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心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心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一贯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加凸显其重要性,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解放思想意味着不拘泥于陈旧的观念和思维定式,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往往束缚了我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需要解放思想,摒弃陈旧的观念,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积极创新,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次,实事求是意味着不偏不倚地面对现实,客观分析问题,科学决策。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我们不能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些问题,只是一味地听信谣言,盲目地跟风行动,那么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问题,科学地制定决策,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需要在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得到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摒弃不合理的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同时,我们还需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工作和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一贯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必须要深刻理解和贯彻的重要法宝。
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能牢记这一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丰富和深刻。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展开阐述。
一、“解放思想”这一观念的发展历程解放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早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经验主义”的口号,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和认识事物,并批判思维懒惰和封闭的观念。
他还指出,“马列主义的东西是革命的指南”,而马列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得出的,这意味着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具有自觉地不断解放思想、接受新思想的精神,这是一种不断进化的思维,他更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不仅要有自身的见解,也要更多的听群众的意见,才能做好工作和推进事业发展。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和实践是解放思想的典范。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让广大农民、工人、士兵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态度、广泛地参与到革命和建设中去的口号,“群众路线”,在这个口号的引导下,广大群众得到了深刻的觉醒和转型。
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南街村精神”,这是一种鲜活扎实的社会主义奋斗精神,它鼓励人们不断接受新观念,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新思维,既不花哨,也不空洞,是一种走进生活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方向。
华国锋同志在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口号,这一口号如今仍然是我们党的座右铭。
华国锋同志认为,这个口号是让全党认识到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批判和脱离教条主义是推进改革的前提。
通过这一口号,解放了一大批思想,人们开始认识到,冒进主义、形式主义阻碍了事业的发展,同时收集和研究大量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真正以事实为依据,上马推动事业发展。
二、“实事求是”是多学科形态下实践的精髓“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首先要有真求实的态度,发现和解决问题,不以说服别人为目的;其次是要具备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知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解放思 想,是反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 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排除思维中的种 种障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 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旧思想是我们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障碍。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到达实事求是;只有 实事求是,才能不受主观偏见的束缚,才 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所以说解放思想同实 事求是是统一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比较 一切从实际出发 区 含义 别 依据的 世界观 侧重点 P48 实事求是 P108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辨证 关系原理 侧重研究规律,即侧重于规 律的客观性
物质决定意识
侧重于从客观存在 的事实出发,即侧 重物质的第一性
对立面
从主观出发
夸大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 否定主观能动性(形而上学)
思考题1:
长江全流域为什么会形成洪灾?
1、自然降水比较集中。
2、中游地区盲目地围湖造田、建屋,湖 泊和长江河流面积急剧减少。
3、上游森林过度砍伐,植被大量减少。
4、工业化造成绿地面积减少和温室效应。
• 为什么说对1998年的洪灾负主要责任应 该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
为什么人类的这些活动会造成如此的灾难?
3、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规律虽是客观 的,但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人们可以认识规律。
(2)、人们可以利用规律。(如何利用?)
(3)、利用规律的实质是:
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结合上述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做才 能达到实事求是呢?
沙家浜曾是60年前新四军与侵华日寇周旋搏杀的 战场。这里的芦苇荡曾被视为无用之地,当地群 众在政府号召下,围湿造田、砍伐芦苇、运土填 汊、载稻种菜,结果沙家浜人不仅没有脱贫致富, 反而使环境受到破坏。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 们逐渐认识到,湿地是“地球之肾”,有着巨大 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沙家浜政府顺应时代要 求,退田还湿,组织群众栽芦苇,种荷花,搞旅 游。原来种田的农民买船载客,所得的收入是种 田的几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思想方法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含义。
理论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了思想意识的革命性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
它要求我们要超越过去的旧观念和固定思维模式,以实事为基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不墨守成规,不主张教条主义,破除僵化的盲目行动,注重实际情况的变化,开拓创新的思维路径。
在经济领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意味着根据实际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灵活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只有精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了解国民经济的要求,才能科学决策,推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政治领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利益,从而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和方针。
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能够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在文化领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意味着我们要创造新的文化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使文化产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只有尊重社会的多样性,从实际需求中汲取灵感和创意,才能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实践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行动指南。
在实践中,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保持对问题深入的分析和调查研究,不抵触、不回避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践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科学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地做出决策,不能囿于常规的模式或偏见。
只有站在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求我们不断创新。
在实践中,我们要勇于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推动事业的发展。
实践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需要领导者的正确引领。
领导者要具备科学的决策能力和开放的思维方式,鼓励下属提出新观点和创新建议,建立一种有利于发展和进步的工作环境。
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历史关头,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正确处理二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
解放思想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和条件。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批判性本质的集中体现,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精神状态的提升,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没有思想的真正解放,就做不到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客观实际又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符合变化的实际,真正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对此,邓小平同志有过深刻论述:“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各种新的矛盾和挑战不断出现。要解决这一阶段躲不开、绕不过的矛盾和挑战,搬本本、凭经验不行,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行,只能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敢闯敢试的精神研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使我们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际相适应、相契合。
实事求是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解放思想的内在根据和目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本质的特征和规定,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关于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不是盲目冒进,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探寻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实事求是。背离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解放思想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要求,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当前,在解放思想中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就是要紧紧立足于“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立足于这“三个没有变”来解放思想,才有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如何理解三者关系?答:一、解放思想1、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可见,解放思想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敢于面对新问题,把实践当做最高权威。
2、解放思想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
3、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解放思想是常谈常新的事情。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二、实事求是1、毛泽东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法阵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与时俱进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谢谢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时代背景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党和国 家面临着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任务。全国经历十年 内乱之后,人民迫切要求政治上稳定,生产发展、生 活改善,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 倾错误。但是,由于长期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思 想束缚,党对全面清理“左”的错误思想准备不够, 加上当时党中央主要负责人继续犯了“左”的错误, 并坚持推行“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就造成粉碎“四 人帮”后头两年党的工作徘徊不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第二,论述了民主集中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第三,强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向前看。 第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新解读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的意义
1.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 历史性的转折作了充分思想准 备 2.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全面实现拨乱反正奠定了坚实 基础 3.它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 面在思想上开辟了道路 4.更为重要的是, 它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提供了 崭新的思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与 会同志纷纷发言,强烈要求解放思想,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解决历史遗 留问题,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 乱反正。 在这种情况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 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讲话为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

u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涵义及其关系(一)实事求是的涵义及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是中国一句成语。
毛泽东古为今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对“实事求是”做出全新的解释,使之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一论述,赋予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涵义和理论的形态,使这一古老的成语成为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简明概括。
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的重要理论贡献,在于依照认识的发展过程和认识的基本规律,把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论述,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如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前提和基础,是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
它正确地解决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问题。
毛泽东、邓小平都非常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问题。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表明: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清中国的国情,是坚持实事求是,制定正确路线、纲领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客观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的实践同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产 生了矛盾的时候,一个新的重大理论突破, 能给实践以强有力的指导,既为实践的发展 确定正确的方向,又能开辟新的实践领域, 同时为动员最广大群众的参与新的实践提供 精神动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 革的先导,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 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把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必 须尊重群众的愿望和群众的首创精神。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与时俱进,就是党 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 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 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 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恢复、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 变革的先导 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 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马在克对思待主马义克理思论主义的的实态践度性上特, 要做征到,两使个其“具坚有定了不移与、时不俱能进含的
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 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 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 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 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 善于走自己的道路。
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并且把它看成 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 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强调党的 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 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 斗争带来的政治影响。
“ 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 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 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 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 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 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 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 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 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 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富于创造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 作要更加开拓创新。
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 了重大变化;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
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 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 程中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 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恢复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江泽民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 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 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 界观察世界。
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 作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 的客观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有邓小平理
论的创立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
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 展。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 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 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 归宿,二者统一于社会实 践之中,统一于与时俱进之 中。
22-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
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奠定了思想基础; 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 正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恢复并重新表述了毛泽东确 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 性,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时 代特征。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 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实事‘求实是事思’想就路是线客的观确存立在,着使的中一国切 事 共物产党,摆‘脱是了’教就条是主客义观带事来物的精内神部枷联锁系, 即 开创规了律一性条,前‘人求没’有就走是过我的们中去国研自究己。的我 们 革要 命从 道国 路内 ,外取、得省了内中外国、革县命内的外胜、 利区 新内 中 外 国的 成实 立际 后情 ,况毛出泽发东,又从领其导中人引民出开其 辟固 了有 一 的 条而 适不 合是 中臆 国造国的情规的律社性会,主即义找改出造周 道围 路事 , 变 使的社内会部主联义系制度,在作为中我国全们面行确动立的。向导”。2-
立场理、论观品点质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
❖义 想基 、马本 实克原事思理求主;是义二的在是思诞必想须路生贯线至彻,今解 坚的放 持历思 勇 于追程求中真,理实和现探了索真与理时的俱革进命。精神。
22--2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 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理论创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勇气,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 断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 验,并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 括,使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 不断取得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制度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