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患者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8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研究

8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研究

8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血管症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相关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88例患儿,57.95%出现肺外并发症,26.14%伴有心血管疾病。

结论:通过ecg和心肌酶学检查可知,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趋势上升,其中并发心血管疾病症占少部分,但比率也非常可观,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症;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9-0176-01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旧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1]。

其临床症状:肺部有炎症,并伴有顽固性剧烈咳嗽。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能够导致肺外并发症出现,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应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关注[2]。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诊治的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男53例,女35例,年龄2.5~10.0岁,平均6.7岁。

临床症状:发热,且伴有剧烈咳嗽,部分患儿出现心律异常、胸闷气短、呼吸急促、乏力、恶心呕吐、口唇发绀、头感晕痛等。

1.2 检测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eia)微滴板技术定量检测患儿的mp-igm抗体,检测结果950 u/ml为阳性。

患儿是否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与心肌酶的异常为依据。

1.3 治疗方法本组研究的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红霉素剂量:儿童每日30~50 mg/kg,分3~4次;阿奇霉素剂量:12 mg/kg顿服,最大量不超过0.5 g/d,饭前1 h或饭后2 h服用,连用5 d。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00例临床分析与研究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00例临床分析与研究

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治疗时间) - 均要短于观察组 ,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多 巴胺 治疗 小 儿重 症肺 炎合 并 心 力衰竭 的 临床 疗效 显著 ,应 在 , l 盏 床 上加 以推广 并应 用。
<0 . 0 5 ) 。结论 在常规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
【 关 键词 】 重症 肺 炎合 并心 力衰竭 ;酚 妥拉 明 ; 多 巴胺 中 图分 类号 :R 7 2 5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2 — 0 1 1 5 - 0 2
例 ,呼 吸困难例 数2 4 例 ,烦躁例 数 1 8 例 ,少 尿4 例 。经 临床检查 ,淋
1 . 4统计学处理
本研 究 中的数 据均  ̄S P S S 1 5 . 0 软件 加 以统 计及分析 ,统计数据 采 用卡方检验 的方法 进行计算 ,统计 资料采用t 检验 的方法加 以计算 ,组 间差异 P M' < o . 0 5 表示具有统计学 意义。 2结 果 2 . 1两组临床疗效对 比 见表 1 。由下表 可知 ,对 照组临床治疗 总有 效率为7 2 . 0 %,观察 组
d , J l , 重症肺 炎主要是 由于息者 发生心肌损 害、肺动脉高压 以及神经 体 液 因素 等方面 的影响 ,合并心力 衰竭在临床 上较为常见 。传统 治疗 方 式 以洋地 黄制 剂 ,例如 多 巴胺治疗 心力衰竭 在临床上 已经得到 了较 为 广泛的应用 1 ,其疗效 显著 ,已有相 关文献 报道口 卅 。本文主要采用临 床 资料 回顾性分 析的方法 ,籽于2 0 0 9 年7 月至2 0 1 2 年7 月入住我 院的1 0 0 例 小儿重 症肺炎 合并心力 衰竭患儿 的I 临床资料进 行 回顾性 分析 ,并将 常 规的基础上给予 酚妥拉明+ 多 巴胺治疗 d , J L 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患 者 加以治疗 ,取得 了令 人满意 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 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本研 究 资料 源于2 0 0 9 年7 月 至2 0 1 2 年7 月 入住 我 院的1 0 0 例d , J L 重 症 肺 炎合 并心 力衰 竭 患儿 的临床 资料 ,其 中男 5 7 例 ,女4 3 例 ,年 龄 2 个月 一 6 岁 ,平均 ( 1 . 8 土0 . 1 )岁 ;其 中发 热例数 2 9 例 ,气喘例数 2 5

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9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9例临床分析
3岁 3例 , 4~1 1 岁 6例 , 重症 1例 , 死 亡 l例 。 临床诊 断标 准… 。就诊时合并有下
述表现之一者认 为有 心肌损 害 : ① 心肌 酶尤其 心肌 肌酸激 酶 同工酶( C K—M B) 升高 ; ② 心 电图示 心律失 常 或( 和) S T—T
6 7 2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8 — 0 5 编校 : 徐强 ]
小 儿 支 原 体 肺 炎 合 并 心 肌 损 害 9例 临 床 分 析
刘晓花 ( 新 疆 塔 城 地 区托 里 县 人 民 医 院 儿科 , 新疆 托里 8 3 4 5 0 0 )
[ 摘
要] 目的 : 研究小儿肺 炎支原 体( MP ) 肺炎合并 心肌损 害的早期 干预治疗 的疗效 。方 法 : 通过l l 缶 床症 状 、 肺炎支 原体
4 参考文献
为 5~1 1月 份 , 阳性 率 分 别 为 6 6 . 6 7 %( 2 / 3 ) 、 6 6 . 6 7 %( 1 4 /
2 1 ) 、 8 5 . O H D % ( 1 7 / 2 0) 、 6 6 . 6 7 % ( 1 2 / 1 8 ) 、 7 5 . O 0 % ( 6 / 8) 、 6 8 . 7 5 %( 1 1 / 1 6 ) 和7 7 . 7 8 %( 1 4 / 1 8 ) 。
2 . 5 地 区分布 : 农村 阳性率为 6 6 . 6 7 %( 3 8 / 5 7 ) , 占阳性数 的 5 1 . 3 5 %( 3 8 / 7 4 ) , 城市 阳性率 为 7 6 . 6 0 %( 3 6 / 4 7 ) , 占阳性 数 的4 8 . 6 5 % ( 3 6 / 7 4) , 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0 . 7 6 , P>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36例临床分析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36例临床分析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36例临床分析[摘要]对3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抗生素和抗心衰的治疗,同时针对病情和患儿症状,使用给氧、镇静止喘、雾化吸入疗法等抢救性和辅助性治疗措施。

对于小儿抗心衰治疗,在使用常规药物洋地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多巴胺联合米力农或洋地黄+酚妥拉明治疗,以上治疗方法临床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效率100%。

同时对于小儿给氧引发的ROP等儿科医疗事故,应特别给予防范。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衰;临床分析小儿肺炎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多发疾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中对生命威胁最大的疾患之一。

我院2006.11~2008.11收治3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体会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36例患儿,男20例,女16例;年龄3月~3岁;病程2~10d。

3月~1岁20例,1~3岁16例,平均年龄10个月。

临床表现:咳嗽喘憋,多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凉,皮肤发绀,呼吸促(>60次/min),心动过速(>160次/min),有奔马律,双肺干湿罗音,肝脏增大。

全部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四版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2.1 主要治疗方法2.1.1 抗生素治疗:为控制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选用青霉素30~50万u/(kg•d),先锋必50~150mg/(kg•d),2次/日静点,菌必治20~80mg/(kg•d),1~2次/d静点。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有过敏史或耐药者以及感染支原体肺炎者可选用红霉素20~30mg/(kg•d)+5%葡萄糖液,2次/d静点。

对病毒感染者联合应用病毒唑10~15mg/(kg•d),2次/d静点,或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10mg/(kg•d),1次/d静点。

2.1.2 抗心衰治疗:使用洋地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多巴胺,按5~10μg/(kg•min)持续静脉用药或多巴胺+米力农,米力农用量以0.5(kg•min)持续静脉滴注,一疗程3~5d。

小儿病毒性脑炎心肌损害110例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心肌损害110例分析

52‘主垦塞旦塑丝壅瘗壅查!!!!篷!;旦筮!!鲞筮!i塑曼!i!!苎』业!垒!!垡旦!!鲤!!!塑!!!业!垡!塑!塑旦竺!!!!:!!!:!i盥!:!iN eur ob i oI20063Z:284—295.[10]D ei T K,R ub U,D evo s R A,e t a1.W h er e does par ki ns o n di s一[12]e a se pat hol ogy begi n i n t he br ai n[J].J N eu r opa t hol E x p N eu—r ol。

2002,61(5):413—426.[11]B r aak H。

T r edi ci K D,R u b U,et a1.St agi ng o f br ai n pa t hol—ogy r el a te d t o s poradi c pa rki ns on’S di sease[J].N eur obi ol A g—i n g,2003,24:197—210.B r aak H,R u b U,G a i W P,e t a1.I d i op at hic Par ki n s on's di s—ease:p os s i b l e r out e s by w h i ch vul ner abl e neur onal t yp e s m ay be s ub j ect t O neur oi nvas i on by an un kno w n pa t hogen[J].J N eur ol T r ans m,2003,110(5):517—536.(收稿2010—09—12)小儿病毒性脑炎心肌损害110例分析周丽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450053【关键词】d,JL;病毒性脑炎;心肌损害【中图分类号】R5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3—5110(2010)23—0052—02病毒性脑炎是由于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最多见的一类疾病。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100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100例临床分析

综上所述 ,妊娠 期合并 CN的患者 ,绝大 多数患者 的病变于 产后 I
可 以 自 缓解或无进一 步恶化 ,并且可 以在严密 监测下直至分娩 。妊 行
娠期 间进 行涂片细胞 学和 阴道镜检 查监测 ,即使在 孕周 已经 较大的患
者 ,通 常也可 以获得 比较满意 的结 果 ,因此细胞学 和 阴道镜检查 用于
ne pl sa a o - r d qu r usi ta pihei llson a o a i nd lw g a e s a no n r e t la e i nd
的研 究结果 发 现 :C N患者分 娩 后有 相当 大的 比例病 变 自然 消退 。 I
也许病变消退不是由于妊娠本身 ,而是由于在官颈成熟和阴道分娩
妊娠期 已患CN I 患者 的病情监 测是相对安全有效 的。 参考 文 献
[ ] P leC, n s o lSAn ra s n B. r ia nre ih l l 1 al Ba g b l , d e so Cevc lita p t ei a
6%,而CN1、Ⅲ级H V 1 I I P 感染 率为7 %。此外 ,国外 报道宫 颈癌组 4 织 qH VD A b P -N 的检 出率 为9 。 由此看 出,H V 3 P 感染与CN 子宫颈 I及 癌关系密 切 。明确H V感染 以及分型有助于 评价患者 的预后情 况 , 】 P
文 献报道 ,妊娠并不是 宫颈CN进展 的高 危 因素 ,绝大多数 病变 I
于产 后 自 缓解 或无进 展 ,仅小 部分 的病 变进一 步恶 化 。依据 我们 行
cn eR s 991(c: 7 -4 8 acr e, 9, 4 ) 4 337 . 1 9 3
[ 】 Mo t F . n g me t f , h ga ec r i l nre i ei 3 nz J Ma a e n i —rd ev c t pt l l o tg a i a h a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对比观察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对比观察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对比观察陈贞君;傅祥浈;李华【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80例颅内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 0.05);治疗3w后,实验组脑脊液白细胞数、多核细胞数、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1 w后,实验组3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颅内感染效果好于万古霉素,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5(025)010【总页数】2页(P1124-1125)【关键词】利奈唑胺;常规方法;颅内感染疾病;治疗效果【作者】陈贞君;傅祥浈;李华【作者单位】350002 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医院神经内科;350002 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医院神经内科;350002 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1颅内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以疼痛、呕吐等症状为主,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残疾[1]。

常规抗感染治疗虽然有效,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临床疗效降低。

利奈唑胺作为一种新的抗生素,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2]。

为了探讨利奈唑胺对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近年诊治的颅内感染患者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并与常规使用的万古霉素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我院诊治颅内感染患者80 例,原发病:车祸伤20 例,高处坠落伤23 例,工伤事故伤17 例,烧伤15 例,其他5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小儿肺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9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124例肺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对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结果:小儿肺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与患儿的持续发热时间、发热程度和住院时间有密切关系,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阿奇霉素进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治疗,128例患者中,治愈72例,治疗有效51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66%。

结论:进行小儿肺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治疗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进行对症治疗,减轻患儿痛苦。

标签: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血管系统损害;原因分析;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小儿肺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本文选取124例肺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9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124例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患儿,其中男71例,女53例,年龄在3个月~11岁,病程为1天~3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半个月。

所有患儿都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判断为小儿肺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

所有患儿均不同程度上出现咳嗽、发热、胸闷、心悸等症状。

1.2检查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感染部位、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

1.3治疗方法对所有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将10mg/kg阿奇霉素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同时配合维生素C以及1.6-二磷酸果糖进行静脉滴注,并给与心率失常患儿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治疗期间保证足够休息。

持续治疗半个月。

1.4观察指标(1)观察小儿肺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例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的患儿,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所有患者均检测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清谷草转氨酶(alt),心肌酶。

结果急性期患儿α-hbdh、ck—mb、ck、ldh、alt明显高于恢复期,两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重度意识障碍患儿α-hbdh、ck—mb、ck、ldh、alt明显高于轻度意识障碍患儿,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α-hbdh、ck—mb、ck、ldh、alt有助于指导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的治疗。

【关键词】颅内感染;心脏损害;心肌酶谱;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5-01
小儿颅内感染临床比较多见,病情危急,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命安全,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更加重了患儿的症状[1],给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为探讨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本文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的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律失常和心肌复极的异常。

100例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5.2岁。

轻度意识障碍66例,重度意识障碍34例,临床诊断:支原体并颅内感染4例,结核性脑炎7例,化脓性脑炎25例,病毒性脑炎64例。

1.2 方法全部病例分别于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晨起空腹血标本2ml,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清谷草转氨酶(alt),心肌酶。

2 结果
2.1 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α-hbdh、ck—mb、ck、ldh、alt指标比较急性期患儿α-hbdh、ck—mb、ck、ldh、alt明显高于恢复期,两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轻度意识障碍和重度意识障碍患儿α-hbdh、ck-mb、ck、ldh、alt指标比较重度意识障碍患儿α-hbdh、ck-mb、ck、ldh、alt
明显高于轻度意识障碍患儿,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颅内感染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常因病情严重合并多脏器损害从而加重其难治性,增加其危险性。

颅内感染导致心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如下:①致病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所致。

②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造成心肌损害[2];③各种颅内感染时,导致颅内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脏损害;④颅内压升高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⑤颅内感染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加强,氧和多种营养物质消耗增加,导致心肌在相对缺氧状态心肌糖原耗竭及电解质和营养物质耗竭,使心肌发生病理变化[3];⑥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变性,甚至坏死,导致心肌酶活性升高;
⑦颅内感染时,由于脑组织水肿缺氧及心肌高代谢耗氧增加,导致应急状态下组织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4]。

当病情恢复好转时,心肌酶也逐渐恢复,但恢复较慢。

提示心肌酶可作为颅内感染程度和预测病情的参考指标。

对颅内感染患儿常规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检查确有必要性,对危重患儿给予心电监护实施动态观察连续的心肌酶谱检测是一项有意义的临床监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甘结友,许启伍,王先放.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肌酶谱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2):132-133.
[2] lutsar i haldre s,topman m,et al.enzymatic changes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acta paediatr,2011,83:1146.
[3] maje-o.tumor necrosis factor—d as amyocardial depressang substance[j3./nt j cardiol,2010,42(2):231-238.
[4] bakay ra,ward aa.enzymatic change in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in neurogical in neurogical injury[j].j neurosurg,2011,58: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