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内容: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测试方法: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压力测试、负载测试等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系统性能,提出优化建议
安全测试
测试目的:确保系统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测试内容:系统漏洞扫描、安全策略测试、数据加密测试等 测试工具:安全扫描工具、渗透测试工具等 测试结果: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发现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
风险应对措施:加 强网络安全防护、 数据加密、备份等
风险监控:定期进 行安全检查和漏洞 扫描,及时发现并 解决安全隐患
优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提高系统稳定性:加强系统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 解决潜在问题
提升用户体验:优化界面设计,提高用户操作便捷性
提高系统安全性: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确保用户数 据安全
优化系统性能:优化算法和代码,提高系统处理速度和响 应时间
加强系统兼容性:确保系统在不同设备和操作系统上的兼 容性
提高系统可扩展性:设计模块化和可扩展的架构,便于未 来功能扩展和升级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系统架构
网络门户系统:中国移动 的网络门户系统,为用户 提供一站式服务
技术规范:包括系统架构、 功能模块、接口定义等
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模 块化的设计理念,便于扩 展和维护
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 内容管理、数据分析等
接口定义:提供标准的 API接口,便于与其他系 统集成
安全性:采用加密、认证 等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数据处理: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备份:采用多节点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数据加密: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ESTful API、 WebSocket等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 背景 (5)5. 目标 (5)6. 功能需求 (5)6.1. 配套设备管理范围 (5)6.2. 模型要求 (6)6.2.1. 命名规范 (6)6.2.2. 设备状态 (6)6.2.3. 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6)6.2.4. 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 (7)6.3. 数据编辑和导入功能 (7)6.3.1. 导入模板自动更新 (7)6.3.2. 导入校验功能 (7)6.3.3. 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 (8)6.3.4. 模板填写说明 (8)6.3.5. 导入模板下载 (8)6.4. 查询与统计 (8)6.5. 视图呈现 (8)6.5.1. 树图呈现 (8)6.5.2. 地图呈现 (9)6.6. 配套设备的调拨和调度 (9)6.6.1. 配套设备的调拨 (9)6.6.2. 配套设备的调度 (9)6.7. 业务场景应用 (10)6.7.1. 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析 (10)6.7.2. 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 (10)6.7.3. 设备报废期提醒 (10)6.7.4. 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 (10)6.7.5. 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 (10)6.7.6. 维修管理 (11)6.7.7. 站房用电来源 (11)6.7.8. 拓扑图 (11)7. 编制历史 (11)8. 附录A 修订详细记录 (11)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架构规范,根据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分阶段实施的规划,将会根据建设步骤对本系列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和扩充。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

测试结束: 关闭测试 环境,完 成系统测 试与验收 工作
系统验收标准与流程
系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功能是否完整、准确 系统性能测试:评估系统在各种负载下的性能表现,确保系统稳定、高效 系统安全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 验收流程:明确验收流程、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PART 5
系统测试与验收
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
测试准备: 确定测试 目标、范 围和环境
测试用例 设计:根 据需求和 功能设计 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 按照测试 用例执行 测试,记 录测试结 果
缺陷跟踪 与修复: 对发现的 问题进行 跟踪、修 复和回归 测试
测试报告 编写:编 写测试报 告,总结 测试结果 和经验教 训
升级策略:分批次、分模块、分阶段进行升级 升级步骤:制定升级计划、备份数据、升级系统、测试验证、上线运行 升级注意事项:确保数据安全、避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升级效果评估:通过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等方式对升级效果进行评估
学院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系统软件要求
系统软件架构:采用分层架构,包括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等 系统软件功能:包括网络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 系统软件性能:要求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 系统软件接口:要求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
系统安全要求
网络安全:确保系统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主机安全:加强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安全配置 应用安全:对系统中的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加固,防止应用程序漏洞被利用 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系统在遭受攻击或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03-01-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通用功能分册V101_

03-01-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通用功能分册V101_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 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 I n t e g r a t e d N e t w o r k R e s o u r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 C o m m o n F u n c t i o n 版本号:1.0.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09-1-1发布 布 2009-1-1实施施 QB-W-044-2008目录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业务需求背景 (4)5总体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4)5.1系统定位 (4)5.2总体目标 (5)5.3建设原则 (6)5.4资源管理范围 (6)6系统通用功能 (8)6.1系统功能组成 (8)6.1.1一级功能架构图 (8)6.1.2二级功能架构图 (9)6.2系统基础维护 (11)6.2.1资源模型管理 (11)6.2.2资源命名管理 (14)6.2.3数据质量管理 (16)6.2.4批量数据导入导出 (19)6.2.5系统管理工具 (20)6.3资源存量管理 (23)6.3.1基础功能 (24)6.3.2空间资源管理 (28)6.3.3物理资源管理 (29)6.3.4逻辑资源管理 (31)6.3.5业务资源管理 (34)6.3.6资源拓扑管理 (35)6.3.7资源机历管理 (35)6.4资源应用功能 (36)6.4.1调配类应用 (36)6.4.2分析类应用 (39)6.4.3展现类应用 (42)6.4.4其他类应用 (43)6.5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5)6.5.1资源数据共享服务方式 (45)6.5.2服务开通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5)6.5.3故障支撑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6)6.5.4备品备件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6)7系统技术功能要求 (46)7.1流程功能要求 (46)7.2软件设计要求 (46)7.3系统接口功能要求 (47)7.4可用性要求 (47)8编制历史 (48)前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通用功能,包括系统基础维护、资源存量管理、资源基本应用功能和资源数据共享服务等。

电信运营商行业技术规范-中国移动资源管理功能与系统对应方案202106

电信运营商行业技术规范-中国移动资源管理功能与系统对应方案202106

资源管理功能与系统对应方案一、资源管理IT 能力的总体发展方向资源管理IT 能力的总体发展方向是提升网络资源本身的自动化入网和自动化变更能力。

资源数据管理将从静态、人工的方式向动态、自动的方式转变。

资源数据在资源自动入网、自动分配和自动配置的过程中,自动同步入库,资源数据的获取方式,从人工录入向自动采集转变。

二、资源管理功能与系统对应关系在“2+5+N ”网管系统规划中,资源管理功能由业务编排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专业运维工作台、运维管理系统共同实现网络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网络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实现网络业务的灵活快速发放。

注:省级资源管理系统与周边系统对接关系与总部系统一致。

1、资源入网与网络割接管理运维管理系统:统一实现全专业资源入网与网络割接的总控管理流程,负责排电子运维系统无线工作台核心网工作台网络云工作台数据共享平台业务编排系统IP 工作台传输工作台资源管理系统故障管理系统B 域开通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省级资源管理系统总部省综合展示类系统动环工作台资源数据共享省资源数据采集资源变更调度资源数据回写图例:B 域数据中台、应用系统等B 域O 域期和方案审批、验收留痕、网管同步接入、关键环节打点等人工环节的线上化,实现相关方案和总结报告的知识库管理。

2、业务开通管理业务编排系统:统一实现ToB、ToC业务开通调度总控流程,实现开通流程线上化,自动流转分派,自动调度各专业工作台的资源创建、资源分配和配置激活功能。

3、资源创建、分配和配置激活专业运维工作台/OMC:实现资源入网、资源割接、业务开通相关的本专业内的资源自动创建、分配和配置激活,自动开局开站、网络自动割接,实现虚拟化网元的自动集成部署,实现操作指令脚本的自动生成,高危指令自动稽核,指令自动执行、自动测试验证等。

4、资源数据管理资源管理系统:负责人工录入数据的管理,负责公共资源数据的管理,负责全专业全量资源数据的汇聚、关联和稽核,以业务视角,对资源数据进行跨专业关联串接,实现跨专业拓扑管理。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资源编码方法(v 10 ln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资源编码方法(v 10 ln

04-03-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v 10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Resource Objects Coding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QB-××-×××-××××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参照字符集 (2)4资源编码的定位 (2)5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3)6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3)7设备的机器编码 (5)7.1设备57.2机架77.3机框87.4槽位97.5板卡107.6端口128连接的机器编码 (14)9编制历史 (16)10修订详细记录 (16)11附录 (17)11.1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7)11.2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33)11.3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40)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1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IP承载网资源管理需求规范[1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应急资源调度管理需求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01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总册

01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总册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版本号:1.2.0目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总体方案 (3)4.1 建设目标 (3)4.2 指导思想 (4)4.3 服务对象 (5)4.4 管理范围 (5)5系统架构 (5)5.1 功能架构 (5)5.2 软件架构 (6)5.3 组网原则 (8)6运行环境要求 (8)6.1 运行环境和系统要求 (8)6.2 主机及网络设备系统要求 (9)6.3 软件技术要求 (11)7系统技术要求 (13)7.1 功能性 (13)7.2 性能要求 (13)7.3 软件设计要求 (14)7.4 可靠性 (14)7.5 安全性 (15)7.6 可维护性 (17)8修订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5)1.范围 (8)2.规范性引用文件 (8)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9)4.背景 (1)5.目标 (1)6.功能需求 (2)6.1.配套设备管理范围26.2.模型要求36.2.1.命名规范36.2.2.设备状态36.2.3.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46.2.4.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56.3.数据编辑和导入功能56.3.1.导入模板自动更新56.3.2.导入校验功能56.3.3.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66.3.4.模板填写说明66.3.5.导入模板下载66.4.查询与统计76.5.视图呈现76.5.1.树图呈现76.5.2.地图呈现86.6.配套设备的调拨和调度86.6.1.配套设备的调拨86.6.2.配套设备的调度96.7.业务场景应用96.7.1.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析 96.7.2.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96.7.3.设备报废期提醒106.7.4.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106.7.5.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116.7.6.维修管理116.7.7.站房用电来源116.7.8.拓扑图127.编制历史 (12)8.附录A 修订详细记录 (12)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架构规范,根据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分阶段实施的规划,将会根据建设步骤对本系列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和扩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资料请访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Resource Objects Coding版本号 1.0.02008-××-××公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公布目录前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参照字符集 (5)4 资源编码的定位 (5)5 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5)6 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5)7 设备的机器编码 (6)7.1设备67.2机架77.3机框77.4槽位87.5板卡87.6端口98 连接的机器编码 (10)9 编制历史 (11)10 修订详细记录 (11)11 附录 (11)11.1 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1)11.2 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19)11.3 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22)前言本规范书是依照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纳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要紧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治理需求分册[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治理需求分册[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治理需求分册[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治理需求分册[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公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1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 IP承载网资源治理需求规范[1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治理系统技术规范应急资源调度治理需求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冯瑞军、郑琦、郑纪良、陈仲明1范围本规范涵盖的资源包括:公共资源,设备,连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技术规范引用以下标准:⏹TMF SID Solution Document, “Addendum 5PR—PhysicalResource Business Entity Definitions”, GB922Addendum 5PR v3.1, 2004.⏹TMF SID Solution Document, “Addendum 5LR—LogicalResource and Compound Resource Business EntityDefinitions”, GG922 Addendum 5LR, R6.1, 2006⏹TMF MTOSI SD2-7, “MTOSI support for a NamingConvention”, MTOSI support document SD2-7.⏹ITU-T M.1400 “Designations for interconnectionsamong operators’ networks”⏹ITU-T M.1401 “Formalization of interconnectiondesignat ion among operators’ networks”⏹ATIS-0300007.2005, “Identification of PhysicalNetwork Resources”⏹ANSI T1.213 “Coded Identification of EquipmentEntities of the North American TelecommunicationsSystem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3参照字符集本规范中所有的命名规则中用到的字符必须属于下面规定的字符集,字符集包括:⏹大写英文字母:A-Z;⏹阿拉伯数字:0-9;⏹连接符:“-”(半角);⏹斜线:“/”;4资源编码的定位本规范中对资源编码(UNI_ID)的定位描述如下:⏹综合资源治理系统中资源对象唯一ID⏹不同专业间的数据交互的唯一索引⏹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的唯一索引⏹省部接口中使用的唯一索引5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资源编码尽可能简单明了,易于生成⏹资源编码不分专业⏹资源编码在整个生命周期里应幸免修改⏹资源编码保证在网络级网管系统中唯一⏹使用大写英文,机器可识不,可解析6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范围包括站点和机房。

公共资源机器编码格式如下:(1)国家名:默认字段,“CN”(2)省名/直辖市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拼音缩写;具体拼音规则参见附录10.1。

(3)“-”:连接符。

(4)地级市名:本地网都市拼音缩写;具体拼音规则参见附录10.1。

(5)“-”:连接符。

(6)站点编号:0001~9999的数字编号。

(7)机房编号:综合机房的楼层或是房间编号,0~99的数字;关于不分楼层的基站机房,此字段默认为0。

[例] 辽宁沈阳大北三楼交换机房的机器编码为CNLN-SY-00013。

[例] 北京北京中关村M基站机房的机器编码为CNBJ-BJ-00020。

7设备的机器编码资源范围包括:-物理资源:设备,机架,机框,槽位,板卡,端口-逻辑资源:小区,系统等专业网范围包括:-话务网(包括交换和无线),传送网,数据网7.1设备设备的机器编码命名格式如下:(1)省名/直辖市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拼音缩写;具体拼音规则参见附录10.1。

(2)“-”:连接符。

(3)地级市名:本地网都市拼音缩写,假如是直辖市,此字段同直辖市名;具体拼音规则参见附录10.1。

(4)“-”:连接符。

(5)设备类型: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英文名称或是英文缩写。

(6)“-”:连接符。

(7)设备编号:≤6数字。

(8)“-”:连接符。

(9)子类设备编号:可选字段。

要紧应用在小区的命名上,1、2、3表示基站下的三个小区。

[例] 话务网交换专业设备SYA1的机器编码为LN-SY-A-01。

[例] 话务网无线专业基站-辽宁沈阳南十马路基站的机器编码为LN-SY-BTS-001;其下的1号小区的机器编码为LN-SY-BTS-001-1。

[例] 传送网的SDH系统的机器编码为BJ-BJ-SDH-01;SDH系统下的ADM设备的机器编码为BJ-BJ-ADM-01。

[例] 数据网的MMS业务系统的机器编码为BJ-BJ-MMS-01;数据网的路由器设备的机器编码为BJ-BJ-RT-01。

具体设备类型缩写规则参见附录10.2。

7.2机架机架的资源编码的格式如下:(1)设备的资源编码:设备硬件第一级资源编码;具体参见7.1。

(2)“-”:连接符。

(3)机架编码:“R”,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架编号从01~99。

治理上假如临时没有到机架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R00。

[例] 话务网交换专业设备SYA1的01号机架的机器编码为LN-SY-A-1-R01。

7.3机框机框的资源编码的格式如下:(1)设备的资源编码:设备硬件第一级资源编码;具体参见7.1。

(2)“-”:连接符。

(3)机架编码:“R”,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架编号从01~99。

治理上假如临时没有到机架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R00。

(4)“-”:连接符。

(5)机框编码:“S”,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框编号从01~99。

治理上假如临时没有到机框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S00。

[例] 话务网交换专业设备SYA1的01号机架的01号机框的机器编码为LN-SY-A-1-R01-S01。

7.4槽位槽位的资源编码的格式如下:(1)设备的资源编码:设备硬件第一级资源编码;具体参见7.1。

(2)“-”:连接符。

(3)机架编码:“R”,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架编号从01~99。

治理上假如临时没有到机架粒度,此字段预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