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二、西安事变
• 1.背景
• 日本加紧入侵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 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 内战,一致抗日。
二、西安事变
• 2.发动动者
• 张学良 (东北军将领)和杨虎城(国民革命军第十 七路军将领)。
二、西安事变
• 4.发动者的目的和政治主张
• 目的是逼蒋抗日。政治主张是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
二、西安事变
• 5.结果
• 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调停,与各方 面协商,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 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 解决。
二、西安事变
• 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一、九一八事变
• 1.原因(背景)
• (2)国际方面
• 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 (3)国内方面
• 频繁的大规模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 机。
一、九一八事变
• 2.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 1931年9月18日,日本有预谋地制造了柳
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 驻地大营,炮轰沈阳城。 • 3.结果 • 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 省沦亡。

难忘九一八PPT课件5 人教版

难忘九一八PPT课件5 人教版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 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第34辑
全பைடு நூலகம்各界救国联合会示威游行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蒋介 石呢?
该放 该杀
我站在新西兰文化节的演讲台上,声音有一点颤抖。我在宣布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那消息经由我面前的话筒,变成振奋人心的一刻:属于新西兰华人的读书会终于成立,而我是会长 之一,带着作家的身份。我的身后是国会议员和文化领事,面前是令我睁不开眼的闪光灯。我闭上眼睛,真怕睁开眼又回到两年前的景象。那时我在新西兰的中餐馆里打工,顶着国内 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头衔,人人掠过我的面孔,只关心面前的桌子有没有被我擦得锃亮。没文化的人最易拿金钱为人贴上阶级的标签,那一年我是最落魄也最沉默的那一个,温和软弱, 看起来并不需要被赋予什么过多的关怀,又能承受相当的欺侮。我在与朋友讲这段经历的时候,心中还颇有感慨:“人为什么可以这么冷漠?所有人都排挤我,逼得我在午休的时候独 守休息室的角落,看完一本又一本书,那成为我每日半个小时的逃离。”直到后来有了些积蓄,不必再去中餐馆用委屈换生存,每当遇到压力,朋友总是说:“去度假吧,去逛街吧, 不要这么压榨自己了!”我总是这样回复:“不,给我半个小时读书,那才是我需要的安全。”有多少孤独的时光,书籍赋予我绝对的安全。去上班的巴士上,午休的桌子前,等车的 间歇,或找一处清静的角落……一本书拨开沉重的孤独,让凌晨和午夜,雨天或晴天,都有了各自的美好。读书先是我的安全,后又成为我的成长。想起一次家庭聚餐,我那正读高中 的表妹曾说:“学习有什么用啊?我的同学辍学后去餐馆干活,几个月就当上了经理!每个月工资5000元!这不比考个好大学有用得多吗? 一席话令所有人停下杯箸。终于有长辈打 破平静:“读书有什么用呢?读书的用途,就在于让你看到,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就只赚那5000元了。”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超出5000元的那部分,就是读书可以改变的命运。2有过 几年艰苦的时刻,在异乡独自打拼,整个人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心也失去停靠的地方。没有亲人的拥抱,没有朋友的安抚,我唯一的坚持,就是读书。几年中读过很多本书,很多次 阅读都在碎片时间中发生还记得在求学时攒下课间时间飞速翻过几页书,还有在打工结束的夜路中奔回家去,一杯咖啡就着一本书的喜悦。我从那些为自己“偷”出来的阅读时光中, 读到了托尼和莫琳的坚持,读到了龙应台的温情,读到了欧· 亨利的睿智,读到了汪曾祺的真实,读到了卡佛的另类……读到了这世间别处的生活,还有那其中的希望。现在回想起来, 那为阅读去寻找的时光竟是如此珍贵,令我在几年后读到严歌苓在异国求学时的经历而无比动容——她曾因为在巴士上忘情读书而落下为友人买的礼物,而我则是因为读到某个精彩的 篇章坐过了一站又一站《当哈利遇见萨莉》的编剧诺拉· 埃夫隆谈起阅读曾俏皮地说:“有一种感觉叫‘深海眩晕,它指的是深海潜水员在海底停留太久而不知道海面在哪一个方向的感 觉。浮出水面后,他可能会得潜水病,这是一种从高气压骤然进入低气压环境而致身体一时无法适应的病症。当我从书的深海出到现实的水面时,也会得这种病。”其实,很多美妙的 想法是从阅读中来的。我开始重拾写作的梦想,在做餐馆女招待的其他时间,把零碎的想法写在小纸条上,我那第一篇描述异国生活的文字就从阅读中来。无论是那几年读的书,还是 坚持把两年没日没夜的拼搏拿去做读文凭的学费,两种读书的形式,都赋予我一定程度的智慧和修养:我的写作事业终于开始,一篇文字变成几篇文字再汇聚成一本书。我不用再做那 个手忙脚乱的女招待,我可以成为专心写作的小作者,在艳阳天的沙滩上构思文章,那些年读过的书带我去过另一种人生。我开始看到自己的书出现在畅销书的榜单上,开始接受合集 的邀请,开始看到有朋友请我为新书作序,开始听到“杨老师”这样的称呼,开始学习接受新的身份,也开始站在舞台中央,话筒的前面,成为聚光灯下的那个人物…这便是文字所给 予我的超越那5000元的命运。3无法想象若那些日子里没有知识的填补,现在的自己会过着怎样的人生,是否拎着抹布,拖着扫把,在老板的呵斥下小心翼翼,独自咽下委屈……太多 人对成功有种狭隘的认识,以为这只是金钱的另一种说法,然而成功却往往有着超越经济层次的意义,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成功之道,使人的物质与精神都渐渐走向丰盈,不再对自己 所喜爱的事物失去掌控权。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也记不住,怎么办?”说过:“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 深以为然。也许读书改变不了全部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部分,请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牢牢抓紧可以为之努力的事情,并且尽力使它成为,得以改变命运的那个部分吧。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生活朝起暮落,尽管还有不舍,却没有人能够阻挡它前行的脚步,来不及细细品味,我们已踏上了新的旅程。走过的路,有过迷茫,有过心酸,但都只为了抵达。一个人 走过了青山绿水,经过了人情冷暖,体味过了五味杂尘,心中便多了一份厚重。人这一辈子能做到看山是山看,看水是水,一定是经过了一番酸甜苦辣的领悟,卸下鲜衣努马,开始理 解生活,化干戈为玉帛,懂得与这世界温柔相待。 无论是在平淡的日子里,还是在迷茫低落的时候,我都尽量靠近阳光,喜欢在阳光下眺望,只为寻一抹亮色,只要有阳光在,希望就在。生活难免会有高低浮沉,岁月总会有寒来暑往, 请相信命运给予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好的坏的,坚持住了,就会变成照亮你前行的灯盏。一个人在尘世中行走,无论多么坚强,都会有孤单无助的时候,于是便渴望被关 爱,但生活总是忽明忽暗,缘份总有聚散离合,谁又能真正参透,慢慢的学会了抱紧自己,苦而不言,痛而不语。林语堂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 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尽管日子很平淡,却也有闪光的,尽管会有一地鸡毛的琐事,却也会有开心和快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若我 们不抱怨,湖涂一些,烦恼就会少些,日子即便是平庸,但也活得踏实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多了一些责任。人到中年,与岁月已是隔着几重山水,曾经我们都想活成自己的模 样,却不得不向生活妥协,曾经我们都曾想用双手握紧光阴,却也不得不随波逐流。生活实苦,没有谁的天空永远阳光明媚,也许只有熬过了不如意,才能更好地拥抱诗和远方。活着, 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一点进步,就要懂得满��

难忘九一八PPT课件46 人教版优秀课件

难忘九一八PPT课件46 人教版优秀课件

五、巩固练习
2、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 是(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
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
3、中共制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发展成为中国 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3、局部抗战 东北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和东北 抗日游击队
东 三 省 沦 亡







的 日军虐杀中国军民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溥仪,成为 伪满洲国执政。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1、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 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 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
安目事的变:。逼蒋抗日 原因: 直接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的激化 性质: 爱国性质的兵谏
张学良
杨虎城
2、西安事变爆发后存在几种力量?他们 各自的态度如何?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何应钦为代表) 扩大内战,以便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日本乘机扩大侵华,排挤美英在华 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 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主张和平解决。 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
3、西西安安事事变变和发生平后解,决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并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调停。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

第14_课八年级_历史难忘九一八_课件_ppt

第14_课八年级_历史难忘九一八_课件_ppt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①日本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根本原因); 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 ③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和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的争取; ④张、杨对蒋介石反动政策的不满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经 过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迫蒋 抗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 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史称双 十二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想一想:
西安事变发生后,你 认为是应该“杀蒋”还 是应该“放蒋”?中共 的态度怎样?为什么?
结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课堂小结: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 抗战。 2、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 亡运动的高潮。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难 忘 九 一 八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沈阳都要鸣 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资料收集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 国的九一八事变?
1.大陆政策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 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3.蒋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侵占中国的东 侵占中国的台湾 征服朝鲜 北和蒙古 侵占亚洲,征服世界 征服全中国
九 一 八 事 变 后 形 势 图
东 北 三 省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哪些典型事例反映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ppt课件(人教版)

材料二: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 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请回答:
(1)材料一是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前后?
(2)材料一的态度如何? (3)根据材料二说明采取材料一中对态日度本的侵真略实不意抵图抗。
九一八事变
集中力量剿灭共产党
(4)此态度造成了怎样严重的恶果?
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敌手
3、 __1_9__3年6 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______和
_张__学__良_联合行杨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称____。
西安事变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
主张________解决,并派__和_平_等到西安调停 周恩来
读一读 第三关
读一读,你有何收获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是____
D
A、北平 B、上海 C、南京 D、沈阳
第二关 填一填
1、__1_9_3_1年_____月9____日,1日8 本侵略者有预谋地 了________事件并趁机炮柳轰条_湖____城。
沈阳
2、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
部队组织起___________,中国共产抗党日派义__勇__军___ 东北组织游击队。 杨靖宇
? 为什么中国军队好几十万会“恭恭敬敬”让 阳城呢?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 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思考:
1、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九一八事变

(人教版)历史: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八上)

(人教版)历史: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八上)
2、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_抗__日__义___勇__军_, 中国共产党派_杨__靖__宇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
队。
3、 _1_9_3_6_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 _张__学__良_和_杨__虎__城_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 石,实行“兵谏”,史称西_安__事_变。
C 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D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中共主张释放进行七年“剿共”战争的蒋介石的根本目
的是( D)
A 争取人民群众的欢迎
B 博取蒋介石的好感
C 打击蒋介石政府
D 实现全民族的共同抗日
填一填
1、_1_9_3_1_年___9__月__1_8_日,日本侵略者 有预谋地制造了__柳__条__湖__事件并趁机炮 轰_沈__阳__城。
列举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 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
1、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3、“一战”时强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4、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学习目标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及影响 掌握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 理解并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
、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强烈的爱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
族利益出发,主张___和__平___解决,并派 _周_恩_来_等到西安调停。
读一读 读一读,你有何收获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 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 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请 回答:
为什么国家主席给他有哪些?
1、甲午中日战争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九·一八事变
时间 工业生产比 1929 工人斗争 军费占当年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影响:至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再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 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 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936年12月 12日,伟大的爱国者 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日军占领沈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结果:占领了沈阳城,侵占了东北三省
目的: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动脑筋:日本侵略军侵 略中国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先 制造柳条湖事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2、为了给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 舆论。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国 民党、中国共产党、东北 人民的态度怎样呢?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军侵略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结果: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 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 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 称“双十二事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对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 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
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 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 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 寄希望于国联 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1931年10月,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 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让出局部保全局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 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 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 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亲日派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 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 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英美派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 张和平解决。
活动与探究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 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 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 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 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 如果杀掉蒋介石, 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 很强,共产党不敢 当时中国会…… 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 杀他。 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单元解析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综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抗日统一 战线。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大义,发动西安事变,逼 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内战,推动了 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 争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 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九一八事变
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通指在1929年曝光,据 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 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题为 《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 “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 特殊区域”“我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 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 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
国民党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九一八事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 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 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 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 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 不抵抗
抗日战争
广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狭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 经过、结果。 2、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 什么政策?中国人民和中国 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
3、西安事变时间、人物、 目的、经过、意义。
九一八事变
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议一议: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
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北大营
为给侵略 战争制造借口, 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 湖距离东北军 驻地北大营和 东北重镇沈阳 很近,便于日 军在事件后迅 速对这两个战 略要地进行攻 击,侵占东北。
柳条湖


问题一:从根本上看,日本 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 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9、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 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1)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有何行动?
(2)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态度? 造成了什 么结果?态度:不抵抗政策
背景二
国民党: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臵民族 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 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 一箭双雕。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军事上遭到红军的打击,屡次失败。不甘心东北沦陷, 想打回老家,内心同意中共的停止内战的号召。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 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 扣押蒋介石呢? 根本原因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结果: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
共产党的态度
坚决抵抗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 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 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 利。
杨靖宇
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 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 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出了以 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西安,在蒋介石通电答应“停止 内战,一致对外”的前提下,放蒋介石回南京,和平解 决了西安事变。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 安事变派的代表团 左起:博古、王若 飞、周恩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提示:西安事变的背景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日军: 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中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 3.张、杨个人: 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4.蒋介石: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继 续围剿红军; 直接原因
1933年5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 华北危机。 1935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企图 将华北分裂出去。同年12月华北爱国学生爆发了 “一二· 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国民政府 一致抗日,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杨虎城 (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 (4)经过:
(即中日矛盾)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三省:1931年——1937年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也是中国人,而且他是南京国 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他会在 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 导致东三省的沦陷?
“攘外必先安内”
知识拓展 日本的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奋起还击, 长城抗战开始。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 提出 (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 日报》,它报道的消息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3.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 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 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初步形成。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 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皇姑屯 B、1931年沈阳 C、1933年山海关 D、1931年长春 2、“九一八事变” 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 )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 是( )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部队组织起 ( )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
背景一
共产党: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 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 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 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 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 挥。当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时, 奋起抵抗。
“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 沦于异族”。
九一八事变
爱国将领马占山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国内阶级矛盾 (即国共矛盾) 民族矛盾
九一八事变
问题二:为什么日本会选择 先在东北发动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知识拓展 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事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空前 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 地席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各项资源多 依赖进口,受国外经济影响大,因此受到的冲击尤其严 重。为解决经济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中国。 日本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则决定发动对中国东北 的侵略。
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 日
西安事变
问题一: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置 被抓的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 是“囚蒋”?“放蒋”?“杀 蒋”?思考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西安事变
问题二: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 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 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 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 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 么?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 段路轨,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九一 八事变。 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开拓万里之波涛” ,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
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 和表现。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