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的分型
脊柱、脊髓损伤

• 4.按部位分类: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 折或脱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为椎体、 椎弓、椎板、横突、棘突骨折等。
• 5.颈椎骨折脱位类型。颈3-7可发生椎体压 缩骨折;颈椎脱位由于一侧或二侧小关节 交锁所致;寰椎可发生爆裂性骨折 (Jefferson骨折);枢椎可发生凿状突骨折 及伸展型绞刑者骨折(Hangman's骨折)。 以及C1-2的脱位等。
• (4)脊髓后部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 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温觉和运动功 能完全正常。
• (三)特殊检查 • 1.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 照斜位。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 2.CT检查:有利于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 椎间盘和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
• 3.MRI核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 极有价值。
• (二)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 程度,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 髓功能恢复的首要问题。 • 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 椎管内径,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 位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稳定脊柱(通过 内固定加植骨融合)
• 其手术方法有: •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①在胸腰段常用哈灵顿棒(Harringron Rod),或鲁凯棒加钢丝(Luque Rod and wire);另外有Dick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等 方法。 • ②在颈椎常用钢丝棘突内固定加植骨融合。 •
×
五、治疗
• (一)单纯脊柱骨折 • 1.胸腰段骨折轻度椎体压缩。稳定型。患 者可平卧硬板床,腰部垫高。数日后即可 背伸肌锻炼。经功能疗法可使压缩椎体自 行复位,恢复原状。3-4周后可下床活动。
• 2.胸腰段重度压缩超过50%。应予以闭合复 位。①可用两桌法过伸复位。②可用双踝 悬吊法复位(图3-73)。复位后同样上石膏 背心固定3个月。
脊髓损伤评定分级

脊髓损伤评定分级一、运动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是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重要环节,主要考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运动能力。
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徒手肌力检查(MMT)、关节活动度检查(ROM)和功能性运动能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MMT):通过医生手动评估肌肉收缩的力量,以确定肌肉力量的等级。
通常分为0-5级,其中5级表示正常肌力,0级表示无肌肉收缩。
关节活动度检查(ROM):评估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范围,以确定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受限。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角度尺测量法和目测法。
功能性运动能力检查:评估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澡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Barthel 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二、感觉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用于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包括痛觉、温觉、触觉和位置觉等。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针刺觉和轻触觉检查。
针刺觉检查:使用针状器具刺激皮肤,观察患者是否感觉到刺激及感觉的程度。
轻触觉检查:使用棉签轻触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感知到触碰及感知的程度。
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是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环节,主要考察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移动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四、并发症评定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
并发症的评定是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五、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评定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出现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因此,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评定也是脊髓损伤患者评估的重要方面。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
脊柱骨折的AO分型

A型:椎体压缩A1:压缩骨折终板嵌压楔形嵌压.1上缘楔形嵌压骨折.2侧方楔形嵌压骨折.3下缘楔形嵌压骨折椎体塌陷A2: 劈裂骨折矢状面劈裂骨折冠状面劈裂骨折钳夹样骨折A3:爆裂型骨折不完全爆裂骨折.1上缘不完全爆裂骨折.2侧方不完全爆裂骨折.3下缘不完全爆裂骨折爆裂分离骨折.1上缘爆裂分离骨折.2侧方爆裂分离骨折.3下缘爆裂分离骨折完全分离骨折.1钳夹分离骨折.2完全屈曲爆裂骨折.3完全纵轴向爆裂骨折B型:前方及后方结构牵张性损伤B1:后方韧带结构损伤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间盘的横贯损伤.1屈曲半脱位.2前方脱位.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伴关节突骨折后方韧带结构为主的损伤伴有A型椎体骨折.1屈曲半脱位伴有A型椎体骨折.2前方脱位伴有A型椎体骨折.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伴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 B2:后方骨性结构损伤屈曲牵张型损伤两柱横贯性骨折伴有间盘损伤.1损伤通过间盘及椎弓根.2损伤通过间盘及峡部屈曲—峡部裂伴有A型椎体骨折.1经椎弓根伴有A型椎体骨折.2经峡部伴有A型椎体骨折B3:经间盘前方损伤过伸剪切损伤过伸半脱位.1不伴有后柱损伤.2伴有后柱损伤过伸—峡部裂后方脱位C型:前方及后方结构旋转性损伤C1:A型压缩损伤伴有旋转楔形旋转骨折劈裂旋转骨折.1矢状面劈裂旋转骨折.2冠状面劈裂旋转骨折.3钳夹样劈裂旋转骨折椎体分离旋转爆裂骨折.1不完全旋转爆裂骨折.2旋转爆裂分离骨折.3完全旋转爆裂骨折C2:B型损伤伴有旋转B1损伤伴有旋转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旋转.1屈曲旋转半脱位.2屈曲旋转半脱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3单侧脱位.4向前旋转脱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5屈曲旋转半脱位伴或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 .6单侧脱位+A型骨折.7向前旋转脱位伴或不伴有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 B2损伤伴有旋转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旋转.1两柱横贯性旋转骨折.2单侧屈曲峡部裂伴有间盘损伤.3单侧屈曲峡部裂+A型骨折B3损伤伴有旋转过伸剪切损伤伴有旋转.1旋转过伸半脱位伴或不伴有椎体后方结构的骨折.2单侧过伸峡部裂.3向后旋转脱位C3:剪切旋转样骨折切皮样骨折斜行骨折。
脊柱复合性损伤分型60例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伤。 征: 体 患者 昏迷 , 孔 放大 , 、 部 有 瞳 头 面 伤 痕 , TE可 确 诊 。2失 血 性休 克 。 色 C l 1 ] () 面
苍 白、 压低 、 志冷 淡 、 肢厥 冷等 缺 血 血 神 四 性 表现 。3四肢骨 折 。 ( ) 体征 : 折处 肿胀 、 骨
创伤M I最大, 42±0 3l AS 为(. 6 .) 7 m型纽的合 并伤M I和I 均为 大, As S S 最 分别为(. _ . ) 4.5 1。 ) 患者早 期死 亡5 , 48+ 9 和(54_ 2 7 3 01 + 7。 例 其
余5倒在3 5 年内随访, 者1倒, 痊愈 7 病情局部得到改善 者3侧, l 无变化者7 结论 脊 柱复合 性损伤惠者在抢救 时应先稳 定惠者 倒。 生命体征 , 后按器官的重要性和器官受损的严重性顺次进 行手术 。 随 I 关键词】 脊拄复合性损伤 刨伤分型 临床 【 中图分类号 l 61 8 R 【 标识码 】 文献 A 【 文章编 号】 62 55(02 1 )00 0 17- 64 1 0( - 12 2 2 ) .- - a
3 1 脊柱 复合 性损 伤的 诊断 要 点 . 在患 者 生命 体 征平 稳 后 , 要对 患者 进
理 , 量 资料 以 均数 ±标 准差 表 示 , 数资 行 反 复 检 查 , 保 不 漏诊 。 下 6 是 患 计 计 确 以 点
伴 有 胸腔 或 腹腔 脏 器损 伤的 脊柱 损 伤 ; Ⅲ 料 以百分 率表 示 , 采用卡 方检 验, ,.5 00为 者 初 诊时 容 易 出现 的 状 况 :1颅 脑 损 ()
折I 近年来 , l 】 。 国内外自 灾害频 发, 状况日 例 , 3 3 ( 1。 然 交通 占3 .% 表 ) 益 严峻, 柱复合性 损伤的病 例也在 逐年 攀 12 损伤 量化 计量 脊 . 升, 国外已经开始意 i到合理治疗脊柱 复合性 只 按 照 AI ( 明 损 伤 定 级 标 准 ) S简 和
脊柱损伤分型课件

•脊柱损伤分型
1、屈曲-压缩型
• 分期 • Ⅰ期 • Ⅱ期 • Ⅲ期 • Ⅳ期 • Ⅴ期
骨折描述 椎体前上缘变钝 椎体前下缘骨折 椎体喙状骨折 椎体头侧骨折向后移位<3mm 椎体头侧骨折向后移位>3mm
•脊柱损伤分型
•脊柱损伤分型
2、垂直压缩型分期
• 分期
• Ⅰ期 • Ⅱ期
移位
• D不完全性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
键肌肌力3级以上。
• E正常
感觉或运动功能正常。
•脊柱损伤分型
2
•
•前前柱/柱p损损a•伤r骨s伤折 •或•或经经椎椎间间盘盘
12..11
• •屈屈•曲•曲椎椎时时体体不不AA稳组组稳定骨骨定折折 12..22
3
后柱分离 (纤维性)
后柱分离 (骨性)
过伸
•脊柱损伤分型
C 旋转
• 旋转所致前柱和后柱损伤 • 椎间盘和所有韧带结构破裂 • 广泛和不对称的骨折
• 楔形, 劈裂或爆裂椎体 • 通骨常折是伴旋转的屈曲-分 • 离伴损旋伤转 • 薄片或斜形椎体骨折
•脊柱损伤分型
3、垂直压缩
•脊柱损伤分型
二、按脊椎损伤的部位
• 棘突骨折 • 关节突骨折 • 横突骨折(由肌肉突然收缩牵拉所致) • 椎体骨折及骨折脱位等。
•脊柱损伤分型
附件骨折
•脊柱损伤分型
三、按骨折形态分类
• 1、压缩骨折 • 2、爆裂骨折 • 3、chance骨折 • 4、骨折脱位 • 5、脱位
• 常在颈部损伤导致死亡后的尸检中发现 • 高分辨率CT常可显示此类损伤
•脊柱损伤分型
寰枕关节脱位
Traynelis分型 • 脱位类型 • Ⅰ型 • Ⅱ型 • Ⅲ型
法《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理解与适用-脊柱损伤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理解与适用脊柱、骨盆与四肢损伤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作业中心陈志龙目录第一节脊柱损伤第二节骨盆损伤第三节四肢损伤一、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二、关于肢体长度三、关于四肢损伤其他类型第四节手损伤第五节足损伤第一节脊柱损伤标准条款(8条)条款序号条款内容5.6.6.1脊柱骨折后遗留30°以上侧弯或者后凸畸形。
5.8.6.1二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均达1/3)。
5.8.6.2三个以上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
5.9.6.1一椎体粉碎性骨折,椎管内骨性占位。
5.9.6.2一椎体并相应附件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二椎体压缩性骨折。
5.10.6.1枢椎齿状突骨折,影响功能。
5.10.6.2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达1/3)或者粉碎性骨折;一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
5.10.6.3四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根骨折,影响功能。
应用说明1.概述人体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担负支持体重、传递重力和保护脊髓、脊神经根等作用。
4个生理弧度,即颈段和腰段呈前凸,胸段和骶段呈后凸。
本节条款中所述脊柱仅涉及颈椎、胸椎和腰椎,不涉及骶尾椎。
颈椎X线表现A.正位B.侧位:1.钩椎关节2.钩突3、6.椎体间隙4、10.棘突5.寰椎前弓7.椎骨关节突关节8.椎体9.枢椎齿状突11.椎弓板12.上关节突13.下关节突颈椎斜位片X线表现1.椎体2.椎弓根3.横突4.寰椎后弓5.椎间孔6.椎弓板7.棘突颈椎枢椎开口位片X线表现1.枢椎齿状突2.寰椎侧块3.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个侧块间距4.寰椎两侧块与枢椎关节间隙正常胸椎腰椎X线表现A.正位B.侧位:1.椎弓根2、8.椎体3、11.上关节突4、12.下关节突5.横突6、9.椎间隙7、13.棘突10.椎间孔14.骶椎腰椎斜位片正常成人腰椎CT表现A.椎间盘层面CT横断位B.椎体中部层面CT 横断位椎体边缘骨皮质、前及后纵彻带、黄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最外层纤维在各种序列上均为低信号。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成人脊柱由26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各1块)经、节间盘接成。
节条款中所述脊柱仅涉及颈椎、胸椎和腰椎。
除第一颈椎(寰椎)以外,脊柱各节均由椎体及其附件组成,附件组成成分及其结构形态因所处解剖节段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如第2-7颈椎附件仅有棘突,全部胸椎和腰椎既有棘突还有横突。
正确识别椎体及其附件,是判断脊柱骨折类型的基础。
那脊柱损伤究竟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构成伤残,鉴定时又应注意哪些要点呢?+标准条款5.6.6.1 脊柱骨折后遗留30°以上侧弯或者后凸畸形。
5.8.6.1 二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均达1/3)。
5.8.6.2 三个以上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
5.9.6.1 椎体粉碎性骨折,椎管内骨性占位。
5.9.6.2 椎体并相应附件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二椎体压缩性骨折。
5.10.6.1 枢椎齿状突骨折,影响功能。
5.10.6.2 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达1/3)或者粉碎性骨折;一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
5.10.6.3 四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根骨折,影响功能。
+骨折分型1、椎体压缩性骨折来自矢状轴的屈曲暴力常仅造成椎体前柱(通常为胸、腰段)的骨皮质断裂以及变扁、压缩。
2、椎体粉碎性骨折多系遭受来自纵轴的垂直暴力作用(如高坠伤)或者联合状轴的屈曲暴力作用所致+鉴定要点1.脊柱骨折的鉴定(1)基本原则脊柱骨折等损伤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首先应当基于对损伤具体类型、范围及其程度的准确认定,这是脊柱损伤致残程度等级鉴定的先决条件和关键依据。
两个椎体以上同时损伤的情形在实践中经常存在,此处多个椎体可以是相邻的,亦可以是并不相邻的。
当然,实践中多个椎体骨折且呈跳跃式分布者相对较少见,应根据案情材料提供的致伤方式、损伤后病史记载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损伤后早期CT扫描可显示骨折线,损伤后数月内MRI 片可显示椎体急性损伤后信号改变)准确分析损伤与骨折的因果关系,避免将陈旧性损伤误判为本次外伤所致新鲜损伤。
脊柱外科试题

脊柱外科试题单选题1、脊柱屈曲型损伤最常发生的部位在A: 颈椎B:颈胸椎交界处C:胸椎D: 胸腰椎交界处E:腰椎答案:D2、搬运脊柱骨折病人的正确方法是A: 抬头、抬脚法B :搂抱搬运法C:半坐搬运法D: 平托搬运法E:背运法答案:A3、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价值,可靠的方法是A: 详细询问病史与严格体检B:X 线平片C:脊髓造影D:MRIE:CT答案:A4、在先天性脊柱侧弯病因中,下列哪项是常见的?A: 姿势性脊柱侧弯B: 功能性脊柱侧弯C: 楔形椎体D: 神经源性脊柱侧弯E:胸源性脊柱侧弯答案:A5、强直性脊柱炎的好发年龄是A:16~30 岁B:30~35 岁C:35~45 岁D:46~55 岁E:56~65 岁答案:A6、胸、腰椎骨折并关节突交锁,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 骨盆牵引B: 骨折处垫厚枕复位C:局麻下手法复位D: 手术切开复位E:双踝悬吊法复位答案:D叮叮小文库7、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精确性,确定手术部位的特殊检查是A:椎管造影B:B超检查C:MR检查D:CT检查E:可视性椎间盘造影答案:E8、脊柱损伤伤员的正确搬运方法是:A:二人分别抱头抱脚平放于硬板上后送B: 二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搬起平放于门板担架上后送C: 一人抱起伤员放于门板担架上后送D: 二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头,肩,臀和下肢,平放于帆布担架上后送E:无搬运工具时可背负伤员后送答案:B9、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基本的活动方法是:A:推拿按摩B:止痛药C:理疗D:完全卧床休息E:脊肌锻炼答案:D10、脊柱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窦道形成,混合感染B:椎体的病理性骨折C:脊柱的活动功能障碍D:截瘫E:骨骺受累时可影响生长发育答案:D11、颈脊柱中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节段,而头的旋转活动主要发生在A:寰枕关节B:寰枢关节C: 上颈段D:下颈段E:整段颈椎答案:B12、颈椎病病人出现枕下肌痛及同侧头皮感觉异常,与临床关系较大的是哪个神经受刺激A:颈1B:颈2C:颈3D:颈2~3E:颈3~4答案:B13、“竹节样”脊椎见于A:强直性脊柱炎叮叮小文库B:脊柱结核C:脊柱侧弯D:脊柱骨折E:脊柱肿瘤答案:A14、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体征中,最有意义的是A:腰椎侧突B:腰部活动受限C:压痛及骶棘肌挛缩D:直腿抬高试验阳性E: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答案:E15、下列哪项属于结构性脊柱侧弯?A:功能性脊柱侧凸B:下肢不等长性脊柱侧凸C:骨盆倾斜继发脊柱侧凸D:坐骨神经痛引起脊柱侧凸E:特发性脊柱侧凸答案:E16、脊髓震荡病人下列哪项是正常的A: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B: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C:脊髓的组织形态学D:损伤平面以下的括约肌功能E:损伤平面以下的反射答案:C17、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是哪个类型A:脊髓型B:交感神经型C:椎动脉型D:神经根型E:混合型答案:D18、有关脊髓圆锥损伤一般不存在那一种神经功能障碍A:鞍区感觉障碍B:括约肌功能障碍C:性功能障碍D:会阴感觉障碍E:下肢感觉障碍答案:E19、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有明显神经损害表现B:腰痛,CT检查发现有椎间盘突出C:马尾神经损害,出现大、小便障碍D:严格保守治疗无效E:受压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肌力降低答案:B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5、6颈神经组成臂丛上干B:第7、8颈神经组成臂丛中干C:上、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D:三干的后股组成后束E:后束分出腋神经和桡神经答案:B21. 腰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外侧进,则():A •腰椎凹向患侧B .腰椎凸向患侧C. 腰椎无侧凸D •腰椎前凸消失E.腰前凸增加22. 一般说来,下列哪项体征不符合腰5骶1间盘突出(后外侧型)()?A .腰5骶1棘间有压痛B. 脊柱侧凸C. 患侧外踝部和足外侧感觉异常D. 患侧拇趾背伸乏力或不能E. 患侧踝反射异常23•男性青年工人25岁,骤然抬起重物时腰剧痛,继而右下肢麻痛,咳嗽时疼痛由臀部串到左足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损伤的分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
临床上对脊柱脊髓损伤的研究方兴未艾。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最早的Holdsworth脊柱的二柱理论到最新的下颈椎和胸腰椎骨折AO分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脊柱损伤的分型在指导临床和科研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和细化。
按照解剖部位,脊柱损伤的分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颈椎损伤
上颈椎包含枕髁、寰椎、枢椎,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上颈椎损伤时常常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上颈椎由于解剖结构和损伤机制复杂,尚缺乏统一的分型。
目前主要针对不同解剖节段,细化为枕骨髁骨折、寰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寰椎骨折、寰枢关节脱位、枢椎骨折等[1]。
目前常用的分型有枕骨髁骨折的Anderson-Montesano分型、寰枕关节脱位的Traynelis和Harborview分类法、寰椎骨折的Landell分型、齿状突骨折的Anderson-D'Alonzo和Grauer分型、Hangman骨折的Levine-Edwards分型等[1]。
虽然针对上颈椎的各个节段均有分类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骨折的分类不明确。
因此,有必要结合CT、MRI 检查手段对上颈椎骨折的基础解剖、分类以及临床诊治进行深入研究。
二、下颈椎损伤
下颈椎损伤是指C3~C7节段的损伤,多发生于活动度较大的C5~C7节段,常合并脊髓损伤。
1982年Allen等[2]根据下颈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将下颈椎损伤分为6类:屈曲压缩、垂直压缩、屈曲牵张、伸展压缩、伸展牵张和侧方屈曲。
Magerl等[3]于1994年基于AO分型并根据损伤形态,将脊柱骨折分为3种类型:A型为压缩型,B型为分离型,C型为旋转/平移型;并衍生出53个亚型。
但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临床相关性不强、分型方法过于复杂。
早期的下颈椎损伤分型主要依据X线片和CT等影像学资料所反映的损伤机制和骨折形态来进行
分类,未将脊柱与神经损伤结合,忽视了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重要性。
因此,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有限。
从形态到功能的转变,是下颈椎分型最主要的进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Vaccaro等[4]提出的下颈椎损伤分型(subaxial cervical spine injury classification, SLIC)和2017版AOSpine SLIC。
SLIC评分依据3个主要特征:损伤形态学、神经状态、椎间盘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
但是其形态学特征存在限制与非特异性。
因此,2015年,Vaccaro等[4]提出了新版AOSpine下颈椎损伤分类,包括4个部分:损伤形态、关节突关节损伤状态、神经功能状态和个案处理建议。
该分型方法细化了SLIC评分欠缺的损伤形态分类,并强调了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分类,方法相对简单,便于记忆和应用。
三、胸腰椎损伤
由于解剖学特点,胸腰段骨折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尽管如此,其分型和治疗在临床上仍有较多争议。
早期临床上比较常用分型包括Denis分型[5]和AO分型[3],但这些分类仅仅考虑了骨性结构的损伤,而没有结合软组织及神经损伤的情况,更未能将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
鉴于以上诸多缺陷,Vaccaro等[6,7]于2005年提出了胸腰椎损伤严重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 TLISS),随后改进为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
TLICS评分由骨折形态、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 PLC)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等3部分评分组成,充分结合了软组织和神经损伤的情况,并进行量化。
但是该分类仍然存在诸如PLC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不高、仅能指导是否手术而不能指导手术方式等问题。
McCormack等[8]在1994年提出了载荷分享分类(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 LSC),指出该分类可适用于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对于<7分的骨折可以采取后路短节段固定,但对于≥7分的严重骨折单纯行后路短节段固定,内固定失败率高,此时应行前方手术入路。
因此,有学者[9]建议将TLICS与LSC结合来指导胸腰椎损伤的临床治疗,包括是否手术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
2017年,Schnake等[10]在TLICS评分与AO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版AOSpine胸腰椎损伤分类,与下颈椎损伤的新版AO分型保持了内容的延续性,包括损伤形态、神经功能状态和个案处理建议。
该分型系统综合了Magerl的AO分型和Vaccaro的TLICS评分的优势,综合考虑了骨折形态、神经功能、患者既往疾病状况等对手术决策的影响可能性,为指导临床实践、规范临床诊疗等提供重要参考。
四、骶骨骨折
骶骨骨折多发生于高能量暴力损伤,常常合并神经损伤。
Denis 等[11]于1988年首先对骶骨骨折进行了分类,并沿用至今。
Strange-Vognsen等[12]于1991年对Roy-Camille分型[13]进行了改良,称为改良Roy-Camille分型,该分型主要针对S4以上的横形骨折,用于预测神经损伤风险和指导手术。
Isler分型[14]主要适用于腰骶椎失稳。
但以上分型都存在各自的缺点。
Denis分型仅说明了神经损伤情况,对手术缺乏指导意义;改良Roy-Camille分型只针对横形骨折,对手术指导意义有限;Isler分型仅适用于腰骶椎失稳,而对骨盆环稳定性和神经损伤情况缺乏描述。
Lehman等[15]参照下颈椎损伤的SLIC评分和胸腰椎的TLICS评分,在2012年提出了腰骶椎损伤分型系统(the lumbosacral inju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LSICS)用于指导临床。
该分型综合考虑了骨折形态、韧带损伤以及神经功能,但由于提出时间较短,其效用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五、骨质疏松骨折
随着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以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胸腰段椎体损伤患者中,骨质疏松人群的比例逐渐上升。
原有的研究中并没有确立一个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分类和损伤严重程度评估的统一标准,无法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笔者所在团队,在回顾性研究大量病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严重程度分型系统(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fracture score assessment system,TLOFSAS)[16]。
该系统总分为8分,对骨折椎体形态的改变、MRI检查、骨密度以及临床表现4个方面进行评分。
T<4分,可采用
保守治疗:正规抗骨质疏松、卧床和支具保护;T=4分,应首先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能否耐受手术,其次患者对手术的意愿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T>4分,建议采用手术治疗(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或开放手术即钉道骨水泥强化附加伤椎骨水泥成形术)。
我国现阶段脊柱健康卫生事业呈现一定特点:不同地区的脊柱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急需建立健全、广泛、有效的分型系统、规范化诊疗操作,特别是完善适合国人的分型分类评估体系,为解决我国脊柱健康卫生事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做出贡献。