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抗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C35抗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C35抗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C35抗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JGJ55-200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JTJ053-9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3、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4、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二、工程要求:

1、强度等级:C35,28天弯拉强度5.0Mpa

2、坍落度:20-70mm

3、拌合及振捣方法:机械

4、部位:收费广场面层、构造物之间小于50米下面层

三、材料:

1、水泥:华新水泥厂生产P.O42.5水泥

2、细集料:崇阳河砂,细度模数3.21

3、粗集料:采用田心碎石厂碎石,最大粒径31.5mm,4.75-26.5mm连续级配,

4.75-9.5mm 占20%、9.5-16mm 占50%、16-26.5mm 占30%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荆州鑫城FDN-1缓凝高效减水剂

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

1、基准配合比(C40-B)

⑴、试配强度:fc=fr/(1-1.04Cv)+ts=5.67

⑵、计算水灰比:W/C=1.5648/(fc+1.0097-0.3595*fs) =0.46

采用W/C=0.40

⑶、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4。选择用砂率:

砂的细度模数为3.21,对应的砂率为38%

⑷、设计坍落度为20-70mm,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2-3、4.1.2-4,

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用水量:

W0=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56 Kg

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90 Kg

掺外加剂单位用水量:

外加剂:荆州鑫城FDN-1缓凝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18%~30%,掺

量为0.6%,减水率为β=18%;

所以用水量W0w=W0(1-β/100)=156 Kg

⑸、计算水泥用量:Co=Wo*(C/W)=390 Kg

⑹、计算每立方米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390+Mg 0+Ms0+156=245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

Ms0=724Kg/m3Mg0=1181Kg/m3

⑺、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

390:724:1181:156

1 :1.56:3.03:0.40

外加剂,掺量为0.6%,水泥用量为476 Kg/m3,水灰比不变则: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90:724:1181:156:2.34

1 :1.56:3.03:0.40:0.006

2、调整配合比(C35-A):水灰比减少0.02,则:

⑴、水灰比:W1/C1=0.38

⑵、砂率:βs1=38%

⑶、用水量:Mw1=157Kg/m3

⑷、计算水泥用量:Mc1= Mw1/ w1/c1=410 Kg/m3

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410+Mg 1+Ms1+157=2450

38%=Ms1/(Ms1+Mg1)×100%

解之得:

Ms1=715Kg/m3Mg1=1167Kg/m3

⑹、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410:715:1167:157:2.87

1:1.75:2.85:0.38:0.007

3、调整配合比(C40-C):水灰比增加0.02,则:

⑴、水灰比:W2/C2=0.42

⑵、砂率:βs2=38%

⑶、用水量:Mw2=155Kg/m3

⑷、计算水泥用量:Mc2= Mw2/ w2/c2=371Kg/m3

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即:371+Mg 2+Ms2+155=2450

38%=Ms2/(Ms1+Mg2)×100%

解之得:

Ms2=687Kg/m3Mg2=1120Kg/m3

⑹、初步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71:731:1193:155:2.22

1:1.97:3.22:0.42:0.006

根据JGJ55-200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该配合比即为设计配合比。

六、理论配合比:

采用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90:724:1181:156:2.34

1:1.86:3.03:0.40:0.00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考虑满足和易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技术要求。在生产施工阶段,要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其性能主要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在混凝土成型养护及后期使用阶段,要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主要指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抵抗混凝土变形(主要包括化学收缩、碳化收缩、干湿变形、温度变形、徐变等)的能力;在后期使用阶段,还要满足耐久性的要求,其性能主要包括抗渗、抗冻、碳化、钢筋锈蚀、抗侵蚀等。 2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素分析及调整 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及选用、所处环境、结构部位、生产施工工艺等都对其技术要求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1原材料 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如主要原材料的水泥的强度对混凝土的强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水灰比、砂率、石子的空隙率、外加剂和掺合料都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影响。

2.1.1原材料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水灰比:水灰比的大小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度:水灰比越大,流动性越好,坍落度大,但水灰比过大,易造成拌合物分层离析;水灰比越小流动性越差,水灰比过小时,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在配合比设计时,应尽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成本。为达到要求的坍落度,可添加减水剂。 砂率:砂率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坍落度变小;砂率过小,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易产生泌水、离析和流浆。在配合比设计时应选择一个能够填满石子空隙的并有一定的富余量的砂率。 骨料:骨料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在骨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卵石、河砂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而使用碎石和机制砂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相对较差;选用骨料的细度模数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在配合比设计时,细度模数大导致流动性差的情况,可以适当提高砂率,或增加水泥用量来改善和易性;细度模数过小,可以降低砂率,提高用水量进行调节。

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5.0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编制依据: 1、JTG F30-201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2、JT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6、设计图纸 二、工程要求: 1、强度等级:C35,28天弯拉强度5.0Mpa 2、坍落度:40-60mm 3、拌合及振捣方法:机械 4、部位:路面砼面层 三、材料: 1、水泥: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方牌P.O42.5水泥 2、细集料:江西河砂,细度模数2.80 3、粗集料:采用四都碎石厂碎石,最大粒径31.5mm,4.75-31.5mm合成级配, 4.75-16mm 占37%、16-26.5mm 占45%、19-31.5mm 占18%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 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 1、基准配合比(C35-B) ⑴、试配强度:fc=fr/(1-1.04Cv)+ts=5.82 ⑵、计算水灰比:W/C=1.5648/(fc+1.0097-0.3595*fs) =0.38 采用W/C=0.38 其中fr=5.0,c v=0.12,s=0.15,t=0.72,fs=7.4 ⑶、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4。选择用砂率: 砂的细度模数为2.80,选取砂率为S P = 38%。 ⑷、设计坍落度为40-60mm,选用S L=60mm。

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用水量: W0=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76 Kg 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80 Kg 掺外加剂单位用水量: 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12%~20%,掺量为1.8%,减水率为β=16%; 所以用水量W0w=W0(1-β/100)=151 Kg ⑸、计算水泥用量:Co=Wo/(W/C)=397 Kg ⑹、计算每立方米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397+Mg 0+Ms0+151=245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 Ms0=723Kg/m3Mg0=1179Kg/m3 ⑺、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 397:723:1179:151 1 :1.82:2.97:0.38 外加剂,掺量为1.6%,水泥用量为397 Kg/m3,水灰比不变则: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97:723:1179:151:7.15 1 :1.82:2.97:0.38:0.018 2、调整配合比(C35-A):水灰比减少0.02,则: ⑴、水灰比:W1/C1=0.36 ⑵、砂率:βs1=38% ⑶、用水量:Mw1=151Kg/m3 ⑷、计算水泥用量:Mc1= Mw1/ w1/c1=419 Kg/m3 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419+Mg 1+Ms1+151=2450 38%=Ms1/(Ms1+Mg1)×100%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 1、技术要求 (1)强度:包含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 (2)耐久性。 行车磨损,寒冷积雪地区防滑链轮胎和带钉轮胎的冲击,风吹日晒、雨水冲刷 及冰雪冻融。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a、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b、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c、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d、选用较好的砂石集料及改善集料级配; e、掺加外加剂,如引气剂、减水剂等。 (3)和易性: 较大的流动性,便于拌和均匀;不发生离析现象;捣实密实,不发生麻面蜂窝等。 测定方法:坍落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和捣实因素试验等。 影响因素:水泥浆数量、水泥浆稠度、砂率、水泥品种和集料性质、外加剂等。拌制时,必须根据使用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气候等条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和适宜的坍落度,或掺加各种外 加剂(如减水剂、流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4)表面特性。 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或表面特性),即要求路面具有足够的抗滑、耐磨及平整性。 采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集料,可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选用优质材料 (包括填缝料)进行合理组成设计,提高路面的耐磨性;依靠控制混合料的均 匀性、和易性,提高表面的平整度。 2、材料要求

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水、外加剂、填缝材料及 加强钢筋等。 (1)水泥 根据公路等级、工期要求、浇筑方法、路用性能要求、经济性等因素按表5选用。 特重和重交通选用不小于525号的水泥;中等和轻型交通,选用标号不小于 425号的水泥;供应条件允许时,优先选用早强水泥,缩短养护时间。 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南方不宜高 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且不宜低于10℃。 (2)粗集料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级配的碎石、碎卵石、卵石。各项技术指标符 合表7要求。 高速、一级、二级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碾压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有抗盐(冻) 要求时,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不应大于2.0%。 按最大公称粒径采用2~4个粒级进行掺配。卵石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不宜 大于26.5mm;碎石不应大于31.5mm。 (3)细集料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高速、一级、二级公路及 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应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 级公路、碾压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砂。特重、重交通宜使用河砂,硅质 含量不低于25%。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表9要求。 级配符合表10要求,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砂。同一配比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分别堆放,调整配合比 中的砂率。 (4)水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 mg/mm3;PH值不得小于4。且不得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 (5)外加剂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试验报告(30Mpa路面混凝土) ×××××××××试验室×××××××××工地试验室

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报告 工程名称:××××××××× 设计标号:30Mpa 使用部位:混凝土路面 组成设计单位:××××××××× 设计计算者: 复核者: 技术负责人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设计要求: 滦平县2018年贫困村道路改造提升路面用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标准值f r为4.5MPa,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差S为0.5(n=10)混凝土由机械搅拌并振捣,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0-40(mm);试验室设计坍落度采取70-90(mm)。 2、组成材料: 水泥采用唐山宇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滦平分公司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实测28天抗折强度8.0MPa,水泥密度ρc=3100kg/m3;砂采用滦河中砂表观密度ρs=2701kg/m3,细度模数2.86;碎石采用滦平县西井沟碎石4.75-31.5(mm),表观密度ρg=2792kg/m3,振实密度ρgh=1701kg/m3;水:自来水。 3、设计计算: 1)计算配制弯拉强度(f cu,n) 依照规范:该公路属于四级乡村道路,保证率系数t=0.29。变异系数中高,所以取C y=0.15。 根据设计要求f r=4.5MPa: f c=[f r/(1-1.04C f)]+t.s=[4.5/(1-1.04×0.15)]+0.29×0.5=5.48 2)计算水灰比W/C。 抗弯拉强度水灰比。由所给资料: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 s=8.0MPa。计算得到的混凝抗弯拉强度f c=5.48MPa,粗集料为碎石: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

路面抗弯拉强度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图纸相关说明 2.JTG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 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二.设计要求: 1.设计抗弯拉强度5MPa 2.坍落度10-40mm 三.原材料说明: 1.水泥 依据设计图纸以及JTG30-2003规范要求,选用山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其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2.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从砂石厂购买的骨料,规格分级和掺配比例如下: 经检验起其合成级配符合4.75-26.5mm连续级配要求,其它指标检验结果如下:

3.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0-4.75mm的河砂,检验结果如下: 4.饮用水凡人畜能够饮用的水 四.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 c f c= f r/(1-1.04*Cv)+t*s f c=5.0/(1-1.04*0.08)+1.36*0.40 f c=6.0(MPa) f 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 r—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MPa); f r=5.0 MPa; Cv—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查表取值为0.08; 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已知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Cv=0.08; 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f r=5.0 MPa, 则s= f r*Cv=0.40 MPa 2.水灰比的计算和确定: 碎石混凝土: W/C=1.5684/( f c+1.0097-0.3595*f s) =1.5684/(6.0+1.0097-0.3595*8.3) =0.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简析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重要性(一)

简析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重要性(一)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受车辆荷载的冲击摩擦和反复弯曲等作用,同时还受温度、湿度反复变化的影响,因此路面应具有较高的抗弯拉强度、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尽可能小的胀缩性。这就要有良好配合比设计,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本文通过阐述混凝土组成材料对路面质量的影响,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重要性。 【关键词】混凝土组成材料配合比重要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迅速。尽管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次性投资大,但它具有高强耐磨、耐久、养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车行速度高等优点,使混凝土路面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大交通量的公路和城市道路,通村公路等更多地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受车辆荷载的冲击摩擦和反复弯曲等作用,同时还受温度、湿度反复变化的影响,因此路面应具有较高的抗弯拉强度、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尽可能小的胀缩性。而影响上述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原材料性能的波动、混凝土养护的好坏、施工工艺的优劣、施工管理水平及施工温度、湿度的影响等, 二、混凝土原材料对路面质量影响 1.水泥 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性能,水泥根据矿物组成的不同而有许多种类,因此应选用安定性合格、强度高、干缩小、耐磨和抗冻较好的水泥。就品种而言,应选用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标号应根据道路等级、强度要求选用。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水泥过多过少都不利于混凝土质量,因此配合比设计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水泥用量的确定。 2.细集料 细集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及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有较大的影响。如压槽、拉槽、刻槽等都是通过表面层形成的线状槽来实现的。如果砂子的耐磨性差,与水泥胶结能力不好,路面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就会变差。据资料介绍,当砂中石英含量大于三分之一时,路面的耐磨性能明显增强。其次是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砂子的颗粒级配表示大小颗粒砂的搭配情况,混凝土或砂浆中砂的空隙是由水泥来填充的,为达到节约水泥、提高强度和耐久性,应尽量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良好的级配应有较多的粗颗粒,同时配有适当的中颗粒及少量细颗粒填充其空隙。 3.粗集料 粗集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粗集料对强度的影响取决于集料的表面特征、颗粒级配及其力学性能。 (1)颗粒级配。石子级配好坏对节约水泥和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有很大关系。粗集料应具有较好的颗粒间的搭配,以减少空隙率,增强混凝土密实性。粗集料的颗粒级配采用筛分法测定,连续级配石子颗粒呈连续性,用连续级配的集料配制的混凝土混合料,其和易性较好,不易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2)强度。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集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当混凝土受荷后,在集料与砂浆界面处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当界面有保障时,集料颗粒所受的应力要比砂浆大,如果集料强度不高,混凝土可能因集料的破坏而破坏;另一方面,如果集料强度过高,会使界面拉应力增大,从而降低粘结强度,因此集料的强度与界面粘结强度的优化匹配对提高混凝土强度具有实际意义。一般集料强度是混凝土强度的2-3倍比较合适。 (3)表面特征。粗集料的粒形、表面结构主要影响集料与砂浆的界面粘结强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石子粒径大,其表面积随之减少,因此保证一定厚度的润滑层所需的水泥砂浆的数量也相应减少,所以石子最大粒径在条件许可下,应尽量选用大些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增加粗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 配制强度:f cu,k=25Mpa f cu,o= f cu,k+1.645* o=25+1.645*5=33.2Mpa (2) 初步确定水灰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指标选取) W/C= a a*f ce/(f cu,0 + a a*a b*f ce) =(0.53*36.5) / (33.2+0.53*0.20*36.5) =0.52 (3) 选取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 由水灰比为0.5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选取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m wo=175kg/m 3。(4) 计算1m3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 由W/C=0.52,m w0=185 (kg/m3),得m co=m wo/(W/C)=337(kg/m3) 查表符合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20kg/m 3,所以取按强度计算的单位水 泥用量m co=337 ( kg/m 3) (5) 选取合理砂率,计算粗细集料用量:最大粒径31.5mm,水灰比0.52,查表 取混凝土砂率B s =35%o (6) 计算一组(3块试件)水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3水用量175kg/ m '水泥用量337kg/m 砂用量680 kg/m 碎石用量1263 kg/m

(7) 配合比确定: 个人认为,单位用水量可取180(kg/m3) ,为保证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取0.5,单 位水泥用量360(kg/m3) ,根据密度法计算配合比,假定表观密度为2400 (kg/m3 ),单位粗集料用量与单位细集料用量为未知量,可设方程求解 M c0+ M g0+ M s0+ M w0=2400 M s0/ (M s0+ M g0 )*100=35 解得M g0=1560(kg/m3) ,M s0=840 (kg/m3) 通过计算得到个人的配合比为: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细集料用量:单位粗集料用量=180:360: 840:1560

5.0MPa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配合比设计.doc

5.0MPa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配合比设计 一、配合比设计依据及要求: 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1、施工坍落度 H=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 26.5mm 2、公路等级一级,施工单位混凝土弯拉强度样本的标准差s=0.4MPa(n=9) 二、原材料检验说明: 1.碎石:山东 检测参数单位技术要求检测结果 含泥量% 0.7 <1.0 表观密度g/cm3 > 2.500 2.655 针片状含 量% <15 9.5 压碎值% <15 10.3 材料名称通过下列筛孔的百分率(%) 31.5 26.5 19 16 9.5 4.75 2.36 16-26.5mm 100.0 81.7 20.4 7.2 0.5 0.1 0.1 9.5-16mm 100.0 100.0 65.8 44.2 13.4 1.6 0.3 4.75-9.5mm 100.0 100.0 100.0 9 5.9 20.3 0.7 0.7 矿质混合料级配组成计算 矿料配合 31.5 26.5 19 16 9.5 4.75 2.36 比( %) 16-26.5mm 30 30.0 24.5 6.1 2.2 0.2 0.0 0.0 9.5-16mm 40 40.0 40.0 26.3 17.7 5.4 0.6 0.1 4.75-16mm 30 30.0 30.0 30.0 28.8 6.1 0.2 0.2 合成级配100.0 94.5 62 48.6 11.6 0.9 0.4 设计级配上限100 100 75 50 30 10 5 设计级配下限100 95 60 30 10 0 0 设计级配中值100 97.5 67.5 40 20 5 2.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步骤教学文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计算配合比的确定 (1)计算配制强度 当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资料时,σ可计算获得。并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计算值<2.5 MPa 时,应取σ=2.5 MPa ;当强度等级≥ C30,计算值低于<3.0 MPa 时,应取用σ=3.0 MPa 。否则,按规定取值。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 a α、 b α回归系数,应由试验确定或根据规定选取: ce f 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若无实测值,则 ce f ,g 为水泥强度等级值,c γ为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若水灰比计算值大于表4 - 24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表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选取1 m3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 ①根据施工条件按表4-25选用适宜的坍落度。 σ6451.,,+=k cu t cu f f ce b a cu ce a f f f C W ααα+=0,g ce c ce f f ,γ=

②水灰比在0.40~0. 80时,根据坍落度值及骨料种类、粒径,按表4-26选定1 m3混凝土用水量。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表4- 26中坍落度90 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 mm 用水量增加5 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 wa m 是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 如水泥用量计算值小于表4- 24中规定量,则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 (5)选用合理的砂率值(βs) 坍落度为10~60 mm 的混凝土:如无使用经验,砂率可按骨料种类、粒径及水灰比,参照表4- 27选用 坍落度大于60 mm 的混凝土:在表4- 27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 mm ,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坍落度小于10 mm 的混凝土: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6)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mg0,ms0) A.重量法: 0c m 、0g m 、0s m 、0w m 为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粗骨料用量、细骨料用量和用水量。cp m 为1m3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取2350~2450 kg/m3。 ()β-=10w wa m m 0c m C W m m w c 0 0=cp w s g c m m m m m =+++0000%100000?+=g s s s m m m β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 班) 邬文锋、天楚、祖军、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 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 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 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m r = A.d1/2/200 式中m r -------------------- 筛余量(g); d -------- 筛尺寸(mm); A --------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 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 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 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________ (g)

筛余累计重____________ (g) 试验重量误差 ____________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若干问题思考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過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控制,从而进一步就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优化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措施,旨在为了确保路面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质量问题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8-0083-02 引言 路面混凝土作为一种水泥混凝土材料,需要满足路面表面功能、摊铺、弯拉强度、耐久性等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方便维护等优点,从而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城市路面混凝土建设中,为了确保道路的使用功能,实现良好的工程效益,需要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而要确保路面混凝土质量,减少路面裂缝、断板问题的出现,需要加强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及配合比设计。下面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总结,就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1.1水泥 水泥是一种混凝土胶凝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性能。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道路质量,需要选用强度高、抗冻性好、耐磨性强的水泥,如专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等,对抗折强度等级小于4.5MPa的中等类型的路面,应选用矿渣水泥。

对进仓水泥,可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但要单独对各个厂家的水泥进行配合比试验,禁止混合使用不同厂家的水泥,以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另外,要考虑到水泥的颗粒细度,其颗粒越细,早期强度越高,混凝土收缩就越大,因此在水泥选用时,我们要重视后期水泥的强度增长。 1.2骨料 在骨料质量控制中,要对其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骨料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防止道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同时,我们还要重视碎石的颗粒级配,保证颗粒级配的良好性,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抗压强度,降低混凝土使用成本。粗骨料级配的不同,其抗压强度也不同,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碎石混凝土与卵石混凝土相比,其抗折强度要高很多。分析原因,是由于卵石表面光滑,且卵石与胶砂的粘结力远远低于碎石与胶砂的粘结力,从而使抗拉粘结面成为了混凝土抗折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道路混凝土选择时,应选用碎石作为原材料。另外,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还会受到碎石尺寸的影响,其尺寸越大,混凝土抗折强度就越低。如果碎石粒径较小,就会增大碎石的比表面积,提高混凝土砂率,从而造成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现象,导致路面收缩裂缝的出现。因此,根据连续级配要求,在选用路面混凝土时,其碎石粒径最好选择以5—25mm连续级配。

C2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C2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依据 1、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 3、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6、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二、试验材料 1、水泥: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0 42.5水泥 2、碎石:淇县业晟石料厂生产的碎石。 采用4.75~31.5mm 连续级配16~31.5mm:9.5~16mm:4.75~9.5mm=35%:50%:15% 3、砂:选用山东大汶河生产的河砂,经试验细度模数Mx=2.86属于中砂。 4、水:饮用水 三、工艺要求 拌和站集中拌和、电子计量。坍落度70~90mm。 四、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置强度 fcu,o=fcu,k+1.645σ=20+1.645×5=28.2Mpa(取标准差取5Mpa)2、计算水灰比 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f=42.5×1.0=42.5Mpa ce混凝土强度公式的经验常数a取0.46,a取0.07 ba W/C=(a.f) /(fcu,o+a*a*f)cebaace=(0.46×42.5)/(28.2+0.46×0.07×42.5) =0.66 2﹚根据耐久性要求校核水灰比 根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计算水灰比为0.66,根据经验现取水灰比0.57,符合耐久性要求。 3 =200kg/m、选定单位用水量m3wo3。200kg/m选定单位用水为70~90mm。已知混凝土坍落度为4、计算水泥用量 3 = m/(w/c)=200/0.57=351kg/m1)水泥用量m woco 2)根据耐久性校核水泥用量 3 351kg/m水泥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根据 符合耐久性要求。 5、选择砂率 按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4.0.2选择砂率 βs =37%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范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它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0.07) 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β为减水率

国道碾压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202国道碾压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摘要: 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目前采用室内试验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办法,本文介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1.前 言 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以级配集料和较低的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以及掺和料和外加剂等组成的超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经振动压路机等机械碾压密实而形成的一种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它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与普通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见表1),能够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降低工程造价。 表1 与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比较 2.工程概况 202国道梅河口至海龙段始建于1986年,路基宽12m ,路面宽7m ,原路面面层采用沥青贯入式和人工铺筑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方式建成。建成后,路面相继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难以满足当地交通的需要,决定1997年进行路面结构的改建,采用碾压水泥混凝土路面。 3.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设计 3.1 试验原材料 (1)水泥:红梅425# 普通水泥; (2)碎石:粒径5~20mm ,表干比重2.63g/cm 3 ,压碎值8%;5~10mm 含35%,振实容重1617kg/m 3 ;

(3)砂:产地梅河,细度模数3.16,表干比重2.59g/cm3,容重1360kg/m3; (4) 粉煤灰:Ⅱ级干灰,产于吉林梅河口发电厂; (5)外加剂:吉林省松脂皂引气剂(DH9S),掺量0.0002%;木钙(MG)掺量0.25%。 3.2 试验目的 选定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几个主要参数,即单位用水量(W);基准胶凝材料用量(C+F1); 石子填充体积率(Vg)及粉煤灰掺量(f,%) 。 3.3 考核指标 混凝土稠度(改进V c值);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尺寸10×10×40cm3,龄期7d和28d)。 3.4 试验方案及配合比 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如表2),各配合比除因素、水平变化外,其他试验条件均相同。试验方案及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 表2 因素与水平 表3 正交试验方案及混凝土配合比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样本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 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 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表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参考表(自定, 待验证)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 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 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 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 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 计算过程中经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 s) 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经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C30P8F100常态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1、本标段工程情况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陶岔渠首至沙河南(中线建管局代建项目)叶县段施工3标(合同编号:ZXJ/SG/YXD-003)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渠段起点桩号201+500,终点桩号209+270,包括长7.77km的渠道及沿线布置的各类建筑物18座,包括:1座河渠交叉建筑物,5座左岸排水建筑物,3座渠渠交叉建筑物,6座公路桥,2座生产桥,1座下穿通道。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合同范围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安装、通信管道采购及敷设、水土保持工程及施工期环境保护工程,以及为完成上述工作所必须的临时工程或设施等。 主要工程量包括:土石方开挖约569万m3,土石方填筑约248万m3,混凝土约17万m3,钢筋约1.09万t,金结安装约578.50t,复合土工膜约63万m2。 2、气候条件 叶县段属温和地区,多年平均温度14.6℃。多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发生在7月,其值为27.3℃;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发生在1月,其值为1.0℃。全年1月份温度最低,多年平均最低温度-5.1℃。7月份温度最高,平均最高温度31.8℃。 3、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4、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混凝土技术要求 5、引用标准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3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5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1990 6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7《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 8《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10《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 11 招标文件(合同编号:ZXJ/SG/YXD-003) 6、原材料试验结果 6.1水泥 水泥采用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水泥物理力学及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见下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