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

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

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总而言之,可以从行为与制度两个视角研究社会。

还可以从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考虑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任何研究对象都有一个时间定位,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时间维的含义主要是指应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是属于某一时间区间的,还是属于某一时点的,等等。由于任何事物都随时间而演化,所以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考虑所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空间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特征。局部特性不同于整体特性;甲部分特征不同于乙部分特征。空间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只有找准所研究事物的空间位置,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价值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价值维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维是中性的,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不然。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总要涉及到人及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总有一个对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进行定位的问题。不同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领域维,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处在什么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研究。不同领域的研究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做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对研究对象进行四个维度的全面分析,才能使研究结论更全面、更准确;否则,只能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际上,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些命题的争论,就与对维度的讨论不够有关。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果从四维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就可以得出:公平是四维空间上一个点,效率也是一个四维空间上的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质上表示的是两个四维空间的关系。如果用定性的语言来表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就是:他们是一种多维度空间上的交互作用关系。这里的交互作用关系表现为多重作用下相互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不同的时间、空间、领域、价值等特性进行一一具体分析。所以,只有将公平与效率限定在特定的四维空间内的某一点上,才能具体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否则,只会导致许多歧义。再如国家职能的界定,如果从四维的角度去讨论,情况就会更好一些。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但是,它并不是凌驾于人类科学发展之上的绝对的和独一无二的方法论,而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然而,这一看似类于常识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却起到了一种革命的作用。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人们关注和看重的是处于社会“大厦之顶”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至于粗鄙的物质生活是处在这些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视野之外的。

而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这种方法论和以往的理论不同,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

首先,它强调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所谓“现实的人”,是指“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其次,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再次,它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最后,它强调“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1)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2)基本原则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以人为本的标准)。

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