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合集下载

广东省制造业500强地理分布及联系方式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分布

广东省制造业500强地理分布及联系方式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分布

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市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市河源市连平县产业转移集聚地河源市河源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市深圳龙华(紫金)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市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市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市翁源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市韶关市仁化县产业转移集聚地韶关市韶关市新丰县产业转移集聚地韶关市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市汕头市海湾新区产业转移集聚地汕头市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汕头市广州白云(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市英德市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湛江市吴川华昱产业转移工业园湛江市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湛江市茂名石化工业区茂名市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茂名市阳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阳江市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惠州市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江门市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阳江市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阳江市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阳江市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茂名市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揭阳市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汕尾市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潮州市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市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云浮市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云浮市业园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肇庆市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肇庆市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肇庆市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市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市东莞东坑(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市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市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市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市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市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阳江市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市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市广州(清远)产业园清远市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惠州市源自广东省工业园区网五金机电、医药制造、食品饮料、塑料再生资源制造稀土新材料、机械制造、家具制造电子科技、绿色食品深加工、精密机械等光学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为主电子电器、机械制造产业为主,制药、物流、钢铁电子信息、新材料、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光伏制造业、电源电子、食品科技和综合物流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稀土产业,陶瓷,新型建材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玩具、工艺、毛织服装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为主,纺织服装业为辅五金电子电器、纺织和皮具类、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钢铁、石化产业,特种纸业、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海洋高新金属制品、建材、机械制造家电制造、五金和不锈钢制品制造、石油化工、电子石化水产品加工、香精香料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海洋资源开发、包装印刷、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家具、制鞋(服装)、先进机械装备制造机械、纺织电子电器、五金机械;鼓励发展的产业为建材、纺织服装、南药加工五金机械、木材家具、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电子、塑胶毛纺织、工艺美术、不锈钢制造、温控制品企业五金不锈钢、电子信息电子、塑料包装能源、石化、新材料电器制造、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食品药品生产、机械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电子轻工、生物制药、家电制造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机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稀土材料板材家具、金属加工、汽车配件、电子装配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合金新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绿色环保、生物技术文具制笔、家具生产、家电生产、有色金属电子电器、空气能、钢结构机械机电制造、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食品药品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产业、新电子、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食品、新能源、新汽配现代装备、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与食品饮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整车与汽配产业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医药制剂,汽车零配件源自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多元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城市合作发展模式探索_龚蔚霞

多元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城市合作发展模式探索_龚蔚霞

多元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城市合作发展模式探索龚蔚霞张虹鸥钟肖健摘要:全球化深入发展下的城市伙伴关系打破了城市所在空间地域的限制,让城市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为充分和相对自由的配置市场资源,并且共同分享经验、利益以及承担责任与风险。

本文结合多元城市伙伴关系中成员组合国际化、合作议题专门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支撑平台信息化的新趋势,从城市合作动因的角度出发,总结及探讨了经济竞合发展、资源整合利用和设施共建共享等三种城市伙伴关系,并以广东省内的城市合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粤港澳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提出建立市际飞地合作区、市际邻接合作区、市际流域合作区三类地区作为合作的空间载体,实施弹性化治理,促进城市个体更好的融入全球化网络发展,实现区域优势资源的高效整合。

关键词:城市伙伴关系;城际合作区;弹性治理1 多元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最初是作为国际关系学术语,指国际交往中,国家之间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

随着城市成为全球化下紧密联系世界的重要节点,城市之间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和重要。

“伙伴关系”在重振城市计划中被英国保守党政府当作一种手段来重构公共和私营经济的界限,后来这一概念被逐渐运用到其它政策领域[1]。

2001年,英国提出建立“地方战略伙伴关系”(local Strategic Partnership),主张在地方层次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社区与志愿部门等不同方面联结起来,促进更和谐的治理模式。

2012年,中国和欧盟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其伙伴关系框架主要包括政府间合作、城市间合作、科学和技术、商业与金融、社区的参与等5个方面,近期合作重点涉及城市群发展、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创新管理等5项内容,“城市”已被视为伙伴关系的参与主体和议题的重要合作空间。

对伙伴关系的运作来说,自愿、互惠、互利是非常重要的(Googins and Rochlin,2000;Joergensen,2005)[2]。

中关村与异地共建园区合作机制研究

中关村与异地共建园区合作机制研究

该公司作为省竞争性财政扶持资金配套资金融资的主体 ,并授予公司对莞韶工业园范围内土地一级开发权 ,
作 为莞 韶 工业 园今 后 的投 融资及 开 发建 设平 台 。
根据上述对国内其他典型区域共建园区案例 的分析 ,笔者认为合作双方在共建 园区的过程 中,有 以下 几方面的经验值得 中关村借鉴 。
韶关市两地政府合作共建 ,总规划面积 2 8 6 3 h m 。东莞和韶关两市建立 了莞韶工业 园联席会议制度 ;并成 立 了东莞 ( 韶关 )产业转移工业园领导小组 ,两市 的市委书记担任组长 。为加强对莞韶工业 园开发建设工 作 的领导 ,成立 了莞韶工业 园管理委员会 ,由韶关市副市长兼任管委会主任 ,东莞市人民政府一名处级干 部任常务副主任 。管委会负责对转移园的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 、开发建设 、招商引资及相关市政设施建设 和社会实务管理等工作 。莞 韶工业 园管委会成立 了韶关市莞韶产业转移工业 园开发公 司,两市政府 明确由
上 海 、启 东各 占股 本 6 0 %和 4 0 %,税 收 等收 益按 照 6 : 4分成 。另外 ,人 驻异 地工 业 园 的企业 ,总部 不迁 移 ,
仅转移生产基地 ,对所引项 目产出的新增增值税 、所得税地方 留成部分获取一定 比例分成 。上海外高桥集
团 ( 启东 )产业园这一共建 园区模式 ,由于引入 了股份合作制,运作规范 ,双方积极性都很高 ,适合资金 实力较强 、园区开发经验丰富的发达地 区政府 、园区或大企业与具有较强园区开发经验的一方开展合作 。 东莞 ( 韶关 ) 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 ( 韶关)产业转移工业 园 ( 以下简称 “ 莞韶工业园” )由东莞市和
是合作共建 园区可采取的一种高效运营模式 .值得 中关村借鉴。

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

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

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韶关市将于2015年8月12日上午10-12时在广东迎宾馆宴会厅(地址:广州市解放北路603号)举办"2015韶关(广州)招商引资推介会"。

会议将邀请省经贸委、省国资委以及省属资产经营公司及大企业集团领导和省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主题是推介韶关的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进一步加强韶关与省属大企业和珠三角区域的交流与合作。

主要议程:省经贸委、省国资委和韶关市领导分别致辞;韶关市领导作韶关投资环境推介和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推介;进行重点项目的现场签约仪式。

为使推介会取得更大的成效,我市诚挚邀请贵单位参加"2015韶关(广州)投资环境推介会"。

韶关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八月五日2015韶关(广州)招商引资推介会日程安排一、会议时间:2015年8月12日上午10:00-12:00,会期半天。

二、会议地点:广东迎宾馆宴会厅(地址:广州市解放北路603号)。

三、议程安排:1、会议报到(10:00-10:30,30分钟)上午10时开始报到,在休息区设茶点、饮料,参会代表可在会前进行自由交流。

2、开幕致辞(10:30-10:50,20分钟)主持人:韶关市委棠委、常务副市长陈向新(1)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棠委会主任徐建华致辞;(2)省经贸委主任杨建初致辞;(3)省国资委主任刘富才致辞。

3、演讲推介(10:50-11:30,40分钟):(1)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振涛演讲(重点推介韶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发展思路);(2)韶关市陈秋彦副市长演讲[重点推介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八大产业招商项目和有关优惠政策]。

4、现场签约(11:30-11:40,10分钟):进行重点项目的现场签约仪式。

5、自助午餐(11:40-13:00):午餐期间自由交流。

参会代表请到广东迎宾馆白云楼二楼松林厅就餐;工作人员请到广东迎宾馆白云楼一楼红棉厅就餐。

韶关地土地资源自然特征分析

韶关地土地资源自然特征分析

韶关地土地资源自然特征分析1.1.1气候分析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属中亚热带湿润性的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资源丰富,四季宜耕,春末夏初多雨,秋多干旱,冬多寒霜,气象灾害较多。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气流,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

年太阳总辐射为99~113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420~1740小时,年平均气温19.6~20.4℃,年积温7000~7600℃•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3~11.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28.7℃,年极端最高气温38.3~41.0℃,年极端最低气温-6.0~-4.0℃,无霜期300~315天,年降水量1500~1900毫米,全年≥0.1毫米降水日数160~180天.韶关山区地型复杂,山区立体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同一山系中从山脚到了山顶具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等各种气候带的气候特点。

韶关丰富的气候资源非常适宜双季稻和各种经济作物(如花生、甘蔗、果树、黄烟、蚕桑、蔬菜等)种植,同时,十分有利多种经营和多样化商品生产。

但是,韶关的气象灾害也比较多,低温阴雨、龙舟水、洪涝、干旱、寒露风、低温霜冻、冰雹、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出现,限制了韶关市丰富气候资源的利用。

韶关具有冬短戛长,春秋过渡快,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春季(3~4月):特点是冷暖交替频繁,多低温阴雨。

三月份升温明显,月平均气温南部由12.5℃升到16.2℃,北部由11.0℃升到15.2℃。

3~4月北方冷空气开始减弱,南来的暖湿气流逐渐加强北进,冷暖气团势力常交绥于南岭地区,形成华南静止锋,造成韶关春季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

多年平均降水日数37~40天,约占全年的23%左右;平均雨量350~430毫米,约占全年的21~26%。

给春播春种春收带来不利影响。

3~4月是全年日照最少季节,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10~150小时,约占全年的7~9%。

本季极易发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夏季(5~9月):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且集中,强度大,雨热丰富,洪涝灾害较多。

韶关市浈江区莞韶产业转移园控制性规划

韶关市浈江区莞韶产业转移园控制性规划

韶关市浈江区莞韶产业转移园控制性规划为适应韶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韶关市的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指导浈江产业转移园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与要求,编制本《韶关市浈江产业转移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一、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浈江产业转移园起步区范围内各地块、各类别用地的土地使用、相关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及建设管理工作。

二、发展目标将产业转移园建设成为对外交通联系便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制造业产业聚集区。

三、园区发展定位以电子信息料、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生态型、科技型、创税型产业区。

四、发展规模1、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6.39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5.0-5.5万人。

五、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1)地块建设容量控制1、各地块开发及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等必须符合规划分图图则所作的规定。

各地块控制指标详见附表2。

2、建筑间距的控制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埋设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3、开发商在开发建设中,如能提供以下设施者,可获有关控制指标的奖励。

即在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可被允许适当提高建筑密度或容积率指标。

具体奖励标准由规划主管部门协调掌握。

✧在开发用地中为城市提供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

✧提供面积不小于1000㎡的公共步行广场。

✧提供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1000㎡的公共绿地。

✧提供面积不小于2000㎡的公共公共停车场。

(2)建筑高度控制1、地块内最高建筑的地平面以上高度不得超过图则中规定的建筑高度控制指标。

2、规划区范围内重要道路如景观大道、工业大道等道路两侧,建筑高度限制可根据城市设计要求适当调整。

(3)建筑退让控制1、沿建筑基地用地界线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广东省产业转移态势分析报告ppt

广东省产业转移态势分析报告ppt
揭阳要做大做优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翡翠玉器、五金塑料、食品饮料等传统特色产业,努力 打造“氨基塑料、中药饮片、五金不锈钢制品、纺织服装、模具、玉器”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特 色产业基地。
城市 名称 广州 深圳 佛山 珠 三 东莞 角 九 中山 市 惠州 江门 珠海 肇庆 合计
产业特色 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制造、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金属材料、陶瓷产业、家用电器,纺织服装 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物流、科技服务、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工业、服装、家具、毛织、五 金模具 家电产业、五金、服装、电子信息、玩具产业 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 鞋业工业、纺织服装和建材工业 五金不锈钢产业、制鞋业、摩托车产业 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室仪器 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金属加工、汽车 零部件、林业化工、建筑材为中心,潮州、揭阳、汕尾市区为副中心,提升重要城镇发展品位,打造特 色品牌名镇,推进“汕潮揭”同城化,构建“汕潮揭”都市圈,形成协调发展的粤东城镇群。 强化汕头市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形成临 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中部珠港新城、南部濠江海滨新城、东海岸新城、 沿海产业新城和西部牛田洋生态新城。汕尾市以城区和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为全市中心发展区, 建设成为“海在城中、城在山间”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积极参与“汕潮揭”合作,加快融入珠 三角,打造粤东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建设国家级海洋渔业基地、广东重要的电力基地和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潮州市形成中心组团、潮安县城组团、饶平县城组团和柘林湾临港组团四 大发展组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滨江临海城市,重要 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揭阳市按照“粤东水城”的要求建设成为山海 工商城市,能源石化及制造业基地、粤东航空物流基地。 沿海工业经济带:范围西起汕尾红海湾开发区、向东经揭阳(惠来)石化基地、汕头南部工 业经济带,东至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等粤东沿海地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 济区南翼。。。。。。

环评报告

环评报告

环评报告一、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1、水环境影响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双步式造纸法生产线废水、地面清洗废水、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等。

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主要污染物是COD、BOD5、SS、NH3-N和动植物油,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高浓度有机废水会造成水体缺氧,引起水质恶化。

2、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废气有燃煤锅炉排放的燃煤烟气、以及生产车间和贮罐排放的乙醇蒸气。

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燃煤烟气中的SO2、NO X和粉尘。

燃煤产生的酸性废气会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造成植物病变或弱小,降低大气质量。

3、噪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燃煤锅炉、磨机、烟片成型机和各类输送泵等,噪声源强在40~85dB(A)之间。

本项目噪声值总体上看并不大,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不明显。

4、固体废弃物影响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烟草废渣、污泥、燃煤废渣和生活垃圾,均为一般的固体废物。

固体废弃物会侵占土地,渗滤水不妥善处理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的扬尘和恶臭引起局部空气质量下降,还有孳生蝇虫老鼠等,容易引发传染病,需加强环境和卫生管理。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废水治理措施本项目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由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也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

所有废水经“厌氧水解+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系统(ICEAS工艺,又称为改良型SBR)”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由污水专用管道引至大富水排放。

项目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后对浈江环境影响可接受。

2、废气治理措施建设单位拟通过加强车间排风、自然扩散稀释、注意容器的密闭性等措施来减少无组织排放。

对于燃煤排放的SO2、NO X和粉尘,建设单位拟通过“低氮燃烧+高效多管旋风除尘+麻石水膜脱硫+烟气脱硝”,处理后通过1根高度为45m的排气筒外排,外排浓度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4/765-2010)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归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韶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2012年4月目录1.规划概况 (1)2.污染源分析 (11)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1)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5.环境保护措施 (15)6.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6)1.规划概况1.1基本情况(1)规划名称: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归片区(2)规划实施地点: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3)规划规模:555.9公顷。

1.2园区位置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归片区位于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的西北侧,北面为国道G323线,紧邻京珠高速公路龙归出口,北临南水河(乳源河),南面为县道X318线及石曹山,规划区域交通较便利。

园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北纬24°23′。

1.3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1.3.1用地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1.3.1.1 用地性质本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地内的用地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构成。

1.3.1.2用地规模(1)用地规模龙归片区拟开发面积共555.9公顷。

(2)人口规模规划用地范围内人口主要为就业人口构成。

根据对全国工业开发区的研究分析,大约每平方公里的就业人口为0.8~1万人。

龙归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产业,辅助发展环保涂料等产业。

每平方公里按0.8万人考虑,本转移园总规划总人口为约45000人。

1.3.1.3开发时序龙归片区用地总规模555.9公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一次规划实施,入园企业与其配套的环保设施及污水处理厂同时设计、同时施、同时投入使用。

1.3.2用地规划1.3.2.1规划设计原则遵循韶关市对规划区强度开发的控制要求,合理利用周围自然生态条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注重规划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武江区龙归镇中心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便于操作的土地细化方案,创造有个性的舒适宜人的生产空间,突出园区新形象。

1.3.2.2功能分区规划园区将建设成为一个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具有一定居住、商业服务及物流的相对独立城市单元,规划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大组团,既南部工业组团和北部居住组团、物流组团,形成以北部居住组团为核心,物流组团、工业组团围绕其相对独立发展的空间格局。

1.3.2.3用地布局北部居住组团:规划居住用地主要用于南部工业组团需迁移的几个村的村民安置用地。

北部物流组团:规划在北部园区东面安排仓储物流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充分利用规划地段的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南部工业组团:在规划区的南部布置工业用地,主要安排二类工业用地,少量居住用地,并配置少量仓储物流用地和市政设施、行政办公、文体娱乐、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见表1.3-1.。

表1.3-1 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2.5.3道路交通规划1.3.3.1交通发展策略规划区交通处理重点是加强规划区南、北三个组团之间的联络,内部交通处理好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尽量减少两者间的相互交叉与干扰。

车行系统的组织与网格加环状用地布局紧密结合,以国道G323线和县道X318线之间的连接道路为纵向主干道,形成整个片区道路网络,发挥道路的最大使用效果。

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通过用地布局,结合对周围山林绿地的利用,形成相对独立完整成网络的步行系统。

1.3.3.2道路网系统规划区主体道路系统可概括为“一纵一横加两环”。

一纵指规划区内连接国道G323线和县道X318线道路;一横即东西走向的国道G323线;两环指围绕规划区南部工业组团、北部居住组团、北部物流组团三片整体用地形成的环形道路。

片区内车行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主干道:包括园区纵向主要道路,构成整个片区的道路网骨架。

道路红线宽为30米,采用两块板的形式。

次干道:包括园区两条环形主干道及组团内部主干道,一般联系各功能区,起到辅助运输、划分边界和景观过渡的作用。

红线宽度为20米,采用一块板形式。

支路:主要用于局部地段的用地划分和局部地块的交通出入。

支路红线宽度为14米,采用一块板形式。

步行交通:步行交通沿道路绿化带布置,步行系统深入到各个片区及地块内部,将绿化用地与步行交通有机地联系起来。

1.3.3.3交通设施为适应未来生产、生活产生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要是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

规划区停车分为社会集中停车及各地块专用停车两类。

规划区按合理分布半径设置集中停车场两处,一处位于规划区南部工业组团内的纵向主干道东南部,令一处位于北部仓储物流区国道323线南侧。

1.3.4绿化景观系统规划1.3.4.1绿地规划原则规划区具有优良的外部生态条件,因此在园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时应贯彻生态优先的观念,作为构建园区综合吸引力的一种手段。

园区绿地系统的布局应体现保护生态环境,善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以山体绿化为骨干,预留生态建设用地,把园区建设成独具特色,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研究规划区内绿地资源的景观及生态价值,确立控制点,有效组织规划区绿地系统,合理设置生态公园、防护绿地,基本实现绿地系统的网络化,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1.3.4.2规划措施1、保留规划区内的地形特征点,用作生态公园绿地,绿化与场地平整建设不得破坏其天际轮廓线。

2、园区内主要道路的两侧设置10~15米的生产防护绿带,国道323线靠园区一侧、广乐高速公路两侧、主干道两侧及乳源河两岸设置一定宽度的生产防护绿带。

3、根据园区内现有的变电站留出高压走廊用地。

4、各地块绿地主要指标按表二有关规定制定,不得低于地块控制指标中有关规定值。

1.3.4.3植物配置原则1、园区工业大道绿带植被分布以常绿乔木为基础,减少维护管理费用,重点地段布置特色与景观绿地。

2、广场、公园绿化宜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点缀景观树种。

3、公共、防护绿带以常绿乔木界定边界,绿带中央布置景观树与花坛、草坪。

4、交通性道路绿化选择树形整齐、四季常绿、大苗成栽、管理方便的树木;生活性道路绿化选择抗性强、病害少、树冠大的树木,林草结合。

绿地景观规划见图3-5。

1.3.5市政公共设施规划1.3.5.1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现状龙归片区目前仍无统一给水供应,现状用地多为未开发丘陵地带和零散的村落,目前暂未有城市给水网到达,当地居民用水主要靠利用打井抽取地下水自行解决。

(2)规划用水指标及规划需水量①规划用水指标由于本规划区主要为工业用地,人口综合指数指标法不能真实反映其用水的情况,因此规划采用用地指标法预测用水量。

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采取用地指标法进行用水量预测,规划区到规划末期总用水量为59469 m3/d,区内各种用地对应用水量如表三,未预见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5947 m3/d,则规划区日用水量为65416 m3/d。

②规划用水总量:预测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65416m3/d。

见表1.3-2。

表1.3-2 不同性质用地的单位用水量指标及用水量(3)给水水源根据规划区的现状情况,南部工业组团饮用水源由乳源河的上游引入,工业用水则直接从乳源河引入,并在组团西侧的山头设立提升泵站,北部两个组团的用水则通过龙归镇区引入。

给水管布置成环状供水系统,以确保供水水量、水压。

(4)生活给水管网规划规划区内不规划水厂,供水由韶关市市区的市政给水管网统一调配。

规划区内给水管管径为DN200~DN600。

给水管采用加厚钢管或新型管材。

阀门、管配件承压不小于1.0MPa。

由于进园工企业未定,难以对每个地块的中水回用、分质供水指标具体量化;并且实施情况、规模还具有不确定性,故管网系统按用水由市区供水进行规划布局。

给水系统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用式管网系统,布置应符产业转移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既能安全供水,又能节约投资,应考虑发展和分期建设的要求,留有余地。

管网发展初期可采用树枝状,远期逐步连成环网状。

给水管网定线只限于管网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不包括干管到用户的分配管和接到用户的进水管。

干管的方向与给水的主要流向宜一致,沿主干道布置。

给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的人行道上,道路宽度大于40米的按双边供水即按双线布置考虑。

敷设在人行道下时,覆土厚度不小于0.60米,敷设在车行道下时,覆土厚度不小于0.70米。

给水管管径应以远期规划用水量为依据,按经济流速及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进行规划设计,用最高时用水量加最不利点同时发生火灾消防的情况进行校核,分配管的管径按消防要求至少为100~150m。

压制,宜满足用户连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需要局部提高用水压力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加压设施。

根据发展需要在给水管网中主要控制点处设置水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利于生产管理调度。

区生活饮用水的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连接,严禁与各单位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直接连接。

1.3.5.2污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①污水管道设置坚持现状和规划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②规划要体现合理性、可行性、先进性及经济性,具有较长期时效,为地区发展留有余地。

③工业污水原则上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④根据地形条件,采取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尽量采用自流排泄。

规划区污水集中至转移园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出水按两方面考虑,即排放水和回用水。

排放水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回用水则要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2)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分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排水量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80%计,则转移园龙归片区废水量为65416×80%=52332.8m3。

(3)污水管网管网布置根据河涌分布和地形特点,考虑到龙归片区情况及总体规划用地布置情况,污水流域为2个北部区域及南部区域两个排水分区,充分利用地形坡度采用重力流排放方式,并在龙归北部区域设置提升站,规划污水管管径为D300~D500。

园区内污水全部收集后进入污水管网,不能排入附近的水塘、河涌。

(4)污水处理厂按总体规划,南面工业组团的污水向北排往组团西北角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北面两个组团的污水经管网引至南面无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龙规污水处理厂规划设置在龙归片区南区北侧,排污口设置在南水河南岸。

污水处理厂初步规模为6万m3/d,分期建设,首期规模2.5万m3/d。

污水处理厂与入园企业的建设要做到即使衔接,必须达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1.3.6.3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区范围外的雨水原则上不排入规划区内,可利用道路、绿化带做分水岭或沿道路外围修建沟渠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