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鞣质含量测定
药品鞣质含量测定法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药品鞣质含量测定法
一 目 的:制定鞣质含量测定法,规范鞣质含量测定的检验及验收。
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鞣质含量测定法的生产、检验、验收。
三 责 任 者:品控部。
四 正 文
1.仪器与试剂
1.1 GR-202型电子天平
1.2 101-AB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1.3 DZKW-C 仪表恒温不锈钢水浴锅
1.4 皮粉
2.操作步骤
取药材样品粉末(过三号筛)适量(含鞣质约1g ),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水150ml ,于水浴锅上加热30分钟,冷却后,移入250ml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总水溶性部分的测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 ,蒸干,残渣于105℃干燥3小时,称重(T 1)。
不与皮粉结合的水溶性部分的测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0ml ,加皮粉(干燥品6g ),振摇15分钟,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 ,蒸干,残渣于105℃干燥3小时,称重(T 2)
皮粉水溶性部分的测定 精密量取水100ml ,加皮粉(干燥品6g ),振摇15分钟,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 ,蒸干,残渣于105℃干燥3小时,称重(T 0).
按下式计算鞣质的百分含量(%):
(T 1-T 2+T 0)×10
鞣质含量(%)= W ×100%
式中W 为取样量(干燥品),g 。
关于侧柏叶炮制前后鞣质的含量测定

关于侧柏叶炮制前后鞣质的含量测定【摘要】:目的比较侧柏叶生品和炭品中鞣质的含量。
方法采用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鞣质含量测定方法,即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侧柏叶生品和炭品中的鞣质含量。
结果线性范围为0.026~0.26 mg(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5%,RSD=1.07%(n=9)。
结论该方法结果可靠,可用于侧柏叶生品及炭品的鞣质含量测定。
【关键词】侧柏叶鞣质含量测定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annin contents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and its carbonisatus. Method A tungsten molybdophosphate-casein colorimetric method was used withgallic acid as reference substance. Results The standard curve in the range of 0.026~0.26 mg (r=0.999 4),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7.85%, RSD=1.07% (n=9).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reliable an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tannic of and its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Key words: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tannic;content determine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1],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止血、镇咳、祛痰和抗结核。
对中药材中鞣质的新认识

对中药材中鞣质的新认识
马秀Jing;王慧森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1999(006)011
【摘要】鞣质一词首次是Seguin于1796年提出的,仅仅指槲树皮内的能使生皮成革的成分,并指出鞣质能使明胶沉淀。
1981年以来,Haslam将“植物鞣质”改称为“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s)或“复杂酚”,而对药用植物中鞣质的研究是在1975年以后,由日本学者奥田拓男(Okuda)和西冈五夫(Nishioka)首先开始的。
迄今为止,已发现了400多种新的鞣质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1 药用植物中鞣质的化学分类最初鞣质分为可水解鞣质(hydrolyzable tannins)和缩合鞣质(condensed tannins)两类,后来又发现了这两种类型的结合体,称之为复合鞣质(complex tannins),目前将其分为三大类。
又根据其水解所得的酚酸及多元醇的不同。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马秀Jing;王慧森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河南省中医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5
【相关文献】
1.新疆种植地锦草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2.对中药材中鞣质的研究
3.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测定丹参药材中鞣质的含量
4.乙肝宁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及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对五倍子鞣质的影响
5.三叶委陵菜药材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

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主要有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原理。
水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
在水提法中,首先将中药材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浸泡。
浸泡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需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
在浸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高温度和调节溶液的pH值,以促进鞣质的溶出。
之后,通过滤、浓缩和沉淀等步骤,将提取液中的悬浮物和溶质分离。
最后,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等方法,将提取液中的水分去除,得到鞣质的提取物。
水提法相对简单易行,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因为水的极性较大,水溶液中除了鞣质外,还会存在其他水溶性物质,如酸性和碱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后续的提取工作产生干扰。
其次,由于鞣质在中药中的含量较低,提取的效率较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提取足够的鞣质。
醇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
在醇提法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醇类作为提取剂,如乙醇、甲醇和丙酮等。
提取的步骤与水提法类似,首先将中药材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醇类提取剂进行浸泡。
浸泡的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醇类提取剂常常能够更好地溶解鞣质,因为鞣质是一类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化合物。
在浸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搅拌或振荡,以加速鞣质的溶出。
之后,通过滤、浓缩和沉淀等步骤,将鞣质的提取物分离出来。
最后,通过蒸馏和脱溶剂等处理,去除醇类溶剂,得到鞣质的干燥提取物。
醇提法相对于水提法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醇类提取剂可以更好地溶解鞣质,提取效率较高。
其次,醇类溶剂在蒸发后可以相对容易地去除,不会对后续的分析造成干扰。
但醇提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醇类溶剂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醇类提取剂的成本较高。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与热效应,促进鞣质的溶解和迁移。
首先,将中药材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浸泡。
中药材辨别如何辨认真假杜仲

中药材辨别如何辨认真假杜仲杜仲,又名羊蹄、山茱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功效。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大量假冒伪劣的杜仲,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真假杜仲的方法,以帮助人们避免购买到次品。
一、外观识别1. 质地:真杜仲的质地坚硬而有韧性,断面呈乳白色,有明显的纵向纹理。
假杜仲质地较软,易碎,断面呈灰白色或有机械切割的痕迹。
2. 颜色:真杜仲主茎色泽暗褐,有光泽,叶柄呈黄褐色,无变色现象。
假杜仲的茎叶常呈暗绿或发白色,有时还会受到染色剂的影响产生异色现象。
3. 气味:真杜仲有一种特殊的香气,闻起来较为浓郁。
假杜仲则往往没有香气或者散发出刺激性的气味。
二、药材本质鉴别1. 水浸试验:将一小块杜仲浸泡在清水中,真杜仲由于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成分,会很快渗出黄褐色的色素和苦味,而假杜仲则不会。
2. 硫酸试验:将少量硫酸滴在杜仲切面上,真杜仲碰到硫酸后会产生红褐色或暗蓝色的反应,而假杜仲则不会有任何变化。
三、微观性状检查1. 毛细血管结构:真杜仲的横切面明显可见毛细血管集束呈放射状分布,而假杜仲的血管结构则较为难以辨认。
2. 维管束细胞:真杜仲的维管束细胞多呈长条状排列,有一定的交错错综,而假杜仲则数量较少,排列较简单。
3. 泡沫细胞:真杜仲的表皮和皮层细胞有显著的泡沫状结构,而假杜仲则泡沫细胞明显减少。
四、化学成分检验1. 总鞣质含量:真杜仲含有较高的总鞣质含量,通过鞣质试剂反应可产生明显的沉淀,而假杜仲则鞣质含量很低。
2. 杜仲酸含量:真杜仲中的杜仲酸含量较高,而假杜仲中则鲜有杜仲酸的存在。
综上所述,通过外观识别、药材本质鉴别、微观性状检查以及化学成分检验等方法,我们可以辨别真假杜仲。
消费者在购买杜仲时,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并注意从专业药材市场或中药杂货店购买,同时关注药材的包装和生产日期等信息。
购买前最好咨询一些相关专业人士或参考可靠的中药材鉴定手册,以确保购买到优质的真杜仲。
生药鉴别技术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

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但很多中药材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
根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根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根无节、节间之分,一般无芽。
形状:通常为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圆柱形:甘草、黄芪、牛膝;圆锥形:白芷、桔梗;纺锤形:如地黄、何首乌;形状:多数细长的须根集生于根茎上:细辛、威灵仙、龙胆;单子叶植物的根一般为须根系,有的须根先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如百部、郁金、麦冬。
表面:常有纵皱纹或横纹,有的可见皮孔。
有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横断面: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根类中药断面特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1.外有栓皮外常无栓皮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可见内皮层环纹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皮部宽广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线)无5.中心无髓有髓二、显微鉴定1.根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
(1)双子叶植物根:注意以下考点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少数根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次生韧皮部有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等,并有韧皮射线;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木射线较明显。
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初生木质部未分化到中心,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形成明显的髓部,如川乌、龙胆等。
双子叶植物根常见的异常构造有:①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②韧皮部微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异心性环状的形成层,由此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③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④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即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
中药材鞣质含量测定

中药材鞣质含量测定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优化摘要: 参照药典,采用磷钼钨酸 - 干酪素比色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五倍子、地榆药材中鞣质的含量。
探讨药典中规定的条件合理性,并增加了超声条件优化了实验,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9 %。
本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并可作为鞣质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鞣质测定;波长;室温浸提;干酪素;没食子酸;超声鞣质又称单宁(Tannins) ,是一类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药材,如五倍子、贯众、儿茶等。
近年来,对鞣质生理活性的研究方兴未艾。
研究表明,鞣质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维护细胞膜的流动和蛋白质的构象 ,防止辐射诱发的 DNA断裂 ,从而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病、抗癌、抗突变、抗衰老、抗白内障等方面有独特功效。
鞣质的经典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如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等。
最常用的有皮粉法、高锰酸钾法、干酪素法、络合量法。
皮粉法是国际公认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皮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鞣质可通过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蛋白质的酰胺基形成氢键而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以重量法测定含量。
《中国药典》一部[1]鞣质含量测定法一直沿用皮粉法,适用范围广。
缺点是耗用样品多,测定时间长,且没有选择性,测定结果偏高,而且皮粉用量很大。
近年来,皮粉试剂的供应和质量都很难保证,使皮粉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英国药典》2002 版[2]鞣质测定法附录采用的是磷钼钨酸- 皮粉比色法,即利用鞣质在碱性溶液中将磷钼钨酸还原产生深蓝色,其吸收度与含量成正比,采用比色法测定。
其中,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总酚和不被皮粉吸附的酚,二者之差计为鞣质的含量。
罗文毓等报道了改进的干酪素法[3] ,其关键步骤是以干酪素代替皮粉,采用磷钼钨酸比色法测定; 药材样品提取采用浸泡过夜代替加热回流提取等。
本文参照《英国药典》和干酪素法,重点对提取方法、显色剂、干酪素用量等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为药典相关附录方法的修订提供了实验基础。
侧柏叶炮制前后鞣质的含量测定

侧柏叶炮制前后鞣质的含量测定
曾祥丽;丁安伟;单鸣秋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8(015)004
【摘要】目的比较侧柏叶生品和炭品中鞣质的含量.方法采用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鞣质含量测定方法,即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侧柏叶生品和炭品中的鞣质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0.026~0.26 mg(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5%,RSD=1.07%(n=9).结论该方法结果可靠,可用于侧柏叶生品及炭品的鞣质含量测定.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曾祥丽;丁安伟;单鸣秋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
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槐米不同炮制品的鞣质含量测定 [J], 念其滨
2.狗脊不同炮制品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J], 贾天柱;刁秀兰;李军;解世全;李功妍
3.姜侧柏叶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J], 南敏伦;王雪;赵昱玮;司学玲;宿艳霞;赫玉芳
4.侧柏叶不同炮制品中槲皮苷与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J], 吴怀恩;甄汉深;韦志英;陈承淋
5.乙肝宁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及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对五倍子鞣质的影响 [J], 雷志钧;雷志丹;汪伟;刘美;卢丹逸;夏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优化摘要: 参照药典,采用磷钼钨酸 - 干酪素比色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五倍子、地榆药材中鞣质的含量。
探讨药典中规定的条件合理性,并增加了超声条件优化了实验,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39 %。
本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并可作为鞣质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鞣质测定;波长;室温浸提;干酪素;没食子酸;超声鞣质又称单宁(Tannins) ,是一类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植物药材,如五倍子、贯众、儿茶等。
近年来,对鞣质生理活性的研究方兴未艾。
研究表明,鞣质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维护细胞膜的流动和蛋白质的构象 ,防止辐射诱发的 DNA断裂 ,从而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病、抗癌、抗突变、抗衰老、抗白内障等方面有独特功效。
鞣质的经典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种 ,如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等。
最常用的有皮粉法、高锰酸钾法、干酪素法、络合量法。
皮粉法是国际公认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皮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鞣质可通过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蛋白质的酰胺基形成氢键而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以重量法测定含量。
《中国药典》一部[1]鞣质含量测定法一直沿用皮粉法 ,适用范围广。
缺点是耗用样品多,测定时间长 ,且没有选择性,测定结果偏高 ,而且皮粉用量很大。
近年来,皮粉试剂的供应和质量都很难保证,使皮粉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英国药典》2002 版[2]鞣质测定法附录采用的是磷钼钨酸 - 皮粉比色法,即利用鞣质在碱性溶液中将磷钼钨酸还原产生深蓝色,其吸收度与含量成正比,采用比色法测定。
其中,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总酚和不被皮粉吸附的酚,二者之差计为鞣质的含量。
罗文毓等报道了改进的干酪素法[3] ,其关键步骤是以干酪素代替皮粉,采用磷钼钨酸比色法测定; 药材样品提取采用浸泡过夜代替加热回流提取等。
本文参照《英国药典》和干酪素法,重点对提取方法、显色剂、干酪素用量等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为药典相关附录方法的修订提供了实验基础。
《中国药典》[4]2015年版2202鞣质含量测定法已为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测定总酚和不被干酪素吸附的酚,二者之差计为鞣质的含量。
并且同时进行干酪素吸附空白试验,计算时扣除空白值。
实验为避光操作。
[4] 本研究对中药主要的化学活性成分—鞣质提取工艺的优化,有利于地榆资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并为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富集提供理论依据。
并改进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1 仪器与试剂18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07(C)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舒美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钨酸钠、钼酸钠、硫酸锂、无水碳酸钠;磷酸、盐酸、干酪素、鞣酸(分析纯); 焦性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经色谱分析,纯度>98%,) ;五倍子、地榆药材(购自中药材市场)。
2 实验方法探究2.1 测定波长的选择探究取对照品、总酚和不被吸附的多酚比色液 ,在 400~1000nm波长测定 ,结果三种比色液均在 760nm 具最大吸收。
绘制不同波长总酚比色液吸收曲线和不被吸附的多酚比色液吸收曲线。
结果表明,确定测定鞣质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 760nm。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比较探究[5]《英国药典》2000 版鞣质测定法药材供试液提取方法采用加热提取 ,罗文毓等报道,鞣质遇热不稳定,采用室温浸提过夜的方法操作简单,提取完全。
本试验对加热和冷浸提取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分别测定次数5次。
冷浸过夜提取测定含量高于加热提取法,且操作较简单。
结果表明,测定鞣质含量供试品处理应采用室温浸提过夜的提取方法。
2.3 吸附剂的比较探究[5]《英国药典》法采用皮粉作为吸附剂测定不被吸附的多酚类。
参考文献[3]干酪素对鞣质的吸附更具专属性,即可选择性吸附有生理活性鞣质,而鞣酐等非活性鞣质则不被吸附,选择性较皮粉法高。
以鞣酸为例,试验分别采用皮粉和干酪素为吸附剂 , 测定含量。
结果皮粉法测定值为 81118 % ,干酪素法测定值为 62126 %。
结果表明,测定鞣质含量吸附剂应为干酪素。
2. 4 干酪素用量的比较探究试验考察了干酪素的用量对测定五倍子鞣质含量结果的影响。
干酪素用量的影响:干酪素不同用量时测定含量3次取其平均值,测得干酪素用量和对应测得的含平均值为下:0.15g-18.26%,0.30g-23.24%,0.45g- 32.72%, 0.60%g- 32.82% , 0.75g-32.62 % ,0.90g- 32.86% 结果表明 , 对于测定样品 , 三倍取样量的干酪素用量基本可吸附完全。
试验使用干酪素 0.6 克。
[5]结果表明,测定鞣质含量干酪素用量为0.6g。
2. 5 对照品的比较探究[5]《英国药典》2000 版鞣质测定法附录采用焦性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试验表明焦性没食子酸很不稳定,溶液在室温放置很快变色 ,必须新鲜配置使用。
考虑到没食子酸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显色行为 ,且已有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可以作为鞣质含量测定对照物质。
实验比较了焦性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分别作为对照的测定情况。
以鞣酸含量测定为例, 采用不同对照物比较测定结果: 以没食子酸对照, 测得含量平均值为 62.26 % ,以焦性没食子酸对照,测得含量平均值为45.45 %。
以没食子酸对照 , 含量值较高。
结果表明,测定鞣质含量时对照品应采用没食子酸。
2. 6 超声辅助的优化比较探究[6]2.6.1 单因素考察2.6.1.1超声辅助提取的次数取干燥的地榆根粉末适量,加入15B/V 的60% C2H5OH,分别提取1、2、3、4、5 次,每次60 分钟。
提取物经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提取次数对的总鞣质的提取量有一定差异,但3、4、5 次差异不大,故而选定超声次数1、2、3 次作为正交试验考察的因素水平,进一步考察超声辅助提取次数对提取的影响。
2.6.1.2超声辅助提取的时间取干燥的地榆根粉末适量,加入15B/V 的60% C2H5OH 溶液,并依此超声提取20 分钟、40 分钟、60 分钟、80 分钟、100 分钟。
提取物经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表明20 分钟到60 分钟提取量逐渐上升,故而选定45分钟,60 分钟,75 分钟作为正交实验考察的因素水平,进一步考察超声辅助提取的时间对提取的影响。
2.6.1.3溶剂浓度取干燥的地榆根粉末适量,分别加入15B/V的30% 、40% 、50% 、60% 、70% 、80% C2H5OH,超声提取60 分钟。
提取物经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表明70% 、60%C2H5OH 提取结果最好,故而选定50%、60%、70% C2H5OH 溶液作为正交实验考察的因素水平,进一步考察溶剂浓度对提取的影响。
2.6.1.4溶剂用量取干燥的地榆根粉末适量,分别加入5、10、15、20、25、30B/V 的60%C2H5OH,超声提取60 分钟。
提取物经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表明15B/V 的60% C2H5OH 提取结果最好,故而选择10、15、20B/V 的溶剂用量,作为正交实验考察的因素水平,进一步考察溶剂用量对提取的影响。
2.6.3 L9 (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考察,选择超声辅助提取次数A、超声辅助提取时间B、溶剂浓度C、溶剂用量D 为考察的四组因素,采用L9 (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地榆中总鞣质的最佳提取方法为A3C3B2D2,即为超声波辅助提取3 次,每次60 分钟,溶剂为15B/V 的70%C2H5OH。
通过显著性检验及方法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地榆中总鞣质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C>B>D。
依照正交试验的结果重复试验5 次,计算得RSD 为1.74%。
结果表明,测定鞣质含量时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波辅助提取3 次,每次60 分钟,溶剂为15B/V的70%C2H5OH。
2. 7 显色剂的稳定性探究加入显色剂磷钼钨酸试液,分别于15min、30min、45min、60min、75min、90min后测定吸光度,发现磷钼钨酸显色 30 分钟后反应完全, 显色溶液在 3小时内稳定。
结果表明,测定鞣质含量时自加入磷钼钨酸显色 30 分钟后测定吸光度较好。
2. 8 碱性浓度的优化探究药典规定,测定鞣质含量时所使用的碳酸钠碱性溶液的浓度为29%,温度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影响较大,且高浓度的碳酸钠较易析出结晶,影响测定结果,多采用低浓度碳酸钠溶液,实验分别用20%,25%,29%,35%碳酸钠测定结果,取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0.05mg/ml)2ml,进行显示测定,结果表明,四者吸光度基本一致。
结果表明,测定鞣质含量时应采用20%碳酸钠。
2. 9 实验光照度的探究强光照射会使显色体系吸光度下降。
结果表明,测定鞣质含量时需要使用棕色容量瓶并且避光操作。
3方法学验证3.1 线性关系考察本法为标准曲线法 , 每次测定5个均随行测定 , 做 3 次测定数据 , 表示线性关系情况。
3.2 重复性试验取样品 6 份 , 按正文方法测定, 测得含量结果,重复性试验结果测定次数6次对应含量( %)分别为: 1- 42.80 2 -41.75 3 -41.02 4 -42.49 5 -42.53 6- 42.743. 3 回收率试验取同一样品 4 份,分别精密称取约75mg ,置250ml 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鞣酸溶液27.09mg (以没食子酸计含量为 62126 %) 50ml ,加水100ml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并按总酚和不被吸附的多酚测定法分别测定含量,计算回收率。
回收率试验结果如下:测定次数样品中含量(mg) 加入量(mg) 测得量(mg) 回收率( %)1 33.26 27.09 59.37 96.382 34.56 27.09 60.66 96.333 33.85 27.09 60.47 98.264 34.70 27.09 61.41 98.60平均值97.39% RSD值 1.24%4 样品测定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50mg ,置100ml 棕色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5ml,置 5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4.2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1.0ml、2.0ml、3.0ml、4.0ml、5.0ml , 分别置25ml棕色量瓶中,各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ml,再分别加水 11ml、10ml、9ml、 8ml、7ml , 用 20%碳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30分钟后,在76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