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徐州名胜古迹介绍

徐州名胜古迹介绍
徐州是江苏省中部的一座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以下是徐州的名胜古迹介绍:
1. 徐州市云龙山风景名胜区
云龙山是徐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徐州的旅游胜地。
山上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徐州刺史部、徐明辉墓、铜山古城、汉画像石等。
此外,云龙山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瀑布、龙潭、幽谷、清泉等。
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登山、观光、休闲。
2. 徐州市沛县古城遗址
沛县古城是中国古代沛国都城,是徐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古城遗址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城墙、宫殿、寺庙、佛塔等。
此外,沛县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水、森林、温泉等,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3. 徐州市铜山石窟
铜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石窟建于东汉末年,开凿于公元20-22年间,至今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
铜山石窟以其精美的壁画、雕塑和石刻艺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此外,铜山石窟附近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铜山森林公园、铜山湖公园等。
4. 徐州市三山五园
三山是指徐州市的金山、玉山、铜山,五园是指徐州市的公园、游园、花园等。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提供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徐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除了上述景点外,徐州市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如徐州刺史部、彭城古城、龟山汉墓等。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提供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徐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徐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徐政发[2011]9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徐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徐政发[2011]9号](https://img.taocdn.com/s3/m/094f806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e.png)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徐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正文:----------------------------------------------------------------------------------------------------------------------------------------------------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徐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徐政发〔201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广运仓遗址等35处为徐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予公布。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经济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附件: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附件: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35处)一、古遗址(5处)总序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01 Ⅰ一l 广运仓遗址明代云龙区引洪路、奎河与溢洪道之间(现徐州酿酒总厂的位置)02 Ⅰ—2 戏马台瓷窑址北朝至五代云龙区户部山(户部山南坡一带)03 Ⅰ—3 彭城路明代官署遗址明代鼓楼区彭城路1号地下04 Ⅰ—4 奎山塔遗址明代泉山区奎山山顶05 Ⅰ—5 玉龙湾遗址战国至汉代贾汪区新老城区交界处二、古墓葬(10处)06 Ⅱ—1 刘习墓西汉云龙区拖龙山北部山顶07 Ⅱ—2 拖龙山汉墓群西汉云龙区拖龙山南部山头及其东北山脊上08 Ⅱ—3 翠屏山汉墓汉代云龙区翠屏山顶部09 Ⅱ—4 子房山汉墓西汉云龙区子房山西南麓10 Ⅱ—5 琵琶山汉墓群西汉鼓楼区琵琶山11 Ⅱ—6 西奎山汉墓群西汉泉山区奎山西北坡12 Ⅱ—7 小金山汉墓西汉泉山区云龙湖东南岸小金山13 Ⅱ—8 苏山头墓群西汉泉山区九里山西端苏山头14 Ⅱ—9 大孤山汉墓群西汉鼓楼区大孤山北麓15 Ⅱ—10 米山墓群西汉鼓楼区米山顶部三、古建筑(5处)16 Ⅲ—1 云龙山石牌坊民国云龙区云龙山北门西侧17 Ⅲ—2 子房山火神庙清代云龙区子房山火神庙巷18号(原子房山小学)院西北角18 Ⅲ—3 任家大院清代鼓楼区大黄山镇西朱村19 Ⅲ—4 小庙井不详泉山区和平小区18号楼南侧20 Ⅲ—5 倒马井不详泉山区倒马井8号楼南侧四、石窟寺及石刻(1处)21 Ⅳ—1 云龙山“造林兴学”石刻近现代云龙区云龙山北坡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4处)22 Ⅴ—1 徐州艺术专科学校旧址1924年云龙区解放路8号(原市政府院内)23 Ⅴ—2 中央银行徐州分行收兑处旧址 1942年云龙区文化路东24 Ⅴ—3 中央银行徐州分行旧址1944年云龙区淮海东路与文化路交汇处25 Ⅴ—4 远东旅社及日本国银行旧址1942年云龙区文化路8号、10号、12号、26号26 Ⅴ—5 同和裕银号旧址1932年鼓楼区大马路东头27 Ⅴ—6 九里山侵华日军骑兵旅驻地旧址 20世纪30年代鼓楼区九里山南28 Ⅴ—7 培正中学旧址1932年泉山区立德路22号29 Ⅴ—8 侵华日军护路兵营旧址民国泉山区三环南路徐州林场内30 Ⅴ—9 拾家大院清代、民国鼓楼区九里街道办事处拾东村内31 Ⅴ—10 七里沟果园楼1963年泉山区七里沟果园办事处院内32 Ⅴ—11 芦山翻水站20世纪70年代贾汪区汴塘镇芦山南侧山脚下33 Ⅴ—12 沈店村红旗渠1972年鼓楼区大庙镇沈店村委会北500米34 Ⅴ—13 西贺村翻水站1978年鼓楼区大庙镇西贺村委会东35 Ⅴ—14 上山村红旗渠20世纪50年代鼓楼区金山桥开发区大庙镇上山村——结束——。
保护徐州柳琴戏的倡议书

保护徐州柳琴戏的倡议书保护徐州柳琴戏的倡议书柳琴戏,作为豫剧的一个分支流派,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诸多豫剧流派中,徐州柳琴戏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优秀的表演艺术备受瞩目。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压力和文化时代的变迁,柳琴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待我们采取行动来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1. 背景介绍柳琴戏起源于徐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特有的旋律、唱腔和表演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然而,随着现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和年轻观众对流行文化的追求,柳琴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2. 价值和意义柳琴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徐州地区的文化瑰宝,更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风采。
保护和传承柳琴戏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还能够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面临的困境在现代社会中,利益驱动常常导致传统文化受到忽视。
柳琴戏也受到了市场需求的冲击和资金投入的不足。
演员的数量减少,年轻一代对柳琴戏的接纳度降低,传统剧目的数量有所减少。
电视、电影和新兴媒体在年轻观众中的普及也对柳琴戏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柳琴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宣传和推广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将柳琴戏的特点和魅力介绍给更多的观众。
通过举办演出和宣传活动,吸引年轻观众的兴趣,促进柳琴戏的传承和发展。
4.2 培养青年演员重视培养青年演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柳琴戏的演出和学习。
通过开设培训班、举办比赛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柳琴戏的热爱,并培养新的演艺人才。
4.3 提供经济支持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为柳琴戏提供经济支持。
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演出、剧目创作和演员的培训,以确保柳琴戏能够持续发展和传承。
4.4 拓展传播渠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柳琴戏的表演和精华记录下来,并通过互联网、电视等渠道传播出去。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该市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景区。
在近年来,徐州市政府积极推动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改造,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围绕着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的设计实践进行探讨,分析该项目的意义、规划和设计理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成果。
一、项目意义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众多明清古建筑、碑刻、传统手工艺品等。
整体改造项目旨在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提升旅游体验通过整体改造,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将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新的规划和设计理念将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打造具有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3.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将带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文化艺术、手工技艺等传统产业的挖掘和整合,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规划和设计理念1.彰显历史文化整体改造项目将充分体现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规划和设计理念将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留和修复古建筑、景点和文物,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景区。
2.创新融合整体改造项目将注重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创新。
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和品质。
3.生态环保整体改造项目将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和设计理念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打造绿色的旅游景区,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三、实施过程中的挑战1.历史文化保护与改造在整体改造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改造和提升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需要精心设计改造方案,结合历史建筑的特点,保留其原有风貌和特色,提升其功能和价值。
徐州戏马台景点介绍

徐州戏马台景点介绍
徐州戏马台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景区,是中国四大戏台之一,也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州戏马台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
该景区以戏马表演为主题,结合了徐州地方文化和戏曲文化,是中国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马台是徐州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戏曲表演、赏马比赛等活动。
戏马表演是徐州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骑乘和驯练戏马为特色,展示着徐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戏马台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典雅,它的台子是朝东方向修建的,象征着东风助马力。
台子前部为舞台,后部是马场,供马匹训练和比赛使用。
整个景区占地面积广泛,有广场、牌坊、殿宇、马圈等建筑群,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在徐州戏马台还有多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例如书画、戏剧、音乐、曲艺等方面的文化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徐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徐州戏马台是一个集戏曲表演、马术比赛、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戏曲爱好者前来参观和观赏。
除了观赏戏曲表演和马术比赛,游客还可以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学习徐州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徐州戏马台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底蕴的旅游景区,提供了一个了解徐州传统文化的机会,也是徐州地区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徐政办发[2007]57号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徐政办发[2007]57号](https://img.taocdn.com/s3/m/c22ec8f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5.png)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正文:----------------------------------------------------------------------------------------------------------------------------------------------------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徐政办发[2007]57号2007年4月10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
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琴书、柳琴戏、丁丁腔、面塑、针插造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二、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徐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保护和弘扬。
徐州古楼区非遗古琴艺术项目申报

徐州古楼区非遗古琴艺术项目申报摘要:一、引言二、徐州古楼区非遗古琴艺术简介三、古琴艺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四、古琴艺术在徐州古楼区的传承与发展五、古琴艺术面临的挑战与保护措施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徐州古楼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古琴艺术项目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徐州古楼区非遗古琴艺术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历史渊源、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等方面。
二、徐州古楼区非遗古琴艺术简介徐州古楼区的古琴艺术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生活,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古琴艺术。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拨弦乐器,具有七弦,音色清幽悠扬,被古人称为“八音之首”。
三、古琴艺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古琴艺术起源于上古时期,据史书记载,古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古琴艺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古代文人雅士把古琴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因此古琴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四、古琴艺术在徐州古楼区的传承与发展徐州古楼区的古琴艺术传承有序,历代都有琴家致力于古琴的演奏、研究和传承。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古琴艺术的保护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古琴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了古琴艺术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一些古琴教育机构也应运而生,为培养新一代古琴艺术家提供了平台。
五、古琴艺术面临的挑战与保护措施尽管古琴艺术在徐州古楼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技艺的流失、传承人的减少等。
为了保护古琴艺术,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对传承人进行补贴、建立古琴艺术传习所、开展非遗普查等,以确保古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六、结论徐州古楼区的非遗古琴艺术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徐州名胜古迹概要

徐州名胜古迹概要
一、徐州的历史文化
徐州,古称“彭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徐州地处淮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徐州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里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见证了徐州历史的辉煌。
二、著名景点概述
徐州有许多著名的景点,这些景点充分展现了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些景点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体验徐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1.汉文化景区:景区包括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等,是了解汉代历史文
化的好去处。
2.彭祖园:以彭祖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园内有彭祖像、彭祖祠等景点,是纪
念彭祖、弘扬彭祖文化的重要场所。
3.云龙湖风景区:位于徐州市区南部,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休闲
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这里有云龙湖、玉带桥等景点,景色优美。
4.徐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和公共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
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展示了徐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5.徐州城墙:是明清时期的城墙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城墙周围有护城河,城墙上有多座城门和箭楼。
6.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徐州市区西部,是一处集自然景观、森林生态和
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园内有泉山主峰、梨园等景点。
7.沛县汉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也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这里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刘邦像、汉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10资源-108322110-刘学涵一、徐州历史文化1.1徐州历史文化的介绍一部徐州历史:是刀光剑影的争雄史,是大河横流的苦难史,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史,亦是人文荟萃的创造史。
徐州历史完整,千年一贯,史不断线,始终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
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的工艺技术历史悠久,著名产品如柳琴、皮毛画、玉雕已赢得国内外声誉。
徐州地方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如沛县狗肉,东坡回赠肉、八大锤清烧鱼丸、糖醋四孔鲤鱼、珍珠鸭子等传统名菜名扬海内外。
1.2徐州历史文化保护的主要现状1)脱离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较完善的有关法律、规章的保障。
在20年的城市建设中,徐州盲目地进行城区改造,许多项目并没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的保障作用,导致徐州局部山水环境遭到破坏;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古城内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除了南门外户部山一带还有保存价值较高的民居街区外,其余城区传统风貌已基本不在;大量仿古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真实的历史风貌;相当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荡然无存,历史街区也在迅速消失。
诸如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文亭街徐州道台衙门、云龙山汉代采石场、徐州城下城遗址等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损失。
尤其是在最近徐州护城石堤(也是徐州古城墙的一部分)的保护和利用上,集中暴露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政府等工作部门所存在的漠然麻木、无知软弱、瘫诱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乃至纵容破坏、无视法律等等极不正常的问题。
2)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如何处理仍不明确。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加强保护,才能更好地延续名城特色。
近年来,徐州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导致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尖锐化。
不仅使大量文物资源受到损害,更多的是传统的环境空间迅速地被高楼大厦所取代。
徐州正从一个历史悠久、城市特色鲜明的古城变成一个缺乏地区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城市魅力正在消失。
户部山是徐州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文物古迹丰富,有戏马台、台头寺、文昌祠、三义庙、东坡祠等,尤其是山上的明清古民居,更是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所在。
然而遗憾的是,户部山仅留存了几幢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其他房屋全部拆光,称之为历史街区稍微有些勉强。
3)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缺乏深入、明确的内涵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除了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外,还包括人文环境、风俗习惯、艺术、城市景观等。
在徐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包括曲艺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饮食文化、徐州传统庙会等一系列涉及徐州传统文化、地方风俗以及传统商业等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内容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具体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却缺乏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成效甚微。
4)近年来,徐州市政府部门很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并筹措了大量的修缮资金,然而仍存在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不够的问题。
同时对大多数具有极大历史价值的两汉文化、名胜古迹,仍然缺乏有效利用,管理体制也不是很规范。
5)现有基础接待设施容量不足,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衔接不够完善,缺少充足的交通集散与停车场等设施用地,对文物保护区未来的保护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2.1 什么是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如徐州的两汉文化,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
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2.2保护历史文化的原因1.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保护的必要性我们见到的,都是发展中的城市,那些过去的记忆,很多都已经被一点点的抹去,或者正在消失,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记忆。
仅就这一点来说,保护的必要性不容置疑。
徐州历史文化反映了徐州的重要特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对市民进行历史教育,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文化遗产对徐州有多么重要。
文化遗产可以加徐州市民对徐州城市的自豪感,也可以以史为鉴加强市民的紧迫感。
2.“文化遗存”正面临被湮没的境遇,深刻地表明了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记忆。
每个城市的历史,都融入了那个城市代代相传的精神,这是一个城市不竭的力量之源和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苍白的,是没有精神支撑,也是没有前途的。
如果没有文字的记载,每一块现存的砖瓦就是记忆的线索。
即使有文字的记载,或者有幸代代相传的口头流传,现存的一砖一瓦,就是佐证。
3.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远不及对环境保护认知的现实,警示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需要每一个公民的认同。
有一项报告显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在中国公众的心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地位远远不及环境保护,认同比例为17.1%:57.6%。
这样的比例让人惊醒:文化遗产保护要深入人心,已经刻不容缓了!三、关于保护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措施与方法徐州的文化遗产应当整体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护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背景环境。
1.以个人而言,应先从思想上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懂得文化遗产对于自己、城市甚至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
从而,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所关心、爱护和尊重。
这样才能正确、更好地去保护文化遗产。
2.从意识上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些旅客会在旅途中,大肆采摘树叶花草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以当地稀有的矿产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性贩卖的地步。
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家的,以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全部揽下。
在此,需要打破有些游客狭隘的家天下价值观。
3.还应多途径学习文化遗产的知识,如果市民具有更多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对于合理保护徐州历史文化遗产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这里提倡的多途径,即可以从书本上学习,阅读众多旅游、地理、文物保护、遗产介绍的书籍。
3.多角度体会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美丽,徐州的文化遗产是城市精华的浓缩,无论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从一定意义上,都具有可视的效果,有的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等传播。
4.徐州的市民还应从行为上约束自己,从道德层面,要强调慎独,避免一个人时,因为无人在场,而采取一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等。
最后,在执法上要严格要求,在执法上,某些执法部门存在得过且过的状态,有的执法单位采取某一时段的突击检查方式。
对于执法要做到一贯严格,不能徇情枉法,也不可因为对犯法者的怜悯和同情而放宽限制。
5.在执法上严格要求在执法上,某些执法部门存在得过且过的状态,有的执法单位采取某一时段的突击检查方式。
但是,法律在于长期的监督和控制,并非一时之查。
因此,对于执法要做到一贯严格,不能徇情枉法,也不可因为对犯法者的怜悯和同情而放宽限制。
6.加强传承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市政府和文化部门一方面积极鼓励、资助或推荐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或国际上的有关展演、比赛,多渠道培育市场,积极拓展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对代表性传承人,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积极鼓励民族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培养青少年兴趣,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
2006年以来,充分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和重大节日举办各类“非遗”项目的展览、展演等活动,并把“非遗”项目传承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送文化”下乡活动之中。
经常组织指导“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传习所和“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同时,积极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国内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活动。
2005年,在江苏省第二届文物节———绝技展上,徐州市精选的150余件展品受到了与会领导及观众的青睐和好评,被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授予优秀设计、创意奖;2008年,组织全市71件摄影作品参加江苏省文化遗产摄影大展,其中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作品获得了2个银奖,5个入选奖。
王桂英的剪纸艺术曾被上海电视台与徐州电视台联合录制成专题;剪纸艺人张丽君曾获得首届中国民间雕刻、剪纸大赛金奖及江苏省工艺美术最高奖“大阿福奖”;还有剪纸艺人陈永年、石雕艺人岳喜明、“中华巧女”张桂英等,其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国际大奖,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个人购买、收藏的作品不计其数,为省和国家赢得了较高的荣誉。
此外,徐州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应该遵循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永续性原则。
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整个社会的一大步。
徐州市政府和徐州市民应把保护文化遗产并使之与时代生活融为一体作为自己的义务。
在历史的长河中,徐州历史文化遗产光辉灿烂的文明,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化之魂和文明存在。
徐州城市有了延绵不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徐州就是富有个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富有魅力的现代化都会。
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因此,让全市民都行动起来,以身作则,来保护自己居住城市的文化遗产,将先人留下来的财富一代代的更好的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