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课程设计报告液体混合教材

合集下载

plc液料混合控制课程设计

plc液料混合控制课程设计

plc液料混合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液料混合控制的基本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液料混合过程中涉及的传感器、执行器及其在PLC系统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液料混合控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PLC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液料混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现一个液料混合控制系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LC编程软件及相关设备,具备一定的自动化设备维护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PLC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和PLC基础知识,对实践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PLC基础理论复习:包括PLC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编程语言等,重点回顾与液料混合控制相关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扎实掌握。

2. 液料混合控制系统认知:介绍液料混合过程中涉及的传感器(如液位传感器、流量计等)、执行器(如电磁阀、搅拌电机等)及其在PLC系统中的作用。

3. PLC编程软件操作:讲解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和运行。

4. 液料混合控制程序设计:根据实际液料混合工艺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控制程序,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的分配、逻辑控制等。

液体混合装置plc课程设计

液体混合装置plc课程设计

液体混合装置plc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液体混合装置PLC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1.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3.学会使用PLC控制系统进行液体混合装置的设计和调试。

4.能够独立完成液体混合装置的PLC编程;5.能够进行PLC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6.能够对液体混合装置进行故障分析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认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LC基础知识:介绍PLC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编程软件的使用;2.液体混合装置设计:讲解液体混合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和调试方法;3.PLC编程实践: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PLC编程的方法和技巧;4.实验操作:进行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和故障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PLC基础知识和液体混合装置设计原理;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PLC编程方法和技巧;3.实验法:进行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和故障分析;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PLC原理与应用》、《液体混合装置设计》;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论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准备液体混合装置和PLC控制系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表现;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故障分析能力;4.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对液体混合装置PLC控制系统的理解和设计能力;5.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PLC基础知识和液体混合装置设计的掌握程度。

plc课程设计报告

plc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题目: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高峰二级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目录摘要 01 绪论 (1)1.2.1可编程控制器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的特点……………………‥11.2.2 本系统采用PLC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设备 (2)2.3 PLC的系统选型 (2)2.4 液体自动混合系统的控制要求 (3)3 液体混合装置的控制的软件设计 (4)3.1 液体混合程序流程图 (4)3.2 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输入/输出分配 (5)3.2.1控制系统的I/O点分配 (5)3.2.2 PLC的I/O接线图 (5)3.3液体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3.4程序设计梯形图 (6)3.4.1程序图 (6)3.4.2过程叙述分析 (9)4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9)4.1系统调试 (9)4.2 结果分析........................................................................‥•10 5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 (10)5.1PLC的I\O端口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10 5.2PLC主机系统内部故障分析及处理 (10)6结论 (11)7参考文献 (11)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近年来一种发展极为迅速。

应用极为广泛的工作控制装置。

它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行的电子系统,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指令,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输出完成确定的逻辑顺序、定时、记数、运算和一些确定的功能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由于PLC的性能优越,兼具计算机的功能完备,灵活性强,通用性好喝继电接触器控制简单易懂,维修方便等优点,形成以微电脑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设备。

西门子S7-1200多液体混合控制系统PLC课程设计报告

西门子S7-1200多液体混合控制系统PLC课程设计报告
院长(主任) (签字)
2017年12月20日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1基础题
1.1天塔之光
1.2PLC控制电机正反转
2组合题 PLC 实现多液体自动混合控制
2.1总体控制要求:如面板图所示,本装置为三种液体混合模拟装置,由液面传感器SL1、SL2、SL3,液体A、B、C阀门与混合液阀门由电磁阀YV1、YV2、 YV3、YV4,搅匀电机M,加热器H,温度传感器T组成。实现三种液体的混合,搅匀,加热等功能。三相异步电动机与搅拌电机同步运转、停止。
2.2打开“启动”开关,装置投入运行时。首先液体A、B、C阀门关闭,混合液阀门打开10秒将容器放空后关闭。然后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当液面到达SL3时,SL3接通,关闭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B阀门。液面到达SL2 时,关闭液体B阀门,打开液体C阀门。液面到达SL1时,关闭液体C阀门。
2.3搅匀电机开始搅匀、加热器开始加热。当混合液体在7秒内达到设定温度,加热器停止加热,搅匀电机工作7秒后停止搅动;当混合液体加热7秒后还没有达到设定温度,加热器继续加热,当混合液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加热器停止加热,搅匀电机停止工作。
山东交通学院
电控与PLC课程设计报告
院(部)别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 级电气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时 间2017.12.11--2017.12.22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多液体混合控制系统
学 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
学生姓名
学号
12月11日至12月22日共2周
指导教师(签字)
2.4搅匀结束以后,混合液体阀门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当液面下降到 SL3时, SL3由接通变为断开,再经过N秒,容器放空,混合液阀门关闭,开始下一周期。

液位混合plc课程设计

液位混合plc课程设计

液位混合p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位混合PLC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掌握液位混合PLC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了解液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在液位混合PLC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液位混合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编程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液位混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调试液位混合PLC系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3. 引导学生关注PLC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液位混合PLC系统为载体,结合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编程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PLC基础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 液位传感器工作原理及选型;-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液位混合控制系统的原理及流程。

2. 实践操作:-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液位混合PLC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液位混合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运行;- 故障分析与处理。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PLC基本原理与结构学习,液位传感器工作原理及选型;- 第二周:执行器工作原理及应用,液位混合控制系统的原理及流程;- 第三周: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液位混合PLC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第四周:液位混合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运行,故障分析与处理。

4.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三章:PLC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PLC编程方法与技巧;- 第五章: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应用;- 第六章:液位混合PLC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plc课设报告1.doc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plc课设报告1.doc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plc课设报告1 目录1.选题背景(1)2.方案论证(1)2.1 继电器控制系统(1)2.2 单片机控制(1)2.3 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2)2.4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2)3.过程论述(3)3.1 控制分析(3)3.2 plc 选择(4)3.3 搅拌机的主电路图(5)3.4 分配I/O点(6)3.5 外部接线图(7)3.6 元器件选型(7)3.6.1 液位传感器的选择(7)3.6.2 搅拌电机的选择(8)3.6.3 电磁阀的选择(8)1)入罐液体(8)2)出罐液体(8)3.7 元件目录表(8)3.8 顺序控制图(9)3.9 梯形图(10)4.结果分析(13)4.1 系统模拟调试(13)4.2 仿真结果(13)5 总结(13)参考文献(15)1 选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和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志。

在炼油、化工、制药等行业中,多种液体混合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而且也是其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这些行业中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介质,以致现场给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不适合人工现场操作。

另外,生产要求该系统要具有配料精确、控制可靠等特点,这也是人工操作和半自动化控制所难以实现的。

所以为了帮助相关行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型企业实现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的目的,液体自动混合配料势必就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大课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原有液体混合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提出数据采集、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

设计的多种液体混合装置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在混合过程中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液体混合比例的稳定性、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要实现整个液体混合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从怎样实现各电磁阀的开关以及电动机启动的控制这个角度去考虑。

该系统需要对各种液体的液面进行液面的高度控制,因此,需要用到传感器进行液面高度的监控。

西门子S7-1200多液体混合控制系统PLC课程设计报告

西门子S7-1200多液体混合控制系统PLC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学院电控与PLC课程设计报告院(部)别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气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2017.12.11--2017.12.22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多液体混合控制系统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学生学号12 月 11 日至 12 月 22 日共 2 周指导教师(签字)院长(主任) (签字)2017 年 12月 20 日目录摘要............................................................... - 1 -一、基础题............................................................ - 2 -1. 1天塔之光...................................................... - 2 -1.1.1设计要求................................................. - 2 -1.1.2设计思路................................................. - 2 -1.1.3部分程序梯形图........................................... - 3 -1.2PLC控制电机正反转.............................................. - 4 -1.2.1设计要求................................................. - 4 -1.2.2设计思路................................................. - 4 -1.2.3电路接线图............................................... - 5 -1.2.4程序梯形图............................................... - 5 -二、组合题 PLC 实现多液体自动混合控制.............................. - 6 -2.1设计要求....................................................... - 6 -2.2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 6 -2.3 实验器材...................................................... - 7 -2.4 I/O分配...................................................... - 8 -2.5 程序梯形图................................................... - 8 -2.6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 - 12 -2.7实验效果图.................................................... - 13 -三、课程设计总结..................................................... - 14 - 参考文献.......................................................... - 14 -摘要本课程设计为基于PLC的多种液体混合控制系统,是以控制三种液体的混合装置为例,将三种液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电动机搅拌后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将混合的液体排出装置,并形成自动循环状态。

课程设计任务书--基于PLC的两种液体混合搅拌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基于PLC的两种液体混合搅拌控制系统设计
第9-10天:学习西门子S7-200的编程软件,并在该软件中编写梯形图程序
第11-12天:学习仿真软件,进行程序仿真和调试。在试验箱上进行运行和调试。
第13-14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主要参考资料
[1]廖常初.S7-200 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2]梅丽凤.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3]殷洪义.可编程序控制器选择设计与维护[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1)有两种液体A和B,对应的液面检测传感器为I和H。有三个电磁阀,X液体A输入电磁阀,X2液体B输入电磁阀,X3输出电磁阀。M为搅拌电机。
(2)按下起动按钮:
①打开电磁阀X1,输入液体A到搅拌器。
②当A液位达到I时,关闭电磁阀X1,打开X2,液体A停止,开始输入液体B。
③当B液位达到H时,关闭电磁阀X2,液体B停止输入,起动搅拌电动机M,定时20S。④搅拌时间到,停止搅拌电动机M,打开电磁阀X3,输出混合液体。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自动化班级:XX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
课程名称
PLC原理与应用
设计题目
基于PLC的两种液体混合搅拌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目的、主要内容(参数、方法)及要求
设计目的:1、掌握PLC功能指的用法。2、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设计一个两种液体混合搅拌的控制程序,具体要求如下:
2、画出实现程序流程图。列出输入、输出端口。写出梯形图程序。
3、调试程序,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工作量
2周时间,每天3学时,共计42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PLC课程设计》报告液体混合装置控制的模拟系另u 电气工程系班级本电气113学号2011010143313学生姓名黄奕谋_________指导老师吴巧媚组员周景彬林学辉2013年9月摘要PLC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迅速地发展和普及,并在冶金、机械、纺织、轻工等诸多领域取代了传统的继电- 接触器控制。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具备设计、调试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工业对电气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将PLC应用于液体混合装置的控制,对于学习和工业上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设计以两种液体的混合控制为例,要求是将两种液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搅匀电机搅匀后将混合液体输出容器。

并自动开始下一周期,形成一个循环状态。

在按下停止按钮后所有工序停止操作。

同时,该设计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7-200 系列机型进行控制系统的PLC程序设计,利用模拟装置对两种液体混合的工业流程进行模拟。

关键词:两种液体、混合装置、自动控制目录摘要 (2)第一章概述 (4)1.1 .......................................................................................... 课题内容 41.1.1选题的目的 (4)1.1.2 课程设计的意义 (4)1.2设计过程 (4)1.3 系统主要功能 (4)第二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2.1 系统控制要求 (5)2.2 混合装置基本组成 (6)2.3液体混合装置运行流程分析 (6)2.4PLC I/O 点分配表及外部硬件接线图 (7)2.4.1 系统I/O 点分配表 (7)2.4.2 PLC 外部硬件接线图 (7)第三章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8)3.1液体混合控制程序顺序结构图 (8)3.2 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 (9)3.3 源程序代码 (9)3.3.1程序梯形图LAD (9)3.3.2程序指令表STL (11)第四章课程设计体会......................................13参考文献 (13)第一章概述1.1 课题内容1.1.1 选题的目的借助实验设备熟悉工业生产过程中PLC 的应用,进一步了解所学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熟悉其编程方式。

两种液体的混合装置的控制更常见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尤其在化工工业中多常见,便于学有所用。

1.1.2 课程设计的意义了解常用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设计原则。

学以致用,巩固课本知识。

通过训练,使我们初步具有设计电气控制装置的能力,从而培养了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

而且用PLC进行开关量控制的实例很多,在冶金、纺织、机械、化工、铁路的行业几乎都需要用到它,如机床电控、食品加工、电梯、自动化仓库等方面的逻辑控制,都广泛应用PLC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

本次设计是将PLC用于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控制,对学习和实用是很好的结合。

1.2设计过程利用西门子S7-200 设计两种液体的混合装置控制系统。

需要了解该液体混合工艺流程,首先需列出该程序的I/O 分配表,然后画出该程序的流程图,绘制PLC外部接线图,最后编写、调试梯形图或语句表,发现问题并逐步改善。

1.3系统主要功能按下启动按钮SB1,装置投入运行时,自动排空容器内液体,20秒后,开始按比例混入两种不同的液体。

当混合液体到达一定的容量时,搅匀电机开始搅匀两种液体,6 秒后电机停止搅动并排出混合液体。

当按下停止按钮时停止所有工艺。

第二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2.1系统控制要求如图2-1所示为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SL1、SL2、SL3为液面传感器,液面淹没时接通,两种液体(液体A、液体B)的流入和混合液体的流出分别由电磁阀门YV1、YV2、YV3控制,YKM为搅匀电机。

图2-1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控制要求:1、初始状态:当装置投入运行时,容器内为放空状态。

2、启动操作:按下启动按钮SB1,装置投入运行时,液体A B阀门关闭,混合液阀门打开20秒将容器放空后关闭: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

当液面到达SL2时,SL2接通,关闭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B阀门。

液面到达SL1时,关闭液体B阀门,搅动电机开始搅动。

搅动电机工作6秒后停止搅动,混合液体阀门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

当液面下降到SL3时,SL3由接通变为断开,再过2 秒后,容器放空,混合液阀门关闭,开始下一周期。

3、停止操作:当按下停止按钮,所有工序停止操作。

2.2混合装置基本组成1、液体混合罐:为液体混合装置的主体,提供两种液体进行混合所需空间。

2、输液管道:三条带有电磁阀的输液管道与混合罐连接,在不同时间内将需要混合的两种液体输入罐内以及输出混合后的液体。

3、液面传感器:作为不同液体输入量的进行控制的主要器件,根据需要对液面传感器器做相应的调整可满足不同比例的液体进行混合。

4、电动机:通过传动轴连接罐内搅拌叶片为搅匀混合液体提供动力。

2.3液体混合装置运行流程分析在系统进入运行状态后,启动定时器同时打开混合液体阀门YV3当到达定时器所规定时间后,混合液体阀门YV3关闭、液体A阀门YV1打开,液体A输入容器内。

当容器内液面到达传感器SL3时SL3接通,但不引起系统内其它控制或被控制装置的动作。

当液面到达传感器SL2时,此时系统要完成的工作是关闭阀门A,同时打开液体B阀门YV2将液体B输入容器。

当液面到达传感器SL1时则说明液体的输入工序完成,系统需要关闭液体B阀门YV2启动搅匀电机,同时还要启动定时器以控制搅匀电机的工作时间。

搅匀电机停止工作后需要打开混合液体阀门YV3输出混合液体,容器内液面下降会依次使液面传感器SL1、SL2由接通变为断开,但不引起系统内其它控制或被控制装置的动作。

在液面下降到传感器SL3时,SL3也由接通变为断开,此时SL3才引起系统的动作,即启动定时器,在定时时间内完成液体放空并关闭阀门YV3若系统未接到停止指令,则系统将进入下一个循环工作。

2.4PLC I/O 点分配表及外部硬件接线图241系统I/O点分配表在绘制PLC外部接线图之前,需要对要用到的I/O点进行地址分配,以明确PLC芯片I/O接口以及有助于PLC程序设计。

根据混合液体的控制要求,可以得出控制系统的PLC控制输入量:启动按钮SB1、液面传感器SL1、SL2、SL3;控制输出量:搅匀电机YKM、电磁阀Y V1、Y V2、Y V3。

并对它们进行I/O点分配,如表2-1所示为I/O分配表2.4.2 PLC外部硬件接线图设计采用西门子S7-200 CUP226型号PLC进行PLC控制系统设计,根据CPU226型号PLC的外部结构及两种液体混合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画出PLC外部硬件接线图,如图2-4所示为PLC外部硬件接线图。

图2-4 PLC外部硬件接线图第三章系统软件程序设计3.1液体混合控制程序顺序结构图通过对液体混合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运行流程的简要分析,我们对系统的工作及控制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此不难推出两种混合液体混合系统的运行流程图。

如图3-1所示为两种液体混合系统顺序结构图。

图3-1两种液体混合系统顺序结构图3.2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根据两种混合液体顺序结构框图和I/O点分配表进行系统程序设计,模拟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操作过程进行系统调试,进一步改善系统程序,使之变成可以连续调试的系统程序。

具体作法如下:首先依据程序顺序结构框图设计两种液体混合系统程序,然后保存并下载程序,让PLC进入运行方式:按下启动按钮SB1, YV3指示灯亮20秒后熄灭同时YV1指示灯亮;依顺序接通SL3、SL2,在接通SL2时,YV1指示灯灭,YV2 指示灯亮;接通SL1时,YV2指示灯灭、YKM指示灯亮,6秒后YKM指示灯灭、YV3指示灯亮;依顺序断开SL1、SL2、SL3,当断开SL3 2秒后,YV3指示灯熄灭,当前操作周期结束,自动进入下一个操作周期。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模拟按下停止按钮,所有运行立即结束。

调试结束。

3.3源程序代码3.3.1程序梯形图LADIQO QQ3T Hi—IM——J137---------- I IN I ON2 0-PTlQfU:HS3I济翻毬关瓯牌O朴舷体曜门砒4滋38鏗剧・关礁体瑚门・輸I帧卿厕皱耐那帥脚ima和蒯砸瀚韻淡讯IDOT [10.210.3触紅側阔址勵曲撇沏开,科删餉曲1IQtT101IIN I0FPT1師T39HSUIQO QUO—N~ R)332程序指令表STLLD 10.0 //Q0.3置位、T37开始计时LPSEUS Q0.3, 1LPPTON T37, 200LD I0.0 //20s 后Q0.3 复位、Q0.1 置位A T37EUR Q0.3, 1S Q0.1, 1LD I0.0 //Q0.1复位、Q0.2 置位A I0.2A I0.3EUR Q0.1, 1S Q0.2, 1LD I0.0 //Q0.2复位、Q0.0置位、T38开始计时A I0.1A I0.2A I0.3LPSEUR Q0.2, 1LRDEUS Q0.0, 1LPPTON T38, 60LD I0.0 //6s 后Q0.0 复位、Q0.3 置位A T38EUR Q0.0, 1S Q0.3, 1LD I0.0 //T39 开始计时A I0.3TOF T39, 20LD 10.0 〃2s后Q0.3复位、Q0.1置位开始下一个循环周期A T39EDR Q0.3, 1S Q0.1, 1LD I0.0 // 断开I0.0 所有运行立即结束EDR Q0.0, 4第四章课程设计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了解到PLC 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不足。

在程序设计中,起初我们未画出该程序的流程框图,结果程序设计得很混乱。

所以我们从中学到程序设计必须要有清晰的程序流程图,才能把一个程序设计好。

在当今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尤其是PLC 越来越受人们广泛应用。

因此学会和运用PLC,将对我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有极其重要的帮助,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通过对自身的查找,我也找出了不足之处:学习认真程度不够,基础相对薄弱。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PLC 的基本编程方法,对PLC 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理论的运用中, 提高了我的科学文化素养。

透过这次课程设计, 显露出自身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 未能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在现实中, 才能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实用性,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最后还是要感谢老师的指导还有组员们的合作。

参考文献[1]蔡红斌•电气与PLC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高钦和.PLC应用开发案例精选(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第2 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李全利.运动控制技术应用设计与实践(西门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⑸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