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的联系与区别

合集下载

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个性

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个性

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个性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位文学家都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这些风格和个性是多年的积淀和磨砺,难以复制和模仿。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个性。

一、文学家的创作风格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体现在文章的结构、语言、叙述和表达等方面。

比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笔触流畅、语言生动活泼,章法清晰,既形象直白又具有诗情画意,从而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

而唐代文学家杜甫则创作了大量的颂、怨、讽和抒情诗,表现出其豁达、坚实、哀愁和悲壮的性格特征。

现代作家鲁迅则是以撕破伪装和揭示人性黑暗面为特点的“鲁迅式写作”,其作品以文笔雄浑,内容刚烈,直抒胸臆,引人入胜,一度被誉为现代文学的“怒吼”。

二、文学家的创作个性文学家的创作个性是指其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例如,诗人李白的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其奔放豪迈的思想、文风独特自由、塑造人物成功的描绘和作品中所体现的真我精神等多个方面;而现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创作个性则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生、世界的思考,以及对于生活和人性的观察,其作品在文风上也独具特色。

三、创作风格与个性的互动及作用每个文学家的创作风格和个性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创作风格决定着文学家的作品风格和篇章特色,创作个性则反映了作家的精神特征与创作风格相呼应。

如果说创作风格说的是“怎么表现”,创作个性就涉及到“为什么表现”,这两者相互共存与交织,使得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自我独特的视角,达到了丰富阐释个性、提高艺术创造力的双重作用。

结语:创作风格和个性的形塑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通过多年的积淀和磨砺才能完善。

对于准备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而言,品味大师之作,汲取别人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也需要时刻保持自身创作个性的独特性和独到性。

只有这样,方能让自己的创作更有张力,更有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风格的特征: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语言编码、特定修辞在作品中的分布与风格密切相关。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生产: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作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把作家的这种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文学欣赏:常有一种意识的、膜拜的、静观的或审美的性质的读者阅读活动。

文学接受:以文学文本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使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或抛弃。

接受动机: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的自身变化,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审美动机 2 求知动机 3受教动机 3批评动机 5借鉴动机文学消费:广义按照理论界的一般理解,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作品而言的术语,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而对文学作品的修改、占有、利用、阅读和欣赏的活动。

狭义的文学消费:或是专指对文学作品阅读、欣赏的精神消费行为,即文学接受;或是专指不包括阅读、欣赏而对文学作品的购买、占有的物质消费活动。

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共鸣: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灵感应状态。

第13章 文学风格

第13章  文学风格

第13章文学风格一、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一)独特的言语形式1.观念看重文学作品在言语形式或篇章修辞方面的独到之处,认为言语形式或篇章修辞方面的特色是风格的根本所在。

2.思路亚里士多德从外部形式和修辞学的角度理解风格的观点在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1.观念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2.思路从主体根据的角度把风格看做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显然是必要的。

但如果只看到内心表现的一面,忽视外在表达,还不能完全理解风格。

(三)主体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1.观念主体内在依据和篇章修辞之外的角度,即强调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现出来的特色。

2.思路风格必须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对应性的角度,或者说主体要去迎取、去契合对象的角度上去理解。

(四)读者辨认出的格调1.观念这是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认为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的一种格调。

2.思路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作为时代精神和艺术趣味的多样性体现,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达成精神上的沟通和审美上的共鸣,使读者获得持久的美的愉悦。

二、风格的定义和内涵(一)文学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定义的要点:(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二)风格与创作个性1.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1)三者关系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是指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独特思想、情感、个性和审美特点。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独特处世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独特性在作品中得以表达,构成作家
的个性风格。

要谈个性和文学风格,必须先了解个性和风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个性,是指一个人
的思想、情感、品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特点,是对一个人最本质的、独
特的、不可复制的特质的描述;而文学风格,则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最容易被感
知到的、最具有一致性的表达方式。

两者之间有联系,但不是完全一致。

个性对风格产生
影响,风格也对个性产生塑造,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在创作中,个性和文学风格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个性与风格之间需要保持
一种动态平衡,既要保持个性的独特性,又要保持风格的一致性。

个性和文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作家通过细致地学习和创作。

在学习方面,作家需要通
过不断阅读与研究各种文学材料,吸收经验与智慧。

同时,在创作方面,作家需要通过不
断地实践与摸索,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的重要性,代表了一种文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更加注重作家个
性的表现和独特性的追求。

只有把自己的文学理念与风格融入到作品中,才能使作品更具
有个性魅力和独特价值,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综上所述,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是一位作家创作的重要方面,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作家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文学风格,达到文学传承与创新的目的。

文学原理课后习题集锦

文学原理课后习题集锦

第六章文学的创作方法,风格与流派1、什么是创作方法,它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最早提出者:歌德)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内容:一是基于作家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的不同所形成的创作精神。

创作精神的不同,则可以形成不同的创作方法,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二是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心理、艺术追求不同所形成的创作手法,如写实、抒情写意、夸张变形、象征暗示等。

2、现实主义这一理论术语是否只具有创作方法的含义?答:不是。

现实主义还是某种自觉的文学运动,流派思潮的旗帜,成为文学创作和批评普遍流行的术语。

(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和方式的发展演化)。

符合现实主义精神原则的理论观点:司马迁的“实录”;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西方,现实主义经历了:古典的朴素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的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早期代表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边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3、什么是现实主义?简述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现实主义是19世纪盛行于欧美的文学思潮。

它的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

首先在英法风行。

三四十年代,法国的司汤达、巴乐扎克,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是其杰出的代表,现实主义是面对现实生活的,它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刻画、描写、其态度是客观的。

现实主义并非对生活照相式的复写,而是要提炼、塑造出典型。

(一是现实主义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特征:a现实主义创作精神;b主观倾向性和理想深隐在对客观对象的描绘之中;c注重写实,追求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统一,现实主义作家既然尊重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写生活,那就决定它在艺术变现手法也有不同于其他创作方法的鲜明特点(乔治*桑)。

发展阶段:a古典的朴素现实主义。

这主要是指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文学中具有的现实主义因素的作品。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特点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特点

作家的能动性: 自觉、积极地体验、领悟生活。 • 例如舒婷创作《致橡树》的经历 。 • 由体验到体现的过程
致橡树
•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 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 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 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 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 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 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 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 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文学创作是为了满足人类 “认识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存在
• 托尔斯泰日记中记录了他收拾房间事,他强 烈地感受到了无意识生存状态的可怕—— • “如果许多人的复杂的一生都是无意识地 匆匆过去,那就如同这一生根本没有存在”。 • 或许正是出于对无意识状态的这种深刻 地感受,才使托尔斯泰格外重视对人的精神 世界的表现。
作家的洞察力和艺术创造
•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指出:“所谓大师,就是 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 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 来。”(《罗丹论艺术》p4) • 罗丹一生十分注重观察生活。要奥地利诗人里 尔克到巴黎动物园去看那只铁栅栏里的豹。终 于里尔克从平凡中有所发现,写出《豹—在巴 黎动物园》。诗人从对动物的豹的观察,发现 了、生产出了文学的豹,悲剧中的英雄形象。
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破天荒地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全文刊登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这和之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的发表如同平地炸响的两声春雷如同平地炸响的两声春雷引发了思想界文学界乃至全国民众对十年quot

文学概论 第13章风格

文学概论 第13章风格
• 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 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 夫人闻知,有何理说! • ——《西厢记》
文学风格与流派【P296】
• 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 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 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 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 表现。【P296】 • 1 、组织性文学流派(自觉、正规) ,如 “文学研究会” • 2 、地缘性流派,如“桐城派” • 3 、自发性流派(非正规 、后人冠之), 如古典派、浪漫派
第13章 风格
风格
• 风格:在中国,风格一词最初的含义 是指人的精神气质及其外在的显现, 后来风格被用于指文学作品和作家个 人的精神特点。文学理论所谓的风格 是指在作家一系列创作活动及作品中 的、具有独创性的、相对稳定的创作 个性。文学活动的独创性是风格的基 本涵义;风格也因此成为一个作家的 艺术创作达到了某种境界的标志。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 1、简分法:
• 中国文论:阳刚之美:“骏马秋风冀北” • 阴柔之美:“杏花春雨江南” • 刚柔交错 • 西方文论:崇高与壮美:动如醉,酒神精神 • 优美与秀美:静如梦,日神精神
2、繁分法
• 1)罗列法;《文赋》《诗式》《沧浪 诗话》《二十四诗品》 • 《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 ……” • 2)对举法:《文心雕龙· 体性》“八 体”说——“四对八体”说。 • ”雅与奇反,奥与显反,繁与约舛,
风格与创作个性【P281】
• 1、创作个性是内在根据 [一致性+矛盾性] • 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 风格
二、文学风格的特征(就作家风格而言)
(一)独创性 布封:“风格即人。” 刘勰:”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二)稳定性 钱钟书,文如其人,在“言之格调”不在“所言 之物”。 • (三)多样性 • 作家:多种本领和几副笔墨 ——作品风格 • 作品:不同题材和体裁、创作的不同阶段和背景 ,如李清照等。 • • • • •

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间的关系

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间的关系

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间的关系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研讨问题。

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如扬雄、曹丕之辈,似老舍、钱钟书之属,都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针对该问题,学生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理解。

当我们谈到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时,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两个基础性的知识概念——什么是创作个性?什么是文学作品风格?那么,什么是创作个性呢?创造个性明显区别于个性,它是指作家的兴趣爱好、秉性天赋、气质特征、艺术修养、审美趣味等个性心理特征融进作家的创作,并在作品中作为一种鲜明的特色呈现出来的综合表现,是以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个体性的东西。

歌德称之为“内心生活的标志”①。

创作个性的形成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作家的个性,二是创作实践。

谈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谈作家的个性及创作实践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那么,什么又是文学作品风格呢?在中国古代,风格最早是用来品评人的形貌、德行的,如说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②。

用风格一词评论文学,始见于“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③。

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

文学理论上所说的文学作品风格是指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它既涉及作家的个性特色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是文学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

通过对上述理论的理解,我们很容易发现或是总结出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某种联系。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家的创作个性始终是与作品的风格紧密相连的。

创作个性是每个作家独有的,它是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的体现,同时也决定了作家创作的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决定了作品的风格。

针对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西汉扬雄曾提出“心画心声”说④:“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基础,是文学风格成熟的根本标志。

创作个性是指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文学创作是出于作家自我的心理需要。

作家通过创作活动,抒发自我情感,表达自我理想,阐释自我对世界、对人生的体验与追求。

因而他的创作个性对文学风格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极其深刻的,是形成文学风格的直接原因。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它是文学活动过程中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的出现,既标志着文学创作的成熟,也标志着文学活动发展的成熟,同时还标志着文学接受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定义所包含的几个因素中,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明显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示。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不可避免地体现出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反映着作者的思想性格和理想愿望。

由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

风格理论必须重视创作个性这一中介。

正像现实生活要经过审美活动的升华才能变成文学作品一样,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也要在审美中得到升华之后才能化入作品的风格之中。

这就是说,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风格,这种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必须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风格。

同时,题材对象方面的特点,体裁类别方面的要求,技巧形式方面的规则等客观因素,也都必须由成熟的作家的独特的审美个性所把握、浸润、渗透、点化和整合,才能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要素。

可以说,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事实上,对于成熟的作家而言,创作个性确实已为作家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所渗透,同时又凝结了作家的艺术修养和情趣,因此他就是作为艺术家的个人,而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人。

成熟的创作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审美把握,从而自然地而非刻意地转化为风格。

创作个性(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什么是创作个性?与风格关系如何?
1. 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 文学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

3. 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

所谓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它与人的日常个性紧密关联。

日常个性是指人的心理性格、情感气质、人格精神、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审美追求等,是完全属于人的主观的内容。

这些主观的内容潜藏于内心,则作为日常个性而存在,一旦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会成为文学风格的组成部分。

日常个性可以说人人都有,而创作个性则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只有作家才具备创作个性。

日常个性转化为创作个性必须经过一个审美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作家的日常个性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基础之上还应加上作家的艺术趣味和文学才能等,才能形成创作个性。

这种创作个性,是作家的家庭、环境、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单单有这些,并不足以构成文学的风格。

文学风格还离不开体裁、题材等文学形式本身的因素。

体裁是文学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这文体特征本身所显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文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内容。

题材是文学表达的主题,在题材之中,蕴涵着社会的、伦理的、美学的属性,其与文学风格的关系也是直接的。

可见,作家自身的主体性因素和文学形式本身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文学的风格。

再如李白的飘逸、浪漫的风格特征,首先决定于李白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生活阅历与审美修养;其次,决定于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

李白的个性气质就是外向的、开朗的,他不愿意忍受任何拘束,因此,诗歌多展现了他狂放不羁的个性气质,表现在他对诗歌体裁的选用上,多运用无拘无束的歌行体、古体。

这两方面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李白的文学风格。

一方面,文学个性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创作主体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创作个性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从作品中大致可以判断出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它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馆、审美趣味、艺术能力以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作家创作个性不同,那么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所以说风格即人。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在其创作的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显示出来的创作个性。

何谓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正是这些精神特点制约着作家的创作活动,制约着他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制约着他怎样去建构一个为他所有而别人所无的独特的艺术世界,从而在这个艺术世界中凝聚他独特的审美素质,发挥他独特的审美创造力,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独特风貌。

李白性情爽朗旷达,狂放不羁,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艺术上想象奇特大胆,感情表达酣畅淋漓,不掩抑收敛,追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的神奇艺术效应。

正是这种迥异于他人的创作个性,形成了他豪放雄浑、清新飘逸的文学风格。

所谓创作个性,是指作家的兴趣爱好、禀性天赋、气质性格、艺术修养、审美趣味等个性心理特征融进作家的创作,审美趣味等个性心理特征融进作家的创作,并在作品中作为一种鲜明的特色呈现出来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个体性的东西。

特色呈现出来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个体性的东西。

歌德称之为“内心生活的标志”。

文学风格含有笔调、修辞、文体、文风等涵义,是作家的艺术个性和文体完全成熟的标志。

文学风格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

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

外在表现。

文学风格本身有着严格的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表现为文学风格的特征——独创性。

它是文学风格的最突出的特征。

稳定性。

作家的个性和风格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必然经历较长时间的创作实践才能稳定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