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2
中药化学-(2)_1

中药化学-(2)B型题以下每组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项,每一考题只有一个最佳正确答案,每个备选项可以重复选择。
A.7-OH黄酮B.5-OH黄酮C.3'-OH黄酮D.8-OH黄酮E.7,4'-OH黄酮上述混合物的乙醚液依次用由弱至强的碱液萃取,可得到1. 5%NailCO3水溶液答案:E2. 5%Na2CO3水溶液答案:A3. 0.2%NaOH水溶液答案:D4. 4%NaOH水溶液答案:B[解答] pH梯度萃取法分离依据: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差异,7,4'-OH>7或4'-OH>一般酚-OH>3或5-OH,总游离黄酮的乙醚液依次以5%NaHCO3、5%Na2CO3、0.2%NaOH、4%NaOH萃取得到以下几个部分,5%NaHCO3液(7,4'-OH黄酮),5%Na2CO3液(7或4'-OH黄酮),0.2%NaOH液(一般-OH黄酮),A.无色B.多以游离状态存在C.多结合成苷D.升华性E.挥发性5. 游离醌类多具有答案:D6. 苯酉昆及萘酉昆答案:B7. 无羟基取代的醌类化合物答案:A8. 蒽醌类答案:C9. 小分子苯醌及萘醌类具有答案:E[解答] 游离的醌类多具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类及萘醌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醌类化合物如无酚羟基,则近乎无色。
随着助色团酚羟基的引入而表现出一定的颜色。
引入的助色团越多,颜色则越深。
天然酮类多为有色晶体。
苯醌及蒽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蒽醌往往结合成苷。
A.氨性氯化锶B.四氢硼钠C.二氯氧锆E.醋酸镁10. 可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的是答案:B11. 可用于鉴别黄酮苷的是答案:D12. 可用于鉴别3-OH和5-OH黄酮的是答案:C13. 可用于鉴别邻二酚羟基黄酮的是答案:AX型题每题后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所有正确答案。
1. 具有溶血作用的人参皂苷的真正苷元为A.20(s)-原人参三醇B.20(s)-原人参二醇C.人参二醇D.人参三醇E.齐墩果酸答案:AE[解答] 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
中药化学2.doc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论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极性小→极性大)(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对溶剂的要求也不一样。
1)物质极性大小原则:①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O越多,极性越大。
②在含O的化合物中,极性的大小与含O的官能团有关:含O官能团所表现出的极性越大,此化合物的极性越大。
③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型极性小;解离型(结合型)极性大。
2)选择溶剂原则:相似相溶(4)提取方法:1)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热不稳定化学成分,或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成分提取。
缺点:效率低、时间长。
2)渗漉法:不用加热,缺点:溶剂消耗量大、时间长3)煎煮法:使用溶剂为水,适用于热稳定的药材的提取。
缺点:不是用于含有挥发性或淀粉较多的成分的提取;不能使用有机溶剂提取。
4)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使用溶剂为有机溶剂。
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大;连续回流提取法溶剂消耗量少,节省了溶剂,缺点:加热时间长,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在使用此法时要十分小心。
5)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效率高;对有效成分结构破坏比较小。
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萃取。
特点:①不残留有机溶剂,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中药化学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药化学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在黄酮的UV中,通常加入不同的诊断试剂来判断羟基的位置,判断7-OH的诊断试剂为()。
A.NaOMeB.NaOAcC.NaOAc/H3BO3D.AlCl3E.AlCl3/HCl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2.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是()。
A.氧化铝柱色谱B.气相色谱C.聚酰胺柱色谱D.纤维素柱色谱E.活性炭柱色谱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3.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NaOAc(未熔融)后,带Ⅱ红移12nm说明该化合物存在哪种基团()。
A.5-OHB.7-OHC.4'-OHD.3-OHE.7-OH或4'-OH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4.鉴别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是否存在3-或5-羟基的试剂是()。
A.二氯氧锆-枸橼酸B.三氯化铁C.四氢硼钠D.醋酸镁E.醋酸铅溶液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5.氯化锶反应适用于黄酮结构中具有()。
A.羟基B.邻二羟基C.亚甲二氧基D.甲氧基E.内酯结构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6.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碱提取酸沉淀法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的()。
A.强酸性B.弱酸性C.强碱性D.弱碱性E.中性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7.四氢硼钠反应可用来鉴别哪类黄酮()。
A.查耳酮B.黄酮醇C.橙酮D.儿茶素E.二氢黄酮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8.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MeOH+AlCl3“光谱等于”MeOH+AlCl3/HCl”光谱,说明该化合物()。
A.A环无邻二-OHB.B环无邻二-OHC.A、B环均无邻二-OHD.有5-0H,无3-OHE.有3-0H,无5-0H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中药化学2.2 色谱分离技术

聚酰胺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1: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 水中>有机溶剂中>碱性溶剂中 常用溶剂对聚酰胺洗脱能力顺序如下: 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液或稀氨溶 液<甲酰胺或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注意温度超过150 ℃则游离硅醇基之间脱 水形成硅氧醚结构丧失游离硅醇基的吸附能力。 为酸性吸附剂适于分离中性或酸性成分。
常用硅胶:
硅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黏合剂)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另含有一种无机荧 光剂)。硅胶GF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 荧光背景,在荧光背景下通过紫外光照射成分 斑点为暗斑,常用于一般显色手段不易显色的 成分的分离。
3、 洗脱:
洗脱操作的目的是要将加入的样品中各个 组分先后从上往下带出来,并能分开收集各成 分。 洗脱的过程中,上端溶剂不能干,分段收 集是关键;作定性检查合并相同成分。 TLC时Rf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 洗脱系统,梯度洗脱。
4. 应用 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更强, 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 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一)吸附剂
4、常用的吸附剂
(1)硅胶SiO2•xH2O 多孔性的硅氧烷交链结构,极性吸附剂, 吸附性较氧化铝稍低,既适于分离亲水性成分, 又可用于分离亲脂性成分。 其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游离硅醇基的数 目,也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达17%以上,则 失去吸附性,所以需110℃活化30分钟。
(一)吸附剂
例:求图中A、B、C三斑点Rf大小并判断三成分 极性大小顺序。
中药化学试题2及答案

中药化学试题2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 蒸馏法B. 回流提取法C. 溶剂萃取法D. 升华法2. 以下哪种溶剂不属于极性溶剂()。
A. 水B. 甲醇C. 乙醇D. 石油醚3. 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是()。
A. 苯环B. 吡喃环C. 吡啶环D. 呋喃环4. 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中,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易溶于醇B. 易溶于醚C. 易溶于氯仿D. 不易溶于水5.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三萜类化合物()。
A. 人参皂苷B. 丹参酮C. 黄芩苷D. 甘草酸6.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中,薄层色谱法的主要优点是()。
A. 操作简便B. 灵敏度高C. 分离效果好D. 检测速度快7.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生物碱类化合物()。
A. 麻黄碱B. 丹参素C. 丹参酮D. 丹参酚8.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挥发性成分()。
A. 回流提取法B. 溶剂萃取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升华法9.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苷类化合物()。
A. 丹参素B. 丹参酮C. 丹参酚D. 丹参苷10.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甾体类化合物()。
A. 人参皂苷B. 丹参酮C. 丹参酚D. 甘草酸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回流提取法、溶剂萃取法和_升华法_。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是由两个苯环和一个_吡喃环_组成的。
3. 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中,它们_易溶于醇_、_易溶于醚_、_易溶于氯仿_,但_不易溶于水_。
4. 三萜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是由_三个异戊二烯_单元组成的。
5.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中,它们通常具有_碱性_,能与酸形成盐。
6.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优点是_操作简便_、灵敏度_高_、分离效果_好_、检测速度_快_。
7. 苷类化合物是由糖和_非糖_部分组成的,其中非糖部分可以是_苷元_。
8.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_水蒸气蒸馏法_和_溶剂萃取法_。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中药化学二》期末考试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中药化学二》期末考试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单选题] *A.(CnHn)nB.(C4H8)nC.(C3H6)nD.(C5H8)n(正确答案)E.(C6H8)n2. 中药中地黄、玄参、栀子中的主要成分是 [单选题] *A.黄酮类B. 生物碱C. 皂苷D.香豆素E. 环烯醚萜(正确答案)3.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单选题] *A. 羰基B. 过氧基(正确答案)C. 醚键D. 内脂环E. C10位H的构型4. 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 [单选题] *A. 青蒿素B. 青蒿琥珀酯钠C. 二氢青蒿素甲醚(正确答案)D.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E.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5.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 [单选题] *A. 折光率(正确答案)B. 酸值C. 比重D. 皂化值E. 旋光度6.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单选题] *A. 脂肪族化合物B. 芳香族化合物C. 二萜类D. 二倍半萜类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正确答案)7. 薄荷脑是指下列哪种结构的化合物 [单选题] *A.B.C.D.(正确答案)E.8. 用AgNO3-硅胶柱色谱法分离α-细辛醚(a)、β-细辛醚(b)、欧细辛醚(c),最先洗脱和最后洗脱的分别是 [单选题] *A.b与aB.c与aC. b与cD. c与bE. a与c(正确答案)9. 挥发油常用的鉴定方法 [单选题] *A.气质联用法(正确答案)B.回流提取法C.煎煮法D.分馏法E.超临界萃取法10. 提取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 *A.纸色谱法B.离子交换法C.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D.柱色谱法E.薄层色谱法答案解析:答案:C挥发油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
中药化学(二)-(2)

中药化学(二)-(2)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得到碱性成份,应加入A.Na2SO3B.1%HCl或H2SO4C.Girard T或PD.丙二酸单酰氯E.2%NaOH答案:B[解答] 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加入1%HCl或硫酸得到碱性成分。
2. 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得到醛酮类成分,应加入A.Na2SO3B.1%HCl或H2SO4C.Girard T或PD.丙二酸单酰氯E.2%NaOH答案:C[解答] 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加入Girard T或P得到醛酮类成分。
3. 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的指标是A.酸值B.酯值C.pH值D.皂化值答案:B[解答] 挥发油的化学常数是指示挥发油质量的重要手段,化学常数的测定包括酸值、酯值和皂化值的测定。
酯值是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的指标。
用水解1g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要的KOH毫克数表示。
4. 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含量的指标是A.酸值B.酯值C.pH值D.皂化值E.折光率答案:A[解答] 挥发油的化学常数是指示挥发油质量的重要手段,化学常数的测定包括酸值、酯值和皂化值的测定。
酸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含量的指标。
以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KOH的毫克数表示。
5. 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酚类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是A.酸值B.酯值C.pH值D.皂化值E.折光率答案:D[解答] 挥发油的化学常数是指示挥发油质量的重要手段,化学常数的测定包括酸值、酯值和皂化值的测定。
皂化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所含游离羧酸、酚类成分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
它是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表示。
实际上皂化值是酸值与酯值之和。
6. 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B.molish反应C.中性醋酸铅D.吉拉尔试剂E.IR 光谱答案:A[解答] 显色反应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可用以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甾体皂苷最后呈蓝绿色,三萜皂苷最后呈红色或紫色。
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第二章2(3)色谱分离技术

浓缩
柱层析操作(跑柱子)
二)、薄层色谱
粒径 5~40 m
1.吸附剂
硅胶
硅胶H 硅胶G 硅胶GF254 硅胶HF254
常用
氧化铝 硅藻土
聚酰胺
微晶纤维素
想一想 H、G、F各代表何种意思?试解释硅胶HF365?
种类
玻璃板 塑料膜
厚度 2mm
规格
5cm×20cm 10cm×10cm 10cm×15cm
紫外分析仪(三用)
6.检视装置
摄像设备
薄层色谱扫描仪(CS9301型)
7、操作技术
分类 自制薄层板
无黏合剂 含黏合剂
10%~15%煅石膏
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 溶液
1.薄层板 制备
市售薄层 板
操作方法
普通薄层板(玻璃、聚酰胺薄膜和铝基)
分类
高效薄层板(固定相粒径为5~7 )um
操作方法
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 化。铝基片薄层板和聚酰胺薄膜可根据需要剪裁
制板操作方法
• 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水 溶液)在研钵中沿同一方向研磨混匀,去除 表面的气泡后,置玻璃板上使涂布均匀,或 倒入涂布器(见图8-14)中,在玻板上平稳 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涂层厚度为0.2mm~ 0.3 mm),取涂好的薄层板,置水平台上于室 温下晾干后,在110℃活化30分钟,立即置于 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备用 。
薄层色谱(TLC) 纸色谱(PC) 薄膜色谱(TFC)
一、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 的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
硅胶
氧化铝 活性炭 聚酰胺
吸附原理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碱 性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蟾酥
4、中药中常见有机酸的结构类型,主要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
结构类型
有机酸是一类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多数与钠,钾,钙等金属离子或生物碱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有的也以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
广泛存在于中药,地龙含有丁二酸,巴豆含有巴豆油酸,丹参含有乳酸。
有机酸按其结构可分为芳香族有机酸、脂肪族有机酸和萜类有机酸三类。
(1)芳香族有机酸:羟基桂皮酸衍生物普遍存在于中药中,尤以对羟基桂皮酸(4-羟基桂皮酸)、咖啡酸(3、4-二羟基桂皮酸)、阿魏酸(3-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异阿魏酸(3-羟基,甲氧基4-桂皮酸)和芥子酸(3,5-二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较为多见。
桂皮酸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是:基本结构为苯丙酸,取代基多为羟基、甲氧基等。
有些桂皮酸衍生物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如咖啡酸与奎宁酸结合成的酯,3-咖啡酰奎宁酸(又称绿原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分别是金银花抗菌有效成分之一及茵陈利胆有效成分之一。
马兜铃酸属于芳香族有机酸,有较强的肾毒性,分子中有硝基,但不属于生物碱。
(2)脂肪族有机酸:脂肪族有机酸,如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普遍存在于中药中。
(3)萜类有机酸:属于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齐墩果酸等。
理化性质
(1)性状:低级和不饱和脂肪酸多为液体,高级脂肪酸和芳香酸多为固体。
(2)溶解性:小分子脂肪酸和含极性基团较多的脂肪酸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大分子脂肪酸和芳香
酸大多为亲脂性化合物,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有机酸均能溶于碱水。
(3)酸性:因分子中含羧基而呈较强的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有机酸盐。
(4)挥发性:分子量小的有机酸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一起蒸出。
提取分离
(1)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游离有机酸(分子量小的除外)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有机酸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一般先用稀酸水湿润药材,使有机酸游离,然后再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提取。
(2)离子交换树脂法:将中药的水提取液直接通过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使有机酸交换到树脂柱上,碱性成分和中性成分则流出树脂柱而被除去,先用水洗净树脂,再用稀氨水洗脱树脂柱,从树脂柱上交换下来的有机酸以铵盐的形式存在于洗脱液中,将洗脱液减压蒸去过剩的氨水,加酸酸化,总有机酸即可游离析出。
5、含有有机酸的中药金银花
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
其中绿原酸、异绿原酸以及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混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绿原酸为一分子咖啡酸与一分子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酯,即3-
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是绿原酸的同分异构体,为5-咖啡酰奎宁酸。
绿原酸的理化性质
(1)酸性:呈较强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可与碳酸氢纳形成有机酸盐。
(2)溶解性: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丙酮等亲水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难溶于乙醚、氯仿、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3)水解性:绿原酸分子结构中含酯键,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水解。
提前过程应避免被碱分解。
绿原酸的提取分离
(1)提取:利用绿原酸极性较大的性质,通常采用水煎煮提取法、水提醇沉提取法、70%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
(2)分离:①离子交换法:用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
②聚酰胺吸附法:提取物溶于水,通过聚酰胺柱,依次用水、30%甲醇、50%甲醇和70%甲醇洗脱,收集70%甲醇洗脱液,得到绿原酸。
鞣质蛋白质酶多糖及蜕皮激素
1、鞣质的定义,主要生物活和结构类型
鞣质又称鞣酸或单宁,是植物界中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由没食子酸的葡萄糖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共同组成,这类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形
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鞣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①收敛作用;
②抗菌、抗病毒作用,如贯众鞣质可抗流感病毒;③解毒作用;④降压作用,如槟榔鞣质;⑤驱虫作用;⑥清除自由基、抗衰老作用等。
根据结构,鞣质可分为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1)、可水解鞣质
可水解鞣质是由酚酸与多元醇通过苷键和酯键形成的
化合物,可被酸、碱和酶催化水解。
根据可水解鞣质经水解后产生酚酸的种类,又可将其分为没食子酸鞣质和逆没食子酸鞣质。
(1)没食子酸鞣质:水解后可生成没食子酸(或其缩合物)和糖或多元醇。
没食子酸鞣质水解后产生的多元醇大多为葡萄糖。
如五倍子鞣质。
(2)逆没食子酸鞣质:水解后产生逆没食子酸和糖,或同时有没食子酸等其他酸的生成。
有些逆没食子酸鞣质的原生物并无逆没食子酸的组成,其逆没食子酸是由鞣质水解所产生的黄没食子酸或六羟基联苯二甲酸脱水转化而成。
如诃子鞣质,木麻黄亭和仙鹤草因以及金缕梅鞣质。
2)、缩合鞣质
缩合鞣质不能被酸、碱、酶水解,经酸处理后反而缩合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鞣酐,又成鞣红。
缩合鞣质化学结构复杂,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黄烷-3-醇,最常见的是儿
茶素。
如大黄鞣质。
能区别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反应包括三氯化铁反应,与稀酸共沸以及乙酸铅沉淀反应。
3)、复合鞣质由逆没食子酸鞣质部分与花色素部分结合组成,兼有可水解与缩合鞣质的特征。
如山茶素B和番石榴素A。
2、鞣质主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除去鞣质的常用方法有1)、理化性质
(1)性状:鞣质多为无定形粉末,有活性的分子量在500~3000之间;呈米黄色、棕色、褐色等;具有吸湿性。
(2)溶解性:鞣质具有较强的极性,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亲水性溶剂,也可溶于乙酸乙酯,难溶于乙醚、氯仿等亲脂性溶剂。
(3)还原性:鞣质是多元酚类化合物,易氧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还原多伦试剂和费林试剂。
(4)与蛋白质作用:鞣质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沉淀。
实验室一般使用明胶检识、提取或除去鞣质。
(5)与三氯化铁作用:鞣质的水溶液可与三氯化铁作用呈蓝黑色或绿黑色反应,常用作鞣质的检识反应。
(6)与重金属盐作用:鞣质的水溶液能与醋酸铅、醋酸酮、氯化亚锡等重金属盐产生沉淀反应。
这一性质通常用于鞣质的提取分离或除去中药提取液中的鞣质。
(7)与生物碱作用:鞣质为多元酚类化合物,由于具有酸性,故可与生物碱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
常作为检识生物碱的沉淀试剂。
(8)与铁氰化钾的氨溶液作用:鞣质的水溶液与铁氰化钾氨溶液反应呈深红色,并很快变成棕色。
2)、提取分离
(1)提取:一般用95%乙醇作为溶剂,采用冷浸或渗漉法提取或组织破碎法。
(2)分离:
包括溶剂法(乙酸乙酯),沉淀法(沉淀试剂可用明胶,咖啡碱,乙酸铅,沉淀后用丙酮去除蛋白质),薄层、纸、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葡聚糖凝胶等。
将提取物加热水溶解,放凉,滤除不溶物,滤液用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除去脂溶性成分,再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液回收溶剂,加水溶解,在水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或咖啡碱沉淀鞣质,经处理后再用色谱法进一步分离。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是分离鞣质的常用方法,多以水、不同浓度的甲醇和丙酮作洗脱剂。
3)、除去鞣质的方法
除去鞣质的方法主要有冷热处理法、石灰(沉淀)法、铅盐(沉淀)法、明胶(沉淀)法、聚酰胺吸附法和溶剂法(醇溶液调pH法)等。
3、蛋白质、酶和多糖的主要理化性质
1)、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可达数百万。
多数可溶于水,形成胶体溶液,加热煮沸则变性凝结而自水中析出。
不溶于有机溶剂,用水煮醇沉法即可使蛋白质沉淀除去。
提取分离蛋白质通常用水醇法。
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氨基酸的显色反应
2)、酶
酶是一种活性蛋白,除具有蛋白质的通性外,还具有促进化学成分水解的性质,如苷类。
酶的水解作用具有专属性。
加热、加入电解质或重金属盐可使酶灭活。
3)、多糖
糖类成分包括单糖、低聚糖(2~10分子单糖)和多糖(含10个以上单糖)。
多糖经酸或酶水解后能生成多分子单糖。
中药中常见多糖包括淀粉、菊糖、黏液质、果胶、树胶、纤维素和甲壳质等。
多糖不具有单糖和低聚糖的一般性质,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即使有的多糖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也只能形成胶体溶液。
多糖不溶于稀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昆布素即昆布多糖可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银耳多糖可以保护肝细胞。
抗肿瘤作用:香菇和灵芝多糖,黄芪和人参多糖调节免疫。
4、蜕皮激素的主要生物活性和结构特点?
蜕皮激素是一类具有强蜕皮活性的物质,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对人体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血脂、抑制血糖上升等作用。
牛膝中含有的牛膝甾酮、杯苋甾酮即属于此类成分。
蜕皮激素的主要结构特点是甾核上带有7位双键和6位酮基。
具有产生甾体母核的反应。
此外还有多个羟基,因而在水中溶解度较大。
蜕皮激素的活性与其甾核A/B环的顺式稠合(5β-H)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