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感觉异常、疼痛和无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DPN的诊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为DPN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突破。

一、神经病理学研究: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机制的学科。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研究,发现了DPN的一些特征改变,如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神经纤维变细、腓总神经结构异常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DPN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线索。

二、神经生物标志物研究:神经生物标志物是指在生物体内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和特异性表达的分子物质,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近年来,许多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或尿液中的神经生物标志物,发现了与DPN相关的一些分子,如Nerve Growth Factor(NGF)、HbA1c等。

这些神经生物标志物的异常水平可作为DPN的辅助诊断指标。

三、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神经电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电信号与神经系统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可以了解神经传导功能的异常情况,进而诊断DPN。

研究表明,DPN患者常伴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F波波幅增大等异常。

神经电生理学研究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影像学研究:影像学是通过检查和观察影像来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有研究通过MRI、CT等影像学技术观察DPN患者神经结构的变化,如神经纤维变细、神经纤维密度减少等。

这些影像学研究为DPN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标志物、神经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依据,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麻木、刺痛和感觉异常等。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一些患者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这两种药物备受关注。

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保护神经的药物,可以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和减轻神经病变的症状。

普瑞巴林则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疼痛传导神经元的兴奋性来减轻疼痛感。

结合使用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并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通过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的研究,我们希望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意义。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目前,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的联合应用是否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通过研究分析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的药理作用、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和疗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简称DPN)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对其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本文将从DPN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DPN的临床表现DPN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神经组织的损伤而引起的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感觉异常、疼痛、肌力减退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感觉异常是其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感觉减退或消失、麻木、刺痛等。

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烧灼感、针刺感或电击样疼痛。

肌力减退则表现为肌肉无力,行走困难。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则表现为心血管系统、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多器官功能异常,如心率不规律、胃肠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辅助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DPN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电生理检查、皮肤生物电阻测定和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和体征是DPN诊断的最主要依据之一。

对于诊断DPN的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包括感觉异常、疼痛症状、肌力减退等情况,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还应考虑到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DPN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确定神经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这一检查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对于DPN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生物电阻测定是一种新兴的DPN诊断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定患者皮肤的电阻值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较好地反映了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

与传统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并且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更为一致,已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可靠的DPN诊断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研究进展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鉴于DPN的严重危害,早期检出和及时治疗DPN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DPN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目前DPN的诊断基本限于糖尿病阶段。

近年来,除对糖尿病阶段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越来越重视外,还提出了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中DPN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1,2]。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流行病学MONICA\KORA研究显示,28.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多神经病变,而IGT和IFG合并糖尿病多神经病变分别为:7.4%、11.3%。

此外,MONICA\KORA 在另一组心肌梗死队列研究显示,糖调节正常(NGT)、IFG、IGT和糖尿病患者的DPN患病率分别为1.2%、4.2%、8.7%和13.3%,痛性DPN在IGT患者中比NGT和IFG更常见。

由此证实糖尿病前期已发生DPN。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学说2.1缺血及缺氧性因素此学说为早年提出,但近来的研究仍支持其为DM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3~7]。

有学者认为缺血、缺氧性因素是DM周围神经病变的始动因素:即高血糖导致缺血、缺氧。

2.2多元醇通路高血糖时活性氧(ROS)抑制了糖酵解的关键酶即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活性,导致6-磷酸葡萄糖的累积,从而激活多元醇通路。

2.3氧化应激大量研究证明,DM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增强,神经内膜氧化应激产生的ROS对神经组织有直接毒性作用[8],氧化应激主要激活多元醇通路、AGE形成增多,蛋白激酶C(PKC)途径以及氨基己糖途径,这4条通路激活导致更多自由基生成,形成氧化应激的恶性循环,改变细胞生理和基因表达,使蛋白功能失调。

3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检测方法3.1氧化应激指标作为DPN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合并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其氧化应激指标升高与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咸宁学院学报 ( 医学版)0 0 2 1 年第 2 卷第 5 [o aoXa i n ei( eil cne ] 4 期 J r lf in g irt Md aSi c ) u nn U vs n y c e s
49 4
糖 尿 病 周 围神 经 疼 痛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廖永锋 朋立超 金孝炬 , ,
低其表达后 , 动物对热觉过敏 和触觉过敏无明显 改变。Wod o 等研究表明 , 糖尿病实验模型异常疼
痛 开始时 , a1 3 N v . 、 a 1 9的 m N N v . 、 a1 8 N v . R A和蛋
传 导 速 率 下 降有 关 J ogS在 研 究 D N 大 鼠 。H n P A纤维 D G神经 元 时发 现 ,N v. 白水 平 在 A R a17蛋 纤 维 D G神 经元 增 加 并且 N v. R a17阳性 的神 经 元 数 也显 著增 加 J 。
( . 旦大 学附 属上 海市 第五 人 民 医院麻 醉科 , 海 2 0 4 2 皖南 医学 院附属 弋矶 山医院麻 醉科 ) 1复 上 0 2 0;.
中 图分 类 号 :5 7 2 R 8 .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章 编 号 :0 8 6 5 2 1 )50 4 -3 10 - 3 (0 0 0 - 9 0 4 0
6、 v . Na 1 8 Na 1 7 v . Na 1 9 v.
1 1 Na . . v1 7
氨酸磷酸化 N v 8 白表达 明显增加 , a1 蛋 . 经射频热
凝毁 损腰 交感 神 经 节 后 2周 , 随着 大 鼠疼痛 阈值 的升 高和 神经病 理 损伤 的减轻 , 应 节段 D G细 相 R 胞苏 氨酸 磷 酸 化 N v. a18蛋 白表 达 下 降 … 。 因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及时诊断,如果延误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一、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要症状是感觉异常,包括疼痛、麻木、刺痛和感觉丧失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反射减弱等体征。

由于感觉异常与其他神经病理状
况的相似,因此对于怀疑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进行详细的神经学检查,以确诊诊断。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目前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这种方法,
能够测定患者的神经肌肉电活动,包括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

神经电生理检查,
可以帮助确认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是否受损,并对病变的程度和位置进行定位。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在临床上发展较为先进的检查方法。

通过MRI、CT等检查,能
够更准确地观察神经病变的位置和程度,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但是,由于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速度较慢,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其早期发现和诊断方面并不十分敏
感。

神经病理学检查是对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一种方法。

通过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可
以了解神经病变的具体形态特征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等信息。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早期的病变,这种方法并不十分敏感,因此应该综合使用其他方法进行诊断。

总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对于怀疑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尽早
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开始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由于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而引起的神经损伤,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紊乱等多种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者可导致肢体残疾。

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主要包括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生物学指标检测等。

病史询问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要步骤,通过询问患者有无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症状的部位、发病的时间和病程等情况,了解其神经系统受损的情况。

同时,还要询问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和服药情况等,以评价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神经系统检查是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的检查。

感觉检查主要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和震动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足底痛觉受损和触觉减退。

运动检查主要包括肌力、肌张力和肌肉萎缩等,严重者还可出现踝反射消失。

自主神经检查主要包括心率变异性和直肠肌张力等指标的检测,以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肉电图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和程度,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检测。

肌肉电图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肌肉电生理学变化,包括电位幅度、形态、持续时间和激发阈值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波等技术,可以对神经系统进行影像学评估和定量分析。

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清晰显示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尤其对于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波检查可评估周围神经的直径、厚度和形态等指标,是一种无创且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

生物学指标检测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补充手段,包括血红蛋白A1C、血浆葡萄糖、血脂、肝酶和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的检测。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由于糖 尿病 痛性 神经 病变 被认 为 主要 由小 纤 维损 害 导 致, 传统 的电生理 检查 如肌 电图 、 神经传导速 度测 定 , 主要 反 映较大神经纤 维 病变 , 此类 小神 经病 变较 难 检测 和诊 断 。 而
目前 的 检 测 方 法 有 : 21 定量感觉测定 (S) . Q T 无痛性测定痛 、 温觉 阈 , 价小 纤维 功 能 。在 3 评 0例 2 糖 型 尿病患者中利用神 经传 导 速度检 查作为对 照 , 证明 Q T能检 S
2 诊 断方 法
病小纤维神经病变 ( ) s 患者及 2 9名正常对 照中检查神经 传 导速度及 C P评估 , S 发现 糖尿病 S N患者 的 C P潜伏期 明显 F S
高于对照组 。C P评估有望成 为早期诊 断糖尿病 SN的有效 S F 方 法 [l 7。 24 改 良后 的简 明疼痛量表 ( P) . BI 病人可 自我完成 , 它包 括 4项 疼痛 严重 度标 尺 ( 最痛 时、 疼痛最轻 时、 一般疼 痛时、 当前的疼痛 ) 及 7项疼痛 产生的影 , 响标尺 ( 日常活动 、 情绪 、 行走 习惯、 常工作 、 系他人 、 正 联 睡眠 及 于娱乐 )引 [。 25 密西根州神 经病变筛查 方法( S) 是糖尿病 神经病变 I, 的有效筛查试验 包 括 检 查 双 足 外 观 、 反 射 、 18 Z音 叉 踝 用 2H 测定外踝 的振 动觉 阈值 若 足 外 观 正 常 记 0 , 正 常 记 1 分 不 分
在美国几乎 有四分之 一糖尿病 ( M) D 患者存 在痛性糖尿病 神经病 变。有评估 显示在 有 2 5年病史 以上 的糖 尿病病 人 中 有 5 %会发展到神经性 疼痛。 0
. 癌 + 皿
断神经病变 , 缩短临床检查 的时间[I 6。 23 表 皮静止期 (u nosset e o S ) . ct eu in prdC P a l i C P是刺激表皮神经 后 随意收缩 的短 暂 中断 , 神经 纤 S 维介导 的脊髓抑制反射 。方法是 由 5倍阈值 刺激作用 于左 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痛性神经病变在美国几乎有四分之一糖尿病(DM)患者存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有评估显示在有25年病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有50%会发展到神经性疼痛。

1 发病机理糖尿病神经性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小型有髓鞘的Aδ纤维和无髓鞘的C纤维损伤有关。

Aδ为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sC为自主神经节后纤维,drC为后根中传导痛觉的传入纤维。

X.CHEN 等在痛性糖尿病鼠模型中发现C纤维的一个亚型对刺激明显高反应性。

而Khan等报道了A_δ纤维在糖尿病鼠模型中自发放电和对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增加[1]。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与高血糖和胰岛素相关信号的丢失有关。

有研究指出血糖迅速变化常触动糖尿病神经性疼痛。

在非糖尿病动物模型中全身性或局部高血糖能引起机械性痛觉过敏,损伤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血流量[2]。

观察糖尿病神经病变模型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后的血糖及神经病变症状,得出结论认为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发挥本质作用的是胰岛素不足,而不是高血糖[3]。

最近有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异常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心介质。

在短期STZ 诱导糖尿病鼠研究中,神经肌肉连接点的超微结构显示神经末梢线粒体结构异常。

在成年动物神经元中,用胰岛素治疗能提高进入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还原当量,从而增加线粒体膜极化强度,加强ATP 合成[4]。

2 诊断方法由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被认为主要由小纤维损害导致,传统的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主要反映较大神经纤维病变,而此类小神经病变较难检测和诊断。

目前的检测方法有:2.1 定量感觉测定(QST)无痛性测定痛、温觉阈,评价小纤维功能。

在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利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作为对照,证明QST能检测早期小纤维功能障碍,从减少严重并发症、指导有效及时的治疗[5]。

2.2 皮肤活检蛋白质基因产物9.5是泛肽水解酶,作为全轴突和全神经内分泌的标记物,是人类表皮神经纤维的标记物,可鉴别皮肤小纤维病变,定量评价表皮内神经末梢的分枝,树突的数量、密度、长度等,可用于早期检测感觉和自主神经,先于症状诊断神经病变,缩短临床检查的时间[6]。

2.3 表皮静止期(cutaneous silent period CSP)CSP是刺激表皮神经后随意收缩的短暂中断,Aδ神经纤维介导的脊髓抑制反射。

方法是由5 倍阈值刺激作用于左手示指,然后由肌电图测得CSP。

Mehmet Yaman等在35名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SFN)患者及29名正常对照中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及CSP评估,发现糖尿病SFN患者的CSP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CSP评估有望成为早期诊断糖尿病SFN的有效方法[7]。

2.4 改良后的简明疼痛量表(BPI)病人可自我完成,它包括4项疼痛严重度标尺(最痛时、疼痛最轻时、一般疼痛时、当前的疼痛),及7项疼痛产生的影响标尺(日常活动、情绪、行走习惯、正常工作、联系他人、睡眠及于娱乐)[8]。

2.5 密西根州神经病变筛查方法(MNSI),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有效筛查试验,包括检查双足外观、踝反射、用128HZ音叉测定外踝的振动觉阈值。

若足外观正常记0分,不正常记1 分(畸形、皮肤干燥、胼胝、感染),若有溃疡再加1分;踝反射正常记0分,重扣击出现记0 .5分,消失记1分;大拇趾振动觉正常记0分,减弱记0.5分,消失记1分,总分大于2分需进一步诊治[9]。

3 治疗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已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进展。

目前治疗方法可分为两类: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理;针对疼痛发生机制。

3.1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一线药物,通过作用于钠离子通道和N _甲基_D_天门冬氨酸受体而抑制神经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_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疼痛的阈值,阻止受损神经发放神经冲动,具有较强的止痛效果。

文拉法辛(Venlafaxine),为5_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双重抑制药,与其他神经递质没有相互作用,无TCAs的抗胆碱及抗组织胺副反应。

相关试验显示其缓释片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神经性疼痛症状,相对安慰剂有明显的效果,每日剂量为150~225mg[10]。

度洛西汀,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缓解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抗抑郁药物。

经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分别应用度洛西汀60mg/d和120 mg/d的患者,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1),并且疗效可持续到12 周[11]。

3.2 抗惊厥药物,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抑制突触前谷氨酸的释放,稳定神经细胞膜,缓解疼痛。

拉莫三嗪(Lamotrigine),临床试验证实可减轻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和冷刺激后的皮肤异常疼痛。

有试验显示拉莫三嗪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更少[12],每日有效剂量为200到300mg。

lacosamidee是德国Schwarz BioSciences公司研发的治疗癫痫和神经性疼痛的药物,处于临床试验的最后阶段。

各项试验表明其最有希望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Bettina Beyreuth er 等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STZ鼠试验中发现10mg和30mg/kg,i.p.能减少温觉和机械性感觉过敏[13]。

3.3 血管扩张剂一氧化氮(NO)合成受损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

硝酸甘油作为NO的供体,在50名患者中采用其喷雾剂型与安慰剂对照,每晚对双足部喷雾一次(约0.4mg ),4周的随机、双盲试验及2周药物洗脱期后,继续4周交叉试验表明硝酸甘油喷雾能减轻疼痛及烧灼感,明显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症状[14]。

乙酰左旋肉毒碱(ALC),能纠正神经细胞Na+/K+-ATP酶的改变,和肌醇、NO、前列腺素及脂类的过氧化作用。

一项为期52周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中,分别给ALC500mg和1000mg Tid,均能明显改善腓肠神经的数量、再生,1000mg剂量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15]。

3.4 局麻药及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钠离子通道拮抗作用,减少损伤神经的异常放电,减弱其痛觉受体的敏感性。

有试验显示静脉注射利诺卡因5~7.5mg/kg 4个小时以上,能缓解难治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达28天[16]。

3.5 新一代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活跃的多元醇旁路,恢复Na+-K+-ATP酶活性,阻止、减缓糖尿病性神经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异常。

QR_333,包含三种活性成分:槲皮素(具有醛糖还原酶作用的黄酮类)、维生素C棕榈酸脂和维生素D3。

其安全性药物试验以2:1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一天三次(早、中、晚)涂抹于双足部疼痛最明显处,经6周观察,证实QR_333对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疼痛是安全有效的[17]。

3.6 抗氧化药物。

α_硫辛酸是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助因子,也是一种抗氧化剂。

最近悉尼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日静脉应用α_硫辛酸600mg,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但其是否具有长期疗效,目前尚无定论。

一项为期4年的多中心试验硫辛酸治疗神经病变的神经检测(NATHAN)正在进行中。

Resveratrol(白藜芦醇,3’,4’,5_三羟芪),抗氧化剂和天然植物抗毒素,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如红酒。

STZ_糖尿病神经病变鼠模型试验中,三个试验组从建模4周后分别予resve ratr o 15、10、20mg/kg/d口服,观察4周,推断Resveratrol 可以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的治疗选择,其确切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8]。

3.7 调节缓激肽受体。

缓激肽系统通过B1受体参与慢性炎症和伤害性感受过程。

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过量产生使缓激肽B1受体增加。

选择性缓激肽B1受体拮抗剂(BKB1_R),R_954。

在三种糖尿病动物模型:STZ鼠、BB/Wor_D R和BB/Wor_DP鼠模型中,分别予R_954各0.3、1、2、3mg/kg,及生理盐水对照,再与相同处理的非糖尿病组比较,通过热板试验评价R_954对温觉过敏的影响,实验指出R_954是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潜在有效的治疗途径[19]。

3.8 鸦片类和大麻素类。

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用鸦片类制剂及大麻素类,但应注意成瘾性。

WIN55,212_2,混合性CB1和CB2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试验证明全身(3和10mg/kg腹腔内注射)和局部(30ug患肢足底注射)使用WIN55,212_2,都对STZ_糖尿病鼠模型的外周神经病变的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有显著作用[20]。

3.9 谷氨酸羧肽酶Ⅱ抑制剂(GCPⅡ),能水解NAAG(N_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抑制mG luR3受体活化,从而抑制谷氨酸释放及增加神经胶质细胞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

在BB/Wor糖尿病鼠模型试验中,每天用30mg/kgGCPⅡ及生理盐水对照2月,到8月后观察,证实GCPⅡ对痛觉过敏和外周神经功能改变的防治作用[21]。

参考文献[1]Khan G. M, Chen S.R, Pan H. L. Role of primary afferent nerves inallodynia caused by diabetic neuropathy in rats[J]. Neuroscience, 2002,114 :291-299.[2]A.K. Saini, K.H.S. Arun, C.L. Kaul, et al. Acute hyperglycemia attenuates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nerve blood flow in male Sprague_Dawley rats:reve rsal by adenosine[J], Pharmacol. Res, 2004,50:593-599.[3]Yves M.J,J.Hoybergs, Theo F. Meert. The effect of low_dose insulin on mecha nical sensitivity and allodynia in type I diabetes neuropathy[J]. NeuroscienceLetters, 2007, 417:149-154.[4]Paul Fernyhough, Tze_Jen Huang, AlexVerkhratsky. Mechanism of mitochon dr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sensory neuropathy. Journal of the Peripheral [J]. Nervous System, 2003,8:227-235.[5]Fawzia Chéliout_Héraut, N. Zrek, H. Khemliche, et al. Exploration of smal l fibers for testing diabetic neuropathies[J]. Joint Bone Spine, 2005, 72:412 -415.[6]Tae Sun Park, Hong Sun Baek, Ji Hyun Park. Advanced diagnostic methods ofsmall fibe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Practice, 2007,055-059.[7]Mehmet Yaman, Derya Uludüz, Seref Yü ksel, et al. The cutaneous silent pe riod in diabetes mellitus[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7,419:258-262.[8]Diane C,Zelman, Mugdha Gore, et al. Validation of a Modified Version of t h e Brief Pain Inventory for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 Journal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2005,401-410.[9]Neurology Department, Zahed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Zahedan, Ira n;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Zahed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Zahe dan. Iran Validation of 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diabetic pe ripheral neuropathy[J].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06,108:477_481 .[10]Michael C. Rowbothama, Veeraindar Golib, Nadia R. Kunzc, et al. Venlafaxin e extended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a double_bli nd, placebo_controlled study[J]. Pain, 2004,110:697_706.[11]Goldstein DJ, Lu Y, Detke MJ, et al. Duloxetine v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 h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J]. Pain, 2005,116:109-118.[12]V. M. Jose, A. Bhansali, Hota, P. Pandhi. Randomized double_blind study co 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motrigine and amitriptyline in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Diabetes UK[J]. Diabetic Medicine, 2007,24:377-383.[13]Aaron I. Vinik, Michael Tuchman, Beth Safirstein, et al. Lamotrigine for t reatment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Results of two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_controlled studies[J]. Pain, 2007, 128:169-179.[14]R.P. Agrawal, Ramdev Choudhary, Poornima Sharma, et al. Glyceryl trinitrat e spra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A randomized double bl ind placebo controlled cross_over study[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 ctice, 2007,77:161-167.[15]Anders A.F. Sima, Menotti Calvani, Munish Mehra, et al. Acetyl_L_Carnitin e Improves Pain, Nerve Regeneration, and Vibratory Perception in Patients With C hronic Diabetic Neuropathy[J]. Diabetes Care, 2004,27:168-172.[16]Vanessa Viola, Harvey H. Newnham, Richard W. SimpsonT. Treatment of intrac table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with intravenous lignocaine[J]. Journal of D 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006,20:34_39.[17]Paul Valensia, Claude Le Devehatb, Jean_Louis Richardc, et al. A multicent er, double_blind, safety study of QR_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 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 preliminary report[J].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005, 19:247-253.[18]Sameer Sharma, Shrinivas K. Kulkarni, Kanwaljit Chopra. Effect of resverat rol, a polyphenolic phytoalexin, on thermal hyperalgesia in a mouse model of dia betic neuropathic pain[J]. Fundamental &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07,21:89-9 4.[19]Bichoy H. Gabra, Ouhida Benrezzak, Leng_Hong Pheng, et al. Inhibition of T ype 1 Diabetic Hyperalgesia in Streptozotocin_Induced Wistar versus SpontaneousGene_Prone BB/Worchester Rats: Efficacy of a Selective Bradykinin B1 Receptor An tagonist[J]. J Neuropathol Exp Neurol, 2005,64:782-789.[20]Ahmet Ulugol, Hakan C. Karadag, Yesim Ipci, et al. The effect of WIN 55,2 12_2, a cannabinoid agonist, on tactileallodynia in diabetic rats[J]. Neurosci ence Letters, 2004, 371:167-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