性话语通过分析语言功能和 已经形成 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调查 意识形态 和 语言 、权力 和意识形态之 间的关 系。同时 ,批评性话语发现 在话语 中的 不同想法包括 等级 观念 ,权力关 系,种族歧视和性别不平等 这些 已经 在 语言 中被标记 和偏见 意识 到的。这个分析通过批评性话语能 表达语言 的 非 客 观性 和特 殊 表 现 。批 评 性 话 语 分 析 在 下面的段落 中 , 批评性话语 的定义 和一些重要 的概念将 会被分 开 介绍 。


主义 的理论是被罗杰福勒所影响 。马克思 ,这个学派 的代 表。认为社会 理论应该运行去揭示隐形 的意识形态 ,批评理 论的 目的是 为了去记住容 易忘记 的过去 以至 于去寻求解放和解释解放战争的原 因。这 一方面表 明 批评是为 了揭示社会 的不平等性 ,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变这个不平等性 。
2 .话语

话语在不 同的学科模型有不 同的意思 。语言学把话语 和文本作 为相 同的术语 ,这个前者主要涉及 口语的话语 ,后者主要涉及 书写文本 。社 会学 家和批评分析家是被菲尔克拉夫所影响 的,把话语看作 是特定 阶段 所产生 的陈述并且 紧紧与社会 实践相 联系也 看作为社 会生活 的一部 分。 批评性话语 吸收 了上面 的观点去定义来 自社会实践 的角度 的话语 。根据 批评性话语 ,社会实践是一个社会生活涉及劳动的形式 、身份的认 知和 真实 的呈现 的布局 ,另外 ,它也包括 四种类型 :物质 、社 会 、文化或 者 心理 ,和它是话语在抽象方便 的认知 。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在 语篇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在 语篇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在语篇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学派。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由R.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Fowler,1979)一书中提出。

批评话语分析(CDA)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这一语言学分支的研究中,并且将CDA应用到越来越广阔的领域。

近些年来,国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很有热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人们运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某种语篇,例如利用批评话语分析来研究新闻语篇、机构语篇、语篇等等。

人们在分析这些语篇的过程中会充分运用到批评话语分析这种方法,是因为它在分析语篇的优越性。

利用批评话语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语篇的字面意义,来挖掘出一些隐藏的信息。

尤其是在语篇中,这些隐藏的信息就包括话语,意识形态以及权势的深层关系。

语篇的研究一直都是语篇分析学者不可忽略的一个领域,在语篇中包含有大量的隐含信息,而这种隐藏性的信息正适用于批评话语分析这种研究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CDA)所吸收的理论是丰富的,在这里不得不说的就是和其关系较为密切的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and functional linguistics)。

不管是批评话语分析在研究语篇还是其他类型的语篇中,我们总能发现SFL这一理论,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然,除此之外,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来源还包括其他领域的理论,鉴于这并非本篇论文所讨论的重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1 批评话语分析中的SFL理论如上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批评话语分析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在理论上给了批评话语分析宏观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科学原则; 明晰的研究步骤; 客观性; 科学性 DOI:10.13458/ki.flatt.004295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038( 2016) 05 - 0069 - 09
1. 引言
要探讨批评话语分析(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 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我们必须回
种世界观。洪堡( 2009: 25) 说,
语言发生的真正原因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对于人类精神力量的发展,语言是必不可缺
的; 对于世界观的形成,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个人只有使自己的思维与他人的、集体
的思维建立起清晰明确的联系,才能形成对世界的看法。
萨丕尔和沃尔夫在语言学上系统地阐释了这一相对主义立场,Sapir( 见刘润清,1988:
+ 如何通过语篇和谈话得以实现、再生产、或受到抵制”。在 CDA 看来,控制话题、话语方
. 向、话语内容及其表达和理解方式,都是运用权力的表现。话语生产者通过各种语法、语
* 篇和语境手段,来塑造话语接受者的信念、见解和知识结构,以达到规训其话语和行为的 ,
社会政治目的。
据此,CDA 的一个基本假设是: 话 语 之 外 不 存 在 现 实,或 者 说“现 实”仅 存 在 于 话 语
义指: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这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社会心理; 他们共有的信念和
社会规范体系存在差别,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从这一定义来看,广义的相对主义实际上包括
传统上所说的“文化相对主义”和“语言学的相对主义”。
二者均可以追溯到德国思想家、语言学家洪堡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论述。他指出,语言
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特点和结构反映说话者的个性和文化,每一种语言都可能隐含着一
184 - 185) 指出: “人类不仅是生活在一个客观世界里,也不仅是像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那样生
活在社会活动的世界里,他们更多地受到特定语言的支配,而这种语言已经成为其社会的表
达媒介。”这就是著名的“萨丕尔 - 沃尔夫假说”,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语言观受到洪堡
的直接影响。
CDA 理论的一种极端相对主义立场认为,知识是在特定话语结构下产生的,不存在
脱离语境的客观知识,即任何知识都因为没有可以依据的现实而不具备真理性。“传统认识论把知识定义为‘被证实为真的信念’( justified true belief ) ,
这 是 不 够 的 … … ”他 认 为 ,对 知 识 的 任 何 定 义 ,都 应 该 考 虑 到 依 据 某 个 社 会 的 知 识 标 准 被
中,而在话语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经常是不同的话语生产者对同一个社会现实的不同描
述方式 。这样,为了弄清这些被创造 出 来 的“现 实 ”的 本 质 ,就 有 必 要 对 话 语 本 身 以 及 它
与现实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揭示藏匿在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认清话语所产生的社会效
果。
这显然是一种相对主义立场。就话语分析而言,Johnstone( 2008: 28) 认为广义的相对主
答两个基本问题。
从知识的性质来看,CDA 理论到底产生的是客观知识,抑或仅仅是一种态度和意识形
态视角? 如果像有些 CDA 学者所主张的那样,任何知识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而
存在,那么这种知识的普遍性和科学价值就值得怀疑,它对于我们判断好与坏就缺乏重要的
实用价值。如果是这样,社会正义就失去了乔姆斯基所说的绝对价值基础。在他看来,可靠
的正义概念的形成,必须基于人的本质属性和人的基本社会良知,而这种良知或直觉知识是
“人的本性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Chomsky,2006: 4)
6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CDA 遵循的步骤是不是科学的? 它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验证? 辛
斌和高小丽( 2013) 提到 Stubbs 和 Verschueren 的观点,前者认为 CDA 缺乏“分析的明晰
批评话语分析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评述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批评话语分析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评述
郭庆民
(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 批评话语分析( CDA) 经常被指缺乏明晰性、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这等于否定了其科学 性。通过梳理和评述 CDA 的几个重要理念和主张,本文试图说明: 通过遵循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和明晰的 操作步骤,获得充分的语言数据,并系统地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证据,我们就能使自己的结论得到交叉 检验,使之变得可验证,赋予它们真理价值。这样,我们能大幅度提高 CDA 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性、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后者认为 CDA 表达的经常是“缺乏证据支持的评价立
场”。辛斌( 2008) 指出,CDA 在分析方法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上存在问题。
Johnstone( 2008: xiii) 等认为,话语分析是一套跨学科的分析方法,而不是一门独立的
学科。基于此,本文作者认为,既然它是一套方法,就应该由明晰的、可操作的分析步骤构
成。通过严格把握这些环节和步骤,遵循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并借鉴跨学科的研究成果
与证据,我们能最大限度地提高 CDA 的科学性,增强其结论的有效性,赋予它们以真理价
值。
本文通过评述 CDA 的几个核心理念和主张,来探讨提高其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有效途
径。
2. 话语与现实: CDA 的相对主义立场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等之间的辩证关系。van Di-
作者简介: 郭庆民,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语言学,话语分析,语言与政治。作者邮箱: guoqm@ ruc. edu. cn
9?@8<:> =5>:C5:8A 5>7 B;8<@ B856;<>:
+F D E H K JGL M J F I D L
. -
jk( 2001: 352) 指出: CDA“主要研究社会权力的滥用、支配力、不平等在社会政治环境下
这个社会广泛接受的信念。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所有的“现实( reality ) ”都不是客观存
在 的 ,所 有 的“真 理 ”都 是 话 语 创 造 的 结 果 ,那 么,“真 理 ”到 底 存 在 不 存 在 ,判 断“真 理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